历史人教版高中一年级 辛亥革命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2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篇)《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本课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设备多媒体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整理有关孙中山的故事2.编排历史课本短剧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和哪一人物有关生:孙中山师: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
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
“国父”那一定是缔造这一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讲一讲有关孙中山的故事?(幻灯片显示孙中山图片)生:讲述收集的故事。
师: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的最大功绩和主要贡献是领导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一个旧时代,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场革命就是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1.兴中会的成立师:19世纪末的中国是一幅悲惨的景象,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
高一辛亥革命教案【篇一:辛亥革命教案人民版】辛亥革命(人民版)【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大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能力目标: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㈡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讨论,通过历史材料、多媒体课件演示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问题,探究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历史辩论等方式,来分析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受成功还是失败。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2)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图片材料等,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再由教师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掌握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评价。
这样,学生能从感知到认知,从认识到理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⑴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⑵使学生理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造成失败的根本原因;处理方法:通过在讲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内部官职的组成部分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两块知识来使学生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以及理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造成失败的根本原因【课时安排】1课时。
【教法】问题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上打出电影辛亥革命的剧照师:同学们,大家好。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 结合史实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
(2) 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其成因,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史实的讲述,使学生增强对中国革命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胜利的深刻认识。
教学过程:一. 武昌起义1、背景:(1)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走狗。
使人们认识到应该推翻腐败的清政府的统治。
(2)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酝酿(1).思想方面:宣传革命思想。
革命知识分子通过译书、办报、著书立说等形式宣传革命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思想武器。
①译书:翻译出版了法国卢梭的《民约论》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著作。
②办报:创办了《国民报》《游学译编》等报刊。
③著书: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
④中心:上海和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
(2) 组织方面:创建领导机构。
①革命团体纷纷出现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其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紧接着,国内的革命团体纷纷涌现,如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
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1905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
内容:通过《同盟会总章》,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课件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理解:过引导学生认识主要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由此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归纳,透过历史演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二、应用:通过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以及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等内容的讲述,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认识社会的观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清国情,增强对中国革命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胜利的深刻认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四、教学过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第一、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对这一点,亲身经历过这次革命的林祖涵(即林伯渠)曾深有体会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第二、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后谁要是想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再做皇帝,谁就会变成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袁世凯的皇帝寿命只不过八十三天,张勋的复辟则更加短命,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于试登这个宝座即可为证.皇帝是封建社会的总头.砍掉了这个头,就使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从此再也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稳定的秩序来.这就大大有利于中国人民继续开展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第三、这次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据有关资料统计,1912—1916年间公布的发展实业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共有86项之多,内容包括矿业、农林、工商、渔业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解除了原来清政府的若干束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对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多数成员把这次革命的主要任务看成仅仅是"排满",他们既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改变.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不支持孙中山,而选择了袁世凯作为他们继续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件事本身就充分说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正如毛泽东所分析的那样:"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课堂过关•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学习链接: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辛亥革命与欧洲革命的异同。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湖南省新化县第三中学秦爱叔一、设计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管理,加强师生互动,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之能力。
另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与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史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知晓,这对我们开展教学较为有利,只是学生对辛亥革命史实的了解一般都停留在电影电视中有关描述辛亥革命的一些认知,这属于一种感性认识。
我们要真实全面的掌握相关史实,还须进一步学习与挖掘。
三、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里程碑。
本课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还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2.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临时约法》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孙中山推举袁世凯为总统的原因。
四、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才问题,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导入]:一张近代服饰、发型的图片导入。
教师阐述:从课件上这张图片,我们可看出是何政治事件造成了这种近代服饰、发型的变迁这次政治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有无具备条件2.新授(教学内容)(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条件:投影:图一:中国被众多条约捆绑图。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结合史实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
(2)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其成因,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秋瑾、林觉民等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志士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2)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二、教材分析(1)本节知识点较多,内容庞杂,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重点,突出难点。
(2)学习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与条件及历史意义(提问)(3)学习难点: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既是一场成功的革命又是一场失败的革命(讨论)(4)本课是承《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民主革命,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5)课时安排:1课时 40分钟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到了农民起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局限性,得出的结论是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单凭农民起义是无法完成的,革命需要先进的阶级作为领导力量,于是这个历史的重担落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身上,而民族资产阶级又是如何行动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世纪初在中华神州大地上爆发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辛亥革命。
2、讲授新课(1)何为辛亥革命既然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辛亥革命,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理解什么是辛亥革命。
简单地说,从广义上讲,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狭义的辛亥革命则特指武昌起义,因为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所以又叫辛亥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通过学习本课,使同学把握孙中山创立革命党、提出三民主义及武昌起义等历史学问;使同学生疏到辛亥革命的宏大意义。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同学把握孙中山创立革命党、提出三民主义及武昌起义等历史学问;使同学生疏到辛亥革命的宏大意义。
二、重点难点本课主要介绍孙中山创立革命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及在这一过程中取得的。
它的重点是同盟会的建立及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看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的多少周年吗(答:100周年)老师:对,是100周年。
那同学们知道胡锦涛同志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所穿的服装,请问他所穿的是什么服装由谁设计的(答:是由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老师:没错,它是由孙中山设计的。
对于孙中山,同学们了解吗他一生又为中国做了些什么奉献(同学答复:)老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重温历史,倾听孙中山先生对民主共和的阐述,重新走进那风云激荡的年月。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辛亥革命(二)叙述:老师:前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状况,请问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同学答复)1、背景:(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同盟会。
(3)军事根底: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2、创立革命党:(1)兴中会: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2)同盟会: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2)组织根底: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如兴中会、民国,平均地权〞。
后阐发为“三民主义〞。
提问:请问“鞑虏〞是指什么(答:指满族统治者)。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提问: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答:有机关刊物、有领导机构、有革命纲领。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原则,辛亥革命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清国情,增强对中国革命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胜利的深刻认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难点:辛亥革命的评价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是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它。
首先走进我们今天的第一篇章。
第一篇章探索爆发原因一、背景之一:危机!危机!危机!朗读陈天华的《警世钟》,感受材料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怎样的政治现状?材料一: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材料二:学生分析材料后得出,政治背景:《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一、背景之二:经济、阶级材料二: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一、背景之三:团体、政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华兴会等团体及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为革命的成功奠定了组织基础。
一、背景之四:革命思想传播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一、背景之五: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一系列军事起义,奠定了军事基础。
一、背景之六:四川保路运动的发生总结:辛亥革命的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第13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临时约法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难点分析: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师:同学们,人们对孙中山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晚年有个伟大转变”。
鲁迅说:“中山先生,生来[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在先生诞辰140年的时候,社会各界都举办了纪念活动,先生毕生从事民主革命,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先行者]。
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师:欲学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缅怀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就必须了解先生的革命事迹。
辛亥革命高中历史教案【篇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李丽雯】13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直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案例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内容分析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秋民主的潮流”中的内容,本课分为三个小标题,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主进程的丰碑。
19世纪末,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岌岌可危,孙中山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分分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着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
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
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逼迫清帝退位,自己当选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在此期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限制总统权力,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之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将倾的清政府,为导出革命活动作铺垫。
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本课,但高中阶段他们对于革命类型的课程理解、归纳能力比较弱,历史认知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要注意史论结合,以史实导出结论,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学会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课程内容的乏味,在教学中可创设情景,采用讨论法,引用故事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清帝退位。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基本结果,掌握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
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讨论历史事件、模拟历史场景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辛亥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理解革命的艰辛与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基本结果,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难点:分析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引起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辛亥革命是什么吗?它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激发学生的思考。
知识讲解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包括晚清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等。
详细介绍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包括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等关键事件。
分析辛亥革命的基本结果,包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活动,模拟辛亥革命时期的某个重要场景(如武昌起义)。
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革命军、清军、平民百姓等),通过角色扮演来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
总结提升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强调其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如何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利用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2)通过探究历史事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学会阅读,提升从历史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2.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2.2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医生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
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
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
新知介绍一、背景: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思想武器: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3、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重要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著名的民主革命宣传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①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其它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成立:1905年8月,日本东京②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地位: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最为壮烈的是黄花岗起义)6、有利时机:保路风潮的兴起7、其它条件: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二、经过:1、爆发:武昌起义( 1911 年10月10日)2、高潮: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间: 1912年元旦①中华民国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国都、国旗:南京、五色旗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内容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及人身、居住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体②《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他专制独裁)影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3、结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其原因:①袁世凯实力强大;②帝国主义的支持;③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三、评价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2、功绩:①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③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局限性: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4、教训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