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概况综述
- 格式:pptx
- 大小:4.95 MB
- 文档页数:52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摘要: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手术诊断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繁杂并且相对较为繁重,对于手术治疗的效果有关键的影响作用。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密切合作,向医生传递剪刀、缝针等尖锐工具,被刺伤的风险较大。相关资料显示,11.7%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意外血液接触,增加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几率。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具有自我防护意识,在工作过程中加强防范,降低职业伤害。本次研究中深入分析手术室锐器致伤的发生原因以及针对性防范措施。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锐器致伤;防范措施
1.引言
锐器损伤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护理人员的皮肤被锐器损伤是职业暴露感染各种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发生锐器损伤的几率较高,所以应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探究,降低这样职业伤害的发生率。
2.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研究现状
孙萍在《急诊外科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中选取2018年1月~6月对急诊科护理人员施护过程中锐器致伤的原因进行总结,期间随机选取接诊患者2000例,均不进行任何防范措施(常规组),2018年7月~12月期间随机选取接诊患者2000例,依据锐器致伤原因在护理工作中实施防范措施(防范组),比较防范措施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防护组的锐器致伤发生率1.35%显著低于常规组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防范措施的实施可减少锐器致伤情况,值得推广。
手术室安全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发布时间:2021-01-27T09:38:41.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作者:王唯
[导读] 摘要: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多数疾病在治疗中,可以通过手术进行诊治,且疗效显著,对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北省应城市 432400
摘要: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多数疾病在治疗中,可以通过手术进行诊治,且疗效显著,对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而手术室作为疾病治疗的主要场所,其的护理安全性直接对手术疗效产生影响。但在手术室实际护理中,安全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因此,本文就以手术室安全护理研安的现状展开综述,为今后的手术室安全护理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护理;现状;进展
手术室是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同时其也是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而手术室因涉及的内容、情况较多,且较广,再加上在手术治疗中,如患者病情较严重,会增加不安全事件发生几率[1]。随着医疗与护理水平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手术室护理环节、内容也有了相应的改变。手术室为了提升安全性,在护理中配合了安全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实际过程中,手术室安全性仍会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出现风险事件,影响手术疗效与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针对手术室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解决策略展开探究,现阐述如下。
1手术室安全护理现状
在以往的手术室护理中,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现作如下分析:
手术室护理工作,只局限于手术室内,护理工作多以手术为中心,并在手术过程中只进行配合与辅助,如仪器的准备、检查、药物检查、麻醉监护等。
手术室护理对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感染率文献综述
**
(**市骨科医院手术室)
[摘要]:目的对骨科手术的感染控制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骨科手术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简洁的二级文献。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空间文献检索,发现与本课题相关文献2224篇,经过筛选抽取15相近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综合以上文献初步认为护理干预的方向为三个大的方面是:一、术前对患者的充分了解以及患者的心理方面的疏导;二、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选取;三、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结论控制骨科手术感染的发生率的方法较多,从各例手术中来培养自己科学探究,善于观察的能力,总结方法的能力是作为一个医护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骨科;感染率
以下将从一、术前对患者的充分了解以及患者的心理方面的疏导;二、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选取;三、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等,方面来阐述骨科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感染率的降低情况。
一、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及心理排解[1-2]
梁玉红通过回顾性调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1052例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做统计分析,得出手术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和否接台手术等因素都是影响患者感染率的主要原因。
朱旭桦,阮祺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中认为,医护工作者有必要在患者术前进行沟通交流,交代好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得到患者的信任并给予其信心,使得手术时间得到缩短,从而达到患者、医生、护理人员的充分配合,避免在手术中出现突发事件,降低临时处置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感染率,这一点属于预见性的设计。
洁净手术室的名词解释
洁净手术室是一种严格控制污染源,保持手术环境灭菌和无菌的特殊区域。它是医疗卫生领域中至关重要的设施,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和其他有创性医疗操作中。
一、洁净手术室的定义
洁净手术室是指一种具备高度净化、过滤和杀菌功能的专用空间,通过有效控制空气质量、温湿度和压力等要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它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性。
二、洁净手术室的特点
1. 空气净化:洁净手术室采用空气过滤系统,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颗粒物,减少手术中细菌的传播和繁殖。常用的过滤器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和紫外线杀菌器。
2. 温湿度控制:洁净手术室要维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这有助于维护手术人员的舒适度,同时也有利于细菌生长的控制。一般情况下,洁净手术室的温度保持在20-25摄氏度,湿度在30-60%之间。
3. 压力差控制:洁净手术室的压力应始终保持高于周围环境,这有助于防止外界空气中的细菌进入手术室。通常采用正压控制,即手术室内部的空气向外扩散,降低外界空气进入的可能性。
4. 设备与材料优化:洁净手术室使用一次性手术器械和无菌包装,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手术室还应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三、洁净手术室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洁净程度和适用范围,洁净手术室可以分为几类:
1. 标准洁净手术室:适用于一般外科手术,能提供优质的环境控制和无菌操作条件。
2. 超净手术室:适用于高风险手术,如心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这种手术室要求更高的洁净度和无菌操作环境。
手术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进展
摘要:对于手术治疗手段而言,其需要依托于手术室完成相关治疗操作,在手术进展过程中,护理质量水平对手术进展的顺利程度以及最终的治疗成效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作用。对于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而言,其质量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干扰,如果护理出现不恰当的情况,则很有可能会致使医护人员与病人产生不必言的纠纷。文章主要以当前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剖析了手术室的主要风险原因,并对当前手术室安全护理措施发展情况作出了综述,为当前手术室的安全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提供了参考,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提升手术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护理;风险因素
引言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很多疾病都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效果也会更加显著。大多数手术都是创伤性的,对护理服务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更好的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还需要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更好的消除手术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患者的恢复效果也会更好。而患者在制定护理安全管理策略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患者的情况来进行制定,保证安全管理服务的可行性和针对性,更好的提升医院护理质量。
1手术室管理
1.1强化安全意识,提升法律意识
定期组织全体医护工作者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强化其安全意识,促使其领悟并杜绝在手术室发生差错事故,来保证患者的安全。比如说,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学习讲座,讲授典型事例,来提高医护工作者整体的安全思想意识。
1.2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
根据国家规定,手术室人力资源配置应该达到以下标准:主管护师:手术台
护理综述论文17篇
胸腔镜手术室护理体会综述
护理综述论文
摘要:护理人员不仅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合理用药以及用药后监护环节的关键,在用药全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直接关系着用药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可有效降低医源性非故意损伤以及死亡率,降低医疗纠纷。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组建护理药学中心,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指导、协助并监督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院药物管理质量,值得深入开展。关键词护理综述护理论文护理
护理综述论文:胸腔镜手术室护理体会综述
随着外科胸腔镜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由于其无
创、美观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
接受。胸腔镜手术过程中,由于需要多种器械以及护理服
务相互配合,常会导致患者对手术室及其室内环境产生紧张、陌生和恐惧等心理情绪,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对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1]。本文对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胸腔镜手
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旨在为今后胸腔镜手术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为(53.5±10.8)岁,原有疾病包括肺大泡10例、肺结核8例、胸膜病变5例、纵膈肿瘤3例、周围型肺肿瘤1例、肺癌1例。所有患者均在胸腔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治疗。
1.2护理方法
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管综述
1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接送患者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核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手术标识以免出现差错。《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要求是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对患者身份、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患者去向等,确保了患者安全。
2保持每一张接送患者的平车性能完好
手术结束将平车靠近手术床调整同等高度,踩好脚刹。麻醉师护患者头部,一人搬起患者身体一侧,另一人将过床易放于患者身体下至少1/2处,放平患者,轻推患者身体稳妥至平车。拉上床档,巡回护士推床头,患者脚在前,头在后以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严格执行
“三查八对”制度输血前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对患者姓名、输血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及采血日期、血制品类别、血量,检查输血袋包装是否完整、有无凝块、溶血等,无误后方可输入。双方在合血单签字。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输血完毕,血袋冷藏保存24h 备查。
4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
使用电刀时选择合适的功率,以能够达到切割组织和止血为目的的最小功率为宜。在使用高频电刀时将负极板粘贴在肌肉丰厚、无瘢痕、无疖肿、离手术区较近>30cm以上,位置正确,紧贴患者皮肤,接触面积不小于65cm2。患者身体不能接触手术床的金属部位,不佩戴金属饰品以免电灼伤。保持手术床单干燥。消毒时,若被消毒液浸湿需及时更换,避免电灼伤。高频电刀在使用时会形成火花,遇易燃物时会着火。酒精消毒待其干燥后方可使用电刀。据文献报道,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手术中使用电刀,有灼伤心肌导致心搏骤停的可能。因此,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一般不能使用高频电刀,建议使用双极电凝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手术室的安全护理研究进展
本文对有关手术室安全护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全面归纳了当前手术室安全护理措施,以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标签:手术室;安全护理;研究;进展
作为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护理水平要求的日渐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1]手术是人们治疗疾病过程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必须确保患者安全。一刀一剪、一针一线都是手术获得成功不可忽视的细节,这也使得手术室安全护理变得更加重要。[2]为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国内同仁在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手术室安全护理常见问题、手术室管理、手术室护理人员管理、对手术室环境物品等的处理等方面,现将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手术室安全护理问题
在手术室安全护理中,以下几点问题十分常见:(1)手术护理操作记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很多记录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存在记录不够详细、模糊不清或多次修改等现象,对手术室仪器及设备等的记录出现比较严重的不完全记录等现象。[3](2)一些患者手术部分体位特殊,术后护理中患者体位操作不当比较多见,容易导致组织受压过程中发生神经坏死。如患者上臂过度或长时间外展,便容易对患者臂丛神经造成损害,对于行截石位的手术很可能会对患者腘窝神经产生影响。[4]此外,某个时期手术室患者流量较大时也可能会产生接错患者问题,导致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3)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是影响手术室安全护理的重要因素。[5]统计数据表明,年资较低的护士由于专业素质缺乏更容易促使手术室不安全护理事件;护理人员精神不集中、听错医嘱等都会导致不安全护理事件;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对其他护理人员工作量往往较大,交接班不及时或不合理容易出现疲劳情况,导致手术室差错发生,对手术室安全产生影响。(4)手术室或医院管理层方面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及监控力度的缺乏,对潜在不安全因素预见性欠缺等都会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6]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研究现况
介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内涵和意义,综述手术室护理安全影响因素、采取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及效果。目的是了解管理方法的优点和有待改进之处,健全管理方案,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及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标签: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指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客观需要。护理安全管理包括患者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但患者安全是管理的核心[1]。
手术室是医院特殊诊疗区域,手术是创伤性治疗方法,手术中各环节均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工作复杂、医疗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稍有细微的不慎就可能会给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已成为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2]。本文将从手术室护理安全影响因素、防范措施、以及管理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主要讨论手术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问题。
1手术室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1.1管理因素①影响手术室安全管理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手术室管理者管理不严或失控[3],如护士安全意识薄弱,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发生不安全苗头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得力等。②学科发展迅速与管理的不同步: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应用高新技术,全面开展新型的手术方式[3]。由于不断开展新技术和新的手术方式,护理管理制度及相关的护理程序更新不及时,不适合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要求,或落实不到位,造成护理质量下降。
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研究
摘要:基于设备生命周期理论,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为前期管理(设备购置、设备档案管理及设备安置摆放),中期管理(信息化管理、经济管理及质量控制)及后期管理三大阶段。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者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手术护理服务。
关键词:手术室;设备管理;护理管理;生命周期理论;综述文献
手术室是医院多学科、跨专业、医疗资源密集的核心部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对手术进程、效果及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手术手段现代化和技术不断进步,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为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理论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的核心设备管理模式[1-3],其内涵为对医疗设备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合理的管理,根据仪器设备提交申请安装验收,运行使用和维修报废过程,可分为前、中、后期管理[4]。此外,设备综合管理理论强调全员管理,因此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不应局限于医院设备科,还应发挥护理人员的管理作用。本文基于设备生命周期理论,从手术室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者角度,对手术室设备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为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提供参考。
1手术室设备前期管理
1.1设备购置
既往设备采购模式中,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在设备采购前依据设备
使用情况、手术团队需求,向设备管理部门提交购置申请。设备管理部门对拟购设备基本信息进行调研,严格把关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严格审查供应商资质,确保所购设备满足临床需求[3]。然而该模式难以掌握实时库存储备,导致设备订购时间不稳定,采购计划不严谨。针对此类情况,赵然等[5]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既往设备维修情况和配件采购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实时数据仓库,采用预采购的方式购置使用率较高的配件。结果显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实时库存进行监测,能有效预测医疗设备配件需求、缩短配件供应时间、提高设备开机率,同时有利于组织批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可运用先进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针对现有设备仪器购置需求,结合既往设备使用、维修和购置情况,对设备库存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购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