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教材知识点提纲(全面!)
- 格式:pdf
- 大小:19.37 MB
- 文档页数:63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NO3-CO3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铜一二铁二三铝三硅四氧负二二四六硫二四碳(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4、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2.“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精编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的作用(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合成药物;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2)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化学发展史(近代):(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四、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①四特点:原料(无毒无害)、条件(无毒无害)、零排放、产品(环境友好)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3、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联系:化学变化中总是伴随着物理变化。
注意:(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石蜡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质地较软的固体。
2.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分别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O生成的方法: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水珠产2生则有水生成。
一、空气1、空气成分测定实验:现象:①暗红色的红磷点燃后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出黄色火焰,瓶壁感到发烫.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原因: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中压强减小.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2、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3、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动植物的呼吸、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等都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
熟石灰变硬、氢氧化钠变质都与二氧化碳有关。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灯泡填充气,还可用来制氮肥。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可用于制造霓虹灯、作焊接金属保护气、氦气可填充氦气球。
4、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
气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防治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处理尾气。
二、氧气1、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燃物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⑴氧气的检验: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
⑵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发红。
C+O2点燃CO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S+O2点燃SO2磷在氧气中燃烧,呈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烟是固体)。
4P + 5O点燃2P2O5⑶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Mg + O点燃2MgO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4Al+3O2 ==2Al2O3(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可防止铝进一步氧化)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化学知识点汇编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1.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化学的作用:①化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②化学保证人类生存,并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化学的定义: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是如何发展的1.化学的表象阶段:⑴人类学会使用火和简单工具,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从而变得更加聪明和强大。
⑵火—孔雀石—铜器(商代)—铁器(春秋战国)—纸—火药—酒—染料—陶器等。
⑶我国古代最早的三大化学工艺分别是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近代化学理论:⑴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①英国—道尔顿—原子论;意大利—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
②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内容: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⑵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的成果⑴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
其核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⑵纳米材料。
⑶新材料。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了改变。
例如:粉碎、凝固、熔化、挥发、升华、汽化、液化、溶解、吸附、乳化等。
2.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例如:燃烧、变质、生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4.化学变化中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5.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颜色、形状、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吸附性、乳化作用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知识提纲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一、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物质的分类a.纯物质和混合物b.纯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c.混合物的分类: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2.物质的性质a.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b.化学性质:燃烧性、氧化性、还原性等c.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a.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b.原子的核心:质子和中子c.电子分布:能级和轨道2.元素周期律a.周期表的构成:周期和族b.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c.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区别和特点三、反应与方程式1.化学反应a.化学反应的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等b.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2.化学方程式a.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格式b.平衡反应中的配平c.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质量、容积和摩尔数四、酸碱与盐1.酸碱的基本概念a.酸碱的味道和性质b.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用途2.酸碱的常见性质a.酸碱的导电性和酸碱试纸的使用b.酸碱反应的氧化还原性质3.酸碱盐a.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生成盐b.盐的命名和性质五、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a.氧化剂和还原剂b.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c.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2.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a.各种金属元素的活动性b.金属的腐蚀和防腐措施c.燃烧反应和燃烧热六、电化学和电解质溶液1.电化学基本概念a.电导性和电解质溶液b.阳离子和阴离子c.电子表面反应和标准电极电势2.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和电解质的导电性a.电解过程和电解质的离子移动b.电解质的电解方程式和计算c.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和浓度七、化学与能量1.热化学基本概念a.反应的放热和吸热b.爱尔温定律和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2.燃烧和酸碱中的能量转化a.燃烧反应的热量变化b.酸碱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八、化学与环境1.化学污染和环境保护a.大气污染和酸雨的形成b.水污染和生态平衡c.土壤污染和环境修复2.合成材料和可再生资源a.合成材料的种类和制备方法b.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下册总复习提纲一些知识点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如下还有很多相关知识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人教版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版,30页)[www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共30页)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总结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