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诗歌分类鉴赏(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10
一、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古典诗词意象意境鉴赏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方式、步骤:①描摹物象,(联想、想像)再现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最佳,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揭示寓意或表达效果、作用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主旨。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典型例题1】(2006年湖北卷)14、阅读下列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典型例题2】(2007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典型例题3】(2008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典型例题4】(2009年全国I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典型例题5】(2009年全国卷II)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典型例题6】(2009年福建卷)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人到水中游,舟随树杪行。离家今行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
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
【典型例题7】((20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典型例题8】(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典型例题9】(2009年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二、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古典诗歌的语言鉴赏
炼字总说
诗人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同时代的诗人们共同追求的一面旗帜。“语不惊人死不休”强调的主要意思就是“炼字”和“炼意”。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感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有的呕心沥血写下“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杜荀鹤)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这些千辛万苦才能吟出好诗的体会,正说明诗是语言的艺术,而且是要经过艰苦劳动才能创造的语言艺术。
当然“炼字”“炼句”是诗歌创作到了高度繁荣的唐代的自觉的产物。苏东坡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相传张僧繇画龙,一经点睛,便凌空飞去。诗眼、词眼,有似于此。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炼子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精光四射。
沈德潜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的主观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图景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和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人的力量。
好的炼字,应该有如下特点:
1、新奇而自然。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