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教学优化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1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地更新。
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一系列跨学科的能力和知识,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在当前的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发现的学习方法。
它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策略尤为重要。
通过引入开放性问题、案例分析、探究活动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积累知识,还能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三、个性化教学策略个性化教学策略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在某个主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设计不同的探究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完成任务,借助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评价反馈教学策略评价反馈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方法。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评价反馈教学策略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通过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具体的建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改进的方向,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动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学习笔记、口头表达、实践操作等,综合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不同方面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29核心素养下初中科学探究活动的重构思考徐云燕(萧山区北干初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1202)摘 要: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以及学习内容的难度不断增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方向。
科学教学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重点学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看待事物的发展性与相对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和锻炼至关重要。
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通过科学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受到一定的阻碍,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和效果。
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了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培养,使初中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本文首先介绍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科学教学具有的重要意义,最后阐述了提高核心素养下初中科学探究活动重构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探究;重构随着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科学探究作为初中的主要学科之一,更加注重学生在能力和素质上的培养,而不是使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工具。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其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品格素养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强调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方面发展[1]。
加强初中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通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科学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使学生对于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满足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一、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在于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强硬灌输。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科学探究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初中科学探究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在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综合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变革路径与策略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要想实现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变革,教师是关键。
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成为必然选择。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设置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构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通过项目化学习和问题驱动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实际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和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
此外,课堂的组织形式也需要改革。
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鼓励学生多种形式的参与和表达。
采用多媒体技术、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学生发展语言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评价方式也需要相应调整。
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通过平时量化考核、课堂表现评价、项目作业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才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通过合理的路径和策略,我们有信心让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中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
内容整洁美观,语句通顺,上下文贯通,流畅易读。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了解核心素养】首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
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一系列活动,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定义。
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引导出来;(2)理解。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核心素养明确表达出内在原则;(3)感知。
最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核心素养的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核心素养学习课堂知识】为了让学生运用核心素养学习课堂知识,老师可以利用多种渗透手段,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融入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多元文化素养。
(1)将核心素养渗入课堂教学中,以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认知;(2)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3)鼓励学生持续思考和发现新的学习方式、新技能;(4)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乐于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异;(5)引导学生使用专业术语和编码,学会自我整理和表达思想。
【3、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活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素质,采用不同的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1)创新性思维类活动,比如小组讨论、团队合作游戏,增强学生的创造力;(2)社会交往能力类活动,比如开展小组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人际关系;(3)实践活动,比如设计创意实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实践的能力;(4)科学知识讲授,结合课堂教学,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科学知识;(5)信息素养类活动,比如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4、结束语】利用以上方法促进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判断力和归纳能力。
坚持以教授实践思想能力为主要目的,以教学活动为主要策略,助推学生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实现教学更好的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的不足,因此探究性教学逐渐受到重视。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关注学生的发现、探索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而核心素养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使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想,开展探究性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探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提高他们对现象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学生还需要学会设计科学实验,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探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寻求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探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需要与同伴一起进行研究、讨论和合作。
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集体中学会相互尊重和合作,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探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
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判断能力。
2020年36期116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科学教学徐少炜(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外国语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1)科学核心素养主要涉及到文化、道德,以及科学三个方面,且这三个方面一直都处于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状态。
对此,在现代教育中,初中科学教师应摆脱以往授课理念、模式的种种束缚,坚持以科学教学为主,从不同层面来探索培养、拓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策略、新路径,这样既可以满足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各项要求,也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
一、充分发挥科学教学特点在以往的科学学习、探究中,很多学生都习惯性地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无法实现对所学知识的透彻理解,也不利于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其实,科学课程拥有的体系是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也是层层紧扣、密切联系的。
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围绕科学课程内在联系这一特点,优化相关知识点的整理。
例如:以“植物的主要类群”为例,在具体讲解中,若只是告诉学生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具体要怎样分类,有着哪些特征,学生虽然能够记忆下来,但却无法做到透彻理解与深刻记忆。
对此,为了突破传统授课理念的束缚,教师就为学生提供了大豆、玉米种子,以及双子叶、单子叶植物的根茎叶等植物,引导学生对植物样本做出细致观察,然后自由地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哪些特点。
这样既可以快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也能够实现对所学知识及其特点的全面把握,并产生深刻印象[1]。
同时,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展示科学实验成果在科学世界中,通常都会存在三个类型的人:一类是一生都在探索科学知识,都在为人类、大自然谋福利,且在此过程中,自己也能够收获满足与快乐;一类是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希望可以通过科学成果来为自己赢得一定的财富、地位;还有一类是将自己一生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真理的追求上。
对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充分利用,以此来给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例如: 某教师在讲解“物质的构成”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去了解每个元素被发现、被命名的过程,以及为什么要按照现在的顺序来排列,对其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
基于核心素养学习进阶的科学教学设计一、本文概述1、核心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核心素养,作为当代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这些素养不仅涵盖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包括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在当前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它既是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基础,也是国家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对于科学教学而言,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
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这些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现实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科学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明确核心素养的目标定位,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都能够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设计和实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一代,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学习进阶的概念及其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学习进阶(Learning Progressions,简称LPs)是一个描述学生在一定时间段内,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逐步深化和拓展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模型。
这一概念最初起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领域,近年来逐渐在科学教育、数学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学习进阶强调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理解,帮助教育者更加系统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学习进阶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通过对学习进阶的深入研究,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案。
学习进阶有助于实现科学知识的结构化教学。
学习进阶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层次递进关系,有助于教师将零散的科学知识整合成有机的整体,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理解”“知识迁移”和“知识创新”三个层面。
要突破囿于“知识理解”层面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应当做到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结果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相结合、学科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相结合、外显性知识与内隐性知识相结合、证实性知识与证伪性知识相结合。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途径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界定了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
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对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要求把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修订课程标准的主线,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教学内容、评价标准和教材编制体系。
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提取、水平划分、体系建构是当前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人员正在做的主要工作,而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国内学者也相继开展了核心素养的一些研究,如关于核心素养的体系建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数学核心素养成分析取的实证研究。
本文讨论基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问题,涉及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诉求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个内涵应当从两个维度来理解。
其一,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是指学生自身发展应具备的素质需求,具有个体性质。
这种提法是有理论依据的,因为“在人的一生中,童年期(小学阶段)和青少年或青春期(中学阶段),无论在生理上(身)或心理上(心),都是一个迅速成长发展的时期”。
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理化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魏立香(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中学,甘肃 皋兰 730206)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课标改革的推进和深入,人才培养以具有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开展实验教学课程,将创新性实验教学方法引入教学之中。
“核心素养”也受到当今教育者的关注,并逐渐发展为初中理化教学的主流。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理化实验教学创新与实践对教学起着便捷、稳固的桥梁作用。
核心素养是当今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内在品质,它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健康的发展,教育者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关注,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化实验教学;创新与实践前言随近年来国际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以及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机械化的刷题、背诵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
在初中生理化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成为初中理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开展探究性的实验教学课程是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本篇文章从初中理化实验教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方便,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素养,提出几点建议性策略。
一、初中理化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一)以创新理化实验教学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掌握化学探究中常用并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学会观察、记录化学现象以及数据处理等”[1]。
这说明实验教学不仅是初中生理化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初中理化课程的目标。
画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理化实验教学方式,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教学品质,达成价值观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理化知识的巩固。
(二)提升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时代,世界经济知识的全球化发展思想交流趋于多样化。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竞争更加激烈,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课程改革不容忽视。
苏教科规鉴字2019一号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书(2010版)__________ 苏州学府中学校课题主持人:_________ 范建兵、金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题日期:___________ 2019年12月二、提交鉴定的成果目录(主件、附件)要求:分主件、附件编写成果目录.标注成果全称、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成果发表要标注出版社、出版时间或发表刊物(含国际标准刊号,国内统一刊号,邮发代号)及发表时间,成果获奖要标注评奖机构、奖项全称及等第、获奖时间.主件:1.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数学思辨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研究主报告.2.课题成果签定书.3.成果发表(代表):(1)《基于思辩视角的课堂教学思考》(作者:范建兵)发表在《上海中学数学》(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7495,国内统一刊号:CN31-1572/G4)2018年第9期.(2)《例题选择:从浅层练习走向深度素养》(作者:范建兵)发表在《中学数学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2775,国内统一刊号:CN37-1116/01)20刊年第6期.附件:1.课题研究论文集.2.课题研究教案集.3.课题研究学生小论文.4.课题研究成果(含论文发表或获奖、公开课、比赛、讲座、表彰等)证明材料.三、研究单位意见本课题由我单位理建星、金鑫一主持,陈学军、陈伟华、谢东莉、蒋惠丽、席月琴、任晓峰、周梅琦、朱静、黄丽花、周丽等共同研究.现完成课题研究,申请结题.单位公章:年月日四、县市区科研管理部门意见本课题研究内容真实,过程规范,方法科学,成果显著.同意申报结题.单位公章:年月日五、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本课题研究符合要求,达到预期目标,同意结题.本课题研究评价等第:单位公章:年月日六、备注:填表说明:1.封面“苏教科规鉴字一号”内按照“结题年份一课题编号”样式填写;2.“研究单位意见”栏内,“主持”即依次填写组长、副组长姓名,要求与课题管理信息一致,无副组长则划斜线表示;“共同研究”即填写核心成员姓名,限填6位,要求根据其对课题研究的实际贡献排列次序,空缺则划斜线表示.。
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学素养教育的兴起,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科学素养,成为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分析相关策略并提出建议。
1.学生核心素养认知不足在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而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对于核心素养的认知不足,对于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和内涵理解不够深刻,难以主动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素养水平。
2.教师教学策略单一部分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传授纯知识,忽视了素养的培养。
教学策略单一,缺乏针对性的素养教育策略,导致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培养不足。
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初中科学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环节较少,缺乏实践操作和体验,无法真正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1.建立科学素养教育的理念教师应树立科学素养教育的理念,认识到科学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素养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多元教学策略的运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多元教学策略,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开展科学素养实践活动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素养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实验室操作、科学普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5.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理解”“知识迁移”和“知识创新”三个层面。
要突破囿于“知识理解”层面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应当做到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结果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相结合、学科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相结合、外显性知识与内隐性知识相结合、证实性知识与证伪性知识相结合。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途径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界定了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
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对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要求把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修订课程标准的主线,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教学内容、评价标准和教材编制体系。
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提取、水平划分、体系建构是当前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人员正在做的主要工作,而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国内学者也相继开展了核心素养的一些研究,如关于核心素养的体系建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数学核心素养成分析取的实证研究。
本文讨论基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问题,涉及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诉求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个内涵应当从两个维度来理解。
其一,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是指学生自身发展应具备的素质需求,具有个体性质。
这种提法是有理论依据的,因为“在人的一生中,童年期(小学阶段)和青少年或青春期(中学阶段),无论在生理上(身)或心理上(心),都是一个迅速成长发展的时期”。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一)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趋势:自2001年开始,“素养”一词频繁出现在国家教育文件中。
首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随后,这一目标又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新课程培养目标。
以这两个文件为指导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同样出现了诸如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语文素养、艺术素养、美术素养、音乐素养、健康素养等名词,部分学科的课程标准还在前言、课程理念或课程性质部分明确规定学科素养为课程核心培养目标,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等。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的“核心素养”概念,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具体到课程改革上,将基于学科本质观来确立学科素养,基于学科素养来择定学科课程内容,基于学科课程内容来研究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将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11 年颁布的修订后的 19 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有 16 门提及学科素养在课程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及课程体系对学科素养的支持作用,即使未提及学科素养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门课程,也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行为与习惯等维度描述了课程目标。
学术界也开始关注“学科素养”这一问题。
2014 年10月召开的“第四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以“学科教学和学科素养”为主题,2014 年 11 月召开的“第九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以“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建设”为主要议题。
学科素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课题试就学科素养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进行梳理,以期推进相关研究和实践的进步。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学科核心素养: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所教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也是学生学习该学科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素养。
2.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3. 优化教学内容:针对学科核心素养,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5. 强化实践环节: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 多元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互评、师评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同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7.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互动、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舒适。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更愿意参与讨论、提问和分享观点,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8.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提供资源、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9. 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10. 跨学科整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应局限于单一学科,而应注重跨学科整合。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创新。
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概念,已成为当今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愈发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探讨实施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以及分析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影响。
一、核心素养概述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积极主动地运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能力。
它来源于横跨学科的基本技能和概念,涉及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它是学生的能力基础,是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1. 学生为中心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展核心素养。
2. 跨学科整合核心素养教学强调学科间的整合,充分利用跨学科的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贯穿各个学科,将所学知识、技能和能力整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实践与应用导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和应用进行。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实施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的具体途径和方法1. 设计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和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贯穿各个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构建策略摘要:在初中科学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当中,老师需要明确自己本身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革新对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深远影响,从而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持续贯彻落实“教学评一致”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科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提高的重要保障,老师需要重视教学模式的优化提升,可以不断对课堂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革新,推动学生可以在参与课堂学习的整个环节中得到有效的知识积累与能力的培养提高,推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评一致评在初中时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有课堂教学评价均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师应该高度确定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结构建立对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必要性,从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贯彻落实和优化提升,使得该教育教学工作可以有序开展。
与此同时,老师需要明确这一教学结构体系的构建对教学活动开展的积极作用,继而实施建立、实践和研究,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
一、实施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为更加有效的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能力。
在初中科学教学环节中,老师应该设置课堂教学着眼点,实施导入课堂教学,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散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科学导入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出老师的引导课堂教学作用,继而塑造学生的主动学习及自主探究能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以《细胞》这课的课堂教学举例,在对这个部分的内容开展教学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等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方式插放细胞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图文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细胞结构图及细胞介绍当作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动机,指明本章节的中心思想;此外,这样以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方式所表现出来的课程内容,可以极大程度地将细胞的种类、差异、产生环境、主要内容以及作用清晰明确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但降低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归纳课堂教学知识结构,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学生建立健全的细胞知识框架,继而为下一步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分析【摘要】初中科学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让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积极性。
因此,初中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讲授期间,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更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应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基于此,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分析进行简要阐述,以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分析【引言】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期间,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应当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的创新以及完善教学方式,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此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通过小组教学方式,彰显科学教学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
一、初中科学教学出现的问题(一)实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虽然新课程标准对于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标准,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会有一部分的初中教师没有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见见以“原理-器材-操作”这样单一重复的流程来开展实验课堂。
从本质上来看,这样的流程化教学模式所存在的缺点,就是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硬性指导来完成科学是时间,没有通过自己来进行自主的分析以及探索。
由此可得,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还有影响学生对于科学实验学习的积极性[1]。
(二)实验内容选择过于单一通过实际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初中科学实验课堂中大部分的教学更加注重演示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限制,进而得到相应的理论。
这样教学模式下的实验内容过于单一,学生没有办法直接参与到操作过程中,无法真正地了解没写原理以及教材中的新知识。
此外,科学实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部门科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仅仅借助单一的教材来开展实验活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办法提升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发布时间:2021-03-29T03:38:24.76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3期作者:周政[导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中认为知识能力的培养是重点,这种教育理念不再适应现阶段的社会需求,所以教育教学实施了改革。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周政江山市凤林初级中学 324100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中认为知识能力的培养是重点,这种教育理念不再适应现阶段的社会需求,所以教育教学实施了改革。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的科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点学科,基于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不仅要涉及到知识能力培养,还要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塑造全面发展人才。
那么,如何构建科学学科的高效课堂是现阶段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核心素养的关键下研究初中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科学;高效课堂构建;教育教学研究引言:科学学科是学生展开学习的一门重点学科,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然界,感受自然界中的奥秘。
所以科学的学科知识学习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
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整个课堂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传统的方法实施讲解,仅仅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非常不利。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培养,老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创新。
一、现阶段初中科学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体系也在不断改革,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下,实现学生能力素养教育是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重点。
200
神州教育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教学优化策略
陈超豪
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以初中科学教学为研究视角,针对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出建议。
期待为进一步提高初中科学教学水平、优化初中科学教学模式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前言:
新时代、新发展,新教育、新征程,万象更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必须突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模式,打造将核心素养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基于此,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更是教师应该集中关注的问题。
一、建构知识系统,加深知识理解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图式具备积极主动进行加工的特质,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于知识所产生的记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某一个主题而建构起来的图式去生成的。
科学是一个完备的知识系统,具备层次性以及结构性,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章节、知识点之间都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梳理清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各个知识点组织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1]。
例如,针对“种群”这一知识点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将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关键性的概念进行独立化的渗透,学生面对碎片化的知识点将会感觉到零散,往往会摸不到头绪,从而也就无法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此时就需要教师利用整体化的思维去披露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将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梳理成为直观的图式(见图1),此时这一章节的内容就会完整的、顺利的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种群相关知识的理解、
认知、记忆。
图1 种群特征知识结构图
二、重视知识探究,深化本质认知
科学是前进的,而科学的发展进步是不断探究的历程,所以科学的核心就是探究。
基于此,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实验作为载体实施探究性教学,激活学生的研究能力,强化科学教学的研究意图,呈现科学探究的本质,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偷看过现象看本质,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认知。
例如,针对“比热容”一课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展开试验教学,在黑板上讲解实验过程,往往会将科学的本质掩盖,最终将不会实现预期目标。
为了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可以进入到情境内去感知不同物质具备不同的吸热能量,进而使得学生形成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
引导学生去设计实验方案,进而制定完善的实验方案。
如可以确定选取同等质量的水和植物油两种物质,分别放入烧杯当中,对其进行加热,记录规定时间内两种
物质温度升高情况。
最后,教师去解释图像的含义,进而引出比热的概。
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讨实验的过程中构建起比热的概念,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有利于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效果。
三、关注课题研讨,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著名教学家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教育理论指出: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去关注如何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避免传授过多的间接经验,规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概念——概念”的说教过程[2]。
基于此,科学教学实践中,应该集中关注课题研讨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进而实现提高初中科学教学时效性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听觉获取的知识占据总知识量的11%,如果教师讲授知识的保持率为5%,那么学生听课获取的知识只有0.55%,即11%*5%=0.55%。
从这一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并不是听科学的过程,更不是读科学、背科学的过程,而是研究科学的过程。
例如,教师在讲解完电流与电压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研讨活动,去探究水果电池生成电压的大小与水果种类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开展课题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准备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制作水果电池、展开实验、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这一过程是一个建构知识系统的完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素养提升过程中所需要的。
四、融合STSE 教育,升华责任意识
STSE 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理顺STSE 教育之间的关系,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探索全新的STSE 教育方法,融入STSE 教育,加深学生对于STSE 教育的理解,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目标。
例如,针对“新生命诞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试管婴儿”这一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授精的方法,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去讨论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应用引发的社会问题。
再如,学习核能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核能是人类发展历程中非常有应用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然而核能的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如二战期间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后造成的社会危害,使得学生深入的理解核能对于人类社会来讲是一把“双刃剑”。
该类案例很多,如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之后,减轻了很多人的病痛,但是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细菌开始异化,从而出现了超级细菌,这为人类健康带来的严重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科学的角度去认知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结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提升学生核心就是树人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奋斗在一线的教学孜孜不倦的努力、探索。
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认清何为核心素养、认知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理顺提升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詹海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科学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 (04):93.
[2]周建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科学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 (09):67-6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