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创新
- 格式:pdf
- 大小:93.10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中职院校《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工行业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传统的中职院校《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
对《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针对中职院校《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的《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和实践相分离为主要特点,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掌握理论知识,却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由于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行业的发展步伐,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需求脱节。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在于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教学内容方面,应当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精选一些实用性强、代表性强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案例分析和操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方面,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方面,可以对一些实践单元进行合理设置,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在《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学校的硬件设施可能无法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求,此时可以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设立专项基金,更新校园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方法改进浅析《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工电子、机电应用、汽修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教学中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所以通常是在学生具备《物理》、《电工基础》、《电工仪表》等知识的前提下开设此课程。
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略有收获,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1.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三版《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共十单元内容,教学大纲中总的教学时数为154学时,而实际教学中却只有78学时的教学时间。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我校实习教学内容,我大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部分删减,并制订了一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实际证明,有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中级工合格率也有明显上升。
2.重视“绪论”课的教学,激发兴趣作为《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绪论”,是学生接触这门课的第一堂课,如何上好这堂课,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
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
首先,可广泛结合当代电子产品的繁多品种如电子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学生极感兴趣的新颖的产品,它们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
其次,我们可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如液晶彩色电视机、激光唱盘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
再者,还应介绍电子技术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电子技术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最后,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用稳压器、充电器、收音机等。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如何有效创新教学摘要本文从电工基础教学的现状出发,简单阐释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电工基础,这是电类专业知识中最基础的理论课程。
虽然在物理学知识中也含有一定的电工知识,但事实上,这门课程与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为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在进行电工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优化课程的教学效果,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这就要求在电工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推进创新教学,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我国当前电工基础教学的现状电工基础是我国信息类、电子电气类、机电类等很多专业中开设的基础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在现实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满堂灌的形式存在的,电工基础的教学自然也就免不了陷进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中。
目前,虽然教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很多学校也在积极实践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目前整体的教学环境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的教学界仍占有着一定的地位,以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为例,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学生被动的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这样不仅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甚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用性的综合人才需求增加,针对这个社会发展趋势,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在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培养基础理论知识、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在满足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就业,使得学生学有所用。
二、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已经变成知识经济的社会,和以往的社会性质具有很大的不同,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则是创新,墨守成规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众所周知,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学校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集中地,自然就担当起了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重任,为此,学校中的专业课教学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于电气专业基础课教学创新的探讨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电气专业教学过程中,电气专业基础课教学是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键环节。
在新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培养拥有多种能力,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技能人才,电气专业基础课教学必须有所创新,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包括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结构,努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能力,注重他们的实践和沟通能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气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现状,然后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电气专业基础课创新1 概述1.1 专业基础课及其功能定位我们依据课程的内容及其在整个专业培养体系中所担负的任务,可将所有的课程划分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
其中,公共课是指同类专业甚至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例如英语、数学等。
而专业课则是那些某一特定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课程,它是一个专业同其他专业之间的区别所在,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课程。
两者之间便是专业基础课,它是指那些与专业知识直接相关的基础性课程。
在整个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首先,它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最直接的基础课程,其次,它可以培养学生在相关专业的继续学习能力。
1.2 电气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电气专业基础课都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的课程,而且所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光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学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强化实践教学。
做实验、做设计既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 电气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现状2.1 教学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目前,电气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和培养目标定位不相适应的地方。
各中等职业学校所设置的电气专业基础课一般都包括电子学、电工基础、电机学等基础理论课,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课程理论内容又偏多,较少反映近年来发展带来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技能知识和实践能力训练达不到技术工人岗位的要求,使学生觉得脱离实际。
谈《电工基础》一体化教学1. 引言1.1 介绍《电工基础》一体化教学的背景《电工基础》一体化教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教育改革的前沿。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工基础》一体化教学应运而生。
一体化教学是指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多媒体、互动性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而一体化教学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虚拟实验等方式,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体化教学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电工基础》一体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1.2 阐述《电工基础》一体化教学的意义一体化教学可以促进知识的整合和交叉。
通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到一体,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跨学科的教学与学习。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一体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工原理与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一体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果和成果。
一体化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体化教学对于《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广和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提升《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中职电工基础创新教学之管见摘要:电工基础是中职机电机械类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教学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中职;电工基础;创新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我国21世纪教育的主题。
在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实施创新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提高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能力,以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型人才。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如何使学生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应注重从以下四个层次进行教学创新。
一、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引导学生发展创新个性如我在设计“电磁感应现象”定性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教案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并通过猜想提出自己的观点,创新设计导体运动、磁场不动的实验和磁场运动、导体不动的实验,独自进行验证并进行评价。
把操作研究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使学生能自主探索发现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规律,让学生分享创新发现的成功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注重教学手段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比如,在“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教学中,电动势的形成是学生最难接受的知识点。
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叙述和传统挂图,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
运用电路动画的手段,逼真地模仿出电源两极建立电场的全过程。
正电荷运动的立体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创新认识和真实理解。
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既化解了教学难点,也节省了板书和画图时间,又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物质宏观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注重教学管理创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探索学习时间,做到启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相互学习,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建立直接的联系,从思维辨别中感悟学习。
教学方法课程教育研究127学法教法研究学生的说法,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因势利导地将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联系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找出两者间的关系,并及时总结概括,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入一步的知识建构。
归类整合知识,形成结构体系。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与概括,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认知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对知识点进行归类整合,将一些零散的、浅显的、片面的认知进行优化整理和加工,逐步理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刻,最终完善和丰富知识结构,巩固和深化学生的认知。
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内容中,在对大气压强的实验进行认知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有哪些?实验原理又分别是什么?两实验中都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通过这些问题积极诱导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逐步深入的强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认知,形成知识点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结构体系,使学生关于大气压强存在的认知模式更加趋于完善和巩固。
初中物理知识千变万化但其原理和规律却是有章可循。
学习物理的关键在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完成由具体现象到抽象概念和原理的认知提升,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物理教师,要充分放手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找出物理现象的共性,进而优化整理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1]王福星.促进初中物理核心概念建构教学设计的步骤[J].山东教育,2014,Z2:58-60[2]唐凤娟.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J].职业圈,2007,16:146-148[3]叶成林.建构主义与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J].中学物理,2013,08:27-28[4]杨林全.尊重学生个体学习习惯促进知识体系自主生成——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出发,改善初中物理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8:110浅谈中职中专《电工基础》教学的几点方法措施毛荣红(甘肃省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 民勤 733300)《电工基础》是中职中专学校工科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概念多、理论性较强,原理抽象、难学难懂,特别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较差,不少学生对学好《电工基础》产生畏难情绪,表现出厌学态度,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一、引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综合应用电工电子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推广,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也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文旨在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进行探讨,旨在提出一些能够对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参考的观点和建议。
二、课程内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电工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内容。
课程内容涵盖了电气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价值。
对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理解基本原理,又能够掌握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综合性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 结合实际案例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电路分析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电路,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理解电路运行原理,并进行实际应用。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电路原理、设备运行过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实践教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可以推行工程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改革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
T NOLO GY TR N D针对会考和高考的要求,传统的电工教学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师以讲解为中心,侧重于研究如何教才能使学生获得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而升学的压力也使得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学生参加实践,并用实践更好的去指导理论。
如今对口单招的热潮已逐渐消退,怎样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我作了些探讨性研究。
一、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便更适应现在的学生现在的学生较以前的学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只有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才能适应现在的状况。
而《电工基础》课堂教学虽然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但是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学形式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对《电工基础》的教学提出:定位在课堂教学,强调整体落实于“理实一体化教学”这一理念。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将有利于根本改变种种传统教学的弊端。
二、从层次上进行教学创新,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一)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以技能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轻松掌握知识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学习者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的完成。
而教师是创新教育的操作者,因此必须树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教学观念。
同时必须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持续协调发展。
我在《电工基础》教学实践中,一是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或项目教学,使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简练,让教师易教、学生易学。
二是推行“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的举措,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点;通过实验、实习使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从而突出专业课教学目标--技能训练的实现。
第三,试行不同形式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专业理论课和实验实习课的教学中,分别试行应知、应会和了解、掌握、熟练两类评价机制,这样有利于考核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避免一刀切,使的某些学生的强势项目发挥不出来,而又有一部分学生的弱势没有被完全体现出来。
浅析《电工学》教育创新论文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技工教育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思维想象情境创新教育,就是指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艺术的形式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句话,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
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教育要创新机制,教师要创新教学。
而如何将创新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技工学校《电工学》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创新。
一、进行教学方法创新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是兴趣不是天生的,学生的激情要靠教师的激情来感染,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来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作为一名电工学专业教师自己首先是一名会动脑筋,会动手,会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的人。
如在引入课题时要突出“奇”,课题引入的方法很多,关键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题的内容中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例如:断电自感演示实验中与线圈并联的小灯泡可改为由几个学生手握手地与线圈并联,当接通电路然后突然断电,这几个学生立即会感到强烈的自感电流的刺激。
为什么小小的几伏电压竟有如此威力,有时一个有趣实验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甚至影响其一生。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引导学生突破常规,大胆改革,积极构想,发现新事物。
运用情境教学法,要有“着眼发展”的观点,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新鲜好奇上,应全面提出教学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实验的基础上,注意循循诱导,层层深入,灵活的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如:“电磁感应现象”一节,开始教师设疑: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能生电吗?接着进行实验演示,指导学生观察。
实验具有鲜明的特点,学生在感觉层次上感受,但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重要的是思维层次上的感受,实现具体向抽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