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语法”与“理论语法” 略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新时代下的现代汉语语法本体研究——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五版)摘要:语法研究作为现代汉语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汉语本体教学的成败,更关系到国际中文教学的质量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本文主要通过评述《现代汉语语法教程》(第五版),以此来讨论新时代背景下现代汉语语法本体研究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推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现代汉语,语法,本体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各国软实力竞争愈加激烈,对我国文化尤其是作为其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的汉语提出了更高的研究要求。
从汉语本身出发,加强汉语语法本体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汉语在联合国语言中的国际地位,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也是我们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而另一方面,北京大学著名学者陆俭明先生所著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四版)自2013年7月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但至今已有5年之余。
在此期间,国际和国内语言学研究包括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都有了较大发展,一些新的学术思想和成果也随之产生,迫切需要一部著作来指导语法研究工作,反映最新语法研究成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五版)经过陆先生的认真修订,于2019年8月出版。
该书的问世,无疑是新时代下现代汉语语法学习者和研究者的一大福音。
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五版)修订说明该书与第四版相比,除了文字校误、例句更换之外,更多的则是内容上的修订,主要是以下几方面:1.鉴于整个语言研究的发展态势,将原属于第十节的10. 9 “关于构式语法分析”抽出来并适当加以扩充,独立成为第五版的第十一节“关于构式语法分析”;将原属于第九节的9. 6 “从信息结构角度解释语法现象”抽出来并适当加以扩充,独立成为第五版的第十二节“关于语言信息结构分析”。
各节在内容上也都有所修改。
譬如,“绪论”0.2小节,原标题是“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汉语语法本位学说论析
汉语5种基本语法结构: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
主谓短语(陈述关系)、动宾短语(支配关系)、偏正短语(修饰关系)、中补短语(补充关系)、联合短语(并列选择递进等关系)
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就是短语的结构分类之一,它由两个成分共同组成。
前一个成分的功能就是明确提出主题,称作主语;后一个成分对主题予以陈述,称作谓语。
主语和谓语形成了主谓关系(或主述关系,即为“主题—陈述”关系)。
述宾短语
述宾短语就是短语的结构分类之一,它就是由两个成分以“支配、关乎”的关系共同组成的一类结构:前面就是从句,后面就是宾语。
宾语就是从句所则表示的动作或现象所支配或关乎至的对象。
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又叫做偏正词组,就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共同组成,结构成分之间存有润色与被润色关系的短语;动词、名词、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至润色促进作用的成份共同组成的短语。
名词前的润色成份就是定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就是偏湿处的关系;偏正短语包含的定中短语与状中短语。
举例
偏正短语:野生动物。
述宾短语:砌被子。
述补短语:学得好。
主谓短语:会议结束。
联合短语:工人和农民。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首先,现代汉语语法中存在着严格的词序规律。
汉语是以词序为主要特征的语言,一般采用主谓宾的顺序,即动词一般位于句子的谓语位置,而宾语则放在动词之后。
这种词序规律在汉语中十分严格,通常不允许改变。
此外,现代汉语语法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词序规律,如论元结构、反身结构、主题化结构等,都对汉语句子的词序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现代汉语语法注重语义的准确传达。
汉语是一种主观性和暧昧性比较强的语言,意思往往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理解。
为了准确传达语义,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词语的搭配和修饰往往非常重要。
例如,名词前的形容词需要与之搭配,动词后的副词或者趋向补语需要与之修饰,等等。
这些规律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被广泛研究,并被视为汉语的基本语法特点之一再次,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注重语用功能的发挥。
语用是指语言在交际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包括信息传递、言外之意、语体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不仅注重句子结构和词序规律的研究,还关注句子的功能和用途。
例如,现代汉语语法中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句子,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它们在语义和语用方面都有所区别。
同时,还研究了语气、语态、时态等语法现象,这些都与汉语句子的语用功能密切相关。
最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重视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法研究已经从分析观念和语言规则的角度转向了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借助语料库、数据统计和实验等方法,实现了对大规模语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这些数据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更客观地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和变异性。
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是指研究者以语言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待语法问题,并关注语言与人类认知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这种观点强调语法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即语法规则应该能够帮助语言使用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理解他人的意思。
从本位观的角度来看,语法规则的形成和变化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社会背景等密切相关。
三、古今汉语语法比较说略古今汉语的一致性(1)古今汉语都较少形态变化。
词类无明显语法标志。
树:《论语》:季氏有嘉树焉。
《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善:教人以善。
有善人,有不善人。
穷则独善其身。
(2)古今汉语语序基本一致。
a、王亥杀我。
b.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3)古今汉语的句子和词组在结构上并不对立,二者的区别仅在于语调和语气。
a,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b,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4)语气词始终是古今汉语的一大特点。
古今语法的差异性(1)粘着成分(不成词语素)大量增加所谓粘着成分指不能独立的成分。
如“朋”和“友”,在现代汉语中是不能单说单用的语素,必须两相组合或与别的语素组合成“朋友”、‘朋党”、‘亲朋”、“男友”、“工友”等才能成词,“朋”和“友”就是粘着语素。
但在古汉语中情况就很不一样,“朋”和“友”都是独立的词,如“有朋自远方来”、“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论语》)“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王勃《滕王阁序》)。
“浴”(“浴乎沂”)“伟”(“衣冠甚伟”)“忧”(“先天下之忧而忧”)等。
(2)词性活用大大减少。
现代汉语中有一批兼类词,如“代表”、“报告”兼属名词、动词,“矛盾”、“典型” 兼属名词、形容词,这是词的兼类现象。
这种现象带有普通性、规律性,并不同于词性活用。
现代汉语中词性活用现象很有限,如“儿媳妇也真作脸,越躺着越倔,点心点心就能吃二斤翻毛月饼。
”(老舍《抱孙》)这里“点心”活用作动词。
在古汉语中词性活用比比皆是,诸如名词等类实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3)语序发生一些变化。
词序是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
如:《公羊传》“齐师大败。
”(齐师是主动的)《左传》“大败齐师。
”(齐师是被动的)古代有较多的宾语前置。
如:《诗·竹竿》“岂不尔思?”(词序)《诗·击鼓》“不我活兮。
”(词序)《尚书》“民献有十夫予翼。
对《语法哲学》中基本理论的认识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引言叶斯柏森是丹麦著名的语言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语言研究,对语言理论、语音学、语言教学、英语语法等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在评价20世纪最重要的三位语言学大家时说:“叶斯柏森是其著作在当代被最用心去阅读、最注意去引用的语言学家。
” 叶斯柏森一生著作颇丰,为语言学界留下许多丰富的宝贵遗产,如《现代英语语法》、《语言的逻辑》、《语法哲学》等。
《语法哲学》是叶斯柏森对各种语言多年进行研究和思考的结晶。
在这本书中,叶斯柏森在分析丹麦语、英语、古英语、德语等20多种语言的基础上,对逻辑范畴和语法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做了清晰透彻的探讨,在语法理论问题的许多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全书共有二十五章,前三章主要谈语言学的一般理论问题,提出句法范畴和意念范畴两个概念及其区别,并指出意念范畴就是叶氏普遍语法的基本内容。
后二十二章具体探讨了句法范畴和意念范畴的关系,其中还提出了“三品说”、“组合式”、“连系式”等重要概念。
本文将重点阐述叶氏在《语法哲学》前三章中提出的理论,并探讨这些理论与当代语言学中一些研究的关系,以便使读者对《语法哲学》这本著作有更全面和正确的认识。
二、《语法哲学》中基本理论的探讨研究对象关于语言的本质,叶斯柏森提出:“语言的本质乃是人类的活动,即一个人把他的思想传达给另一个人的活动,以及这另一个人理解前一个人思想的活动。
”这种对语言本质的认识说明他把语言放在交际活动层面来研究,而交际活动是一个需要听话人和说话人参与的动态过程,其内容要靠语言形式作为载体。
对叶氏来说,语言形式首先是指语音形式。
他指出:“只有将研究建立在直接观察到的活的话语的基础之上,把书写和印刷的文献仅作为第二位的材料,这样才能对语言的本质属性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语法VS 理论语法一、语法概念剖析我们平日里所说的语法,其实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客观语法:就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全部语法规则的总称。
是物质的,客观的,具有唯一性。
第二:理论语法:是语言学家或者称为与法学家建立起来的,试图解释语法现象的语言解释模型。
不同的与法学家有不同的解释角度和方式,因此理论语法有不同的体系。
第三:教学语法:是在理论语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教学需要为目的和导向的语法体系。
此三者,在范围上,是逐层缩小的关系。
另外,也有学者提到“学生语法”的概念,从内容上看,既包括学生对客观语法的感知,也包括学习所得的理论语法,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教师讲授的教学语法。
二、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的关系问题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又是相互区别,不能替代和混淆的。
首先:两者存在不同的目标。
教学语法的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而理论语法的目标则是为了揭示人类语言活动的结构、规律和内在动因。
其次:教学语法是在理论语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同时,教学语法又不依附于任何一种理论语法。
理论语法可以为教学语法提供一定的揭示模型和角度,比如配价语法和以词汇-语法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等。
教学语法不一定依赖任何一种理论语法,根源在于,教学语法是一种动态的语法,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可以作出相应的适应和调整。
比如对于日本,韩国学生和欧美学生,要根据语言对比理论对教学语法的重点和难点作出适当的调整。
其他相关的如:格语法,普遍语法,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等。
第三,教学语法可以为理论语法提供研究课题和研究动力。
很多语法现象对于本国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这些语法现象容易被语法学家忽视,而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却是无法理解的,所以经常出错,于是引起了新的研究课题。
在陆俭明和郭瑞老师合作的一篇论文中提到:汉语语言研究所面临的挑战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计算语言学,另一方面就是对外汉语教学。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引言现代汉语语法是对现代汉语中词汇、句法和语义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本文将围绕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进行探讨,包括词汇的分类与语义分析、句法结构和语言功能等方面。
一、词汇的分类与语义分析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对于语法研究来说至关重要。
词汇的分类是对词汇进行归类和描述的过程,在词汇的分类方法上,可以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如按词性分类、按词法功能分类等。
在语义分析方面,可以通过对词汇的意义进行梳理,探讨其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和所承载的语义信息等。
二、句法结构研究句法结构是指句子的内部组织结构,包括短语结构和语序。
通过对句法结构的研究,可以揭示句子的组成方式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等。
在句法结构的研究中,可以探讨的内容包括短语的构成和分类、语序的变化规律等。
三、语言功能研究语言功能是指语言在交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发挥的功能。
通过对语言功能的研究,可以了解语言在不同交际情境中的运用方式。
在语言功能的研究中,可以关注的问题包括掌握适当的语言风格和语用策略等。
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现实语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验证和论证语法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理论研究方法则侧重于从理论层面对语法进行解释和归纳,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
五、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二是对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和汉语学习的效率;三是对于保护和传承汉语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汉语的规范和发展。
结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对现代汉语中词汇、句法和语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
通过对词汇的分类与语义分析、句法结构和语言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第一节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1、什么是语法?一是指语法本身;二是指语法着作或者是语法学这门学科2、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理论语法,也称为专家语法、描写语法。
侧重语法规律和语法理论的探讨。
例如,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王力《中国语法理论》,高名凯《汉语语法论》、朱德熙《语法问答》等教学语法,也称为学校语法、规范语法,侧重具体语言应用的研究,专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语法。
例如,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2.1 相同点①系统性二者都属于语法学的学科领域,都一定建构在汉语语法自身系统的基础之上。
②科学性成为一个系统,必须具备科学性,真实准确地反映汉语的实际,给予合情合理的解释。
2.2 不同点①理论性和实用性理论语法可以不考虑对象能否掌握这些规律及特点,掌握之后有无实用价值,只注重如何从科学角度对这些规律进行描写,以揭示其本质,特点。
教学语法则不同,它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通过学习,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
❖②详尽性和简明性❖理论语法对任何一个理论问题或者具体语言现象都要寻根究底,力图穷尽。
❖教学语法则不同,为了易教易学,必须做到简单明了。
❖③创新性与稳定性❖理论语法贵在创新,有创新,才有生命,才能发展,一部好的理论研究成果其价值就在于它的新方法,新观点和新内容上。
❖教学语法却贵在稳定上,一旦形成一个体系,就需要相对稳定,不轻易变动,保证知识的衔接性和系统的一致性。
❖ 2.3 两者关系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并不因此成为对立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理论语法是教学语法的基础,理论语法研究的新成果会不断地充实教学语法❖教学语法又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理论语法的研究和发展(张先亮,1998)❖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对外汉语教学拓展了汉语本体研究。
(陆俭明,2005)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1、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是应用性的教学语法,学习对象有两种。
①学生用对外汉语语法:实用对外汉语语法、对外汉语实用语法、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等等②教师用对外汉语语法,一般就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语法本体研究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基础,是指从汉语句法结构和语义角度研究语言系统的一个范畴。
它属于汉语句法学研究范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要理论支撑。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指以汉语作为教学语言,教授非汉语背景的研究者汉语语法的课程。
它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应用,被认为是汉语教学的核心课程。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语法本体研究的成果是不可缺少的。
语法本体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基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语法本体研究不仅提供了汉语语法语言系统的基础知识,还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助于国外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知识,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的使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汉语语法水平。
此外,语法本体研究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汉语语法结构分析上。
语法本体研究从实际出发,分析汉语语法结构,并结合研究者的语言背景,为国外研究者提出合理的汉语语法结构分析结果。
这些分析结果,不仅有助于国外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结构,而且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使用汉语进行交流。
总之,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关系密切,其理论和方法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要理论支撑,也是国外研
究者研究汉语语法的基础。
语法本体研究不仅提供了汉语语法语言系统的基础知识,还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文学语言研究的工具论与本体论文学语言研究是文学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是作家的语言艺术创造和作品的语言表现形式,旨在探讨语言的演化、变异和发展规律,从而深入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在文学语言研究中,工具论和本体论是两个重要理论思想,它们分别对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具有指导意义。
工具论是指人类利用各种工具进行认知和探索的理论思想。
在文学语言研究中,研究的工具主要包括语言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其知识体系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等。
这些语言学知识的应用,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把握语言表达的内在构造和语义变化,更深入地了解文学家的语言创造。
此外,研究方法也是文学语言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例如文本分析、话语分析、语料库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得更严谨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而本体论则是指认识论中研究存在的问题,其关注点在于存在的本质和存在的实在,它探讨的是什么是存在和存在的本质特征。
在文学语言研究中,本体论主要包括三个层面:词汇单元、句子和篇章语言。
词汇单元是文学语言的最基本单位,它们的使用和选择反映着文学家对语言的把握和应用;句子则是文学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构成复句和段落,是实现语言表达的基础;篇章语言则是文学作品的整体构成单位,研究篇章语言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文学家的思想倾向。
本体论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探究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和语言运用,从而达到更深刻的文学理解。
综上所述,文学语言研究的工具论和本体论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补充,有助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是文学语言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而本体论则能够帮助研究者把握语言创造的本质特征,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在文学语言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应用这两个理论思想,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文学语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文学研究奠定更严谨的理论基础。
语法是语言的基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要想学好一门语言,掌握语法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就对语法知识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
一、语法的基本概念1. 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它包括词汇、句子、篇章等语言现象。
2. 语法分为词法、句法和篇章法。
词法研究词语的结构和功能;句法研究句子结构、成分和语序;篇章法研究篇章的组织和结构。
3. 语法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普遍性指语法规则适用于所有语言;系统性指语法规则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规范性指语法规则具有指导性,对语言使用具有规范作用。
二、词法1.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根、词缀、词尾等构成。
2. 词性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介词、连词、感叹词等。
3. 词形变化:通过词尾、词缀等形式变化,表示词的意义、语法功能和句法功能。
4. 词汇: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基本词汇是语言的核心,具有稳定性;一般词汇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三、句法1.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表达单位,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构成。
2. 句子类型: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并列复合句等。
3.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4. 句子语序:主语+谓语+宾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等。
5. 句子结构: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补结构等。
四、篇章法1. 篇章是具有一定意义和结构的语言整体,由句子、段落、章节等组成。
2. 篇章结构:总分结构、并列结构、递进结构、转折结构等。
3. 篇章连贯:通过逻辑关系、语意关系、语用关系等使篇章内容连贯。
4. 篇章修辞:运用修辞手法使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总之,语法是语言的基础,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掌握语法知识。
通过学习语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规范、得体。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注重语法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语法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和结构,它对于语言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日常交流、文学创作还是学术研究,都离不开对语法的准确把握。
本文将对语法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涵盖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而深入的理解框架。
二、基本概念1. 语法的定义语法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和组合规则。
它规定了语言中各个成分的用法、相互关系以及句子的构成方式。
2. 语法单位语法单位主要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等。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如“人”“民”等。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如“人民”“国家”等。
短语是由词组成的、没有完整语调的语言单位,如“美丽的花朵”“伟大的祖国”等。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具有完整语调的语言单位,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三、核心理论1. 词类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
常见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不同的词类在句子中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和作用。
-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定语等。
-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等,在句子中常作谓语。
-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等,在句子中常作定语、谓语、补语等。
-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等,在句子中常作状语。
- 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在句子中具有替代作用。
- 数词:表示数目或顺序,在句子中常作定语、主语、宾语等。
- 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在句子中常与数词一起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主语、宾语等。
-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与它们一起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对象等,在句子中常作状语。
- 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等,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
- 助词:附在词、短语、句子后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如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等。
语法概念解析语法是语言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它涉及词法(词的形态和构词法)、句法(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意义)等方面。
本文将对语法的各个概念进行解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
一、词法在语法中,词法是研究词汇的形态和构词法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词的形态和构成,以及不同词类之间的转化。
词法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1.1 词词是语言中的最基本的语义单位,具有独立的意义和语音形式。
词可以是单词、短语或复合词。
在句子中,词充当着不同的语法角色,例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1.2 词形和词义词形是指词的形态变化,包括屈折变化和派生变化。
屈折变化是指词的形态随着语法要求而变化,例如英语中的动词时态和数字的复数形式。
派生变化是指通过添加前缀、后缀或者改变词根来构建新的词,例如英语中的un-、re-等。
词义是指词的意义,也是词法中的重要内容。
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和词典来确定,有时也会出现词义的歧义现象。
句法是语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之间的关系。
句法中的一些概念包括:2.1 句子成分句子是由词汇和词组构成的,句子成分是指句子中的各个组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这些句子成分之间有着特定的语法关系,决定了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2.2 句型句型是指句子的结构模式,包括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等。
句型的不同决定了句子中各个成分的位置和句子的表达方式,具有不同的语法规则。
2.3 句法关系句法关系是指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包括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定状关系等。
句法关系决定了句子的语法正确性和意义的表达。
三、语义语义是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词和句子的意义以及其表示方式。
语义中的一些概念包括:3.1 词义学词义学是语义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词的意义和词义变化。
词义学通过分析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来确定词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和使用词汇。
句义学是语义学的另一个分支,研究句子的意义和句义关系。
句义学通过分析句子中词语的组合方式和逻辑关系来确定句子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句子。
“本体语法”与“理论语法” 略谈摘要:汉语语法研究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但长期以来对“本体语法”与“理论语法”的研究却未被语文学界所重视。
该文分析了“本体语法”及“理论语法”的概念使用情况,指出了二者的密切关系,阐述了学习“理论语法”的必要性。
关键词:本体语法理论语法意会习得学得由张蕾、张彬福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之道——〈中学语文教学〉30年(1979——2009)文萃》,精选了《中学语文教学》创刊以来刊发的具有重大影响、具有标志性和文献性意义的百余篇文章,浓缩了一段语文教学的历史,读后颇有获益。
其中的一些文献反映了语法教学乃至知识教学从被重视到被淡化而又到再反思的过程,有助于人们对这一问题再作理性思考,促进认识深化。
本文拟就“本体语法”与“理论语法”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思考与看法。
一、何为“本体语法”?何谓“理论语法”?不少人认为:“本体语法”自然习得,无师自通,习得了“本体语法”无需再学“理论语法”。
何为“本体语法”?何谓“理论语法”?一般工具书及现代汉语教材均未对这两个概念给予明确定义。
从语文教学刊物使用这两个概念的说法看,“本体语法”指语言运用的“潜规则”,即指语言运用本该遵守而又无需用名称术语指称的“暗规则”;“理论语法”是指语法学家在分析归纳语言运用规律的基础上创建的、有一套理论体系且有一套名称术语的语法系统。
如古源慧先生在谈及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时说:“运用母语,必须首先掌握母语本身,必须掌握母语的词汇与规则。
……而规则指的是‘本体语法’,即使用母语的人共同使用的、并不成文的、习惯性的、以直觉语感形式体现的‘法则’,而不是由语法学家写出来的‘理论语法’。
本体语法的获得,是在母语环境中、在言语活动中自然习得的。
一个四五岁的儿童便能基本把握母语语法与人交谈,并不需要什么人来教语法……掌握了本体语法,书面语也就没有问题了。
”[1]再如余应源先生在谈及中小学语文课性质及“语言”与“言语”的区别(本文不区别“语言”与“言语”,“言语”规则、过程、成果等均用“语言”指称)时说:“大学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才属于语言学科,中小学语文课只能是言语课程,是通过学言语掌握母语,形成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要想科学高效地培养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必须构建起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体系,再也不能简单地把语言知识,特别是理论语法作为中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了。
我们运用母语进行言语活动时依据的语言规则,是不成文的凭语感、直觉起作用的本体语法,而不是语法家总结出来的理论语法。
母语的本体语法,人们在上学之前已基本掌握(文盲也能掌握)。
当然,语文教学并不排斥符合汉语言特征、能指导言语活动的语言知识。
”[2]这些说法,大致能反映人们对“本体语法”与“理论语法”的理解。
二、“本体语法”与“理论语法”关系如何?“本体语法”与“理论语法”有无关系?关系如何?应该说,无论从理论逻辑层面看还是从语言运用层面看,二者均关系密切且密不可分。
从理论逻辑层面不难看出:“本体语法”是“暗规则”,而“理论语法”是“明规则”;“本体语法”是内容实质,“理论语法”是表现形式。
换句话说,“理论语法”是对“本体语法”的描写与概括,是“本体语法”的形式化、定型化、明朗化。
虽然这里有一个描写概括是否正确与准确的问题,有一个同一内容可以用不同形式描写概括的问题(因而有不同体系的语法著作),但有一点不容质疑,那就是:“理论语法”与“本体语法”关系密切、密不可分。
”理论语法”不是天外来客,不是脱离语言实际、脱离“本体语法”的想象虚构与凭空杜撰。
如果“理论语法”真可以想象虚构与凭空杜撰,那么,语法学家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语法著作就没有出现的价值,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就没有开设的必要。
相反,正因为有了语法学家,正因为有了“理论语法”,混沌粗糙、朦胧模糊、难以言说的“本体语法”才变得相对精致、相对明晰、可以指称、可以言说、可以交流、可以传授,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语言运用。
毫无疑问,对“本体语法”的认识越深入,越清楚,对“理论语法”的构建就越具体,越正确。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任何用语都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体,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因而任何“本体语法”内容都要依托一定的“理论语法”形式,任何“理论语法”形式都会表达一定的“本体语法”内容。
在二者关系上,侯迪夫先生说得准确精辟:“二者同体而异,互为表里,离开言语无所谓语言;没有语言,也无所谓言语。
”[3]再从语言运用层面看,不能否定这样一些基本事实:人们自然习得的“本体语法”是混沌粗糙、朦胧模糊、难以言说、质量低劣的,语言运用还需相对精致、相对明晰、质量较高、可以指称、可以言说、可以交流、可以传授的“理论语法”的介入,让它规范自己的语言运用。
诚然,人们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会自然习得一些“本体语法”,正如余应源先生所说,“母语的本体语法,人们在上学之前已基本掌握(文盲也能掌握)”。
然而,不能否认,自然习得的“本体语法”是混沌粗糙、朦胧模糊、质量低劣的,远远不能满足语言运用需要,为保证语言交际质量,还需相对精致、相对明晰、质量较高的“理论语法”的介入,让它规范自己的语言运用。
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一方面,人们自然习得的“不成文的凭语感、直觉起作用的本体语法”未必人人一样,而如果不一样,就必然会造成交际障碍(如湖南人未必理解广东人的方言土语;反之亦然),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还需要以高级形式的“理论语法”的“法则”为通用的规范标准;另一方面,人们自然习得的“本体语法”是直觉的、语感的、朦胧模糊的、不用名称术语的,因而是不能言说、不能指称、不能交流、不能传授的,这就使得它在语言运用中的规范纠误作用十分有限,不能解决语言运用中的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理论语法”介入。
为什么口语交际常用有病用语(无论文盲还是知识分子)而书面语运用相对规范精致?就因为口语交际的快速进行较少接受“理论语法”规范标准的介入,而书面语运用的字斟句酌较多地接受了“理论语法”规范标准的介入。
为什么文盲常用相对粗糙的有病用语而知识分子常用相对精致的规范用语?就因为文盲仅仅是自然习得“本体语法”,而知识分子还努力学习了“理论语法”。
这样看来,把“本体语法”与“理论语法”看作毫不相干、截然对立的两样东西,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三、可否光学“本体语法”,不学“理论语法”?既然“本体语法”与“理论语法”密不可分,那么,语言运用可否只学“本体语法”而不学“理论语法”呢?答案本来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从以上引用的古源慧先生的“掌握了本体语法,书面语也就没有问题了”看,无需学习“理论语法”;再从余应源先生的“语文教学必须构建起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体系,再也不能简单地把语言知识,特别是理论语法作为中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了”看,无需学习“理论语法”。
果真如此吗?果真“掌握了本体语法,书面语也就没有问题了”吗?果真“不能简单地把语言知识,特别是理论语法作为中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了”吗?事实未必这样!正如以上所指出的:人们虽然会无师自通地在一定语言环境中习得一些“本体语法”,但自然习得的“本体语法”是混沌粗糙、朦胧模糊、质量低劣的,远远不能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
不要说很多语言运用规则“上学之前”的自然习得还没有掌握,就是“上学之后”努力学习也未必能掌握;谁如果说他在母语环境下就自然习得了母语,应该说,这似乎有些“大言不惭”!因为语言不光靠“习得”更要靠“学得”,且“语言这东西非下苦功夫学不可”,甚至“长到老也学不了(好)”!且不说无论何人,交际口语都免不了经常会用有病用语。
单看我们年复一年教出的高中毕业生(大学生也类似),如果书面语以通顺规范为标准,那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达到要求;再看看我们身边的语言运用,不规范的书面语也比比皆是!这些足以说明:掌握了“本体语法”,书面语也还大有问题!余应源先生是主张“语文教学必须构建起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体系”的,认为“语文教学并不排斥符合汉语言特征、能指导言语活动的语言知识”,认为“淡化训练与相关的知识教学,就是淡化科学高效培养语文能力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强调诵读与语感,那就是让21世纪的语文教学回到19世纪去”[4],但反对“把语言知识,特别是理论语法作为中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
这有些自相矛盾:既然“本体语法”是语感的、直觉的、不用名称术语的、不可以言说的,其体系又如何构建?既然要构建体系,让体系可传授可教学,那就要使用名称术语,那就要对“本体语法”加以描写概括,这样构建出来的难道不是“理论语法”吗?让学生学这些东西难道不就是学“理论语法”吗(虽然不仅仅是学“理论语法”)?其矛盾情形正如有人将知识分为不可以言说的语感和可以言说的语识,而主张语文教学要重语感而轻语识:语感不可言说,又何以传授何以重视?[5]自然习得的“本体语法”是混沌模糊的,用“本体语法”指导的口语用语(不仅仅是口语)是相对粗糙的,它与相对精致的书面语还相距甚远,为提升语言运用档次,为使语言运用纯洁规范,还需学习“理论语法”。
推而广之,任何学习都要遵循“感性(具体)—理性(抽象)—感性(具体)”的规律,即在实践中习得技能并总结规律,再用规律指导实践并提高技能。
也许有人会说:“理论语法”虽然该学,但该学的是体系完善、符合实际的“理论语法”,而现有的“理论语法”是“舶来品”,不够完善且不符合汉语实际,不该学。
这种看法相当普遍,但不正确。
不错,现有的汉语“理论语法”的构建或许参照了外国的一些东西,但语言有共性,“参照”一下又何妨?不错,现有的汉语“理论语法”或许不够完善,还不能解释许多语言现象,但还是符合汉语实际的,毕竟不是“外国语法”!何况,当前也还没有更好的“理论语法”呀!因此,我们不能用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现有的汉语“理论语法”;如果认为它一无是处,试图抛开它另起炉灶建立一套完全“符合实际”的、“完美无缺”的、“值得学习”的“理论语法”体系,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这样的愿望虽然美好但做法是行不通的。
语文教学曾经对“理论语法”的意义充分肯定,对“理论语法”的学习十分重视。
张厚感先生指出:“他(笔者注:指张志公先生)曾讲过,过去汉语没有语法(笔者注:指‘理论语法’),马建忠写《马氏文通》……很了不起。
今天,汉语语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尽管还不完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能否用来指导一下读书、作文?指导一下听话、说话?回答是肯定的。
”[6]正是对“理论语法”的充分肯定与高度重视。
张志公先生等拟定了《中学教学语法提要》(简称《提要》),一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但在淡化知识的背景下,由于不少人对语法教学有不同看法,更由于广大教师对《提要》体系不熟悉(“暂拟语法体系”长时间作为教学内容,人们似乎不那么抵触),现在,中学语法教学被淡化到近乎取消,学生相关知识极为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