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新人教版(1)
- 格式:doc
- 大小:20.83 KB
- 文档页数: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林则徐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认识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以及林则徐坚定的爱国立场和民族精神。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读、写、理解信件的基本格式,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尊严的道德情操。
第二章:信件梗概2.1 信件作者及背景林则徐,清朝道光年间官员,主张严禁鸦片,被誉为“禁烟大臣”。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奉命与英法联军进行交涉。
这封信是他在与巴特勒上尉交涉过程中所写。
2.2 信件内容梗概林则徐在信中痛斥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指出他们的行为是违背国际法和中国法律的。
他坚决反对割地赔款,表示清政府不会屈服于侵略者的压力。
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坚定信念。
第三章:信件精讲3.1 信件格式讲解讲解信件的基本格式,包括称呼、、结尾等。
3.2 信件重点词句解析分析信件中的关键词句,如“侵略”、“割地赔款”、“民族尊严”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件内容。
第四章: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原因4.1 鸦片战争的背景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如英国对中国输入鸦片、清朝禁烟运动等。
4.2 英法联军的侵略目的分析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真实目的,如打开中国市场、掠夺资源等。
第五章:林则徐的民族精神5.1 林则徐的爱国立场通过信件内容,展示林则徐坚定的爱国立场,如反对割地赔款、捍卫国家主权等。
5.2 林则徐的民族精神分析林则徐在信中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如坚定信念、临危不惧等。
教学评价: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理解信件的基本格式,掌握鸦片战争的背景,了解英法联军的侵略目的,以及认识到林则徐坚定的爱国立场和民族精神。
第六章:对比分析6.1 中西方观念的差异通过分析信件中林则徐与巴特勒上尉的观念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方在鸦片战争时期的不同立场和观念。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循着议论的话题来归纳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2、学习“铺陈”、“反语”的写法,通过鉴赏语言领略议论之美。
(教学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请大家齐读课题。
从标题以及文章的形式来看,这是一封书信。
雨果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看课前导语)那巴特勒对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这是巴特勒一厢情愿的看法,雨果是否赞成?(二)感知态度(1)师:请同学们通读课文,看看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情是什么看法?从文中哪里看出?明确:雨果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圆明园的罪行的谴责和批判。
(从议论性的语句,反语,强盗的比喻入手)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到这里,我觉得题目中“远征”这个词还太委婉,我们一起换个词就是“侵略”。
师:那文章中还有一个很长的段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部分是写什么?(对圆明园的赞美)请大家找到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找到的这些语句属于议论性的语句,直接表明了圆明园在雨果心目中的地位。
(2)铺陈凸显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师朗读,学生感受,并讲解铺陈手法,对比白描手法。
生齐读这一部分文字,并加上一句:这个奇迹已消失了。
这是谁造成的?(英法联军)在雨果心中,圆明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然而曾经堪称世界奇迹的圆明园,如今却成了断壁残垣,所以当我们读到这里,感受到了雨果对遭受诘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同学要有宽阔的胸怀和宏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下面是我为大家预备好的内容,盼望对你们有所关心。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⑵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⑶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力量目标:⑴整体把握文意,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行。
⑵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3、德育目标: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_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敬重,呈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喜爱。
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喜爱人民,喜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责备,理解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同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争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老师须引导同学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化理解句意。
【教具预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会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惋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人教部编本]最新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15五篇第一篇:[人教部编本]最新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15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毁了圆明园。
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
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背景链接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攻占北京,掠夺并焚毁圆明园。
2.生难字词(1)字音赃物(zāng)箱箧(qiè)制裁(cái)给予(jǐ)....恍若(huǎng)琉璃(liú lí)珐琅(fà láng)眼花缭乱(liáo)......惊骇(hài)晨曦(xī)瞥见(piē)劫掠(jié)....(2)词义【赃物】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得来的物品。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两大部分。
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案尊敬的巴特勒上尉:您好!我是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总指挥,特此致信向您介绍我们此次远征的计划和行动。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行动,稳定中国,并确保我们的利益。
在前进之前,我想向您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军队和装备情况。
我们的军队由英国和法国的士兵组成,共拥有两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我们的装备先进,并在各方面具备优势。
我们深信,我们的军队可以在这次远征中取得胜利。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战略计划:一、占领中国沿海城市首先,我们计划占领中国沿海城市,包括天津和上海等重要港口。
通过控制这些城市,我们可以有效地封锁中国的贸易,并削弱中国政府的经济实力。
二、消除中国军队抵抗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削弱中国军队的抵抗力。
我们有信心通过我们的火力优势和士兵的战斗力,迅速击败并消灭中国军队,确保战局的快速决定。
三、稳定中国政治局势在占领中国的过程中,我们将采取措施稳定中国的政治局势。
我们将与中国政府官员进行交涉,争取达成有利于我们的协议。
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我们的利益并引导中国政府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尊敬的巴特勒上尉,在这次远征中,作为一名优秀的军官,您将承担重要的职责。
您将指挥一支精锐部队,参与我们的行动。
我希望您能够充分发挥您的能力,达成我们的战略目标。
此外,我还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在行动中遵守国际法和道义准则。
尽量避免对平民造成伤害,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完整性。
我们不仅要展示我们的军事实力,更要展示我们的文明和人道。
最后,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成功地完成这次远征任务。
我期待着与您并肩作战,共同创造辉煌的战绩。
敬祝好运!英法联军总指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10篇)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一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朱lù()晨xī()瞥()见箱箧()惊hài()2.写出反义词。
文明()干净()朴素()赞誉()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②眼花缭乱:③不可名状:④荡然无存:⑤富丽堂皇:⑥丰功伟绩: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二、阅读比较比较阅读(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
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
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
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3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一、教材分析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作者在流放根西岛时候所写的文章,1984年2月26日第一次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题目为《文明与野蛮》,后选入人教版教材战争主题单元,与《荷花淀》等文章放在一起。
此次统编版教材将本文放在议论文单元作为精读篇目来处理。
从教材的编写定位来看,教学设计必须围绕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来展开。
本文侧重用铺排去表达赞美,用反语表达讽刺,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从写作背景来看,圆明园激起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强思考在当下仍有现实意义。
因此,从教材分析的角度来看,本文宜引导学生由语言入手去体味文章中表达的观点与蕴含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单元,本篇文章是第二篇精读文章。
学生初次明白论点、论据等文体知识。
需要进一步指导论证思路,同时也要进一步对“站在何种立场提出观点”做出指导。
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来看,本文的写作背景学生在历史课上有所接触,因此对圆明园的被劫掠破坏并不陌生,但是要想达成情感共鸣,必须构筑细节圆明园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如何建造的,它又应该被如何看待唯有如此,才能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
三、教学目标1.描述想象中的圆明园并与雨果笔下的圆明园对比,品味作者运用铺排所表达的赞美之情。
2.通过探究作者赞美圆明园的目的,理清思路,发现并归纳作者美丑对照原则的表达方式。
3.通过分析作者批评远征中国的原因,认识作者的人道主义立场,学习站在足够高的高度与立场上表达观点。
四、教学重点品味作者运用铺排所表达的赞美之情;发现并归纳作者美丑对照原则的表达方式。
五、教学难点分析作者批评远征中国的原因,认识作者的人道主义立场,学习站在立场上表达观点。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圆明园教师引导:出示圆明园残破图片,请同学用词语或者句子描绘画面中圆明园的被毁现状。
学生活动:(示例)一颗陨落的东方明珠,一朵凋零的艺术奇葩,也是一道民族心灵的伤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课文精彩的语言;2、体味雨果的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1、体味雨果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
2、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
1、导入。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
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5、感受雨果精神。
6、小结。
7、布置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2分钟)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顶峰之作,是万园之园。
但是却在1860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上。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悲剧。
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法国的巴特勒上校还希望通过远在巴黎的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吹捧自己的战绩,便给雨果写了一封信,咱们今天一起拜读的便是雨果给他的回信。
2、检查预习。
(5分钟)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拼音表示的字:(珐)琅晨曦(xi) 箱(箧) 缀(zhui)满(瞥)见给(ji)予恍(huang)若朱鹭(lu)3、整体感知。
(10分钟)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范读课文,同学在课本上划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以及批判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语句。
体会雨果的态度及思想。
[提问]雨果对巴特勒的要求是肯定还是否定?(否定)[提问]文中什么地方说明是否定的?(指称其为强盗等)[提问]雨果对圆明园又是怎么认识的?(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典范等)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20分钟)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一代文豪,文章中许多语句体现了他对语言运用的深厚底蕴。
1、“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圆明园。
”(比喻)2、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排比)3、“人们常说希腊有……而东方有圆明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简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份历史文献,记录了英法联军对中国的远征及其所造成的影响。
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及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19世纪末英法联军对中国的远征行动;•掌握该历史事件的背景及影响;•学会运用历史文献进行历史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事件背景19世纪末,英国和法国对中国发动了一次远征。
当时,中国政府向外国出口茶叶、丝绸等货物,并向外借出银子。
由于中国政府对外贸易不慎疏忽,外国某些国家对中国逐渐形成了经济依赖的关系,并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
在这种情况下,1897年,德国、俄罗斯和法国三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侵略,称为《三国干涉中国公约》。
这次干涉迫使中国政府放弃了对这三个国家的租界和关税特权,同时中国政府还要赔款。
因此,英国和法国开始计划对中国实施军事打击,想要逼迫中国政府迎合它们的利益。
事件经过1898年11月,英国和法国联合远征中国,分别派遣2.5万人和2万人驻扎在山东和广东两地。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要求,包括赔款、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等。
中国政府认为这些要求过于苛刻,因此拒绝了英法联军的要求。
英法联军在此之后开始对中国发动进攻,导致数千名中国士兵牺牲,并有大量平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1901年,英国和法国终于接受了中国政府向他们提出的一些要求,例如支付赔款、撤回驻军等。
影响与反响这次远征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导致中国政府在与西方国家进行谈判时不得不临阵退缩。
而英法联军的这种远征行为,也加深了国际社会对西方列强的不信任。
教学步骤1.介绍事件背景,让学生对该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2.发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文献,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3.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文献内容、历史背景等进行探讨;4.汇报分组讨论结果,让学生互相借鉴补充;5.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影响及其历史教训。
总结通过对《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文献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历史,同时也可以从历史中汲取启示,防止历史的悲剧再次发生。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字词生僻字:珐琅、瞥、镶嵌、箧、曦形似字:赃-脏裁-载缭-瞭词语:眼花缭乱不可名状富丽堂皇2.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体味文本的精彩语言和反语的表达效果。
4.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5.培养学生对强盗行为的憎恶和对正义和平的维护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体味文本精彩的语言和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方法“五步对话”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学习准备——生本对话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珐琅..瞥.见镶.嵌箱箧.晨曦.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眼花缭乱、不可名状、富丽堂皇3.雨果,人,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
代表作品有、、等。
你对雨果还有哪些了解呢?请查找有关资料补充一两个信息。
4.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请记录你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
二、交流分享——生生对话导语:论起世界名胜,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可惜如今再去,我们看到的却只有一片废墟。
1860年,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
强盗头子巴特勒希望伟大的文学家雨果先生为其歌功颂德,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今天我们就来拜读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看看雨果先生的回信是怎样的。
师:昨天大家从词语积累,课文内容和作者介绍三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学习准备,下面请各组内交流学习准备的基础知识部分,我们来对照大屏幕互相检查订正,加深印象。
三、聚焦文本——师生对话(一)走进文本,了解课文内容速读课文,思考:这封信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你能否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师:这封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赞美,二是对英法联军罪行的强烈谴责。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凄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盼望能关心到大家!篇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渴望,体会思想感情。
2、体会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敬重人类文明制造,培育喜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的思想过去,精彩的语言教学难点:把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宏大情操。
(一) 导入:一、导入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凄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今日学习他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熟悉。
(二)检查预习:三、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请举手?很简洁问题当然有许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家庭就是我们祖国呀! 那可恶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状况呀?有很多同学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空间。
很多同学讲得比我知道都多都精彩。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地方?(一般孩子们觉得有不妥地方,但是却不简单找出来。
)语句上鲜亮对比。
1)、赞美圆明园语句。
2)、讽刺劫掠者语句。
4、雨果详细是怎样赞美圆明园?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民族想象力所能产生一切成就。
3)、是幻想某种规模巨大典范。
(这个问题我没有给同学讲。
我觉得他们没必要分得这麽具体。
也不知道究竟对不对。
)5、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概括详细概括。
(这一点,同学都能总结出来。
但话语还不精确。
)6、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责备态度。
)用了怎样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认为,这次远征是风光,精彩,光荣,他们期盼是雨果对英法这个成功赐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7篇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雨果【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他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
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
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及感情。
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语言来畅谈自己的感受,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
2、通过学习感受“只有祖国的强大,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摆脱被欺凌的命运”,激发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爱。
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热身游戏摸鼻子游戏。
(先用右手中指指着自己的鼻尖,当老师发出“头发”、“眉毛”或别的面部的器官时,学生要能迅速指到老师发出指令的器官部位,1分钟内老师快速发出15个指令让学生迅速做出反应,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注意力,以便在以下的幻灯展示中能认真观察图片。
)二、看一组3D复原的圆明园被毁前的辉煌图片。
1、导入语:师:“想一想:这些画面我们有印象吗?还记得小学时我们曾学过的一篇什么文章中就有过类似的图像?”(《圆明园的毁灭》)师:“看到图上的这些图像,你脑海中会闪现什么样的词语呢?”请2-3位学生说说。
师:“那大家想知道原来如梦似幻的圆明园是什么模样吗”出示有原来美景与现今落魄相比的对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