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下科学组成物质的元素
- 格式:ppt
- 大小:788.50 KB
- 文档页数:13
《元素周期表》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必修一中金属钠和非金属氯气的学习,给学生学习本章知识提供了感性认识材料,为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同时,本章知识的学习也后面的选修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元素周期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表示等。
教学中,应以元素的原子结构为基础,通过相邻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区别找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
这不仅符合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本质决定现象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对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生起到导学作用。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复习回顾原子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3、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研究化学的方法;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则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联系和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四、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为此,本节课安排了以下教学方法:a) 温故而知新,复习初中的相关知识。
从初中熟悉的原子结构入手,引出原子的表示方法,azx。
b) 本节课的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采用讨论探究法。
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一章第4-5节组成物质的元素;表示元素的符号(一)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的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3、认识常见元素符号(H、O、C、S、Si、Na、Fe、Cu、Cl、Ca、Ag、Al、I、K、P),会查阅元素符号。
4、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5、阅读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及典型历史事实,体会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重点和难点1、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区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2、掌握常见元素符号及符号的意义3、认识元素周期表,熟记1-18号元素名称及符号4、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物和原子团的化合价5、能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掌握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知识要点1]元素1. 元素的种类和分类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0多种,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
根据性质的类似,初步把元素分类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含有稀有元素)2. 物质的简单分类:元素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一切物质都由元素组成的。
(1)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如一杯糖水、空气。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一杯水。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一瓶氧气。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如二氧化碳气体。
注意: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纯净物。
如:金刚石和石墨3.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下列是地壳、空气、人体、海水中主要元素按质量分数排列顺序:(1)地壳中:O%>Si%>Al%>Fe%>Ca%(2)空气中:N%>O%(3)人体中:O%>C%>H%(4)海水中:O%>H%>Cl%4.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5.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原子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区别不表示数量的多少;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八年级全一册化学书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是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在八年级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基础的化学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一、化学的基础概念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所有的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
2.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定义:指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改变,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2.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式子。
3.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新物质。
三、物质的性质和分类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2.物质的分类:可分为单质,化合物,混合物三类。
其中,单质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种,化合物又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两种。
四、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
2.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而成的表格,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五、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合物的化学式:化合物的化学式是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的表示。
2.离子化合物的离子式:表示正负离子基数目比的式子,又称为离子配位式。
3.化合价:反映元素缔合的修正电荷量,由共价电子数决定。
六、溶液和浓度1.溶液的定义:指固体、液体、气体在液态主要成分中的分子或离子,称为溶质;使其扩散均匀的液态物质称为溶剂。
2.溶液的分类:可以根据溶剂和溶质的不同分类,比如水溶液,无水乙醇溶剂,酸性溶液等。
3.浓度:指单位溶剂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或质量,浓度是化学定量分析的基础。
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进程中反应物消失或产物增加的速率称为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平衡: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稳定状态。
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能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认识单质、化合物的区别,会描述物质形成的方法。
2.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方法,掌握从元素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初步分类。
3.知道人体、地壳、海水中含有的主要元素。
解读1 :利用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描述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构成,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适中。
解读2: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简单分类,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并能辨认具体物质的类别,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适中。
知识点01 元素的种类(一)元素的种类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0多种,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
事实上,世界上大部分物质只是由几十种常见元素组成的。
(二)元素的分类(1)金属元素:汉字常用“”为部首(汞和金除外),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常为固体,只有汞(通常状况下为液体)除外,金属单质由 直接构成。
(2)非金属元素:通常状况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有三种状态,一是用“气”为部首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为气态(如氮气 N 2);二是用“”为部首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为液态,一般是双原子分子(如溴一Br 2);三是用“石"为部首的非金属元素, 其单质为固态,除碘(I 2)是双原子分子外,其余一般为单原子。
(三)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由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铜、氦气等。
(2)化合物:由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3)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单质 化合物 宏观组成 同种元素 不同种元素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微观构成 同种原子或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一种分子 化学性质 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 联系它们均属于纯净物;单质发生化合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化合物发生分解反应可以生成单质(四)物质的简单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1)纯净物:只含有 组成①单质:只含有 组成: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②化合物:含有 组成酸:HCl H 2SO 4 ...碱:NaOH Ca(OH)2 ...盐:NaCl Na 2SO 4 ...氧化物:H 2O CaO ...(2)混合物:含有2种或以上物质组成①溶液 ②合金 ③矿山 ④空气 ......【能力拓展】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说明 物质的描写过程中“宏观与宏观”对应,“微观与微观”对应,如宏观水由氢宏观元素和氧宏观元素组成;每个水微观分子由2个氢微观原子和1个氧微观原子构成。
第十讲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周期表一、考点梳理知识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3)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4)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a.实验装置:b.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c.解释:烧杯B中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反应生成了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d.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2.原子(1)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性质: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原子间有间隔;(4)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氯原子为例):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
(5)最外层电子数的应用: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的是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易失电子,活泼;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易得电子,活泼。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3.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电性,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若离子带的电荷数是1,则“1”省略不写;如O 2-; 0H - (4)原子和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知识点二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元素(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2)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
第二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还有甲烷、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氯气、氢气、氮气、过氧化氢等原子构成的物质: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还有:金属单质(如:铁、钠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氩气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磷、硫、硅等)。
离子构成的物质:食盐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还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等2、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如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4、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水的电解:水分子分解成了氧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和氢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所以是化学变化5、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1 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千克。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汤姆森、卢瑟福、玻尔等2、原子结构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注: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4)中子数可以为零,如氢原子(5)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6)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化学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物质是我们身边的一切,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由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通过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本文将从原子和分子的角度,探索物质的组成。
一、原子的基本结构我们知道,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由子结构组成。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它们一起组成原子的核心。
在原子核外围,环绕着电子,它们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的质量相对较小,而占据较大的体积。
二、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个,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着特定的位置。
元素通过原子的核质子数量的不同而区分,如氢、氧、铁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不同于构成它的各种元素。
例如,水分子(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元素和化合物的形成和分解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三、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而成的物质。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
例如,氧气分子(O2)是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得到的。
离子是原子或分子中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物质。
正离子是质子数比电子数多的离子,带正电荷;负离子是电子数比质子数多的离子,带负电荷。
当正离子和负离子相互结合时,形成离子化合物。
例如,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组成的。
四、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学物质组成的符号和数字的组合。
分子式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原子的数量和比例。
例如,水的分子式是H2O,表示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同时表示原子数的守恒,不仅说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还表示了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各章节知识大全
本文档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课程的知识大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化学的各个章节内容。
第一章能量与化学
1.1 物质的性质与能量
-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 物质的状态变化
- 能量与物质的关系
1.2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
- 化学平衡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元素与化合物
2.1 元素及其分类
- 元素的概念与性质
- 元素的分类及周期表
2.2 化合物与分子式
- 化合物的概念与性质
- 分子式的表示与使用
第三章酸、碱与盐3.1 酸和碱
- 酸的性质与酸碱指示剂- 碱的性质与常见碱
3.2 盐和离子方程式
- 盐的性质与制取
- 离子方程式的表示与应用
第四章金属与非金属4.1 金属及其性质
- 金属的特性和性质
- 金属的制备与应用
4.2 非金属及其性质
- 非金属的特性和性质
- 非金属的制备与应用
第五章石油与煤
5.1 石油与石油制品
- 石油的形成与储存
- 石油的加工与利用
5.2 煤及其燃烧
- 煤的形成与种类
- 煤的燃烧与利用
第六章装饰与颜料6.1 装饰与颜料的作用
- 装饰与颜料的概念与应用- 装饰与颜料的保护与改善
6.2 颜料的分类及应用
- 颜料的分类与成分
- 颜料的应用与调色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各章节的知识大全,希望能对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更多详细的内容请参考教材。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一、构成物质的元素1、元素的种类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组成。
但在近代,人类已知的元素就有110多种。
在这110种元素中,有有人造元素,也有天然就存在的元素。
事实上,世界上大部分物质只是由几十种常见元素组成。
按元素的性质分,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2、单质、化合物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单质 化合物宏观组成 同种元素 不同种元素微观构成 同种原子或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有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一分子化学性质 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联系 1、它们均属于纯净物2、单质发生化合反应可以得到化合物,化合物发生分解反应可以生成单质3、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化合物:水、二氧化碳单质:氧气、铁纯净物物质注意: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二、元素的分布1、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三、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四、元素的作用1、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85.5%,氢10.7%,氯2.0%,钠、镁等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2、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3、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
有利有弊:对人体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元素 原子 物质 分子 宏观概念:只论种类, 不论个数 微观概念:既论种类, 又论个数基础篇1.同类原子具有相同的,同一类原子可以总称为2.目前,人类已经知道的元素有多种,如二氧化碳是由元素和元素共同组成。
初中一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在初中一年级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将初步了解到物质的组成。
本文将介绍初中一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主要从元素和化合物两个方面展开。
一、元素的组成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础单位。
在自然界中,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这些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通常具有金属特性,如良导电性、良导热性、延展性和延展性等。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锌等。
他们以固态存在,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用于制造各种物品和设备。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具备金属特性,大部分是在自然界中以气态或者固态存在,如氧气、氮气、碳等。
非金属元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如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碳可以形成无数种有机化合物,而氮气在农业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化合物的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组成方式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1. 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
在离子化合物中,金属原子将其电子转移给非金属原子,形成离子。
离子之间通过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结合在一起。
例如氯化钠(NaCl)就是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形成晶体。
2. 分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
在分子化合物中,非金属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相互结合。
例如水(H2O)就是典型的分子化合物,其中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成。
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常见的还有氧化物、酸、碱等。
不同种类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一年级化学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组成,包括元素和化合物两个方面。
通过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这不仅对于化学学科的深入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能区别单质和化合物,知道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了解地壳和人体中所含的主要元素。
过程与方法:从组成物质的元素的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元素和人类生活环境及自身的关系。
2学情分析3新设计知识回顾:1.按物质的组成分类,可分为什么?(纯净物和混合物)2.什么的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3.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分子、原子、离子)那么各种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情景导入:在古代,有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组成的。
1.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答不对。
2.你认为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答元素。
3.列举你所熟悉的元素。
答: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等。
教学过程一、元素的种类已知的事实: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
讨论:观察课本49页图2-23中CO2和CO的分子模型,说出它们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不同点: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所以从宏观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
【结合上述例子介绍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是宏观概念,用“组成”;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是微观概念,用“构成”。
教师:世界上有很多的物质,所有物质根据其组成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如空气为混合物、氧气为纯净物等。
那现在我们做个活动【活动】桌子上有四种物质的分子,分别为: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
请各小组给他们分分类。
(不强调分类依据)其中有一分类为: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为一类;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为一类。
请同学们说说看这是按什么来分的。
(按物质的组成元素的种类来分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4)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原子结构及周期表的结构。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教学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师】播放PPT 【师】这里有一份手稿,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表示疑问【师】播放PPT,展示最初的元素周期表【师】元素周期表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原子结构质量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即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并有以下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把不同的区域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分别用n=1,2,3,4,5,6,7或K、L、M、N、O、P、Q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高。
【思考·讨论】P87页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一般总是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填满之后再填充下一层。
【思考·讨论】P89页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常见族的特别名称:第ⅠA族(除氢):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的意义四.板书设计原子结构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结构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比较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异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化学必背元素(原元素+
特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化学必背元素(原元素+特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化学必背元素的列表及其特性。
以下是详细介绍:
1. 氢(H)
- 特性: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化学符号为H。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具有很强的可燃性。
2. 氧(O)
- 特性:氧是化学周期表中的第8号元素,化学符号为O。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支持燃烧,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元素之一。
3. 碳(C)
- 特性:碳是化学周期表中的第6号元素,化学符号为C。
它是一种黑色固体,常见的形式有石墨和钻石。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元素,它与氧、氢等元素结合形成许多重要的分子。
4. 氮(N)
- 特性:氮是化学周期表中的第7号元素,化学符号为N。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占据空气中的大部分成分。
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也用于制造肥料和化学合成。
5. 硫(S)
- 特性:硫是化学周期表中的第16号元素,化学符号为S。
它是一种黄色非金属固体,能够与许多元素形成化合物。
硫广泛用于制造肥料、药品和化学工业中的许多产品。
6. 铁(Fe)
- 特性:铁是化学周期表中的第26号元素,化学符号为Fe。
它是一种有刚性和延展性的金属,广泛用于建筑、制造和制备其他化合物。
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金属之一。
以上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化学必背元素及其特性的简要介绍。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2023人教版新教材化学八年级下册目录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1 元素和化合物1.2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3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1.4 元素的性质和用途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2 三态物质的分类和转化2.3 溶液的制备和性质2.4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和原理第三章:酸、碱和盐3.1 酸的定义和性质3.2 碱的定义和性质3.3 酸碱反应和盐的形成3.4 盐类的命名与应用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4.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4.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4.3 燃烧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4.4 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第五章:金属与非金属5.1 金属与非金属的基本性质5.2 金属的提取与应用5.3 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5.4 金属与非金属的比较与分析第六章:酸碱中和与盐类制备6.1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条件6.2 酸碱滴定和指示剂的应用6.3 不同酸碱的中和计算和实验6.4 盐类的制备和性质测定第七章:电活性和电化学7.1 金属的电活性与电化学原理7.2 电解和电解质溶液7.3 电化学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7.4 电化学电池的应用和维护第八章:碳与碳化合物8.1 碳的构成和性质8.2 碳的同素异形体和同位素8.3 碳的衍生物和碳化合物8.4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第九章:宇宙中的化学元素9.1 星际物质中的元素与化合物9.2 恒星的能量来源和生成新元素9.3 地外生命和化学元素的探索9.4 化学元素在宇宙中的作用和意义以上是2023年人教版新教材化学八年级下册的目录。
本册主要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酸、碱和盐、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金属与非金属、酸碱中和与盐类制备、电活性和电化学、碳与碳化合物以及宇宙中的化学元素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讲:微粒与元素主讲人:赖诗港知识导航:一、粒子模型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在变化。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能否进行再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原子结构1.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①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实心球模型。
②原子模型(1904年)——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
③原子模型(1911年)——行星绕太阳模型(或核式结构模型)。
④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模型。
(或轨道模型)⑤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电子云模型。
2.物质构成: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3、离子的形成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的,带正电) 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的,带负电)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红磷和白磷也是同素异形体。
6、元素及元素周期律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1)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当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小写)以示区别。
常见的元素符号:离子① 金属元素: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_ 、锡 、铅 、铜 、汞 、银 、铂 、金(钡 、锰 、锂 、铍 )。
② 非金属元素:碳 、硅 、硫 、磷 、氢 、氧 、氮 、氟 、氯 、溴 、碘 。
③ 稀有气体:氦 、氖 、氩 。
(2)元素符号的含义:既有宏观的含义,又有微观的意义。
① 表示__ ;② 表示__ 。
(3)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的涵义及相互关系: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金属单质:Mg 等(4)元素周期表是按 从小到大有序排列起来的,它的每一周期从左到右按 元素→ 元素→ 元素顺序排列,每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_ ___,每一周期中 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