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26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口语交际让同学们了解我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和他们的故事,学习欣赏名家作品,谈一谈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书法的好处。
作文《我的拿手好戏》,要求句子通顺,重点突出,先列出提纲,再写作文。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学习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并说出意思;学习运用合适的说明语言说明事物;理解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词语等内容。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
《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三、单元课时安排21.文言文二则…………………………………………………………2课时22.月光曲………………………………………………………………2课时23*京剧趣谈……………………………………………………………2课时口语交际:聊聊书法……………………………………………………1课时习作:我的拿手好戏……………………………………………………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21.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2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教师应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自己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设计意图: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2、交流(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
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21 老人与海鸥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
正确读写并理解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1.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浓厚情感。
2、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课前准备: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
正确读写并理解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二、导入新课师: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
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5.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四、再读课文,质疑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
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
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五、作业:1、书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堂设计课时安排:- 课时一:导入新课,呈现研究目标- 课时二:研究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 课时三:进行课文分析,讨论主题和情感表达- 课时四:进行写作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五:总结回顾,评价研究成果课堂活动设计:课时一:导入新课,呈现研究目标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如通过图片、故事、问题等方式引入主题。
2. 呈现本单元的研究目标和重点,让学生了解将要研究的内容。
课时二:研究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1. 分组阅读课文,每组讨论并概括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解释。
课时三:进行课文分析,讨论主题和情感表达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互动交流。
课时四:进行写作活动,巩固所学知识1. 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如相关图片、作品片段等,引导学生展开写作。
2. 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和提纲写作,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课时五:总结回顾,评价研究成果1. 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共同评价和欣赏。
2.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回顾本单元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附件:本文档中所述内容为一份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分析和写作等活动。
课堂设计包括导入新课、学习课文内容、课文分析、写作活动以及总结回顾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并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本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起看看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结合解释,掌握故事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掌握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读准生字词。
2、了解孔子、孟子、列子的生平资料。
第一课时学习学奕一、初读课文,正确读写。
1、学生试读课文,标出难读或不会读的字,划出不会停顿的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并重点指导:①正确读写加点词语:学奕( ) 鸿鹄( ) 弓缴( ) 弗假设( )②正确停顿以下句子:思/援弓缴/而射之二、自由练读,读通读顺。
1、根据试读,师生一起归纳朗读文言文的要点:①读准字音;②停顿适当;③语速稍慢。
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
(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解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就文中比拟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假设,不如;为是其智弗假设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解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讲故事内容。
四、再读课文,体会道理。
1、两个人各是怎样学下棋的“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单元:第七单元课题:《一千零一夜》教学目标:1. 了解《一千零一夜》这个故事的背景和概述;2. 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学习欣赏故事中的优美语言和描写,培养学生的语感;4.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进行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的背景;2.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并进行正确运用;3. 感受故事的语言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用书和教辅资料;3. 练习题和小组活动支持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忆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概述《一千零一夜》这个故事。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呈现《一千零一夜》故事的背景和概述,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解释故事中的生词和难点词汇,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三、阅读活动(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阅读故事并回答问题。
2. 点评学生的答案,并提问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四、语言之美(10分钟)1. 让学生欣赏故事中的优美语言和描写,并进行默写练习。
2. 分组活动,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默写的部分,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创作活动(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创作,以《一千零一夜》为背景,编写一个新的故事情节。
2. 鼓励学生展示创作成果,并进行现场演讲和互动。
六、小结(5分钟)1. 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2.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教材解析】本单元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主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三篇课文分别是《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
其中《文言文二则》中,《伯牙鼓琴》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表现了伯牙、子期之间令人动容的真挚情谊。
《书戴嵩画牛》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京剧趣谈》主要介绍了传统戏曲京剧中“马鞭”“亮相”等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京剧的艺术特色和魅力。
“口语交际”通过聊聊书法,引导学生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
“习作”部分要求我们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拿手好戏。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琴弦、谱写、莱茵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4.感受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时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单元重难点】重点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琴弦、谱写、莱茵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难点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感受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时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详案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详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详案1《萤火虫》●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说明文的写作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教学难点: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用音频伊能静的《萤火虫》导入课文。
一、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
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了的作品。
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品:同时为开时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
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
2.粗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3.整理文章思路。
提示:文章的开头,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读者带人了夏夜乡间优美的环境中,极富感情地记叙了幼时的游戏:捉了萤火虫,然后用鸭蛋壳装起来做成小灯笼……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下文对萤火虫的说明。
接下来,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萤火虫的种类、它的繁衍情况、生活习性以及它能够发光的特性。
然后,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最后,作者把对萤火虫的探索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
二、精读课文1.作者为什么要澄清萤火虫“出身”的问题?提示:在介绍萤火虫这种可爱的小昆虫时,作者先谈到了古书及杂志上关于腐草为萤的说法。
第7单元21 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哉、巍”等生字。
(2)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情感与价值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学习牧童勇于指出名人画作中错误的精神。
【教学重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互相欣赏的友情,学习牧童的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查资料了解伯牙、锺子期。
教师:制作课件,《高山流水》古筝曲。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乐曲导入,释题存疑1.(课件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我国经典国乐《高山流水》,关于这首动听的曲子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
(板书:伯牙鼓琴)读题。
关于伯牙,你们有什么了解?2.伯牙学琴,以大自然为师,终成一代操琴高手,足见其对音乐艺术的酷爱。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操琴高手,最后却“破琴绝弦”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读通课文,疏通文意1.大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4名学生一人读一句,随机正音。
(平翘舌音等。
)3.字音读准了,不过有几处停顿不太合适。
大致地了解古文的意思,能帮助我们正确断句,读得流畅。
回忆一下,理解古文有哪些方法?(借助书下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4.让学生练读停顿的文言内容,指名读,老师带读,齐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哪些词?(知音、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琴瑟之好……)6.学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指名说、同桌互说。
精心编排的教案: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草》的基本知识和情感意义;2.理解小草的生命力及其特征;3.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小草的生命力及其特征;2.培养学生的自觉爱护生命的意识;3.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小组合作学习法;3.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视频或首篇作文来导入,让学生了解小草的成长和生命力。
2.学习-(30 minutes)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草》这篇课文,了解小草的特点和生命力,并理解小草代表的生命的重要性。
3.思考-(20分钟)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特点,同时思考自然界中其它生物的生命力,并感受生物之间的互相关系。
4.课堂讨论-(30分钟)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与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加深对生命及其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后作业完成作业任务,把生命进行推论,认真体会小草的成长过程,提高对生命的尊重意识。
六、教学效果评估1.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交互式的测验,检查学生对小草特点及生命力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的认识;2.教师通过学生成绩观察以及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增强了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3.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辅导。
八、教学拓展通过增加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好的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增加对生命尊重和保护意识。
例如:外出观察,绘画比赛等。
这门语文课是一堂成功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小草特点的了解,更加增强了对生命尊重和保护的意识。
这种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完美地相结合,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而对于老师而言,制定一份优质的教案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今天我将对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的教案进行全面解读,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教案设计的宏观思路教案是指在一定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下,对于如何利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的具体安排和设计的规划。
本次教案设计的宏观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明确教案设计的核心在于目标,也就是要确定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目标以及如何达成这些目标。
这份教案中明确了三个教学目标:正确准确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内容丰富教案中涉及的教学内容繁多,不仅包括了文字阅读、文学赏析、口语表达等内容,同时也囊括词语解释、语法分析等知识点。
3、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何种策略达到预期目标。
本教案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式教学、分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激发学生兴趣教育本质上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如何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则是关键。
本教案充分考虑到学生兴趣点,设计了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和互动式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案设计的具体细节1、教学目标节课教育目标是:正确准确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认识科学知识,理解《万物相通》这篇文章。
难点则是如何深入理解文章,将文章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概念转化成学生自己的思想体验,并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前预习,让学生对于文章有大致的认知和了解。
第二环节:课堂上集体阅读,让学生听学生小组任一学生朗读这篇文章,并让学生对于文章的主题进行投票。
第三环节:深入思考,导入哲学思想概念,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这些概念,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第四环节:口语表达,教师以游戏形式,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哲学思想概念。
优秀教案案例分享: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诗歌文化,认识《诗经》中的《关雎》和《国风》中的《蒹葭》和《国殇》三首唐诗。
2.了解古代文化的开花和影响。
3.熟悉韵律,掌握朗读诗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熟练掌握《关雎》中的韵律。
2.能够理解《蒹葭》和《国殇》的意思,并正确地朗读出来。
3.能够体会诗歌的韵律与意境,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谈论“诗仙”李白和杜甫的故事,介绍唐诗和中国古代的诗歌文化。
学生们听完后感兴趣,期待的内容。
2.自学环节学生们自学课文《关雎》、《蒹葭》和《国殇》。
我在这个过程中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和韵律结构。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自己掌握一首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3.合作探究我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任务是将一首古诗通过朗读和演示的方式传递给全班同学。
每个小组都需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读这首诗,并在朗诵和演示中表达出来。
这一环节可以增强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和韵律的理解和掌握,并锻炼学生们的朗诵和表达能力。
4.巩固输出在学生学习了三首唐诗之后,我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究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并结合课文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来探讨古代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并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来阐释并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看法和理解。
5.评价反思通过让学生们互评和自评来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和收获,并每人谈论一下自己的收获和提高方向。
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做了总结和改进,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具体操作1. 学生自学《关雎》、《蒹葭》和《国殇》的基本知识和韵律,掌握基本的表达技巧和方法。
同时,我给学生们提供了参考用的学习材料和各种学习工具,以便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
2.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们需要认真思考课文的意境和内容,并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将课文传达给同学。
我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自我能力。
第七单元【单元分析】我们会聆听到许多长着、名人的人生感言:在《寻找幸运花瓣儿》里记叙T “我”独特的人生经历,发出了“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也许只是一种心灵感受”的感叹;《我很重要》中,作者从亲情、友情、事业等方而反复强调“我很重要”,提出耍“珍视口己,珍爱生命”的人生观;吗丽•居里在《我的信念》中倡导“人生最重要的是应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强烈的自信心”。
走进文木与他们对话,我们将受益匪浅:思想得到启迪,心灵受到触动,精神为之振奋。
【教学目标】1・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学习人物优秀品质,感悟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门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训练阅读速度,学会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
3.体会文中含义深刻及语言优美的句子。
4.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
【重点难点】1.体会书中含义深刻及语言优美的句子。
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尝试在习作屮运用。
3.了解间接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10课时25寻找幸运花瓣儿4.教师小结:也正是因为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作者开始在生活中寻找这五个花瓣儿的丁香。
作者找到了吗?(找到了)然而要找出这五个花瓣儿的丁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作者在寻找幸运花瓣儿的这…过程屮情感不断地发生变化,谁能说一•说?失落一怀疑一兴奋一惊密f茫然f快怎5.引导学生用上面的感情线索说说课文的主耍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读中探究解答。
在初步集体反馈屮,常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为深入地探究文本奠定基础)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同,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作者寻找幸运花瓣儿的原因和结果。
F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作者寻找幸运花瓣儿的征程,看作者除了F戈到了幸运花瓣儿,还找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及插图说说课文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2.交流句子的意思。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四、品读“鼓琴”,体验“知音”1.朗读课文,圈画语句。
自由朗读课文,用“____”画出描写伯牙鼓琴的语句,用“”画出锺子期听琴的句子。
2.汇报交流。
想象拓展。
3.教师引读课文,体验知音心心相印。
五、研读“破琴”,读懂“知音”链接“资料袋”,体验伯牙痛失知音之“悲痛”。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指名读。
提问:锺子期死后,伯牙是怎么做的?2.追问: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这样做?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链接资料,加深情感体验。
教师引导: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课件出示短歌,配乐诵读)2.配乐背诵,回味“鼓琴”。
播放《高山流水》乐曲,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2.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3.指名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意思。
四、想象趣读,走入情境1.自由朗读课文,用“____”画出描写杜处士的语句,用“”画出描写牧童的语句,说说他们对待“戴嵩画牛”不同的表现。
2.汇报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描写杜处士的语句。
(2)指名读描写牧童的语句。
(3)体会杜处士的“笑”。
五、讲述故事,体验感情1.任选一个角色,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分组展示讲故事。
3.指名学生讲故事,师生评议。
六、感悟启示,实践拓展1.引导:小故事大道理。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学生齐读: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2)提问:画《斗牛图》,当问谁呢?2.练写生字:轴、锦、曝、矣。
3.课后阅读其他的题跋作品,和同学交流分享。
22 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一、播放乐曲,揭示课题1.播放《月光曲》演奏视频。
第七组单元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
《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3、让我们用心灵去受到一次次的震撼。
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
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回顾·拓展”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单元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拓展与回顾2课时。
主备教师:林小兰
21 老人与海鸥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在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
久而久之,老人与海鸥结下了浓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盘旋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教学策略
1、采用单元的导语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
2、在读中感悟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人与动物之间的趋势感情。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教学三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策略:
旧知识迁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质疑读文,先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全班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23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三维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策略:知识迁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细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小组讨论探究,师生交流,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24 金色的脚印
教学三维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教学方法:讲述自己和动物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文是阅读教材,以自读自悟为主,合作探究,师生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教学三维目标: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2.积累古诗
3.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4.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