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事件的媒体报道分析——基于马航飞机失联事件的考察
- 格式:pdf
- 大小:514.96 KB
- 文档页数:3
马航失联航班马航失联航班:导致全球关注与悲痛的事件概述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alaysia Airlines)于2014年3月8日的MH370航班在飞行途中失联,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引人注目的航空事件之一。
这次失联事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悲痛,成为一起至今仍未完全解决的谜团。
本文将探讨马航失联航班的起因、调查过程以及对航空安全和救援行动的影响。
航班详情MH370航班是一架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飞往中国北京的国际航班。
当天,这架载有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的波音777客机从吉隆坡起飞后,突然失去了与空中交通管制的联系,并消失在雷达上。
根据预定航线,飞机应该在大约6个小时后到达北京,但它最后的通讯信号在飞行不到两个小时后就中断了。
调查过程马航MH370航班失踪后,马航与马来西亚政府立即启动了全球范围的搜寻和调查行动。
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也加入了搜索行动。
调查人员聚集了大量的信息和证据,包括雷达数据、卫星图像以及与MH370航班相关的通信记录。
然而,数月的搜寻行动始终没有发现飞机的残骸,也未能找到飞机失联的真正原因。
失踪原因猜测对于MH370航班失踪的原因,几种假设被提出,但没有得到证实。
其中一种假设是恶劣天气导致飞机发生事故,但经过调查后这一假设被排除。
另外一种假设是机械故障,但同样没有相关证据支持。
最具争议的假设是人为干预,有人认为这是一起绑架事件,但这种说法也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据。
航空安全和救援行动的影响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的发生对航空安全和救援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民航机构等各方纷纷加强了对航班安全的监管和检查。
新的技术和设备被引入,以提高飞行器通讯和定位的准确性,以便更好地追踪和定位失联航班。
此外,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紧急救援演习,以提高各国在类似事件发生时的协调和应对能力。
舆论与纪念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之后,舆论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度非常高。
许多家属和亲友为乘客的安危忧心忡忡,想尽一切办法获取更多的信息。
中国媒体在马航失联事件中的评析马航客机失联进入第9天,依然不知其何在。
参加搜救的国家超过10个,最终也变相地演变成一场反潜与卫星战的大演习,虽然谁都没有最后取胜,但是,美英两国显然表现出其强大的情报监控实力。
而在这之外,另外一场战斗正在悄然进行,那便是世界超级媒体之间的新闻战。
在这次新网战之中,中国媒体明显逊色于国外其他媒体,中国媒体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在信息的获得渠道上,外媒比中国媒体在速度和语言上都有优势。
在马来西亚参与此次MH370失踪事件报道的媒体大致可以分为马来西亚本地媒体、欧美主流媒体和中国媒体三类。
马来西亚本地媒体又分官媒和民间媒体两类,按照语言又可以分为英语、马来语和中文三大类。
和中国国内一样,在灾难报道中,官媒(比如大马通讯社)比民间媒体有资源优势,而英语和马来语的媒体又比中文媒体相对接近政府消息源。
在过去十天的表现来看,欧美媒体报道的传播力远远超出了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媒体,他们对于官方信息的发布、对于失踪原因的分析、猜测都得到了广泛的转载。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信息都是他们第一手获得的。
其实有不少消息是欧美媒体依据当地媒体的报道再度加工后才广泛传播的。
比如马来西亚当地马来语媒体每日新闻确认的马来西亚官方称军方雷达探测到在马六甲一岸槟城外海霹雳岛附近有不明飞行物(后来证实确实是MH370),后来CNN、路透社再跟踪这一报道,传回国内后这个消息就变成了CNN等国际媒体为信息源。
两名机长的住家和基本信息也同样是当地媒体报道后欧美媒体才纷纷跟进的。
二是,飞机是美国产的,飞机的数据联系方式美国最清楚不过,所连接的卫星也是美国的,这类信息当然只有美方能发布。
飞机制造商波音、发动机制造商罗罗、国际刑警组织等等都是欧美的企业和组织,他们在马来西亚并没有发布渠道。
另外,他们和中国媒体的关系也远不如和欧美媒体的关系亲近,最终中国媒体得不到有效信息并不意外。
三是、登机乘客有问题的那部分信息,自然是马航和相关国家才能掌握。
引言(一)选题来源和意义1、选题来源著名社会学家贝克以“风险社会”来诠释现代社会,即现代社会呈现出“人类随时面临着由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造成的会威胁生存或生命的风险”这样一个主要特征。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也处于风险社会的浪潮中,并且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种矛盾、灾难事件不断涌现。
自2003年中国爆发非典型肺炎以来,食品安全、雾霾天气、交通事故、局部地区政治暴乱等灾难事件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引起大众恐慌和社会不安。
风险社会的到来让人们意识到灾难无论在任何时刻都是与人类生存紧密相关的,因此,灾难新闻的报道已经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一个重大主题。
回顾我国比较重大的突发灾难事件,其媒体报道对于社会进行有效灾难应对是有重要意义的。
与过去不同的是,现代风险社会正经历着由“天灾”到“天灾与人祸”,由“客观风险”到“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并存或重叠、交叉的巨大转变,灾难事件呈现出成因复杂化、表现多样化和应对高难度化的特点;而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我国大众正以高频率、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媒体接触,一方面新媒体正以海量、快速的信息传播挑战着传统媒体,另一方面谣言、假新闻等增加社会风险的因素也开始显现,而这些风险带来的,是灾难恐慌心理的传播,社会焦虑感的增加,从而引发社会矛盾,造成社会动荡。
这样的情况下,面对灾难的复杂与信息的泛滥,对媒介素养尚未达到一定程度的我国大众而言,除了通过新闻报道了解灾难事件进展及相关情况外,其“解困”需求开始表达:除了“怎么了”,大众更在乎“为什么”以及“怎么办”。
以“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媒体报道为例,这样一件发生在风险频发并且新媒体繁荣时期的“谜团式”灾难事件,由于真相不明以及信息发布的滞后,“马航”事件(以下皆简称“马航”事件)引起了政治阴谋论,恐怖主义说等多种煽动社会恐慌情绪的猜测与谣言,在事关154名中国人的特殊背景下,暴露出我国媒体在当前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解困”缺陷。
由于报道技术落后、理念陈旧、经验不足、制度死板等硬伤的桎梏,在“马航”事件中,我国媒体无法较圆满回应大众的期待,甚至因为报道实力的弱势引发两次学术界、互联网、媒体圈和大众高关注度,高参与度的媒介批评,如挖掘灾难信息能力弱、煽情主义严重等。
新闻前哨2014年第5期马航“失联”媒体报道反思马航MH370客机3月8日起“失联”,至今已经一个多月。
关于马航失联客机的报道,包括网络和社交媒体在内的中国媒体,与国际媒体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新闻媒体的成长,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职能角色,要求媒体人、媒体组织、媒体平台坚持理性专业的视角,捍卫客观公正的文明价值。
媒体人如何避免情绪化与耸动性冲击报道的理性价值?如何超然于民粹与民族主义的裹挟,以专业性、责任感作为报道的出发点与原则?如何避免社交传播碎片化、快餐化、情绪化影响传播生态与公共舆论?新华社:中国媒体表现疲软新华社发表文章称,马航事件中,中国媒体表现“疲软”的背后,既有“不知向何处挖”的混乱,又有“挖不到信息”的尴尬,中国媒体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改进,这值得反思。
文章称,虽然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有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马航370事件再次凸显这个尴尬事实。
文章指出,近日,在网络上流传着一篇名为《无法到达的新闻现场》的分析文章中称,“几乎所有的干货都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路透社、BBC 等英美媒体挖出来的,它们的报道真正对马来西亚形成了压力。
”从两本假冒护照到马军方承认客机失踪前有折返迹象,从失联客机副机长曾邀请女乘客进入驾驶舱拍照,到机长家中有飞行模拟器,还是反对党的支持者。
就在CNN、路透社等国外媒体一次次披露“线索”的同时,中国记者也到达了一个又一个新闻现场———丽都饭店、富国岛、吉隆坡、搜救舰船。
中国新闻人的努力,让国内受众及时看到了搜救画面,听到了发布会声音。
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一阶段中国媒体在关键信息挖掘、证实证伪上几无所获。
体表现“疲软”的缘由:“仅仅‘到达’,仍然不是‘媒体的力量’。
因为,有一些新闻没有‘现场’,而有一些‘现场’无法‘到达’。
”现场,不仅在发布会上或搜索区域,更在国际刑警组织、飞机制造商、卫星机构、机长住处。
这背后,既有“不知向何处挖”的混乱,又有“挖不到信息”的尴尬,中国媒体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改进,这值得反思。
中国媒体在马航失联的危机公关的表现和思考——中外报道方式对比分析毫不疑问,今年上半年最诡异的新闻时间莫属美好MH370航班失联的消息了。
2022年3月8日最为诡异的航空突发新闻,迅速吸引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各报纸、电视、广播、网络自媒体等鏖战方酣。
中国媒体面对这次突发事件显得却不尽人意,比较西方传统媒体的迅速、严谨。
我国媒体恐怕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一)试分析中国媒体在马航突发事件的报道表现微博有网友形象的嘲讽道“越南一直在发现,马航一直在否认,中国救援队在路上,而中国的记者在丽都饭店。
”虽然戏谑,但从侧面反应了中国媒体表现的无力和失望。
线面我大体就从两个方面分析中国媒体在马航事件中的表现不足点进行阐述(1)过度的煽情,严肃新闻软化。
忽视此次事件背后的诱因,转移公众注意力,削弱我国媒体倒逼马方政府的执行力。
在飞机下落未名的第一天,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发出消息后,随机发送温情祈祷,祈祷全机人员平安降落。
但随着事态的不明朗化及马来政府发布信息的模糊化,中国媒体疲于寻求真相,着眼点也开始转向受害者家属的报道和虚无缥缈的祈祷上。
在一幅幅悲痛的照片曝光后获取的不仅是点击量的增加更是对受害家属的一种新闻“凌驾现象”.当然作为记者采访受害者家属似乎是一种职业的要求,本无可厚非,但采访的目的是要让受众看清事实,纾解或减少采访人的困扰和伤害。
而不是把他们痛苦的眼泪特写,造成他们的二次伤害,这是缺乏人文主义关怀的一种表现。
(2)在马方最后宣布MH370最终并不是像它官方公布的时候,中国媒体除了备责和诧异(3)当事件尘埃落定后,事件的后续报道中深入调查研究的缺乏。
电视台邀请专家讲解飞机发生事故后如何自救;网络媒体策划专题了解机长身世背景,完全忘记背后更为深刻的警示意义和尚不明确的真相。
(二)中西方在此次报道中的对比,及中国媒体需要思考及改进的方法(1)关于突发事件受害者采访手法对比在新闻组成要素中“人”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一味的担心受害者家属的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放弃采访的话,则失去了重要的信源。
1、结合马航失联事件分析在突发事件中政府、媒体、航空公司各自的角色。
只要存在组织和群体,就存在沟通。
沟通在马航失联事件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有政府、媒体以及航空公司之间沟通好,才能尽快解决马航失联事件。
(1)政府首先政府要在第一时间要求“外交部和我有关驻外使领馆加强与所在国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搜救进展情况,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中国公民善后工作。
要求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等有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并进一步加强民用航空领域的安全检查,确保民用航空运行绝对安全。
政府要加强与马来西亚政府的沟通交流,敦促马方迅速有力地开展马航失联客机救援工作。
政府要加强与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沟通交流,尽快核实机上中国乘客具体情况,与外方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及时妥善做好乘客家属工作。
政府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以获得世界各国的帮助,充分利用各国的先进技术。
政府还要做好与媒体的交流工作,避免媒体发布不实信息,引起社会恐慌。
(2)媒体媒体不仅是信息发布平台,而且也是重要的信息源。
在马航失事事件中媒体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媒体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判断力,保证发布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不能对外造谣,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媒体人报道真相可以理解,但更坚守职业操守和人性底线,在保护家属和亲友身心基础上第一时间获取新闻当为准则。
当然,在马航失联事件,中国主流媒体也显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判断力,没有为某些境外谣言起舞,给了公众正确的指引。
(3)航空公司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要与救援机构不断沟通,通力合作,最快确认航班的位置,工作人员也要与家属联系,安置好马航航班乘客的家属,做好家属抚慰工作。
要及时通报马航的最新搜救情况。
马航要积极与其他航空公司进行沟通交流,寻求他们的帮助。
中国的其他航空公司针对此事件要成立应急小组,积极与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对接沟通,做好事件相应处置。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2012年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突发公共事件的谣言传播与应对策略研究(立项编号12240045039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慧,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突发事件传播管理。
从“马航失联”事件看突发公共事件的谣言传播○陈慧(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摘要]转型期的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呈上升趋势,而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谣言的爆发,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过程复杂化。
笔者以马航失踪事件为例,通过分析该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特点,思考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社会公众如何携手构建良性发展的媒介生态系统。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马航;谣言传播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6-0088-02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突发公共事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谣言的爆发,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过程复杂化,笔者以“马航失联”事件为例,探讨新媒体语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呈现出的一些新的特征,以期寻求有效应对措施。
今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班MH370失去联系,在人们焦虑等待消息的同时,各种传言、谣言和流言层出不穷,从“在南宁机场迫降”到“已在越南坠毁”,从“5人办理登机却未成行”到“假护照持有者是亚洲面孔”,再从“飞机曾折返马六甲”到“越南发现穿着救生衣的尸体”等等,不断有谣言被证伪,不断出现新的谣言,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同时也成为谣言滋长的温床。
一些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争夺时间中,也加入谣言传播的队伍,不仅对其公信力造成伤害,更是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通过分析该事件中的谣言传播,思考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社会公众,如何携手构建良性发展的媒介生态系统,无疑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民航空难事例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民航空难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民航业的发展和旅客的安全。
本报告准备通过对两起民航空难事例的分析,探讨造成空难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航空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二、案例一:马航MH370航班失踪马航MH370航班于2014年3月8日从吉隆坡飞往北京,在飞行途中突然失去联系。
经过长时间搜寻,失踪航班至今未找到,造成239人遇难。
1.原因分析经调查,MH370航班失踪是由于系统故障和人为因素共同引发的。
飞行员失去意识后,飞机自动导航系统执行错误的航线,最终导致飞机在印度洋失事。
关键原因包括:缺乏系统故障监测系统、飞机黑匣子不容易找到、机组人员安全培训不足等。
2.教训总结通过MH370航班失踪事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训:加强飞机设备及系统故障监测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改进飞机黑匣子的定位技术、提高机组人员的安全培训水平等,以提高航空安全水平。
三、案例二:埃航MS804航班坠毁埃航MS804航班于2016年5月19日从巴黎飞往开罗,在飞行途中突然坠毁。
事故造成66人遇难。
1.原因分析经初步调查,埃航MS804航班坠毁是由于技术故障和人为因素共同引发的。
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巴黎起飞后未能正常工作,导致飞行员在失去自动驾驶系统后无法及时应对。
此外,相关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2.教训总结通过埃航MS804航班坠毁事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训:加强飞机维修和保养工作的质量控制,提高飞行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和检测工作,确保飞机的正常运行。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以上两起民航空难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加强航班监控系统、飞机设备及系统故障监测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提前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
2. 完善飞机黑匣子定位技术,提高失事飞机的查找效率。
3. 加强机组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改进飞机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飞机的正常运行和飞行安全。
马航事件公关案例分析一、马航事件始末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
该飞机本应于北京时间2014年3月8日6:30抵达北京,马来西亚当地时间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
马航已经启动救援和联络机制寻找该飞机。
失去联络的客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包括两名婴儿)和12名机组人员。
其中有154名中国人(其中中国大陆153人,其中成人152人,和1名1岁婴儿,中国台湾1人)。
失去联络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2014年3月24日晚10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宣布,马航失联航班MH370在南印度洋坠毁,机上无一人生还。
二、马航的公关活动马航在航联失联五小时后发出第一份声明,确定MH370航班失联。
2014-03-08 11:26 越媒体称发现失联飞机信号2014-03-08 14:40 马航称暂无失联飞机消息2014-03-08 12:19 越媒体称飞机已坠毁2014-03-08 14:40 马航未承认飞机失事2014-03-08 17:40 越南海军确认坠落位置2014-03-08 19:28 马方否认危机坠毁2014-03-08 20:54 越南在海面发现油迹带2014-03-10 11:11 马方称油迹与飞机无关2014-03-09 19:30 越南称发现疑似飞机舷窗2014-03-10 12:39 马航否认漂流物2014-03-10 11:20 越南搜寻发现疑似救生衣2014-03-10 13:58 马方称不要轻信越南消息3月11号,马航公布MH370上的239名乘客的名单和实际乘机人数,这239名乘客来自中国美国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
3月15日马来西亚召开新闻发布会,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表示,失联航班可能在一个或两个走廊型地区之间,一个是飞向泰国北部的航道,一个是南印度洋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