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_爷爷有没有穿西装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二上册《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高二上册《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上册《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上册《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透过社会环境品赏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小说的文体特点等。
2、学习本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通过对阻碍社会发展原因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2、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2、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手法。
教学过程同学们好!在初中,我们学习了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变色龙》,对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称他为“变色龙”,因为他趋炎附势,随“势”而变——一个穿着警察外衣的沙皇政权的忠实奴仆。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契诃夫,看看他又给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文学形象?一、整体感知:(3分钟)1、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形象,感知作品思路。
学生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课文塑造了“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2、释题:课文的题目,就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要讲述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中心语是“人”,修饰中心语的有“装”“套子”。
那么,这个人和“套子”有什么样的关系?让我们一起走入小说中去探个究竟。
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尝试给别里可夫画像(要求画像前不看课本前的彩图)。
三、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17分钟)1、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分析课文,思考教师引导分析:小说讲究三要素:典型人物、生动的情节、真实而典型的客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那么,别里可夫和“套子”有什么样的关系?“套子”和本小说的这三要素有何关系呢?2、生快速地默看课文,分析、发言,教师归纳A、分析“套子”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提示:外表装束处处用套子隐藏;思想行为时时用套子约束——漫画事件、自行车事件等,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套子。
绘本故事《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布鲁诺一边问,一边用力踮起脚尖,想看看棺木中的情形。
“爷爷已经离开我们了。
”塞韦尔说。
但这肯定不是真的——爷爷根本就没有离开过。
他躺在那里已经有好几个小时了,无声无息,也没有挪动过一步。
这么长的时间里,布鲁诺只能看见露出棺木的黑皮鞋鞋底。
只要爷爷穿这双黑皮鞋,那他就一定穿着西装。
这黑皮鞋是特地用来搭配西装的,平日里爷爷都穿系鞋带的靴子。
有人把布鲁诺举了起来,他终于可以仔细的看看爷爷了——爷爷果然穿着一身西装,双手交叠在胸前,闭着眼睛。
“也有根本没死,只不过是睡着了!”布鲁诺大声说着,脚又轻轻地落到了地上。
不知是谁摸着他的头,喃喃地说:“可怜的孩子。
”妈妈和爸爸正在商量要不要带布鲁诺去参加葬礼。
这“葬礼”,听上去很像“藏起”。
布鲁诺经常在装有沙子的箱子里玩藏东西的游戏,所以他当然不能错过看大家如何把爷爷藏起来的机会,他大声叫起来:“我也要去!”真难相信居然有这么多人伴着爷爷的棺木来到墓地。
吗、棺木由四个人抬着,后面跟着妈妈、爸爸、塞韦尔、米茨姑妈,还有一大堆布鲁诺不认识的叔叔阿姨。
大雨“哗啦啦”的下着。
抬棺木的人绊了一下,他那擦得锃亮的鞋子踩进了一个水洼中,这鞋子只有在他抬棺木时才会穿。
布鲁诺忍不住大笑起来。
“嘘,嘘。
”大人们一脸严肃的看着他。
牧师开始念一段长而无趣的悼词,布鲁诺看见爸爸哭了。
布鲁诺哭的时候,大人们总会安慰他。
可大人们哭的时候,谁来安慰他们呢?牧师念完悼词,人们就用皮带将棺木放进了土中。
他们挖了一个很大的洞,刚好可以放下装有爷爷的箱子。
爷爷现在会在里面做什么呢?他能不能听见牧师的祈祷?能不能听见米茨姑妈的哭泣?米茨姑妈总是大哭小叫的,爷爷经常取笑她。
布鲁诺无法想象“人死了”是怎么回事。
“就像是睡着了一样,只是永远不会醒来。
”塞韦尔向他解释。
是这样的吗?塞韦尔常常骗人,布鲁诺不知道自己这次该不该相信他。
不久前他还骗布鲁诺说牛可以飞呢,而且就是在布鲁诺满天空寻找飞翔的牛时,他却飞快的吃掉了布鲁诺德尔冰激淋。
服饰礼仪教案(小编整理)第一篇:服饰礼仪教案第二单元个人礼仪第四节服饰礼仪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着装的原则及三项注意2、掌握西服着装的一般要求3、学会规范穿着西服教学重点:1、着装原则2、西服的搭配教学难点:西服的选择和搭配教学步骤:导入: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衣着服饰能反映一个人的社会生活、文化水平和各个方面的修养,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是一个人留给其他人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我国曾发生过一宗关于红白喜事服装诉讼案,讲的是有人在某餐厅举办婚礼时,一对穿丧服的人进入餐厅,结果双方发生冲突和不快,该餐厅也被告上了法庭,这就反映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服饰的重要性。
一、服装的作用:首先,人们穿衣时为了保护、保暖避寒、遮羞,这是服装最基本的实用功能的体现。
国际著名影星索菲亚·罗兰就说过:“你的服装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人物,他们代表着你的个性。
一个和你会面的人往往自觉不自觉的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
” “只认衣衫不认人”、“先敬罗衣后敬人”因此,服饰被视为人的“第二肌肤”,它既是一种社会符号,也是一种审美符号和情感符号。
它好似一封无言的介绍信,时刻向自己的交往对象传递着各种信息,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价值观。
故:(1)服饰是一种社会符号;(2)服饰是一种情感符号;(3)服饰是一种美的符号。
二、服饰穿着的基本原则1、TPO原则即英语中的Time(时间)、Place(地点)、Object(目的)的缩写,是指着装要符合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目的。
着装的TPO原则是世界通行的着装打扮的最基本的原则,它要求人们的服饰应力求和谐,着装要与时间、季节、时令相吻合,要与所处场合环境,与不同国家、区域、民族的不同习俗相吻合,符合着装人的身份,要根据不同的交往目的和交往对象选择服饰,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2、TPO原则的注意事项(1)、着装应与自身条件相适应,即选择服装应该与自己的年龄、身份、体型、肤色、性格和谐统一。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爷爷的毡靴》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爱家人的品质。
(2)理解亲情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家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2)从文中提取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爷爷的毡靴》的故事情节。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分析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4. 朗读练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故事情节图。
2. 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写一篇关于家人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通过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下一节课中,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爷爷的毡靴》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扮老公公》2. 年级学科:人教版一年级语文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扮、公、婆、爷、孙”等词语;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长辈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词语描述人物形象和场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
2.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分组竞赛等形式巩固记忆。
3. 分角色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
4.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互动表演,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练习分角色朗读;2. 拓展作业:学生观察身边的老人,用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小短文。
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表现和互动情况;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2.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七、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人物形象。
2. 视频观看:教师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八、课程拓展1. 故事续编: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课文中的故事编写一个续篇。
大班爷爷穿西装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一边观看图书的满画面的色彩一边认真倾听故事,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小主人布鲁诺心情的几次变化,不懂(好奇、好玩的笑),懂(迷惑、生气、忧伤),释怀(思念)。
2、在生活中,能够渐渐懂得去关心爱护身边的亲人,学习为身边的亲人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死亡”这一现象有所了解,有在媒体上或身边见到过死亡的现象。
2、物质准备:PPT绘本《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了解死亡的含义。
教师:你们知不知道什么是死亡?
2、教师总结:死亡就是失去生命。
二、过程部分
1、听故事第一遍,感受画面的色彩。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教师:故事听完了,谁能告诉老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教师: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叫什么名字?教师:故事里的爷爷怎么了?教师:小主人公布鲁诺是不是一开始就很伤心呢?教师:有的小朋友说一开始布鲁诺就很伤心,有的小朋友觉得不是。
那究竟是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2、听故事第一段:从“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到“谁来安慰他们呢?”了解小主人公布鲁诺一开始的不懂,心情是好奇、好玩。
教师:我们听了故事第一段,知道了布鲁诺一开始并不伤心,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总结:
1、布鲁诺踮起脚尖想看看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2、想看大人把爷爷“藏起”的游戏。
3、抬棺木的人绊了一下,布鲁诺忍不住大笑起来。
教师:那么是不是爷爷死了,布鲁诺真的一点也不伤心呢?。
《扮老公公》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扮老公公》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4. 通过对课文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想象和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b.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能复述一下吗?c.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习课文:a. 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确保学生正确掌握。
c.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d. 讨论课文内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 朗读练习:a.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b.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c. 学生个体朗读,教师点评。
4. 想象与描绘:a.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描绘,教师点评。
5. 小结与作业:a.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b.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情况。
3. 通过课后试卷或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掌握。
爷爷孙子角色扮演教案标题:爷爷孙子角色扮演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爷爷与孙子的角色扮演活动,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将能够深度参与,理解和体验爷爷与孙子之间的特殊关系,并且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
这个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爷爷孙子之间的特殊关系。
3. 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桌椅布置: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家庭环境,包括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些玩具和装饰品。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几套爷爷和孙子的服装,以及一些相关的道具,如眼镜、拐杖、笔记本等。
3. 教学材料:为学生准备一些简短的对话片段、图片或视频资源,以便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师生互动:与学生们进行一次简短的互动交流,询问学生们是否和爷爷或外公之间有过特殊的互动经历。
2. 观察讨论:出示一些爷爷和孙子的照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们观察和讨论爷爷和孙子之间的关系特点。
角色扮演体验:1. 角色选择: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爷爷和一个孙子。
学生可以通过随机抽签或自愿选择。
2. 角色扮演训练:在每个小组中,鼓励学生以自己理解的方式扮演爷爷和孙子的角色,训练他们在使用语言和表情方面的技巧。
3. 对话创作: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为基础,分组完成一些简短的对话创作。
鼓励学生加入情感色彩和个人化特点,以展示爷爷孙子之间的关系。
4. 角色扮演表演: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对话创作,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让他们相互观看和评价。
反思和总结:1. 学生反思:请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他们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2.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于爷爷和孙子之间角色扮演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制作海报:学生可以根据角色扮演的体验,制作一张海报来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语文《扮老公公》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老公公的形象特点和品质。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老公公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学生能够培养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课文《扮老公公》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2 课文分析: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公公的形象特点。
2.3 生字词学习:学习和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扮老公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课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和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3.4 课文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老公公的形象特点和品质。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练习题目: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选择题或简答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和解答疑问。
4.3 答案讲解: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总结: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老公公的形象特点,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5.2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老公公的形象,进行表演和展示。
5.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老公公的小作文,或进行相关的阅读推荐。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运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名称:综合《爷爷没有穿西装》活动目标:
1.懂得珍惜与身边亲人相处的每一刻。
2.有一定的理性情绪表达能力。
3.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的生命历程中自然的生命轮回现象。
活动准备:绘本《爷爷没有穿西装》、《开心阅读》第五页
活动过程:
1.经验分享导入,激发幼儿好奇心。
提问:清说一说,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过人或动
物死亡的事情吗?
2.教师讲解故事,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
解生死是自然生命轮回。
提问:(1)布鲁诺参加爷爷丧礼时,布鲁诺的笑为什么会
引起大家的嘘声,而且还很凶的望着他?
(2)“人死了”是什么意思?布鲁诺的爷爷死了之后,到底去了哪里?
(3)布鲁诺为什么突然觉得生气,后来又觉得难过了呢?
(4)为什么妈妈看着米琪阿姨的婴儿说“也许爷爷又回到我们身边了。
”
3.讨论活动,懂得珍惜与身边亲人相处的每一刻。
问题:人活着的时候要怎么关心身边的人?你觉得死去的人能不能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如果可以,要怎么做?
4.《开心阅读》第5页,引导幼儿在阅读与思考中结束活动。
提问:有生命的物质死亡后怎样表演其生命痕迹的?。
《扮老公公》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扮老公公》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教育学生尊敬老人,关爱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尊敬老人、关爱身边的人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2. 学生朗读时对语音、语调、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扮老公公》及相关图片。
2. 教学录音机、录音带。
3. 课文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中的老人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老人会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从而引出课题《扮老公公》。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b.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学习课文,解释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c. 学生讨论:为什么老人会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3. 体会感情: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情感的把握,体会作者对老人的尊敬和关爱。
4. 拓展训练: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尊敬和关爱老人?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5.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老人、关爱身边的人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讨论如何尊敬和关爱老人。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情的体会是否深刻,以及学生在朗读和表达能力上的提升情况。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情的体会。
2. 学生在朗读和表达能力上的提升。
3. 学生对尊敬老人、关爱身边的人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师可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学会尊敬老人、关爱身边的人。
《扮老公公》教案《扮老公公》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老、年、到、点、身、乐、得;认识新偏旁:立刀旁、四点底、双人旁;理解“老公公”、“新年”、“点点头”等词语,大部分会用;能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各说一句祝贺新年的话。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3.感受节日欢乐气氛,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7个生字、3个新偏旁,理解“大家乐得哈哈笑”的原因。
教学难点: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各说一句祝贺新年的话。
另外,全文有12个带读字,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一句话。
2.学习7个生字、2个偏旁;学会“老、年”。
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导人新课。
1、仔细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着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板书:19扮老公公(学生字“老”,并读题,注意正音。
)2、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是个老公公?3、连起来说图意。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听课文录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包括带读字)。
②划出生字及新词。
③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自学:①读生字、新词,注意正音:同桌检查,比比谁会读的字多。
开小火车读,正音,特别是“年”“点”。
②认识三个新偏旁:四点底、双人旁、立刀旁。
③读准带读字、词。
④练习分句读课文,继续正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句话。
1、自由读这句话。
2、讨论:①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②联欢会一般在什么时候开?③联欢会上都干些什么?3、句式训练:①出示:新年到了,。
(要求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
)②在以上训练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一步进行说话训练。
出示:a.国庆节到了,。
b.“六一”儿童节到了,。
c.植树节到了,。
d.“三八”妇女节到了,。
4、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四、复习巩固,指导书写1、读生字,重点巩固:老、年。
2、启发学生记字形。
3、书写指导,可问学生写“老”时应注意什么?“年”的第四笔是什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毛、点、得、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