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教学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35
浅析高低语境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启示作者:李叶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08期内容摘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同语境文化对人们的思考与交流方式有着不同的影响。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应当注意培养一定的语境文化意识,认识和区别不同语境文化,使跨文化交际得以成功实现。
本文从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入手,从高低语境文化的定义、成因及应对策略的角度分析其对英语学习的启示,把高低语境文化与英语文化研究、翻译研究及日常交际相结合。
这将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对高低语境文化的理解及应用,更好地促进英语学习与跨文化交流的实现。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高低语境英语学习启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跨文化交际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因语境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的尴尬情况。
如若不能很好地认识和尽可能解决这种差异,会有碍于我们的学习及跨文化交际的实现。
而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东西方跨文化沟通也越来越密切。
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成为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区别性的语境文化,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在其书Beyond Culture中对文化的语境性进行了阐述,并将其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和低语境(Low Context)。
在不同语境文化下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他们的语境文化成因与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息息相关,所以不同语境文化下的国家在沟通与交流时也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式。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探讨了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沟通和交流特点,对其成因和策略或多或少进行了分析,这有效推动了跨文化交际领域研究的发展。
但是,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还需要更多地探讨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对我们跨文化交际学习的启示,学会在我们学习生活中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有利于我们将理论在学习生活中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英语文化的学习,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实现。
文章编号:2095-0365(2013)04-0044-05霍尔高低文化语境理论的现实阐释———解读“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段晓芳, 郭增卫(太原工业学院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08) 摘 要:当前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社会现象引发了社会共鸣。
人们倾向于将这种群体行为理解为是一种不文明行为。
但如果是处于相同社会环境下的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习得的社会行为,就不能仅仅从公民个体素质方面来理解这一行为。
而应从更深层次的文化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一社会现象。
文化学家泰勒指出,每一群体、每一社会都有一套显性的或潜性的行为模式。
这些共同的行为模式叫做文化。
个人的习惯模型是由适应既成的习惯模型形成的,即人的行为就是文化行为,文化对人的行为具有塑造作用。
因此,本文基于高低文化语境理论来解读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高低文化语境理论;思维;群体取向;隐形规则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与文化中国式过马路,是人们对大多数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这一现象的存在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央视《新闻直播间》对其报道之后更加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中国式过马路,表面看似是一种不文明、违反交通规定的现象。
如果是少数群体出现这样的行为,尚可理解为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或公民素质低的表现。
可如果是处于相同社会环境下的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习得的社会行为,就不能仅仅从公民个体素质层面来理解这一行为了。
立足于从文化视角阐释这一社会现象。
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杂总结之全体。
这种复杂总结的全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其他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
这里所说的人,是指社会的一个分子而言的。
各式各样支配社会行为的风俗、传统、态度、观念,便是文化。
每一群体,每一社会,都有一套明显的或不明显的行为模式。
这些行为模式多多少少是该群体的分子所共有的。
简述霍尔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导向说霍尔在他的经典著作《超越文化》中首次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的概念,这一理论对跨文化交际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霍尔的理论,交际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高语境交际和低语境交际。
首先,高语境交际(High Context Communication)指的是那些在传达信息和意义时,大量依赖于环境、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参与者的共有知识进行交际的形式。
这些共有的知识包括共享的信仰、价值观、社会规则、文化传统等等。
因此,高语境交际的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对于共有的这些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具体来说,高语境交际的特点是:信息编码密度高,信息包含在交际语境中,而不仅仅是言语中。
信息的解码更多地依赖于交际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如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时间等)和社交环境(如参与者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
与此相反,低语境交际(Low Context Communication)是指那些在传达信息和意义时,更多地依赖于言语本身,而非环境、情境等外部因素。
换言之,低语境交际更注重言语符号本身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而对交际环境等外部因素的依赖相对较小。
低语境交际的特点是:信息编码密度低,信息直接包含在言语中。
解码信息时,不需要过多依赖交际环境,因为信息直接包含在言语中。
这种交际方式更倾向于直接、明确、以言行事。
值得注意的是,高语境和低语境并不意味着某种文化比另一种文化更优越或更落后。
它们只是反映了不同文化在处理和传达信息时所偏好的方式。
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识别不同文化的语境导向对于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非常重要。
对于高语境文化,如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和韩国文化等,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那些未言明的、隐含的信息。
这些信息往往深深根植于这些文化中,对于有效地交流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经常使用含蓄、暗示或者通过第三方来传达信息,这些都是高语境的表现。
论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作者:王红梅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7期[摘要]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是根据不同的文化特征而提出的概念,通过对不同语境文化的比较,从而让我们了解到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
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习目标语国家的文化,更有利于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英语教学[作者简介]王红梅(1968- ),江苏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语言学。
(江苏盐城 224002)[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1-0185-02一、引言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的土壤,孕育并丰富着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发扬并传播着文化。
文化障碍已成为许多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克服的难题之一,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的习得与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导入文化知识的交际教学法得到了极大的提倡和应用。
尤其是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从教材到教学模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我们积累了经验,也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本文拟从分析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影响英语教学,尤其是口语和写作教学的这一隐性因子,以期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部分提出一己之见。
二、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概述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包括一切主客观因素。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在1976 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即HC)和低语境(Low Context,即LC)。
Hall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
高语境(HC)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信息中。
高语境交际与低语境交际理论(Low-Context and High-Context Communication)个体主义一集体主义为理解圈子内外的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解释框架。
一般说来,在个体主义的文化中,低语境交际居主导地位;在集体主义文化中,高语境交际居主导地位。
美国的人类学家Edward T. Hall 提出了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的概念。
这一对概念的提出,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与交际环境关系的研究颇有启迪,它拓宽了人们在这一方面研究的视野。
3.3.1 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特点根据Hall 的观点,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在交际时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者蕴含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的心中。
交际中的大部分信息都是由身体语言、环境语言,或该人的内在素质来传递,相对地讲,明显的语言代码则负载较少的信息量。
这也意味着,在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对微妙的环境提示较为敏感。
低语境交际则刚好相反,绝大部分的信息由明确编码的语言来完成,只有少量的信息蕴含在隐性的环境中。
这意味着,在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习惯侧重用语言本身的力量来进行交际。
Hall指出:“在高语境系统中长大的人比在低语境系统中长大的人怀有更多的期望。
当谈论他们心中的苦恼与忧虑时,来自高语境的人会期望对方明白是什么在困扰着他/她,但又不想做具体的说明。
结果是他/她会在交谈中环顾左右而言它,除了关键的一点什么都谈了。
而领会这最关键的主旨则是对方的任务。
”(Hall,1976:98)当然,这样的比较是相对的比较,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存在于一切文化当中,当然只有一种交际(或低语境或高语境交际)是在一种文化中占主导。
不言而喻,不同文化中的交际,对交际环境的依赖程度可能相差无几,也可能有天壤之别。
譬如,东方和西方在这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悬殊的。
东方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高语境文化,其交际风格委婉、追求和谐;西方文化属于个体主义文化,低语境文化,其交际风格直接又明确。
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的国际商务合作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作为中美商务合作的重要环节,其过程和结果受到深厚的文化背景影响。
在跨文化交流中,高低语境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不同文化间的交际方式、文化沟通和谈判技巧。
本文将从高低语境文化的角度出发,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差异及对策,以期为中美商务合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高低语境文化的概念高低语境文化是由美国人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 T. Hall)首次提出的。
高低语境文化主要涉及到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方式。
简单来说,高低语境文化区分了信息传递时依赖言语直接传达的高语境文化和依赖非言语暗示、上下文背景及关系来传达信息的低语境文化两种文化类型。
高低语境文化决定了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交流模式、解读信息的方式以及隐喻和象征的使用。
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隐喻、暗示和上下文信息来传递信息,他们相信情景、环境和关系能够为信息提供更多的背景和含义。
反之,低语境文化中,人们更注重直接、明确的语言表达和信息传递。
高语境文化的人更注重人际关系、面子和信誉,他们喜欢通过言行间的暗示和象征来沟通交流。
而低语境文化则更注重逻辑、思维和个人利益,他们更看重直接的信息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差异由于中美两国拥有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及社会体制,其国际商务谈判中存在着明显的高低语境文化差异。
在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双方往往面临相互的文化冲突和沟通困难,直接影响到谈判的效果和结果。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差异:1. 信息传递方式的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双方所处的语境不同,信息传递方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中方谈判者看来,信息传递往往不仅仅依赖于言辞,更多的是通过非言语暗示和上下文信息来实现。
在中国的商务谈判中,会明显感觉到对于面子和人际关系的重视,谈判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非言语暗示、象征以及情景的利用。
当高语境文化遇到低语境文化——以电影《刮痧》为线索内容摘要:美国梦,这是无数历经千难万阻抵达这方热土的移民们心中共有的梦想,《刮痧》中的男主角许大同就是其中的一员。
但这看似美丽的梦想背后,却隐藏着骨肉分离的痛楚以及文化被践踏的辛酸。
虽然影片以一个比较圆满的方式结尾,但在大同和妻子简宁抱头痛哭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来自东方的新美国人的美国梦似乎破灭了至少已经不是影片开头主人公在获奖台上讲的那样。
那到底是什么令大同一家在精神和肉体上这样纠结?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文化的不同。
一个是来自东方的高语境文化,一个则是本土味儿十足的低语境文化。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观念体系文化误读认可英语中的“文化(culture)”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种、培养、驯化,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ard Tylor)在《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 1871年)一书中,首次将文化运用传播的概念来研究,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由此可见,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它几乎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囊括了而且比较复杂。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
”①总而言之。
文化就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烙印,是人们进行特出价值取向的结果。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根据爱德华.霍尔提出的“高——低语境”理论,我们可以在《刮痧》中找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一、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语境,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语言的环境,而语言是由一个个字词构成,语言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除非将所要表达的语言寓于一定的环境中,即语言只有置身于其所属的文化和社会的语境中才会有全面的意义。
高低语境(high-low context)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进行交际时所依赖的信息量的不同。
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在交际时可以通过暗示和隐喻等方式传递信息,而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陈述事实和信息。
高低语境的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 Hall)提出的。
他在20世纪中叶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方式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文化背景对人们的交际方式和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霍尔的研究中,高低语境不仅涉及到言语交际,还包括非言语交际,比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高低语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高低语境的概念与特点。
高低语境是根据不同文化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接受方式而划分的。
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习惯于通过暗示、隐喻、肢体语言等方式来表达和接受信息,他们更注重交际的内在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亚洲国家,人们在交际时往往会通过微妙的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而不是直接用言辞表达。
而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更注重言辞的直接表达和信息的清晰明了。
他们更习惯于通过语言文字来传递信息,而非依赖于非言语表达。
在美国等国家,人们更注重信息的准确和直接传达,他们更倾向于用清晰的语言来陈述问题。
二、高低语境的影响因素。
高低语境的划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
在高语境文化普遍存在的地区,往往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人们在交际中更注重传统、尊重和情感。
而在低语境文化普遍存在的地区,往往是经济发达、注重效率和实用的地方,人们更注重技术和科学。
个人的性格和家庭背景也会影响一个人对高低语境的偏好。
个人性格外向、开放的人更容易适应高语境的交际方式,而个人性格内向、保守的人更喜欢低语境的交际方式。
另外,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交际方式也有重要影响,比如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在交际中更注重暗示和隐喻,孩子往往会受到影响而形成高语境的交际方式。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的口译员能力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口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提供了重要视角。
本文旨在探讨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口译员所需具备的能力及其特殊性。
二、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概述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是由美国文化学家爱德华·霍尔提出,该理论将文化分为高低语境两类。
高语境文化注重非语言信息的交流,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社交礼仪等,信息传递隐含性高,直白性低;而低语境文化则更侧重于语言信息的直接传递,信息表达明确、直接。
了解并掌握这一理论,对于口译员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传递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低语境文化下口译员的能力要求1. 语言能力:无论在高语境还是低语境文化中,口译员的首要任务是准确理解并传达信息。
因此,他们需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此外,对于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用语要有深入的了解。
2. 文化敏感性:口译员需要具备高度的文化敏感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
在高语境文化中,口译员需要更加注重非语言信息的传达;在低语境文化中,则需要更加关注语言的精确性。
3. 跨文化交际能力:口译员不仅是语言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不同文化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这包括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
4. 快速应变能力: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经常面临时间紧迫、信息量大等挑战。
他们需要具备快速应变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5. 心理素质:口译工作往往压力巨大,口译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抗压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等。
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保持冷静和专注,是口译员必备的素质。
四、高低语境文化下口译员的特殊性能力1. 在高语境文化中,口译员需要更加注重非语言信息的传递。
例如,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往往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传达情感和态度。
从高、低语境看英汉言语礼貌差异摘要:以霍尔提出的高低语境概念为视角,以利奇的英语礼貌原则和顾曰国的汉语礼貌原则为理论指导,借助对外汉语和英语视听教材中的情景对话片断,对比了英汉高、低语境下的言语礼貌差异。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礼貌原则一、理论回顾美国人类学家霍尔从文化差异角度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的概念。
霍尔(1988:86)认为"高语境(High Context)传播讯息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而极少数处在清晰、被传递的编码的讯息中。
低语境(Low Context)传播相反,既大量的信息在清晰的编码中。
"这就是说"如果交际活动的进行主要靠语言手段完成,那么该交际语境是低语境。
如果交际活动不仅靠语言手段,还更多地靠非语言手段,那么该交际语境是高语境"(Davis ,2001:54) 对于语言礼貌问题的研究,西方学者提出了诸多相关语用原则。
其中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影响力较大。
他提出的礼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何自然,1988:88) "A.得体准则( T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尽量不让别人吃亏; 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B.慷慨准则( 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C.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别人的贬损。
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美别人。
D.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尽量少赞扬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E.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F.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尽量减少对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中国学者顾曰国借鉴西方的礼貌原则,提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原则, 具体包含如下五条准则(顾曰国,1992)"①贬己尊人准则:指讲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和´谦´,讲听者或与听者相关的事物时要´抬´要´尊´。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对比
高语境文化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的观点,在高语境文化环境中,在人们交际时,有较多的信息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的心中。
相对地讲,明显的语码负载较少的信息量,所以,在高语境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对微妙的环境提示较为敏感,倾听者已经了解了语境,并不需要提供背景信息。
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意大利、西班牙等地中海周边国家文化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
低语境文化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的观点,在低语境文化环境中,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相对地讲,只有少量的信息蕴涵在显性的环境之中。
这意味着,在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习惯用言语本身的力量来进行交际,倾听者对于所谈内容知之甚少,必须明确地告知所有的事情。
美国、德国、瑞士和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属于典型的低语境文化。
高低语境文化高低语境文化(context 0f culture)高低语境文化 1高低语境文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T·Hall)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根据高低语境的差异来说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根据文化中主流交际方式,霍尔将不同文化划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在这两类文化中,语境和语言在交际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而且也表现出不同的作用。
[1]霍尔将文化划分为高低语境的主要依据就是语言文化让人对外部世界的信息有一种选择性。
正是由于这种选择性,人们对交际语言信息可以进行筛选,所以说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交流双方所传递的信息有的主要来自于交际语言本身,而有的则主要来自于交流的场合,即语境。
根据这种信息来源方式的不同,霍尔把多样性的文化划分为了两类,即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所谓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简称HC)是指在此种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信息的创造主要依靠语言交流的场合,即交际信息的创造不是依赖于交际语言本身,而主要依赖于交际语境。
像中国文化、日本文化、非洲文化、拉丁文化都属于高语境文化。
所谓低语境文化(Low context,简称LC)是指在此种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信息的创造主要依靠交际语言本身,即交际信息的创造不是依赖于交际语境,而主要依赖于交际所使用的语言。
像美国文化、加拿大文化以及多数欧洲文化都属于低语境文化。
在高语境文化中,交际信息是双方事先安排好的。
安排所依据的条件和安排的信息大部分掌握在双方手中,而一小部分包含在语言所传达的信息中。
换句话说,高语境文化的传播很少取决于交际语言本身的编码信息,而主要取决于交际的物质语境或双方各自的背景。
在语言的使用上,交际语言在高语境文化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交际信息所表达的意识并不局限于交际语言本身,人们交际或行动的意义主要取决于双方交际的场合。
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信息直接包含在交际语言中,以补充语境中缺失的信息。
浅析在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沟通中的差异及提高(环境与测绘学院环境工程10-1班徐怡婷07102917)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跨出国门,踏上充满异国文化的土地求学和工作;同时也有大批的外国人被东方古老文明所吸引,来到中国定居和求职。
这些“国际旅人”首先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克服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如何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尽快地融入当地文化。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什么是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沟通(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通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
因为地域不同、种族不同等因素导致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沟通可能发生在国际间,也能发生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
正文:霍尔根据信息传播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提出了在宏观文化中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的问题将语境划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语境是从来没有具体意义的,但交流的意义常常依赖于语境。
用高、低语境的不同来分析文化的多样性,根据各种文化中占优势和主导地位的交际活动方式,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两类,是一种比较新的文化划分方式。
依照这种分法,大部分亚洲文化,例如:中国文化,以及拉美文化、非洲文化可被看作是高语境文化;而美国、德国、瑞士及多数北欧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
语境不同所造成的双方交流上的一个障碍,了解这种语境文化间的差异,才能为我们实现两种文化的交流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了解什么是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我们可以用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来深入浅出的解释这两种语境文化的差异从而剖析。
高语境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文化;低语境文化的代表——美国文化。
(一)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定义及特点首先,先来看一下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的不同定义以及各自的一个特点。
从通俗的角度上来讲,所谓高语境文化,乃是指内在意涵丰富而语词简约的,换成中国话来说,就是言简意赅,甚至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
高语境和低语境例子【篇一:高语境和低语境例子】郑琳上海欧华职业技术学院200233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语言的使用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
语言作为文化表层的一部分,其发展和使用都受到了深层文化的极大影响。
这种不同文化背景,文化语境也影响了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表现。
本文从爱德华?t? 霍尔的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理论出发,分析中美在交际文化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差异一、高语境交际与低语境交际理论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 霍尔( edward t. hall )在1976 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颇有见地地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讲语境分为高语境( high context) 与低语境(low context) 。
他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
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
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
( hall, 1988:96 )。
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从交际与感知的角度出发的。
他认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
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无不受文化的影响,并随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文化决定了人的存在,包括自我表达的方式以及感情流露的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等。
简单地说,高语境和低语境说的就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由语境和非话语所传递的隐性讯息与由语言编码所传递的显性讯息的对比。
二、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形成原因高语境社会相对来说发展较慢,人们受多年积累的文化熏陶,有着极其相似的背景只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信仰、民族心里、行为准则等,这是长期生活的积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为,在交流过程中,很多信息已经蕴含在背景信息之中,无需再明确地表达出来,完全可以意会,这就造成了高语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较隐晦。
而低语境社会中多半是科技发展较快、经济较发达的国家。
简述霍尔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导向说例:高语境文化:(1)内隐,含蓄;(2)暗码信息;(3)较多的非言语编码;(4)反应很少外露;(5)圈内外有别。
低语境文化:(1)外显,明了;(2)明码信息;(3)较多的言语编码(4)反应外露;(5)圈内外灵活。
在高语境文化中,大部分信息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于交际者的思维记忆深处,信息的传递和编码取决于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者所处的具体情景,显性清晰的编码所负载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人们对交际环境的种种微妙的提示较为敏感。
在高语境文化中刚好恰好相反,人们在交际时,大量的信息通过显性贴切的编码贯穿,隐性的环境传达出来适当的信息和情景,表明的信息较太少。
也就是说,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双方,习惯用语言本身的力量来交流。
不过这种区别并不是绝对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并不是泾渭分明,因为在实际交流中,这两种类型的交际类型可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存在。
低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与高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由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最早在年在《打破文化》中明确提出。
这一对概念的提出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视角,指出了任何交际的双方都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人文关系环境、具体的交流情景的影响,拓宽了人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视野。
霍尔指出实地考察具体内容的语言交际活动,无法正视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他将语境研究关上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开创性的将语境分割为“低语境”和“高语境”。
世界每一刻都处在变化当中,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全球化,特别是全球化的发展,低语境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交流的趋势,中国的高语境文化正在经历着向低语境文化演变的过程中。
人们必须先培育自己的多元文化意识,介绍多寡语境的文化差异,消除低语境的交流障碍,从低语境逐渐转型为高语境。
这样,就可以达至低、高语境下,相同交际习惯的“异源合流”,提升中国的外交效率,推动中西方人民的交流、合作。
高低语境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摘要:霍尔提出的高低语境概念为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提供了指导,在不同的语境下,人们使用的礼貌用语不同,礼貌原则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在高低语境文化交际中,使用恰当的礼貌语言和行为是将跨文化交际推向成功的关键一环。
充分了解不同语境中礼貌原则的差异,并依照具体的语境使用合理而有效的礼貌策略,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实现高低语境下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一、高低語境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全球化发展的一个硬性需求,它存在于不同层面的社会交际活动之中。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下的交际双方,在交际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文化信息通过语言、非语言交际要素传达出去。
如果对对方的文化不了解,必然会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使双方寻求的互赢互利目标流产。
美国社会学家霍尔提出的高语境文化(HCC)和低语境文化(LCC)为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方式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依据霍尔的理论,高语境文化的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为了强调和谐,往往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隐藏于客观因素之中,如环境、身份、职业、语气等等,他们表达的信息更加依赖于语境,需要对方筛选、意会才能了解其真正的意图。
与之相比,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崇尚个性化发展,在交际中,表达的信息更为直接,信息的内容更加依赖于语言本身而非环境。
二、礼貌原则礼貌准则是在一种文化中,制约人们言语行为的社会规范。
不同文化下,人们的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和礼貌准则具有显著差异。
中国是礼仪之邦,依照顾曰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中所归纳的中国人的礼貌准则,包括“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脸”、“面子”与求同准则;“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
依据英国文化的特点,英国语言学家Leech将英国的礼貌原则归纳为六个方面,Tact Maxim(策略原则),Generosity Maxim(慷慨原则),Approbation Maxim(赞许原则),Modesty Maxim(谦虚原则),Agreement Maxim(赞同原则),Sympathy Maxim(同情原则),这六大原则可以代表英语国家的礼貌原则。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对英语写作的启示发布时间:2021-12-20T07:54:55.701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20期作者:黄悦[导读] 说话者只会把重要的信息置于情景和语境中,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让听话者理解自己的意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写作技能在日常和工作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如英语母语者般熟练进行写作是很难达到的,因为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与我们有极大的不同,它们属于低语境文化,而我们属于高语境文化。
由此,为了更好的掌握写作技能,拟分析探讨不同语境文化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英语写作一、引言所谓语境,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存在的环境。
换言之,语境就是人们在用语言交流时,不管是书面交流还是口头交流,可以帮助交流双方理解语言的一切主观因素。
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 T·Hall, 1976)把世界文化分为两大类:高语境文化以及低语境文化[4]。
即在人们进行交际时,交谈双方对交谈内容的潜在意义的理解的程度。
在高语境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谈双方有着共同的背景信息,能够迂回地了解对话的潜在意义。
而在低语境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谈双方对于潜在意义的理解不足,必须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看法。
低语境文化的交际风格更为直接,说话者会把重要的信息、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明确有逻辑地表达,不会构建一个具体语境或情景。
高语境文化的交际风格则比较含蓄,说话者只会把重要的信息置于情景和语境中,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让听话者理解自己的意图。
由此,霍尔认为交际风格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思维逻辑和言语表达方式的不同。
于是他根据文化背景、价值观、人际交往等文化变量指出,中国、日本等有着博大精深文化的国家的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而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文化底蕴较浅薄的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1]。
二、不同语境文化产生的原因1.社会历史背景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的历程是文化汇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