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作业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6
EDA 仿真作业仿真作业题及要求题及要求题及要求一、 仿真作业仿真作业要求要求要求EDA 仿真作业共3次,由课代表按时收齐交给助教由课代表按时收齐交给助教((分别于第5、9、13周周周周二二交,打印打印结果并书写报告结果并书写报告结果并书写报告交给助教交给助教交给助教))。
请用Multisim 软件仿真软件仿真。
仿真实验报告应包括题目仿真实验报告应包括题目、、分析分析计算计算计算结果结果结果、、仿真结果及仿真结果及分析分析分析、、仿真中遇到的问题仿真中遇到的问题、、收获和体会收获和体会。
二、 第一次仿真作业第一次仿真作业题题:共3题,请于第5周周周周二二与习题作业一起交与习题作业一起交实验实验目的目的目的::掌握基本元器件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仿真软件环境,掌握仿真软件的基本测量手段(用万用表的交流和直流档测量电压电流量、用示波器测量和观察信号、用IV 分析仪测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曲线),熟悉仿真软件的基本分析方法(直流扫描分析方法)。
1、仿真题1-1(3分):用IV 分析仪(IV Analyzer)测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晶体管的输出特性。
2、仿真题1-2(3分):教材习题1.17。
3、仿真题1-3(4分):教材习题1.18。
三、 第二次仿真作业题第二次仿真作业题::共3题,请于第9周周周周二二与习题作业一起交与习题作业一起交。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熟悉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性能参数的测试、调试、设计方法,理解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对动态参数的影响;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仿真软件的基本分析和测量方法。
1、仿真题2-1(3分):电路如图2-1所示,已知晶体管型号为2N2222A (模型参数中的BF 即β=220,RB 即r bb’=0.13Ω),电源电压为V CC =12V ,R s =1k Ω,负载R L =5k Ω,电容C 1=C 2=10µF ,输入电压u s 为峰值为2V 、频率为2kHz 的正弦波。
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业二题目:带电容滤波的三相不控整流桥仿真姓名:班级:学号: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业二题目:带电容滤波的三相不控整流桥仿真利用simpowersystems建立三相不控整流桥的仿真模型。
输入三相电压源,线电压380V,50Hz,内阻0.001欧姆。
三相二极管整流桥可用“Universal Bridge”模块,二极管采用默认参数。
直流滤波电容3300μF,负载为电阻。
仿真时间0.3s。
注:前三项只考虑稳态情况,第四项注重启动过程。
1、直流电压与负载电阻的关系:分别仿真整流电路空载及负载电阻为10、1和0.1欧姆时的情况。
记录直流电压波形,根据仿真结果求出直流电压,并比较分析其与负载的关系。
2、电流波形与负载的关系:分别仿真负载电阻为10、1.67和0.5时的情况。
记录直流电流和a相交流电流,并分析规律。
3、平波电抗器的作用直流侧加1mH电感。
分别仿真轻载50欧姆和重载0.5欧姆时的情况,记录直流和交流电流波形,并计算交流电流的THD。
仿真同样负载条件下,未加平波电抗器的情况,并加以比较分析。
4、抑制充电电流的方法观察前述仿真中,启动时的直流电流大小,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并进行仿真验证。
注意事项:在使用simpowersystems模块后必须使用PowerGUI1、直流电压与负载电阻的关系:分别仿真整流电路空载及负载电阻为10、1和0.1欧姆时的情况。
记录直流电压波形,根据仿真结果求出直流电压,并比较分析其与负载的关系。
按照下图建立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电路模型,在图中我接入了2个示波器,scope和scope1,其中scope测量交流侧线电压和直流电压,scope1测量交流侧电流和直流侧电流,除此之外,我还用mean value模块接入了display模块,其中mean value用来计算平均值,display可以实时显示输出的数据,所以可以直观的观察到直流电压的平均值。
对仿真模式进行设置,系统默认的仿真算法为ode45,但使用ode45仿真过慢,经过尝试,我将仿真算法改为ode23tb,使用变步长仿真,最大步长设置为1e-5,仿真时间为0.0~0.3s。
arena仿真案例作业Arena是一种仿真软件,用于模拟和分析复杂的系统。
它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仿真,如生产、物流、交通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使用Arena仿真的案例,以展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1. 生产线优化在一个制造工厂中,使用Arena仿真来优化生产线的布局和工序安排。
通过模拟不同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线配置,可以找到最佳的生产方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
2. 物流调度在一个物流中心中,使用Arena仿真来优化货物的调度和运输路线。
通过模拟不同的调度算法和路线规划策略,可以找到最优的货物分配方案,以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运输成本。
3. 供应链管理在一个供应链中,使用Arena仿真来优化供应商选择、库存管理和订单处理等环节。
通过模拟不同的供应链策略和管理方法,可以找到最佳的供应链配置方案,以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响应能力。
4. 客流分析在一个交通枢纽中,使用Arena仿真来分析客流量和人员流动。
通过模拟不同的交通规划和站点布局,可以找到最佳的交通方案,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拥堵情况。
5. 医院排队在一个医院中,使用Arena仿真来优化患者的排队和就诊流程。
通过模拟不同的排队算法和就诊规则,可以找到最佳的医疗服务方案,以提高就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6. 电力系统在一个电力系统中,使用Arena仿真来优化电力的调度和供应。
通过模拟不同的电力调度策略和供应方案,可以找到最佳的电力运营方案,以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效率。
7. 金融风险管理在一个金融机构中,使用Arena仿真来分析和管理风险。
通过模拟不同的风险事件和投资策略,可以评估风险暴露和损失潜力,以制定最佳的风险管理方案。
8. 零售店铺布局在一个零售店铺中,使用Arena仿真来优化商品陈列和店员安排。
通过模拟不同的陈列方案和人员调度策略,可以找到最佳的店铺布局方案,以提高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
9. 城市规划在一个城市中,使用Arena仿真来分析人口流动和资源分配。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作业要求鉴于本重修课程上课对象主要为工业工程毕业班的同学,很多同学在企业进行实习,上课学生太少,因此后续课堂授课不再进行,而改由同学们自学。
自学参考资料主要有:(1)课程讲义(需要到曹旭东处去拿底稿进行复印)及其模型(在上下载);(2)WITNESS软件操作指南,下载链接:/s/1gd43COV。
课程作业相关说明:(1)课程最终考核依据:为提交报告(和模型)+前期出席情况。
(2)提交截止时间:2014-5-23(3)提交方式:纸质打印报告一份(交由曹旭东同一收齐后,在截止时间之前联系并交给我),报告(和模型,若有)电子档发送至jiannywang@ (4)报告要求:文档结构和排版参考毕业论文的格式(5)课程作业题型(一)(A类课题)根据课程讲义独立章节的模型进行流程扩展或条件变更,进行模型的设计、仿真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改善设计,并最终形成仿真设计分析报告。
(二)(B类课题)根据实习企业的生产、物流或供应链系统、也可以是服务系统,选择系统中相对独立的部分(子系统)进行系统仿真方案设计,需要包括:(i)系统现状分析,主要是描述清楚系统运作过程相关的内容,可能包括系统设施布局、组成要素(机器设备、仓库、车辆、人员、订单等)、组成要素的运作流程和数据(加工时间、运输时间、订单量等)、存在的问题(例如:设备利用率不高、系统库存过高、订单满足率过低等),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ii)仿真目标和可行方案,主要说明该系统进行仿真可能达成的目标,以及为了达成该目标可能采取的方案(这些方案的效果需要通过仿真方能够进行评价,在报告中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这些方案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三)(C类课题)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报告,主要是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文献综述,或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实际应用介绍等。
注:(1)三类题型优劣排序为A—〉B—〉C(2)报告成文不少于8页;(3)报告格式排版需要工整清楚,图表清晰;(4)报告需要封面页:写上课程名称、课题名称、姓名、班级、学号、日期等。
仿真作业说明通信2班刘姗08120179仿真分三部分,程序放在三个不同的文件夹,分别是:哈夫曼编码、QPSK和汉明(7,4)码。
下面对这三部分仿真作简单说明。
一、哈夫曼编码实现对字符序列的哈夫曼编解码,并分析编码效率。
共有6个文件:Seq.txt:样本文本,字符序列,包括字母、数字等可显示字符。
Main.m:主文件,对样本文件进行哈夫曼编码和解码,计算熵、平均长度和编码效率。
输出相关数据。
Probmodel.m:概率函数,计算样本文件中出现的所有互异字符和其对应的频率。
Huffanlyze.m:分析函数,基于字符和频率对样本文本进行分析,计算熵和平均长度,构造一个参考字典,每一条目包括三部分内容:字符,频率和哈夫曼码。
Huffencode.m:编码函数,根据字典对源字符序列进行编码,生成0、1序列。
Huffdecode.m:解码函数,根据字典对编码后的1、0序列进行解码,恢复成字符序列。
若Seq.txt中的内容是:ABCDEABBACCBCABCDEAA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二、调制解调---QPSK该部分实现了两部分内容,仿真调制解调系统和分析在AWGN信道下的信噪比-误码率关系。
共有4个文件:Main.m:主文件,对输入的0、1码序列进行QPSK调制,在指定的信噪比下传输,采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进行判决。
比较输入和解码输出序列,绘出的曲线有输入信号时域波形和功率谱密度,信道输出信号时域波形和功率谱密度。
Performance.m:分析在AWGN信道下的信噪比-误码率关系。
绘出的曲线有仿真比特误码率、仿真符号误码率和理论比特误码率。
Pb_ps.m:误码率函数,在一定的信噪比下,计算10000个随机符号进行调制解调的比特误码率和符号误码率。
Gngs.m:高斯白噪声生成函数。
程序运行示意:性能分析三、信道编码---Hamming(7,4)实现Hamming(7,4)的编码和译码及分析其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信噪比--误码率关系。
CADCAM工程设计与仿真作业指导书第1章 CAD/CAM技术概述 (4)1.1 CAD/CAM技术的发展历程 (4)1.2 CAD/CAM技术的应用领域 (4)1.3 CAD/CAM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4)第2章 CAD技术基础 (5)2.1 几何建模技术 (5)2.1.1 边界表示法(Brep) (5)2.1.2 构造实体几何法(CSG) (5)2.1.3 曲线和曲面建模 (5)2.2 参数化建模技术 (5)2.2.1 参数化曲线和曲面 (5)2.2.2 参数化特征建模 (5)2.2.3 参数化设计变量 (5)2.3 变量化建模技术 (6)2.3.1 基于变量的曲线和曲面建模 (6)2.3.2 基于变量的特征建模 (6)2.3.3 变量化设计优化 (6)第3章 CAM技术基础 (6)3.1 数控编程概述 (6)3.1.1 数控编程基本概念 (6)3.1.2 数控编程发展历程 (6)3.1.3 数控编程在CADCAM系统中的作用 (7)3.1.4 数控编程基本流程 (7)3.1.5 数控编程分类及数控编程语言 (7)3.2 数控加工工艺规划 (7)3.2.1 数控加工工艺基本概念 (7)3.2.2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选择 (7)3.2.3 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规划 (7)3.2.4 数控加工刀具选择与布局 (7)3.3 数控代码与仿真 (7)3.3.1 数控代码 (8)3.3.2 数控代码优化 (8)3.3.3 数控程序仿真 (8)第4章 CAD/CAM系统集成与数据交换 (8)4.1 CAD/CAM系统集成方法 (8)4.2 常用数据交换格式 (8)4.3 数据交换技术在CAD/CAM中的应用 (9)第5章产品设计方法与流程 (9)5.1 产品设计方法概述 (9)5.1.1 创新设计方法 (9)5.1.2 系统设计方法 (10)5.1.3 模块化设计方法 (10)5.1.4 参数化设计方法 (10)5.2 产品设计流程 (10)5.2.1 需求分析 (10)5.2.2 概念设计 (10)5.2.3 详细设计 (10)5.2.4 设计验证 (10)5.2.5 设计评审 (11)5.3 设计优化与评价 (11)5.3.1 设计优化 (11)5.3.2 设计评价 (11)5.3.3 设计迭代 (11)第6章逆向工程与快速原型制造 (11)6.1 逆向工程技术 (11)6.1.1 逆向工程原理 (11)6.1.2 逆向工程方法 (11)6.1.3 数据采集与处理 (11)6.1.4 模型重构 (11)6.2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11)6.2.1 快速原型制造原理 (12)6.2.2 快速原型制造分类 (12)6.2.3 常用快速原型制造工艺 (12)6.2.4 快速原型制造的应用 (12)6.3 基于逆向工程的产品开发 (12)6.3.1 产品分析 (12)6.3.2 数据采集与处理 (12)6.3.3 模型重构与优化 (12)6.3.4 快速原型制造与评价 (12)6.3.5 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实例 (12)第7章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 (12)7.1 有限元分析技术 (12)7.1.1 有限元方法原理 (12)7.1.2 有限元建模与网格划分 (12)7.1.3 有限元求解与结果分析 (12)7.2 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13)7.2.1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 (13)7.2.2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13)7.2.3 CFD建模与网格划分 (13)7.2.4 CFD求解与结果分析 (13)7.3 多物理场分析 (13)7.3.1 多物理场分析概述 (13)7.3.2 多物理场分析的基本方程 (13)7.3.3 多物理场建模与求解 (13)7.3.4 多物理场结果分析 (13)第8章机械加工过程仿真 (14)8.1 刀具路径规划与优化 (14)8.1.1 刀具路径规划原则 (14)8.1.2 刀具路径优化方法 (14)8.2 加工过程物理仿真 (14)8.2.1 物理仿真概述 (14)8.2.2 物理仿真方法 (14)8.3 加工过程可视化与虚拟现实 (15)8.3.1 可视化技术 (15)8.3.2 虚拟现实技术 (15)8.3.3 应用案例 (15)第9章智能CAD/CAM技术 (15)9.1 人工智能技术在CAD/CAM中的应用 (15)9.1.1 概述 (15)9.1.2 人工智能技术原理 (15)9.1.3 人工智能技术在CAD/CAM中的应用实例 (16)9.2 基于知识的工程设计 (16)9.2.1 知识表示与建模 (16)9.2.2 知识库与专家系统 (16)9.2.3 基于知识的工程设计实例 (16)9.3 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在CAD/CAM中的应用 (16)9.3.1 智能优化算法概述 (16)9.3.2 常用智能优化算法 (16)9.3.3 智能优化算法在CAD/CAM中的应用实例 (16)9.3.4 智能优化算法的发展趋势 (16)第10章 CAD/CAM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 (16)10.1 CAD/CAM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16)10.1.1 飞机结构设计优化 (16)10.1.2 飞机零件加工 (17)10.1.3 航空发动机叶片制造 (17)10.2 CAD/CAM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 (17)10.2.1 汽车车身设计 (17)10.2.2 汽车零部件加工 (17)10.2.3 汽车模具设计与制造 (17)10.3 CAD/CAM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应用 (17)10.3.1 模具结构设计优化 (17)10.3.2 模具加工 (17)10.3.3 模具修复与改型 (17)10.4 CAD/CAM技术在精密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 (18)10.4.1 精密零件设计 (18)10.4.2 精密零件加工 (18)10.4.3 五轴数控加工 (18)第1章 CAD/CAM技术概述1.1 CAD/CAM技术的发展历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简称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简称CAM)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
matlab电磁场仿真作业一、介绍本文将介绍matlab电磁场仿真作业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电磁场仿真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电磁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以实现对电磁场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matlab是一种强大的数学软件,可以用于各种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和图形处理等工作。
在电磁场仿真中,matlab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处理、可视化和模拟等操作。
二、基本概念1. 电磁场电磁场是指由带电粒子或导体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包括静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等。
在空间中,任何带有电荷或运动电荷的物体都会产生相应的电磁场。
2. 仿真仿真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某个系统或过程的行为方式和结果。
在电磁场仿真中,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物理系统,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和可视化。
3. 离散化离散化是指将连续变量转换为离散变量的过程。
在matlab中进行离散化操作可以将连续的电磁场分布转换为离散的数据点,以便进行计算和可视化。
三、matlab电磁场仿真的步骤1. 建立模型在进行电磁场仿真前,需要建立合适的模型来描述物理系统。
模型应该包括几何形状、物理特性和边界条件等信息。
可以使用matlab中的几何建模工具来创建三维模型,并定义相应的物理参数。
2. 离散化将连续的电磁场分布离散化为数据点。
可以使用matlab中的网格生成工具来生成离散化网格,并对网格进行调整以满足精度和计算效率要求。
3. 求解方程根据物理特性和边界条件,建立相应的方程组并求解。
常用的求解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边界元法等。
在matlab中,可以利用数值计算工具箱提供的函数来求解方程组。
4. 可视化将结果可视化以便于分析和展示。
可以使用matlab中强大的图形处理工具来生成二维或三维图像,并添加必要的标注和注释。
四、实例演示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电磁场仿真实例,演示了如何在matlab中进行电磁场仿真。
1. 建立模型假设有一个长方体导体,其底面和侧面都被接地,导体顶部施加了一个电势差为V的电源。
机器人仿真与控制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机器人仿真与控制,让学生掌握机器人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机器人控制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器材1. 仿真软件:例如V-REP(Virtual Robot Experimentation Platform)2. 机器人模型:在仿真软件中选择合适的机器人模型,如KUKA机械臂。
3. 计算机:用于运行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机器人建模与环境搭建首先,在仿真软件中选择合适的机器人模型,例如KUKA机械臂。
然后,根据实际需求,搭建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台、传感器等。
2. 机器人运动学建模根据所选机器人的结构和参数,进行机器人的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建模。
正运动学用于根据机器人的关节角度计算末端执行器的位姿,逆运动学则用于根据末端执行器的位姿计算关节角度。
3. 控制算法设计结合实验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来实现机器人的自主控制。
常用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4. 仿真与控制实验将控制算法应用于机器人模型,在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实验。
通过观察和分析仿真结果,评估控制算法的性能,并进行实验参数的优化和调整。
四、实验步骤1. 打开仿真软件,并选择合适的机器人模型。
2. 在仿真软件中建立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台和传感器等。
3. 进行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计算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关系。
4.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
5. 将控制算法应用于机器人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
6. 根据仿真结果,分析控制算法的性能,并进行参数优化。
7.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仿真实验前,仔细阅读仿真软件的使用说明,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在进行机器人运动学建模时,注意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和运动学参数。
3. 设计控制算法时,考虑实际应用需求,并合理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4. 在进行仿真实验时,及时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不断优化控制算法。
题目特别说明:以下所有题目中各进口道流量自行设置,机动车车辆构成、机动车期望速度、非机动车期望速度和行人期望速度如无特殊说明自行设置。
仿真时长均为3600秒。
机动车车道宽度均为3.5米。
1、图1中交叉口1和交叉口2均为信号控制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相同,信号周期均为120秒,各相位的黄灯时间均为3秒,东西向直行为第一相位(绿灯时间35秒)东西向左转为第二相位(绿灯时间为19秒),南北向左转为第三相位(绿灯时间为38秒),南北向左转为第四相位(16秒)。
对图1中交叉口1和交叉口2由东向西方向进行干线信号协调,并通过仿真计算出最佳相位差,分别给出相位差为0和最佳相位差下所有车辆在仿真时间段内的平均延误。
同时提交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具体操作、计算步骤及相关参数数据。
双向六车道双向四车道双向六车道交叉口1 交叉口2图12、图2中交叉口1和交叉口2均为信号控制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相同,信号周期均为120秒,各相位的黄灯时间均为3秒,东西向直行为第一相位(绿灯时间35秒)东西向左转为第二相位(绿灯时间为19秒),南北向左转为第三相位(绿灯时间为38秒),南北向左转为第四相位(16秒)。
对图1中由东向西方向进行公交仿真,要求包含两条公交线路,一条包含一个港湾式公交站点,另一条包行一个路边式站点和一个港湾式公交站点,站点位置自行设置。
同时提交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具体操作、计算步骤及相关参数数据。
双向六车道双向六车道双向四车道交叉口1交叉口2图23、 图3中交叉口1和交叉口2均为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根据课件中无信号控制十字交叉口的让行规则进行仿真。
同时提交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具体操作、计算步骤及相关参数数据。
双向六车道双向四车道双向四车道交叉口1交叉口2主路 次路 次路 图34、 图4中交叉口1和交叉口2均为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根据课件中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让行规则进行仿真。
同时提交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具体操作、计算步骤及相关参数数据。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习题 2.19 multisim 仿真学号: 5080309224 姓名: 李有一、本仿真实验目的2.19 利用multisim 分析图P2.5所示电路中b R 、c R 和晶体管参数变化对Q 点、u A •、i R 、o R 和om U 的影响。
二、仿真电路晶体管采用虚拟晶体管,12VCC V =。
1、当5c R k =Ω, 510b R k =Ω和1b R M =Ω时电路图如下(图1):图 12、当510b R k =Ω,5c R k =Ω和10c R k =Ω时电路图如下(图2)图 23、当1b R M =Ω时, 5c R k =Ω和10c R k =Ω时的电路图如下(图3)图 34、当510b R k =Ω,5c R k =Ω时,β=80,和β=100时的电路图如下(图4)图 4三、仿真内容1. 当5c R k =Ω时,分别测量510b R k =Ω和1b R M =Ω时的CEQ U 和u A •。
由于输出电压很小,为1mV ,输出电压不失真,故可从万用表直流电压(为平均值)档读出静态管压降CEQ U 。
从示波器可读出输出电压的峰值。
2. 当510b R k =Ω时,分别测量5c R k =Ω和10c R k =Ω时的CEQ U 和u A •。
3. 当1b R M =Ω时,分别测量5c R k =Ω和10c R k =Ω时的CEQ U 和u A •。
4. 当510b R k =Ω,5c R k =Ω时,分别测量β=80,和β=100时的CEQ U 和u A •。
四、仿真结果1、当5c R k =Ω,510b R k =Ω和1b R M =Ω时的CEQ U 和u A •仿真结果如下表(表1 仿真数据)表格 1 仿真数据2、当510b R k =Ω时, 5c R k =Ω和10c R k =Ω时的CEQ U 和u A •仿真结果如下表(表2 仿真数据)表格 2 仿真数据3、当1b R M =Ω时, 5c R k =Ω和10c R k =Ω时的CEQ U 和u A •仿真结果如下表(表3 仿真数据)表格 3 仿真数据4、当510b R k =Ω,5c R k =Ω时,分别测量β=80,和β=100时的CEQ U 和u A •的仿真结果如下表(表4 仿真数据)。
实验作业土规1101班刘迈克 2011206200521计算机仿真1、(射击命中率) 在我方某前沿防守地域,敌人以一个炮排(含两门火炮)为单位对我方进行干扰和破坏.为躲避我方打击,敌方对其阵地进行了伪装并经常变换射击地点.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我方指挥所对敌方目标的指示有50%是准确的,而我方火力单位,在指示正确时,有1/3的射击效果能毁伤敌人一门火炮,有1/6的射击效果能全部消灭敌人.现模拟我方将要对敌人实施的20次打击结果,并确定有效射击的比率及毁伤敌方火炮的平均值。
解:一、问题分析首先是两种情况:(1)我方指挥所对敌方目标的指示正确与否。
有两种结果,每一种结果出现的概率都是1/2。
(2)指示正确时有三种结果:模拟试验有三种结果:毁伤一门火炮的可能性为1/3(即2/6),毁伤两门的可能性为1/6,没能毁伤敌火炮的可能性为1/2(即3/6).根据题意,20次打击可以认为有10次是目标准确的,且是随机的,可以生成(0,1)0.5,5/6),全部消灭敌人的范围是(5/6,1)二、程序:a=0;b=0;e1=0; %表示有效射击的比率e2=0; %表示毁伤敌人火炮的平均值r=rand(1,10);for i=1:10if r(i)<0.5n(i)=0;elseif r(i)>0.5&r(i)<5/6n(i)=1;a=a+1;elseif n(i)=2;b=b+1;end;end;rne1=(a+b)/20e2=(a+2b)/20三、结果及分析结果 r =Columns 1 through 80.4505 0.0838 0.2290 0.9133 0.1524 0.8258 0.5383 0.9961Columns 9 through 100.0782 0.4427n =0 0 0 2 0 1 1 2 0 0e1 =0.2000e2 =0.1000有效射击比率为e1=0.2,毁伤敌人火炮的平均值为0.1.十次击中的结果为0 0 0 2 0 1 1 2 0 0,20次打击的结果可以为2 0 1 0 0 0 2 0 1 0 0 0 0 0 0。
ADAMS仿真大作业说明1、对象为曲柄滑块机构(如图1所示),每个同学有自己对应的参数(曲柄长度l1,连杆长度l2,偏距e),具体见附件1。
需要完成的内容有:建模过程(包括构件、约束、驱动),仿真结果(包括随曲柄整周回转过程中滑块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连杆中点的轨迹曲线)并分析。
图1 曲柄滑块机构2、提交作业的截止时间为第十一周第一次上课之前,由班长统一收齐电子版和纸质版。
请各位同学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并提交。
3、作业提交方式:每人各提交1份纸质版和电子版作业。
其中,纸质版只交报告(格式见附件2);电子版中含报告一份,ADAMS仿真源文件(*.bin),仿真动画(*.avi)。
所有文件放到一个文件夹下,文件夹名字为“学号_姓名”,比如“03_张三”。
4、文档撰写过程中,机构简图需采用微软自带的Visio软件画图,公式要采用专用的公式编辑器(如Mathtype等)。
机械原理课程组2017年3月10日附件1:参数分配表附件2:报告模板机械原理课程大作业——基于ADAMS的曲柄滑块机构动力学分析及仿真学号:班级:姓名:任课教师:日期:2017年3月10日一、题目要求采用ADAMS软件环境,建立简单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借助软件进行求解计算和结果分析。
以单自由度六杆复合式组合机构为对象建立其动力学模型,由静止启动,选择一固定驱动力矩,绘制原动件在一周内的运动关系线图,具体机构及参数如下。
在图1所示的六杆复合式组合机构,已知l AB=150mm,l BC=500mm,l DC=260mm,l=250mm,l AF=600mm,l AD=410mm,杆2和杆2’固结,BE垂直于BC,AF垂直于BEAD;曲柄1的驱动力矩为2000N·m,方向为逆时针,作用在A点;构件质量m1=20kg,m=40kg,m2’=20kg,m3=30kg,m4=70kg,滑块5质量忽略不计,构件6为机架;2质心位置l CS1=75mm,l CS3=130mm,质心S5在点E,构件1、3绕质心的转动惯量J S1=·m2,J=·m2;该机构在工作行程时滑块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S3数,试分析曲柄回转一周过程中:(1)曲柄1与X轴正方向夹角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柄转动的角速度以及角加速度a1随时间变化的关系;(2)杆3与Y轴反方向夹角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杆转动的角速度以及角加速度a3随时间变化的关系;(3)滑块5与杆4的相对速度v5与加速度a5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电子电路仿真与测试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电子电路仿真与测试,掌握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电路模拟与测试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工具与材料1. 电子电路仿真软件(例如Proteus、PSpice等)2. 计算机3. 相关电路元件(例如电阻、电容、电感等)4. 万用表5. 示波器三、实验内容1. 电路仿真1.1 搭建电路原理图根据实验要求,使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搭建相应的电路原理图。
1.2 设置元件参数按照实验要求,设置各元件的参数,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信号源频率等。
1.3 运行仿真运行仿真程序,验证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观察电压、电流波形,检查电路是否符合预期。
2. 电路测试2.1 准备测试仪器连接电路所需的测试仪器,包括万用表和示波器。
确保测试仪器的工作状态正常。
2.2 测试电路参数根据实验要求,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参数,如电压、电流、电阻等。
记录测量结果。
2.3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比较实际数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异。
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电路的建议。
四、实验步骤1. 电路仿真步骤1.1 打开电子电路仿真软件,并创建新的仿真项目。
1.2 从元器件库中选择所需元件,拖拽到电路原理图中。
1.3 连接各元件,建立电路拓扑结构。
1.4 设置元件参数,如电阻值、电容值等。
1.5 设置信号源参数,如频率、幅值等。
1.6 运行仿真,观察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2. 电路测试步骤2.1 连接电路测试所需的仪器,如万用表和示波器。
2.2 设置测试仪器的测量模式和范围。
2.3 测量电路参数,如电压、电流、电阻等。
2.4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电路仿真和测试前,确保所使用的元器件符合实验要求,并检查测试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2. 在进行电路仿真时,注意设置正确的元件参数和信号源参数,以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3. 在进行电路测试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切勿触摸带电部分,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是电子工程领域中重要的一门技术,通过设计和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电路的性能评估和优化。
本指导书旨在为学生提供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作业的具体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设计、仿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环境搭建1. 软件安装为完成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作业,学生需要安装电路设计软件,推荐使用SPICE软件,如ORCAD、Multisim等。
请自行选择合适的软件版本,按照安装向导进行软件安装。
2. 环境配置首次使用电路设计软件时,需要进行环境配置。
配置包括设置工作目录、库文件路径等。
请根据软件的具体要求进行配置,保证软件可正常运行。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电路设计根据作业要求,学生需要完成特定电路的设计。
以示例电路“放大器设计”为例,以下说明电路设计的步骤。
1.1 确定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首先,了解电路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例如放大器设计,需要确定放大倍数、工作频率等参数。
1.2 选择电路拓扑结构根据功能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结构。
常见的放大器有共射放大器、共基放大器、共集放大器等,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有助于满足设计要求。
1.3 电路参数计算根据选择的电路拓扑结构,计算电路所需的参数。
例如,根据放大倍数计算电路的电阻、电容值。
1.4 电路元件选取根据参数计算结果,选取合适的电子元件。
通常可以选择市场上常见的元器件,但应注意元器件的规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5 电路元件布局将选取的电子元件按照电路拓扑图布局,并进行连接。
连接可以通过引线、电缆等方式实现。
2. 电路仿真完成电路设计后,需要进行仿真验证。
以下是电路仿真的步骤。
2.1 构建电路模型将已设计的电路转化为仿真模型。
根据实际软件的操作方法,添加电子元件、参数设置等。
2.2 输入信号设置设置输入信号的波形、频率、幅值等参数。
2.3 运行仿真运行仿真并观察仿真结果。
根据仿真结果进行电路性能的评估,如放大器的增益、带宽等。
智能控制模糊控制仿真大作业一、前言智能控制模糊控制仿真大作业是在智能控制课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模糊控制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智能控制模糊控制仿真大作业的相关内容。
二、作业背景智能控制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化控制方法,它可以通过对系统进行学习和优化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而模糊控制则是智能控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通过对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因此,深入了解模糊控制的原理和应用对于学习智能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作业要求本次大作业要求学生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来设计一个基于模糊逻辑的温度调节系统,并进行仿真验证。
具体要求如下:1. 设计一个基于PID算法和模糊逻辑的温度调节系统;2. 利用Simulink软件构建该系统,并进行仿真验证;3. 对比分析PID算法和模糊逻辑在温度调节系统中的控制效果;4. 撰写实验报告,详细介绍设计思路、仿真结果以及分析结论。
四、作业流程1. 确定系统需求和参数首先,需要确定温度调节系统的需求和参数。
例如,设定目标温度为25摄氏度,系统初始温度为20摄氏度,采样时间为0.1秒等。
2. 设计PID控制器接下来,设计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是一种经典的控制方法,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误差信号、误差积分和误差微分进行加权组合来得到输出信号。
3. 设计模糊逻辑控制器然后,设计模糊逻辑控制器。
模糊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基于模糊集合和模糊推理的控制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输入变量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模糊集合上,并通过一系列规则来推导出输出变量的值。
4. 构建Simulink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接下来,利用Simulink软件构建温度调节系统,并将PID控制器和模糊逻辑控制器分别加入到系统中。
然后,进行仿真验证,比较两种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
5. 分析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最后,对比分析PID算法和模糊逻辑在温度调节系统中的控制效果,并撰写实验报告,详细介绍设计思路、仿真结果以及分析结论。
《仿真环境下的机器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仿真环境下的机器人操作,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操作机器人进行简单的移动、旋转和缩放操作,熟悉仿真环境下的操作界面。
2. 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对机器人进行修改和调整,观察其行为变化。
3. 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尝试编写简单的机器人程序,实现预设的功能。
4. 在完成上述任务后,完成一份关于机器人操作的经验总结报告。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后,需在班级群里分享截图或视频记录,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
2. 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 提交经验总结报告时,需阐述自己在机器人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机器人操作过程的流畅性、准确性,以及程序编写的规范性和逻辑性。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同时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1. 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反馈,特别是对机器人操作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 作业反馈应在下一节课上进行,教师将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和个别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作业,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仿真环境下的机器人操作技能,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经验总结报告的撰写,学生可以更好地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掌握在仿真环境下的机器人编程技巧,提高机器人运行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
《仿真环境下的机器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机器人及仿真环境的基本概念;2. 学会使用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3. 初步尝试编写简单的机器人控制程序。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知识学习:通过课堂讲解和PPT展示,使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习仿真软件的操作界面及基本功能。
2. 操作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基础操作练习,包括但不限于软件的启动与关闭、界面的基本导航、机器人的创建与删除等。
3. 编程体验:通过示例,学生了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思路,尝试编写简单的移动、转向等控制程序,并观察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的反应。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简单的机器人应用案例,如自动扫地机器人等,加深学生对机器人应用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做好笔记;2. 在操作实践中,学生需独立完成软件操作练习,并记录下操作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3. 在编程体验环节,学生需尝试编写至少一个简单的机器人控制程序,并确保程序能在仿真环境中正常运行;4. 案例分析部分,学生需查阅相关资料或网上信息,了解至少一个机器人应用案例的详细信息,并做好记录;5.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逾期不交者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操作实践的熟练度、编程体验的完成度和案例分析的深度进行综合评价;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及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成绩;3.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点,对于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给予额外加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纠正;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进步;4. 作业反馈将作为学生后续学习的参考和依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仿真作业说明
1.multisim的使用
(1)将黑色背景换成白色
主菜单中:选项/参数选择/颜色:白色背景。
操作如图。
(2)将电路符号转换成国标
主菜单中:选项/参数选择/元件柜/符号标准:DIN。
操作如图。
(3)取元件
元件库如图所示,其中绿色底为理想元件库(元件参数可更改),灰色底为实际元件库(参数与生产厂家相同,不可更改)。
单击图标即可打开相应的库,选中欲用元件点击后移动鼠标,在工作区适当位置点击鼠标即可放置该元件。
(4)元件参数修改
双击该元件,即可弹出属性框,电阻元件属性框如图所示。
输入修改的阻值,并可点击右边上下箭头改变其单位(默认为kΩ)。
(5)元件的移动与旋转、连接
元器件的移动:将鼠标移到元器件上,按住左键,可将元器件拖曳到所需的位置。
元器件的旋转:用鼠标右键单击元器件,弹出一个元器件操作对话框。
选择适当命令,可使元器件左右翻转、上下翻转、顺时针旋转90°或逆时针旋转90°。
元器件的连接:先将鼠标指向某个元器件的一个端点,鼠标指针消失,在元器件端点处出现一个带十字花的小园黑点。
再单击鼠标左键,移到鼠标,会引出一条黑色的直线或折线,将鼠标拉向另一元件的一个端点,并使其出现一个小园红点,然后单击鼠标左键,黑线变红线,实现这两个元件间的有效连接。
(6)运行仿真
为仿真运行按钮,按下“1”为运行,“0”为停止。
(1)为方便起见,元件尽量从理想元件库中调用。
(2)元件调用
电压源、地(每个电路必须设有地才可运行软件)从电源库调用;
电流源从信号源库调用;
电阻从基本元件库调用;
电压表、电流表从指示元件库调用;
万用板从测量仪表库调用;
(3)使用multisim仿真功能分析各结点电位的方法
主菜单中:选项/仿真/分析/直流工作点分析。
操作如图。
DC工作点分析对话框如图所示:
输出变量用于选定需要分析的节点。
左边“电路变量”内列出电路中各节点电压变量和流过电源的电流变量。
右边“为了分析选择变量”栏用于存放需要分析的节点。
具体做法是逐一选中左边栏内需要分析的节点或变量,单击Add按钮,相应节点或变量则会移至右边栏内。
如果已选的某个变量不需要分析,则可选中它,然后单击Remove 按钮,将其移回左边。
当有参数和选项设置好后,单击仿真按钮,可弹出测试结果。
(1)仿真作业参考举:基尔霍夫定律的研究
图1.1
(1) 分别在图1.1电路中测A 、B 两点的电位及R 5中的电流。
(2) 将图1.1电路中的C 点接地,重复(1)。
(3) 将上述结果作对比,结果是否一致?为什么?
解:在图1.1电路中R5支路串接电压源V1,用于测量其支路电流,用DC 工作点分析法分析。
C 点不接地时的测量结果如表1.1: C 点接地时的测量结果如表1.2: 表1.1.1 表
1.1.2
结果分析:
(1)C 点不接地时,由广义KCL 可知,R5支路电流为零(表1.1中I(V1)=0),则U B =0(表1.1中V(4)=0),等效电路为:
故2A 1121126V 11
s R U U R R ==⨯=++(表1.1中V(2)=0), 4C 2342128V 12s R U U R R =-
=-⨯=-++(表1.1中V(5)=-8V ) (2)C 点接地时, U C =0,R5与R4并联,等效电路为:
2A 112
6V s R U U R R ==+(表1.2中V(2)=0),不变, 452345//1126V //11
B s R R U U R R R ==⨯=++(表1.2中V(4)=6V ), R5支路电流为:5563A 3B R U I R =
==(表1.2中I(V1)=3A )。
(2)请将作业以01+学号为文件名放入邮箱haonmu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