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五、六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成果
- 格式:pptx
- 大小:4.68 MB
- 文档页数:76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填空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思想,并以此为知道思想发起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的第一步。
2、梁启超发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的逆流。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提倡,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反对旧道德;提倡,反对旧文学。
5、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饿革命之比较观》、和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
二、选择题1、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2、“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①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③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3、“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D.新文化运动4、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
”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A.器物制度文化B.器物文化制度C.文化制度器物D.制度文化器物5、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6、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高中历史目录》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的秦汉政治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期的政治形态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和民主革命第3讲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权的斗争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伟大的抗日战争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 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 第8讲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第9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10讲 古代希腊文明与民主政治古代希腊文明与民主政治 第11讲 罗马人的法律罗马人的法律专题五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 与发展第12讲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完善与美国1787年宪法年宪法第13讲 民主政治的扩展民主政治的扩展专题六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14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动和俄国十月革命专题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趋势 第15讲 美苏争锋美苏争锋第16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与走向多极化新兴力量的崛起与走向多极化 必修二专题八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专题九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19讲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和血与火的征服征服第20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世界“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世界 专题十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十一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3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第24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25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26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7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28讲 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9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形成第30讲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专题十四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 第32讲 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局面专题十五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3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第34讲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代特色专题十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5讲 “人是万物的尺度”与人性的复苏第36讲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和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政治启蒙专题十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 理论成果第3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8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39讲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十八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第4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1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第4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 专题十九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43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及科技事业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 的先哲的先哲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ⅠB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选修六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和欧洲文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及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清的宫殿、皇家园林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中国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高一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通史概要:本专题讲述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步步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各阶级的仁人志士力图挽救危机,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究中国的出路,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迈出探究第一步的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那么徐、魏源,他们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
伴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开展,资产阶级崛起,他们主张开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开始了新的探究。
特别是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制度的落后,于是试图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虽没有成功,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那么主张西方的民主一一共和制,并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的指导下,进展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一一共和国,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认识到在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要改变中国的落后相貌,重要的不是武器和西方的制度,而在于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化。
于是在反对尊孔复古的浪潮中,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始了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改造传统文化和国民心理的新文化运动。
虽获得了对封建主义的初步成功。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并没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独立。
所以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任务的重担就落在无产阶级的身上。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理论相结合的探究过程,历史进入新的时期。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标要求: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开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本原因诸子百家家儒家墨家法家历史影响孔子核心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孟子(战国中期)荀子(战国后期)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太学建立影响第3课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北宋代表思想南宋代表著述思想评价陆王心学南宋代表思想明中期后代表背景思想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明朝后期李贽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背景特点苏格拉底思想主张评价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性质核心代表(2)但丁的长诗《》。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康德启蒙运动影响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文学体裁代表人及代表作特点、地位春秋末年《诗经》战国时期楚辞《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汉赋西汉东汉唐诗初唐盛唐中唐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汉字的演变起源成熟演变特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楷书草书行书京剧的产生形成发展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背景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过程意义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内容发展进化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意义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瓦特改良蒸汽机成果意义电气革命的出现成果意义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诞生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诞生背景政治经济思想兴起标志主要内容前期后期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后期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提出内容评价实践辛亥革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背景内容意义第17课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及主要论著精髓深远影响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转折主要内容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新课标第一网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目的成果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获得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__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专题总结提升八近现代东西方的思想解放与科教文艺(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近现代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二)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一、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1.第一种道路:走资本主义的路。
(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通过改良,建立日本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
实践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向美国学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以美国为榜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2.第二种道路:走俄国人的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传入中国。
之后,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学习俄国的城市中心道路来夺取政权。
为此,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结果,第一次工人运动从高潮走向低潮。
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全部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结果都失败了。
事实证明,俄国的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3.第三种道路:走自己的路。
1927年的文家市决策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在实践基础上,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考题例证1】[2018·湖南长郡中学一模]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观念。
”这说明()A.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B.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C.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D.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二、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比较【考题例证2】 [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校联考] 萧功秦指出,极“左”思潮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了绝境,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现成的施工蓝图,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不断进行的政策调整。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一、选择题1.(2016河南洛阳一模)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
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削弱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2.(2016四川达州一模)梁启超说:“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
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
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此材料主要意在( )A.推进中国法制改革B.推进共和宪政建设C.推动公民参政议政D.广泛借鉴外国法律3.(2016湖北部分重点第一次联考)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
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
这说明( )A.晚清社会不同阶层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B.立宪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革命运动成为强大的社会风潮D.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一场政治运动4.(2016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1905年5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5.(2016湖北襄樊一模)孙中山曾说:“中国亦素自尊大,目无他国,习惯自然,遂成孤立之性,故从来若欲有改革,其采法惟有本国,其取资亦尽于本国而已,其外则无可取材借助之处。
”孙中山这段话主要强调了( )A.推翻传统文化和旧社会制度是近代社会进步的前提B.中国社会封闭保守,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和借鉴不足C.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应挖掘自身资源改良政治D.中西方文化实质上多相通之处,应该吸取二者共性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11.(2016山西大同二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的重要历程。
在这一时期,封建主义的束缚逐渐被打破,传统观念和道德观念受到了颠覆,新的思想和文化观念开始兴起。
本文将从鸦片战争开始,逐步介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一、鸦片战争:思想观念的颠覆鸦片战争于1840年爆发,是现代中国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的开端。
由于中国队伍的战败,中国人开始思考传统观念的固步自封导致国家衰落的原因。
这场令人痛苦的战争激起了一些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们对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渴望。
二、戊戌变法:知识分子的觉醒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旨在推行一系列革新政策,以振兴中华民族。
这一运动是一批知识分子对封建主义体制的反叛,他们推崇西方的政治、法律、教育等体制,并积极倡导思想解放和民主自由。
戊戌变法尽管失败,但却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旧体制的意识觉醒。
三、新文化运动:传统观念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二十世纪初期最重要的社会文化运动之一,对中国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个时期,一批知识分子,如陈独秀、胡适等,通过创办刊物、发表文章等方式,公开批评封建礼教、主张科学、民主、平等、自由和女权等观念。
这场运动不仅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激烈争论,也为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奠定了基础。
四、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思潮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社会运动之一。
在这个运动中,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传统的束缚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以现代西方文化为借鉴,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
这场运动不仅对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的文学、艺术和社会制度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知识界的开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在1956年至1957年的一场知识界的开放运动。
这场运动积极鼓励知识分子自由思考、发表批评意见。
在这个时期,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些著名学者和作家被重拾,他们的思想发表得到了重视和承认。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主旨解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相继创立了重要思想理论成果。
线索一: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线索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线索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线索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线索1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线索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 、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民主、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深化历史理解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郑观应2.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这表明()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4.“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5.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它最可能出自谁的手笔()A.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学生B.清末就读于同文馆的学生C.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学生D.文革时期参与串联的学生6.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
”“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3.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4.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张之洞C.郑观应 D.康有为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6.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A.树立孔子权威 B.否定君主制度C.促进思想启蒙 D.减少变法阻力7.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8.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演变: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侵略的逐步加深,中国的思想界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先后涌现出许多思想流派。
(1)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揭开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序幕。
(2)洋务思想: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突破了封建顽固派的陈腐观念,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人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4)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和中国国情结合,提出“三民主义”,并以此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先以“民主”和“科学”为号召,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为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引中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丰硕成果。
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
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要任务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次:(,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主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一、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1919年)1.相同点:1)社会性质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相同:都以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的任务;3)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斗争对象相同: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2.不同点:1)领导阶级不同:旧基本上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是无产阶级领导的;2)指导思想不同:旧是三民主义;新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群众基础不同:资产阶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无产阶级广泛发动群众;4)革命前途不同:旧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走资本主义道路;新以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为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5)结果不同:旧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没有成功;新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6)所属时代不同:旧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1.产生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近代民族企业也起了诱导作用。
表现: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影响:早期维新派产生;促进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原因: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