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19961226)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以下简称准则9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项重要规范。
它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应遵循的独立审计原则和标准,旨在确保审计师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准则9号包含了若干条款和要求,下面将逐一进行解析。
首先,准则9号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独立于客户,并遵循客观、公正、诚信的原则。
这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应本着公正、客观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另外,准则9号还对审计报告的编制提出了要求。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明确表明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并提供充足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其意见的形成。
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程序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检验,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准则9号还强调了注册会计师的保密责任。
注册会计师应当确保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和商业秘密得到妥善保管,并不得非法泄露或利用这些信息谋取不当利益。
这项规定的出台,有助于保护被审计单位的商业利益和财务信息的安全,增强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准则9号还对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进行了规范。
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决策和判断过程中,不受到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的影响,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审慎的态度。
同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披露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冲突利益,并采取措施排除或减少这些利益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总之,准则9号是保障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通过规范和要求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准则,准则9号提高了审计质量,确保了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它也增强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保护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准则9号的实施对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提高企业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Specific Rules of Independent Audit No. 9)是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J)制定的一项准则,适用于独立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明确了独立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准则,包括以下内容:
1. 审计尽职调查:独立审计师必须在审计工作中进行必要的尽职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等情况。
2. 审计计划:独立审计师需要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对审计对象进行风险评估和确定审计程序等。
3. 审计程序:独立审计师需要根据审计计划进行具体的审计程序,包括对账目的检查、抽样和其他审计技术的应用等。
4. 审计证据:独立审计师需要收集、评估和应用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形成合理的审计结论。
5. 审计报告:独立审计师需要根据审计发现,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等发表审计报告。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的实施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和对外报告的可靠性,保障了独立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它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以及促进企业透明度和良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1. 引言独立审计是指独立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为了保证独立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审计师需要遵守一系列的具体准则。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
2. 审计师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也是独立审计的基石。
审计师必须保持独立,避免与被审计企业及其雇员发生利益冲突。
为保证独立性,审计师应当遵守以下准则:•审计师不应与被审计企业存在股权、债权或其他经济利益关系;•审计师不应接受与被审计企业有利益冲突的职位或报酬;•审计师应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避免个人偏见影响审计结果。
3. 审计程序的设计与执行审计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独立审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审计师需要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并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执行,以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审计程序准则:•审计师应根据被审计企业的特点和风险水平,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审计师应使用适当的检验方法和技术工具,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审计师应对审计证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确保审计结论的可靠性。
4. 审计报告的编制审计报告是独立审计的最终成果,它对被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了审计师的意见和结论。
为了保证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审计师需要遵循以下准则:•审计师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要求,编制符合规范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明确表达审计师对被审计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意见;•审计报告应使用清晰简明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的措辞。
5. 保密和保管保密和保管是独立审计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审计师需要保护被审计企业的商业机密和其他敏感信息,确保审计过程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保密和保管准则:•审计师应妥善保管和使用被审计企业提供的资料和文件,不得泄露给任何无关方面;•审计师应对审计过程中获取的敏感信息进行保密,不得将其用于其他目的;•审计师应建立相应的保密措施和内部控制机制,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独立审计具体准那么第12号——利用专家的工作第一意总那么第一条为了标准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利用专家的工作,获取适当的审计证据,根据?独立审计根本准那么?,制定本准那么。
第二条本准那么所称专家,是指除会计、审计之外,在某一领域中具有专门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个人或单位。
专家可以由被审计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从外部聘请或内部指派。
第三条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那么办理。
第二章一般原那么第四条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需要,利用专家协助工作,但应对利用专家工作结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
第五条在决定是否需要专家协助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一〕相关会计报表工程的重要性;〔二〕相关事项的性质、复要程度及其导致错报、漏报的风险:〔三〕可以获取的其他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
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确信专家的工作能够实现特定审计目标。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可在以下方面利用专家的工作:〔一〕特定资产的估价;〔二〕特定资产数量和物质状况的测定;〔三〕需用特殊技术或方法的金额测算;〔四〕未完成合同中已完成和未完成工作的计量;〔五〕涉及合约、诉讼和法律纠纷等的法律意见;〔六〕其他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的方面。
第八条注册会计师可以自行或会同被审计单位获取专家工作的结果,据以形成审计证据。
第三章专家的能力、独立性及工作范围第九条在方案利用专家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专家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进行评价。
第十条注册会计师在评价专家的专业胜任能力时,应当考虑其专业资格、专业经验与声望等。
第十一条注册会计师在评价专家的独立性时,应当考虑:〔一〕专家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是否存在重大经济利益关系;〔二〕专家及其直系亲属在被审计单位的有关部门是否担任重要职务;〔三〕可能影响专家独立性的其他因素。
上述因素可能影响专家工作结果的客观性及其可信赖程度,注册会计师应当给予必要的关注。
第十二条如对专家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存有疑虑,注册会计师应当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并考虑能否通过专家的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简介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ISA 9)是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IAASB)发布的一项准则,旨在为独立审计师提供指导,确保他们在执行独立审计时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要求。
ISA 9是独立审计师进行工作的重要参考,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保护公众利益和维护职业声誉。
ISA 9的目标和原则ISA 9的目标是确保独立审计师在执行工作时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道德要求,并能够识别与客户之间潜在利益冲突,并采取适当措施解决这些冲突。
ISA 9包含以下原则:1. 确保独立性独立性是独立审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ISA 9要求审计师在执行工作时保持真实、客观和中立的态度,并避免与客户之间存在潜在利益冲突。
为了实现这一点,ISA 9规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审计师在开展工作前进行独立性风险评估、审计师和其家庭成员不得持有与客户相关的股权等。
2. 识别利益冲突ISA 9要求审计师在接受审计任务之前,识别与客户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
这些利益冲突可能影响审计师对客户财务报表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ISA 9指导审计师通过与客户进行沟通,并了解其业务模式、股东结构、关联方交易等信息,以识别潜在的利益冲突。
3. 解决利益冲突一旦发现潜在的利益冲突,ISA 9要求审计师采取适当措施来解决这些冲突。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调整工作安排、限制与客户的业务往来、调整团队成员等。
ISA 9还要求审计师与客户讨论并达成共识,确保实施的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利益冲突,并不影响独立性和公正性。
4. 独立性声明ISA 9规定了审计报告中应包含独立性声明的要求。
审计师需要在报告中明确陈述其独立性,并说明已采取的措施来解决潜在的利益冲突。
这样可以让报告的使用者了解到审计师在执行工作时是否保持了独立性。
ISA 9的应用范围ISA 9适用于所有进行独立审计的审计师,无论其所在机构是内部审计部门还是外部独立审计事务所。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必须遵守ISA 9的要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__独立审计准则__大全(2001年10月更新)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序言>>>返回目录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以下简称“独立审计准则”)的目标、体系、制定与发布程序,并对其规范内容、约束力及适用范围进行解释。
本序言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
一、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1.独立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制定。
2.制定独立审计准则的目标:2.1建立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促使注册会计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效地发挥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和服务作用。
2.2促使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按照统一的执业准则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
2.3明确汪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4建立与国际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二、独立审计准则的体系1.独立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2.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是独立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制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
2.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特殊行业、特殊目的、特殊性质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
2.3执业规范指南。
执业规范指南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制定的,为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三、独立审计准则的约束力1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是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法定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汪册会计师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审计业务,应当遵照执行。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一、独立性内部审计应独立于被审计的业务和管理职能,独立于组织的其他部门和员工。
内部审计人员应自由选择审计对象,自主决策审计计划和方法,对审计结果负责,并有权向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报告。
二、客观性内部审计应客观公正地评估和报告审计对象的状况。
内部审计人员应遵循事实导向的原则,以客观的标准评估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和流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三、保密性内部审计应保护审计结果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内部审计人员应妥善处理审计过程和结果中的敏感信息,并仅在需要知情的人员间共享。
四、专业知识和技能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适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审计任务。
内部审计机构应为其成员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确保他们与业务环境和内部控制的最新变化保持同步。
五、计划和执行内部审计应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范围和时间表。
内部审计人员应设计和执行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测试,以获得足够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
六、风险评估内部审计应对组织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审计计划的重点。
内部审计人员应能够确定与风险相关的关键业务和流程,并对其进行重点审计。
七、内部控制评估内部审计应对组织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
内部审计人员应确定并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来加强内部控制系统。
八、报告和沟通内部审计应及时编写和提交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结果、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改进措施。
内部审计人员应确保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清晰度,并向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提供相关信息。
九、绩效评估内部审计机构应定期评估和监督其绩效,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当性。
评估包括审计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绩效。
总结起来,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涵盖了独立性、客观性、保密性、专业知识和技能、计划和执行、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和沟通、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
这些准则对内部审计的实施提供了指导,有助于确保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这些准则,并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审核结果和改进建议。
(财务内部审计)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三条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四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
在表示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时,应明确说明理由,并在可能情况下,指出其对会计报表反映的影响程度。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第三条本准则所称会计报表,是指需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责表、损益表(或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及相关附表。
第四条本准则所称审计单位,是指负责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并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和实行管理的事业单位。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执行其他会计报表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准则办理。
第二章审计目的与范围第六条会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以下方面发表审计意见:(一)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二)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三)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效果所做出的承诺。
第八条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应当根据独立审计准则和有关法规的规定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要求确定。
第九条审计的范围一般应限于约定的会计报表报告期内的有关事项,但凡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有关和影响注册会计师做出专业判断的所有方面,均属于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
第十条由于审计测试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固有限制,可能存在会计报表某些反映失实而未被发现的情况。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对任何单位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的以发表审计意见为目的的独立审计.注册会计师可以参照本准则执行其他有关业务.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的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第五条担任独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门学识与经验,经过适当的专业训练,并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第七条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第八条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第九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效果所做出的承诺.第三章外勤准则第十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由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第十一条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当编制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第十二条注册会计师应当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大缺陷,应当向被审计单位报告,如有需要,可出具管理建议书.第十三条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一般应采用抽样审计方法.第十四条注册会计师可以运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第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结果和其他需要加判断的重要事项,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第十六条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业务助理人员和聘请专家协助工作,但应对其工作结果负责.第十七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的期后事项、或有损失及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重要事项予以关注,必要时,应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第十八条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执行审计程序时,不应改变审计目标与范围.第十九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第四章报告准则第二十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第二十一条审计报告应当说明审计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审计依据和已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等事项.第二十二条审计报告应当说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以及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第二十三条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四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在表示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时,应明确说明理由,并在可能情况下,指出其对会计报表反映的影响程度.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本准则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序言1995年12月25日财政部财会协字199548号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以下简称“独立审计准则”的目标、体系、制定与发布程序,并对其规范内容、约束力及适用范围进行解释.本序言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一、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1.独立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制定.2.制定独立审计准则的目标:1 建立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促使注册会计师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效地发挥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和服务作用.2 促使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按照统一的执业准则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3 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4 建立与国际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二、独立审计准则的体系1.独立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1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是独立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制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2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特殊行业、特殊目的、特殊性质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3 执业规范指南.执业规范指南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制定的,为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意见.三、独立审计准则的约束力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是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法定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审计业务,应当遵照执行.2.执业规范指南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指导,注册会计师应当参照执行.四、独立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1.独立审计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全过程.2.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独立审计时,不论该单位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也不论其规模大小和法定组织形式如何,只要是以发表审计意见为目的,都应遵循独立审计准则.3.在特定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应用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其他有关业务.五、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咨询组织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拟订,报财政部批准后施行.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独立审计准则组,负责独立审计准则的起草工作.独立审计准则组成员由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科研院校等方面的专家组成.3.财政部成立独立审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负责对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布提供咨询服务.中方专家咨询组成员由政府有关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科研院校等方面的专家组成.4.财政部成立独立审计准则外方专家咨询组,负责对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布提供咨询服务.外方专家咨询组成员由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六、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发布与修订程序1.选定项目.独立审计准则组提出独立审计准则备选项目,经专家咨询组论证,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由财政部审批立项.2.拟订初稿.独立审计准则组根据确定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起草初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征询专家咨询组和有关方面意见并交独立审计准则组修订后,向财政部提交征求意见稿.3.征求意见.财政部发布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及各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科研院校等方面意见.4.修改定稿.独立审计准则组根据各方面意见修改征求意见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征询专家咨组及有关方面意见后定稿.5.发布.财政部批准发布独立审计准则.6.修订.独立审计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修订,财政部批准发布.。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国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对任何单位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的以发表审计意见为目的的独立审计。
注册会计师可以参照本准则执行其他有关业务。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
第五条担任独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门学识与经验,经过适当专业训练,并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
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第八条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健全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第九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效果所做出的承诺。
第三章外勤准则第十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由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十一条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当编制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
第十二条注册会计师应当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相关部控制制度,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围。
注册会计师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部控制制度的重大缺陷,应当向被审计单位报告,如有需要,可出具管理建议书。
第十三条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一般应采用抽样审计方法。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独立审计的基本准则方的确认。
③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当明确正确使用审计报告是委托人的责任,由于使用审计报告不当所造成的后果,与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无关。
4、《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划》①审计计划应当贯穿于审计全过程。
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应当按照审计计划执行审计业务。
②首次接受委托,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向前任注册会计师查询审计工作底稿。
③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考虑以下因素: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责任;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其业务复杂程度;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情况;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年度内经营环境、内部管理的变化及其对审计的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经济形势及行业政策的变化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关联者及其交易;国家新近颁发的有关法规对审计工作产生和影响;被审计单位会计政策及其变更;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审计小组成员的业务能力、审计经历和对被审计单位情况的了解程度。
④注册会计师可以同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就总体审计计划的要点和某些审计程序进行讨论,并使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工作协调,但独立编制审计计划仍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⑤注册会计师应当视审计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审计计划进行修改、补充。
审计计划的修改、补充意见,应经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业务负责人同意,并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⑥审计计划的繁简程度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和预定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
⑦审计计划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业务负责人审核和批准。
5、《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抽样》①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②注册会计师进行详细审计,或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择有特殊重要性的全部项目进行审计时,不适用本准则。
③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审计目标,考虑其所要获取审计证据的特征及构成误差的条件,确定所采用的审计抽样方法,并据此设计样本。
内部控制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审计业务,是一种范围性概念,不同于"由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审计业务"的主体性概念。
yjbys店铺下面为你整理了关于内部控制审计具体准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行为,保证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控制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责任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
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
第五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组织单个或者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关注串通舞弊、渎职、环境变化和成本效益等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第六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在对内部控制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的内部控制。
第七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真实、客观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情况。
第八条内部控制审计按其范围划分,分为全面内部控制审计和专项内部控制审计。
全面内部控制审计,是针对组织所有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所进行的全面审计。
专项内部控制审计,是针对组织内部控制的某个要素、某项业务活动或者业务活动某些环节的内部控制所进行的审计。
第三章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相关规定,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审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对组织层面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
独立审计准则大全1. 引言独立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师进行的对组织、企业或个人财务状况和财务报表的审核。
独立审计的目的是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以提高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为了确保独立审计能够有效进行,国际上普遍遵循一定的独立审计准则。
本文档将介绍独立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详细解释了独立审计的各项准则。
2. 独立审计的基本概念独立审计的基本概念包括:•独立性: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保持独立的态度,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审计对象:独立审计的对象可以是组织、企业或个人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报表。
•审计目的:独立审计的目的是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以提高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审计程序:独立审计的程序包括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和对相关记录和信息的调查和核实。
•审计报告:独立审计的结果将以书面形式作为审计报告向报表使用者提供。
3. 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是规范审计师行为的指导方针和规定。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独立审计准则:3.1 职业行为准则•诚实和诚信:审计师应当遵守诚实和诚信的原则,在审计工作中保持道德操守和职业操守,不得有任何违反诚信和道德规范的行为。
•保密:审计师应当对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客户信息保守秘密,不得非法泄露给第三方。
•尽职:审计师应当根据职业准则的要求,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准确、公正和独立的审核。
•专业能力:审计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确保具备完成审计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2 审计程序准则•计划与设计:审计师应当制定和设计审计计划,确保审计工作能够覆盖所有关键领域和重要事项。
•风险评估:审计师应当对审计对象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减轻风险。
•证据收集:审计师应当采集和分析与审计对象相关的证据,以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关键事项披露:审计师应当向报表使用者披露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重大问题或风险。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研究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第三条本准则所称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第四条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则办理。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五条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研究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拟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据以确定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第八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研究、评价内部控制和评估审计风险的过程及结果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三章内部控制第九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相关内部控制一般应当实现以下目标:(一)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三)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四)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第十条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关注内部控制的以下固有限制:(一)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二)内部控制一般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三)即使是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而失效;(四)内部控制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效;(五)内部控制可能困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六)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
第十一条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
在确定了解内部控制所应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考虑下列因素:(一)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二)被审计单位数据处理系统类型及复杂程度;(三)审计重要性;(四)相关内部控制类型;(五)相关内部控制的记录方式;(六)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
第十二条注册会计师在了解内部控制时,应当合理利用以往的审计经验,对于重要的内部控制,通常还可以实施以下程序:(一)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并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二)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三)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四)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
第十三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了解控制环境,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影响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有:(一)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二)组织结构和权利、职责的划分方法;(三)控制系统。
第十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了解会计系统,以识别和理解:(一)被审计单位交易和事项的主要类别;(二)各类主要交易和事项的发生过程;(三)重要的会计凭证、帐簿记录以及会计报表项目;(四)重大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过程。
第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了解以下主要控制程序,以合理确定相关的审计程序:(一)交易授权;(二)职责划分;(三)凭证与记录控制;(四)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五)独立稽核。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是被审计单位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研究和评价,以确定是否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结果:(一)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二)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三)内部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四)内部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五)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十七条注册会计师可采用文字叙述、调查问卷、核对表、流程图等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评价,并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第十八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告知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
必要时,可出具管理建议书。
第四章审计风险第十九条在编制总体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会计报表整体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
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第二十条在编制具体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固有风险的评估对各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的认定所产生的影响,或者直接假定这种认定的固有风险为高水平。
第二十一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专业判断,考虑下列事项,评估固有风险:(一)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二)管理人员特别是财会人员的变动情况;(三)管理人员遭受的异常压力;(四)业务性质;(五)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环境因素;(六)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七)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结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和事项的复杂程度;(八)确定帐户金额时,需要运用估计和判断的程度;(九)容易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十)会计期间内,尤其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及复杂交易;(十一)在正常的会计处理程序中容易被漏记的交易和事项。
第二十二条注册会计师了解内部控制并评估固有风险后,应当对各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的相关认定所涉及的控制风险作出初步评估。
控制风险是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
第二十三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将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的部分或全部认定的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一)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二)注册会计师难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评估;(三)注册会计师不拟进行符合性测试。
第二十四条注册会计师对某一会计报表认定的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时,如果同时出现下列情况,不应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一)相关的内部控制可能防止、发现或纠正重大错报或漏报;(二)注册会计师拟进行符合性测试。
第二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如拟信赖内部控制,应当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以评估控制风险。
初步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越低,注册会计师就应获取越多的关于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和运行有效的证据。
第二十六条注册会计师可实施以下符合性测试程序:(一)检查交易和事项的凭证;(二)询问并实地观察未留下审计轨迹的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三)重新实施相关内部控制程序。
第二十七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可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一)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二)相关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但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发现其未有效运行;(三)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符合性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第二十八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否与控制风险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
如果存在偏差,应当修正对控制风险的评估,并据以修改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第二十九条如持续接受委托,注册会计师可利用上期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资料,但应对其予以更新。
第三十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内部控制在所审计会计期间的运用是否一贯。
如发生显著变动,应当考虑分别进行测试。
第三十一条如期中审计已进行符合性测试,注册会计师在决定完全信赖其结果前,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以进一步获取期中至期末的相关审计证据:(一)期中审计符合性测试的结论;(二)期中审计后剩余期间的长短;(三)期中审计后内部控制的变动情况;(四)期中审计后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的性质及金额;(五)拟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第三十二条终结审计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结果和其他审计证据,对控制风险进行最终评估,并检查其是否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
如不一致,应当考虑是否追加相应的审计程序。
第三十三条由于控制风险与固有风险相互联系,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据以作为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固有风险及控制风险的评估对检查风险有直接影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就应实施越详细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并着重考虑其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第三十四条不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均应对各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进行实质性测试。
第三十五条如经实施有关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仍认为某一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认定的检查风险不能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
第三十六条小规模企业的内部控制通常比较簿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或全部依赖实质性测试程序获取审计证据,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第五章附则第三十七条本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准则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