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高一语文粤教必修四课后撷珍素材:4 谏太宗十思疏
- 格式:doc
- 大小:413.00 KB
- 文档页数:5
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古代大臣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时政事时常会遭致杀身灭门之祸。
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
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200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
当置之几案,奉为座右铭”。
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到底论述了哪些问题,让唐太宗对魏征如此器重?学会倾听有人说“鲜花最美,因为它鲜艳”,有人说“雨露最美,因为它滋润”,有人说“太阳最美,因为它温暖”,而我说“倾听最美,因为它染艳了心灵,滋润了身躯,温暖了世界”。
生活中学会倾听,必将受益无穷。
在讲台上,在人流中,在小巷的深处,在高楼的阳台上,在奔驰的列车上,在温馨的小家里,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倾听。
倾听让我们回味一生的声音,倾听街头那个修鞋的老人阐述他对过日子精辟的看法,倾听一个重病患者坦然面对生命的表白,倾听那个屡遭磨难又屡次站起的男人的悲壮历程,倾听那个成功人士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倾听那些用汗水智慧浸泡出的辉煌往事,倾听那些用热血顿作潮涌的感人情节。
倾听那一串串鲜活的故事,倾听那一个个真实的足音,我们就会明白:平淡的日子真的很精彩,平凡的生命真的很美丽,人生就应该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微感言: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2.尔无面从,退而后言。
——魏征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魏征4.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魏征5.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魏征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征一、作者视窗敢于“犯颜直谏”的一代良臣——魏征魏征是唐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以“犯颜直谏”而闻名千古。
他“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古流传直到今。
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从不退让,致使太宗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本课话题——道德一、从课本中积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要想治理好国家,要讲“德义”;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
二、从生活中积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就能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底线。
我们或许没有机会像最美妈妈吴菊萍一样,伸手接下坠楼的孩子,成为道德模范;也没有机会像孟佩杰侍奉养母十几年如一日,成为90后的典范。
但我们可以给老幼病残让座,可以给邻居老人将重物搬下楼,可以多花一点钱购买正版书……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道德上的大事。
由于,在道德上从无小事。
三、从名言中积累1.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国语》2.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3.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困难,激情和苦痛。
——托马斯·曼4.由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事,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5.道德的最大隐秘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雪莱一、作者简介敢于直谏的大臣——魏征魏征(580-643),初唐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
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魏征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著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
二、背景回放一文惊醒梦中君这篇奏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
当时,经过战斗后的疗养生息,经济得到了进展,人民生活也富有起来,加上对外战斗连年成功,边防巩固,唐太宗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
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
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19 谏太宗十思疏》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领会突出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语言形象,说理有力的特点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并积累“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
3. 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作者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他们逐渐摆脱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应用理论来指导抽象思维活动,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
他们不但对文艺性的材料感兴趣,而且对理论性的材料也感兴趣。
但对《谏太宗十思疏》这样的奏疏还是有些难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对其探究学习给以指导和引导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在封建社会,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也往往会招致祸患,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受宫刑,便是千古明证,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谏、敢谏而名垂青史。
如果说,《战国策》中记载的触龙和邹忌是委婉而讽的典型,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便是直言敢谏的代表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致祸患,反被唐太宗视为一面明镜,并以其策治国,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学完这篇课文,你自然就会得到答案。
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纳。
因此,他们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2【讲授】作者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针对性1.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魏征评论:“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
考之于今,其风近坠……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
”典型史实:王珪谏太宗出美人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
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
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 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
”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魏征评论:“陛下贞观之始,视人如伤,恤其勤劳,爱民犹子,每存简约,无所营为。
顷年已来,意在奢纵,勿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典型史实:张玄素谏修乾阳殿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巡幸,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
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
深愿陛下思之……”太宗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
且陛下初平东都,太上皇敕大殿高门并宜焚殿,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请赐于贫人。
事虽不行,然天下翕然,讴歌至德。
今若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
五六年间,趋舍顿异,何以昭示子孙,光敷四海?”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魏征评论:“陛下贞观之初,孜孜不怠,屈己从人,恒若不足。
顷年已来,微有矜放。
恃功业之大,意蔑前王;负圣智之明,心轻当代。
”典型史实: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贞观三年,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孔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
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上,求访能事。
19 谏太宗十思疏本课话题——治标与治本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点评: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标要治本”。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近日,云南省2016年医药类高校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在昆明医科大学呈贡校区举行,儿科医生招聘难的问题再次引起注意。
对此,昆明医科大学称,明年有望开办儿科本科专业。
解决儿科医生少的问题,从教育入手的确是办法之一,但教育只能起到治标的效果,如要治本,还需要改善儿科医生从业状况。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儿科医师的缺口至少有20万人。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下降到10万,目前平均每1 000名儿童,只配备0.43位儿科医生。
医疗资源均等化不足,儿科医生缺少等等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而产生。
表面上看,虽然都可以通过教育体系调整、政策调整,增加供给而获得改善,但要根治这些问题,还需要整体执业环境的调整与改变,也就是说,教育治标、制度治本。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扬扬止沸,不如去薪。
——《三国演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老子 庸医治标,名医治本。
——格言 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枚乘《上书谏吴王》[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浚.(jùn) 殷.忧(yīn) 朽.索(xiǔ) 壅.蔽(yōnɡ) 黜.恶(chù) 谬.赏(miù)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诚⎩⎨⎧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名词,诚心)诚.能见可欲(连词,果真,如果)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副词,确实) (2)信⎩⎪⎨⎪⎧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信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名词,讲信用,诚实不欺)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忌不自信.(动词,相信)。
谏太宗十思疏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3、景:承天景命(大)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二、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三、一词多义1、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⑤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安定)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稳,安定,形容词)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安慰,抚慰,动词)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舒适,形容词)⑨安土重迁(安于,习惯于)2、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形容词)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形容词)③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真实的,形容词)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名词)⑤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特指媒人,名词)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据,名词)⑦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动词)⑧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动词)⑨忌不自信(相信,动词)⑩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副词)○11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副词)3、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寻求,动词)4、治: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动词,惩治)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训练,整治,动词)⑤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安定、太平,形容词)5、当:A、dāng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②当场。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2导标显示屏幕1. 学习作者直言进谏的精神,领会课文“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思想;2. 学习借鉴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3. 积累掌握安、信、求、治、以、哉、所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含义和用法;4. 背诵全文。
导学点拨窗口【探海导航】魏征这篇奏疏,虽然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
这种内容充实、形式典的文风,成为后世奏议类文章的典范。
学习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魏征的生平深入理解作者论述“居安思危”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意文章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参照课文注解,理清层次结构、段落大意和论证手法,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
词语方面,除了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辨析词义:安、信、求、治、本、简、克等)和文言虚词(辨析用法:以、哉、所、则等)外,还要注意古今词语用法的对比,可以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进行辨析,如“元首”“得志”“知足”“何必”等。
一般来说,文言词语的用法有“字字落实”的倾向,词意较实;而越到后来,就越虚化、抽象。
这是一个规律,可以结合下面的跟踪试题认真体会。
本课的成语典故也较多,可参照注解中的提示,查找其出处,以加深理解,更好地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现力。
【思路结构】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而本文又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为达此目的,作者反复申述论说。
先以比喻推理出之,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深入浅出;继以历史经验证之,说明德义的有无关乎人心向背和政权安危,振聋发聩;再以具体做法结之,指明实现理想政治的正确途径,语重心长。
全文思路严谨,论证有力,令人信服。
结构如图:根本固则木长现实要求: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泉源浚则流远德义积则国安历史经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竭诚待下取之易纵情傲物守之难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理想政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十思)………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疑难指津】·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课余撷珍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教材悟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唐太宗说:“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中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太宗虚心纳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终成就“贞观之治”之伟业。
“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重温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我们会深刻感受到: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忧患意识。
一个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很出色,那么他被人超过只是迟早的事;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不能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国家也就难以长盛不衰。
【素材运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者,则昌、则盛;反之则衰、则亡。
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夫差之于勾践、项羽之于刘邦……国家如此,个人成长何尝不是这样?唐朝有位才华出众的宰相魏征,他为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魏征政治管理的核心就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终”。
他常常以隋朝灭亡作为教训,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终”。
唐太宗接受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历史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相关话题】 1.居安思危 2.纳谏 3.危机意识美文品读魏征之谏2014年7月12日《新民晚报》米舒在古代,“文死谏,武死战”。
综观一部中国封建史,魏征可称得上最有名的谏臣之一。
魏征,唐代巨鹿(今河北)人,他少时孤贫,当过道士。
隋末战乱,他投瓦岗起义军,瓦岗军失败,魏征在唐太子李建成手下掌管图书文籍,任太子洗马。
当时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兄弟关系形如水火,魏征很有眼力,他看出李世民志向不凡,手下骁将众多,便劝李建成早下手为强: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有人向秦王告发魏征,李世民派人找来魏征,责问道:“你何故挑拨离间我们兄弟?”魏征坦然自若回答:“可惜太子未听我言,要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个结局。
课余撷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材悟读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唐太宗说:“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中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太宗虚心纳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终成就“贞观之治”之伟业。
“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重温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我们会深刻感受到: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忧患意识。
一个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很出色,那么他被人超过只是迟早的事;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不能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国家也就难以长盛不衰。
【素材运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者,则昌、则盛;反之则衰、则亡。
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夫差之于勾践、项羽之于刘邦……国家如此,个人成长何尝不是这样?唐朝有位才华出众的宰相魏征,他为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魏征政治管理的核心就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终”。
他常常以隋朝灭亡作为教训,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终”。
唐太宗接受魏征“居安思危,戒奢
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历史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相关话题】 1.居安思危 2.纳谏 3.危机意识
美文品读
魏征之谏
2014年7月12日《新民晚报》
米舒
在古代,“文死谏,武死战”。
综观一部中国封建史,魏征可称得上最有名的谏臣之一。
魏征,唐代巨鹿(今河北)人,他少时孤贫,当过道士。
隋末战乱,他投瓦岗起义军,瓦岗军失败,魏征在唐太子李建成手下掌管图书文籍,任太子洗马。
当时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兄弟关系形如水火,魏征很有眼力,他看出李世民志向不凡,手下骁将众多,便劝李建成早下
手为强: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有人向秦王告发魏征,李世民派人找来魏征,责问道:“你何故挑拨离间我们兄弟?”魏征坦然自若回答:“可惜太子未听我言,要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个结局。
”李世民见魏征刚直而有胆略,便把他收在帐下。
秦王李世民当上唐太宗后,想励精图治,便召集众臣贡献良策,众臣见李世民礼贤下士,纷纷献计献策,其中以魏征的谏议最有水平。
他进谏的主要内容是要李世民先医治隋末战乱带来的创伤,改去隋炀帝奢靡之风,让百姓休养生息,并废除隋末的严刑峻法,在王法面前,大臣与平民犯罪一律同法。
大臣皇甫德曾言辞激烈上书:“修洛阳宫,劳人;收租,厚敛。
”唐太宗勃然大怒,要治皇甫德讪谤之罪,魏征谏道:“激切不是讪谤。
”终使唐太宗顿然醒悟:“朕若责此人,则谁敢言之。
”
古代皇帝都以封禅为帝王盛事,一些爱拍马的大臣纷纷歌颂唐太宗英明,屡次提出要东封泰山,魏征却泼了唐太宗冷水,他认为尽管“贞观之治”让天下国泰民安,但粮仓还不够坚实,如千骑万马东巡,一路上必然劳民伤财,他几次请唐太宗以“亡隋为鉴”。
由于魏征多次在朝廷上反对唐太宗的举措,使唐太宗屡次下不了台,唐太宗一次退朝后,余怒未息骂道:“总有一天,我要杀这个乡
巴佬!”不料,长孙皇后却换了礼服,向唐太宗祝贺,唐太宗忙问何故?长孙皇后奏道:“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魏征如此正直,正因陛下英明。
”唐太宗这才转怒为喜。
由于魏征敢于直谏,纠正唐太宗不少失误,唐太宗常常把他引入内宫相见。
一次,唐太宗正在宫内玩一只异国进贡的鹞子,正赏玩得高兴时,魏征闯进来了,唐太宗怕魏征说他玩物丧志,赶紧把鹞子藏在怀里,他想快快打发魏征,待他走后再玩。
不料魏征早已看在眼里,禀报公事喋喋不休,唐太宗又不敢拿出鹞子,待魏征出外,那只鹞子早已憋死了。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我看隋炀帝学问不错,也知尧、舜之好,桀、纣之坏,为什么会干出这么荒唐的事来?”魏征从容谏道:“一个皇帝单靠个人聪明是不够的,必须虚心倾听大臣的各种意见,才不会办错事。
”魏征帮助唐太宗树立了“兼听广纳”的胸怀,他主张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成了“贞观之治”的良策,魏征也成了唐太宗的股肱之臣。
魏征一生为官清正,生活十分简朴。
贞观十六年,魏征染病,唐太宗去慰问,魏征不顾重病,仍直言唐太宗近日有言行不一的做法。
唐太宗见魏宅内竟无正堂,便下令停止宫内建造小殿,用其木材为魏宅修了一个正堂。
魏征卒于贞观十七年,时年63岁。
唐太宗亲自撰
写碑文,还将魏征的图像置于凌烟阁内,又对众臣言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
在中国历史上,刚正不阿,敢于直谏的大臣不知有多少,魏征以直谏能名垂青史,这与李世民敢于纳谏的胸怀有关。
惜古之君王李世民者,凤毛麟角也。
【品读】魏征能成为后世敬仰的诤臣,正在于他对良臣之担当的正确认识,自觉规避了忠臣的趋利。
遇到艰难抉择时,他能将个人得失、进退、安危置之度外,坚持原则、维护法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