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劝学》品鉴
- 格式:pdf
- 大小:104.76 KB
- 文档页数:1
文言文《劝学》鉴赏文言文《劝学》鉴赏在我们的学习时代,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劝学》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劝学》鉴赏1《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蹂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蹂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假如)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思索,(结果)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高处见得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劝学》成语、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情境默写、作文素材一、相关成语锲而不舍:锲,雕刻。
舍,停止,放下。
一直雕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办事有恒心,坚持不懈。
驽马十驾:驽马,与骏马相对。
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走十天也可以到达。
比喻资质平平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
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青出于蓝:靛青从蓼蓝中提炼出来,而颜色比蓼蓝更深。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积土成山: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聚小成大。
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中规中矩:言行举止合乎礼节、法度。
一曝十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曝:晒。
寒:冻)。
后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和毅力。
善假于物: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
跬步千里: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
比喻学习应该有恒心,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人中骐骥:意思是比喻才能出众的青少年。
积善余庆: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假以时日:如果再给一定的时间的话就更怎么样,一般是褒义夸奖。
多用于客观描述时间的不紧不慢,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二、文化常识荀子: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
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蓼蓝。
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
《劝学》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锲而不舍:锲,雕刻。
舍,停止,放下。
一直雕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办事有恒心,坚持不懈。
2.驽马十驾:驽马,与骏马相对。
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走十天也可以到达。
比喻资质平平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3.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
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4.青出于蓝:靛青从蓼蓝中提炼出来,而颜色比蓼蓝更深。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5.积土成山: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聚小成大。
6.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7.中规中矩:言行举止合乎礼节、法度。
8.一曝十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曝:晒。
寒:冻)。
后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和毅力。
9.善假于物: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
10.跬步千里: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
比喻学习应该有恒心,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11.人中骐骥:意思是比喻才能出众的青少年。
12.积善余庆: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13.假以时日:如果再给一定的时间的话就更怎么样,一般是褒义夸奖。
多用于客观描述时间的不紧不慢,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二、文化常识1.荀子: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2.《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
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荀子《劝学》赏析展开全文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酰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荀子一、本篇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文章结构:便于快速把握文章纲要,辅助理解,便于记忆《荀子·劝学篇》├──学习的重要性│├──学无止境│└──超越原有局限│├──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教育与自我修养│├──改变本性│└──符合社会规范│└──木受绳则直├──学习的效果│├──学习胜于思考│└──扩大视野与影响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善于利用外物│├──君子善假于物│└──提升自我│└──假舆马与假舟楫├──积累的重要性│├──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圣心备焉├──坚持和专注│├──持之以恒│├──骐骥与驽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用心专一├──蚯蚓与蟹的对比└──用心一也三、文章解析:《荀子·劝学篇》是荀子哲学思想中关于学习和道德修养的重要篇章。
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中文解析:1. 学习永无止境:- 荀子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永远不会结束。
他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学习可以使人达到甚至超越老师或原有知识的境界。
《劝学》分析《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
全文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
《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重要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的艺术特色体现为三美:第一,深邃的思想美。
文章主旨“学不可以已”的学习观,正与我们当今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异曲同工。
文章在“学不可以已”这一主旨的统摄之下的许多观点,同样诠释着荀子深邃的思想。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命意,揭示了客观事物内在的规律,使人对克服自身固有的缺欠、完善自己的品行充满信心,从而引人向善,这无疑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这种观点已超出了对学习本身的关注,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
第二,论证的逻辑美。
集中笔墨,本文篇幅虽长,但层次井然。
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文章不枝不蔓,始终围绕学习展开论述。
第三,鲜活的语言美。
1、文章在语言运用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
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节奏美。
2、《劝学》的说理性很强,但作者并非正襟危坐,枯燥地论道,而是巧妙设喻,娓娓说理。
全文比喻众多,变化多姿,毫无罗列重复之感。
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气势恢弘,说理流畅,内容形式和谐统一。
以喻代议,体现了本文的文学性。
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显然,荀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和目的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说的君子和小人等等差别带有明显的偏见。
但他强调学习的作用,提倡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等等,都是学习经验的总结,值得后人借鉴,具有普遍意义。
劝学读后感200《劝学》是唐代诗人颜真卿的一首名篇,该诗以劝学为主题,通过对学习的重要性的描述和劝诫,激励人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
在这首诗中,颜真卿以简练、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激励人们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读完这首诗,我深受鼓舞,也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这首诗中,颜真卿通过对学习的描述和劝诫,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习的热爱。
他在诗中写道,“勤奋之人,功不唐捐;学有所成,业不倦怠。
”这句话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努力学习的价值。
他还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扰。
”这句话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通过这些语言,颜真卿深刻地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知识的价值,激励人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读完这首诗,我深受鼓舞。
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努力学习的价值。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科技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读完这首诗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决心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我要像颜真卿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只有这样,我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读完颜真卿的《劝学》,我深受鼓舞,也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我决心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只有这样,我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愿我们都能像颜真卿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劝学》原文赏析《劝学》原文赏析10篇《劝学》原文赏析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翻译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学:学问,学业、事业。
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轻:轻视,轻松放过。
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未觉:没有感觉、觉醒。
阶:台阶。
梧:梧桐,落叶乔木。
赏析本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
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
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偶成》南宋朱熹的一首七言绝句。
告诉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莫轻易错过。
创作背景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此诗。
《劝学文》(精阜版)在人生在世,皆须学习。
学海
无涯,学无止境
“学不可以已”,学无止境。
这是开篇第一句话,开门见山,申明作者的观点。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不能随意停下来的。
荀子借君子的口,来亮明自己的观点。
说服力更强,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和他们坚持不懈的学习关系非常大,这个观点不仅仅对广大学子,对任何人都有劝诫作用。
“学不可以已”是一个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座右铭。
其实我们人生在世,一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能局限于学生时代,社会飞速发展,需要学习的太多了。
《劝学》赏析及相关资料《劝学》赏析及相关资料【荀子与《荀子》】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为荀卿. 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
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现在山东临淄西门)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现在山东枣庄东南)令。
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
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
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许多提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反映当时人民的要求,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
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
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荀子的思想主张】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批判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
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
能“知明而行无过矣”。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完整版)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译文学无止境,这是君子的话语。
就像青色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一样,但它比蓝色更深。
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更寒。
木材如果被绳子拉直,经过加热后弯曲成轮形,但在圆规的指导下,仍能保持直线。
即使遭受风吹日晒而变得枯干,经过加热后也能恢复挺拔。
这说明木材可以被拉直,金属可以被磨利,只有君子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反省,才能变得明智,行事无过。
我曾经一整天都在思考,但与其这么做,还不如多学一会儿。
我曾经踌躇不前,但与其这样,还不如登高远望,开阔眼界。
登高并不会让你的手臂变长,但却可以让你看得更远;顺着风向喊叫,声音并不会变快,但却可以让你的声音传得更远。
用马车和马匹可以行千里之遥,但并不是因为马匹的速度快;用船和桨可以穿越江河湖海,但并不是因为船和桨能够游泳。
君子的才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能够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
积土成山,风雨助长;积水成渊,蛟龙生长;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人的思想已经完备。
如果你不积累跬步,就无法走千里之路;如果你不积累小流,就无法成就江河湖海。
XXX虽然可以跳跃,但却不能跨越十步;驽马虽然需要十匹,但只要不放弃,就可以完成任务。
如果你持之以恒,就像刻在木头上的字,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消失;如果你坚持不懈,就像雕刻金石,可以刻出美丽的形状。
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但它们有强壮的筋骨,可以在泥土中钻行;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子,但它们依旧需要蛇和鳝鱼的洞穴来寄托。
这说明只要心有所用,无论你的能力和条件如何,都可以取得成功。
研究不能停止,这是君子的话。
在蓼蓝中提取出来的靛青比蓼蓝更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更冷。
木材必须符合拉直的墨绳才能变直,如果加热并弯曲成车轮,它的弯度将符合圆规,即使晾干后也不会再变直。
这是因为人工使其弯曲。
因此,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后就直了,金属在磨刀石上磨过后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研究并每天检查自己,这样就会变得聪明明智,不会犯错误。
我曾整日思考,但研究片刻收获更大;我曾踮起脚跟眺望,但登上高处看得更广阔。
高中语文必背课文《荀子劝学篇》评析、原文和译文《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评析】《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
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
从《劝学》前面部分节选的几个片段,解放后一直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统名篇之一。
荀子的文章,和其他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样,也是独具风格的。
它既不像《老子》那样,用正反相成、矛盾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贯穿始终;也不像《墨子》那样,用严密、周详的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既不像《庄子》那样,海‘阔天空、神思飞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不像《孟子》那样,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具有雄辩家的特点。
他是在老老实实地讲述道理。
他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
这一切构成了荀子文章的特色。
有人曾将《荀子》一书概括为“学者之文”,这是十分恰当的评论。
【原文】1.1君子曰①:学不可以已②。
青,取之于蓝③,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糅以为轮④,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⑤,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②已:停止,终止。
③蓝:即蓼(liǎo了)蓝,—年生草本植物,其叶经过发酵后可以提制深蓝色的有机染料靛蓝。
④糅(rǒu糅):通“燥”,用微火熏烤木料使它弯曲。
⑤有:通“又”。
槁(gǎo搞):通“熵”,烤。
暴(pù 瀑):古“曝”字,晒。
⑥参:检验。
省(xǐng醒):考察。
《劝学》翻译及原文鉴赏《劝学》翻译及原文鉴赏《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劝学》翻译及原文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
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
《劝学》诗歌赏析《劝学》诗歌赏析《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
前两句通过对学习环境描写来表达年少读书时应该勤奋,后两句通过头发颜色变化来表达年长时时读书已晚。
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劝学》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翻译/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注释⑴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
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⑵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⑶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⑷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
⑸方:才。
赏析/鉴赏诗人颜真卿3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
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
这首诗正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所作。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还有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
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
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
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
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
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
作为有志气旳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旳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旳本领。
孟郊《劝学》鉴赏孟郊《劝学》鉴赏《劝学》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孟郊《劝学》鉴赏。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劝学朝代:唐代作者:孟郊原文: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注释1.乃:才。
2.元:原本、本来。
3.始:方才。
4.道:事物的法则、规律。
这里指各种知识。
5.非:不是。
6.自然:天然。
7.运:运用。
8.贤:才能。
9.青春:指人的青年时期。
10.岂:难道。
11.长:长期。
作者介绍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
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唐代著名诗人。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生平孟郊:湖州武康人(今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
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
贞元十七年 (801年),任江南溧阳尉。
其代表名诗《游子吟》就是在溧阳时所作。
在任时常以作诗为乐,作不出诗则不出门,故有“诗囚”之称,不事曹务,还被罚半俸。
不久弃官。
他前妻早死,三子夭折。
仕途的坎坷,家境的凄苦,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