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数学经典复习题中考动点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815.07 KB
- 文档页数:21
中考数学复习《动点问题》考前练习题(含答案解)
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
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
(1)求线段AB的长.
(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
(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
解:(1)∵|2b﹣6|+(a+1)2=0,
∴a=﹣1,b=3,
∴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
(2)当P在点A左侧时,
|PA|﹣|PB|=﹣(|PB|﹣|PA|)=﹣|AB|=﹣4≠2.
当P在点B右侧时,
|PA|﹣|PB|=|AB|=4≠2.
∴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
当P在A、B之间时,﹣1≤x≤3,
∵|PA|=|x+1|=x+1,|PB|=|x﹣3|=3﹣x,
∴|PA|﹣|PB|=2,∴x+1﹣(3﹣x)=2.
∴解得:x=2;
(3)由已知可得出:PM=1/2PA,PN=1/2PB,
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
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
故当P在线段AB上时,
PM+PN=1/2(PA+PB)=1/2AB=2,
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
|PM﹣PN|=1/2|PA﹣PB|=1/2|AB|=2.
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PA= |x+1| ;PB= |x﹣3| (用含x的式子表示)
中考数学之
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停顿,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
△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的面积是〔〕
A、10
B、16
C、18
D、20
二、填空题:
1. 如上右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
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
③AP=BQ;④DE=DP;⑤∠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
1.〔2008年大连〕如图12,直角梯形ABCD中,AB∥CD,∠A = 90°,CD = 3,AD = 4,tan B = 2,过点C作CH⊥AB,垂足为H.点P为线段AD上一动点,直线PM∥AB,交BC、C H于点M、Q.以PM为斜边向右作等腰Rt△PMN,直线MN交直线AB于点E,直线PN交直线A B于点F.设PD的长为*,EF的长为y.
⑴求PM的长(用*表示);
⑵求y与*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13为备用图);
⑶当点E在线段AH上时,求*的取值范围(图14为备用图).
2.〔2008年福建宁德〕如图1,在Rt△ABC中,∠C=90°,BC=8厘米,点D在AC上,CD=3厘米.点P、
Q分别由A、C两点同时出发,点P沿A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k厘米,行完AC全程用时
中考数学压轴题型研究(一)——动点几何问题
例1:在△ABC 中,∠B=60°,BA=24CM,BC=16CM, (1)求△ABC 的面积;
(2)现有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射线AB 向点B 方向运动,动点Q 从C 点出发,沿射线CB 也向点B 方向运动。如果点P 的速度是4CM/秒,点Q 的速度是2CM/秒,它们同时出发,几秒钟后,△PBQ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
(3)在第(2)问题前提下,P,Q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例2: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1,E 为CD 边的中点, P 为正方形ABCD
边上的一个动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
A →
B →
C →E 运动,到达点
E.若点P 经过的路程为自变量x ,△APE 的面积为函数y , (1)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2)求当y =
1
3
时,x 的值等于多少
例3:如图1 ,在直角梯形ABCD 中,∠B=90°,DC ∥AB ,动点P 从B 点出发,沿梯形的边由B →C → D → A 运动,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 如果关于x 的函数y 的图象如图2所示 ,那么△ABC 的面积为( )
A .32
B .18
C .16
D .10 例4:直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两点,动点同时从点出发,同时到达点,运动停止.点沿线段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沿路线→→运动.(1)直接写出两点的坐标;
(2)设点的运动时间为秒,的面积为,求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时,求出点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中考专题训练 动点问题
例1. 如图, 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10BC cm =,8AD cm =. 点P 从点B 出发,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点C 匀速运动, 与此同时, 垂直于AD 的直线m 从底边BC 出发, 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DA 方向匀速平移, 分别交AB 、AC 、AD 于E 、F 、H ,当点P 到达点C 时, 点P 与直线m 同时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
(1) 当2t =时, 连接DE 、DF ,求证: 四边形AEDF 为菱形;
(2)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所形成的PEF ∆的面积存在最大值, 当PEF ∆的面积最大时, 求线段BP 的长;
(3) 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PEF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 请求出此时刻t 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
【解答】(1) 证明: 当2t =时,4DH AH ==,则H 为AD 的中点, 如答图 1 所示 . 又EF AD ⊥ ,
EF ∴为AD 的垂直平分线,
AE DE ∴=,AF DF =.
AB AC = ,AD BC ⊥于点D ,
AD BC ∴⊥,B C ∠=∠.
//EF BC ∴,
AEF B ∴∠=∠,AFE C ∠=∠,
AEF AFE ∴∠=∠,
AE AF ∴=,
AE AF DE DF ∴===,即四边形AEDF 为菱形 .
(2) 解: 如答图 2 所示, 由 (1) 知//EF BC ,
AEF ABC ∴∆∆∽, ∴EF AH BC AD =,即82108EF t -=,解得:5102
中考数学复习----《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压轴真题练习(含答
案解析)
1.(2021•益阳)如图,已知▱ABCD的面积为4,点P在AB边上从左向右运动(不含端点),设△APD的面积为x,△BPC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
C.D.
【答案】B
【解答】解:∵▱ABCD的面积为4,x+y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x+y=2,
∴y=2﹣x,
∴y是x的一次函数,
且当x=0时,y=2;x=2时,y=0;
故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2.(2021•河南)如图1,矩形ABCD中,点E为BC的中点,点P沿BC从点B运动到点C,设B,P两点间的距离为x,PA﹣PE=y,图2是点P运动时y随x变化的关系图象,则BC的长为()
A.4B.5C.6D.7
【答案】C
【解答】解:由函数图象知:当x=0,即P在B点时,BA﹣BE=1.
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到PA﹣PE≤AE.
∴y的最大值为AE,
∴AE=5.
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BA2+BE2=AE2=25,
设BE的长度为t,
则BA=t+1,
∴(t+1)2+t2=25,
即:t2+t﹣12=0,
∴(t+4)(t﹣3)=0,
由于t>0,
∴t+4>0,
∴t﹣3=0,
∴BC=2BE=2t=2×3=6.
故选:C.
3.(2022•鞍山)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AB=4cm,CD⊥AB,垂足为点D,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同时动点N从点C出发沿射线DC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当点M停止运动时,点N也随之停止,连接MN.设运动时间为ts,△MND的面积为Scm2,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复习
中考数学复习(一)动点型问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
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例1 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
对应训练
1.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动点问题专项练习
例题1. 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B 的左侧),与y
轴相交于点C ,顶点为D .
⑴ 直接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对称轴;
⑵ 连接B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 ,点P 为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F DE ∥交抛物线于点F ,设点P 的横坐标为;
①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F 的长,并求出当m 为何值时,四边形PEDF 为平行四边形?
② 设BCF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⑴()10A -,,()30B ,,()03C ,.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1x =.
⑵①设直线BC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 把()()3003B C ,,,分别代入得:
303.k b b +=⎧⎨
=⎩
,
解得:13k b =-=,. 所以直线BC 的函数关系式为:3y x =-+. 当1x =时,132y =-+=,∴()12E ,. 当x m =时,3y m =-+, ∴()3P m m -+,.
在223y x x =-++中,当1x =时,4y =. ∴()14D ,
当x m =时,223y m m =-++∴()223F m m m -++,.
∴线段422DE =-=,线段()222333PF m m m m m =-++--+=-+. ∵PF DE ∥
∴当PF ED =时,四边形PEDF 为平行四边形. 由232m m -+=解得:1221m m ==,.(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当2m =时,四边形PEDF 为平行四边形.
中考数学高频考点《动点综合问题》专项测试卷-带答案
(16道)
一、单选题
1.(2023·辽宁盘锦·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菱形ABCD 的顶点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 顶点B 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 (3D ()1,1P --.点M 在菱形的边AD 和DC 上运动(不与点A C 重合) 过点M 作MN y ∥轴 与菱形的另一边交于点N 连接PM PN 设点M 的横坐标为x PMN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2.(2023·江苏·统考中考真题)折返跑是一种跑步的形式.如图,在一定距离的两个标志物① ①之间 从①开始 沿直线跑至①处 用手碰到①后立即转身沿直线跑至①处 用手碰到①后继续转身跑至①处 循环进行 全程无需绕过标志物.小华练习了一次250m ⨯的折返跑 用时18s 在整个过程中 他的速度大小v (m/s )随时间t (s )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
A .
B .
C .
D .
3.(2023·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如图,ABC 中 90C ∠=︒ 15AC = 20BC =.点D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 C B --运动到点B 停止 过点D 作DE AB ⊥ 垂足为E .设点D 运动的路径长为x BDE △的面积为y 若y 与x 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则a b -的值为( )
A .54
B .52
C .50
D .48
4.(2023·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4AB = 43BC = 垂直于BC 的直线MN 从AB 出发 沿BC 3 当直线MN 与CD 重合时停止运动 运动过程中MN 分别交矩形的对角线,AC BD 于点E F 以EF 为边在MN 左侧作正方形EFGH 设正方形EFGH 与AO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直线MN 的运动时间为t s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S 与t 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
复习课《中考复习—动点问题举例》随堂资料
一、思考题导入
思考题1.如图,直线12
1+-=x y 分别交y 轴、x 轴于A 、B 两点. (1)点P 为直线12
1+-=x y 上的定点,点P 的横坐标1,则△POB 的面积为 ;
(2)若P
点为动点,并设P 点的坐标为(x ,y △POB 的面积为S ,写出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思考题2.如图,在△ABC 中,已知∠C =90°,AC =BC =4,CD 是AB 边上的中线,点E 、F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点E 不与点A 、C 重合),且保持AE =CF ,连接DE 、DF 、E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下列结论:①△D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EDF 有可能成为正方形③四边形CEDF 的面积是定值 . 其中正确的结论(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二、认识动态几何问题
用运动的观点来探究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称为动态几何问题.
其主要类型有
(1)点的动态问题(单点运动、多点运动);
(2)线(线段运动、直线运动)的动态问题;
(3)图形的动态问题(三角形运动、四边形运动、圆运动等)
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类问题渗透了分类讨论、转化化归、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重要数学思想,综合性较强,已经成为中考热点试题.
三、动点问题举例
12
1+-x
典例精析1. 例. 如图,Rt △ABC 中,∠B =90º,AB =6米,BC =8米.动点P 以 2米/秒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AC 向点C 移动,同时动点Q 以1米/秒的速度从点C 出发,沿CB 向点B 移动,设P 、Q 两点移动为t 秒(0
第4节 动点或最值问题
动点问题
【例1】 (2016·乐山)如图,在反比例函数y =-2
x
的图象上有一动点A ,连接AO 并
延长交图象的另一支于点B ,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C ,满足AC =BC ,当点A 运动时,点C 始
终在函数y =k
x
的图象上运动.若tan ∠CAB =2,则k 的值为( D )
A .2
B .4
C .6
D .8 分析:连接OC ,过点A 作AE⊥y 轴于点
E ,过点C 作CF⊥x 轴于点
F ,可证△AOE∽△COF,则AE OF =OE CF =AO CO ,再由tan ∠CAB =CO
AO =2,可得CF·OF=8,由此可得结论.
最值问题
【例2】 (2016·雅安)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6,AE ⊥BD ,垂足为E ,ED =3BE ,点P ,Q 分别在BD ,AD 上,则AP +PQ 的最小值为( D )
A .2 2
B . 2
C .2 3
D .3 3
分析:由相似求出DE ,BE 的长,设A 点关于BD 的对称点A′,连接A′D,A ′P ,则A′P +PQ =AP +PQ ,可证△ADA′为等边三角形,可知当A′Q⊥AD 时AP +PQ 最小,即为等边△ADA′的高,求之即可.
1.(导学号 59042278)(2016·龙岩)如图,在周长为12的菱形ABCD 中,AE =1,AF =2,若P 为对角线BD 上一动点,则EP +FP 的最小值为( C )
A .1
B .2
C .3
D .4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导学号 59042279)(2016·娄底)如图,在Rt △ABC 中,∠ABC =90°,点D 沿BC 自B 向C 运动(点D 与点B ,C 不重合),作BE⊥AD 于点E ,CF ⊥AD 于点F ,则BE +CF 的值( C )
3 人教版初三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总结
一、 动点选择题(中考选择最后一道) 1 排除法:
(1) 首先看趋势,排除明显不可能的
(2) 看图像上面的特殊点,算出特殊点的横纵坐标,排除错误的选项
(3) 求解析式:如果选项出现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别需要确定开口方向,有时候可以不用完全算出解析式,确定了开口方向就可以确定正确选项
(4) 如果解析式不好求,可以取分段函数的每一段的中点,如果这一段的端点
坐标是( x 1, y 1 ),( x 2 , y 2 )
中考再现
确定纵坐标比 y 1 + y 2
大还是小 2
1.(2017•天水)如图,在等腰△AB C 中,A B=AC=4cm ,∠B=30°,点 P 从点 B 出发,以
cm/s 的速度沿 BC 方向运动到点 C 停止,同时点 Q 从点 B 出发,以
1cm/s 的速度沿 BA ﹣AC 方向运动到点 C 停止,若△B PQ 的面积为 y (cm 2),运动时间为 x (s ),则下列最能反映 y 与 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
B .
C .
【分析】第一步看趋势,四个选项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均符合第二步,看特殊点,四个选项特殊点一样,不能排除,
第三步,取区间中点,选项中出现了两个区间,0 < x < 4 和4 < x < 8 ,区间中点 x =2
和 x =6 , x =2 时 BQ = 2,BP = 2 3, 过Q 作BP 的垂线,垂线段长1,y = <
2
则易得答案为 D .
2.(2017•铁岭)如图,在射线 AB 上顺次取两点 C ,D ,使 AC=C D=1,以 CD 为边作矩形 CDEF ,DE=2,将射线 AB 绕点 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记为 α (其中 0°<α<45°),旋转后记作射线 AB ′,射线 AB ′分别交矩形 C DEF 的边 CF , DE 于点 G ,H .若 CG=x ,EH=y ,则下列函数图象中,能反映 y 与 x 之间关系的 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