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提升
- 格式:doc
- 大小:229.00 KB
- 文档页数:4
科教论坛 ScienceandEducationForum406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文/石静摘要:在新媒体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是在新媒体背景和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仅改变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学习思维方式,还进一步给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带来深刻影响。
目前大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政学习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教师需要注意这一新特点,通过占领新媒体教育阵地、构建教学工作合力等形式,让思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背景;思政教育工作;大学生新时期背景下,推动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背景融合,也能推动日常教育和学生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为促进学校育人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1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特征第一,泛化性。
在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中,主要采用阶级性的传播方式,让一些传播媒体的信息受到传播边界的限制,这样也不利于信息的有效流通和互动。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内容变得更加广泛、传播途径多元。
思政教育工作不再采用线性和非线性的教育模式,而是通过将教育教学工作转化成为一个泛化状态的形式,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来了解新媒体背景下的知识内容。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教育内容也发生泛化的传播关系,这种传播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很大影响力。
教师和学生不受地域空间、沟通方式、社会关系的限制,合理参与到信息封闭和互动的传递中,还能在高度性、开放性、双向性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让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加自由。
传统媒体不能满足师生沟通联系的需求,而且师生沟通主要通过课堂的形式进行,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完全激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信息方式,通过各主体之间互动、信息交流等形式,有效打破传统媒体对于传播的绝对控制。
基于“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智慧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涉及国家政策、社会伦理、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内容,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着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互联网+智慧教育的发展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智能化可以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对于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思政课教学的优化和改进,以及供给侧改革如何促进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和提升,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2000字】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创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通过研究“互联网+”智慧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和质量。
利用互联网+智慧教育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思政课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四、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建设。
研究“互联网+”智慧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型和升级。
加强实践教学 ,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口经济学院2010 年校级教研教改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化。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对新时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开创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并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如观看影音资料、专题讨论、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等,但这些实践教学方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只有不断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的实效性不断提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目前,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并不统一,但笔者认为“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是统一的,实践教学从内容上讲必须与所讲授的理论有内在联系,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拓展;从形式上讲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是师生的教学互动。
因此,实践教学的进行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可以说也可以做……”,[1]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一般可以分为校外社会实践和校内课堂实践两种形式。
实践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目前,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1.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实践影响效果虽然各门课程都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使各课程出现了重复内容的实践教学。
常见的就是观看影音资料,一部历史教育片“纲要”课看完“概论”课看,甚至“基础”课也看,这自然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由于可供参观的场所有限,所以教师们在上实践课时选择余地小,重复参观也时有发生。
2.校外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在常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中,学生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就是到校外参观或做社会调查。
第一篇 一、网络对大学生教育环境的影响 (一)学习过程中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改变。
由于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信息传播速度飞快,几乎没有地域限制,信息的时效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网络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由此而促进了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开拓,在对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育方式发生改变。
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网络的拓展,导致了对大学生教育的方式逐步改变,且出现了较为新颖会计的教育模式:远程教育网络。
远程教育网络则主要是将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所形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三)大学生日常生活方式改变。
网络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而网络消费也逐渐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渠道之一。
围绕大学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主要包括:网络搜取信息、通信、下载、聊天、玩游戏以及购物这六大方面,而这往往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四)大学生就业的创业方式改变。
网络的应用范围广泛则推动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方式,相比以往传统的就业模式则发生千变万化的改变,现在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掌握了较为先进的信息和创业资源,且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的要求更注重的是头脑和技术能力,而不仅仅在于文凭的高低,所以网络平台提供了他们较多的创业方式。
二、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
在党中央的重视下新世纪以来,大部分大学都纷纷建立校园网,落实“数字校园”的规模建设,但由于我国的大学生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起步较晚,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了学校的网络质量不高、建设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全面发展中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在初级阶段往往不能及时帮助师生解惑,并不能跟上社会网络的步伐。
(二)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
由于学校和社会的网络监视严重滞后,导致学校的网络信息虽然丰富多彩、资源浩如烟海,但是很难控制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的存在,甚至包括了涉及淫秽、反动、奢靡生活的无限推崇的有害内容,这往往误导了学生形成不正当的行为、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从而滋生了学生的不安定心理因素、追求享乐的不上进心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194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新时期背景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信息开始全面发展,这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自然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传统化的教育模式正在进入转型阶段,并对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性阐述,而教师也要主动迎合当下的教学需求,将重点放在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完善思政教育工作。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教师的工作也逐渐从单一转向多元化,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
对此,受互联网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微课、慕课等资源开始被教师广泛应用,而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现阶段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高校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并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欲望。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教学理念的创新。
思政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移动新媒体平台,建设一些主题鲜明且内容丰富的教育平台,提高网络媒体的运用能力,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思政教育工作。
再者,教师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并与学生建议一种长期且有效的互动模式,纵向发展,向学生推动一些正能量的教育信息。
另一方面,及时面对学生群体,倾听和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解决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心理问题等。
主要注意的是,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主动和学生交流与探讨,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此外,教师可以经常浏览学生比较喜欢的网站,及时掌握学生关心的话题,并利用互联网拉近师生的距离,因为在同个空间容易建立彼此的亲切感,使得这种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教学方式的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网络教育和课堂学习模式相互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针对性引导。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理念、策略与方法2013年12月10日10:45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2012年9上期作者:林春逸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内容摘要:新世纪新阶段,判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自觉坚持这样的标准?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本文尝试着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解答。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理念;策略;方法作者简介:林春逸,法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发展与发展伦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2)09-0042-03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早在200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出重要批示:要深入研究高校公共理论课的教学问题,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工夫,力争在几年内使公共理论课教学情况明显改善。
在过去的八年多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与党和国家的新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本文试图就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问题从理念、策略、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标准是什么?要自觉坚持这样的判断标准,我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变化了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我们认为,判断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标准至少有:1.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进而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智库时代·182·智库理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宫秀琪(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 550008)摘要: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将趋于混合式,尝试将信息化手段引入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由传统“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转变,这是一种既充分利用网络线上教学优势,同时又完善师生线下课堂互动,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与获得感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
“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行,主要是从理论、实践、网络三个角度出发,着力打造有机互动的三个课堂,从而形成教学合力,实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9-0182-002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经教育部党组研究,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提出要深入实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这为思政课模式创新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1]。
提起思政课,常常给人以“枯燥乏味”的印象,“提高出席率、提高抬头率”成为思政课教师面临的难题。
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教育方式趋于多元化的今天,面对90后甚至00后的学生,应该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思政课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成为思政教师面临的难题。
教师单纯地理论灌输不是目的,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升获得感,才是思政课程真正追求的目标。
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目前高校思政课更倾向于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混合式教学(blended teaching)来源于二十世纪末国外出现的混合学习理论(blended learning),最初是用于英特尔、微软等大企业的内部员工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摘要】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新兴网络平台在这一领域中的作用。
接着分析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和困境,同时提出了高校如何利用网络时代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文章阐述了构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重要性,并展望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未来,高校应当加强与网络平台合作,借助新技术手段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以适应时代变革和需求变化。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新兴网络平台、挑战、困境、优势、创新、发展、展望1. 引言1.1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势在必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挑战。
如何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等网络空间中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探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新兴网络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和困境、高校如何利用网络时代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构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更加广阔的空间拓展,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2. 正文2.1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源头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其中既包含正面积极的信息,也包含负面有害的信息。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所面临挑战与突破■黄薇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日益渗透入高校思政的日常活动之中,对传统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科学思想观念都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合理化解这些挑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培育新时代的良好青年就成为现在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措施以期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教学质量,并为之后学者的研究提供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高校思政 挑战与突破高校思政工作是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素养的重要基地,在互联网时代下要科学开展思政工作,就要求思政老师明确互联网的特点,深入了解互联网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适时调整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充分化挑战为机遇,通过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提升思政工作的教学质量。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内涵及特点高校思政工作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政治时事与实践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教授给高校学生,使其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其道德境界与道德素养。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指将互联网与高校思政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与时俱进精神,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为目标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实效快、传播方便的优势,在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的条件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思政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与此同时,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顽强的拼搏意识等,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下获取知识,健康成长。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政工作挑战(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互联网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首要挑战便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符合新课标的时代发展潮流,传统的高校思政工作往往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生硬的教授一些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性较为缺乏使得学生调研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口头讲述为主的思政教育条理性、严谨性与逻辑性往往不明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学生课堂积极性较低,主动参与度并不高。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创新实践意义【摘要】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重要价值,借助网络教学创新形式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促进了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创新随着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已逐渐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对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网络教学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形式和有机组成部分。
以下,根据笔者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以网络教学创新形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定位是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外,开辟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全教学空间,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形式和最新组成部分。
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共同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整体,同时兼具辅助其他两个部分教学的功能,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这三部分教学优势互补。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根据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其中,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践创新精神,扩充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现形式,极大地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体现了“三贴近”的要求,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以网络教学创新形式促进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师生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保证网络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进行,这不仅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还强化了政治责任感、使命感。
网络时代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东静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在我国广泛应用起来。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不仅为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正确分析并解决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当前高等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优秀人才,这一目标要求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文化教育,还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出更多为国所用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认知和信仰造成一定的困扰和诱惑,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因此,正确分析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探寻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1、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
首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大力宣传推广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并将矛头指向大学生对其进行文化渗透,其中还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途径肆意散发各种各样的虚假谣言,对国家的政策法规进行诋毁和污蔑,并且随意大肆的渲染扩张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与此同时,利用网络上某些实事热点事件对大学生渗透反向思想,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极大的影响。
其次,互联网载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可操控性,这两大特性使现如今的网络传播信息不一而足、应有尽有,它可以储存海量的信息,同时也是众多虚假乱错信息的综合部,其中包括各种网络游戏、封建迷信信息、色情网站和一些庸俗无趣的信息,这些信息危害性极大,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杨秦钰/西安航空学院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尤为迅速,对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都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其背景下需要对教育方式进行改变,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对人才的要求。
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进行相应探讨,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单一的教学模式极易造成学生枯燥心理的出现,让学生难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互联网的出现让学生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自由表达自身意见,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和兴奋。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积极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互联网+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保证未来社会的稳定,保证青年人思想的正确性,培养未来优秀人才,最大程度的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教学效率不高[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对教学内容不断创新,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极大的改变,例如:微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形式都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吸引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
并且,高校将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结合,将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此外,在互联网时代发展中,由于其信息数量暴增,并且随着我国全球化资源的不断提升,大量的思想潮流开始进入国内,其中存在一部分不良思想,对社会青年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性教育尤为重要[2]。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方式也可以在互联网中进行,不再局限于课堂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增加很多。
9New Generation一、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做好网络达人经济的快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互联网的时代,教育互联网化迅速发展壮大,给传统教育增加了生机和活力。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强调了信息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要逐步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
新时代的学生成长教育离不开手机、电脑,他们思维活跃,创新性强,喜欢用社交平台交流和沟通,这样的数字化环境也在不断的提醒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作为高校教师要适应信息化教学,不断在信息化教育中创新应用,促进变革。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和谐的网络环境中也充斥着不和谐的因素,高校教师如何利用好信息化平台,使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方面有一个正确的指引方向。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第一,收集整理热点事件,结合思政课理论知识进行讲解。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群体以90后,00后为主要,他们身上体现了90后,00后的性格特点,有个性,知识面广,对话语权要求较高,单纯善良,网络信息接收量大等,所以高校教师要了解掌握大量的社会热点、焦点事件,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思政理论知识进行解答,最后教师通过分析、整理归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和对事件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第二,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做网络“达人”。
大学生校园生活中,微信、QQ、微博已经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交APP,实现网络化的在线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等软件,编辑好内容发布出来,起到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
[1]利用社交网络平台,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增加师生情感,受到学生的喜爱,而且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更真实的内心世界,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学生动态管理方面起到帮助。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感受思政课魅力对于思政课堂,很对学生感觉理论性较强,理解比较困难,没有兴趣,到课率低等问题凸显,如何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听的明白,引起兴趣,提高到课率,这是很多学校和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多元化的观点使得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面临着挑战,如何针对这些挑战提出对策,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1.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得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
2. 信息多元化带来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多元化和快速传播使得学生接触到的观点和思想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然而,这也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困扰。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注重灌输知识,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习惯的培养相对薄弱。
面对信息多元化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3. 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得到了大幅扩展。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和学习资料,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然而,在这种丰富化的也带来了教学资源的不统一性和教学内容的碎片化问题。
学生在接触过多的信息和观点后,往往容易变得迷失和困惑。
三、存在问题1. 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不高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得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不高。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和信息种类繁多,思政课在其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2. 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
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实践的锻炼和互动的机会,使得他们对思政课教学的效果产生疑问。
3. 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不统一性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得到了大幅扩展,但也带来了教学资源的不统一性和教学内容的碎片化问题。
公关论坛“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成本会计为例文/陈晨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研究主题,以《成本会计》课程为例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方案,如引入在线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
同时,结合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了“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本研究对于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成本会计;教学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在这个背景下,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介绍“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这些特点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课程思政教学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其次,课程思政教学需要适应网络化的特点,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再次,课程思政教学需要借助智能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最后,课程思政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因材施教[1]。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课程质量。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课程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性,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审美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提升
作者:田艳媚
来源:《教学考试》2017年第07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开始呈爆炸式增长。
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硬件设施的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变得越来越强。
要提升这些必须融合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拓展实践教学的平台。
互联网思维对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变革,更好的实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网络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发展
1.互联网思维的发展及其应用的必要性
1.1互联网思维的发展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成为了产业升级的引擎,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
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思维是指基于互联网的特征,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审视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所进行的思考方式,并由此扩展到重新思考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笔者认为,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特征基础上,在大数据驱动下一种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的智慧反映过程。
从1984年邓小平的“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都重视信息技术对我国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全局上推进互联网的发展,强调“发展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是全面看待和正确处理互联网各方关系的基石。
近年来,习近平就“互联网中国”与“互联网世界”多次谈到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及让互联网的成果惠及中国人民,与全人类共享资源。
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国际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因为,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的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也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
1.2互联网思维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最开始对教育做出的影响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黑板文字教学。
用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方式使得教育变得多姿多彩。
但是制作高质量的PPT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思维,一般教师难以做到。
而PPT的表达方式的局限性更容易造成老师上课时进行发散性思维教学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
在互联网思维的倡导下,各种教学资源库、专题学习网站、精品课程网等百花齐放。
随着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发展出网络在线课程,如:慕课、沪江网校等。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互联网思维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透明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广阔平台。
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为大学生接触外界,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形成多维思维方式创造了条件。
互联网的共享性和共赢性,为大学生创造人生价值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就多次要求各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切实加强网络教育主阵地、主平台、主渠道建设,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推动网络育人工作的实施。
2.互联网思维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带来新的思考
2.1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
实践教学必须依赖一定的实践性,才能够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育意义并不大。
只有在互联网思维下,以课堂教学为主,将实践与理论真正结合,让学生在校外进行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基地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
从切身体验里完成思想政治的教育。
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坚持把理论武装和教育育人结合起来,注重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2.2互联网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希望通过实践教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再从理性认知到情感认同,最后从情感认同到自觉行动的梯级型的发展目标。
互联网的出现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一样的挑战。
在互联网独有的虚拟性里,人们实践的平台从现实转换到以网络为基础的虚拟平台。
道德和法律约束变得薄弱。
而又因为信息的传播具有即时性、迅速性、隐蔽性等重要特点(例如QQ,微信等),从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信息的爆炸性对认知和理解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的权威性提出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有一部分与中小学重复,吸引性小。
另外课程的概念知识等内容,大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甚至能够找到更多课堂上难以开展的话题和知识。
与互联网提供的信息相比,课堂上的内容已经失去了吸引学生的优势。
互联网上一些负面的信息,也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正能量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
3.互联网思维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路
3.1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增强实践教学主动性
推动大学生的实践教学主动性,要从学生的兴趣人手,推动学生自助实践。
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与透明性,让学生学会并且懂得互联网对实践教学的真正作用。
3.2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增强实践教学的自觉性
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实现了教师由单向式传授知识为主向交互式为主的方式的转变。
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实现的MOOC,使教师更容易实现与学生的互动。
将简单的传递知识改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从而实现真正的交流。
互联网已经成为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机遇,我们应该让互联网成为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的坚强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拥有一支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利用互联网思维,对现有的实践教学做出真正的改革。
由此,才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