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偏差与矫正
- 格式:pdf
- 大小:240.04 KB
- 文档页数:3
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已日益成为社会上一个主要的群体。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因素。
而目前,未成年人的心理道德素质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盲目崇拜明星、过度消费、游戏成瘾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见显得尤为重要。
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发展中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未成年人学习道德观念并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基础。
因此,加强家庭教育是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见的一个重要方向。
家长应该从小给孩子注入正面的思想观念,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和人生观。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需要尽可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身心发展,及时解决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积极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身心健康。
二、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为了有效地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见,学校也应该在校园教育中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活动等途径,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看待学习、成长、人生等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尊重他们的思想和人格,不要一刀切,对于学生不良行为也需要实行积极引导和正确处置。
三、加强家庭学校合作家庭学校合作是有效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见的重要保障。
由于家长和教师在孩子成长中分别担负着外部和内部教育的角色,因此他们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进行合作,互相支持和配合,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教育特长融入到孩子的成长中去。
可以通过建立家校互动平台,举行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教师进入家庭,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四、加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支持点之一,社会各界应该做好自身的职责,为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比如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公益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探讨社会热点等方式引导未成年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希望工程”,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长远,意义重大。
近年来,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具体,责任分工明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客观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问题及原因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20%左右的干部和群众对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连年上升,而且呈现出低龄化、低文化的发展趋势,农民和无业人员子女犯罪比例增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部分领导认识不到位。
少数镇和部门的领导对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二)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
可供青少年实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县内较少,并且如罗世文史料陈列馆等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三)有针对性的教育不够。
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知识教育,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教育方式不灵活,工作不深入,效果不佳。
(四)特殊子女管理难度加大。
在一些边远的山区镇,农村青少年失学、辍学现象还存在;父母离异子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辍学孩子的管教等出现空档、难度很大。
(五)社会环境治理不彻底。
含有色情、凶杀、暴力的非法出版物,含有恐怖、残忍、淫秽的网上信息,随处可见的麻将赌博,特别是有极大诱惑力的经营性网吧等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严重影响和毒害了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导致一些未成年人行为失范甚至走上犯罪的歧途。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多种形式的表现,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共同关注。
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已经成为一项亟需解决的任务。
下面将从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综述。
一、教育方面教育是一种使人格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目前我国教育存在许多问题。
如: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兴趣和能力的差异教学;缺少实用性课程和职业教育;教育资源不均衡等,这些问题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成为了不良行业的温床,需要加以改善。
加强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在课程设置上为未成年人提供更适合其个性、兴趣和能力的专业知识,并采用更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实践教学、小组教学等,更好地激发未成年人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师是未成年人学习的重要引导者之一,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法。
相关政策应该大力支持教师继续学习和专业研究,以提高其教育能力;注重实践性教育: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可谓是“亲身体验显学”实践性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激发想象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
但是,随着社会变化,父母的养育方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未成年人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建立和谐家庭:家庭和谐可以增进亲子感情,培养独立、自信、负责任的未成年人。
家庭和谐的体现是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所付出,积极关注孩子的成长,共同解决一切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家长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任教师,言行必须言出必行,切实负起父母责任,让未成年人能够形成自己的道德准则和奋斗目标;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一定要有的,而沟通的基础就是了解别人心理上的需求。
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见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为未成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
然而,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识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寻找更好的途径来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意识。
一、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心灵的港湾,是孩子初步接触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地方。
因此,加强家庭教育是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
家长要关心和爱护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引导他们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思想。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可以学会自立、自强、自信,懂得尊重他人、爱护他人,提高道德素养。
此外,家庭还要加强孩子的习惯养成,注意家风家训的传承,使孩子认识到个人行为和社会责任。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识培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是未成年人接受社会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孩子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些教育,使孩子具有宽容、友爱、公正、坚强等品质,具有较强的道德观念。
此外,学校还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和活动。
三、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孩子依据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观念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过程。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方式开展,让孩子更好地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参与社会。
比如可以组织孩子参加义工活动、社会调查或者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培养孩子责任感和爱心,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意识。
同时,通过体验生活、交流经验,孩子可以增加社会的认知和情感,提高对社会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掌握能力,进而促进孩子道德意识的成长。
四、多方渠道线下和线上的广泛宣传多方渠道的广泛宣传是思想道德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途径进行宣传。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然而,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得以解决。
一、现状分析1、家庭教育体系缺失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但现实中有些父母过于忙碌,缺乏陪伴,忽视了对孩子的耳濡目染。
另一方面,一些父母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社会,而不是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2、学校教育不完整尽管在学校中有强制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尽管也有各种丰富的校园活动,但学校教育依然存在缺陷,比如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缺乏实践应用环节,比如缺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
3、网络社交中荒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成为网络固定使用者,但这其中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网络上的行为可以和现实行为分割开来,从而在网络上自我解放甚至肆意挑战社会伦理底线。
二、问题分析1、缺乏责任感很多未成年人缺乏责任感,他们做事并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比如未成年人通过在网络上散布不良信息,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在校门口和公园等公共场所乱扔垃圾,不顾及环境。
2、缺乏自制力年轻的未成年人不成熟,容易受到诱惑。
他们喜欢尝试一些新的和未知的事物,但他们未必有控制欲望的能力。
比如一些未成年人抽烟、喝酒、沉溺游戏等,这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3、道德标准模糊很多未成年人对于道德标准和底线模糊不清,缺乏基本的道德判断力。
很多时候,他们往往在自我尊严、自我需求和社会道德之间做出抉择。
比如不顾及他人感受,做出了一些不负责的行为等。
三、应对策略1、强化社会道德教育应当在各个领域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公共道德教育,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推广社会正气,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主动承担教育责任,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与此同时,家长也应该保持沟通,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念。
3、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要加大网络监管力度,防范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侵害。
学生不良品德产生原因分析及矫正首先,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会环境,父母的品德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如果父母缺乏道德教育的意识,或者自身就存在不良品德,那么孩子很容易受到影响,产生不良品德。
此外,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孩子品德的重要因素。
如果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不给予适当的约束和教育,孩子容易产生自私自利、不尊重他人的不良品德。
其次,学校教育也对学生品德产生影响。
学校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师的教育态度都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学校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那么学生就容易形成良好的品德。
反之,如果学校忽视品德教育,只注重知识的灌输,那么学生就容易产生不良品德。
再次,社会化也是影响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社会中存在各种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受到不良品德的影响。
此外,社会的竞争压力和物质诱惑也会引诱学生走向不良的品德道路。
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家庭教育是最关键的一环。
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做到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品德教育,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品德培养,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活动和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社会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榜样和引导。
总的来说,学生不良品德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化等方面。
矫正不良品德需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巨口中心小学: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因此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然而,根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青少年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包括情绪因素及人际关系因素。
同时,青少年表现为焦虑、强迫、抑郁等。
全国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这些数据以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趋向低龄化、智能化等事实表明,我国当前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状况令人担忧。
一、现实状况第一、学校德育教育存在误区1、德育目标定位失当。
尽管我们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但是在学校德育的实际进程中明显对小学生的总体要求偏高,其结果当然是学校德育脱离社会实际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成为“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则“笑话”:一所小学组织了两次主题班会,一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班会,一次是邓小平理论主题班会。
有意思的是,同一个城市的一所大学开展了两个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一个是“借东西要还教育活动”,一个是“禁止随地吐痰教育活动”。
这两个学校的活动正好弄反了,小学生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肯定有难度,而那所大学里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与学生的年龄结构又不太符合。
2、德育课程安排欠妥。
由于在目标定位不明确,“加强德育”的结果往往是弱化了学校德育中的“道德教育”成分,比如学校的品德课往往没有直接道德教育的内容。
有人认为道德教育已经在小学的品德教育中有了足够的强调,但事实上小学生道德认知处于不同的水平。
这一点美国等国的道德教育课程可资借鉴,其品德教育课程中从幼儿园、小学直到高中阶段的道德教育课程分别称之为“幸福生活”、“你与我”、“公民的品德”和“自我决定”。
论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防范和矫治摘要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加剧凸现了学校德育的不足,即对未成年人心理问题认识不足;针对性差、主体性不强;加强学校德育的人本理念,提高教育者心理疏导能力;坚持德育对未成年人的“价值引导”,最终形成其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校德育防范和矫治未成年人偏差行为有效措施。
关键词未成年人偏差行为防范和矫治学校是未成年人步入社会的中间地带,当前我国的学校德育由于教育观念等的系列偏差,导致某些未成年人道德观念淡漠,道德水准下降,屡有偏差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对未成年人偏差行为进行分析,审慎思考学校德育的不足,加强学校德育以防范和矫治未成年人偏差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未成年人偏差行为,通常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纪律规范和非刑事法律规范,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还不构成犯罪或不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
主要可表现为:其一,违俗行为,即与人们普遍认为“应该如此”的原则或理念不一致的行为,如离家出走等。
其二,违德行为,即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如奢侈浪费、自私自利。
其三,违纪行为,即违反特定场合的特定管理规范的行为,如考试作弊、旷课逃学。
其四,违法行为,即违反国家法律条文并对他人和社会造成某种程度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如索财、携带刀具。
其五,心理性偏差行为,即由于个体自身某些特殊的精神问题或心理因素引起的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如暴露癖、乖僻残忍。
其六,自毁行为,即违反社会规范并对自身造成伤害的行为,如酗酒、自杀。
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表明,全国中小学生2.9%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性偏差行为,14.2%的学生有较明显的心理性偏差行为。
在校未成年人行为偏差问题日益凸显了学校德育的缺失。
第一,学校德育对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认识存在误区,往往把“行为偏差” 等同于“品德恶劣”,忽视了偏差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还在形成之中,还缺乏较强的自制能力,其一般性偏差行为大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
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对未成年人的培养和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青少年时期是实施培养和教育的黄金阶段。
未成年人可塑性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确立远大志向抱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对于他们的一生都十分重要。
鉴于此,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谈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主要表现在:(一)轻“德”的观念严重。
古人强调对青少年的教育要“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现在的一些家长和学校却只抓智育,忽视德育;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生活常识的学习;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特长的培养和训练,忽视全面发展;只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
(二)教育网络存在缺失。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脱节,教育口径相矛盾不统一,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
学校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课,顾不上管;家长力不从心、盲目随意,甚至束手无策、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不会管;社会上重视不够、未形成合力,缺人管,教育网络得不到健全。
(三)社会环境有待优化。
随着互联网、影视文化等大众媒体的普及传播,各种文化思潮使身心不成熟的未成年人难以抉择。
各种违法违纪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娱乐场所以及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色情口袋书等,成为腐蚀未成年人心灵的一大社会公害。
一些不健康的传媒宣扬享乐主义,渲染暴力凶杀色情等信息,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四)家庭教育封闭隔绝。
许多家长爱用“两重面孔,双重人格”言传身教。
让孩子努力上进,自己却得过且过、懒散无比;让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却不懂谦逊、恶语伤人;让孩子心平气和、尽职尽责,自己却急功近利、不择手段;让孩子与人为善、淡泊处世,自己却蛮不讲理、大打出手。
徐楼中心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因此,如何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新的课题。
本文拟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调查了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德育现状,我们感觉最深的一点是:他们幼稚与成熟并存,自尊与自卑共增。
一方面对社会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又不愿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
他们的观念与习惯、语言与行动是如此矛盾地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体。
(1)、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定位模糊,五彩缤纷的世界。
下面请由此看来,现在中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主流还是趋向积极向上的,但也很明显地让人感到他们心态的多层面。
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利己主义的世界观在学生日常行为中时有表现,不少学生追赶时髦,理怪发,胸前佩带十字架或生肖什么的,一身名牌包装,生日送礼、请吃、过洋节,其消费远远超过了成人。
(2)崇拜没有标准的选择,出现了信仰危机。
问卷中,“你最崇拜的人是谁?”回答“歌星、影星”的有65%,回答“有钱大款”、“企业家”的有40%,回答“文学家”、“科学家”的有36%,回答“领袖”的12%,回答“教师”的有38%,回答“解放军”50%。
在问到“如果让你选择职业,选择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是什么?”,选择“工作轻松、舒适”的有68%,“经济效益好,收入高”的有72%,“能够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作贡献”的有46%,“有利于自己成才,实现个人价值”的有74%,“有权有势,社会地位高”的有38%,“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有43%,他们的选择显现出超阶段、无标准、矛盾的交织在一起的状况。
(3)行为习惯,自由自在,无定格。
为了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采取了各种形式作了宣传,强调人人能背会用,应该说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然而,在要付诸行为时,他们会自然而然的按自己的习惯会做,或者要考虑是否与自己有利,思想和行为的矛盾就这样由此可见,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它给我们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重敲了警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整改方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希望工程,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长远,意义重大。
近年来,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具体,责任分工明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客观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问题及原因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20%左右的干部和群众对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连年上升,而且呈现出低龄化、低文化的发展趋势,农民和无业人员子女犯罪比例增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部分领导认识不到位。
少数镇和部门的领导对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二)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
可供青少年实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县内较少,并且如罗世文史料陈列馆等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三)有针对性的教育不够。
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知识教育,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教育方式不灵活,工作不深入,效果不佳。
(四)特殊子女管理难度加大。
在一些边远的山区镇,农村青少年失学、辍学现象还存在;父母离异子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辍学孩子的管教等出现空档、难度很大。
(五)社会环境治理不彻底。
含有色情、凶杀、暴力的非法出版物,含有恐怖、残忍、淫秽的网上信息,随处可见的麻将赌博,特别是有极大诱惑力的经营性网吧等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严重影响和毒害了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导致一些未成年人行为失范甚至走上犯罪的歧途。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正确把握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教育责无旁贷。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1、理想信念分层叠现、政治意识相对淡漠。
中学生因受到现实环境的严重影响,价值观各有不同,往往只注重成绩的提高而轻视道德修养的锤炼。
同时,部分未成年人爱国却不愿谈政治,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抵触情绪,民族精神淡漠,缺乏政治抱负。
2、法制观念淡薄、道德行为失范。
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加之家庭不良教育环境的影响,甚至出现斗殴、偷窃等行为,滑入违法犯罪的泥沼。
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从小受到“呵护”和“优待”,养成诸多不良习惯,道德行为严重失范。
3、个人主义至上、心理素质较差。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未成年人中“惟我独尊”思想开始膨胀。
“小皇帝们”平时自信自满,稍遇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空间,心理宣泄渠道不健康,寻求刺激、暴力等现象屡见不鲜。
“助人为乐”、“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等放之历史而不变的主题在他们身上已无从体现。
二、影响未成年人思想的主要原因1、社会因素——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有待净化。
不良文化生活的影响、不健康的影视广告、色情书刊和不健康网站中庸俗不堪的内容,严重影响着社会风气,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
此外,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力度不够、校外教育阵地作用发挥不突出等问题,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精神空虚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权谋私、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等,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2、教育因素——未成年人学习的环境有待改善。
部分学校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桎梏,把德育工作当作口号,走的是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品德的老路子,德育过程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忽视了教育资源的整合。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希望工程”,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长远,意义重大。
近年来,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具体,责任分工明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客观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问题及原因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20%左右的干部和群众对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连年上升,而且呈现出低龄化、低文化的发展趋势,农民和无业人员子女犯罪比例增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部分领导认识不到位。
少数镇和部门的领导对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二)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
可供青少年实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县内较少,并且如罗世文史料陈列馆等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三)有针对性的教育不够。
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知识教育,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教育方式不灵活,工作不深入,效果不佳。
(四)特殊子女管理难度加大。
在一些边远的山区镇,农村青少年失学、辍学现象还存在;父母离异子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辍学孩子的管教等出现空档、难度很大。
(五)社会环境治理不彻底。
含有色情、凶杀、暴力的非法出版物,含有恐怖、残忍、淫秽的网上信息,随处可见的麻将赌博,特别是有极大诱惑力的经营性网吧等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严重影响和毒害了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导致一些未成年人行为失范甚至走上犯罪的歧途。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沉淀的消减以及现代惯性思维的影响,未成年人的传统道德观念逐渐淡化;另一方面,网络时代催生了新的文化风尚和价值观,其中不少诸如网络暴力、低俗内容等已成为未成年人中比较严重的问题。
此外,政府的政策法规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影响。
比如,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普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过度关注已成为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具体问题分析传统道德观念淡化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涉及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言行举止以及是否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和物质文化的不断扩张,以及数字技术的普及,未成年人普遍陷入了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境地。
他们往往不具备责任感,缺乏良好的道德、伦理意识,更轻视自身的社会责任,从而容易出现接受商业、道德观念淡薄的问题。
暴力、低俗文化泛滥随着手机和社交工具的普及,未成年人尤其是学生群体越来越多地沉浸在各种网络文化或游戏中,而身后不断涌现的暴力、色情等低俗内容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道德教育都带来极不良的影响。
国际儿童数字权利组织研究发现,性别和暴力镜头是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建议占总数的60%。
一些未成年人网民销售和传播自制暴力、恶意辱骂的游戏视频或图片,招摇撞骗从中牟取巨额利益,这使得保护未成年人开心生活的使命异常紧迫。
家庭教育不力随着社会的变化,家庭教育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不少家长因为生活忙碌、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不良等原因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教育。
另外,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也使得不少家长过度宠爱孩子,对其要求宽松。
这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和品德的培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解决措施加强对媒体文化的监管应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必须削减和清理有害影响,应当对包括电子媒体、流行文化、游戏等引导未成年人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批。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与纠正A、社会缺失:1、商业化、功利化、感官化、享乐化的运行操作,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深受污染。
2、诚信缺失,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遭受毁灭性的摧残。
3、腐败、浮躁行为,侵蚀了未成年人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
B、学校缺失:1、“一刀切”的教育教学思想,泯灭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康发展正常道路。
2、教条化、考试化、知识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导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成了最令孩子们逆反的怪物。
3、关禁闭似的以熬时间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扼杀了未成年人活跃的思想道德空间。
C、家庭缺失:1、“唯利是图”、“唯权是用”、以我中心的家庭教育意识灌输,造就了未成年人的自私狭隘心胸。
2、纨绔放纵的家庭教育理念,让未成年人缺失了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3、隔代教育或者保姆教育的不作为,让未成年的自律意识降到负数位置。
纠正建议:A、社会纠正:1、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赖以健康形成的场所,对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各种活动,都应该考虑如何避开未成年人。
不考虑对未成年思想道德影响的活动,要依法坚决予以取缔。
净化和纯化我们的社会教育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
2、对诚信缺失问题,不仅要用道德去约束,更重要的是要构建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让不讲诚信弄虚作假者,也像贪官污吏一样家破人亡。
3、要让社会养成踏实认真的作风,扫除一切腐败行为和急功近利的献礼、首长、示范、花瓶、政绩……工程的泛滥和存在,使未成年人在一个务实求真的环境里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B、学校纠正:1、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仅只是考上大学,升官发财,当科学家……教育的终级目的是:“教会人做人,做真人”(叶圣陶,大体意思)。
“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教育引人误入歧途的恶魔,也是让我们跟不上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罪魁祸首。
2、如今孩子们一听到上政治课,或搞什么政治教育,或去某个地方,要进行什么什么教育,都兴趣全没,牢骚满腔,个别逆反的还借口推脱。
新时期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一、研究目的为了全面、客观、准确地摸清小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状况;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找准问题和薄弱环节;准确把握当前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和突出问题;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把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工作推向新水平,我们开展了此次教育科研活动。
二、研究的背景(一)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突出问题1.知行脱节严重。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许多学生能够明辨道德是非,但往往不能付诸实践,缺乏应有的道德责任感。
2.自我为中心,责任感不强。
在与教师座谈过程中,老师们普遍反应,相当多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
比较注重个人的感受和利益,人际相容性差,往往表现自私、任性、缺乏责任感。
3.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较为严重。
调查发现,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怕吃苦。
特别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4.心理素质较差,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不强。
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感情脆弱、情绪低沉、生活感觉无聊。
承受压力、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
(二)突出问题的成因分析1.社会因素。
其一:市场经济的法则是一把“双刃剑”。
其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思潮无时不冲击着校园,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的思想,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是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2.学校教育因素。
一是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重智轻德”、片面追求生学率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再加上升学或就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都不需认真的评价,导致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忽视和对学生心理状况关注不够。
二是学校位德育工作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生活实际脱节,造成德育实效性差,使道德认知不能很好地转化为道德行为。
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
未成年人是一个自我意识判断不强,社会经验缺乏,意志不够坚定的一个弱势群体,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必不可少。
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未成年人树立一个正确方向。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育一、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世界各国经济快速转型和飞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我国与世界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我国的文化受到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冲击的同时也遭到了西方糟粕思想的腐蚀。
未成年人在这个时期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腐蚀和诱导,容易形成崇洋媚外的思想,对我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的批判和抵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之中,各种社会文化不断的碰撞和交融之下,未成年人的许多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其中未成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最值得人关注。
我们可以把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问题归纳如下1法制观念薄弱,在遇到问题时,寻求以武力解决问题,导致犯罪率不断增加。
2意志力不坚定,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盲目的跟从和模仿。
3心理承受能力弱,遇到压力以自杀解决问题。
4亲情观念淡薄,在父母的管制下,造成了许多弑杀父母亲人的悲剧。
5拜金主义严重,崇尚金钱和权力。
6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
7重知识轻道德,只是一味的学习,没有学会尊重长辈和亲人。
8重享受轻勤俭,在物质生活方面注重享受,没有勤俭意识,奢靡之风不断增长。
9沉溺于网络,失去自我。
10不善于人际交流,以自我为中心。
以上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下造成的,我们应该寻找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