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4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69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
一、知识结构
文言句式,一般指与现代汉语表示形式有较大不同的几种文言句式。所谓有较大不同,以判断句为例。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判断词“是”表示,而在古代汉语中则主要用“……者,……也”的形式来表示。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臣本布衣。⑥且相如素贱人。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一、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1.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吾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吾未之见也。
莫我知也夫!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的前置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吾谁欺?欺天乎?
介词宾语一般也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国胡以馈之?
3.通过“之”、“是”提前宾语: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为我们这些臣子担心)。
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只寻找敌人)。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译文: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定语后置句
——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斯用兵之效也。
⏹4、赵尝五战于秦
⏹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9、暴霜露
二、词类活用
⏹1、非兵不利,战不善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特殊句式
⏹1、此三者,吾遗恨也
⏹2、请其矢,盛以锦囊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二、词类活用
⏹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3、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特殊句式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2、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3、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4、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
⏹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6、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
1、惟兄嫂是依
2、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3、未可以为信也。
4、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
5、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指出其特殊用法
1、晋军.函岭,秦军.氾南。驻扎名作动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造册名作动
3、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成为帝王名作动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名作动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名作动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名作动
7、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作动
8、扣弦而歌.唱歌名作动
9、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做诸侯名作动
10、驴不胜怒,蹄.之用蹄踢名作动
1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标记名作动1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名作状
1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一天天一月月名作状
1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在朝廷上名作状
1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名作状
16、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乘船名作状
17、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一样的礼节名作状
1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面名作状
19、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遗憾矣。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动作名
20、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收入动
作名
2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使动用法
22、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的金银财宝动作名
23、将军身披坚.执锐.坚硬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作名
2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而人之力所罕至焉。危险僻远的地方形作名
2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疏远形作动
26、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作动
27、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形作名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例题精析】
一、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
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1999年上海卷)
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
C.规行矩步D.草行露宿(2000年春季上海卷)
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春华秋实
B. 袖手旁观
C. 穷形尽相
D. 夏雨雨人(1998年上海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斗折蛇行
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2019年文档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历来是老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难就难在理解费力、识记吃力。笔者在多年的文言教学中总结出巧借成语学习和积累词类活用
和文言句式,可以说化繁为简、事半功倍。
一、通过成语识记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第一类:名词活用作动词
⑴、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这些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⑵、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幕天席地(把……看作幕布;把……当作席子)等。
⑶、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等。
②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尽力实行)等。
③名词放在能愿动词之后,活用为动词。如:能文能武、能上能下等。
第二类:名词活用作状语
⑴、时间名词作状语
①、日、月、年等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可译为
“日日(每日)”、“月月(每月)”、“年年(每年)”。例如:日理万机、日新月异。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
1-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 )
2、鼓瑟希(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3、风乎舞雩(风:名→动,吹风、乘凉)
4、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
1-12报任安书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名词作动词显露)
思垂空文以自见(使动用法使……流传)
1-23劝学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1-28石钟山记
(一)名词作状语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
2-6师说
1.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3.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4.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7.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8.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1. 父利其然也。利,名词用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伤仲永)
2. 故人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亲。
3. 心乐之。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了(小石潭记)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
4. 鞭数十。鞭,原意为鞭子,名词,此处意为“用鞭子打”。(童趣)
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策,原指记事的册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登
记。
6.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口技)
7.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狼)
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陋室铭)
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陋室铭)
10. 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陋室铭)
11. 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桠。(爱莲
说)
12. 石青糁之。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
面,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核舟记)
13. 巨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核舟记)
14. 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指结霜。(三峡)
15. 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三峡)
16.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观潮)
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客此。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湖心亭看雪)
18.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策,驱使。(马说)
19.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送东阳马生序)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之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也)——《烛之武退秦师》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荆轲刺秦王》
(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荆轲刺秦王》
(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也)——《鸿门宴》(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鸿门宴》
(6)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鸿门宴》
(7)亚父者,范增也(……者,……也)——《鸿门宴》
(8)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鸿门宴》
(9)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1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鸿门宴》
(1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鸿门宴》
二、状语后置(又叫介词结构后置或介宾短语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贰”)——《烛之武退秦师》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应“于郑伯言”)——《烛之武退秦师》
③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烛之武退秦师》
④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荆轲刺秦王》
⑤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荆轲刺秦王》
⑥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荆轲刺秦王》
⑦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荆轲刺秦王》
⑧嘉为(之)先言于秦王(应“于秦王先言”)——《荆轲刺秦王》
⑨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荆轲刺秦王》
⑩贪于财货(应“于财货贪”)——《鸿门宴》
⑾具告以事(应“以事具告”) ——《鸿门宴》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第3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点精讲】
“不同的句式”主要包含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在高考命题中,句式往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命题或隐含在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从命题的技术处理层面来讲,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设题的方式:①判断省略成分的正误;②选出与题干有相同的句式特点的选项;③选出句式特点相同的选项;④判断句式的相同与不同;⑤通过翻译句子或断句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等。
“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动词的活用。高考命题主要通过选择题(实词、虚词、理解题)和翻译题的方式考查词类活用。
类型一文言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和固定句式。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但在古代汉语里,“是”多用作代词,很少被当作判断词。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 “……者,……也”式
主语后面用“者”字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种判断句式,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司马迁《鸿门宴》)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培养学生文言文素养的关键。本文将从确定文章类型、梳理思路、掌握语言规范、注重实证研究和体现逻辑性五个方面,探讨如何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关于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研究的文章。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教学研究,因此文章类型应为论述文。在论述文中,需要明确提出论点,然后通过事实、数据和相关研究等论据进行论证,以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看法。
在撰写文章时,需要梳理清晰的思路。本文将从引入、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探讨。
在引入部分,可以简单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重要性,为后续的讨论做好铺垫。同时,可以提出目前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教学方法单学生对词类活用理解不足等,为后续的探讨提供背景和动机。
正文部分需要围绕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教学现状分析:对当前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
(2)教学方法探讨: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改进措施。例如,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语境教学法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
(3)教学实践研究: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可以开
展教学实践研究。通过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对比实验前后的学生掌握情况,从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实证支持。在结论部分,需要对文章进行总结。可以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限制和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研究是一种语言表达很强的文章,因此需要掌握准确的语言规范。
本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句末用“也”表判断。“……,……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如: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高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总结
1、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之”,成为使动用法。“活之”即“使之活”。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
“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 (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 (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学目标:
1.区分实词、虚词。
2.理解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
3.掌握主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难点: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
教学方法:运用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今天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
一、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
兼词: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
如: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置杯焉则胶
风雨兴焉
(一)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高考考试大纲,共18个)
虚词的作用
表结构关系(请息交以绝游木欣欣以向荣)
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突出语气(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表示时间(彼且奚适也)
多义虚词
文言虚词虽然不多,但是绝大多数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某些虚词有多义现象,用法比较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