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时保护井下人员安全及控制风流的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48.01 KB
- 文档页数:30
井下防火管理制度为了保障井下作业的安全进行,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井下防火管理制度,以规范井下作业中的火灾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一、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在井下进行作业的人员和单位,包括煤矿、煤化工、煤层气开采、金属矿山等各类井下作业单位。
二、基本要求1. 制定井下防火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井下火灾防护工作。
2. 建立完善的井下防火管理组织机构和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职责。
3. 落实井下火灾防护工作的预防、检查、保养和应急处置措施。
4. 配备必要的井下消防设备和器材,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完好。
5. 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井下防火管理措施1. 井下火灾防护设施井下应设置防火门、防火墙、防火窗等防火设施,确保矿井的防火分区。
对于煤矿、煤化工等易燃易爆场所,应设置防火隔爆设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井下消防器材井下应储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剂、消防水带、防毒面具、呼吸器等,以应对突发火灾事故。
3. 井下火灾检查与监测井下应定期进行火灾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火灾隐患,采取措施排除隐患,确保井下环境的安全。
4. 井下火灾应急预案井下应编制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应急责任,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疏散和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井下安全教育与培训井下作业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火灾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工作程序1. 井下火灾隐患排查每日进行井下火灾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2. 井下消防器材检查与保养定期对井下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完好,随时能够投入使用。
3. 井下火灾应急演练定期组织井下火灾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熟悉逃生路线和设备使用方法。
4. 井下安全教育与培训开展井下安全教育与培训活动,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煤矿井下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煤矿二〇一三年一月一、矿井防火的一般措施1、加强防灭火基本知识的培训,每年至少对全矿职工进行一次防灭火知识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防灭火安全意识。
2、加强防灭火器材和消防管路系统的管理,对已使用了的消防器材或失效的灭火器必须及时补足或更换,对损坏的消防管路和消防栓要及时修复,严禁消防器材挪作他用。
3、加强易燃物品的管理,井下因设备检查所用的各种油脂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设备检查完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将易燃油脂和油布装入专用箱运至地面进行处理。
4、矿井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场等都要配置足够的防灭火器具。
5、防止火烟入井。
矸石山、木料场距进风井的距离不得小于80米,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6、井口附近和每一生产水平的井底车场或主要运输大巷都应设置消防材料库。
7、地面设置消防水池,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
8、井口房和井架采用不燃性建筑材料。
二、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1、防止明火点燃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如果必须在井下进行上述作业时,每次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矿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2、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引燃(1)预防电气设备失控引火,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与使用都必须遵守有关规定,正确运用过负荷继电器与熔断器。
(2)预防机械摩擦引火,对机械设备要安装良好,经常检查维修,保证设备不“带病”运行。
(3)防止爆破引火,严禁明火放炮。
3、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井下所有巷道均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三、井下硐室火灾防治措施:井下机电硐室防火措施建有井下变电硐室、乳化泵硐室,应注意采取以下防火措施:1、硐室必须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铁门,铁门全部敞开时不妨碍运输,严禁存放无关的设备和物件,并采用防爆型的照明设备。
2、从硐室出口防火铁门起 5m 内的巷道,应砌碹或用其他不燃性材料支护。
3、硐室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火灾时保护井下人员安全及控制风流的措施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时,一方面要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要采取一定的通风措施,控制风流,不允许风流发生逆转造成火烟弥漫井巷或有害气体毒化井巷以及发生瓦斯爆炸。
(一)保障人员安全的措施1.自危险区中撤退人员的措施发生火灾时,直接受到威胁的地区是发火地区及其邻近地区和火烟流向出风井时所经过的地区。
因此,在这些地区和风路上工作的人员除参加救灾的以外,应当首先撤出。
此外,有可能发生风流逆转而被火烟弥漫危险地区的人员也应撤出。
在编制防火措施、制定灾变预防措施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到井下任何地点发生火灾时,撤出受难人员和有受难危险人员的最短和最安全的路线,向他们报警的方法,把他们送到安全地点的措施等。
灾变预防计划必须在职工中认真贯彻,使他们知道计划的内容。
撤退的路线应当维护良好,有适当的照明,并设有标明巷道名称及通向出口或避难硐室的路标。
平时井下人员应当熟悉这些路线(包括其发生变化时)。
从新鲜风流方向抢救受烟威胁的人员时,可以利用已有的备用防火门。
关闭防火门,可以使流向相应区域的火、烟大大减少。
但是,不应当关闭没有火烟的风流里的火区防火门。
在井下火烟弥漫的地区内,如果还有人员没有撤出或者断定不了他们是否已经出来时,一定不要中断向该区域的通风。
2.救灾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在有逆转可能的风流里,应当尽量做好这方面的观测,在没有控制住火灾以前,有关的负责人员要高度重视,及时发现预兆,采取安全措施。
火烟发生爆炸的最危险的时期是建立主干密闭墙的时候。
因此,为避免爆炸的不良后果,最好是把主干密闭墙做成带门的形式。
把门关闭以后,应当尽快地离开密闭墙及其附近区。
如果过了一定的时间(如3h一4h)以后没有发生爆炸,再回到密闭墙处,着手相应的加严和加固的工作。
但仍应尽快地完成,尤其是瓦斯矿井,更应这样做。
设立了主干密闭墙和已经把既定风流方向稳定了以后,才可以说火灾已经基本控制住了。
而后才能够着手建立最后的尽可能严密的消火密闭墙(如果决定采用隔绝法灭火)。
井下预防火灾应急预案
井下预防火灾应急预案内容如下:
一、火灾预防措施
1. 对井下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消防设施完好无损。
2. 严禁在井下作业场所吸烟,禁止使用明火。
3. 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妥善存放,严禁随意堆放杂物。
二、火灾应急处理
1. 发现火情立即按下火警按钮,通知现场所有人员迅速撤离。
2. 使用灭火器或其他适当工具进行初期扑救,避免火势蔓延。
3. 通知地面救援人员前来支援,做好现场指挥和协调工作。
三、事后处理
1. 确保火灾现场得到彻底扑灭后,对井下作业场所进行全面检查,查找火灾原因。
2. 对事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确保其身心健康。
3. 对于火灾造成的损失,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报告,做好事后处理工作。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火灾应急处理培训,掌握基本的灭火知识和逃生技能。
2.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杜绝火灾发生的可能。
怎样预防井下火灾
首先,加强安全教育。
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使他们了解井下作业的危险性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
要加强火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井下作业人员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其次,保障设备的安全。
对井下作业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可靠。
特别是对于易燃易爆的设备,要加强保养和检查,以防止其发生火灾。
另外,加强通风管理。
井下通风是预防火灾的重要环节,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转,及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还需要采取增加通风设备和安装排放管道等措施,以确保通风系统的有效性。
再者,加强气体检测监控。
定期对井下的气体进行检测监控,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防止有害气体的聚集和燃爆。
此外,加强消防设施设备。
在井下设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包括灭火器、喷淋系统、消防通道等,以便在发生火灾时可以迅速扑灭火情或疏散人员。
同时,要定期对这些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
最后,加强领导管理。
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他们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同时要加强对井下作业环境的监控,确保井下环境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预防井下火灾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教育培训、设备维护、通风管理、气体监测、消防设施和领导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井下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稳定。
希望有关单位和人员能够充分重视井下火灾预防工作,为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井下发生火灾后应急预案一、概述井下发生火灾是煤矿企业面临的重大安全事故之一,其对矿工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煤矿企业应当密切关注井下火灾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
下面就井下发生火灾后的应急预案进行详细规定。
二、火灾发生后的立即措施1、立即启动火警信号,通知现场矿工和其他相关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场所。
2、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召集应急救援队伍到发生火灾的现场。
3、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火灾情况,请求支援并组织救援。
4、在火灾现场设立前哨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5、对易燃易爆、易氧化物品及设备进行清点,确保不再继续燃烧。
三、应急救援措施1、针对火灾点,迅速调派救援人员和物资到现场进行扑救工作,确保及时有效控制火势。
2、全力开展现场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3、联系专业救援队伍对特殊区域进行救援,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
4、安排人员对井下通风系统进行调整,确保可靠供氧。
5、在现场设立医疗点和物资储备点,做好现场伤员的救治和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置后的恢复重建1、火灾得到控制后,立即开始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和排查,确保无余火隐患。
2、开始对受损设施和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保障生产设施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3、组织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4、组织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5、向上级主管部门适时进行事故报告,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以上所述应急预案为井下发生火灾后的常规处理程序。
针对具体情况,煤矿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预案制定和实施,以达到更好的应急处置效果。
同时,也呼吁相关单位加强火灾防范和安全生产管理,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确保矿工生命财产安全。
井下火灾专项应急预案1 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参见综合应急预案中《不连沟煤矿事故风险分类统计表》。
2 处理火灾的基本原则1)控制烟雾的蔓延,防止火灾扩大。
2)防止引起瓦斯或者煤尘爆炸,防止因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
3)有利于人员撤退和保护救护人员安全。
4)创造有利的灭火途径。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同综合应急预案部份3.2 不连沟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同综合应急预案部份4 预防与预警4.1 危(wei)险源监控4.1.1 危(wei)险源的监控方式、方法4.1.1.1 使用 CO 作为早期识别煤炭自燃的指标气体,利用 KJ66N 安全监控系统, CO 变化异常,及时进行早期预警。
4.1.1.2 使用束管监测系统,连续监测井下空气成份的变化,利用抽气泵将井下测点气体经过束管抽到井上,经气体选取器挨次将不同测点的气样送往色谱仪进行分析。
4.1.1.3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气体情况,利用埋设的束管对采空区的气体进行监测,每天至少测定一组数据。
4.1.1.4 采煤面停采回撤期间,利用埋设的束管加强对采空区气体监测,每天至少测定两组数据。
4.1.1.5 每班至少检查一次采空区密闭前的气体浓度、气温及水温。
4.1.1.6 采空区密闭内气体浓度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气体取样分析,并检查密闭墙的完好状态及漏风情况。
4.1.2 事故预防措施4.1.2.1 外因火灾预防措施4.1.2.1.1 井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必须严格执行“一焊一审批”制度。
施工前由瓦斯检查员检测作业地点附近的 CH4 浓度,并在施工地点洒水,准备好灭火器、沙箱及做好其他电焊前准备工作,特别是施焊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应再次用水喷洒,并应有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 1h,发现异常,即将处理。
4.1.2.1.2 胶带输送机必须装设防滑保护、堆煤保护、防跑偏装置、温度、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共六种防灭火保护。
井下出现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发现火源:现场人员应利用附近灭火器材积极扑灭初期火灾,并迅速向调度室报告。
在难以控制时应立即佩戴自救器,按照火灾事故的避灾路线,迅速撤出灾区直至地面。
撤离受阻:在撤离受阻时应戴好自救器,选择最近的避难硐室或临时避险设施待救。
组织灭火:带班领导和班组长负责组织灭火、自救互救和撤离工作。
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的危害和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
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发出警报,通知撤出灾区和可能受威胁区域的人员。
在判断受威胁区域时,要充分考虑到矿井外因火灾发展迅速、火烟蔓延速度快的特点,要估计到火势失去控制后可能造成的危害。
通知相关单位,报告事故情况。
第一时间通知矿山救护队出动救援,通知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救援,通知矿井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各有关部门相关人员开展救援,通知可能波及的相邻矿井和有关单位,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
抓住火灾初期容易控制、容易扑灭的有利时机,尽快采取措施灭火和控制火势发展,防止灾情扩大。
迅速组织开展救援工作,积极抢救被困遇险人员。
保持风机正常运行,维护通风系统稳定。
井下防灭火管理制度一、引言井下是煤矿等工业领域中存在一定的火灾风险的场所。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井下防灭火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井下防灭火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建立井下防灭火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井下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工作人员在井下工作时的人身安全是管理制度的首要原则。
(2)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井下火灾防控措施,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3) 管理科学化:建立科学合理的防灭火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4) 周密细致: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执行。
三、组织管理措施1. 领导责任:(1) 设立专门的井下防灭火管理部门,并确定部门负责人;(2) 防火工作纳入煤矿安全管理体系,赋予相关负责人相应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2. 人员培训:(1) 对所有接触井下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防灭火知识和技能培训;(2) 定期组织井下消防演练和技能考核,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安全设施:(1) 安装井下火灾报警系统,确保及时检测和报警;(2) 配备合适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四、井下火灾风险评估1. 建立火灾风险评估制度,对井下各个区域进行风险评估;2.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灭火措施;3. 定期对火灾风险评估进行复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更新。
五、井下火灾控制措施1. 电气设备管理:(1) 井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2) 确保电气设备周围的清洁和通风,避免积尘和温度过高。
2. 易燃易爆物质管理:(1) 严格控制井下易燃易爆物质的储存和使用;(2)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存放位置和容量限制,及时清理过期物品。
3. 作业环境管理:(1) 进行井下通风管理,保证空气流通,避免因缺氧导致的火灾事故;(2) 控制井下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引发火灾。
井下灭火管理制度范文为了确保井下工作环境的安全,防止井下火灾事故的发生,制定井下灭火管理制度如下:一、目的与范围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井下工作场所的火灾防控和灭火工作的有效实施,保障井下工人的安全。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井下作业地点和设施。
二、组织责任井下灭火工作由井下工作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
井下作业负责人应设立井下灭火指挥部,明确领导责任,进行组织、督促和监督。
三、井下消防设备1. 井下工作区域应配置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消火栓、喷淋系统等。
2. 井下消防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严禁私自拆除、损坏或擅自移动。
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可用状态。
四、井下灭火准备工作1. 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井下灭火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定期进行灭火器使用培训。
同时,要定期组织灭火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井下应设置灭火器存放点和应急疏散通道。
3. 井下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个人灭火器,并按照规定使用、保养。
五、井下火灾应急处置1. 发现火灾情况时,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报警,并立即启动井下灭火预案。
2. 井下灭火工作由井下灭火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指派专人负责灭火器材的调配和使用。
3. 井下作业人员要迅速撤离现场,有组织地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4. 在井下火灾救援过程中,要与地面指挥部及时沟通协调,协同配合,提高灭火效率。
六、事后处理1. 灭火结束后,要进行事故调查,查明火灾起因和责任。
2. 对井下消防设备和防火措施进行检查,及时补充和更新,确保其可靠性。
3. 必要时,要对井下作业区域进行整改,排查潜在的火灾隐患。
七、安全宣传教育1. 井下工作单位要定期组织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培训。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 各井下作业区域要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人员随时保持警惕。
八、监督检查井下工作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定期对井下灭火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井上下内、外因火灾预防及处理安全技术范文1. 火灾预防措施为了预防井上下的火灾,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首先,建设合理的消防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在井下内部,应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通知井下人员进行逃生。
自动灭火系统可以迅速控制和扑灭火势,防止火灾蔓延。
在井下外部,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和消防栓,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迅速采取灭火措施。
其次,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和管理。
定期对井上下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存在的隐患,确保井下内外的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在井下内部应设立专门的巡逻队伍,定期巡视,发现火灾隐患及时处理。
同时,对井下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另外,严格控制火源的使用。
井下内对于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使用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禁止使用明火和电熨斗等火源。
井下外部,要控制砂岩爆破、电焊等作业的施工时间和范围,避免引发火灾。
2. 火灾处理安全技术火灾处理时,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操作,以保障人员的安全。
在发生火灾后,首先要保持冷静。
井下内的火灾一旦发生,会导致空气中充满大量有害气体,对人员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在处理火灾时,必须带上防毒面具和防火服,确保自身的安全。
其次,要进行有效的火灾扑救。
根据火源的大小和火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器具进行扑救。
在井下内部,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进行扑灭。
在井下外部,可以使用水泵和消防栓进行灭火。
同时,要注意灭火的方向和灭火剂的使用量,确保灭火效果。
最后,要及时救助被困人员。
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会导致人员被困,需要进行紧急救援。
在救援时,要根据火势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救援工具,如绳索、救生器具等。
同时,要与井上联系,通报情况,协调救援行动。
总之,井上下的内外因火灾预防及处理安全技术对于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井下防灭火管理制度范文【井下防火管理制度】一、概述井下防火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矿井生产环境的安全和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管理系统。
本制度旨在规范井下各类设备、管线的安装和使用,明确职责分工,确保火灾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人员安全是井下防火的首要原则。
2.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预防措施的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3. 综合治理: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
三、井下防火责任1. 矿井领导: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井下防火管理制度,对井下防火工作负全面责任。
2. 监控设备使用人员:负责维护和检查各项监控设备的正常工作,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3. 井下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防火管理制度,如发现火灾迹象应立即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火势。
4. 消防人员:负责组织疏散、灭火和事后处理等工作。
四、井下防火设施和设备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可靠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2. 灭火系统:配备灭火器、灭火器具等灭火设备,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灭火。
3. 通风系统:保证井下通风畅通,防止烟雾堆积和火灾蔓延。
4. 防火墙和隔离带:建设坚固的防火墙和隔离带,阻隔火势的扩散。
5. 井下照明设施:确保井下有良好的照明设施,避免因光线问题造成火灾隐患。
五、井下防火管理措施1. 设立安全警示标识:在井下各类设备和储存场所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火灾隐患。
2. 加强巡视与检查: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加强消防培训:对井下人员进行定期的消防培训,提高他们的火灾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4. 灭火演练:定期组织灭火演练,增加井下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5. 火灾事故报告与处置: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疏散和灭火工作。
六、安全检查和评估1. 定期安全检查:定期组织对井下防火设施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井下灭火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做好井下灭火工作,防止火灾事故发生,保障井下人员的安全,制定本井下灭火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井下工作场所,目的是规范井下灭火工作,确保灭火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职责与权限2.1 井下负责人井下负责人是指井下作业现场的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井下灭火工作计划,组织人员进行灭火演练,做好火灾风险评估工作,并提供必要的灭火装备和设施。
2.2 井口值班员井口值班员是指负责井口灭火设备的管理和检查,确保井口灭火设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2.3 井下作业人员井下作业人员应遵守井下灭火管理制度,参加火灾应急演习,配合井下负责人和井口值班员进行灭火工作。
三、灭火设备与设施3.1 灭火器材井下应配备灭火器材,包括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灭火器材应定期检查,确保其完好性并及时更换失效的器材。
3.2 消防栓井下应设有消防栓,并配备消防栓接头和喷水枪。
消防栓应定期检查,确保其使用前有效。
3.3 防火门井下的通道、隧道等重要位置应设置防火门,并长期保持其通畅和可用性。
3.4 灭火砂斗井下设有灭火砂斗,用于应对小面积火灾。
灭火砂斗应摆放在易燃物附近,随时可用。
四、灭火演练4.1 定期演练井下应定期进行灭火演练,以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灭火技能和应对火灾的能力。
4.2 演练内容演练内容应包括: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火灾报警与紧急疏散的程序、现场人员的分工与合作等。
4.3 演练记录演练结束后,应填写演练记录,并定期评估演练效果,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五、火灾风险评估5.1 风险评估目的为了识别井下可能发生的火灾风险以及其对人员和设备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井下的火灾安全性。
5.2 风险评估内容风险评估内容包括井下的火灾风险源、燃烧性物质的存储与使用、火灾扩散路径等。
通过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灭火预案和安全措施。
5.3 风险评估周期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并根据井下的工作情况和环境变化进行更新和修订。
井下防灭火管理制度模版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井下防灭火管理,在保障井下生产安全的同时,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制度适用于所有井下作业场所,并且所有人员都应严格遵守。
二、管理责任1.井下防灭火责任由井下管理层负责,负责制定防灭火工作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
2.各级部门、班组要建立健全井下防灭火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三、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把井下防灭火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做到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
2.综合治理,多措并举。
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井下防灭火工作,确保全面防范。
3.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严格按照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井下防灭火管理。
4.全员参与,责任明确。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承担起防灭火的责任。
四、预防措施1.井下场所要按照相关规定布置消防器材。
消防器材应摆放整齐、易于取用,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要定期进行井下防灭火演练。
演练内容包括员工逃生、灭火器的正确使用和报警的操作等,确保员工熟悉应急处理流程。
3.禁止井下吸烟和使用明火。
井下作业场所属于易燃易爆环境,任何形式明火都是禁止的。
4.加强井下通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
五、应急处置措施1.井下设立疏散通道,确保人员能够及时逃生。
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
2.发生火灾时,井下人员要立即报警,并按照预定的应急处置流程进行处理。
避免慌乱和盲目逃生。
3.在火情得到控制之前,禁止人员私自返回火灾现场,以免造成二次事故。
六、监督检查1.井下防灭火管理工作要进行定期检查评估,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2.对违反井下防灭火管理的人员进行处罚,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七、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井下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对照执行,违反本制度的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八、总结井下防灭火管理是保障井下作业安全的重要措施。
井下火灾的自救方法
首先,当发现井下出现火灾时,作业人员要立即向井口撤离,回到地面安全区域或避难点。
在撤离过程中,不要恐慌,要保持镇定,避免踩踏和拥挤。
尽量呼叫其他作业人员一起撤离,确保所有人员都能够安全离开井下作业区域。
其次,如果无法立即撤离,作业人员要尽快找到避难点,远离火源并寻找避难物品,如湿
毛巾、水、呼吸器等,以备可能被困一段时间。
然后封闭门窗,阻止火势蔓延,并通知地
面救援人员自己的位置。
在避难点内,作业人员应尽量保持镇静,定期与地面联系,向救援人员提供自己的具体位
置和情况。
同时,尽量减少呼吸灰尘和烟雾,保护好呼吸道,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预防
因吸入大量烟尘而造成身体伤害。
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被困在火灾中无法撤离,要尽快向地面救援人员报告,用湿毛巾或水
遮住口鼻,并保持低姿势,避免吸入过多烟雾。
利用任何可能的通道向上升高处躲避,等
待地面救援。
最后,井下作业人员在发生火灾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才能进行其他的自救行动。
在井下环境中,火灾可能引起的爆炸和烟雾较多,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
呼吸系统。
同时,要与地面联系,告知自己的位置,希望能够尽快获得救援。
在火灾发生时,只有冷静应对,正确自救,才能最大程度减少伤亡。
矿工井下避灾的线路和方法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因此,每个矿工和下井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本人工作环境的特点,认识和掌握常见灾害事故的规律,了解事故发生前的预兆,通过学习牢记各种事故的避灾要点,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识和抗灾能力。
矿工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和行动准则1.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1)积极抢救。
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2)安全撤离。
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预防灾害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风格,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照料好伤员和年老体弱的同志;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3)妥善避灾。
如无法撤退(通路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
2.在灾区避灾的行动准则(1)选择适宜的避灾地点。
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好的避难硐室或其它安全地点暂时躲避;也可利用工作地点的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用现场的材料修建临时避难硐室。
井下灭火管理制度
是指在井下矿山作业中,针对火灾风险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并有效地控制火灾的蔓延。
井下灭火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灭火设备的配置:确定井下所需的灭火设备种类、数量和摆放位置,如灭火器、灭火栓、灭火泵等,确保设备齐全且易于使用。
2. 灭火设备的维护:规定灭火设备的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3. 灭火设备培训:进行井下灭火设备的操作培训,包括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灭火栓等设备,以及如何进行火灾应急处理。
4. 灭火预案制定:制定井下灭火的具体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报警程序、人员疏散路线、灭火逃生设施等,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灭火和疏散。
5. 灭火演习:定期进行井下灭火演习,提高矿工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灭火设备和执行应急预案。
6. 灭火责任分工:明确井下各个岗位在火灾发生时的责任分工,如指挥员、报警员、灭火员等,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迅速有效地行动。
7. 灭火记录和事故分析:建立完善的灭火记录,及时记录和整理每次灭火的情况和教训,进行事故分析,不断改进灭火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和执行井下灭火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井下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火灾时保护井下人员安全及控制风流的措施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时,一方面要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要采取一定的通风措施,控制风流,不允许风流发生逆转造成火烟弥漫井巷或有害气体毒化井巷以及发生瓦斯爆炸。
(一)保障人员安全的措施1.自危险区中撤退人员的措施发生火灾时,直接受到威胁的地区是发火地区及其邻近地区和火烟流向出风井时所经过的地区。
因此,在这些地区和风路上工作的人员除参加救灾的以外,应当首先撤出。
此外,有可能发生风流逆转而被火烟弥漫危险地区的人员也应撤出。
在编制防火措施、制定灾变预防措施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到井下任何地点发生火灾时,撤出受难人员和有受难危险人员的最短和最安全的路线,向他们报警的方法,把他们送到安全地点的措施等。
灾变预防计划必须在职工中认真贯彻,使他们知道计划的内容。
撤退的路线应当维护良好,有适当的照明,并设有标明巷道名称及通向出口或避难硐室的路标。
平时井下人员应当熟悉这些路线(包括其发生变化时)。
从新鲜风流方向抢救受烟威胁的人员时,可以利用已有的备用防火门。
关闭防火门,可以使流向相应区域的火、烟大大减少。
但是,不应当关闭没有火烟的风流里的火区防火门。
在井下火烟弥漫的地区内,如果还有人员没有撤出或者断定不了他们是否已经出来时,一定不要中断向该区域的通风。
2.救灾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在有逆转可能的风流里,应当尽量做好这方面的观测,在没有控制住火灾以前,有关的负责人员要高度重视,及时发现预兆,采取安全措施。
火烟发生爆炸的最危险的时期是建立主干密闭墙的时候。
因此,为避免爆炸的不良后果,最好是把主干密闭墙做成带门的形式。
把门关闭以后,应当尽快地离开密闭墙及其附近区。
如果过了一定的时间(如3h一4h)以后没有发生爆炸,再回到密闭墙处,着手相应的加严和加固的工作。
但仍应尽快地完成,尤其是瓦斯矿井,更应这样做。
设立了主干密闭墙和已经把既定风流方向稳定了以后,才可以说火灾已经基本控制住了。
而后才能够着手建立最后的尽可能严密的消火密闭墙(如果决定采用隔绝法灭火)。
不应过急地把排烟的永久密闭墙封严,应当留有排烟管。
排烟管兼作以后对火区的观测孔用。
只有过了一定时间以后,当涌出的火烟已经大大地减少、火区内也投有出现巨大的正压现象时,才可以把排烟密闭墙彻底封闭。
因为,有较大的正压现象时,火区内的火烟甚至会从人风侧密闭墙向外流动,发火初期火烟中肯定会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流动后会造成矿内大气毒化。
所有的能够通往危险地区的风路都应当设立警戒牌。
在灭火过程中,还应不断地检查矿内大气成分,并把结果随时报告给灭火指挥人员。
当瓦斯达到危险浓度时,应当果断地立即撒出人员,加强通风,保证灭火人员的绝对安全。
除了检查人员随身携带的仪器外,每个矿井都应当设有气体化验室。
(二)控制风流的措施1.处理火灾时的通风方法井下发生火灾时,常用的通风方法有:正常通风、增减风量、反风、风流短路、隔绝风流、停止扇风机运转等。
2.根据矿井火灾发生地点选择通风方法(1)如果火灾发生在矿井的进风井筒、井底车场等处,灾变生成的有毒、有害气体随风流要侵入各个采区,威胁全矿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这时,一定要采取反风措施。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每个矿井都要做到:①矿井必须有可靠的反风设施,而且能在10min内改变风流方向,反风后的主通风机供风量不得低于正常风量的60%。
②隔绝主要进回风路的风门,要用铁板制成,有双向开关,以保证反风时,巷道中的风流能够反向流动。
③反风设施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定期检查,定期演习反风。
④如果主通风机尚无反风设施,在日常通风管理中要维护一条连接主要进回风区域的短路通道,以便在突变时有毒气体绕过采区直接排人回风巷,这种情况下主通风机应保持正常运转。
⑤如无反风设施,又无短路巷道,则应尽快停止辅通风机和主通风机运转,并打开风井井口防爆盖,利用在进风井筒内产生的局部火风压实现反风。
(2)如果火灾发生在采区的上行风路中,在排烟的道路上威胁不到集中工作地点的安全,应保持主通风机正常运转。
(3)如果火灾发生在机电硐室,应采取隔断风流的措施,在进风倒挂风障或在硐室口建临时密闭。
矿山火灾防治技术1.煤炭自燃的预防技术煤炭自燃的预防技术包括:惰化、堵漏、降温等,以及它们的组合。
惰化技术就是将惰性气体或其他惰性物质送入拟处理区,抑制煤炭自燃的技术。
主要包括黄泥灌浆、粉煤灰、阻化剂及阻化泥浆和惰气等。
堵漏就是采用某些技术措施减少或杜绝向煤柱或采空区的漏风,使煤缺氧而不至于自燃。
堵漏技术和材料主要有:抗压水泥泡沫、凝胶堵漏技术、尾矿砂堵漏和均压等。
2.火区封闭、管理和启封火区封闭。
当防治火灾的措施失败或因火势迅猛来不及采取直接灭火措施时,就需要及时封闭火区,防止火灾势态扩大。
火区封闭的范围越小,维持燃烧的氧气越少,火区熄灭也就越快,因此火区封闭要尽可能地缩小范围,并尽可能地减少防火墙的数量。
为了便于隔离火区,应首先封闭或关闭进风侧的防火墙,然后再封闭回风侧,同时,还应优先封闭向火区供风的主要通道(或主干风流),然后再封闭那些向火区供风的旁侧风道(或旁侧风流)。
火区管理。
火区封闭以后,在火区没有彻底熄灭之前,应加强火区的管理。
火区管理技术工作包括对火区所进行的资料分析、整理以及对火区的观测检查等工作。
要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标明所有火区和曾经发火的地点,并注明火区编号、发火时间、地点、主要监测气体成分、浓度等。
必须针对每一个火区,都建立火区管理卡片,包括火区登记表、火区灌注灭火材料记录表和防火墙观测记录表等。
火区启封。
只有经取样化验分析证实,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认为火区已经熄灭,才准予启封:火区内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空气日常温度相同;火区内的氧气浓度降到5%以下;火区内空气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l%以下;在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要求以上4项指标持续稳定的时间在1个月以上。
3.火灾时期应变与救灾技术火灾时期应变与救灾技术包括风流控制技术、矿井反风技术和防止火灾扩大技术。
风流控制技术是指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加强通风管理,减少漏风。
矿井反风技术是指根据井下火灾具体情况,在保证作业人员和重大设备设施的安全条件下,可采用局部反风或全矿反风方法。
防止火灾扩大技术的方法主要有:隔离法(将火灾区封闭隔后与其他非火灾区隔开)、窒息法(火灾区完全封闭,阻断助燃物(空气、氧气等)使火灾停止)、采用灌浆灭火(将泥浆灌入发火区,使发火物被泥浆包裹,隔绝空气,防止火灾进一步蔓延)、阻化剂灭火(将阻化剂喷洒于发火物上或注入发火体内,以抑制或延缓发火物的氧化,达到防止火灾扩大的目的)。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发布日期:2004-9-13]经过50多年的科研工作,已建立了较完善配套的煤矿火灾防治技术和预测预报体系。
1、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技术——建立煤炭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方法和自燃危险性分类标准,可为煤矿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做出鉴定和分类,并结合开采条件和顶板管理等因素,确定煤层的自燃发火期,对矿井煤层自燃危险性做出评价。
2、火灾的早期预测预报技术——根据火灾的发展特征,研究成功多种火灾早期预测预报方法,如气体分析法、测温法和烟雾法等。
确定、优选煤炭自然发火早期预测预报标志气体指标。
根据一氧化碳、乙烯、乙炔和链烷比等气体的指标,借助束管或色谱检测装置可实现矿井自燃火灾的早期预测。
对外源火灾,KJS5000A型胶带输送机火灾监测系统,采用热敏电缆式温度在线检测技术,相对温度和绝对温度三级报警方式,即可用于监测带式输送机火灾,又可用于监测巷道、采空区等地点的自然发火。
3、矿井火灾防治的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了较完善的煤矿火灾防治技术和装备,在外源火灾方面,有高倍数泡沫灭火、燃油惰气灭火、多功能阻爆装置、惰气泡沫灭火的技术和装备,以及移动式灭火车、移动式注浆泵站等。
在自然发火治理方面,有均压、阻化剂、凝胶、氮气和粉煤灰三相泡沫等防灭火技术和装备,以及快速密闭新型堵漏材料和SF6漏风检测手段等。
美国采用新方法扑灭井下火灾据美国矿山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消息】2004年2月11日,美国肯塔基州多提基煤矿井下一辆运送柴油的拖拉机着火,引发火灾,致使该矿关闭3个星期。
矿山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和肯塔基州矿山与矿产局对此事件迅速做出反应。
矿山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抢险队在井下火区相对应的地面设立数个监控点,由监控点收集的数据用来制定从地面向井下远距离灌注临时密封隔障的方案。
这些在主巷道中灌注的临时密封隔障在距发火点约5.6公里之外将风流阻断,并将发火点与其他作业区各离开来。
远距离密封方案要求用泵从地面向井下巷道灌注18个密封隔障,平均深度约为190米。
在确定了密封隔障的位置后,用5台钻机打了18个灌注孔、5个观察孔和7个监测孔。
地面钻孔作业于2月12日至26日进行,然后向火区注入惰性气体,并由矿山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技术支持人员进行连续监控。
通过注入惰性气体并应用最新的监控技术,抢险队找到了火势流向的模式,这些模式有助于确定远距离灌注临时密封隔障的最佳间距。
远距离灌注临时密封隔障作业于2月20日开始,至27日结束。
矿山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肯塔基州矿山与矿产局和联盟煤炭公司(多提基煤矿的母公司)三家单位的矿山救护队于2月28日进入井下,对井下的气体氛围进行评估,并恢复通风。
通风恢复后,矿工们在火区周围构筑了32道永久性密封隔障,3月2日完工后对矿井进行了彻底检查。
多提基矿遂于3月8日恢复生产。
3月25日,矿山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局长劳伦斯基视察了该矿的灾后恢复工作,对该矿迅速扑灭火灾,恢复生产予以赞赏,表示有关各方通力合作、应用先进科技和快速决策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劳伦斯基说,各方通力合作,制定出解决这场火灾造成的各种问题的创新方案,从而使多提基矿360名矿工能够迅速、安全地返回工作岗位。
特别重要的是,在这场抢险活动中,没有一个矿工和抢险人员受伤。
常规的抢险方法通常要求抢险队到井下去灭火,完成任务一般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
而多提基矿的疏散方案却能迅速、高效地落实。
这项成功的实践应该作为业界和政府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进行合作的范例。
本次抢险工作的目标就是安全地使矿井恢复生产,让所有矿工返回工作岗位。
发生火灾时,现场人员应采取什么行动?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根据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
在现场的区、队、班组长应依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火灾瓦斯流经的地区、由于火风压造成火灾瓦斯逆流的地区以及可能发生爆炸的地区等)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的一切工具和器材进行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