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呼吸作用试题的变形
- 格式:pdf
- 大小:171.47 KB
- 文档页数:2
呼吸作用训练题1.下列不含有氮、磷元素的物质是A.DNA B.核酶 C.ATP D.纤维素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是细胞吸能反放能反应的纽带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C.ATP中连接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磷酸键比较不稳定D.ATP水解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另一吸能反应3.“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
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B.C点以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点,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与其不相符的是A.该图表示在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中,糖类(甲)和脂肪(乙)的含量变化,若在萌发过程中甲、乙表示的物质则刚好相反B.该图表示某运动员长跑时体内CO2(甲)与O2(乙)的含量变化C.曲线甲、乙分别表示因CO2浓度骤然降低,某绿色植物体内C5和C3的含量变化D.该图表示光照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TP(甲)与ADP(乙)的含量变化5.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 B.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C.三个阶段都需要酶催化 D.三个阶段都产生[H]6.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的原因之一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B.依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和速度可以判断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来检验CO2D.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的方法是直接向培养液中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8.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题型及解题策略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过程,同时释放出氧气。
而呼吸作用则是指有机物在氧气的存在下分解成能量、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题型及解题策略。
1. 基础题型例题:某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一定数量的葡萄糖。
如果将这些葡萄糖完全分解,会产生多少ATP分子?解析:葡萄糖分解产生的ATP分子数与其分解的氧气量有关,每分解1个葡萄糖分子需要消耗6个氧分子,产生38个ATP分子。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先得出所需氧气量,然后计算产生的ATP分子数。
答案:对于一定量的葡萄糖,完全分解所需氧气量为6倍葡萄糖量。
因此,如果这个植物产生了1克葡萄糖,完全分解需要消耗6克氧气,产生38×1=38个ATP分子。
2. 综合运用题型理解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交替进行,及其对气体浓度的影响,是较难的考点。
下面是一个综合运用题:例题:某个水环境下的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一定数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这些气体在环境中的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图片】问题: 1) 图中1处和2处分别代表什么?2) 光照加强或光照减弱,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会怎样变化?解析:1) 图中1处是光合作用的初期阶段,此时,植物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处为光合作用的高峰期,此时氧气的产生和二氧化碳的消耗达到最高峰。
2) 光照加强时,光合作用的速率加快,植物消耗更多的二氧化碳,释放更多的氧气,因此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氧气浓度升高。
光照减弱时,光合作用速率减慢,植物释放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也降低,因此环境中氧气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题型及解题策略。
在解题过程中,要理解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它们的关系,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或参数,采用逻辑思维分析,灵活运用化学计算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细胞呼吸的能量转换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它不仅为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还参与了许多物质的代谢和转化。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理解细胞呼吸中的能量转换,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的过程。
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又分为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两种类型。
二、细胞呼吸的过程(一)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的H,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例题: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1 分子葡萄糖分解产生的能量约为多少?答案:约 2 个 ATP 分子的能量。
2、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例题: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的物质有哪些?答案:丙酮酸、水。
3、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例题: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水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答案:以 ATP 的形式存在。
(二)无氧呼吸1、酒精发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例题:进行酒精发酵的生物有哪些?答案:酵母菌等。
2、乳酸发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例题: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进行的是哪种无氧呼吸?答案:乳酸发酵。
三、细胞呼吸的能量转换细胞呼吸的本质是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 ATP 中的化学能和热能。
易错点08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分析曲线图和柱形图在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高考题中常常出现。
对曲线变化和曲线上的特殊点所代表的的生物学含义没有掌握或理解不准确是失分主要原因,对原因依据类答不全或逻辑混乱也是失分常见的原因。
在复习备考中,准确理解曲线变化趋势及拐点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结合题目情境将知识准确、合理的应用,同时避开易错陷阱,从而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
易错陷阱1:总光合速率与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判断。
混淆“产生O2的量”与“释放O2的量”的区别、“叶绿体(植物)固定CO2的量”与“植物吸收CO2的量”的区别、“合成有机物的量”与“积累有机物的量”的区别。
易错陷阱2:净光合作用为0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比较。
误以为整株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为0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也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易错陷阱3:光照、温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误以为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成正相关,误判曲线图中影响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易错陷阱4:光合作用曲线中补偿点与饱和点移动规律。
对补偿点与饱和点含义不理解造成误判,对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分析不准确造成误判。
易错陷阱5:一昼夜中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点、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的判断。
误以为光合速率下降就没有积累有机物,误以为下图中c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易错陷阱6:植物正常生长与有机物积累的关系。
误以为植物光合作用有合成有机物即可正常生长,忽略了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例题1、如图表示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F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B.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10 ℃C.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为30D.H、J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2倍【解析】A、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表示净光合速率,F点表示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0,即净光合速率为0,F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A项正确;B、图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可以用图中“从空气中吸收的CO2量”表示,所以净光合作用最大(I点)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10 ℃,B项正确;C、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当温度为30 ℃时,净光合作用强度=30,呼吸作用强度=30,因此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 30+30=60,C项错误;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2倍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图中两曲线交点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图中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2倍的是H、J两点,D项正确。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
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为25℃~30℃之间,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大于35℃,故A错误;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故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故B错误;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强度后,光合速率不变,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不一定越高,故C错误;阴影部分表示净光合速率,因此温室栽培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之间,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0分)图甲、乙为某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及其发生的生化反应。
图丙是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甲、乙中两种膜的名称分别是、。
(2)图甲、乙中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物质外,还均可产生。
(3)甲、乙两种膜上发生的具体的生化反应过程分别是和。
(4)图甲中的[H]来自于有机物的分解。
(5)图乙膜上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6)在图丙中B~C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7)如果在图丙的C点突然降低CO2浓度,叶绿体内C5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
(8)在图丙D点的光照强度时,植物实际光合量的相对值是(用CO2的吸收量来表示)。
【答案】(1)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2)ATP(3)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反应(4)葡萄糖和丙酮酸(5)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或光能转变为化学能)(6)光照强度(7)升高(8)6【解析】(1)据图分析,甲图是发生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的内膜上;乙图是发生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即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2)因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均有能量生成并储存在ATP中;(3)甲、乙两种膜上发生的具体的生化反应过程分别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反应;(4)图甲中的[H]来自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中有机物葡萄糖和丙酮酸分解;(5)图乙膜上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通过色素把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6)据图分析,在图丙中B~C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7)如果在图丙的C点突然降低CO2浓度,叶绿体内C5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由于CO2的固定减弱而C3的还原不变则升高;(8)据图分析,在图丙D点的光照强度时,植物实际光合量的相对值是单位时间从外界吸收的CO2的量和呼吸作用生成的量的总和即4+2=6(用CO2的吸收量来表示)。
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试验图片类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试验图片类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试验图片类题(共9题)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此实验证明了??。
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为探究“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
2、张明同学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
广口瓶内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瓶塞塞住,并用凡士林密封。
(1)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目的是避免瓶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瓶内的_______,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在黑暗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_______,表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_______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3)然后,将该装置移到阳光下较长时间,取下其中一片叶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结果发现叶片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B.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C.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D.过程②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4、现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氮气5、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要经过实验论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高二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据下图判断叙述不正确的是()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B.①、④过程可以产生[H],②过程需要消耗[H]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答案】C【解析】X为五碳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固定生成的三碳化合物,Y为糖类在细胞质基质分解生成的丙酮酸,A正确。
Y为糖类在细胞质基质分解生成的丙酮酸同时生成[H],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生成[H],三碳化合物在叶绿体基质与[H]、ATP反应生成糖类,B正确。
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错。
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没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无氧气生成,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随着水温的升高,该动物细胞代谢会增强,而水中氧气的含量反而下降,这时候机体会产生更多的血红蛋白来弥补,故A正确。
【考点】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下列不属于细胞呼吸特点的是A.在常温下进行B.分阶段逐步放能C.高温下发生,产生光和热D.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转变成热能【答案】C【解析】细胞呼吸在常温下发生,分阶段逐步放能,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转变成热能。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4.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条件,分别置于5klx、10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精选考题·福州一次质检)早春季节,农民在水稻播种之前要进行催芽,即先用温水将水稻种子浸泡几小时(非恒温,让其自然变凉),再堆放在一起,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好。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要常掀开薄膜,并经常进行翻种。
请根据上面材料回答问题:(1)必须用一定温度的水浸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常翻种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氧气和散热,这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造成烂芽和烂根。
(3)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Ⅰ.实验原理:种子萌发过程中,如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氧气量和CO2释放量相等;如只进行无氧呼吸则只释放CO2不吸收O2。
Ⅱ.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的水稻种子、带橡皮塞的玻璃罩2只、100 mL的烧杯4个、2根弯曲的其中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蒸馏水、凡士林。
Ⅲ.实验方法:按照装置一图将实验材料和用具装好。
如想得到预期的实验结论,必须同时设计另一组实验装置即装置二,请指出应如何设计。
(在方框内绘出装置二的图示并做好相应标注)Ⅳ.完成如下表格,预测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及结论。
(请描述装置一和二中液滴移动状况)【答案】(10分)答案: (1)提高温度,增强酶的活性(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过多热量(3)Ⅲ.装置二与装置一相同,只是将NaOH溶液换成蒸馏水(图略)Ⅳ.①只进行有氧呼吸②一不移,二右移③一左移,二右移【解析】(1)用一定温度的水浸泡种子主要是提高温度,增强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才会增强。
(2)要提供氧气和散热是为了防止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过多的热量,导致烂芽和烂根。
(3)装置二中将装置一中的NaOH溶液换成蒸馏水,其余都同装置一。
NaOH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一中移动代表氧气的消耗量,而装置二中不动说明吸收的气体量和释放的气体量相同,应是进行的只有有氧呼吸。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题型及解题策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两个非常重要且相互关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化学能。
呼吸作用是指生物有机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下面将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题型,介绍一些解题策略。
综合题型一:判断正误题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同。
解题策略:正确答案为错误。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可以看到,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而呼吸作用是将葡萄糖和氧气氧化分解产生能量,二者反应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同。
综合题型二:选择题题目:下列哪个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具有的?A. 产生能量B. 吸收氧气C. 释放二氧化碳D. 转化光能综合题型三:应用计算题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对速率如下:光合作用速率为10单位/s,呼吸作用速率为8单位/s。
某个时间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
在该时间点,净效应是( )。
A. 光合作用速率为2单位/sB. 呼吸作用速率为2单位/sC. 净速率为2单位/sD. 净速率为18单位/s解题策略:正确答案为C。
净效应即光合作用速率减去呼吸作用速率,根据题目可知净效应为10单位/s - 8单位/s = 2单位/s。
净速率为2单位/s。
综合题型四:综合分析题目:小明在一个密闭的实验室里培养了一盆水稻。
在实验开始时,实验室内没有其他植物或动物。
实验过程中,小明对实验室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测量。
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小时)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0 21 0.041 20 0.052 19 0.063 18 0.07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初二生物人体的呼吸试题答案及解析1.为了增加肺的通气量,最有效的办法是A.增加心率B.增加心输出量C.增加呼吸频率D.加深呼吸【答案】D【解析】肺的通气量是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量,与心率、心输出量没有直接关系,A.B错误;增加呼吸频率不能增加肺的通气量,C错误;加深呼吸可以增加肺的通气量,D正确,选D【考点】本题考查肺的通气量,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肺的通气量的概念,认识影响肺通气量的因素。
2.人体平静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水蒸气【答案】C【解析】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比较,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但是在空气中氮气占79%,不管吸入的气体还是呼出的气体,含量都是最多的,所以A.B.D错误,C正确,选C【考点】本题考查人的呼吸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细心审题,看清题目所问问题,避免误答。
3.(8分)根据下图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回答相关问题:(1)[5]有_______作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1]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请你列举两条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哮喘患者的感染部位是[ ]____________。
(4)[8]是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组织。
(5)吃饭时边吃饭边说笑,容易引起剧烈咳嗽。
是由于吞咽时[ ]__________来不及盖下,食物误入[ ]______________。
【答案】(1)骨或软骨(2)①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②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温暖和湿润的作用(3)7 支气管(4)膈肌肉组织(5)2 会厌软骨 3 气管【解析】(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2)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3)哮喘一般是由于吸入了过敏性物质引起的支气管感染,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患病时,由于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变窄,病人呼吸困难。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冬季,利用温室生产蔬菜时,不利于提高蔬菜作物产量的措施是()A.调控昼夜温差B.阻止空气流通C.调控温室湿度D.补充人工光照【答案】B【解析】调控昼夜温差,白天适当提高温度,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夜晚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可以提高产量,故A不合题意;温室内CO2气体相对较少,CO2是光合作用原料,阻止空气流通,CO2随光合作用进行,含量下降,使光合速率降低,不利于提高产量,故B符合题意;蔬菜生长需要适宜的湿度,故C不符合题意;补充人工光照能够促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故D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应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樱桃根细胞厌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线粒体B.图中A、B、C三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还原氢最多的是点CC.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减缓作用D.实验过程中可以改用CO2的产生量作为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答案】C【解析】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A错误。
由图可知A.B.C三点,A的有氧呼吸速率最大,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还原氢最多的是A点,故B错误。
由图可知随着KNO3浓度增加有氧呼吸速率降低越慢,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减缓作用,故C 正确。
樱桃根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用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图甲为依据某植物夏季一昼夜中CO2的释放量和吸收量所绘制的曲线图,图乙为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bc段和de段光合作用速率都下降,此时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B.图乙中[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中,首先[H]与A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光反应C.图甲中C点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造成的D.图乙中[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答案】D【解析】图甲bc段光合速率下降是中午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de段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是午后光强下降,故A错误;图乙中[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中,首先[H]与A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故B错误;图甲中C点出现的原因是中午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故C错误;图乙中[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故D正确。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线分析密闭状态:1-1下图表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CO2的浓度变化,假设一昼夜5时日出,19时日落,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用CO2测定仪测得了一天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B.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C.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解析:因为日间有光照,植物因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强度超过植物因呼吸作用而释放二氧化碳的强度,因而白天二氧化碳浓度逐步降低。
上午8点到10点日光强度比较高,因而光合作用较强,而且经过一夜,二氧化碳浓度水平较高,因而下降幅度比较剧烈;到了10点以后,虽然阳光持续增强,但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降到较低水平,因为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一步增强,因而下降幅度反而较平缓。
夜间植物因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而二氧化碳浓度逐步增高,24点前,因为人工光照的存在以及自然光逐步降低,光合作用尚在微弱进行,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的幅度有限,因而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平缓,到凌晨,光照降低到最低,因而基本没有光合作用,而只有呼吸作用使得二氧化碳浓度得到迅速提高。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有机物合成的量最大。
密闭状态:1—2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全素营养液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
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⑴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初一生物人体的呼吸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问题的实验中,采用的抽样检测方法是_________;要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
【答案】五点取样法;重复组.【解析】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对于一个种群分布较均匀具良好的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如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问题的实验,可以采用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如果正好在边线上的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要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多测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提高可信度.故答案为:五点取样法;重复组.【考点】此题考查对五点取样法的理解.2.当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时,外界、肺泡、气管处的气压大小是()A.外界>肺泡>气管B.气管>肺泡>外界C.外界>气管>肺泡D.肺泡>气管>外界【答案】C【解析】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被动扩张,肺容积的增大,肺内气压下降,造成外界气压高于肺内气压,这样外界气体才能由呼吸道进入肺。
而且气体总是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所以吸气时,外界气压高于气管内气压,气管内气压高于肺泡。
A选项中肺泡内气压大于气管的说法错误,故A错;B选项中气管内气压不最高,外界气压最高,故B错;D选项中肺泡气压最低,外界气压最高的说法明显错误,故D错;此题只有C选项符合事实,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运动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3.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下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外界空气肺泡血液组织细胞①②③在这些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的有()A.①B.②③C.①②D.①③【答案】B【解析】图中表示呼吸的全过程,过程①是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过程②是肺内的气体交换,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过程③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初一生物人体的呼吸试题答案及解析1.A.曲线AB段表示吸气,膈肌为收缩状态B.曲线AB段表示呼气,膈肌为舒张状态C.曲线BC段表示吸气,胸腔容积变大D.呼气结束点为B点,此时肺内外气压相等【答案】A【解析】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频率;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呼吸肌舒张,隔顶上升,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廓缩小,肺回缩.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故选:A【考点】呼气和吸气.2.在呼气时,膈肌和胸腔容积的变化是()A.膈肌收缩,胸腔容积缩小B.膈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C.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D.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答案】D【解析】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这是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肺泡),进行吸气,当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时,吸气完成(或者说呼气开始);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廓缩小,肺随之缩小,这是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进行呼气,当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呼气完成(或者说吸气开始)。
【考点】呼气和吸气;呼吸运动。
3.下列叙述中,与肺的气体交换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肺泡数目极多B.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C.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答案】B【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数目多,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与气体交换没有直接的关系。
【考点】肺的结构。
4.人在感冒时,呼吸不畅的原因是A.鼻腔粘膜分泌粘液过多,堵塞了鼻腔B.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C.气管分泌的痰过多堵塞了呼吸道D.声带发炎肿胀,气体不能通畅流动【答案】B【解析】呼吸系统包呼吸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腔、咽、喉、气管、支管,是呼吸道,鼻腔位于道始端其中有毛可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灰尘气又清洁用鼻黏膜中有富的毛细血,可以温暖空,鼻分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当人体患感冒时,分组等一些物质会毛细血扩张透性增,此血肿堵了腔,使人呼吸不畅。
初二生物人体的呼吸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食物中有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有机物,能够提供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这些能量被释放出来是通过A.小肠的消化作用B.线粒体的呼吸作用C.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D.叶绿体的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A、小肠的消化作用能消化食物,把难吸收的物质消化成可直接吸收的物质,不符合题意.B、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通过呼吸作用将细胞中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着能量)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来利用.符合题意.C、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不符合题意.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两种能量转换器.2.今年初,我国部分城市连续出现雾霭天气,PM2.5指数偏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05微米的细颗粒物。
这些细颗粒物能穿过鼻腔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危害人体健康。
请问:(1)PM2.5能够顺利通过,到达肺。
(2)PM2.5通过肺泡后首先到达人体心脏的,随后经过(选填“体”或“肺”)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危害健康。
(3)远离雾霭,你可以做些什么?(请举一例)【答案】(1)呼吸道(2)左心房体(3)为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应该做到: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使用清洁能源,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解析】(1)PM2.5入肺的通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都属于呼吸道。
PM2.5颗粒物被吸入肺后,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壁进入血液,经过血管肺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随后经过体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危害健康.(3)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固体小颗粒,如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大雾天气可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为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应该做到: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使用清洁能源,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3.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答案】D【解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实质。
考点17 呼吸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考频度:★★★★★难易程度:★★★★☆一、呼吸作用1.概念: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2.场所:主要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
3.公式4.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5.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另一部分转化成热能释放出去。
6.影响因素:(1)温度:对呼吸作用影响最大,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增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增强。
(3)氧气: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增强。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呼吸作用减弱。
7.农业应用(1)深耕松土: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促进根的吸收。
(2)增大昼夜温差,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少植物呼吸作用。
(3)延长果实储藏时间:通过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来降低呼吸作用,延长保藏时间。
在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生命时期,呼吸作用强弱是有差别的。
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影响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1.实验一:种子萌发释放热量(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装有萌发种子的暖水瓶内的温度升高。
装有煮熟的种子的暖水瓶内温度不升高。
(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放出了能量。
学科网2.实验二: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二氧化碳(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瓶里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说明瓶里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学科=网3.实验三: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了。
燃烧的蜡烛放进乙瓶里,火焰没有立刻熄灭。
(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时吸收了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