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5[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诗人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诗人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播放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诗人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饮酒》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的表现手法的学习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有关饮酒的话题导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介绍:1、走近作者: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有名诗人。
性格:“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2、作品介绍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组诗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三、诗韵朗读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划分五言诗的朗读节奏2、学生自我评价朗读效果,并明确这首诗所适合的朗读语气。
3、学生以合适的。
语气和节奏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4、播放诗歌朗读范文,学生借鉴掌握。
5、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订正。
四、画面再现——理解诗意1、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呢?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用诗句中的一个词回答)?明确:悠然五、合作探究——品读诗歌1、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语当中?2、展示历史背景知识,请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
《饮酒》导学案成果指标1.熟读成颂,习得语感;2.感受,品味诗歌意境;3.感受作者的思想境界,体会自然之美。
明确目标+2思维导引一.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陶渊明:名(),字(),世称“”,自号()。
()著名文学家,诗人。
()诗派创始人。
主要作品有《》,《》、《》、《》。
2.《饮酒》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文是其中第五首。
这些诗都是他饮酒之后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清楚的知道作者及写作背景+2思维碰撞二.诵读诗歌,习得语感。
活动:1.自主尝试朗读,找出自己朗读中的疑难点。
(包括自此的读写法,朗读时的语气,语速,情感的把握等。
)2.组内诵读,并且通过交流解决诵读时遇到的疑难点。
三.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意境。
1.用自己话描述诗歌意境。
(独立完成)2.你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理解“心远地自偏”的深意。
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从体会“见”字入手)活动:根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完成下列填空。
诗人在()干什么()偶一抬头,瞥见(),心情()。
4.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你悟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活动:完成思维迁移图。
朗读流利+1感情充沛+2完成填空+1能积极思考讨论问题+1有新颖见解+2思维导图厌倦()的生活热爱()的生活获得()的心境完成填空+3思维迁移四.升华思想境界。
1.结合课文,谈谈你心目中的陶渊明诗怎样的人?2.你喜欢田园生活吗?说说你心目中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3.教师寄语。
同学们,当你在学习上感到紧张焦虑时,当你与同学发生争执矛盾时,当你遇到挫折困难时,我们可以选择一片绿柳树荫,仰望蓝天,坐看云卷云舒欣赏花开花谢。
你会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相信大自然会洗涤你暂时的疲惫,净化你焦躁的心灵。
祝福大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1能客观全面看待问+2自我评价1预习扎实认真( ) 2 勇于回答问题,表现自我()3状态良好()4 能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共4分,我能得()分。
饮酒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3)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4)一、学习目标学习《饮酒》,我们旨在深入理解陶渊明的诗酒情怀与隐逸思想。
通过赏析诗歌,感受其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崇高境界。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陶渊明如何通过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深沉的人生哲理。
此外,我们还需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其独特的意象、生动的比喻和精炼的语言等。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并以此为借鉴,思考如何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饮酒》的作者是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多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2.《饮酒》中“()”两句,表达了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心远地自偏,追求心灵宁静的境界。
3.“()”两句,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成为表现隐逸生活的经典诗句。
二、选择题1.《饮酒》中,“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尔”指代的是()A.结庐在人境B.而无车马喧C.采菊东篱下D.悠然见南山2.下列对《饮酒》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描绘了傍晚时分山中景色的美好B.通过飞鸟相伴而归,表达了自然的和谐C.隐含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D.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三、简答题1.请简要分析《饮酒》中“心远地自偏”一句的含义。
2.陶渊明在《饮酒》中是如何表现自己的隐居生活的?三、全诗译文陶渊明《饮酒》译文如下: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中心思想陶渊明《饮酒》的中心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高洁傲岸道德情操的追求以及对安贫乐道生活情趣的赞颂。
《饮酒》教案(精选15篇)《饮酒》篇1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师向学生明确:本诗分为两层。
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四、研习新课1、研习第一层:提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尔:这样。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附]板书设计:在人境第一层(果)←心远地自偏(因)无车马喧2、研习第二层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饮酒》教案(优秀7篇)《饮酒》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在语文版实验教材中,《饮酒》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都是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21世纪,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不长,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四、设计思路在课前准备时,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下解读。
饮酒教案(优秀9篇)《饮酒》教案篇一【课前预习】一、解释下列词语:1.结庐:2.喧:3.君:4.心远地自偏:5.悠然:6.辨:7.忘言:8.相与还: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三。
朗读诗歌【课堂练习】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与陶渊明的“,”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课后练习】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答: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答:【试题链接】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九年级语文《饮酒》教学设计(通用5篇)九年级语文《饮酒》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在词句的品析中强化文言语感,体味本文素淡的描述中蕴涵的悠然遐思以及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2.在逐次递升的诵读要求及经历中强化良好阅读习惯和方法。
3.在朗读品味作品欣赏中获得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1.阅读方法引领,帮助学生迁移运用;2.朗读品味,领略本文的意趣。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素淡的描述中发现丰厚的意蕴。
2.学生文言语感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也没准备什么礼物,让大家猜个谜吧。
你从哪些地方知道这人是陶渊明?同学们这么聪明,那再送大家一个故事吧:陶渊明做彭泽县令的时候,准备把所有的田都种上可以酿酒的粘高粱,并且得意地说:这下我可以尽情陶醉在酒中了。
可是,他的妻子坚持要种稻子,最后,陶渊明让步,一半种高粱,一半种稻子。
对陶渊明来说,饮酒是件很舒服的事,小饮小舒服,大饮大舒服,饮多了就醉过去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他饮酒后的感受。
二、一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两遍2.指名读,正音3.指名读,注意节奏、语气4.译读,用自己的话来描绘5.齐读三、二读诗歌,深入领会1.理解“见”探究“见”的读音,说说原因(从动作、诗人的心境、诗歌的意境等角度进行比较)动作:无意看见与有意找寻心境:悠然,喜悦意境:欣赏与被欣赏朗读这四句诗2.理解“悠然”从“悠”的读音出发,悠是第一声,在古诗中我们称之为“平声”,读得时候应该怎样,用手比划一下,慢、长,体会“心静如水”,与大自然相亲相悦。
3.理解“结庐在人境”①诗人与自然相亲相悦的悠然心境,是置身在怎样的环境中产生的?(人境),什么意思?(人群聚集的地方)②为何不结庐在深山、在老林……反而要在人境呢?(隐居山林只是形式上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灵)③身处人境,如何才能没有车马之喧呢?(心远)心远离了什么?心离远了,就离近了。
《饮酒(其五)-陶渊明》导学案《喝酒(其五)/陶渊明》导学案一、课文导入1. 引入课文:今天我们要进修的课文是《喝酒(其五)》,这是唐代闻名诗人陶渊明的一首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陶渊明对喝酒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2. 激发学生兴趣:在古代,喝酒是一种文人雅事,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对喝酒的态度和情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二、课文进修1. 阅读课文:请同砚们大声朗读《喝酒(其五)》,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 理解课文: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的“酒”在诗人眼中是什么样的存在?- 诗中的“人生”在诗人眼中是怎样的?- 诗人为什么要喝酒?3. 分析诗句:请同砚们分组讨论以下诗句的含义:- “遇酒且呼量,今朝有酒今朝醉。
”-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4. 思考探究:请同砚们思考以下问题并进行讨论:- 你认为诗人为什么要在喝酒中寻找快乐?- 诗中的“一心人”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诗中表达的人生观有何深意?三、课文拓展1. 诗歌赏析:请同砚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赏析,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 作文训练:请同砚们以《喝酒(其五)》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诗中人生态度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外阅读:请同砚们阅读《陶渊明集》,了解更多关于陶渊明的诗歌和文学作品,扩展自己的文学知识。
四、教室小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喝酒(其五)》这首诗歌,体会到了诗人对喝酒和人生的思考。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启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愿我们都能像陶渊明一样,活出诗意人生。
饮酒导学案一、引言饮酒文化在人类社会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酒作为一种饮品,既能带来愉悦的感觉,又能成为社交和交流的媒介。
然而,适度饮酒和过度饮酒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有人说:“酒精是最好的解药,也是最好的毒药。
”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饮酒呢?本导学案将从饮酒的危害、适度饮酒的方法以及禁止饮酒的情况进行深入解析。
二、饮酒的危害1.对个人健康的危害无论是红酒、白酒还是其他种类的酒,它们所含的酒精对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
长期酗酒会导致肝脏损伤,引发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同时,饮酒还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此外,酒精还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和智力损害。
因此,饮酒过量对个人身体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威胁。
2.对家庭关系的破坏酒精常常成为家庭纠纷的导火索。
过度饮酒会导致个人情绪不稳定、暴力倾向增加,容易引发家庭暴力和吵架等不良事件,给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
同时,酗酒者常常因为对酒精的依赖而忽视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家庭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三、适度饮酒的方法1.了解适量标准适度饮酒的核心在于把握好酒精饮用的量。
一般来说,男性每天最好不要超过两两啤酒的标准,女性每天最好不要超过一两啤酒的标准。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标准,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来确定具体的饮酒量。
2.选择优质酒品适度饮酒应该选择优质的酒品。
优质的酒品相对来说酿造工艺更为精细,酒精含量更低,对身体的伤害也相对较小。
对于那些喜欢饮酒的人来说,选择质量较高的酒品并合理控制饮用量,能够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四、禁止饮酒的情况1.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酒精对他们的伤害更大。
因此,根据各国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一般都被禁止饮酒。
家长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对未成年人饮酒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
2.特殊人群某些人群对酒精的耐受能力较低,他们应该避免饮酒。
这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一些慢性疾病患者以及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的人。
《饮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五首诗歌。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1.在读准的基础上,熟背这五首诗词曲。
2查阅关于这几首诗词曲的资料,充分占有资料。
了解作者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等。
书上做好批注。
3写出自己对诗词曲的鉴赏,做好批注。
4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学常识1.了解作者:陶渊明(365-427),名,字,世称。
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背景:《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
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时年作者53岁,这些诗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据说,《饮酒》为陶渊明酒后即兴之作,大都表达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
二、朗读并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三、理解品析1.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2.你最喜欢哪几句诗(或你认为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理由。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3.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4.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饮酒导学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饮酒》诗一组。
详细内容包括《饮酒》诗第一、二首,通过对古诗的品读与解析,让学生感受诗人的闲适情趣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饮酒》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方面的知识。
2. 领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饮酒》诗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饮酒》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饮酒相关的古诗词,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带领学生朗读《饮酒》诗,讲解字词、句式、韵律等知识,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饮酒》诗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古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品鉴一首古诗,分享心得。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饮酒》诗中的难点,促进生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饮酒》导学2. 内容:(1)字词解释:觞、悠悠、眇眇等。
(2)句式分析:对仗、排比、设问等。
(3)韵律特点:平仄、押韵等。
(4)意象:山水、花鸟等。
(5)情感:闲适、向往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饮酒》诗进行鉴赏,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与饮酒相关的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板书设计的条理与清晰度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指导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饮酒》诗的教学内容需精选,不仅要涵盖课本中的第一、二首,还应适当拓展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介绍。
《喝酒(其五)-陶渊明》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作者陶渊明及其作品《喝酒(其五)》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 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沉思诗歌中所表现的生活哲理和价值观念。
【导学重点】1. 作者陶渊明及其作品《喝酒(其五)》;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生活哲理和价值观念。
【导学难点】1. 沉思诗歌中的抒情情感和哲理意蕴;2. 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导学过程】一、导入引导请同砚们沉思:喝酒在当代社会是一种怎样的文化现象?在古代的文人墨客眼中,喝酒又有怎样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呢?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屡屡发现对酒的赞叹和赞美,在这其中反映了怎样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呢?二、整体阅读1. 请同砚们默读全文《喝酒(其五)》,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情感表达;2. 请同砚们说出诗歌中有哪些地方表现了诗人对酒的喜爱和赞美;3. 请同砚们沉思诗歌中所传达的意境是怎样的?诗人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描绘和修辞手法来表现情感的?三、重点阅读1. 请同砚们重点阅读诗歌中的几个重点句子或段落,分析诗歌中表达的详尽情感和意境;2. 请同砚们开掘诗歌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价值观念,沉思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是什么?四、教室谈论1. 请同砚们盘绕诗歌内容展开谈论,分享自己对于酒文化和诗歌意境的理解;2. 请同砚们结合个人生活和经历,谈谈自己对于诗歌中所传达的哲理和价值观念的熟识和感悟;3. 请同砚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在自己的心中体会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和意蕴。
五、课后反思1. 请同砚们在课后写下自己对于这首诗歌的感悟和理解,沉思诗歌对于人生的启迪和意义;2. 请同砚们关注和观察现实生活中的酒文化现象,沉思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3. 请同砚们通过写作或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展示自己对于文学的奇特见解和品味。
【课后作业】1. 默写《喝酒(其五)》全文;2. 阅读其他古代诗歌作品,找出对酒的赞美和赞叹,分析其表达方式和意蕴;3. 完成一篇关于诗歌赏析和个人感悟的读后感;通过这样的导学案进修,期望同砚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观览古代诗歌作品,培育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同时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和哲理。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八年级设计教师:王雪审核教师:周瑞霞题《饮酒》课型新授课能力法情趣习。
流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美味吧!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补充修改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二、自探静思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
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
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饮酒》使用时间主备人王砚娟审核人李福坤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学习重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学法指导: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
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相关链接: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今江西九江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解释下列词语:喧:君:心远地自偏:辨:忘言:2、说出这首诗的大意二、合作学习【活动一】整体感知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3.散读课文。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1.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有时候是爱喝点儿小酒,而且他们喝了酒之后诗兴大发,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文,比如我们前面所学到的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又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再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学生还可以想到其他的如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我们在七年级学到的《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他也爱喝酒,喝了酒之后啊他还留下了以《饮酒》为题的一组古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第五首。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
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品读诗文(一)一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五言古诗一般以二三划分)、读出情感(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心情愉悦,因而我们在读这首归隐之后所写的《饮酒》之时,应用一种舒缓的语速,轻快的语调,愉快的情感来读)。
1.学生自读。
2.全班朗读。
3.录音范读。
4.学生再度。
(二)二读:读通诗句1.结合课文下的注释以及手上的翻译书,能理解诗歌中的重要字词,并能读懂诗文。
2.重要字词:结庐、人境、车马喧、尔、心远、悠然、山气、相与、辨。
3.诗歌翻译:生活在闹市中,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神木县尔林兔初级中学
师生共用教(学)案
年级:八科目:语文主备:倩娜参与:治堂春艳审核:《饮酒》选自《解绶辞官,毅然归隐。
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
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有《陶渊明集》。
2、背景资料
《饮酒(其五)》,《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自主学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
结庐:人境:而:
车马喧:君:尔:
悠然:南山山气:日夕:相与:还:
此中:真意:辨:
忘言:
【合作探究】
1、从“在人境”、“无车马喧”到“心远”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2、“采菊”、“见南山”和“飞鸟还”这几个细节描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4、“此中”与“真意”分别指的是什么?本
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