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82
急性毒性试验
佚名
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一、啮齿类动物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
(一)试验条件
1.动物品系:常用健康的小鼠、大鼠。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年龄一般为7-9周龄。同批试验中,小鼠或大鼠的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20%。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1周,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及精神状况。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二)试验方法:
由于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异,毒性也不同,有的很难观察到毒性反应,实验者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由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伴随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2.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方法:最大耐受剂量,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而不产生死亡的剂量。
3.最大受试药物量试验方法:在合理的浓度及合理的容量条件下,用最大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的反应。
4.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 procedure)。选择5、50、500
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
1. 目的:观察连续给予受试动物后由于积蓄而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提供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确定无毒性反应剂量,为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试验条件:
2动物:应写明动物的品系,生产单位及生产合格证号,等级,周龄,性别,体重,一般选用动物品系有Wistar、SD、或其他品系的远交系动物。应根据试验期的长短选用不同周龄的大鼠,试验期在3个月内宜用6~8周龄大鼠,超过三个月者宜用5~6周龄大鼠。
试验开始时,体重差异应不超过平均体重的20%。
实验动物应雌雄分笼饲养,每笼不宜超过5只动物,所有动物试验前至少观察一周,并记录食量和体重等基础数字。试验报告中应写明饲料供应单位及生产合格证,若用自己配置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应写明饲养动物实验室的合格证(未获得合格证者也应注明)及等级。
受试物:应写明受试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置方法。受试物可以是临床试验制剂。如受试物制剂的体积较大,以不含赋形剂的制剂,如中药浸膏为宜。固态制剂灌胃给药,可选择适当的溶媒溶解,或研磨成细粉后用1%左右羧甲基纤维素钠(或10%阿拉伯明胶)制成混悬液,但应注意临用前需要摇匀。避免混悬不匀引起计量误差。长期毒性试验给药周期较长,固体制剂在配成溶液或混悬液后,冰箱放置,短期内用完,一面受试药物活性降低。
3试验方法:
①受试物剂量:一般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给受试物剂量单位一般用mg/kg、
或g/kg表示。
高剂量组:应使动物产生明显的或严重的毒性反应,或个别动物死亡。
慢性毒性试验测定
1目的
检测受试物长期染毒对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作用,确定其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及毒性作用的靶器官。
2实验动物
试验选用刚离乳的大鼠。在试验结束时,每个剂量组每种性别的动物应不少于10只。中间需活杀动物检查时,需相应增加实验动物数量。
3试验分组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在3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除不接触消毒剂外,其它与实验组相同,若在试验中对受试物使用溶剂或赋形剂时,阴性对照组应给予相应剂量的溶剂或赋形剂。试验剂量根据亚慢性试验结果选择。高剂量应引起明显的毒性效应甚至个别动物死亡,低剂量应不引起毒性效应。
4操作程序
(1)用灌胃法或将受试物掺入饲料或饮水中喂饲。掺入饲料的受试消毒剂的最高浓度一般不超过5%0饲料中受试消毒剂应定期监测,观察其均匀性和稳定性。
(2)灌胃法每天给药一次。
(3)前3个月每周称量体重,3个月后每月称1次体重,调整受试物灌胃量。如受试物掺入饲料,应定期称饲料消耗量。如受试物溶于饮水中喂饲,需记录动物的饮水量。
(4)试验期限为一般为6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2年。
5观察指标
指标与亚慢性毒性试验基本相同,也可根据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和靶器官,可适当增加或更换一些针对性更强更灵敏的观察指标。
(1)临床观察:观察中毒表现,体重前3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月I次。
(2)血液学检查:于试验的第3个月、6个月及以后每半年进行1次血液学检查。
(3)血液生化检查:检查时间同血液学检查。
(4)病理学检查:
系统解剖:所有实验动物包括试验过程中死亡的动物都应进行完整的系统解剖和详尽的肉眼观察。肉眼可见的异常组织都应留样作进•步组织病理学检查。
长期毒性试验操作规程
1.目的:
观察连续重复给予受试物对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首先出现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毒副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恢复和发展情况。确定无毒反应剂量,为拟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
2. 动物和材料:
2.1动物
一类新药首选Beagle犬和猴类,应写明供应单位。根据试验周期的长短,一般选择性成熟青年动物为受试动物。二、三、四类新药要求放松一些,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
实验前大动物应检测心电,并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分析,指标在正常范围内的动物,方可作为受试动物。
小动物分组方式通常采用随机分组,雌雄各半。大动物通常每组动物4-6只,雌(无孕)雄各半,随机分组。
2.2 受试物和实验室
3.试验方法
3.1 剂量和分组
3.1.1 一般设2-3个剂量组,一类新药应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剂量一般用g(或mg)/kg或单位/kg表示。低剂量组略高于临床试验人用日最高剂量或按体表面积折算的动物药效学有效剂量。低剂量
组不应出现毒性反应。高剂量组原则上应产生明显或严重的毒性反应或个别动物死亡。在高、低两个剂量之间按等比关系再设置一个中剂量。
3.1.2 对照组不给受试物仅给等容量的溶媒或赋形剂。如这些成分可能有毒性时,应另设一组对照组。
限度试验:如果经小鼠急性毒性口服给药剂量大于5g/kg或注射给药剂量大于2g/kg仍不出现毒性反应和死亡或仅个别动物有毒性反应时,可考虑只作一个高于临床拟用剂量50倍的剂量。
3.2 给药途径与方法
3.2.1 给药应与临床用药途径一致。
3.2.2 口服药途径每天于喂食前定时给予。若将受试物混在饲料、水中给予,每动物应分笼饲养,并采取严格有效措施,以保证每只动物按量在一定时限内服完。
毒理学中的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毒理学中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与探究
毒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生命体系中各种化学物质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毒性影响的科学。在现代人类社会中,人们对各种化学物质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因此对于化学物质的毒性和安全性评估也越来越重要。而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是毒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是对于某一化学物质在动物体内慢性毒性的影响进行评估的方法。它通过持续给予试验动物某一特定剂量的化学物质来探究其潜在的负面影响。这种评估需要持续数周至数年的时间,因此其费用和时间成本相对较高。然而,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仍然是毒理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对于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的评估,常用的试验动物有老鼠、大鼠、兔子、狗等。在一项长期慢性毒性检测实验中,动物要长期接受被测化学物质的暴露,并且要定期采集血样、尿样、组织样本等进行分析。基于这些分析的结果,可以对被测化学物质在动物体内的影响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
在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的实施中,建立合适的试验方案和得
出合适的结论非常重要。试验方案需要考虑到被测化学物质在动
物体内的生物学运作规律,动物对被测化学物质的吸收、代谢和
排泄规律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个体之间的生理差异。得出
的结论需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实验结果,包括毒性效应、剂量效应、时间效应等多方面信息。
此外,当进行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时,还需要注意对于动物
的福利问题。这不仅是出于道德敏感性的考虑,同时也要考虑到
动物的健康状况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在长期慢性毒性检
测方法的实施中,需要对于试验动物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妥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