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2016一模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6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总分:16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庄子与这个世界做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
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
他对世界,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
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给我们看,并遏制不住地冷笑;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A.不可理喻体察踩踏B.捉摸不透体谅踩踏C.捉摸不透体察作践D.不可理喻体谅作践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当前,我国己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宏观调控思路也需要适时转变,应该把握政策定力,不能仅仅因为“速度焦虑”而踩大油门过快运行。
B.《易传》所言的“修辞立其诚”是千百年来中国立言者信守的古训,它要求立言者说真话,矢志穷究天地间的真理,批评家当然也不例外。
C.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研究中心为重建中国民间记忆,致力于家书搜集和整理工作,自2015年4月至今,近五万多份家书从海内外汇集而来。
D.天津京剧演员刘桂娟一则“点翠头面”的微博引发网友热议,就猎杀翠鸟获取翠羽做京剧演员的头饰是否过于残忍,网友的回答是肯定的。
3.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
,,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①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③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④早的山桃也多吐莆⑤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⑥我现在所在的地方A.⑤④①③⑥②B.④①⑥②⑤③C.②④①③⑥⑤D.⑥②④①⑤③4.文章语体是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形成的语文体式,下列句子不合语体风格的一项是(3分)A.村子里很静,杜鹃鸟在果林的深处不住气地啼叫。
果树的嫩叶,在四月的微风中絮语。
2016高考全国Ⅰ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
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Ⅰ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的山水名篇,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名川大山的杂言歌行。
这些诗气势豪放,想象▲,用仙境和幻境构筑壮丽的理想世界,▲了诗人超然世外的情致。
A.耳熟能详奇特孕育B.脍炙人口怪异孕育C.耳熟能详怪异寄托D.脍炙人口奇特寄托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静稳天气多、相对湿度大、吸湿作用明显等不利因素又扩大了雾霾的严重程度。
B.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一两个字上,这一两个字常常使诗歌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出来。
C.好电影生命力很强,其故事情节具有可延展创新的空间,这就是《蜘蛛侠》《蝙蝠侠》等侠类电影可以续拍的原因。
D.科研工作者用水缸作为青蒿素的提取容器,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大量有机溶剂,导致他们的健康受到影响。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接受师长邀请:感谢您的美意,定去舍下候教!B.称赞对方作品:拜读您的大作,鄙人获益匪浅!C.祝贺开张大吉:祝贵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D.初见单位同事:这是我的手机号码,请您惠存!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5.对下列材料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驴子听见蝉唱歌,被美妙动听的歌声打动,自己也想能发出同样悦耳动听的声音,便羡慕地问他们吃些什么才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来。
蝉答道:“吃露水。
”驴子便也只吃露水,没多久就饿死了。
A. 要理性分析自身的条件。
B. 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C. 要选择恰当的学习对象。
D. 要掌握变通的学习方法。
二、文言文阅读(18分)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学问尤敏.,而资之以不倦敏:聪慧B.天下文章复侔.于汉唐之盛侔:相等C.怨怼之情,一.于诗见之一:全、都D.与人交,于恩意尤笃.也笃:深厚7.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其人之.难得如此B.荐之.郊庙C.然其文之.可贵D.则平甫之.求于内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大连市2016届高三第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和谐的统一体中,壮美包含着某种对立、冲突的因素,它在直观上表现出某些动荡、严肃,奇伟、巨大、豪放、刚正等等不太和淆的状态和形式,但总体上却不给人以压抑痛苦,而仍给人以自由、愉悦的感受。
这与近代充满对立和痛感的崇高之美大不相同。
壮美的深层内涵是主体对客体的渴望和追逐,即主体要求在对象世界中实现自己,但不时遇到对来自对象世界的某种抗拒。
这就必然会使它们表现出一定的时立、冲突,矛盾色彩。
然而,古典美学中,主体和客体、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是不存在深刻分裂的,它们在本质上统 一和谐的,因此,来自吋象的抗拒必然会被克服,主体也就通过对对象的获得和占有显示出自己巍然的人格高度成生命力量。
由于壮美理想是在外向性的主客关系结构中呈现出来的,因而它必然要规定着审美和艺术偏重于模拟、写实,再现,是“诗在画中”,亦即表现统一于再现。
而优美则与此不同,它强调的是矛盾双方的互依,均衡与和谐,因而一切动荡的、对立的因素都被淡化和水解在宁静、整一的和谐关系中。
正因为如此,它所表现出未的感性特征是柔婉、圆润、娇小、清丽、淡雅、自然等等。
它给人的感受也没有壮美感中那种亢奋高扬的情绪,而是一种单纯的、平和的愉悦说和享受。
优美理想的深层动因是主体在静守中对象形成的自由关系,也即是说,主体不是通过外向的追求表实现同对象的拥抱巧与合一,而是在心灵的内省、直觉的感性中达到物我两忘、意境相融、形神统一、情理结合,亦即在对对象的超越中达到同对象的融合统一。
必此避免了主体在外向追觅中同客体的抵牾、矛省和冲突,从而同客体保持一种和谐、自由的统一关系。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2016高三语文一模作文(共10篇)篇一:2016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立意解析2016各区一模作文立意解析长宁区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①正视痛苦,思考出路如材料所述,痛苦就是痛苦,当我们经历痛苦时,最明智的做法是思考痛苦产生的原因,思考降低痛苦的方法,这样便能从痛苦中收获一笔宝贵的财富。
②体验痛苦,收获财富事实也不尽如材料所言,痛苦本身也可以是财富,它是一种真真切切的体验,代表着仍然鲜活的、拒绝麻木的心灵。
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痛苦的历史。
③规避痛苦,乐享人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学习规避痛苦,或者不沉湎在痛苦之中,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④直面痛苦,承担人生生活中的痛苦往往是不可规避的,因为它们是伴随责任而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最开始就能预见痛苦,并且敢于直面它,承担起生活的分量。
普陀区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坚持做同一件事,坚持10年就能够成功,坚持20年就能够创造出奇迹。
而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同一件事情做了一辈子,依旧平凡无奇。
①做好规划,审慎坚持坚持了多年却没有成功,可能是一开始坚持的方向就有了问题,或者是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所谓“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也有可能是坚持的方式有问题,因为坚持并非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有变化、有创新。
所以在坚持之前应该做好规划,解决掉一些问题:坚持什么,凭借什么坚持,怎么坚持。
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了正确的坚持不代表理所应当就会成功,成功都是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的,需要把握时机。
③勇于坚持,拒绝盲从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成功不一定是名利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修养上的,这种情况下,坚持住就是一切。
崇明区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认识错误就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然而当代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又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的承认错误,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2016届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A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遇到的难题便在于确定春秋后期的社会性质。
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那是孔子在编次《春秋》中便揭露的。
问题在于,这种动荡不安是好事还是坏事?自先秦到清朝中叶,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是坏事,不但儒家如此说,道墨法诸家也都如此说。
他们尽管倾向不同,论证的角度也不一样,但判断所谓好坏的逻辑却是相似的,那就是把社会秩序看作圣人贤人的创造,因而现存秩序的崩溃,自然就是非圣无法的结果。
根据这种逻辑,必然会推导出“世愈古而治愈盛”的结论(法家有所不同)。
只有当他们争论谁是圣贤、如何取法时,人们才可能判断出他们各自的实际立场。
到近代,由于接受进化论的学者逐渐增多,对于春秋时代社会状况的意见才有所改变。
人们开始说,先圣未必比后圣聪明,先王之道未必能成为后王之法,因此社会的变动不能都说是坏事,很可能倒是社会进化的表征。
这样的历史观,自然是个大进步。
但进化是怎样取得的呢?大多数学者仍然以为出于人们意见的改变,就是说后代圣贤的社会政治见解比起尧舜禹汤文王周公的要成熟、进步,于是社会制度就改变了。
正因为如此,以上两个时代的学者在评论孔子思想的时候,尽管不乏真知灼见,但程度不同的唯心史观,使他们都不可能正确地估计春秋时代的社会变化,从而也不可能正确地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愈来愈多的学者相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道理。
人们开始认真探讨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试图为包括孔子在内的那个时代的观念形态找出存在的基础。
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①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
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
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②展望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
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
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③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
在发达国家, 1945年左右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
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
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
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他们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
然而,也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④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
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
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
⑤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
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
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温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2016.1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庶.民(shù)折.耗(shé)回溯.(shuò)牝.鸡司晨(pìn)B.讹.诈(é)蒙.骗(méng)肘.腋(zhǒu)兄弟阋.墙(xì)C.偈.文(jì)屋椽.(chuán)体.己(tī)泪洒纸笺.(jiān)D.毡.帽(zhān)城垣.(huán)整饬.(chì)虚与委.蛇(wē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人在低温海水中,临近生命极限,体能消耗将尽时,极易发生痉挛、呛水、心机梗塞、意志丧失等意外情况,随时都有猝死的可能。
B.王老师德高望重,鄙人有幸添列门墙,但奈何天资浅薄,深以为愧。
今日上台发言,心中惶惶,谨以管窥之见,姑妄言之。
C.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大会围绕“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主题,开诚部公,畅所欲言,共谋网络治理,共创未来机遇,共谱发展新篇。
D.出于保护孩子们幼小心灵的考虑,族人们将骇人的录像资料当场销毁,并换用了当时一位法医的隐秘手札来展现船上诡异的情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入挖掘儒家思想中生态方面的智慧,对当代中国,乃至..对全人类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B.距离世界“温州人大会”还有5天,散落世界各地的温州企业家们不日..将启程,前往温州参加大会,共商温州发展大计。
C.最近,湖南张家界大峡谷高空玻璃桥成功合龙,但很多专家认为其危险性近似与虎谋皮....,不值得其它旅游景点效仿。
D.企业的发展不能只靠拿云捉月....的管理者或依赖于源源不断的外来资本,唯有遵循企业和市场发展规律进行内涵式发展才是正道。
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B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现存中国最早的人口数字,见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乃肇始夏禹,以为禹平水土,九州“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
这一数字,以至禹时人口统计本身,并非信史,葛剑雄等先生已有考证,兹不赘述。
问题在于,皇甫谧为何要将全国人口统计追溯至夏禹?推原其意图,当是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治理方式上溯至夏禹之时。
夏禹平治洪水之后,划九州,制贡赋,赐土姓,家天下,奠定了此后国家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可见禹作为天下共主,所面对的是以族姓构成的诸侯,王朝所需赋役都可征之于诸侯,此时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统计天下民数。
夏禹所建立的孝治合一之传统,有力地将孝德由君王贯穿至社会基层,形成了家国同构的德性政治。
裘锡圭先生基于甲骨文研究得出宗法制与嫡长子制均已见于殷商时期,而在古代文化思想中,这些具体政治制度所支撑的孝治传统则始于夏禹。
故而孟子要讨论君王的孝治矛盾时,只能将假设场景移至夏禹之前的虞舜之时。
在各诸侯国内部,其社会基层之构成与治理则需掌握户数。
在孝治传统之下,无论是大夫之家,还是平民之户,都是以家主或户主面对国家,国家的赋役也都征之于家主、户主,国家权力并不进入家户之内。
(3B)因此,此时国家只掌握家主与户主的名籍,而没有户籍。
《国语·周语》上,仲山父陈述传统礼制依据百官之职的日常运作与国家常规性籍田蒐狩,就可以“习民数”。
实际上,被登录于百官有司,能参与籍田蒐狩,都是政治身份的体现。
2016年河南省开封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
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
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
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
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
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
“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
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
《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
崇明县2016学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应用(1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1)不应有恨,。
(宋·苏轼《水调歌头》)(2)位卑则足羞,。
(唐·韩愈《师说》)(3),断桥头卖鱼人散。
(元·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4)舞台上遭逢苦难久别重逢的夫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时可以用《琵琶行》中哪两句诗句来形容这种场景:,。
(5)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登快阁》中“,”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在下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痣是一个具有癌细胞的基地,这些癌细胞为什么不能施展它们的魔法与威力呢?这是因为人体里有一种特殊的抗癌机制,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制止这些致癌基因向周边渗透和蔓延。
内质网能细致地辨认出痣里头的致癌基因。
当它们发现这些坏家伙后,会立即停止该基因的蛋白质折叠。
A.这种抗癌机制能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是内质网B.它们就是人体细胞内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C.这种抗癌机制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生成D.它们就是人体细胞内的内质网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
(16分)漫说“散文心”沈扬✂前些年在旧书摊淘到一本名为《文心》的书,1934年由夏丏尊、叶圣陶合作撰写并出版,是一本关于国文写作的指导性通俗读物。
《文心》一书在提出用功求学用心作文的要求后,具体到写作的过程,讲述了确定“中心意旨”对于写好一篇文章的重要性,指出那种没有“中心意旨”的“信手写来”不可取,“随便玩玩的游戏”作文也不可取。
郁达夫在谈论写作的时候,有“散文心”之说:“我以为一篇散文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找‘散文的心’。
”接下来便以他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说明什么叫做“散文的心”,也是突出了文章的“作意”和“主旨”的。
笔者前些年去看望何为先生,这位老散文家说到散文时也有近似的表述。
✁到了文化多元时代,文章也五花八门了。
应当说“作意”好写得也不错的作品并不少,但品相..华美,内质蹩脚,或者品相也不怎么讨人欢喜的出品也屡见不鲜,尤其是数目海量的散文,确实出现了不少无“心”文字。
某些新潮写家对散文创作中知-情-意的内在规律一概不管不顾,任意开篇,信手铺陈,笔随意念,写到哪里是哪里。
其中有些人文字娴熟,也有一点小灵思,只是“话痨子”式的华丽絮叨中并无多少真材实料,既无“主题”,还要“变奏”,那是真正的形式大于内容了。
还有一些人也写情感也写“生活”,但一味向“内”,一味向“我”,视野和兴奋点一样的狭窄,“文心”圈囿于“我的心”“我的家”“我的世界”。
当然散文是多样化的。
偌大的一个“散文林”,木茂景深,说大有大气派,说小有小情致,长歌短调,宏微交融,才是最自然最美丽的风景。
如今我们看到的“散文林”,规模是不小的,内里却不是很丰实。
应当说兼具高高三语文共6页第1页度和深度的精彩“景观”不鲜见,但趋小趋微趋虚趋空的倾向确实是客观的存在。
其实散文创作一定程度的“生态”失衡并非自今日始,还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柯灵老人就有过如此的感叹:“如今的散文,图解的东西是不多了,但又出现一种一味关心自我的倾向……”也是在那段时间,柯灵先生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散文的新走向》,他在文中呼吁:“散文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走向十字街头,和广大读者同忧乐,共休戚,努力开辟一条宽阔的心灵通道。
”真的是大声疾呼啊!和平环境,变革年代,适应和平环境的安宁很容易,跟上社会变革的“潮流”,则必须迈开双腿,放大视野,投入到外面的世界中去。
还是回到多样化的“散文林”中吧!香院小径,旧时燕子归来是可以写的,宝贝女儿亲爱老公也是可以写的,,既然文学作品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作者的“心”,文章的“心”,与社会的“心”,时代的“心”,怎么能够分得开?因此之故,身处变革年代的文艺家,在特定的社会生活中“在场”和“介入”都是十分应该的,著文立言有一点担当意识也是责无旁贷的。
大时代孕育大情怀,大情怀催生大作品。
设若大时代中的文学尽是花径扑蝶清池戏水一类的小情小感小摆设小风波,文学这面“镜子”就不真实。
当然了,对于有“最自由的文体”之称的散文来说,“中心意旨”之类也是不宜刻板理解或过度渲染的,散文抒发真情实感,具有很强的精神性,而人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太过强调某些“要素”容易引起“主题先行”一类的错觉和误解。
所以对于散文来说,还是根据题材和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表现方式,重征轻行,各得其所。
一些抒情性的短篇章,自然不必用“扎入最深处的痛”一类话语去苛求,有不错的“作意”和趣味,情出意立,“心”自然也就在其中了。
至于那些“形式”玩家,窃以为“十字路口”也是他们的好去处,视听的路道宽一点,就不难了解人们的阅读“脾胃”,对改变自己的狭隘趣味也有益。
其实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连一些大导演都是从包括票房在内的社会信息反馈中得到启迪的,遍地“黄金甲”不及一棵“山楂树”,为什么呢?所以还是留意一点“祖宗之法”吧,比如“文心”在前,“雕龙”(把龙纹雕得精致一点)在后,“雕龙”为“文心”服务等等。
文路顺了,笔下文字就不一样了。
(有删节)3.第✁段中加点词“品相”在文中的意义是。
(1分)4.概括第✁段的内容。
(2分)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 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1)那么克服一下一味“向内看”,一味“小情调”(2)其实只要不是生性襟怀封闭(3)到“十字路口”去感受一点社稷天下的脉息,吸取一点生活营养(4)动笔前向“门外”多看几眼是很自然的事情(5)如果自身还有一个“作家”的名号(6)就更其合理和必要了A.(2)(4)(3)(6)(5)(1)B.(2)(4)(5)(1)(3)(6)C.(5)(1)(6)(4)(3)(2)D.(5)(2)(1)(6)(4)(3)高三语文共6页第2页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第✂段引述《文心》、郁达夫、何为等内容是为了引出话题,同时增加文章说服力。
B.第 段引用柯灵《散文的新走向》中相关内容是为了表明散文创作一定要关注生活。
C.第 段“文学这面‘镜子’就不真实”运用比喻手法说明这类创作未真实模仿生活。
D.第 段提到大导演等内容,与散文作家形成类比,表明了散文创作一定要关注文心。
7.试简要分析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8.本文谈论散文创作需要重视“散文心”,试举高中学过的一篇散文为例加以分析。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16分)村边的野地张蛰✂我喜欢泡在村东的野地里,有时一群人,有时就我一个。
野地很大,杂草、灌木丛生,那些粗细高矮歪直不同的杂树聚在一起,气象万千。
在它的西南方向,废黄河一股水流蜿蜒而来,又在它东边很远的地方轻轻滑过朝东北方向平缓流去,河面时宽时窄,水量丰沛,水草丰满。
那里有视野更为开阔的田地,村庄都被零星甩在某个角落里,我们叫它漫河滩。
✁野地里,小路纵横交错,说明很多人来过且又走路的习惯不同,但真正泡在这里,一天到晚又见不到一个人影。
除了人,村里的狗也来,我在野地里碰到狗的时候比人多,狗来这里东嗅西嗅,有时会对一只野鸡狂追,但从来不会成功,对一闪而过的野兔子,狗却只当没看见。
狗跑野地里来干什么?其实人来似乎也没什么目的性,我们一群孩子泡在野地里,除了玩爬树捉迷藏,有时会了结一些江湖恩怨,有时会商量到哪块大田地偷生产队的东西,有时会满地里寻找兔子窝和老鼠洞。
这些事,在其他地方一样可做,但我们却莫名其妙地跑到野地里来了。
了结江湖恩怨,被揍得鼻青脸肿的倒霉蛋,出了野地会自觉说成是自己爬树掉下来磕的,不仅得不到父母的半点同情,还会被他们咬牙切齿地痛骂:咋不摔死你哩,你就野吧!上野地来,就是为了给挨揍找个好借口吗?在野地里商量偷生产队的东西,偷来再跑到野地里分赃,在哪里不能商量不能分呢?我们习惯性地选择了野地。
还有秋天,我们在野地里从老鼠洞中挖出的黄豆,每个人脱下裤子装都装不完,但在大田里同样如此,我们为何喜欢来到野地里找?为什么?更多时候,我们在野地里无事可干,像狗一样到处闻闻嗅嗅,无目的地到处走动,或是忽然卧倒在杂草丛里看一尘不染的蓝天。
不知是谁最先想起来的爬树,先是爬到树上捉迷藏,后来我们爬到树上去发呆,每个人都茫然地抱着树干坐在树杈上,猴子一样东张西望或什么也不望。
有一回田鸭子兴奋地发现远处走来的是自己的爹,立时扯起肚皮拼命嚎叫,但很快发现努力没有意义,嚎叫声刚出嘴就被风收拾了。
后来我们越爬越高,但能爬到树梢的只有宁五,他能爬到十几米高的地方,把自己挂在树枝上被风摆来荡去地像个驴屎蛋。
感觉自己长大后,我更喜欢一个人呆在野地里,一个人呆着,能听到树上的鸟叫,再多的鸟同时叫也能听得出不同。
我能听出哪只鸟的叫充满饥渴,哪只鸟的叫充满快乐。
我还能听得出鸟对话与鸟自言自语的不同,清晨鸟叫得清脆,黄昏鸟叫得兴奋。
有时候,一朵云都从视野里消失了,一只鸟的叫声却没停息。
我一个人爬到树上眺望的时候,总觉得东边的漫河滩虽然看起来阔大,但实际上很小。
漫河滩的尽头是什么呢?我会问自己。
我爬树,爬得越高,觉得天空越远。
一个人既远离了地面又远离着天空时是惶急的,有无法自信的恐惧。
受了委屈,不高兴,觉得无聊,不知道到哪儿去,我溜溜达达就到了野地里。
我喜欢一个人跑到野地里听动静,露水的叭嗒声,野鸡踩在草丛和落叶上的脚步声,兔子啃啮青草的窸窸窣窣声,鸟起飞时拍打翅膀的呼喇声,都能让我平复不安。
许多少年才有的烦恼,都是野地里的风抹平的。
我用一根青草去抽打另一丛青草时,痛苦就消失了。
我夸张地躺在草丛里,正莫名苦恼地睁大眼睛,一群人字形的大雁忽然此起彼伏地叫着从野地上方飞过,立马一身轻松。
☎我们的少年时代就像被大人遗忘了一样,除了一口吃喝和衣不遮体的穿戴,其他的一切交给了我们自己。
我们满世界游荡,见风而长。
宁五学会了生吞鸟蛋,拴柱学会了剥刺猬,我学会了抓兔子……我们大呼小叫地在野地里跑过,在树上闲荡或是发呆,时光从琐碎的落叶、干草尖慢慢流走后,我们的小胳膊小腿也在鸟鸣与露水里悄然拔节。
这个过程里所有来自内心的悸动,最终帮助我们解决的,都是村边的野地。
野地收容了我们所有的秘密,安抚了我们最初对世界的恐惧,它用自己的有声世界和无声言语悄悄地照亮了一群少年幽暗的心门。
不然,何以解释我们在那个年代的天真烂漫,何以解释我们对人世葆有的这份善良?✆野地是伟大的。
高三语文共6页第3页✉野地的伟大我在多年后认识得更仔细,它天然具有的安抚与疗伤功能,它天生就有的启迪与和谐功力,对我的少年时代是多么重要。
我在自己的少年时代虽然缺吃少穿,却有幸拥有一片荒芜的野地,在无意间接受了它最完美的自然启蒙教育,这是今天生活在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孩子再也难以享受到的自然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