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精彩片段
- 格式:docx
- 大小:20.98 KB
- 文档页数:2
11古诗三首
示儿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
1.音乐《乱红》、《望月之城》。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少年中国说》诗文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1、(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夕,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
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浮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
2、学生介绍陆游生平、作品。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
2、学生朗读,把诗读通顺。
3、师:这是一首几言诗?生:七言。师:请大家按照以往所学的七言诗节奏规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出来。复习古诗节奏。(2 2 3)
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师小结: 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想读得更好吗?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更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美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这首诗。
三、细读《示儿》,理解诗意。
1.揭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告诉儿子。)
师: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告诉儿子?(父亲。)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的年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一份(遗嘱。)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题临安邸》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读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背景故事:
临安是杭州的旧称,也是南宋的都城。当年金兵入侵中原,不仅掳走了皇帝,还侵占了大部分国土,导致宋王朝南迁,都城也从原来的汴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迁到了临安。
临安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又有美丽的西湖相映衬。湖边有很多奢华的酒店,里面的客人都在纵情享乐,如痴如醉地沉迷于歌舞之中。但身处其中的林升却并没有心思欣赏这一切。他想着国家的大好河山都已经被侵略者占领,而身边的达官显贵却只苟且偷安,一味纵情歌舞,寻欢作乐,早已经将国难抛之脑后。歌舞热闹非凡,在纸醉金迷之中,腐败无能的统治者简直把现在的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根本不顾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林升看到这一切感到痛心不已,于是在酒店的门板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表达自己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们无所作为的愤慨。
作者简介:
林升,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
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
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林升像见《东瓯诗
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1.《古诗三首》精彩片段
师:(课件出示“牛”字的小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
生:这是个“牛”字。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个字弯弯的一笔就像牛的两只角,横着的一笔就像牛的身子,竖着的一笔的上面是牛头,竖着的一笔的下面是牛的尾巴。
师:你分析的太正确啦!这的确是个“牛”字,字体是小篆。
师:同学们看到过牛吗?
生:经常见到。
师:在哪里见过的呢?
生:我在电视剧中看到过。
生:我在课本的插图中看到过。
生:我在农村老家看到过爷爷用牛拉车。
生:我在牛奶的包装盒上看到过。
……
师:奶牛为我们提供营养丰富的牛奶。在农村牛可以用来犁田、拉车,作用可大了。尤其是在古代,牛是生产劳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师:(课件出示甲骨文的“牧”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
生:应该是个“牧”字。
师:这是甲骨文的“牧”字。你能根据“牧”字的形状猜一猜它的意思吗?
生:右边是一只“牛”,左边一个人,人在放牛。
师:你真棒。甲骨文的“牧”字,意思就是表示手拿棍棒牧牛。
师:由“牧”字可以引申出好多的词语。比如,把牛羊带到草地去吃草叫“放牧”,谁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
生:放牛、放羊的孩子叫“牧童”。
生:放牛放羊的大人叫“牧民”。
生:牧民们集聚的地方叫“牧区”。
生:牧民们养牛养羊的地方叫“牧场”。
生:帮助牧民放羊的狗叫“牧羊犬”。
师: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他吹的笛子叫什么?
生:牧笛。
师:牧笛声音清脆响亮,一般都很短,所以又称短笛。
师: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唱着歌,人们把牧童唱的歌叫什么?
生:牧歌。
……
【部编版】五年级语⽂上册《11.古诗三⾸》优质课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上册《古诗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是南宋著名爱国诗⼈陆游的绝笔。当时的南宋遭受⾦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沦陷,从此江⼭破碎,不复统⼀。陆游伤⼼悲愤,临终前给⼉⼦⽴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家祭⽆忘告乃翁。
”《⽰⼉》这⾸诗⽤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兵未成的遗恨,有因祖国未统⼀的⽆限悲哀,也有对统⼀⼤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因此,《⽰⼉》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题临安邸》是国家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课《古诗三⾸》中第⼆⾸诗。是南宋诗⼈林升在杭州⼀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诗。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安,花天酒地,不思收复被⾦兵侵占的北⽅⼤⽚⼟地。林升眼见这种情况,内⼼既痛苦⼜愤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对统治者的⾟辣讽刺和严厉警告。这三⾸诗都是爱国诗篇,从不同的⾓度表达了诗⼈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具有很强的感染⼒。本课要求让学⽣结合查找到的资料,准确领会诗歌的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对学习古诗有⼀定的⽅法和能⼒,但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学⽣不理解。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学⽣,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提⾼语⽂能⼒,培养⼈⽂素养的关键期。他们具有⼀些学习能⼒,更需要教师的进⼀步引导,关注每名学⽣的个性体验。
11 古诗三首军城早秋(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A.朔云:北方的云。
B.更催:再次催促。
C.骄虏:骄傲的俘虏。
D.莫遣:不要让。
2.“更催飞将追骄虏”的“更”字读音是,意思是。这
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3.用“”画出诗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再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
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担心战争失败的紧张心情。()
(3)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参考答案】
1.C
2.gèng再次再次催促勇敢善战的将士们去追击敌军
3.画出: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ft。昨夜萧瑟的秋风吹入我军驻守的关塞;北方的流云和边疆的月光遍布西ft。
4.(1)√(2)×(3)√
马上作
(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1.解释词语。
驱驰:
横戈:
2.“报主情”的“主”指的是。“江花边月笑平生”这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3.诵读这首诗时,语气应该是()
A.平静
B.豪迈
C.悲凉
D.喜悦4.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5.查一查戚继光写的其他爱国诗句。
【参考答案】
1.策马疾驰。指拿着兵器
2.君主拟人我常年策马疾驰于南方和北方,以报答君主的恩情;南方江边的花和北方边地的月笑看着我的一生。
3.B
4.在这首诗中,我读出了诗人转战南北,保家卫国的豪情。
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题临安邸》。下面我从六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学内容:
《题临安邸》是国家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中第二首诗。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安,花天酒地,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林升眼见这种情况,内心既痛苦又愤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二、说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3、通过反复诵读,从“试读——仿读——悟读”过程中层层推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诗能力,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诗的教学重点借助教材注释,正确理解古诗大意,通过重点诗句和字词的感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难点是在领悟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四、说学生: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对学习古诗有一定的方法和能力,但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不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古诗,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背诵学过的爱国诗歌,体会到“言为志,歌为咏”,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反映。使学生容易进入到诗人林升的内心世界。
(二)解释诗题,简介作者
师生合作理解诗题,交流对林升的认识。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林升诗歌的热情。
(三)熟读古诗,初步感知
通过复习学诗方法(1、读古诗,初步感知;2、看注释,了解诗意;3、想意境,悟出诗情。)使学生对学诗方法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