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5章第3节多细胞生物体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35
第三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葵花籽B.豆角C.西瓜籽D.番茄2.(2019·威海)进入6月,校园里的月季花都开放了。
下列校园里的植物或其结构,与月季的花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A.冬青的叶肉B.侧柏的根C.雪松的植株D.法桐茎中的形成层细胞3.(2019·四川泸州)最近,泸州市纳溪区林业局将极度濒危野生植物疏花水柏枝列入专项保护。
下列生物的结构层次与疏花水柏枝相同的是()A.大熊猫B.侧柏C.乳酸菌D.蘑菇4.(2019·德阳)绿色开花植物的下列器官不属于营养器官的是()A.果实B.根C.茎D.叶5.(2019·龙东、鸡西)我们常吃的油桃在结构层次上属于()A.细胞B.组织C.器官D.植物体6.(2019·湖南湘潭)“江南可采莲,荷叶团田田”,描绘了湘潭县花石的莲田美景。
诗句中的“荷叶”是属于哪个层次的结构()A.系统B.器官C.组织D.细胞7.(2019·广东)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C.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D.细胞→组织→系统→器官→植物体8.(2019·东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下列对诗句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枫叶的所有细胞都有叶绿体B.使枫叶变红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C.光照是影响秋天枫叶变红的决定性因素D.枫树和红花的结构层次相同9.(2019·四川遂宁)2015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为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颁奖,以表彰她从野生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由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下列有关黄花蒿的说法错误的是()A.黄花蒿的细胞有细胞壁,而疟原虫的细胞没有细胞壁B.黄花蒿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C.黄花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D.黄花蒿植株生长离不开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10.(2019·河北保定)我国在“嫦娥四号”上种的棉花发芽了!这是人类首次让“月球长绿叶”。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多细胞生物体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组成。
2.掌握不同类型的多细胞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1. 引入
让学生观察课堂缸中的海葵体,引导学生从观察海葵体的外部结构谈起,初步认识海葵体的构成。
2. 讲解
1.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元。
细胞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多细胞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
让学生通过课堂演示,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组织是由一组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某些特定功能的结构。
让学生在演示体验中,了解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
3.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空间上形成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整体。
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一些器官的构成和作用。
3. 实践
1.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描述各自所选多细胞生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特点。
2.要求学生结合实验中的观察和自己的经验,总结不同类型多细胞生物的组成和特点,并描述它们的主要功能。
4. 拓展
让学生在扩展阅读过程中了解更多不同类型多细胞生物的构成和生物功能,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多细胞生物体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构成。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多细胞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特点及其作用,同时,也应该明白各种不同类型多细胞生物的构成各不相同,完成的生物功能也各有不同。
第2课时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一、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
2.过程(1)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2)第二个阶段:丙酮酸在酶(与催化有氧呼吸的酶不同)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3.类型及反应式4.概念: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1)细胞呼吸可以把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联系起来()(2)无氧呼吸过程中没有氧气参与,所以有[H]的积累()(3)水稻根、苹果果实、马铃薯块茎等植物器官的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4)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细胞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5)和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释放的能量较少()(6)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都是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 TP中()答案(1)√(2)×(3)×(4)√(5)×(6)×特别提醒(1)不是所有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玉米胚、甜菜块根、马铃薯块茎等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因此人体细胞产生二氧化碳只能通过有氧呼吸。
(2)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释放能量,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3)有氧条件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两个: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 中。
无氧条件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个:①未释放的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②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③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请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完善下表。
方法归纳“三看法”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以葡萄糖为底物)(1)一看——反应物和产物①消耗O2或产物中有H2O,一定存在有氧呼吸。
②产物中有酒精或乳酸,一定存在无氧呼吸。
(2)二看——物质的量的关系根据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判断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七年级下册笔记-第五章⽣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五章⽣物体的结构层次⽣物体是物质存在的⼀种形式。
细胞是⽣物体⽣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联合在⼀起→组织→器官→⽣物体。
第⼀节⽣物体⽣物体:是能进⾏⽣命活动的⽣物个体,是地球上物质存在的⼀种形式。
⾃然界的⽣物种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它们的个体呗统称为⽣物体。
它们都不断地从地球上摄取⽔分、空⽓、养分等物质,进⾏各种⽣命活动。
⼀、动物体结构:1、头部:位于⾝体前端,通常长有眼、⿐、⼝、⽿等器官,其主要功能:从外界捕获信息,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许多动物的脸不呈⼀个平⾯,这种结构能使动物视野更开阔,有利于动物捕获猎物,逃避敌害。
2、颈部:位于头与躯⼲之间,⾼等动物的颈柔软,能使得头部向左、右转动,从⽽扩⼤头部感官从外界捕获信息的范围。
许多动物没有颈。
3、躯⼲:是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呈近似的圆柱体或扁圆柱体形。
功能:保护、循环、呼吸等功能。
⼈体的躯⼲从腹⾯可分为胸部、腹部,从背⾯可分为背部、腰部和臀部,躯⼲的最外⾯为⽪肤,内有肌⾁、⾻骼和各种内脏。
⼈体⽪肤总⾯积:1.5~2m2头发:10万~20万根⾻骼:206块:头部36块,躯⼲46块;四肢124块;⾻骼肌:500块4、四肢:动物躯⼲上长有附肢,能使⾝体运动。
⼈的附肢称为四肢,分为上、下肢,上肢有肩、⼿臂、肘、⼿腕、⼿等部分,它们有灵活的关节,具有很多功能:握住物体,制作⼯具。
交流感情。
下肢有⼤腿、膝、⼩腿、⾜等部分,适应直⽴⾏⾛。
在进化过程中,有些动物的附肢发⽣了演变,如:鸟的附肢变成了翅膀(翼),适应在空中飞翔;海豚等⽔⽣哺乳动物的前肢变成鳍状肢;有些动物有许多附肢,如河虾、蜈蚣、蜘蛛等;还有些动物没有附肢,如蚯蚓、蛇等。
⼆、植物体:1、被⼦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六种器官。
地上部分:花、叶、主茎、芽、分枝地下部分:主根、侧根2、裸⼦植物有:根、茎、叶、种⼦四种器官。
省海中高一生物科学素养课堂训练(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基础知识1.根据细胞呼吸是否需氧可分为和两类。
2.有氧呼吸的场所:第一阶段在_____ 内,第二阶段在______ 内,第三阶段在________ 内。
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3.无氧呼吸的场所是在_____ 内。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乳酸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4.种子贮藏时,要、、,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水果、蔬菜保鲜时,要、、,抑制呼吸作用。
5.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检测酵母菌产生CO2可用,检测酵母菌产生酒精可用。
二、基础训练1.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A.肺泡B.细胞质基质C.线粒体D.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在有氧呼吸中,进入细胞内的氧A.将丙酮酸氧化成二氧化碳B.参与ATP的形成C.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D.接受反应中脱下的氢生成水3.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的放出,则该过程一定不是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C.酒精发酵D.乳酸发酵4.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A.呼吸系统B.线粒体C.细胞D.肺泡5.在植物根细胞中,彻底分解1mol葡萄糖。
需消耗的氧气量、释放的能量以及其中可能转移到ATP的能量数分别是A.2 mol、125kJ、2870kJ B.2 mol、686kJ、300kJC.6 mol、2870kJ、1161kJ D.2mol、686kJ、300kJ6.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D.仓库中储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7.制作泡菜要利用乳酸菌发酵,下列对此有利的措施是A.密封泡菜罐B.敞开泡菜罐C.高温处理D.低温处理8.下列构造中不能产生CO2的是A.小麦细胞的细胞质基质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C.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D.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9.下列各项措施中,最有利于延长水果保鲜时间的是A.充入O2,温度为5ºC B.充入CO2,温度为25ºCC.充入O2,温度为25ºC D.充入CO2,温度为5ºC10.水果贮藏保鲜时,降低呼吸的环境条件是A.低O2、高CO2、零上低温B.低CO2、高O2、零下低温C.无O2、高CO2、零上低温D.低O2、无CO2、零下低温11.将四份等量的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分别装入四个容量不同的烧瓶中,其中甲烧瓶为500ml,乙烧瓶为250ml,丙烧瓶为150ml,丁烧瓶为100 ml,密封保存。
苏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3《多细胞生物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多细胞生物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多细胞生物体》是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命活动的协调统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生物学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多细胞生物体的器官和系统的概念,然后以绿色开花植物和人体为例,详细阐述了它们的结构层次。
在教材的编排上,注重通过图片、实例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掌握了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知识。
但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此外,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2)说出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实例,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1)认同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养成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绿色开花植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2)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2、教学难点(1)理解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关系。
(2)体会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器官、系统等重要概念,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细胞生物学》第5-8章主要内容第五章细胞的内膜系统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是位于细胞质内,在结构、功能以及发生上具有一定联系的膜性结构的总称。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以及核膜等。
第一节内质网1 内质网的化学组成标志酶:葡萄糖-6-磷酸酶微粒体(microsome):内质网经离心分离后破碎形成的小泡。
2 内质网的形态结构由膜构成的小管(ER tubule)、小泡(ER vesicle)或扁囊(ER lamina)连接成的三维网状膜系统3 内质网的基本类型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rER):表面分布大量的核糖体,呈扁平囊状滑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sER):表面没有核糖体的结合,呈分支管状,是粗面内质网的延伸部分核糖体成分:蛋白质与rRNA功能:按照mRNA指令合成多肽链。
4 内质网的功能rER:(1)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2)蛋白质的修饰(糖基化);(3)蛋白质的分选与转运;(4)膜脂的合成。
sER:(1)固醇激素和脂类的合成(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3)解毒作用(肝细胞)(4)肌质网贮存Ca2+信号密码:位于成熟mRNA5’端起始密码AUG后,能编码信号肽的特殊密码子。
信号肽:信号密码最先翻译出一段由18-30个疏水氨基酸组成的肽链。
第二节高尔基复合体1 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高尔基体的结构电镜下由扁平囊泡(cisterna)、小泡(vesicles)和大泡(vacuoles)组成,也称高尔基复合体。
扁平囊泡——主体,一般由4~6个扁平囊泡平行排列成高尔基堆(Golgi stack)。
扁平囊的凸面靠近细胞核或内质网,称生成面(forming face)或未成熟面(immature face);凹面朝向细胞膜,称分泌面(secreting face)或成熟面(mature face)。
初中多细胞生物体教案
主题:多细胞生物体
时间:1 节课
目标:了解多细胞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
1. 多细胞生物体的概念
2.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织结构
3. 多细胞生物体的器官和器官系统
4. 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分工
教学重点:
1.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2. 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组成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多种多细胞生物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多细胞生物体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多细胞生物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并讲解多细胞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3. 演示:通过模型或图片展示多细胞生物体的各种器官和器官系统,让学生了解多细胞生物体的复杂结构。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分工和协作关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多细胞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多细胞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能够理解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的分工和协作关系。
拓展练习:
1. 请学生自行选择一种多细胞生物体,制作相关的模型或海报,展示其组织结构和功能。
2.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多细胞生物体,记录其器官和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围绕多细胞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展开,通过让学生了解多细胞生物体的复杂性和协作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的奥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第5章细胞的生命进程一、细胞通过分裂实现增殖1.有丝分裂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1.基本定义:有丝分裂:多细胞生物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实现增殖,一次分裂形成两个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
间期:在分裂前,细胞已通过DNA复制的方式形成两套完整的遗传物质的阶段。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长丝状染色质经过螺旋化后的状态。
通常呈现“X”形。
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通过着丝粒相连接。
以中心体为起点构建由微管(蛋白)组成的呈放射状排列的纺锤丝。
纺锤丝以两极中心体为顶点,在前期开始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结构。
2.有丝分裂各时期主要特点(动物细胞增殖过程)时期主要变化间期①DNA和中心体复制;②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蛋白质;前期①核膜、核仁开始消失;②染色质高度螺旋化为染色体;③中心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同时形成纺锤丝,与染色体着丝粒部位相连,牵引染色体开始向细胞中央(赤道面)移动。
中期①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到最大程度,着丝粒两侧分别与两极中心体形成的纺锤丝相连,整齐地排列在细胞赤道面上;②此时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为清晰。
后期①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部位分开,形成两组形态结构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②细胞沿两极方向拉长,细胞赤道面处的细胞质膜开始向内凹陷末期①染色体移动至细胞两极,开始恢复为染色质形态;②核膜、核仁重现并包裹染色质子细胞形成细胞质完成分裂,形成两个完成独立的子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是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丝,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连接纺锤丝,向细胞中央的赤道面移动。
到了中期,所有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面上。
随后,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部位分开,分别随纺锤丝向两极移动,细胞随之变长。
染色体到达两极,解旋为染色质,被核膜包围,完成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平均分配。
细胞质分裂:一般开始于有丝分裂后期。
以动物细胞为例,随着细胞质膜在赤道面向内凹陷,细胞质发生分裂,最终形成两个完全独立的子细胞。
生物高一上第5章知识点第一节:细胞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也可以是由其他细胞组成的多细胞体。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第二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装,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它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2. 细胞质: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内的胶状物质,其中溶解了许多物质。
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功能。
3.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包含了遗传物质DNA。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调控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遗传细胞的分裂是指细胞繁殖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形式。
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多细胞生物体细胞定期进行的一种增殖方式。
它包括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末期四个阶段。
2.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形式。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出具有遗传变异的配子细胞。
第四节:基因与遗传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1. 单基因遗传:单基因遗传是指一个性状受到一个基因的影响,遵循显性和隐性的遗传规律。
2. 多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是指一个性状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遵循连续性或离散性的遗传规律。
第五节:DNA的结构与功能DNA是一种长链状的大分子,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构成。
DNA具有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功能。
1. DNA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DNA分子自我复制的过程,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
它遵循半保留复制的原则。
2. DNA的转录:DNA的转录是指DNA中的一段基因序列被转录成RNA的过程。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信息被传递到RNA分子上。
3. DNA的翻译:DNA的翻译是指mR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被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