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品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4
【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勾画好课本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完成自学整理的相关题目,在预习的同时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在熟记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画出知识网络图(或知识树),认真完成当堂检测,并做好训练案的题目,提升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养成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的习惯,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理解认识法律监督作用,自觉树立监督观念。
【学习重难点】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作为合格公民应怎样与法同行。
难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中考考点】依法治国的概念,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及其相互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如何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预习案】(限时15分钟内,达成预习目标,先通读一遍教材,再在预习案的引导下通读一遍教材,勾画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_______,管理______,管理______,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2、依法治国是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离开了法制建设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可靠保证。
依法治国是________的重要保证。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法治。
3、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越来越强,通过法律维护权利、争取权益、解决纠纷的人越来越多。
________,_____,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素养。
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与法同行,树立法制观念。
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这是法治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的_____。
初中思想品德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及其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依据案例事实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情分析
作为初三学生,虽然从初一初二就逐步接受了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但是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加上处于特殊的生理年龄和心理时期,使得有些学生在守法方面打了折。
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不仅是个人需要,也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3重点难点
1、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播放宣传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解读》
教师由此引入新课。
2【活动】自主学习
展示学习目标和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什么是依法治国?有何重要意义?
2、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围绕上述问题看书并勾画重要知识点。
之后2人互助组交流。
学生质疑并解答。
3【活动】合作探究,展示点拨
学生活动1“大家说”
让学生例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说明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引出含义并进行解读和加深理解。
领导者
主体
客体。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教案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教案第一课时依法治国一、学习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掌握各个基本要求的基本含义,以及懂得各依法治国要求的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其意义,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三、复习相关知识:法律的概念:法律是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四、知识点: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在党的领导下,依照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管理,管理,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化、化。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治理国家的。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
3、依法治国的意义:是的重要保证,是的重要标志,是的基本保证,是客观需要,是的基本保证。
4、依法行政的意义: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制进步的重要措施,它能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的利益,保证人民能够当家作主。
五、看谁选得又准又快:、“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这句话表明()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前提c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D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前提2、近年来,我国全国人大加快立法建设,以《物权法》、《劳动合同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开启了“民生立法”的新时代。
上述材料表明①我国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②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③党和政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④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坚持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已经严肃查处了一系列有关腐败的大案要案,严惩腐败①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某市实行这样一个制度:凡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涉及有关法律事项的决策时,首先安排专业法律人员,对决策所涉及的法律政策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学习,之后再集体依法做出决策。
九年级政治教案(10篇)内容提要:正视亲子矛盾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教案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认识依法治国》备课与教学提示《认识依法治国》备课与教学提示《认识依法治国》备课与教学提示第五单元第二节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教案3.1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教案2.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教案2.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教案第一单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策》考点归纳第一单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策》考点归纳第一单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策》考点归纳成长在社会成长在社会公平和正义1全文字数:28182正视亲子矛盾正视亲子矛盾,实现亲子和谐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亲子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掌握化解亲子之间矛盾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化解亲子之间矛盾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生活接触面逐渐打开,独立意识增强,会越来越多地面临着与人相处的问题,其中最直接的是与父母、老师、同学的相处了解相处的艺术,善于与人相处,使自己随着生活的扩展而逐渐走向成熟,这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面临的重要问题。
认真地思考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寻找化解散矛盾的方法与途径,与父母和睦相处,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一、正视亲子矛盾认真阅读教材(两封信)47页,由于生活背景、年龄特征等的差异,亲子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亲子之间矛盾的产生既有子女方面的原因,也有父母方面的原因。
进入初中以后,父母、子女之间出现隔膜会慢慢导致代沟的出现。
二、实现亲子和谐亲子之间矛盾或隔阂的出现既会使子女在成长的道路上平添许多烦恼,也会使父母忧心忡忡,从而影响家庭的团结和睦。
一个人要学会与人相处,可以从与父母沟通开始,努力实现亲子间的和谐。
为努力实现亲子之间的和谐,作为子女需怎样做?1、理解父母的用心说一说爸爸妈妈为我们做的事有哪些?理解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a首先应理解父母的期望 b还应理解父母的关爱 c也应理解父母承受的压力填写下表:类别爸爸妈妈子妇出生日期最好的朋友最爱吃东西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对家庭的贡献最大的希望最重的负担2、学会向父母表达①注意场合②讲究方式③掌握分寸④就事论事3、学会要的让步和道歉对自己的父母让步或表示歉意,并不是软弱和迁就,而是亲情的表达。
第12课课题1:依法治国一、目标导学知识目标: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能力目标:依据事实进行理性分析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二、学习过程㈠自主学习看教材83-86完成下面内容导入:1.我们都希望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大家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之中呢?美好的社会中需要什么作保障?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依法治国。
教学环节一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阅读材料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他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 在报告中,他还指出:“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
”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
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
“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
九年级政治导学案课题: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课时:2课时 I 日标 1.懂得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法、用法 ,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3. 重点: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公民积极行使建议权、监督权。
【理清线索】 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 【梳理要点】 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二者之间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2.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坚持 。
依法治国的四个基本要求是相互联系的 ,只有实现这四 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保证。
。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 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4. 公民行使监督权应注意:①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②不得损害5. 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 ,应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6.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A 依法行使监督权 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主体是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普通法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 ;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 ;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 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 3.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 。
也就是说,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 ,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 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 行使权利。
1.各小组组织本组成员展开讨论 ,解决 问题生成”中的疑问。
2.各小组通过下列活动探究问题,并以各种形式展示。
♦活动一依法治国1.说自己① 我们呱呱坠地,有② 上小学和初中时,有③ 毕业后就业,从事工商活动,有④ 结婚时,有⑤ 即将离开人世,处理财产时,有(1)你能说出以上内容相应的法律名称吗?从中得出的结论 2.话国家 ① 对环境进行治理的依据是② 对交通进行管理的依据是③ 涉及刑事案件的诉讼法律是④ 对公民身份证进行管理的法律是观察漫画《网络谣言》,回答问题: (1)右边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请在上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法律名称 ,从中得出的结论是♦活动二 净化网络环境(2)有人认为,网络是个行使监督权利的地方 ,网民想说什么话都可以。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九年级思想品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教案设计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83——90页的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记,10分钟后检查,看谁回答得快而且准确。
九年级思想品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教案设一、【教学目标】1,掌握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3,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知道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4,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在实践中如何与法同行;5,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6,中学生如何与法同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作为合格公民应怎样与法同行。
2、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学习过程和指导:(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学)1、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或板书学习目标、学生朗读)。
2、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及目标思考题)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83——90页的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记,10分钟后检查,看谁回答得快而且准确。
1.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意义。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如何做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4.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意义。
5.简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义。
6.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及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7.什么是监督权?监督权的意义?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应该注意什么问题?8.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备哪些素养?(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教师检查并点拨、更正和补充(20分钟)(练、议、教)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1、环节一: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呢?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
法律的尊严导学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党带领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掌握权力与义务的关系,知道民主监督制度包括哪些以及行使监督权的途径。
学习重点: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学习难点:合格公民应怎样与法同行。
学习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在线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的领导下,依照
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
理、、,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是富有正义感、追求公平的具体体现。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素养。
在我国,公民的权力与义务是。
是促进_______________的基本保障。
&。
九年级思想品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教案设计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83——90页的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记,10分钟后检查,看谁回答得快而且准确。
九年级思想品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教案设一、【教学目标】1,掌握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3,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知道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4,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在实践中如何与法同行;5,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6,中学生如何与法同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作为合格公民应怎样与法同行。
2、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学习过程和指导:(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学)1、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或板书学习目标、学生朗读)。
2、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及目标思考题)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83——90页的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记,10分钟后检查,看谁回答得快而且准确。
1.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意义。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如何做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4.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意义。
5.简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义。
6.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及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7.什么是监督权?监督权的意义?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应该注意什么问题?8.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备哪些素养?(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教师检查并点拨、更正和补充(20分钟)(练、议、教)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1、环节一: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呢?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学案1)责任编辑:林立松使用者:九年级班组号年月日第节【学习目标】1.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初步树立法制意识,增强对国家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坚定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1.知道我国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2.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培养法制意识。
【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要求:按照下面的提示,复习、思考,2分钟,抽查、展示2分钟。
共计约4分钟。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我们知道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权利。
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权利。
我们还了解了我国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的基本状况,并且明白了健全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
复习回答:1.在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健全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法律的尊严,关注我国的法制建设,首先一起来了解我国的依法治国方略。
二、新知探究:(要求:默读教材83——86页,完成下面探究活动,并将知识点在书上准确地标记出来,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
共计约25分钟。
)探究活动一:什么是依法治国?(教材83页)1.阅读教材83页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概括:依法治国的内涵是什么?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主干。
阅读教材83页中页材料,思考交流:宪法修正案获得高票通过的原因有哪些?3.小结:依法治国的概念(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主体),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管理,管理(客体),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化、化(目标)。
依法治国、建设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地位)。
探究活动二: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教材84页)1.阅读教材84页正文第一段,概括: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里?明确:依法治国是的重要保证。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可靠的办法是。
2.探究、讨论:依法治国还有哪些重要意义?(提示: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考虑。
)3.小结: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政治: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
(2)经济: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社会: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4)国家:依法治国是的重要保证。
探究活动三: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如何认识?(教材84——86页)1.阅读教材84页到86页正文内容,思考、交流:(1)明确: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各个基本要求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阅读教材87页上页材料“一个死囚的绝笔”。
谈谈你对违法必究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结: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
内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坚持、、、。
地位: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
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
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
关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它们之间是的。
只有实现了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才有可靠保证。
三、小结反思:(要求:把握前后知识的联系,理清本课知识体系,反思存在的问题,共计约6分钟。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知道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及其地位和关系。
内涵:…………重要意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①……②……③……④……)内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国有法可依→前提法律的尊严基本要求地位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有力保障关系:相互联系,发挥社会主义法制作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与法同行(下节课学习内容)反思:国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我们中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为依法治国贡献力量?四、当堂测评:(要求:完成下面练习题,小组订正2分钟,展示、讲评2分钟。
共计约4分钟。
)1.我们党领导的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A.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B.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C.计划生育,一国两制。
D.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①核心是依宪治国②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③是实现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要求④前提是有法必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所有公民,只要违反法律,就应依法受到应有的处罚。
这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A.有法必依B.违法必究C.执法必严D.公平公正4.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
下列选项,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B.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进行执法检查C.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言献策D.为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公安机关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5.“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这段话解释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这样一条基本要求()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五、巩固拓展:(要求:知识迁移,综合运用。
打“★”号的题,每组1、2号必做,3、4号鼓励做。
)1.我们国家正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请介绍一下什么是依法治国。
★ 2.我们的生活与哪些法律有关?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法律的?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学案2)责任编辑:林立松使用者:九年级班组号年月日第节【学习目标】1.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知道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2.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守法、护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制素质。
【学习重难点】1.知道作为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应该具备哪些法律素质。
2.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的途径。
【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要求:按照下面的提示,复习、思考,2分钟,抽查、展示2分钟。
共计约4分钟。
)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知道了依法治国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复习、回答:1.什么是依法治国?2.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及各个要求的地位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哪些良好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二、新知探究:(要求:默读教材87——90页,完成下面探究活动,并将知识点在书上准确地标记出来,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
共计约25分钟。
)探究活动一:为什么要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教材87——88页)1.阅读教材87页下页方框内的材料,讨论:1分钱微不足道,有人却为它较真。
对此,你怎么看?2.阅读教材87页正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88页正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交流:我们为什么要尊重法律,追求公正?3.小结:法律体现着国家和人民的,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是公平和正义的象征。
,是富有正义感、追求公平的具体体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越来越强,通过法律维护权利、争取权益、解决纠纷的人越来越多。
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素养。
探究活动二:为什么既要正确行使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教材88页)1.阅读教材88页正文第二、三自然段段,思考:讨论:为什么公民在正确行使权利的同时,还要自觉履行义务?2.交流:举例说明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既维护自己的权利又尊重他人的权益。
3.小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也就是说,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统一的重要性: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
如果我们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相应的义务,我们就为国家的、社会的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奠定了自己的基础。
探究活动三:如何正确认识和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教材88——90页)1.阅读教材88页正文最后一段和页底方框内的材料,思考:我国靠什么来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违背人民的意愿,严格依法办事?2.阅读教材89页正文部分,概括:什么是监督权?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何在?3.阅读教材90页上页右边方框内“宪法的规定”以及中页方框内的材料“我们行使监督权利的途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4.小结:(1)监督权的含义: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的权利。
它是国家权利监督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一种监督。
(2)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有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
积极行使监督权是意识及其的表现。
(3)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式和途径: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②给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③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④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
三、小结反思:(要求:把握前后知识的联系,理清本课知识体系,反思存在的问题,共计约6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1.尊重法律,追求公正;2.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3.正确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与法同行,树立法治观念。
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做斗争,这些都是法治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的素养。
概念(内涵)依法治国意义基本要求①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基本素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法律的尊严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与法同行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
③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概念;作用;途径。
④树立法治观念,掌握法律武器。
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反思:你具备了哪些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说说具体表现?四、当堂测评:(要求:完成下面练习题,小组订正2分钟,展示、讲评2分钟。
共计约4分钟。
)1.关于权利和义务,说法错误的是()A.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B.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C.公民应该既享受权利,又履行义务。
D.权利和义务有时是对立的。
2.关于监督权,说法错误的是()A.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B.我们行使监督权,就是责任感的体现。
C.行使监督权,实际上是为人民谋利益。
D.我们还未成年,暂时还不能行使监督权。
3.公民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法律素养是()A.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B.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C.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
D.勇于同违反法律的行为做斗争。
4.我们行使监督权利的正确途径是()①发动群众,集体到相关部门进行示威游行;②给有关部门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反映有关情况;③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④向人大代表反映有关情况,通过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⑤在公开场合张贴大字报,揭露有关问题;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③④5.关于我国法律,说法正确的是()①法律体现了国家和人民的意志;②法律代表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③法律是公平和正义的象征;④法律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制订的⑤法律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五、巩固拓展:(要求:知识迁移,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