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14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
3.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2.教师通过设疑、点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诗作收入《丁卯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晚唐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
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等多方面的才能,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
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3卷等。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他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激情。
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二、朗读指导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教案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第六单元单元说明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
他们之中有能征善战的武将,有足智多谋的文臣,有情思汹涌的诗人墨客,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段段灿烂的乐章,创作了一篇篇感人的作品,这些都是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财富。
我国古代史传文学非常发达,涌现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史记》《国语》《战国策》《左传》等。
这个单元就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
《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
《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人物传记的节选,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因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我们把它拿来与《隆中对》参照阅读,便于加深对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这些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这对今人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
这个单元还将五首词放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
这五位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比较他们的风格差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学习这个单元,应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
当然,作为文言文教学,还应该把重点放在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上,铲除文字障碍是把握思想感情的先决条件。
不过,切忌死抠古汉语语法,应以读懂为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21、智取生辰纲【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即运用两条线索巧妙地组织故事,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4.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以及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有一颗璀璨明珠,它以我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为主要内容,描述了曲折的故事,刻画了生动的形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英雄传奇,成为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我们今天将接触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
(播放《好汉歌》,整体把握小说的主题。
二、《水浒》相关知识介绍阅读名著导读《水浒》部分课本229页,完成填空题。
三、预习检查四、主要人物——杨志介绍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
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
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
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
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
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
杨志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
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
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
后归了梁山泊。
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五、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1、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明确:双线结构: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明确: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六、紧扣住“智”,分析小说中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体会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文中所写景物的特征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感。
2.能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并学会作有个性且精彩的批注。
3.能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说出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近朱自清
1.导入语: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了,初中语文教材选了他的散文名篇《春》、《背影》,这两篇作品给同学们留下了深深的美好的印象。
春天,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与蓬勃的活力;秋天,也会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人们感受到永不衰竭的生机。
朱自清先生在1924 年秋天写就的散文小品《绿》,则是把对光明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满蓄在对一潭秋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描绘中。
今天,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浙江仙岩山中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绿吧。
21、陈涉世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史记》、司马迁及有关常识。
朗读疏通课文,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成分省略、判断句式、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文言素质。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了解常见文言现象,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
疏通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在追忆中复现有一句老话,不知道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熟不熟悉,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自然规律,压力过大当然会产生反作用力啊。
不过,说出这句哲言的人本意可不在此。
有同学能告诉我它本来是说什么的吗?这是一位政治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
大家能举出你熟悉的历史事实吗?师:刚才大家提到了我国古代陈胜吴广反抗秦王朝的斗争。
我们一定对这件历史史实或多或少有所了解。
哪一位同学向我们简单介绍经过。
大泽乡起义是在怎样的背景和环境下发起的?在严酷的管制下陈胜吴广如何能够发起翻天覆地的壮举呢?陈胜凭借什么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掌旗人的?让我们随着一位二千多年前的伟人的讲述,把目光投向那刀光剑影、风云变幻的历史深处吧。
二、在合作中疏通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一会大家共同解答。
(生自由朗读)“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应读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朗读的节奏一定要根据词句的意义来断读。
大家一定要掌握这个规律。
来,我们试着读读这样一类的长句。
生: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生: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2、如果没有读不顺的句子了的话,请大家分组合作,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共同审听他的朗读,看有没有发生分歧的地方。
在听的过程里,还要注意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然后提交给小组的同学们,依靠大家的力量来理解。
如果在小组内决定不下来的疑惑,一会儿我们全班同学来集中“攻关”,好吗?(学生自由组合,朗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合作学习的进程)3、大家在小组内有什么争论不决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让全班同学也多一次合作探讨的机会啊!4、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是不一样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有的展现封建大家族的生活,情节引人入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评价。
纲》第六单元读经典作品,悟人物百态单元导读课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本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要求。
2.结合作者及创作背景的了解,初步感知古代白话小说的特点。
活动设计:(一)学生自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
人文主题:读经典作品,悟人物百态语文素养: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二)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关注经典小说阅读,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特点。
(三)通读本单元各篇课文,梳理如下问题:古代白话小说有什么特点?提示:《智取生辰纲》一课的导读与积累拓展四,并结合其他课文来理解领会这些特点。
古白话,很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夹杂有当时的方言。
(四)小组分享展示读过的类似作品,体会古白话小说的特点。
单元梳理课课时安排:(1课时,整体识字)学习目标:1.正字音,记字形。
2.明词义,能辨析。
3.会归类,巧应用。
活动设计:1.教师检测学生课后生字预习情况,正字音。
1)学生读出课后生字,教师正音,齐读,整理笔记巩固。
2)课件出示词义,学生对号入座。
3)词语归类,整理笔记。
2.限时当堂记忆所学生字词,听写重要词语,记字形。
(将听写错误的生字改正过来并积累在错题本中)3.结合课下注解与词典,了解生字词的含义,明字义。
并结合语境具体理解辨析。
4.词语接龙游戏——飞花令。
明线索理情节课型:主题阅读课课时安排:1课时阅读内容:1+X(课内:《智取生辰纲》,丛书:P2《吴用智赚玉麒麟》)学习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主要内容2.找线索,复述故事情节主问题:1.如何智取生辰纲?(复述故事情节)2.找出文中的线索。
活动设计:(一)学习《智取生辰纲》学生阅读《智取生辰纲》,思考下面问题:1.吴用等人是如何一步步智取生辰纲的?提示:何人、何时、何地、经过,熟悉课文情节,查找线索(提示:明线、暗线的寻找方法)自主思考,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词五首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词五首教学设计(人教版) 设计理念:本课选录了五首词:温庭筠《望江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武陵春》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正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奇葩。
正所谓诗言志、词言情,我们正是透过这些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去聆听古人的心声,去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但历史的久远、作者经历的复杂,使得词中所描述的景与情与学生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距离,这就使得了解每首词的背景材料,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对学生准确把握与理解作品至关重要,并且只有准确理解才能准确记忆。
在教学本课时,可以按其词风的不同(豪放与婉约),分成两个课时,即:一课时讲婉约风格的《望江南》和《武陵春》,另一课时教豪放风格的《渔家傲》、《江城子》和《破阵子》。
教材分析:本单元共五课,前四篇为文言文,内容也多为人物传记,在阅读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而本课选取的五首宋词,简短而精美,如果单从中考的角度进行学习,那么,只要学生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达到能熟记默对就可以了。
但如果是作为一篇精读课来处理,则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理解本课中的作品。
其实,每首词都有一些需要揣摩的地方,可采用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并引导学生将作品与同一时代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比较赏读。
对于在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或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可结合作者背景查找一些资料,掌握这五首词的精髓。
最后,要求学生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对这五首词熟读成诵默对,并能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其中的名句。
学情分析: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早已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陌生了,但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停留在记忆与背诵默写上的,认为只要能背熟默写对就可以了。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第六单元
九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
郑文富
一、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单元,意义非同寻常——说教材
1、新课标要求我们做什幺?
(1)“课程目标部分”直接关于文言文学习的只有两条三句话: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
但是,我们却要注意,在“实施建议部分”,却没有直接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建议: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21、智取生辰纲施耐庵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线索,把握情节。
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
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初三的学生已经学过几篇小说,,能理解小说三要素间的关系。
初步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要领,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再通过人物理解社会(环境)。
对于情节性、艺术性很强的小说,学生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首要任务是要灵活挖掘教材内容,巧妙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匠心独运,理解小说的主题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新课导入播放电视剧《水浒》主题曲《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梁山好汉英勇豪放的另一面。
在这里,既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刀光剑影,也没有让人扼腕屏息的搏斗场面,有的只是智慧与智慧的较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
二、绘声绘色讲故事1、复述故事,把握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故事发生:杨志改时送生辰纲(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
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
故事进一步发展:白胜设计诱官军(“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
故事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
故事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
尾声:吴用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
2、思考: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三、众说纷纭评故事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3)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3本文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是如何体现的。
【点拨明确】形成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重点详写了唐雎与秦王的对话,突出文章中心——唐雎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
五、板书设计六、主题探究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七、拓展提升1从唐雎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点拨示例】说话技巧在与人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勇敢与善辩也是好的品质与能力。
所以,在平时要多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2你知道哪些关于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点拨示例】荀子: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刘勰: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西方:世界的三大战略武器:口才、美元、电脑。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古义:可以把;今义:表可能,表许可)(4)一词多义(5)特殊句式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者,……也”表判断)此用武之国。
(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也,判断句标志)省略句:君与俱来。
(省略“之”,应为“君与之俱来”)倒装句: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应为“莫许之”)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义著于四海。
(状语后置,应为“欲于天下信大义”)被动句:贤能为之用。
(“为”是表被动的介词,可翻译为“被”)(6)介宾短语做补语,翻译时要移到谓语前。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
“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曹操比〈于袁绍〉”——曹操和袁绍相比。
“信义著〈于四海〉”——威信和正义在全国都很显著。
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行不端,思想败坏)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先帝知臣谨慎(古义: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古义:表原因;今义:表结果) 诚宜开张圣听(古义:开放、扩大;今义:商店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臣本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发扬光大)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亲近、疏远)深入不毛(名词动用,长庄稼)(6)文言句式判断句:此皆良实。
【九上部编语文】全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整体备课本单元的课文,有的讲述英雄传奇(如《智取生辰纲》),有的描绘儒林世相(如《范进中举》),有的演绎历史故事(如《三顾茅庐》),有的展现封建大家族的生活(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让我们领略传统白话小说的魅力,了解古代生活,丰富人生体验。
学习这个单元,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如《智取生辰纲》就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梳理故事情节,如让学生快速浏览《范进中举》,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范进中举写了哪些事,并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如在自学《三顾茅庐》时,提醒学生在“阅读提示”的指引下了解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物形象;结合具体描写探讨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绘声绘色、形态各异的笑态,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写作部分,通过转换表达方式实践改写,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名著导读部分,探究的是《水浒传》专题,课内课外结合做到有序推进。
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21.智取生辰纲2 1.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理清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看清人物活动的大背景。
2.把对人物的分析放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要点,探讨小说要把握的主题思想。
3.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区别,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注意提醒学生勾连古今、梳理比较,提升对古典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
4.注意课内外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相关章节,并开展名著的阅读活动。
22.范进中举2 23.三顾茅庐2 24.刘姥姥进大观园1 写作学习改写2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2(设计/李辉)21 智取生辰纲【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智取”情节。
2.赏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课方案内容预览:21.陈涉世家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1〉认识司马迁及〈史记〉。
〈2〉会读会写以下字:辍屯度罾篝恚笞蕲〈3〉应掌握以下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安度亡数举苦将固然固间次王目素笞2.能力目标:〈1〉读通读顺读熟课文。
〈2〉会逐字逐句解说课文。
〈3〉初步学会如何评论历史人物。
3.感情目标认识陈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二.教课安排:第一课时1.认识作者及〈史记〉。
2.教师范读,学生朗诵。
3.学生参看说明,疏导课文。
教师作巡场指导。
4.教师采纳发问或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状况。
第二课时1.朗诵课文。
2.教师能够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组织学生议论。
教师也能够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议论。
〈1〉陈涉那种洞察时势的能力和优秀的组织能力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出来?请做详细说明。
〈2〉陈涉在中国历史进度中有如何的作用?联合其余学科说说自己的见解。
3.在解决问题时一般要有明确的答案。
4.部署作业。
22.唐雎不辱使命一.教课目的1。
知识目标:〈1〉认识《战国策》。
〈2〉会读以下字:雎拂跣傀缟挠〈3〉掌握以下文言词:许易因且以于错直是谢挠〈4〉掌握课文中的判断句式。
2.能力目标:〈1〉朗诵全文,要求背诵。
〈2〉要求逐字逐句解说课文。
〈3〉学会剖析唐雎这个人物形象。
3.感情目标:〈1〉学习唐雎那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二.教课安排:第一课时1.认识〈战国策〉和时代背景。
2.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而后学生熟读课文。
3.组织学生参看说明,逐种鹁涫柰?挝摹 ?/SPAN>4.经过发问或作业形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状况。
课文中的第三段列举了历史上三位猛士的故事的语句,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师可适看作些解说。
5.部署作业。
第二课时1.讲评学生的作业。
2.要修业生朗诵课文两遍,便于剖析课文。
3.要修业生理清课文构造(故事的因由、经过、结果)。
4.要求组织学生剖析唐雎这个人物形象,能够从语言、动作等方面加以剖析。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4、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过程与方法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
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司马迁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二、资料交流: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中的“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21 智取生辰纲知识与技能1.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2.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过程与方法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学习以设置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紧扣人物的语言、行动,分析讨论杨志与晁盖、吴用等英雄是如何斗智斗勇的。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塑造方法,掌握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文章题目“智取生辰纲”与这篇课文从杨志等人的角度叙述故事之间的关系。
1.问题导读法: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妙点寻踪法:在默读中圈点批注,让学生寻找文章构思或写作巧妙之处。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获得审美享受。
《水浒》有关知识和与杨志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课时宋江、林冲、吴用、武松、鲁智深……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民间盛传不衰,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
梁山好汉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并不相同,但最后他们却都上了梁山。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生平事迹不详,小说家。
《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它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位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失败的整个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塑造了起义英雄群像。
1.“生辰纲”是什么?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走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嗔”“歇息”“干系”等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白话小说的有关知识。
3.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
2.分析杨志的思想性格,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杨志押运的运送生辰纲的队伍中的矛盾导致生辰纲被劫走,而晁盖等人则筹划细致、分工合作、团结一心,最后巧夺生辰纲的正反对比中引导学生分析杨志失败的原因,培养团结协作、关爱他人的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杨志的思想性格,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
”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
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
传说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
原名耳,后名子安,字耐庵。
钱塘人,又一说扬州。
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还乡,闭门著书。
又传,曾参加元末在苏州起义的张士诚军,因目睹朝政腐败,遂作《水浒传》以抒胸中之愤。
《水浒传》明代长篇章回白话小说,它的作者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作。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发展到集体反抗,从分散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以及起义失败的结局。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很高:首先,在结构上注意整体与局部的结合。
每一位好汉走上梁山的道路都是独立的,但这种局部的独立反抗又成为整体的一部分。
其次是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
再次,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切合其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
2.知识链接白话小说,发源于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
中国白话小说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在古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小说经历了不断的丰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话本阶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来了真正的繁荣,成为与抒情文学分庭抗礼的一大文学体系。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窥.望(kuī)趱.行(zǎn)怄.气(òu)聒.噪(ɡuō)嗔.怒(chēn)恁.地(nèn)干系.(xì)勾当..(ɡòu dàng)撇.下(piē)怨怅.(chànɡ)计较.(jiào)兀.自(wù)尴尬.(ɡà)逞.辩(chěnɡ)朴刀(pō)反省(xǐnɡ)朴素(pǔ) 节省(shěng)姓朴(piáo)(2)词语释义兀自:尚且,还。
逞辩:卖弄口舌。
面面厮觑:互相望着发愣。
聒噪:早期白话小说中江湖人物打招呼的常用语。
相当于“打扰了”“麻烦了”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生辰纲是什么?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答案示例:生辰纲是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是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取的,从杨志手中智取。
2.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答案示例: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3.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
答案示例: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的主要情节是: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的主要情节是:定计——施计——劫纲。
4.明、暗两线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的?答案示例: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岗松树林。
(二)研读分析1.突破重难(1)吴用夺取生辰冈,“智”在何处?答案示例: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
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无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
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
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晃盖等人做到了知已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
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急于歇息。
晁盖等人为杨志一行已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都将进入的埋伏圈。
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
矛盾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此智更说明晁盖等人运用前两智的高明得当。
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
刘唐与白胜表演得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也是煞费苦心。
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答案示例: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这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四、课堂小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
杨志棋差一招。
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
可以说是“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课文讲述的故事,并且对主要人物形象有了初步认识。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杨志的人物形象,并且一起来学习课文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二、合作探究1.突破重难(1)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同学们根据课文语句,讨论、归纳杨志的思想性格,分析一下他失败的原因。
答案示例:杨志是一个相当精明、警惕、老练、谨慎的人。
从接受任务后,为了预防“强人”,将众军伪装成客商,行路时间、路线选择、不许军士在黄泥冈歇息等这些内容都可看出。
杨志致命的弱点,则是不善带兵,不善处理关系,是一个蛮横粗暴的人。
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息,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
与老都管、虞侯也不能很好沟通,成为对立面。
(2)写杨志处处小心,除了突出杨志的性格特征外,对刻画其他人物形象与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帮助?答案示例:①反衬出老都管、虞候与众军健的无知与草率;②突出了吴用的“计”高一筹;③为后文逆转作好反面的伏笔,使情节更富有趣味性。
(3)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自然环境:天气酷热,因此下文的众人行动困难,为下文的军士买酒解渴埋下伏笔;黄泥岗上松树林内,是交代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管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代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2.写法探究这篇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有什么特点?答案示例:课文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等七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的。
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色,这与重视心理描写的现代小说有很大不同。
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从最初重故事叙述,轻视人物描写,到后来人物和故事并重,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水浒》是这方面的代表。
《水浒》里,每一个英雄逼上梁山的过程,都有生动曲折的故事,而这情节又恰恰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情节安排又与不同的性格刻画相适应。
“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一心希望凭借浑身本领“博个封妻荫子”,所以一抓到机会就想拼命表现,于是就有点急功近利,再加上暴躁的性格,终于导致自己与众军士矛盾的激化,饶是精明能干,却也不由自己,最终不免失败。
而集中笔墨描写杨志的精明,不仅增加了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同时也反衬了吴用等人的智慧。
三、拓展延伸你知道课文相关人物的更多信息吗?答案示例:青面兽——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获罪,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汴京城杨志卖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青面兽北京斗武被梁中书赏识,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这就是咱们即将学习的文章杨志护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生辰纲被劫后,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做了山寨之主。
后归了梁山泊。
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书,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托塔天王——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
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
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
后打曾头市中毒箭身亡,不在108将之列。
四、课堂小结这是一场英雄与英雄的斗争,智慧与智慧的较量,最终,众好汉更胜一筹。
小说赞扬了他们劫取不义之财的壮举,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这与强盗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是有区别的。
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范进中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腆”“作揖”“盘缠”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过程与方法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
2.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我国封建社会,要改变个人命运,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科举考试,凭“四书五经”才能敲开仕途的大门。
可惜有人中举了,却疯了,他就是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