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教授的素质教育观
- 格式:pdf
- 大小:239.98 KB
- 文档页数:2
钱伟长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想及实践
一、关于钱伟长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想
钱伟长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他认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要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使他们能够勇敢地探索新的领域,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以解决新的问题。
二、关于钱伟长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钱伟长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此外,他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他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论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钱伟长论教育拆除四堵“墙”,破除旧条框,办出学校特色(1985年)在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几年来,上海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基于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一是出人才,二是出成果,因此,我们认为,进行各项改革必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多出成果。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作为一所工科大学,强调要拆以下四堵“墙”。
第一堵“墙”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
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学校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密切与社会的联系,为社会服务,不然办不好学校。
经市府批准,学校成立了校务委员会,由经委、科委、计委、外经贸办和各工业局的领导同志担任主任、副主任和校务委员,在领导体制改革上使学校得到了社会各界直接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了学校各系和各部门同有关厂、所建立了协作关系,使学校更广泛深入地同社会取得了联系。
第二是要拆校内各部门、各学科之间的“墙”。
现在有的条条块块、部门所有制已经明显地影响了当代学科技术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这堵“墙”正在逐步打通。
第三要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墙”。
倡导教学同科研结合,教师既要搞教学,又要搞科研,现在全校大致有80%左右的教师一个人能够挑两副担子,正向着一支队伍、两个中心的目标努力。
第四堵“墙”是思想上的“墙”。
就是要克服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社会主义新的教育思想,破除阻碍我们进步的旧的条条框框的教学模式,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道路,要结合工大的实际情况,办出工大特色,应该指出,这四堵“墙”我们是破了一些,但还有待于今后继续破。
废除学时制,实行学分制(1993年)我们搞学分制是否急了一点,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才想到的,我已经想了好几年。
三学期制就是为推行完全学分制创造条件。
三学期暑期长一点,可以让大学有更多的时间做准备,把科研、教学内容做些更新,把自己课程的逻辑性加强。
学校水平提高了可以影响上海各方面的工作。
我们在学校中要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好学、奋发向上的气氛,让他们在这种自强不息的气氛中成长,将来到社会上就有勇气去竞争、去拼搏,去创造成绩为国家多做贡献。
钱伟长教育与学术思想钱伟长是一个才思敏捷、直言不讳、勤奋工作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爱国者。
作为上海工业大学的校长,钱伟长的办学宗旨是拆掉四堵墙:一是拆掉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二是拆掉校内各学科之间的墙;三是拆掉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墙;四是拆掉教与学之间的墙。
他认为学校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服务,并且要和社会结合起来办教育。
教育是否成功,要看毕业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学到的知识是否有用。
学生在学校里要紧的是打好基础和培养自学能力,而不是开设过多的专业课程和灌输老化的、现成的知识。
学生和教师都要养成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
他提倡产、学合作教育,希望学生在学习基础课之后能在实际岗位上工作,再根据需要选课,而不要人为地划分过细的专业,一辈子背专业包袱。
应当有能力随时改行,去做社会需要的工作。
他认为要办好工科,必须有坚实的理科做基础,理科和工科相互渗透有利于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现在,一方面有很多新兴交叉学科出现了,学校里不教;另一方面是专业太旧、太窄,综合性不够。
工程教育的综合性尤其不够。
他要求学校里每一个学科,都要把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渗透到自己的学科发展中间去。
他号召理工科的学生学点文史知识,学点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其他社会科学知识。
他说,文学修养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与表达科学技术知识,而且是我们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创造和突破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科学技术当然要靠逻辑思维,但它决不排斥想象力与形象化。
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当是一个爱国者,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修养、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工程师,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人。
他要求上海工业大学的教师同时挑起教学和科研两副担子。
他认为,一个教师在大学里能否教好书,与他搞不搞科研关系很大。
教师的提高,主要不是靠听课进修,而是靠做研究。
边研究边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边干边学,这是主要的方法。
他对教师们说,科研要从小题目做起,对国家建设有利的题目都可以做,不要人为地规定科研方向,多做科研,方向就自然形成了。
观[大家--钱伟长]有感钱伟长观[大家--钱伟长]有感|钱伟长观《大家——钱伟长》有感《钢铁是怎样炼成》一段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
要是人没有心灵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钱伟长没有潘安般的外表,但他拥有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所以他是一个“美”人。
在片中他不断重复的一句话让我倍受感动——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即使我的专业。
出外求学就是要走科学救国的路线,就是为了让国家强大起来。
一句句简朴的话语透露出浓浓的爱国情怀,也揭示了老一代科学家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优”不能仅仅是老一代教育者的情怀,它也应该成为新一代教育者的座右铭。
18岁那年钱伟长以文史双百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为了科学救国,他毅然决然地弃文从理。
1939年他和同伴们去加拿大留学时,因为搭乘的轮船要在日本横滨停留三天,不愿在敌国停留的他们把自己的护照扔到了黄浦江,直至后来不用停留日本才去加拿大留学。
最让我感动的是已成了国际著名科学家的他,放弃了国外每年8万美金的收入,回国工作,每月的薪水只够买两只暖瓶,后来还被错划为右派,以至于自己的孩子都没能上大学。
“我希望国家强大起来!”他用98年的人生,研究了一门他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爱国!“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感动中国”评委会的颁奖词,是对钱老的一生写照。
让我们感动的并不是他在科学领域的种种光环,而是他那颗炙热无比的爱国之心。
感动之余,我觉得,中国正是需要这样的爱国人士。
只有拥有了这样的人士,中国乃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强大起来。
钱老的所思所行无愧于一名炎黄子孙,国人都应以他为傲。
看如今社会现状,在纸醉金迷背后有多少人还能拥有一颗炙热的赤子之心?之前在一张帖看到一名自称韩国人士的话语:你们中国不是一直说抵制日货吗,结果呢?还不是走走形式,过不了三天又恢复现状,让五羊、本田、索尼等日本牌子大行其道,大肆在中国狂捞金钱。
钱伟长“拆墙”教育理念及启示作者:周世青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年第12期【摘要】作为教育理论家和积极实践者,钱伟长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于“拆墙”教育理念。
钱伟长“拆墙”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开放办学、学科专业的关联与沟通、教学与科研互动以及突出“学”的主体地位,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钱伟长“拆墙”教育理念开放办学钱伟长主要教育思想概述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钱伟长祖籍江苏无锡,生于1912年,幼年时代生活清贫。
由于父亲早逝,钱伟长接受的中小学教育时断时续,他的文史功底扎实,数理基础薄弱。
1931年,由“清寒奖学金”资助,钱伟长以历史、语文满分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
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了东三省,钱伟长义愤填膺,弃文攻理,毅然选择到物理系就读。
1940年,钱伟长赴国外留学。
1946年,他放弃了在海外的优越学习和生活环境,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多所大学的校长、副校长和名誉校长。
1983年,时已七旬的钱伟长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与另三所大学合并组建上海大学,钱伟长担任了该校的终身校长。
钱伟长不仅在科学事业上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而且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9年,钱伟长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在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中明确提出:“教育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一个国家在当今和未来21世纪的景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教育。
”①在如何办校治学方面,钱伟长基于长期的实践,在上海工业大学建校2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拆掉四堵“墙”的教育理念。
即:拆掉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各学院、各专业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
“拆墙”教育理念是钱伟长教育思想和学术思想的核心与精华。
《中国科学家钱伟长》读后感《中国科学家钱伟长》是一本关于钱伟长教授科研生涯和成就的传记。
该书通过大量的翔实资料和钱教授自己的回忆,生动地展现了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在中国科学界的影响和贡献。
读完这本书,我对钱伟长教授的科研精神和人格魅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
钱教授以其在中国科学界的卓越成就,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不仅有着众多的科研成果,还承担着培养和指导年轻科学家的重任。
钱伟长教授的科研成果在书中被详尽地介绍和分析,使我对他在固体物理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突出贡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在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上的大量工作,使中国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他的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在科学研究上的杰出成就,钱伟长教授还在科学家的品质和影响力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我深感他作为科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虚心好学,勇于迎接挑战,不断创新,永不满足于眼前的成果,这种科学精神无疑是激励每个科学家前进的重要动力。
另外,钱伟长教授对年轻科学家的培养和指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书中谈到了自己的导师和师承,表达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并承诺将毕生奉献给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
他为了培养年轻科学家,开设了很多研讨会和研究生培养项目,并亲自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
这种教育思想和行为让我深感钱伟长教授是一位兢兢业业、讲学求真的导师。
钱伟长教授不仅在学术界有着杰出的成就,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他积极参与科学普及活动,投身于推广科学教育,用自己的知识和影响力去激发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
他在书中提到了他对科普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并透露了希望能够通过科普活动将科学家与公众紧密结合起来,增进科学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通过阅读《中国科学家钱伟长》,我对这位杰出科学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钱伟长教授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对科学的热爱和对人类的关怀让我深受感动,更加坚定了我要追求科学道路的决心。
钱伟长访谈观后感钱伟长,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他的卓越成就与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关于钱伟长的访谈节目,深受启发。
以下是我对这场访谈的观后感。
一、勤奋好学,立志报国钱伟长先生的勤奋好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访谈中提到,自己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依然坚持读书,追求知识。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立志报国,毅然选择了物理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是这种勤奋好学、立志报国的精神,让他成为了我国科技界的佼佼者。
二、严谨治学,求真务实钱伟长先生在访谈中强调了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他认为,作为一名科学家,必须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科研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使他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同时,他也以此要求自己和学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三、全面发展,注重素质钱伟长先生在访谈中提到,他倡导全面发展,注重素质。
他认为,一个人不仅要专业能力强,还要有全面的素质,包括道德、文化、体育等方面。
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我国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四、乐观向上,积极进取面对人生的曲折与困难,钱伟长先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进取。
访谈中,他讲述了自己在科研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五、传承精神,激励后人钱伟长先生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奋斗与拼搏的传奇。
他在访谈中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勤奋好学、严谨治学、全面发展等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位教育家的大爱情怀。
总结:观看钱伟长先生的访谈,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位科学家的严谨治学、全面发展、乐观向上等优秀品质。
钱伟长的科学贡献与教育理念刍议钱伟长,中国著名科学家,1944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他是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钱伟长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在光学、电磁学及物理实验室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政治、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长期从事科学教育,深入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伟长以科学精神和教育理念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深入研究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后来者开拓了崭新的道路。
他著有《物理学》、《教育学》等著作,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钱伟长认为,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他说:“科学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态度和行为。
”他强调,必须以科学精神为指导,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改革开放,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科学技术走上发展之路。
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的有效途径,钱伟长也在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认为,教育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核心,树立科学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钱伟长还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并将此理念融入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
他认为,只有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才能使中国经济走上快车道,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以上就是钱伟长的科学贡献与教育理念刍议。
钱伟长的贡献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得到更大发展,他的教育理念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未来,我们应该继承钱伟长的精神,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全民发展的动力之源。
论钱伟长的教学观及对物理教育的启示钱伟长先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提出的线壳理论中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在国际上称为钱伟长方程。
他在薄壳力学理论和力学、应用力学、应用数学的许多问题上都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钱伟长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物理教育家。
他的教学观便是他物理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教学观高屋建瓴独辟溪径发人深思。
一、教学必须与科研相结合以往的教学论往往局限于研究教学本身的客观规律。
这固然不错但忽略了另一个方面而且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就是科研。
把教学与科研联系起来这是钱伟长先生的高明之处。
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1〕不同的教材对于教学原则的界定是各不相同的。
(如下页表)不过我们发现尽管各个版本教材对于教学原则的提法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忽略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钱伟长先生直抒胸臆:教学必须与科研相结合。
他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
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
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
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
”〔5〕可谓一针见血掷地有声。
教学没有科研作底子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这是多么睿智的见解啊!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思想应当强调:教学是必要要求科研是充分要求。
这不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观点而且从逻辑上给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教学与科研两者应当是相伴而行密不可分的。
我们的物理教育目前仍存在着教学与科研相脱离的问题。
这表现为:许多教师长期只搞教学不搞科研。
他们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的课几乎无暇去从事科研、撰写论文。
这导致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他们对教材的掌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善的一般经不起推敲。
教育的曙光——素质教育_700字前不久,中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谢世,至此,三钱巨星先后黯然陨落,为什么是“黯然陨落”呢?因为中国科学界后继无人,联想钱学森逝世时发出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不禁感伤,为什么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迄今还没有人获诺贝尔奖?为什么从中国走出的定居海外的科学家们却能有卓越建树,难道我们的教育真的出了问题?中国传统的教育死板,禁锢了人的思想,应试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调,学校要生存,得先过升学这一关,升学率高,你好我好,大家好。
学生们为了过关,为了“出人头地”也积极学习,学习也变得不再生动,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中考,高考,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成一个好家庭过一生。
没有人再愿意为科学付出太多,人们习惯了抄近道,走高速,进热门。
经过考试洗礼的状元们真能担起兴旺中国的重任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丘成桐说:“中国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人获诺贝尔奖是由于中国学者缺乏科学之精神。
”是啊!有网络上现成的毕业论文,谁愿意绞尽脑汁去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呢?就业前只需要一件事——文凭,用人单位只看文凭。
即使你自学成才,学富五车,没有文凭,对不起,没门!中国现有智教育重文凭不重能力,重知识不重实践,重一隅不重全局,重一时而不重未来。
中国要想振兴,教育是首要,只有清除教育弊端我们才能从制造大国变成创造大国,才能从加工厂变为科研室,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西方教育重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和对其科学精神的培养,我们国家也应这样做,努力净化学术氛围,清除人们固有之观念,努力引导人民踏实进取,不投机取巧,形成社会重文化的氛围,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免除其后顾之忧,努力使年轻一代养成正确的科学精神。
中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工作者屠呦呦获得了。
钱伟长的教育观(4)——创新精神最可贵钱伟长先生对于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能力要求和标准,这一点对于大学生应该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大学生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实践和体验。
钱伟长先生指出,大学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硕士研究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阅读学术论文和写作学术论文的能力;而博士研究生则应该努力学会独立地发现问题和寻找问题的能力。
在谈到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问题时,钱伟长先生指出:“在大学的教育里,不单是知识的传授,现在的课题是怎么能跟上时代。
应该做到培养一个大学生,到他毕业的时候,自己就可以不断地去获取新的知识,无须再让老师讲。
要有这个能力,叫无师自通的能力,或叫自学能力,以满足新的时代的要求。
”在谈到自学能力的细节方面,钱伟长先生讲到:“自学要有本事,第一是会找资料,你需要的资料。
第二是自己要会读这些资料,能很快从这些资料中提炼出最核心最有用的东西,能整理得有条有理,跟原来学的东西挂上钩。
第三是要有眼光,能够逐步看到进一步发展的景象。
有了这三种能力,你就永远不会落伍,一直到退休为止。
”钱老的话说得真是语重心长,实用而深刻。
当代的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们真是应该用心领悟,并踏踏实实地去实践。
当代的大学教师应该扪心自问自己达到了钱老所说的能力标准了吗?如果教师自身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那么如何行不言之教使学生们效仿呢?如果一个大学生毕业时还是处于不教不会的状态,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失败,也是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的失败。
当代的大学生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你的学业和学历的意义和价值又是什么?高分和靠前的排名能够说明什么?现实说中有很取得巨大成功的人物,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的成绩和排名都乏善可陈,但他们能取得今天令人瞩目的成绩靠得是什么?当然就是他自己努力培养出来的自学能力、勤奋学习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创新能力。
钱伟长的教育思想钱伟长是我国年龄最大的大学校长,也是担任校长时间最长的高校校长。
作为一名著名的教育家,钱老留下了像金子一般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于后来者而言,对钱老最好的纪念,莫过于将他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培养人才。
"培养人才"的大学办学思路不能偏离上海大学学期制度在全国高校里独一无二:每年三个学期,每学期10周讲课,2周考试,半星期休息,暑期为13周。
除了短学期制,上海大学还有另外的两制:学分制、导师制。
创始人都是钱伟长。
上海大学是上海最早开展学分制的高校,也是公认的开展学分制最成功的高校。
"钱老一直探寻着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避免传统教育模式未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自由度,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在阐述钱伟长的教育思想时说。
令人欣喜的是,在刚刚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钱伟长当初推出时让人觉得"超前"的这些创举,都在《纲要》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继承和体现。
大学就是要培养人才,这是钱伟长坚定的信念。
知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近年来一直在研究大学问题,他认为:高校如何培养优秀的人才,很多关键性的问题并未得到特别重视,或者说只是停留在口头重视,却没有实际推行。
如今很多高校办学思路的"偏离",培养人才中的"缺位",越发显示出钱伟长这样老一辈教育家思想的可贵。
他说,目前大学存在着一种各自为政的现象,偏离办学的宗旨和定位。
根据国家高等院校教育法的规定,人才培养是第一要义,这也是人才终生教育的必须要求。
然而现在高校的办学功能往往有三个中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服务。
三者没有相辅相成,而是相互瓜分学校精力,教学和科研冲突,致使很多老师关注论文、课题、经费,而不关注课堂教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下降。
钱伟长的教育观(1)——学会自学中国科学界有“三钱”的说法,这“三钱”指的是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
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钱伟长先生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而深刻,值得人们学习、思考和运用。
我将用几篇短文对钱伟长先生的教育思想进行解读,以其对家长朋友们、大学生朋友以及热心教育事业的人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钱伟长先生一直主张“自学”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钱伟长先生讲到:“高等学校应该强调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我觉得这个训练是当前教改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个人在大学四年里,能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的本领,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学好大学的课程,把知识真正学通、学活,而且影响到他大学毕业以后,能否不断地吸收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工作,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钱老虽然在这里讲的是高等教育,但这个思想对于所有的教育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个人一生的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做对人类社会和自身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
一个人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对人类和自身有意义和价值?惟有通过教育和学习!这个答案大家似乎都很清楚,其实不然。
从根本上讲,人们只有通过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和学习才能深刻地了解上述问题的实质内容。
从国家整体上看,在我国没有参与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人已经很少,有学历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我国早已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期。
现实的问题是,就多数人而言,人们并没有通过教育和学习过程而真正地获得自学能力。
对于这个结论,人们只要诚心诚意地和如实地调查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我认为,这个问题将是我国教育界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所面临的极大挑战。
因为,人们很难想象一个由严重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所组成的国家会成为一个创新和创造的国家。
一个国家的强盛绝不是由这个国家所具有的高学历的人数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所具有的真才实学的人数来决定的!现在多数家长和教师以及一些大学生们都没有意识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人们并没有把教育和学习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真才实学的方面上来,而是更加看重表面的学习成绩和排名方面。
钱伟长名言励志1、学习要学习那些关键的东西,要大踏步往前走,走远了再回头来看,原来的东西就不见了。
2、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
3、没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一切。
4、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
5、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很多,那你就是很有学问;你觉得什么东西都懂,你大概是没有学问的。
我们要培养这种人,满肚子都是问题的人,这种人是我们国家需要的。
6、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7、如果你被一些小问题缠住,那你就一辈子也学不成。
千万不要为这些小困难停下来,那样是舍本求末。
8、我说创造很多,一个最大创造,就是一个国家不论怎么差,能团结起来,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像中国一样,这是我们对全世界的创造。
9、我不是天才,我的学习是非常勤奋的。
我发现很多东西还不懂,需要学,我就学。
你们不要相信天才论,关键在于刻苦和努力。
10、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11、学校体育很重要。
好处之一是自身健康,另外运动也可以培养人,培养人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
运动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要应付环境,就要有分析、决策的本事。
12、在我国形成的理工分家、文科和理工农各科分家的现象,业已明显地影响培养建设四化人才的质量,现在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我们主张理工合一,文理渗透,反对现在国内中学就文理分家的现象。
13、运动是培养人的体力,增强体魄,激发拼搏争先的斗志,形成合作的团队精神的最好形式。
14、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15、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今天干这个,明天又干那个。
我说我是看国家哪方面需要我,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干。
16、有人说我是“万能科学家”。
其实不是万能,不过我会去学一类东西,我会看人家的东西,看懂了我自己能下结论,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