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终极模拟评估卷(四)(新课标全国版)(试题评估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88.27 KB
- 文档页数:2
节后语文试题(4)2020.2.18注意事项(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网络红人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 Youlube上走红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绣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风味,加之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呼之欲出。
这让她拥有了几百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丝,收获两千多万的点击率。
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
这两种说法对文化传播的理解都过于狭隘首先,李子柒的视频无疑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
这种大众文化传播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破除刻板印象有积极意义其次,李子柒的视频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中独特的物产为中心,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让外界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自然而然地跨越文化障碍,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种在新媒体平台上“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所具有的正面效果。
另外,文化传播还要了解受众需求。
传播往往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兴趣”。
文化传播既要以我为主,也要对受众有深入理解。
如果只是把“我的内容”做简单单向传播,往往不会产生良好效果。
(摘编自《文化传播需要更多李子柒》,有改动)材料二:美食是文化中最容易理解和沟通的方面,知味赏味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往往有人以为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够“高大上”,但实际上却是非常有效与切实的传播手段,会对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借鉴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的传播、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往往要从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着手,从人们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
“跨文化”传播要重视其中现实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西美学比较彭吉象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
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
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
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
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
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
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
《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
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
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
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
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
《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
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
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
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四)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注重情感表现自古以来是我国文学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
不仅诗词歌赋始终离不开抒情言志,就是神话传说和戏曲小说也无不以情感为内核,注重表现人性人情以打动人心,追求以美善战胜丑恶的结局,使人们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得以寄托与慰藉。
与此相适应,中国文论也建构起了言志说、缘情说、性情说、主情说等理论观念,既是对这种文学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深刻阐释,反过来也对文学实践给予有力支撑与引导。
一个多世纪前,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进入现代转型时期。
那时的文学理论,受西方现代审美论文学观念影响,力图将我国传统情感论与现代审美论有机融合起来,创建新的审美情感论文学观念,以适应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发展的要求。
老舍在《文学概论讲义》中阐发的便是审美情感论的现代文学观念,他认为感情与美是文艺的一对翅膀,想象是使它们飞翔起来的能力,而使人欣悦则是文学的目的,因此,感情、美和想象便是文学的三个特质。
从上述可知,我国现代文论转型并没有割断传统,而是努力将情感表现与艺术审美融合起来建构新的文学观念,这对于新文学实践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四)答案解析1.解析:选C。
A项,散(sàn)煤—散(sǎn)煤;B项,谋取—牟取;D项,旖(yī)旎—旖(yǐ)旎。
2.解析:选D。
“开释”指释放犯人,与语境不符,这里应为“释放”。
3.解析:选A。
“包括”后的逗号应为冒号。
4.解析:选A。
B项,不合逻辑,“逾”和“左右”去掉其一。
C项,中途易辙,在“融汇”前加“将其”。
D项,成分残缺,“人身伤害”后加“等弊端”。
故选A。
5.①阅读该作者(不同题材)的其他作品②把握该作品的主题③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6.解析:(1)首先分析语段,第一句说“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起来,仿佛一夜之间,就布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这是陈述火爆的情况,后面应提到原因,“不论哪种收费标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相对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不用办卡,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完成”“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共享单车这种绿色环保创新模式表示支持”等,最后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2)“文明提醒语”应是针对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而设,故应到语段中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乱停乱放、私藏乱毁等现象”,同时要注意共享单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拟写的时候要注意修辞的使用。
答案:示例:(1)收费低廉、使用方便和政策支持。
(2)爱护我多一点,方便你多一天。
文明使用见素养,有序停放显文明。
我想成交通风景线,不想做城市垃圾堆。
(写出一条即可)7.解析:选A。
A项,夸大作用。
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无法顺利且有效开展”,不是“目前绝大多数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8.解析:选B。
B项,曲解文意。
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最后一个节点是把胚胎放在子宫和输卵管里,让它们着床发育成个体。
最后一个节点无法控制,我们只能想办法对前三个节点进行干预”。
(全国I卷)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
《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
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
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四)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规划,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基本实现雾霾.(mái)严重城市化地区的散.(sàn)煤供暖清洁化。
同时,未来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清洁取暖项目,并逐步降低取暖用电价格。
B.封建主们很快就发现了金融业中的放贷虽然令人憎.(zēng)恶,甚至会受到教会方面的谴责,但是利润巨大,于是他们就把原本卑贱的犹太人当作了自己谋取暴利的“白手套”。
C.追根溯.(sù)源,绵延至今的巴以冲突祸根就是这份贝尔福宣言埋下的,它虽然让犹太人再次有了一个“祖国”,也因此创造了许多人类文明的奇迹,但是最简单而现实的问题是中东的困境何时是一个尽头?D.在西安,当人们徜徉在风光旖.(yī)旎的曲江池畔和巍峨肃穆的大雁塔旁,无不陶醉在周边精美的建筑群与名胜古迹和谐共生所带来的愉悦中,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这座古城的热爱和眷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在全球价值链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大幅度增加..,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这意味着劳动力和资源环境不再具有比较优势,要求我国原先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提高..,由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附加值提高。
[甲]虽然我国传统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正在失去,但新的超越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其中包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具有的巨大市场需求...............................规模..,.明显改善的产业服务和配套环境.............................,.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制度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强了创新动力政策优势.................这同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欧美....,.仍然处于世界前列的经济增长速度等。
2020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四)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呕心沥血.(xuè) 味同嚼.蜡(jiáo) 一丘之貉.(hé) 力能扛.鼎(ɡānɡ)B.前仆.后继(pú) 得鱼忘筌.(quán) 毋.庸置疑(wù) 以儆.效尤(jǐnɡ)C. 唾.手可得(tuò) 焚膏继晷.(jiù) 擢.发难数(zhuó) 徇.私枉法(xùn)D. 舐.犊情深(shì) 刚直不阿.(ē) 拈.轻怕重(niān)栉.风沐雨(jié)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烘托弥漫知人论世触类旁通B.景致措愕觥筹交错堆砌呆板C.迤逦谙习素不相能潜移默化D.游弋荟萃胜券在握?赫一时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已到了攻坚战阶段,技术工作人员正一丝不苟大坝,确保工程质量。
(2)春寒料峭,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水库救上两名儿童。
全村人着他英勇救人的事迹。
(3)有一个贝壳迷花费了近十年的心血,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
A.浇铸传诵搜集B.浇铸传颂收集C.浇筑传颂搜集D.浇筑传诵收集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B.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北京专家高考模拟试卷(四)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
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
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
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
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
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
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
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
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
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四)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四))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四)的全部内容。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四)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优秀传统。
改革开放40年来,现实主电视剧创作是一根贯穿始终的红线。
以表现时代、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书写着每一个历史阶段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
也赢得了属于自身和电视剧史的辉煌荣光。
其在创作上经历的曲折、呈现的症结也为今天的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启示.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整体环境,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而获得了很大改观。
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当下的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首推表现中国城乡改革大潮的作品,它们承继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题材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如《鸡毛飞上天》等。
以先进人物为原型创作的纪实题材的电视剧如《黄大年》《太行赤子》都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取胜,向观众展现了主旋律创作的新意及其丰富性。
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的强势回归,也是适应受众需求、自我调整的必需,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涉案剧及其子类型的开拓上。
如刑侦题材剧《湄公河大案》等。
而近年来,家庭伦理剧、都市情感剧紧扣社会热点,也出现了一批上乘之作。
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在叙事艺术、影像质量、表演水准、艺术风格上都实现了跨越式进步。
在典型人物塑造之外,成长型人物、“尖形人物”等大量出现,这些人物类型有着各自的审美价值.但性格特质最为丰富的还是典型人物形象,它是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追求与表现。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四)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呈现出开放与挑战并存、多元文化追求与制度文化向往同在的特点,在此背景下他们对于文化认同的方式、特点、途径等都逐渐发生着变化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文化认同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立足传统文化,凸显时代特征,不断提高文化产品供应品质。
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总结民族发展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的特点,坚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确保给青少年提供最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认同是连续性的、发展式的,它要有效处理好守成与开新的关系,而不能变为一种停滞的保守。
所以,培育青少年文化认同应当体现时代气息,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传统文化发展就成了一件“古董”,只能用来把玩。
注重内在引导增强文化认同的内在动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是要有效提高青少年对文化客体的辨识能力,帮助其把握文化认知、发展和认同的规律,不断提升文化品位;二是要积极创新文化认同教育模式以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层出不穷的文化思潮与舆论热点,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符号层面,而是帮助其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蕴含在传统文化里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三是要鼓励青少年培养阅读习惯,且应广泛涉猎,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了解世界,使之成为认识和提升自我的教育载体,既让其有比较的眼光来进行反思,又能够为其结合实践提供知识技术的支撑,进而寻找精神依托,增强自身文化认同的内在动力。
完善认同长效机制让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行之有效从马克思主义制度哲学角度来讲,好的制度能够让人们思想积极向上,,币坏的制度却可能使思想积极的人逐渐沦落成为思想落后之人因此,做好我国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工作应当不断完善我国各项制度,推进法治建设,优化各类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接触最为直接、关键的环境,特定的教育环境对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四)(全国甲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以来,文学研究界活跃着来自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各种理论。
人们所拥有的文学理论从未像现在这般丰富,但在解说诸多看似熟悉的概念和对象时,却从未有现在这么多犹疑和分歧。
伊格尔顿的名作《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以“文学是什么”作为导言,却始终没有为文学下定义;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专章讨论“文学是什么”,却以“文学的矛盾”草草收结。
如何认识文学的根本性质及存在方式,已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伊格尔顿无情地拆解了不少关于文学的定义,但也正是那些审慎的梳理与辨析,为消除分歧、寻求共识提供了可能,使某种具有启发性的“文学观”得以凸显:“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理由而赋予其高度价值的任何一种作品。
”与伊格尔顿小心翼翼地维护“价值”相似,卡勒在描述文学的功能时将“意义”设为落脚点,主张文学“是一种召唤阅读、把读者引入关于意义的问题中去的写作”。
文学始终与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密切相关。
尤其在经历过20世纪末21世纪初“文学终结论”的冲击以后,我们见证了文学至今仍在存续发展,更有理由确信:文学就是价值和意义的载体。
那么,这价值和意义从何而来,又如何表现?注目于作品,曾有论者主张“结构”与“张力”是价值和意义的不竭源泉;聚焦于读者,有论者认为是“审美知觉”和“期待视野”等塑造了价值和意义;环顾社会背景和文化心理,有论者强调“生产机制”及“原型经验”等生产了价值和意义。
这些说法各有一定合理性。
但笔者更想说的是: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不能只是从理论上得到支持或辩护,更有待作家付诸行动。
作品总是先由作家创作出来,然后被读者阅读,最后才可能引发关于价值和意义的探讨。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时代的文学有无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取决于这个时代的作家有无创造价值和意义的自觉追求。
2020年语文高考(新课标)模拟卷(4)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3题。
做好互联同时代的文艺评论,首先要读懂这个网络时代,在此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创新文艺理论,创造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新的文艺评论形式。
“互联网+文艺”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形式,也对传统的文艺评论形成了挑战。
作为因时而评、因事而评的文艺评论,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表达形式和评价标准,树立正确“三观”,充分融入网络环境,培养市场意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焕发新的活力。
网络文艺评论要能“扛大旗”。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理应具有担当精神。
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做到头脑清醒、旗帜鲜明。
同时,网络文艺评论工作者理应以“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处理好“义”和“利”之间的关系,敢于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增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弘扬主流价值观,使文艺创作保持绿色健康的生态。
当前,互联网文艺评论出现了嬉笑怒骂、插科打挥、碎片化、割裂化等倾向,这是对传统文艺评论严重脱离网络文艺发展的解构与叛逆。
但文艺评论毕竟是一项具有浓厚理论色彩和思辨精神的实践活动,需要基本的理论担当。
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文艺评论,先要读懂这个网络时代,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艺评论形式,为互联网文艺找到符合其内在特点的理论视角。
网络文艺评论要有“网络感”。
互联网时代的文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己不可和传统文艺一概而论。
以网络小说为例,其叙事方式、文化内涵、创作模式、创作理念等,与传统小说完全不同,以传统的文艺评论方式来评价,肯定是不合时宜。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 而后识器”。
唯有深度参与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等各类网络文艺生活,从“网生代”的情感体验出发,熟悉其思考和表达方式,才能作出有意义的评论。
当前,随着网络文艺形式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网络中已形成不同的文艺评论“圈子”,各有不同的评论方式,如网络音乐评论主要是在论坛、贴吧、相关音乐软件,网络视频评论则主要在留言区、讨论区、弹幕等等。
(全国I卷)2020年⾼考语⽂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解析(全国I卷)2020年⾼考语⽂模拟试卷四)第I卷阅读题⼀、现代⽂阅读(36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青春⼼态:“五四”⽂学审美⼼理素描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的⽬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的⽣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学开辟出⼀条以欢乐、光明、青春⼼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学的⾃虐、⿊暗、⽼年⼼态。
“五四”新⽂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来建设“五四”青春型⽂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卷名《青年杂志》,第⼆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赞美青年。
《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的天职;1916年李⼤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之历史,⽽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五四”新⽂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场青年⽂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型⽂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化的诞⽣。
由此“五四”⽂学运动在这⼀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学的创作主体这⼀⾓度来说,将“五四”⽂学说成是青年的⽂学是完全不过分的。
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算是⽐较⼤⼀些,其余李⼤钊29岁,周作⼈33岁,钱⽞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评梅、冰⼼、丁玲等冲上“五四”⽂坛时许多⼈只20出头。
2020年高考语文终极模拟评估卷(四)(山东、海南专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这些年,大批作家积极投身历史剧的创作实践,虽然也有“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的“三无牌”历史剧,但也创作了不少佳作力作,《大秦帝国》《于成龙》等作品,与此前的《东周列国》《康熙王朝》等上百部巨作一起,组成了一道古代历史剧的文化景观,被称为中国文艺用电视艺术呈现的中国通史。
这些作品不仅帮助观众学习历史知识,也帮助观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五千年中国社会演变和文明发展中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从而鉴古知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文艺家要用手中之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艺形式来反映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发挥文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审美方式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我们的文艺才能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受到人民的喜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如果抛弃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摘编自《人民日报给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启示》)材料二长期以来,受历史虚无主义和进步论的影响,国内外一些理论家、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抱有否定的态度。
要么轻易否定我们很多关于历史的文学作品,要么肆意歪曲中国历史,或将中国历史庸俗化,或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
即便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也经常因为受西方观念的框架约束,要么对其真正价值认识不足,要么用西方之尺削足适履。
整个中国历史在西方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就像是一个无处申辩的倒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