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科学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小学科学13: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物理世界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
一、导体的概念和特征导体是一种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如铜、铁、铝等)以及一些液体(如盐水)和体内组织。
导体具有以下特征:1. 自由电子:导体中的原子可以自由地移动和交换电子。
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是其导电能力的关键。
2. 良好的导电性:导体能够有效地传导电流,因为自由电子可以在其内部自由流动。
这就是为什么金属通常被用作导线的原因。
3. 可变形性:导体通常可以通过塑性变形而不破碎。
这也是金属导体常用于制造各种电器和电子设备的原因之一。
导体的特性使其在电路和电器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电线中的铜导体可以将电流从电源传输到用电设备,供电给我们的电灯、电视和电脑等。
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征绝缘体是一种不传导电流的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玻璃等。
绝缘体具有以下特征:1. 紧密排列的原子结构:绝缘体中的原子排列紧密,电子难以自由移动。
这导致它们不能有效地传导电流。
2. 高电阻性:绝缘体的电阻非常高,电流难以通过。
这就是为什么绝缘体常被用作电线的绝缘层的原因。
3. 良好的绝缘性能:绝缘体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可以有效地防止电闪或触电事故的发生。
绝缘体在电气安全和电器设备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电线和插座的绝缘层,以确保电流安全地传输到用户设备。
三、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它们的一些应用实例:1. 电线和电缆:导体(如铜)被用作电线的核心,能够传输电流。
而绝缘体(如塑料)则用于包裹导体,以防止电流泄露和短路。
2. 电子设备:导体被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和电路板,如电子芯片、电子计算机和手机等。
3. 电灯和家电产品:导体将电能传输到灯泡和其他家电产品中,使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3.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二、过程与方法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电池、灯泡、导线、电池盒、灯座、曲别针、塑料尺、铁钉、铜线、气球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把它们连接在电路中会怎么样?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两种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二、新课学习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能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将图中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光亮。
活动目标:1.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实施过程:1.本活动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四人一组,每给准备一套材料,活动时间约20分钟,讨论环节10分钟。
2.课前检查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预测实验结果的要求,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用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3.先指导学生按照上节课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连接好电路,使灯泡亮起来。
然后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分别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亮。
要求每测试完一种物体的导电性,就将实验结果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灯泡亮的用‘勾’灯泡不亮的用‘叉’。
4.根据物体的导电性,对物体进行分类。
分类记录表可以不写物体名称,只写编号。
将自己的预测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让学生实验验证订正实验结果引导总结导体、绝缘体的概念。
13导体和绝缘体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电》的第三课,通过猜测和假设、实验验证、讨论交流等环节,启发学生得出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类这一科学结论。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原理,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利用电的世界里,三年级学生对于电是有一定认识的。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也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
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本课就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实验检测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认识生活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能否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能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安全用电,安全正确急救他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检测区分生活中常见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难点: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安全用电,安全正确急救他人。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简单电路、铁片、铜片、干木片、铁钉、纸巾、瓷勺、橡胶圈、玻璃片、塑料片、铝片、布条、实验报告单等。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的生活与电(板书)密切相关。
我们先来看段视频吧。
(出示视频)师:妈妈为什么会触电我们要怎么正确帮助小朋友的妈妈呢这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到。
(板书:导体和绝缘体)设计意图:让孩子了解电的危害,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概念学习,明确定义1师:妈妈触电的原因是因为有电流从她身边流过,但小朋友却没有,为什么呢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可以让电流通过,有的却不行。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13《导体和绝缘体》窦妪学区窦妪镇一中小学部史宏磊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教学重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区分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科学记录表、曲别针、塑料尺、玻璃片、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橡皮、铝片、陶瓷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要想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电池、开关、导线、灯泡)现在同学们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开始活动)师:都亮起来了吗?(亮起来了!)师:怎样让小灯泡熄灭呢?总结:我们通过开关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如果用一些其它材料代替开关,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灯泡是否会亮?(想)二、提出问题,学习新课看我们准备了什么材料,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观察)教师提问(曲别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如果将这些材料连接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会亮,大家先来预测一下。
(分小组说一说预测结果)现在我们开始实验,将这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起来,将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对照,看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活动,将物体连接到电路。
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检测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分小组汇报(我们把曲别针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亮起来。
导体与绝缘体一、教学内容冀教版(2001)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导体与绝缘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探究课本第40页和41页的活动一与活动二,并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能通过自行探究与实验证实自己的预测,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3.能说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与记录。
4.构建适合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二)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并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与他人团结协作展开探究活动。
2.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
3.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检测区分常见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难点:理解从物体构成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式。
程序流程: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提升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收集整理数据—结合收集的信息、分类、找出规律—巩固扩展。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实验材料十套(每套含电路检测器1个;8种待检测材料:橡皮擦、铁钉、曲别针、铜线、气球、干筷子、铝线、塑料尺)、导体与绝缘体材料检测记录表和检测橡皮擦是否容易让电流通过的记录表各30张。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引出课题(4分钟)师:在家都帮爸爸妈妈干活吗?生:帮啊!师: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是不是真的有帮家长干活)。
爸爸在家修理电器,需要你帮忙拿一把钳子,你会拿给爸爸那把呢?(PPT1:一个有保护胶皮,一个没有。
)生1:我会拿那个有保护胶皮的钳子(我会拿右边那个)。
师:你为什么会给爸爸拿这把呢?生1:有胶皮的不会导电(示意生1坐下)。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
3.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例子。
2.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铜线、塑料尺、玻璃杯、水、电珠等。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绝缘体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导体吗?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1. 分组实验:每组发一根铜线、一个塑料尺、一个玻璃杯、一杯水、一个电珠。
让学生将这些材料连接起来,看电珠是否亮起来。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铜线和电珠连接时,电珠亮起来,而塑料尺、玻璃杯和水连接时,电珠不亮。
3. 提问:为什么铜线能让电珠亮起来,而塑料尺、玻璃杯和水不能呢?三、学习常见导体和绝缘体:1.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2. 展示PPT课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导体和绝缘体。
四、巩固知识:1. 填空题:导体是____,能导电;绝缘体是____,不能导电。
五、课堂小结:2. 强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掌握了它们的性质。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知识点拓展方面,还需加强引导,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续):六、拓展练习:1.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导体和绝缘体。
2. 让学生尝试解释为什么某些物体能够导电,而其他物体则不能。
七、家庭作业:2. 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程评价:1. 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观察能力。
2.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导体和绝缘体》教案《导体和绝缘体》教案(精选13篇)《导体和绝缘体》教案篇113.导体和绝缘体【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干燥的竹签等,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电导体与绝缘体一、教学目标:a.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让物体通过的是绝缘体。
b.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擦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c.学会与人合作,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二、内容分析:本课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三课,在前面的几课学习中,对电知识有了些许的了解,借助前一课中的电路检测器知识,来正确规范的检测这节课中准备的一些常见材料,看看哪些是容易导电的,哪些不容易导电的,从而初步认识导体与绝缘体,并且还要正确的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懂得安全用电。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重点是要规范地检测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安全用电,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所以本节课以复习简单电路电流的流向作为铺垫,以教师直观的剪断导线来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揭开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内容,在以橡皮擦为例经历一个简单并且又是完整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科学概念的认识,即导体与绝缘体,在最后,将教材上升到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导体和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接着认识水.人体是导体,让学生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同学们,请看老师这个简单电路,小灯泡已经点亮了(观察黑板上简单的电路连接图),那谁能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么流的?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师剪断导线】(强调因为我们在实验室时使用的电源是干电池,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但是大家千万要注意,在家中不能随便去剪电线。
)3.现在想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该怎么办?4.根据学生说的,将导线连接,老师先故意将导线外面的塑料连接。
5.老师将导线里的铜丝连接。
6.引出:有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一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提要:实验探究的主动学习与讨论交流的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采用了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和突出自主探究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教学内容: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一、对教材的理解:《电》这一单元是三年级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是从调查家中的电器入手,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电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谨的结构,从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导体、绝缘体的概念,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最终指向对电的概念。
本单元由三个内容组成,分别是《电来到我家中》、《让灯亮起来》、《导体与绝缘体》。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对生活中的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导体和绝缘体对学生来说都是模糊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20种物体甚至更多的物体,让学生在感性经验充足的情况下,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性课文,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
一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二是: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根据科学课程标,我将《导体与绝缘体》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有足够的感性经验,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STSE目标:1.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小学科学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第13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们与电流的传导和电器的工作原理密切相关。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针对小学科学第13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第13课的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导体(如铜线、铝块等)和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等)、电源、电灯泡、电流计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视、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张插图,上面有一根铜线和一根塑料棒,请学生观察并描述两者的不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铜线和塑料棒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电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导体是指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如金属等;绝缘体是指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如木材、塑料等。
2.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电视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展示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运作。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教师组织实验,将一根铜线和一个铝块连接到电源、电灯泡和电流计上,观察电流计的示数,并记录下来。
2. 教师让学生用橡胶手套将导体触摸一下,并观察电流计的变化。
3. 教师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得出结论:导体能传导电流。
4.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当导体表面覆盖一层绝缘体时,电流是否会改变。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应用。
2. 学生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为例,探讨它们的导体和绝缘体部分,并解释电器的工作原理。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并强调它们在电器工作中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并提醒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导体和绝缘体》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二、重点难点
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全班同学共享。
1.请问橡皮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什么?
四、参考资料
导体(conductor)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
导体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称为载流子。
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作定向运动,形成明显的电流。
金属是最常见的一类导体。
金属原子最外层的价电子很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留下的正离子(原子实)形成规则的点阵。
金属中自由电子的浓度很大,所以金属导体的电导率通常比其他导体材料的大。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在极低温度下,某些金属与合金的电阻率将消失而转化为“超导体”。
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Insulator),绝缘体又称为电介质。
它们的电阻率极高。
绝缘体的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绝缘体和导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这里要注意:导电的原因:无论固体还是液体,内部
如果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离子,那么他就可以导电。
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产生导电粒子,那么它也可以成为导体。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整节课以实验探究为核心,通过实验将各种物质的按能导电与不导电的现象进行归类,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然后,教师用导电发光球检测纯净水、盐水、人体、是否导电,拓展对材料的导电本领的认识。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们一节课的探究实验,不仅让学生知道,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更重要是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方法。
水、人体、是否导电,用学生们的电路检测器是无法检测出来,因此,营造有趣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利用导电发光球来学习这部分的知识。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1.回顾上一节《让灯亮起来》相关知识;2.检测身边的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3.认识人体和水能导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认识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2.知道人体也是导体。
方法与过程:1.能够运用自己组装的检测仪器初步判断身边常见材料的导电性和绝缘性。
2.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3.通过整理分类各种材料的导电能力、归纳出导体或绝缘体。
4. 通过配制食盐水溶液的过程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情感态度:1.学会与人合作。
2.懂得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难点:认识人体是导体。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科学实验记录单,每组一套实验材料:橡皮、铁钉、回形针、玻璃片、木条、铅笔芯、气球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简单电路、学生材料一套、导电发光球。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漂亮了,老师最近拍了一组照片和大家分享。
1.看视频,欣赏美丽的彩灯。
常德夜景很美在彩灯的装扮下,显得格外漂亮。
今天老师把彩灯带来点缀我们的讲台。
有没有同学愿意上来帮忙?2.现场展示彩灯发光。
谢谢同学的配合请回。
感谢两位同学把讲台焕然一新,请大家边欣赏边联系上节所学知识:1.灯泡发光说明:(1)电路的状态(通路);(2)电路形成(闭合回路)都学得很认真,对上节知识掌握很牢。
3、导体与绝缘体【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冀人2001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电》的第3课,本课教学内容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科学领域“能量的表现形式之简单电路”范畴。
本节课引领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科学规范地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通过本课学习为学生继续探究电的知识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认识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导电性【教学难点】导体与绝缘体是相对的【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
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板书:导体、绝缘体)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13 导体和绝缘体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4、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5、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6、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7、能辩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些材料组成。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目标:1、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预测。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活动过程:1、课前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预测实验结果的要求,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用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2、先指导学生按照上节课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连接好电路,使灯炮亮起来。
然后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分别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灯炮是否亮。
要求将结果记录在课本表格中。
3、根据物体的导电性,对物体进行分类。
分类记录表可以不写物体名称,只写编号。
第2课时活动目标:1、能说出常用电工物品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能举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正确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活动过程:1、分小组进行(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品时,要出示实物。
指引学生认识: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的组成各分几部分?各个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启发学生用所知道的导体、绝缘体的知识,解释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各部分使用不同性质材料的原因。
安全用电活动目标:1、能正确判断使用和维护电器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能对自己的判断说出理由。
2、能与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安全用电的知识和方法。
活动过程:1、分小组(4人一组)进行活动,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13《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教学重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区分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科学记录表、曲别针、塑料尺、玻璃片、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橡皮、铝片、陶瓷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要想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电池、开关、导线、灯泡)
现在同学们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开始活动)
师:都亮起来了吗?(亮起来了!)
师:怎样让小灯泡熄灭呢?
总结:我们通过开关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如果用一些其它材料代替开关,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灯泡是否会亮?(想)
二、提出问题,学习新课
看我们准备了什么材料,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曲别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如果将这些材料连接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会亮,大家先来预测一下。
(分小组说一说预测结果)
现在我们开始实验,将这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起来,将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对照,看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活动,将物体连接到电路。
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检测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
分小组汇报
(我们把曲别针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亮起来。
)(其他小组一样吗?)(我们把铁钉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亮起来。
)
(我们把塑料尺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没有亮起来。
)
看一看我们的预测是否准确?
刚才,我们将一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有些让小灯泡亮了,有些让小灯泡不亮,让小灯泡亮的物体有哪些?让小灯泡不亮的物体有哪些?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板书)
曲别针、铁钉、铝片、铜线等绝大多数金属是导体。
塑料、干木条、玻璃片、陶瓷片等绝大多数非金属是绝缘体。
我们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那么,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
出示实物。
同学们观察这是什么?(改锥)由哪些材料构成?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有什么用处?
导体和绝缘体应用比较广泛,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但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
例如干木条是绝缘体,但木条变潮湿后,就成为导体了。
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因此同学们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