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供性理论的高校校园景观策略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新庄校
- 格式:pdf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6
目录目录 (1)摘要 (1)1.引言 (2)1.1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的涵义 (2)1.2研究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的意义及目的 (2)1.3国内的研究状况 (3)2.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3)2.1依据的基本原理 (3)2.1.1园林美学与景观设计原理 (3)2.1.2园林植物学与园林生态学原理 (4)2.2遵循的基本原则 (4)2.2.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2.2.2生态性原则 (5)2.2.3个性化原则 (5)2.2.4以人为本原则 (5)3.大学校园绿地的功能 (6)3.1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的使用功能 (6)3.2大学校园绿地的文化功能 (6)4.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 (6)4.1结构规划 (7)4.2布局规划 (7)4.3分区规划 (8)4.4树种规划 (8)5.发展趋势 (9)小结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摘要大学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学习文化知识的海洋,其绿地景观规划既有一般绿地规划的普遍性,当然,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作为知识文化的物质连接着,大学校园的绿地景观规划必须能够表现出大学的精神面貌,大学校园绿地景观可以作为推广大学校园文化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绿地景观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已经逐渐成为各种物质的链接体,已经和社会融为一体。
在构建校园绿地景观时应能体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在视觉上的冲击感。
关键词: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文化1.引言1.1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的涵义“景观”是指在人的视野范围内能够观察到的在空间中存在的客观物质,当然景观既包括建筑景观本身以及建筑以外的其它的空间环境。
大学校园绿地景观包括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以及外部的各种活动、娱乐、休闲的空间环境,以及由人构成的外部小环境。
建筑景观指的是校园内部的教学楼和宿舍楼的建筑,在校园内部存在的一切客观物质组成了建筑以外的外部环境。
包括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如假山、水系等,还包括各种树木的种植、花卉的栽植、草坪的建设、道路、建筑小品等设施。
南京高校校园绿化调查及分析作者:刘蔚刘蕾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11期摘要:选取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8所高校,进行了校园绿化调查,对物种丰富度、校园绿化技术现状、植物配置和潜在开发空间等进行了调研分析与对比。
提出了应通过合理规划植物配置,注重资源开发等措施使校园绿化向着更高层次的园林化发展。
关键词:校园绿化;植物配置;树种调查;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S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04-031引言南京是我国的教育文化名城,高等学校数量较多。
校园绿化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物质环境的保障,为学生提供了富有自然美的绿色生活环境,让学生在人际交流、学术研究等活动中获得更加优美广阔的自然空间。
因此,对南京高校校园绿化进行调查分析显得尤为必要。
2南京高校校园绿化调查2.1调查地点分析南京市位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其园林绿化树种组成反映了南京地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地带性植被特色和乔(竹)、灌、草(地被)、藤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结构的特色。
此次调查选取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教育学院共8所院校进行调查。
其中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和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由于建校时间较长,所以作为老校园的代表;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作为新建校园代表;南京林业大学作为农林类院校的代表;南京工业大学本部作为理工类院校的代表;南京艺术学院作为艺术类院校的代表;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大专院校代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和江苏教育学院草场门校区作为师范类院校的代表。
2.2调查时间与方法2013年2月至4月期间对8所高校进行实地调查,对校园内的重点绿化区(校园入口区、教学科研区、运动区、生活休闲区和校园道路)进行绿化植物物种的调查统计,对其进行采样、拍摄,通过参阅文献或询问指导老师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南京部分高校校园绿化植物的利用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
南京三所典型高校新老校区景观格局与绿地空间布局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城市的现代化与绿色化已然成为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目标。
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高校校园的绿化空间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美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南京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大学城市。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多以老校区中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为代表,而新校区则具有新时期的特色,如南京邮电大学秦淮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校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等。
本研究选取南京三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的新老校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既有和新生态条件下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通过比较,分析其发展趋势和特点,为城市高校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1.研究内容(1)新老校区的概况和历史演变(2)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和特点(3)比较新老校区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异同及其成因(4)分析新生态条件下高校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2.研究方案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实地踏勘、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新老校区的历史资料、空间布局图、校园地图和现场调研数据,对比研究其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差异和共同点,分析其成因和发展趋势,提出城市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三、预期研究成果(1)深入掌握南京高校新老校区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特点(2)对比分析新老校区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异同及其成因(3)研究新生态条件下高校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4)提出城市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四、论文框架和进度安排(1)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2)第二章: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3)第三章:南京高校新老校区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4)第四章:新老校区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比较及成因分析(5)第五章:新生态条件下高校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6)第六章:城市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7)第七章:结论与展望(8)进度安排①第一、二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②第三、四周:进行实地考察,构建数据平台,分析数据③第五、六周:书写论文的第一、二章部分并进行修改,完善实验结果④第七、八周:书写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并进行修改⑤第九、十周:书写论文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并进行修改⑥第十一、十二周:整合论文,完善细节,进行修改以上为本研究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摘要: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校园规划中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的方法与设计思想,结合南京林业大学的为实例,分别就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规划关键词:校园交通规划景观步道道路绿化停车规划正文:1 南林交通现况分析1.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南京林业大学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位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学校中央由东西方向树人路,园丁路和南北方向的梁希路,水杉路以及中间形成环状的求知路,创新路构成学校主要的道路干路网,周围连接通往学生住宿区以及运动场的翠竹路和学子路以及和谐路。
周围毗邻南京主干道玄武大道以及龙蟠路与新庄立交桥,交通较为便利。
梁希路1.2南林交通现状调查根据南林大实际情况和规划需要,设计相关表格并展开调查。
校园内主要道路等级分析设定如下:(宽度≤5m以及单向单车道的次要道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1.2.1 道路基本信息面积干道总面积40397 m2 ,支路总面积23198m2干道网密度2730/838419=3.2km/km2支路网密度2865/838419=3.4km/km2干道网面积率40397/838419=4.8%支路网面积率23198/838419=2.7%1.2.2 交通量调查信息*注:表格中提到的早高峰指的是上午7:30~8:30,晚高峰指的是下午16:30~17:301.2.3 校园人口主要分布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公寓主要分布在和谐路南北两侧,同时和谐路也是学校北二门通往校园内部的主干道,同时和体育馆和图书馆也分布在和谐路两侧,因此和谐路的交通量较大…同时也存在较多交通问题。
2 南林交通需求预测2.1 根据四阶段法确定交通需求2.1.1 出行生成采用交叉分类法计算校园内可能发生的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公式如下:n ,2,1,,, =•∑•∑==i A A FA P P FP iii i ii i i κϕωωκϕωω其中:i P ω,i A ω—根据现状出行生成率数据计算得到的校园发生量和吸引量i FP ,i FA —规划年内的校园交通发生量和吸引两 ϕ—规划你那人均出行次数 κ—规划年人口规模2.1.2 出行分布从出行生成预测中获取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之后,出行分布环节主要预测未来规划年之内校园之间出行的交换量,这里我们采用增长系数法模型。
学研探索104摘要: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为创建生态校园水体景观。
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为研究对象,对其水景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校园水景生态优化的设计方法。
并以南林东潭生态改造为例,旨在指导类似校园水景的生态设计。
关键词:生态 生态设计 水体景观 改造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9-0104-02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ecological concept , to create an ecological campus water landscape. Taki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waterscape and discusses the design method of campus waterscape ecological optimization. Taking the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Nanlin Dongtan as an example , it aims to guide the ecological design similar to the campus waterscape.Keywords:Ecology Ecological design Water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design 引言对高校本身而言,水资源是校园日常运营的重要部分,是至关重要的生活资源。
从景观角度看,水景优化是提升校园生态环境的首要措施。
此外,水景是一个结合了生态和艺术的景观,是最具活力和动态的景观。
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品质,优质的校园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氛围息息相关,因此校园水体景观的生态改造具有重要地位。
例析大学校园空间演变及新老建筑的共生1.南京林业大学历史沿革南京林业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
从1902年至今,历经三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森林系等几番变化,后又汇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林科而建,实现了从中等师范到高等师范再到综合性大学的发展。
学校办学百十载,独立建校六十余年,已经从早期的单科性林业高校发展成为以林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当前的南林校园由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兴建,校园由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负责总体规划布局和工程设计,郑万钧、陈植与南农园艺专家进行校园绿化规划设计。
目标是森林公园式校园。
至60年代初,校园建设初具规模。
主要教学区即位于现校园西南部的教学主楼及院楼一带。
进入90年代,校园先后建了新图书馆、南林大厦,研究生公寓和一批教职工住宅等,共计19.8万平方米。
2000年以后,为适应扩招和教育发展需要,学校对老校区进行了改造,新建了教学五楼、生物技术大楼、逸夫楼、新体育馆等。
2001年6月,南京林业大学校园总体规范获得通过。
校园占地面积86.5公顷。
校舍总建筑面积596290平方米。
其中,保留原有校舍建筑面积258430平方米,新建337860平方米。
就南林目前建设情况来看,建筑主要分为三类:已有建筑、在建建筑、规划建筑(如图一)。
2.南京林业大学校园空间与景观格局的演变南林校园建设之初,属于低密度、开放空间为主体的格局,主要教学区域为林荫道型,即由校园主入口与主教学楼构建了一条贯穿整个教学区的校园中轴线,轴线两侧面对面对称布置的四栋院楼及列植的马褂木。
五层楼高的院楼相距百米,之间是四块近似方形的绿地,郁郁葱葱,曲折有致的小路穿梭其间(如图二)。
九十年代以后,新的教学楼和宿舍楼不断建成,校园空间布局发生改变,师生们的学习生活地点也随之改变。
高校校园景观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杭州地区高校为例王颖;刘淑丹;马军山
【期刊名称】《绿色科技》
【年(卷),期】2024(26)7
【摘要】为合理评价并积极提升高校校园景观质量,以杭州地区8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者对校园景观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评价问卷,结合因子分析法构建了4个目标层、24个指标要素的高校校园景观评价体系,并运用IPA根据满意度与重要性结果评估和优化校园景观。
结果表明:高校校园景观的重点改进区域分别为景观空间尺度适宜性、热舒适性、环境干扰度、服务设施完善性、提供非正式学习空间;次要调整区域是铺地的丰富度与引导性、社交促进、自然声音丰富度、激发学习兴趣、提供课程体验实践机会、作为展示平台、科普教育性、活动多样性。
最终,针对性地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空间布局、增强活动体验三方面对高校校园景观提出了优化建议。
【总页数】6页(P22-27)
【作者】王颖;刘淑丹;马军山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浅谈高校新校区校园特色景观的营造--以湘北地区高校为例
2.基于可供性理论的高校校园景观策略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新庄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3.基于《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高校教学空间构建策略研究——以武汉地区某高校为例
4.生态城市背景下的地方高校校园景观建设探讨——以皖西北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为例
5.基于AHP-TOPSIS-POE模型的高校校园景观质量评价研究——以桂林市4所高校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林业大学新庄站换乘空间现状分析与优化设计梁陈昊;闫睿;郭苏明【摘要】with the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our country and in major cities of the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is also busy. Therefore, establish a good bike and urban rail transit transfer system (B+R system) is very necessary.[1]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nanjing metro line 3 site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the field survey and bike transfer space, respectively from the outer space, parking space, traffic transfer space, ancilary space, landscape space in the investigation. Inductive field investigation information, summarize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proposed the transformation space, maximize space utilization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treets landscap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bicycle parking.%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
故建立良好的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系统(B+R系统)是极有必要的。
大学校园绿化景观可持续建设的研究--以金陵科技学院江宁校区为例王春彦【摘要】Taking the landscape of Jiangning Campus of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road landscape,the water landscape and the landscape of specific areas.Meanwhile,it puts forward some sustainable suggestions about the campus landscape construction.%以金陵科技学院江宁校区景观为例,对道路景观、水体景观及特定区域景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同时对校园景观的可持续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期刊名称】《金陵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59-64)【关键词】金科科技学院;江宁校区;绿化景观;可持续性建设【作者】王春彦【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江苏南京 21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Key words: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ngning Campus; landscap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大学校园绿化景观建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商业、娱乐场所的绿化建设,它承载着高校的人文历史发展,体现着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特色,甚至还可反映学校的教育理念。
因此,创造优美舒适、文雅活泼、符合现代教育教学和科研生活要求的环境是校园绿化景观建设的原则[1-2]。
不同功能区域的环境可以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又是校内师生教育、科研、生活、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
高校校园景观基于疫情影响的优化李小丫发布时间:2021-08-08T10:58:46.93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2期作者:李小丫[导读] (目的方法结论结果)在新冠肺炎反复出现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景观适应于疫情的改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校园内环境分为点线面三种形态,对其中绿化、小品等要素提出了改造方案,通过绿化植物的重新选择、氛围的营造、绿地吸引力的提升来实现校园景观的综合抗疫能力。
李小丫南京林业大学摘要:(目的方法结论结果)在新冠肺炎反复出现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景观适应于疫情的改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校园内环境分为点线面三种形态,对其中绿化、小品等要素提出了改造方案,通过绿化植物的重新选择、氛围的营造、绿地吸引力的提升来实现校园景观的综合抗疫能力。
关键词:高校疫情景观改造一、引言校园景观需要为师生提供学习、观赏、运动等不同的功能空间,好的校园景观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校的文化,激发想象与创新,促进交流和参与。
【1】在新冠肺炎病例反复出现的大背景下,景观设计与人类健康的结合显得更为重要。
高校校园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空间,其人流量大、人群密度较高,一旦有病毒的乘虚而入,着手排查和处理相对困难。
因此,高校校园的景观绿化建设有必要进行适应于疫情的优化和提升。
本文将校园景观空间划分为点线面三类,点,是校园内的零散绿地,如建筑周边的附属绿化带、小型游园、广场等;线,为校园内带状绿化或可联通的块状绿化的组合,面,即为校园建筑外部较大面积、较完整的绿化空间,如山地。
在此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将对场地内各要素提出优化方案,营造一个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具有抗疫功能性的校园景观空间。
二、项目背景与概况南京林业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
校园建成时间较早,树木高大林立,许多地方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绿化群落,且四季景观搭配优良。
校园内景观轴线清晰,教学与生活功能分区明确。
高校校园参与性景观设计研究【引言】当代高校发展迅速,对教育的要求更加全面。
因此,高校校园的参与性景观设计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高校教育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
因此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氛围,参与性景观便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关键词】高校校园参与性景观一、国内外研究背景与与目的1.国外在高等院校校园景观设计方面,2000年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会编制的《Ecology of sound-the relation between sound and human beings》对众多高校规划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总结,对高校校园的规划有极强的借鉴意义[1];《Alternative method of estimating future use 》中强调了校园户外空间是能让人驻足的场所而非经过的区域,并从人性化角度提出一系列设计导则和外部环境设计的评价标准[2]。
2.国内在校园参与性景观方面,《高校校区景观设计中的文脉延续研究》中对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构建提出相应理论[3];《环境心理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研究》对大学校园参与性景观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基于行为分析与交往下进行校园景观参与性设计[4]。
二、对高校校园参与性景观的主体行为需求展开分析——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本次关于学生对高校参与性景观的想法的调查报告中,共收到82份问卷报告。
其中,收到的调查问卷中女生占比较重,为64.63%并且集中在大一大二的学生群体。
对校园景观环境关注情况中,比较关注占到了54.9%,非常关注占22%;而大部分同学对学校已建成的景观感觉一般,占到了63%,其次是满意占到了24%;只有占11%的人对学校环境不满意。
并且有高达90%的人认为校园景观重要。
大多数学生认为散步、路过、运动、休息、社交时会与学校景观产生互动。
同时,绝大多数人经常在17:30-23:30晚上的时间段参与与学校景观的互动,日均与互动时长基本在0-2小时。
基于可供性理论的高校校园景观策略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新庄校区景观设计为例Research on College Campus Landscape Strategy based on Affordance Theory—Taking the Xinzhuang Campus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李娉娉刘源*张沁瑜Li Pingping Liu Yuan*Zhang Qinyu摘要关于如何提升校园景观的策略研究一直是业内热点话题。
本文从可供性理论角度解析E-P模式的构成要素和内在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校园绿地景观可供性分析,并以南京林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具体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提出以可供性为理论支撑的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策略,并指导实际建设。
关键词校园景观;可供性理论;E-P模式;规划AbstractThe research on how to improve the campus lan d scape strategy has bee n a hottopic in the in d ustry.This paper an a lyzes the comp o nents and in t er n al operat i onmecha n ism of E-P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vailability theory and the n an a lyzesthe availability of campus gree n space lan d scape.Eking Nan j i n g Forestry Un iversityas the object of study,throug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according to the specifi cproblem,put forward with hope as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of campus green spacelandscape design strategy,and guide the actual construction.Key wordscampus lan d scape;afforda n ee theory;E-P mode;pla n ning李娉娉1996年生/女/安徽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南京210037)在公园城市的建设背景下,建设重心秉持以人为本的概念,校园景刘源1981年生/女/江苏人/博士/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研:导师住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南京210037)张沁瑜1994年生/女/江苏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 园林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南京210037)*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liuyuan@ 观环境与在校师生的生活幸福指数密切相关,提咼校园景观是师生们的真切诉求。
关注高校绿地景观问题,并提出有效可行的景观提升策略,是对公园城市建设的响应和对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在风景园林领域中,主要是以功能为主导进行景观规划,解决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但让使用者可以直观感受到的往往是微观层面的细节问题。
营造舒适度高的校园景观,更多的是应该了解使用者的真正需求。
可供性概念就是通过发现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总结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互动行为来引导设计者进一步优化景观。
1相关概述1.1可供性理论可供性理论(Affordance)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Gibson于1977年在他的经典著作《视觉世界的知觉》(The Eco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中提出,用于解释和说明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
文章强调可供性的产生必须同与之发生互动生物体的主观行为相关,且应同时指向环境和观察者,故可供性应理解成环境与人之间的互惠关系,而不是环境的自身属性叫可供性作为一种关系而存在,受环境特征和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
环境是承载可供性关系产生的载体,人的行为反应检验环境与人之间可供性的显现程度巴当学生群体感知环境中的可供性,意味着可供性被显现。
对环境中可供性的评价可以了解景观环境是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协调环境与人的互动方式,进行针对性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1.2可供性应用于校园绿地设计的国内外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校园绿地研究发现,规划者不只是关注物理空间的营建,也开始注意到使用者的行为需求,校园景观愈发重视人性化的体现。
Norman于1988年在可供性理论基础上提出“交互设计”概念,引入设计界后被迅速推广对景观规划领域也产生了影响3]。
应用领域涉及到景观整体规划的提出、区域规划和不同绿地类型的运甩研究方向也从理论探讨发展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论的提出。
可供性理论目前已应用到儿童户外空间设计和老年活动空间设计。
宋天明在《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大学校园广场景观评价与设计研究》(2017年)中将校园广场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基于可供性理论的校园广场设计策略与方法4],但研究范围仅限于校园广场,没有挖掘校园中其他景观元素与可供性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具体分析校园景观设计,扩展可供性理论应用于校园景观绿地研究的领域。
1.3可供性E-P(环境一人)模式构成分析可供性是用来解释环境和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供性的显现取决于接受者的反应,即在环境下产生的行为。
归纳可知,在设计中构成可供性需要具备三要素:使用者自身条件、环境特征和行为。
迈克尔・T•特维(M-T-Turvey)提出可供性的显现需要结合能力或技术上的功效性,即功效性的反应程度可以检验环境与人之间可供性的显现程度[5]。
所以在可供性构成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又弓I入了功效性(effectivity)概念。
依据人对环境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可供性可分为三类:知觉可供性、行为可供性、情感可供性。
通过分析环境在知觉、行为和情感上对使用者的作用程度,依据使用者对环境的行为反应程度可将功效性分为促进、抑制、隐藏三个等级。
功效性和可供性是不可分离的,并且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图1)。
2校园绿地景观可供性分析2.1大学生群体的行为活动特征与可供性分析将可供性理论应用到校园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前提,应首先了解大学生群体的行为特征。
在杨•盖尔著有的《交往与空间》_书中,将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6]。
必要性活动指的是人们在不同程度必须参加的活动,如去教学楼上课、去食堂吃饭等日常生活行为。
自发性活动指人们有意愿参加产生的行为活动,如散步、短暂停留、驻足欣赏等自愿性行为,对外部条件要求较高,必须对使用者产生足够吸引力。
社会性活动是具有群体性和组织性的行为活动,如在校园景观空间中组织一些社会性活动或游戏7。
2.2高校绿地景观的可供性需求分析通过了解学生群体对环境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可将高校绿地景观可供性需求分为三种:知觉可供性需求、行为可供性需求、情感可供性需求冋。
知觉可供性需求是人对环境获取信息的初级层面,知觉层的感知一般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来获取,被知觉的可供性载体是环境的物象特征,如构筑物的形态、花的香味等。
行为可供性需求强调使用者在知觉感受作用下还产生参与需求,这主要强调人在触觉上的感知。
情感可供性需求强调使用者对环境发生情感共鸣。
在校园景观提升设计中,应关注使用者对三个层面的可供性需1.E-P模孟运行机制2.校园景现可供性策略绪构图12求,提升景观与人的互动行为,减少景观资源的浪费。
可供性景观行为设计要遵循体现景观环境、行为、心理三者之间存在的互为关系。
3可供性理论下校园绿地景观提升策略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中将构成景观意象的物质形态归结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
应用于校园绿地空间模式中,可将其简化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空间模式9,通过对大学生行为活动特征的分析可知,点状分布的基础设施元素、线状分布的道路景观元素和面状分布的公共空间元素,分别承载着学生群体的自发性活动、必要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发生(图2)。
本文将基于可供性理论针对这3类绿地类型提出可供性策略。
3.1以人为本,基础设施的可供性完善在基础设施分类中,休息设施与学生群体的互动频繁,是完善策略主要针对的目标物。
三村翰弘在《建筑外环境设计》中提到,休息设施的存在应体现“坐有其位,坐有所依,坐有所视,坐有所安”,意为进行设计时应考虑座椅的数量、空间尺寸、形态质感对人的影响,进一步提炼为休息设施的“坐有其位,坐有所依,坐有所适”三大特点,并一一提出针对性策略。
⑴人人坐有其位依据《公园设计规范》要求,公共坐凳座椅的数量按游人容量的20%〜30%配置,但平均每公顷陆地面积上座位最低不少于20个,最高不得超过150个,因此通过计算校园师生数量来确定校园公共空间的座椅数量,在此基础上,依据校园不同功能区特点,合理增减座椅数量。
(2)人人坐有所依人的行为具有边界效应,-般倾向置于空间边界处的座椅,所以通过空间边界塑造来获得人在心理边界的满足感。
地形、植物、建筑、体是构成边界的景观元素,利用这些元素可加强空间边界感的营造。
(3)人人坐有所适“坐有所适”需要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感受。
首先配置符合人体适宜尺寸的座椅;其次需要从距离的角度考虑,通过调整座椅之间的距离,来把控人际交往的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3.2科学分级,道路景观的可供性优化有别于其他用地性质的使用人群,校园道路系统规划具有一定特殊性,可按行为特征将道路系统分为教学区路线和生活区路线进行进一步优化⑴教学区路线路径优化教学区路线主要指因上课需求连接学生宿舍到教学楼的“首选路径”。
应尽量避免道路的蜿蜒曲折以及不便捷,以缩短抵达目的地的时间。
可以采用几何学的对角线原理,以缩短必要的行走距离,同时注意协调景观元素与道路的关系,如退让绿带,让出快速通道,以缓解景观与人的冲突。
(2)生活区路线景观优化生活区路线相对于教学区路线受时间和地点的影响较小,但对道路两侧的景观要求较高,应着重设计道路两侧景观,还可以考虑增设景观优美节点和延长生活区路线的方法,缓解高密度人群对面积有限的校园的压力。
3.3整体规划,公共空间的可供性提升在公共空间设计上,除了考虑物质空间的构成,同时兼顾场所精神的赋予,以加强校园印象。
对公共空间综合考虑以达到知觉、行为、情感三个层次的可供性提升。
⑴分散节点再关联将校园内分布的休憩节点进行关联,以加强校园绿地景观的整体性,可通过赋予空间的环境意象和物象特征进行关联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