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国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康复服务现状分析1. 引言1.1 国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康复服务现状分析国内残疾人群体庞大,他们在康复需求方面具有一些特殊特点。
由于残疾人的种类繁多,包括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等,因此其康复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残疾人需要针对性的康复服务,包括康复训练、康复设备、心理辅导等,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残疾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这给康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今的康复服务现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康复设施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康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使得部分残疾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导致其康复效果不尽如人意。
国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亟待提升。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研究与分析,制定更加针对性的康复服务方案,提高家庭和社会对残疾人康复的关注度。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康复服务的投入,加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优化康复服务体系,以逐步完善国内残疾人康复服务现状,实现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全面提升。
2. 正文2.1 国内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特点分析1. 多样性:国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十分多样化,包括肢体残疾、听力障碍、视力问题、智力障碍等各种类型的残疾。
每种类型残疾的康复需求都有其独特性,需要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 多层次性:残疾人康复需求涵盖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就业培训、心理康复、社会融合等多个方面。
不同层次的需求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影响。
3. 持续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的康复服务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康复计划。
4. 区域性:中国的残疾人康复需求在不同地区表现出差异性。
一些地区的康复资源丰富,服务水平较高,而一些地区则存在康复资源匮乏、服务质量较低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和平衡发展。
2.2 国内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现状国内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现状可以说是存在一些积极的方面,但也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关于残疾人康复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情况,探讨康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提升。
二、调研方法1.网络调研:通过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了解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政策要求。
2.实地调研:走访了多家残疾人康复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与康复人员和残疾人进行了交流,了解康复服务的具体实施情况。
三、调研结果1.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形式多样,包括医疗康复、康复训练、社会康复等各个领域。
其中,医疗康复主要由医院和康复机构提供,康复训练和社会康复则主要由社区服务中心和志愿者组织开展。
2.目前,残疾人康复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康复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康复设施和服务较为齐全,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相对匮乏;其次,康复设备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一些落后的设备和方法限制了康复效果的发挥;再次,康复服务的专业性还有待提高,一些康复机构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影响了服务的质量;最后,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覆盖面不足,只有少数残疾人能够享受到康复服务,大多数残疾人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康复支持。
3.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亮点在于一些康复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如开展家庭康复服务、提供技术援助和康复辅具等。
这些探索为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四、改进建议1.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康复设施和服务的投入,推动康复资源在各个地区的均衡配置,提高服务的覆盖面。
2.加强康复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和更新:增加康复设备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康复技术和方法,提高康复效果。
3.加强康复人员的培训和专业能力建设:加强对康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4.推动康复服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鼓励康复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康复服务,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满足残疾人不同的康复需求。
5.加强康复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加强对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残疾人和家属对康复服务的了解和认可,增加他们的康复意识和主动性。
对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建议汇总案例一:残疾人是社会人群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残疾人群体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因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残疾人群体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扶贫、就业、康复、教育等各项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残疾人工作队伍亟待充实,素质尚需提高。
一些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残疾机关在岗职工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大部分人员完全没有专业背景,业务素质良莠不齐,加之经费紧张,残疾人工作显得颇为力不从心。
2、残疾人工作基础比较薄弱。
许多地方无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专业的康复训练指导机构,社区康复医院少之又少,康复技术人才、特教师资等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3、保障体系仍不完善,保障水平尚待提高。
残疾人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展步伐不协调,已有的保障体系水平偏低,与残疾人需求不适应,贫困残疾人康复难、就业难、学习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所限,城乡低保水平很低,低保、五保仍然无法解决特困残疾人的特殊困难。
重残、孤残、一家多残等特殊残疾人的困难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4、社会关注度不高,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意识薄弱。
歧视残疾人的观念和行为还大量存在,群众关心残疾人的意识普遍缺失,部分个人、企业、单位有帮助残疾人的主观愿望却不知道从何做起。
二、原因分析残疾人由于受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自身功能障碍影响,加之社会对残疾人问题的忽视,使残疾人的贫困面大、量大,教育、就业安置受限,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1、残疾人是一个数量较大、特性突出的社会群体,残疾人工作量大,残疾人工作还得不到各级各部门的普遍重视,各级残联编制太少,成员年龄偏大。
在2010年前,这种人员格局尚能勉强支撑残疾人工作运行,之后,残疾人工作日趋繁忙,原有的残联队伍严重不适应现阶段残疾人事业民展需要。
国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康复服务现状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中,残疾人群体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其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现状也备受社会关注。
残疾人康复涉及到个体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残疾人康复事业也日趋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为未来的康复服务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对康复服务现状的分析也有助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改进措施和政策支持的参考,促进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健康发展。
【背景介绍】这一节将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介绍残疾人康复事业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分析国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康复服务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同时评估政府政策支持情况。
通过这一研究,旨在为国内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残疾人的康复服务水平的提高,为他们的全面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2. 正文2.1 残疾人康复需求分析残疾人是社会中一支弱势群体,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康复需求。
身体残障的残疾人需要接受康复训练,以帮助他们恢复功能或适应残疾状态的生活。
这种康复需求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的配备等。
智力残障的残疾人也需要接受适当的康复服务,包括康复教育、职业训练、社会功能训练等,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
心理残疾的残疾人也需要心理康复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心理治疗等,以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调节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残疾人康复需求多样化,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残障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当前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服务覆盖面窄、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
为了满足残疾人多样化的康复需求,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各界力量共同努力,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投入,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残疾人工作存在问题和建议残疾人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困难:由于残疾人在工作机会方面面临诸多障碍,如招聘过程中的歧视和不合理的工作环境,使得残疾人就业率相对较低。
2. 社会保障不足:部分地区残疾人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保障水平较低,导致许多残疾人生活困难。
3. 社区服务不完善:一些地区的社区没有为残疾人提供足够的服务,如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这使得残疾人在社区生活中面临困难。
4. 残疾人权益保护意识不强:社会上对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意识不够强烈,导致残疾人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无法有效维权。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推动残疾人就业,如设立残疾人就业岗位、提供就业培训等。
同时,也可以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为其提供创业扶持。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加大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保障水平,确保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3. 加强社区服务:社区应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如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4. 提高残疾人权益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提高社会对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意识,减少对残疾人的歧视和不合理待遇。
5.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残疾人保障和服务的政策法规,为残疾人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6.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7. 提升残疾人综合素质: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8. 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加强各级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建设,提高其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专业和贴心的服务。
9. 创新服务模式:针对不同类型和需求的残疾人,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如个性化康复、职业培训等,以满足残疾人的多元化需求。
10.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和基础。
为了掌握我区残疾人康复总体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健康发展,自6月初开始,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个别走访人大代代表和居民群众、发放调查查问卷等形式,比较全面地地摸清了我区残疾人康复工工作现状、存在的难点,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意见和和建议。
具体情况如下:一、我区残疾人人人口概况调研研中我们了解到,我区现有有残疾人12000余名,,占全区总人口的%;持证证残疾人7033名,占残残疾人总数的%;其中有康康复需求的残疾人50777名(肢体残疾人32177名、听力残疾人411名名、视力残疾人444名、、智障残疾人537名、精精神残疾人468名);有有残疾人家庭10130户户,残疾人亲属324166人,占常驻人口的%。
通过摸底调查,,各街道办事处残疾人分布布情况是:李村街道9111名;虎山路街道488名名;浮山路街道388名;;永清路街道914名;振振华路街道660名;永安安路街道805名;兴华路路街道503名;兴城路街街道491名;楼山街道4405名;湘潭路街道7558名;九水路街道7100名。
以上情况况表明,居住在我区的残疾疾人仍是弱势群体中的主流流。
鉴于此,如何开展残疾疾人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地恢复其功能水平,提高其其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适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政府、、社会各界和残疾人工作者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各类残疾人康复复业务专项内容要求情况残疾人包括肢体残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人康复复是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的各种手段,使残疾人的功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平,以便在身体、精神、社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现回归社会。
2024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2024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深入推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工作重点及落实情况1.加强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康复机构和服务中心的设施设备,提升康复服务的规模和水平。
全年共新建标准化康复中心5个,改造和扩建康复机构10个,新增特殊服务设施3个。
通过建设和改造,有效增加了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容量,提高了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2.促进残疾人康复医疗服务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推进康复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高残疾人康复医疗服务水平。
全市累计签约康复医疗机构30家,开展远程会诊1000余次,培训医务人员近千人次。
通过广泛宣传和培训,不仅提高了康复医疗机构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还提升了医务人员对康复患者的意识和能力。
3.推进康复辅助器具配套服务加大对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的配套服务力度,推动康复辅助器具的标准化生产和供应。
全市共发放康复辅助器具30万件,覆盖残疾人群体90%以上。
在去年基础上,新增辅助器具服务点5个,在县乡村庄建设辅助器具服务站20个,进一步方便残疾人群体获取康复辅助器具,满足其康复需求。
4.推广康复辅助技术和服务加强对残疾人康复辅助技术和服务的研发和推广,提升残疾人群体的康复效果。
全年举办康复辅助技术研讨会3次,组织康复辅助技术展览1次,培训康复辅助技术人员500人次。
通过持续的技术交流和培训,全市康复辅助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康复辅助服务。
三、工作亮点1.建立了全市残疾人康复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全市残疾人康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全程跟踪和管理。
该系统能够实时统计、分析和评估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进展和效果,为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推进了残疾人体育康复项目的开展通过拓展残疾人体育康复项目,激发残疾人群体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
残联康复工作意见和建议残疾人康复工作是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残疾人的身心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改善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首先,加强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的残疾人康复设施相对不足,需要加大对康复中心、康复机构等的投入。
应建立完善的康复网络,覆盖城乡各地,确保残疾人能够便利地接受康复服务。
同时,还应提高设施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设施的升级和改造,以满足残疾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康复需求。
其次,推进康复专业人才培养。
康复工作需要专业的康复人员,他们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残疾人提供科学、有效的康复服务。
因此,应加强康复专业人员培养,建立健全的培养体系,培训更多的专业康复人才。
同时,还应提高康复人员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素养。
第三,开展多样化的康复服务。
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应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康复服务。
可以开展康复评估,制定个人化的康复方案,开展康复训练、康复治疗等,让残疾人得到有效的康复和改善。
同时,还应加强社区康复服务,便利残疾人就近接受康复服务,避免长时间的旅行和排队等问题。
第四,加强残疾人康复宣传教育。
康复工作的开展需要残疾人及其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要加强对残疾人康复的宣传教育,提高残疾人和社会大众对康复工作的了解和认识。
可以开展康复知识讲座、康复宣传活动等,提高残疾人康复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残疾人的康复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不断跟进和改进。
因此,应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体系,加强对康复工作的监督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以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定期公布评估结果,推动康复工作的规范化和提高。
总之,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区康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众所周知:全世界目前约有占总人口10%的各种残疾者。
每年平均以新增加1500万人的速度递增。
中国调查:言语、智力、视力、肢体和精神残疾占总人口5%。
分布在20%家庭。
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包括内脏、肌肉、骨关节)和功能障碍近10年占残疾人的比例从37.7%上升至41.9%(中国1987年为19.5%)。
如此多的残疾人,需要大量的康复资源,期待完善的康复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康复的三种服务方式中,除了康复机构的康复、上门康复外,社区康复是重要的康复服务方式。
三种服务方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没有康复机构的康复,社区康复就难以开展;反之,缺少社区康复,康复机构则无法解决占人口7%~10%的残疾、残障者的康复问题。
在我科在与相关部门合作,实践《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暂列出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下:1存在问题1.1各地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不平衡。
基层对残疾人康复工作重视、支持力度不够,基层残联开展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康复项目的任务难以完成。
1.2康复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各地财政对康复工作一贯支持,每年都能将康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时下拨,但由于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残疾人康复经费的投入与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相适应,有限的康复经费尚远远不能满足多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1.3康复救助力度不够,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残疾人康复救助方面,尽管近年来先后制订了一些相关扶持措施,但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对残疾人的康复缺乏有力的保障手段和长效救助机制,因此要实现2010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1.4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
主要是未真正把宣传信息工作重视起来,力度不够。
致使残疾人不知道什么是康复,什么是康复服务及康复服务的目的。
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残疾人康复事业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残疾人大多康复期较长,社区康复能够让残疾人就近康复,经济适用,成为残疾人康复最为有效的形式。
但是由于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起步较晚,在工作中目前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残疾人对社区康复的认识也有误区,社区康复面临经费投入不足等,这时政府可以从培养康复队伍、加大资金投入,扩大融资渠道,加大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宣传力度等方面着手,加大对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建设。
标签:残疾人;社区康复;政府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的明显的功能障碍为主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残疾人指心理生活精神和解剖结构功能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失去的正常方式从事个人或机会生活功能的人。
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残疾人829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34%。
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我国残疾人中肢体残疾人士约为2412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7.7%,约占总人口数的1.83%。
根据这项调查,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7000多万户,涉及约2.6亿人。
一、残疾人社区康复的概念残疾人康复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教育的和社会的各种手段,使残疾人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状态,以便在身体、感官、智能、精神、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的目的。
中国残联在第三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残疾人康复是残疾人就学、就业、脱贫、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残疾人的迫切需求。
残疾人社区康复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使残疾人在家庭和基层康复机构得到康复训练和服务的一种康复形式。
其目的是使所有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的目标。
社区康复具有就近就地、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等特点,成为残疾人康复最为有效的形式,也是对医疗康复服务的有效补充。
残疾人康复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做的不够,康复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开展康复服务专业工作人员大多集中在市级医院,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缺乏康复专业人员,社区康复技术人员以乡村医生兼职为主。
从业人员队伍整体层次不高,缺乏专业康复知识和专门的康复业务培训,不能够为残疾人提供更为有效的康复服务,制约了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目前康复服务开展都在医疗机构中,相关项目纳入保障,而一些专业性非医疗的康复机构康复项目没有纳入医疗保障,制约着他们的发展。
社区(村级)开展的康复工作没有任何补助,不纳入保障,同时对农村残疾人康复的有效性、针对性还没有建立一套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缺少有效的支持依据。
三、康复知识在乡镇缺少广泛的、有深度的宣传。
农村康复是近年来才开展起来的一项工作,时间相对较短,有很多方面是在不断摸索中开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农村残疾人康复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宣传少到位,知晓率不高。
很多人(包括很多健全人)在认识方面还有很多盲区,农村残疾人对康复这个概念的认知程度非常有限,更不知道康复与到一般医院看病有什么不同。
更有的农村残疾人觉得康复没什么必要,不如救济更现实。
四、对特殊类别的重性精神病人的康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对贫困精神病人提供的免费药物品种不多,而且档次较低,由于家庭或身体因素不规范服药,导致病情反复;另一方面镇级精神病人收容机构暂时不够健全,各镇残疾托养中心尚未把精神残疾人纳入收托范围,如果其监护人因年老或身故无法担负起监护作用,会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
1。
残疾人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在我们的社会中,残疾人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和关爱的群体。
社区作为残疾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服务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融入社会的程度。
然而,当前残疾人社区服务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一、残疾人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1、服务设施不完善部分社区缺乏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通道、轮椅斜坡、扶手等。
这使得残疾人在社区内的出行极为不便,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和参与社区生活的机会。
2、服务内容单一目前,很多社区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基本的生活照料和物质帮扶上,而对于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相对较少。
这种单一的服务内容无法满足残疾人多样化的需求。
3、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从事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工作人员,很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对残疾人心理、生理特点的了解以及相应的服务技能。
这导致服务质量不高,无法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4、信息沟通不畅残疾人获取社区服务信息的渠道有限,社区在服务信息的发布和宣传方面存在不足。
这使得残疾人无法及时了解到适合自己的服务项目和资源,影响了服务的利用率和效果。
5、社会参与度低社区居民对残疾人的关注度不够,参与残疾人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缺乏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使得残疾人社区服务的资源和力量相对薄弱。
二、解决残疾人社区服务问题的对策1、完善服务设施社区应加大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残疾人能够自由、安全地在社区内活动。
同时,要定期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使用。
2、丰富服务内容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增加康复训练、心理辅导、职业培训、文化娱乐等多元化的服务项目。
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康复中心,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组织心理咨询师为残疾人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
3、提高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对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残疾人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社区残疾人工作总结在社区工作中,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照顾。
近年来,我们社区在残疾人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在这里,我将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们社区在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做得还不够充分。
虽然我们建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但是康复设施和专业人员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康复中心的投入,提高康复设施的质量,增加康复专业人员的数量,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其次,社区对残疾人的关爱和帮助还存在一些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残疾人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为残疾人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如购物、清洁、修理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关爱活动,让残疾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怀。
另外,社区对残疾人的就业和教育支持还需要加强。
残疾人的就业和教育是他们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培训和岗位机会,让他们能够自立更生。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残疾人的教育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最后,社区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更多地宣传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让残疾人了解自己的权益,并且能够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残疾人权益的监督和保护,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总的来说,社区残疾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不足和问题。
我们需要加大对残疾人工作的投入和关注,提高残疾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他们能够在社区中得到更好的关爱和帮助。
希望社区能够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让残疾人能够在社区中享有更好的生活。
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改进建议报告报告: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改进建议摘要:本报告旨在针对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对相关调研数据的分析和对康复服务机构的评估,本报告提出的改进建议包括提高康复设施的无障碍化、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支持与融合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与参与。
1. 概述随着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不断发展,康复服务机构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康复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设施不完善、人员不足等,这给康复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2. 提高康复设施的无障碍化无障碍环境对于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我国康复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建筑物、交通设施等方面的无障碍问题。
因此,应加大对康复服务机构无障碍设施的改建和建设力度,包括增设坡道、扶手、无障碍厕所等设施,让残疾人能够便捷地进出康复机构,提高他们的康复参与度。
3.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与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密不可分。
当前,我国的康复服务机构人员结构存在着问题,如康复医师和专业康复技师不足等。
因此,需要加强对康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提供给残疾人的康复服务质量。
4. 加强社会支持与融合残疾人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社会支持和融合的不足。
康复服务机构应发挥桥梁作用,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教育、文化娱乐等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同时,康复服务机构还应与社区、家庭等相关机构合作,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加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支持。
5. 建立综合评估机制为了更好地了解康复服务机构的工作效果,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通过对康复服务机构的综合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机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困难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残疾人权益的关注,困难残疾人康复工作成为了社会
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困难残疾人康复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困难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困难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
目前,我们的康复设施和专
业人员仍然不足,导致很多残疾人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增加对困难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投入,提高康复设施的建设水平,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员,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其次,困难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
很多残疾人在康复过程中面
临着社会歧视和不公平对待,这对他们的康复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残疾人的社会支持,改变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最后,困难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探索。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康
复方法和技术,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和效率。
同时,我们也需要创新康复服务模式,让残疾人能够更便利地获得康复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困难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我们
应该增加对困难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投入,加强社会支持,不断创新和探索,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2024年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工作总结1. 引言社区残疾人居民的康复工作是社区健康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居民和社区工作者的关注。
2024年,我市在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工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全面提升了康复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在此,我将对2024年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改进和推进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工作。
2. 工作概况2024年,我市共有XX个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中心,涵盖了XX个社区,服务对象达到了XX人。
康复工作主要包括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指导、辅助器具配置等内容,通过开展康复训练班、义诊活动、专家讲座等形式,积极宣传康复知识,提高了残疾人居民的康复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我们还与相关部门开展了协作,充分发挥了跨部门合作的优势,通过共享资源和信息,提高了残疾人居民的服务水平。
3. 工作亮点在2024年的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亮点和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领导强力推进: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明确了工作方向和目标。
成立了康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并组织召开康复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2)服务内容不断优化:根据残疾人居民的康复需求和社区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形式。
开展了各类康复训练班,包括步态训练、手眼协调训练、言语训练等,满足了不同居民的康复需求。
(3)专业人员队伍不断扩大:我们加强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引进了一些专业人员,提高了康复中心的专业水平。
同时,还组织了培训班和讲座,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4)资源整合和共享: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充分整合和共享康复资源,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与医院、康复机构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日常康复服务和定期义诊活动,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康复服务。
2023年社区残疾人工作总结:创建无障碍环境,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2023年社区残疾人工作总结:创建无障碍环境,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引言:近年来,我国社区残疾人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不断改进,2023年我们继续以创建无障碍环境为目标,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本文将回顾2023年社区残疾人工作的主要成果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一、创造无障碍环境的努力在2023年,社区残疾人工作注重打造无障碍环境,为残疾人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条件。
具体措施包括:修建无障碍施工道路和无障碍出入口;建设无障碍厕所和无障碍停车位;改造公共交通工具,提供残疾人友好服务;设置视障导向线和盲文标识,帮助视力障碍者行动;配备助听设备和辅助通信工具,满足听障和言语障碍者的需求等。
这些努力让残疾人在社区生活中更加独立自主,体验到更多的尊严和平等。
二、提升残疾人教育和培训机会在2023年,社区残疾人工作还重视提升残疾人教育和培训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学习中心,开设各类培训课程,包括职业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学习技巧等,提升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同时,社区积极推广无障碍教育,鼓励残疾人融入普通教育体系。
社区还成立义务辅导小组,组织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权益。
三、推进残疾人就业和创业在2023年,社区残疾人工作致力于推进残疾人就业和创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社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包容性工作岗位,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适应环境。
同时,社区开展创业支持计划,为残疾人提供创业培训、资金支持和管理指导,帮助他们自主创业,实现经济独立。
社区还建立了残疾人就业互助平台,促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的分享和互助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支持。
四、发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在2023年,社区残疾人工作重视发展残疾人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支持。
残疾人康复机构安全检查整改报告残疾人康复机构安全检查整改报告概述残疾人康复机构旨在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以帮助残疾人士实现康复和重返社会。
然而,安全问题一直被认为是这些机构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隐患。
安全检查和整改是确保残疾人康复机构正常运作的关键步骤。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在对某残疾人康复机构进行安全检查后所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检查内容1. 建筑和设施安全在对该残疾人康复机构进行检查时,我们发现了以下建筑和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1.1 建筑结构存在问题:部分墙体出现龟裂现象,某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对这些问题进行修复,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结构安全评估。
1.2 逃生通道不畅通:某些楼层逃生通道被障碍物堵塞,这将严重妨碍紧急疏散。
建议对逃生通道进行清理,并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逃生通道的重要性。
1.3 楼梯安全问题:楼梯扶手松动,存在滑倒的风险。
建议对楼梯扶手进行维修,并增加防滑措施。
2. 环境卫生和消防安全2.1 环境卫生问题:某些区域存在卫生死角,废弃物未及时处理,容易滋生细菌和臭味。
建议加强清洁工作,确保整个机构的环境卫生。
2.2 消防设施不完善:某些区域的灭火器材料已经超过有效期,紧急疏散路线未标明,没有定期进行防火检查。
建议更换灭火器材料,设立明确的疏散路线指示牌,并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3. 人员管理和专业资质3.1 人员配备不足:某些工作岗位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导致工作负荷过重,可能影响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
建议增加足够的人员配备,以确保良好的服务和安全管理。
3.2 未及时更新职工资格:部分员工的人员资格证书过期,且没有进行及时更新。
建议对员工资格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进行更新,以确保所有员工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建议和意见基于对该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安全检查,我们提出以下整改建议:1. 建筑结构必须得到专业的安全评估,并进行相应的修复工作,以确保建筑的结构完整和安全。
2. 清理和疏通逃生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可以快速、安全地疏散出机构。
社区康复辅导总结一、概述社区康复辅导是一个重要的服务领域,致力于帮助个体从身体、心理和社交方面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过去一段时间我在社区康复辅导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和改进方向。
二、服务对象分析社区康复辅导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残疾人群体、慢性疾病患者和康复期的病人。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运用一系列专业技巧和知识进行辅导。
三、服务内容及方法1. 康复评估:在开始辅导之前,先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康复需求。
通过采用量表、访谈和观察等方法,了解个体的康复潜力和目标。
2. 心理支持:倾听、理解和关怀是心理支持的重要手段。
建立安全和亲近的关系,帮助个体理解康复过程中的困惑和挫折,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3. 康复技能培训:根据个体的康复需求,提供相关的康复技能培训,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社交技巧和心理调适等。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培养个体的自理能力和应对困难的技巧。
4. 家庭支持和指导:社区康复辅导不仅关注个体的康复,还需要与家庭成员合作,提供家庭支持和指导。
帮助家庭了解康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使康复成为一个整个家庭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过程。
5. 社交参与:社交参与对于个体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参加康复群体和其他社交机会,帮助个体重建社会关系、增加自信和自尊。
四、工作中的亮点和成果1. 成立康复俱乐部:我在社区康复辅导中成立了康复俱乐部,定期组织康复群体活动和康复技能培训,提高康复群体的社交参与和生活质量。
这为个体的康复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2. 创新康复辅导方式:除了传统的面对面辅导,我尝试了在线辅导和电话辅导等新的方式,提高辅导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使更多的康复群体能够获得服务。
3. 多部门合作:我通过与社区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和志愿者组织等合作,建立了康复服务的多层级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服务的效果和覆盖范围。
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陈菲菲
来源:《学理论·下》2012年第12期
摘要:残疾人康复事业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残疾人大多康复期较长,社区康复能够让残疾人就近康复,经济适用,成为残疾人康复最为有效的形式。
但是由于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起步较晚,在工作中目前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残疾人对社区康复的认识也有误区,社区康复面临经费投入不足等,这时政府可以从培养康复队伍、加大资金投入,扩大融资渠道,加大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宣传力度等方面着手,加大对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建设。
关键词:残疾人;社区康复;政府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79-02
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的明显的功能障碍为主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残疾人指心理生活精神和解剖结构功能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失去的正常方式从事个人或机会生活功能的人。
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残疾人8 29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34%。
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我国残疾人中肢体残疾人士约为2 412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7.7%,约占总人口数的1.83%。
根据这项调查,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7 000多万户,涉及约2.6亿人。
一、残疾人社区康复的概念
残疾人康复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教育的和社会的各种手段,使残疾人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状态,以便在身体、感官、智能、精神、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的目的。
中国残联在第三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残疾人康复是残疾人就学、就业、脱贫、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残疾人的迫切需求。
残疾人社区康复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使残疾人在家庭和基层康复机构得到康复训练和服务的一种康复形式。
其目的是使所有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的目标。
社区康复具有就近就地、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等特点,成为残疾人康复最为有效的形式,也是对医疗康复服务的有效补充。
城市社区康复工作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掌握社区人群残疾发生情况及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并建档立卡;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普及
康复知识和健康教育;康复医疗服务;训练指导服务和心理疏导服务用品用具服务。
农村社区在此基础上还要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残疾人康复训练与康复服务、残疾儿童筛查等工作。
二、残疾人社区康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起步较晚,在很多地区也就不到十年,因此残疾人社区康复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方面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农村的地区。
现就主要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区康复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社区康复起步较晚,残疾人群体在社区居民中比重较低,因此没有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经费没有纳入各级政府财政的预算,国家财政拨款有限且难以及时到位。
康复工作经费主要是向上级残联申请,残联的资金也不宽裕,能申请下来的资金就少得可怜。
社区康复工作由于缺乏经费经常陷入窘境。
社区康复大多基础设施落后,提供不了全面的服务内容。
有些农村社区根本就没有社区康复的服务,许多残疾人想康复而无处康复。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社区康复指导站硬件设施不完善,康复器材较少,康复指导形同虚设。
(二)社区康复严重缺乏专业人员
残疾人康复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学科,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
主要包括康复指导人员,假肢与矫形器师,物理作业及言语治疗师以及提供康复服务的医师。
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大多数都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员大都由卫生服务机构内的医生兼职,我国很多社区医务室只有全科医生一名,护士两名。
社区医生对于残疾人的康复知识了解的并不全面,同时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和社区卫生工作叠加在一起,人员少,而工作繁杂,每一位工作人员担任多重身份,农村地区尤为缺少专门的康复人才,不能够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务内容,所能提供的康复服务与残疾人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三)社区康复工作缺少广泛的、有深度的宣传
现阶段残疾人及其家庭对于社区康复的了解还不全面。
残疾人对康复这个概念的认知程度非常有限,很多从小就残疾的人还未听说过,更不知道康复与到一般医院看病有什么不同。
他们并不了解康复工作需要他们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通过自己的持之以恒的毅力让自己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
不乏残疾人认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社区医生上门为残疾人看病、送药,把康复服务理解为医疗服务。
在农村地区,有的残疾人甚至把它当作一项待遇来享受,他们对于自己的残疾已经大多听之任之,并不了解很多残疾通过自己的不断康复能够得到改善。
一些社区的康复器材和设施的利用率不高,残疾人主动要求康复服务的比较少。
在对很多社区调查中发现,残疾人及其家庭对社区康复工作有很大的误区,绝大多数人认为,残疾人自身及家庭亲属能够通过主观努力进行康复,不必要进行专业的社区康复。
对于已
经参与社区康复的残疾人及家庭认为,社区康复是政府,康复机构和社区的职责,将残疾人交给社区,社区就应该负责到底,残疾人及家庭没有相对的责任。
有的家庭对于残疾放弃不管,怨天尤人,甚至是认为是一种上天的惩罚,也有的家庭进入康复误区,盲目求医,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并且耽误的残疾人的最佳康复时机,将残疾转化为残障。
三、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几点建议
应对以上的问题,笔者对残疾人的社区康复工作主要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扩大融资渠道,建立社会化的筹资机构
各级政府要在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加大社区服务网点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设立社区康复专项经费,保证在有残疾人的社区有能满足本社区残疾人的康复器材。
同时拨出专项经费,保障社区康复人员的劳动报酬,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社区康复人员很多都是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兼任,在做好社区居民的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要兼任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多了很多,报酬却增长缓慢甚至没有增长。
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是对他们的工作有极大的肯定,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康复知识的热情,认识到康复工作与医疗工作同样重要,也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
同时,政府应加大宣传,鼓励社会资金加入到社区康复中。
社区康复覆盖面广,单靠政府的投入会放慢建设的脚步。
社区康复工作不能等、靠、要。
社区可与辖区的企业合作,采取灵活的方式让社会资金进入到我们的康复工作中来。
同时也可由政府牵头,与社会慈善基金合作,让社会慈善基金能多了解社区康复,由政府或者残联多多宣传邀请,与社会上慈善基金合作社区康复的项目。
如云南云县实施了中残联和嘉道理基金会社区康复合作项目。
(二)加强社区康复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社区康复人员需要康复医学知识理论全面,专业程度较高。
政府及相关部门能积极参与和推进社区康复人员的教育及培养,将社区康复人员的建设列入工作范围。
由于目前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员都由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内的医生兼职,我国很多社区医务室只有全科医生一名,护士两名。
政府应该鼓励和提倡具有康复医学知识及技术的人员积极参与到社区康复工作中来。
对这些专业人才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同时政府牵头加大对社区医生的康复工作培训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方式,提高社区康复医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服务质量。
加强社区康复人员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扩大社区康复工作人员;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做到康复员持证上岗,促进社区康复工作人员专业化。
通过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康复服务的水平。
同时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建立一支由社区志愿人员、残疾人家属等参与的残疾人康复服务队伍。
医疗卫生部门、残联康复机构应针对不同的康复内容,加紧培训社区康复的技术人员。
(三)加强康复工作的宣传,形成人人都有康复意识的环境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让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知道康复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任何病,伤者的康复成效,都取决于他们自身的自我康复意识,所有的康复医师及康复工作者,对于残疾人起指导,治疗,辅助及监督的作用,因此,只有残疾人自身的自我康复意识强烈,才能经过康复医师,家庭的帮助,自身努力自立于社会,回归社会。
加强残疾人自身的意识,主要就靠对社区康复工作的了解程度了。
通过对社区康复工作的宣传,让全社会都来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依托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康复指导站、志愿者组织、民政、慈善、托养机构以及残疾人家庭等社会力量开展康复知识、康复服务的宣传,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进行康复技术指导,形成人人都有康复意识的环境。
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助残志愿者,可以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助康复活动,提高大家对康复工作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琳,郭悠悠.残疾人社区康复的认知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7).
[2]中国残联.如何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化社区康复体系?[EB/OL].[2009-05-07]中国政府网残疾人服务专栏.
[3]姚配英.对农村残疾人工作的几点思考[Z]嘉兴市残疾人联合会,2007-12-07.
[4]蔡禾.注弱势群体,城市残疾人群体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曹勇.社区康复[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