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6
学校体育学重难点一、相关概念类1.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现象。
2.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3.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的总和。
4.休闲体育: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
5.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6.学校体育:是一个发展身体、促进健康、增强体质、传授身体练习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教育过程。
它与德育、智育相结合,构成培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学校体育。
7.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8.大众体育:是指以个人健身、娱乐、休闲、医疗、康复为目的而进行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身体练习。
9.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内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全校、年级、班级、体育俱乐部、小组或个人为组织形式开展的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10.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1.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素质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12.健康教育:是指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内外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学校体育学1.1940年洋务运动时期,现代体操传入中国。
2.1903年中国清政府正式把体操科引入学堂,当时的课程内容以兵式体操为主。
3.1923年,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4.1956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
5.学校体育学的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
6.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一,社会需要;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三,学校体育的功能。
7.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二,掌握和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三,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个体社会化;四,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8.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它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二,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
9.学校体育学的概念:是指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有效地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10.体育教学的基本含义:一、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体育教育计划和课程标准安排进行的;二、体育教学必须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人体运动技术、技能,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三、体育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四、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11.体育教学的特点:一、共同点:(1).都要遵循认识过程的规律;(2).都是由师生双边共同活动构成的;(3).都要符合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二、不同点:(1).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2).身体要承受一定负荷;(3).教学组织的多变性;12.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怎样培养血神的兴趣:一、教材的选择符合学生兴趣;二、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符合全体学生;14.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规律;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三、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四、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的规律;五、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15.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程序。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呈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3.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
4.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
5.异质分组是有意识地扩大组内的差异,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同一小组,小组间基本同质,实现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学的组织形态。
6、同质分组是指打破班级界限将若干个班级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照学生的体能或运动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由不同的老师分别进行教学。
为了缩小组内学生的差异。
7.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8..变换练习法9.技术训练是指学习,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训练过程。
10.体育教学目标是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预期产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标准。
体育教学目标是由体育教师指定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实用性;指导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为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活动的定向。
11.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12.运动技术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是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准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
二、1、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有哪些?身体成分心肺耐受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2、德绍五项是什么?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3、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是是什么?①身体直接参与②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3).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4、体育教师为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常采用的手段措施包括哪几项?强化概念法转移法降低难度法信号提示法外力帮助法5、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a.多样性:体育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体育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达成体育课程目标的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
一,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学校体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体育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学校体育学是以学校体育现象和学校体育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它需要系统地阐明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详尽地论述学校体育中的体育课教学,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等各种组织形式的特点,任务,原则,内容,组织和方法等理论和实践中的主要问题;阐述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职责和条件,进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重要问题.二,我国学校体育学的建立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引进当时苏联的《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简称《体育理论》),自建国以来到80年代初期,学校体育学的主要内容均包含在体育理论学科中,它是体育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体育理论学科本身的发展与实践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学校体育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不断深化,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成果日益积累,因此仅在体育理论学科中讲述学校体育的内容,已远不能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有必要也有可能建立一门独立的学校体育学科.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努力,于1983年10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学校体育学》专著,在全国体育院校试用.从此,学校体育学从体育理论中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三,学校体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1.学校体育学是教育科学与体育科学交叉所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性质基本上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2.学校体育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有:⑴综合性:研究学校体育现象,揭示学校体育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作为自己的思想方法论基础,广泛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学科与人体学,生理学,保健学,统计学等自然科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来研究学校体育领域中的有关问题.⑵实践性;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是理论产生与发展的源泉.学校体育学的全部内容,正式在深入总结我国学校体育的实践经验,并吸取其他国家先进经验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但学校体育学又不是简单地反映学校体育的实践,而是把学校体育实践中丰富的感性材料经过加工制作,提高到理论认识,升华为理论的.四,体育学院本科生开设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任务:(略)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演变一,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简况(一)古近代学校体育简况1.学校体育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体系的.2.奴隶社会的"六艺"中,含有学校体育的萌芽.中国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朝,以周朝的教育最为发达.当时奴隶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扩张领土,实行文武合一的教育,教学内容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是直接用来进行军事技能和身体训练的,而礼,乐中的舞蹈,也有锻炼身体的作用,这些可以看作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3.封建社会的教育思想是重文轻武,体育基本上被排除与学校教育之外.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为此推行的科举制,实行的是文武分途的教育.教育内容是儒家倡导的三纲(君臣,父子,夫妇)五常(仁,义,礼,智,信)和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体育已不被重视,在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种教育机构中,基本没有正规的体育教育.4.近代学校体育主要以德国的普通体操以及兵式体操为主,称为体操科.5.五四运动以后,学校体育开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1923年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教学内容为综合教材.*毛泽东同志的《体育之研究》强调学校教育必须"三育并重".6.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学校体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学校体育发展缓慢,学生健康状况很差.(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校体育教育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视和关怀,学校体育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它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一]初创阶段(1949年—1957年)1.明确目的,建立机构2.学习苏联,进行学校体育的基础建设.⑴1951年,通过学习苏联的《劳卫制》,结合实际,制定和实施了体育锻炼标准,在此基础上,国家体委于1954年指定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⑵体育课教学方面,教育部颁布了教育计划.1956年,教育部编订并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大纲规定:"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提出了"全面性,实用应,科学性,健康性"的基本原则.从此,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有了同意的内容和要求.⑶培养师资方面:成立了6所体育院校,有38所师范院校成立了体育系,同时组织在职教师进行业余进修.1954年起,培养新中国第一批体育专业的研究生.[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年—1965年)①1961年,在总结执行1956年体育教学大纲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中,小学体育教材,明确提出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的知道思想.②增加了武术,篮球等我国人民喜闻乐见,锻炼价值较高的内容,并把教材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叫擦两部分.③增加了体育基础知识.⑵课外体育活动恢复并展现新的面貌.①《劳卫制改为体育锻炼标准》,各地普遍注意了贯彻自愿原则,防止形式主义,讲求锻炼实效,使学生体质有所增强.②运动队恢复正常.③加速培养师资,又成立了4所体育院校,体育院系培养的毕业生,大多成为学校体育教师中的骨干.[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年—1976年)[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的指引下,学校体育出现了新气象,科学研究出现新局面.1.学校体育思想有了新发展,科学研究出现了新局面.2.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改革逐渐深化.3.加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这一阶段,总结经验我们认识到:1.学校体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动而出现质的变化.⑴从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进程看.⑵从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看.2.学校体育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主要有:⑴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教育,技术等.⑵改革开放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⑶按照学校体育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使学校体育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二,我国学校体育现状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法规指导不断健全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各类学校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一系列法律, 法规都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二.学校体育管理体现的保障作用从国家教委体育卫生司,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一套严密的行政管理体系.在学校体育的业务管理及教学研究系统中,从中央到省,市,县有一套教学研究体系.每年从学校体育行政管理及教学管理方面都系统地开展工作.三.建立起一支庞大而稳定的体育教师队伍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各级各类城市,城镇学校都基本配齐了体育教师.但在一部分农村中小学中,教师队伍状况尚未达到国家要求.体育教师缺额并不是主要矛盾,而体育教师学历水平低,专业学历人数少,教学业务水平低是突出问题.国家在师资培养方面,体育院校,科(系)及师范学校体育班,每年都培养出大批体育师资,加之教育学院系统的在职培训,使教师队伍资源有一定保障.目前,大部分城市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基本饱合,而偏远小镇及广大农村体育教师队伍亟待充实.四.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及场地器材设备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保障.目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虽逐年增加,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而体育经费投入仅占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的1%左右,尚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但城市学校人均体育场地使用面积较低,有相当部分学校低于国家标准.农村学校人均场地面积较充足,但大多数学校器材设备陈旧短缺,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五.体育教学体系及教学改革以体育教学为重点,以课余训练,早,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学校体育工作体系比较稳固地建立起来.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开课率达到百分之百.据辽宁省的调查表明,城市学校遵循《体育教学大纲》开展体育教学的学校达到90%以上,农村学校占65%左右.体育教学的总体水平城市学校优于农村学校.大部分城市学校的体育教学由制度化,规范化向科学化,艺术化教学过度.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优秀率占15%;35%左右的体育课处在及格线以下水准.学校课余训练工作的开展极不平衡,据江苏省体委1993年对江苏省八个市地的3634所中学,15242所小学得调查表明,每周开展2次训练的中学占26.47%,小学占15.37%;重点中学合实验小学每周开展3次训练的分别占27.11%和16.53%.这是业余训练开展较好的地区.业余训练往往以比赛为具体目标,由于经费短缺,业余训练普及程度受到严重制约.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两类课程的整体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体育两类课程的改革,有助于处理体育教学中技能传授与增强体质的关系,对于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体育教学和活动课的质量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自然体育,终身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学一、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2.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提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3.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4.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5.体育课程实施:是把体育课程计划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调试的一种体育课程变革过程6.体育课程设计:是指选择什么样的体育教学内容及如何组织教学内容7.体育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8.体育学习策略: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技能9.体育学习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称10.隐性体育课程资源:一般为精神形态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体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体育课程资源11.显性的体育课程资源:一般为物质形态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12.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13.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14.课外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
学校体育学一、课程基本内容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
学校体育学的内容主要有: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体育课程的编制;体育课程的实施;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体育教学规律、原则与方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理想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等十六章。
《学校体育学》是体育教育系的专业骨干课程,是培养各级体育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教育理念、学校体育知识、教学原理和教学技能的专业课程,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规格和教育质量。
因此,这门课程对于体育教育系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基本建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2.课程编码:12111108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体育教育5.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6.总学时:54学时(其中讲授46学时,实践8学时)7.总学分:3(二)、课程目标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和揭示学校体育教学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适应体育教师需要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课教学、课余体育训练、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实际操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开展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一学期完成,每周3学时)(四)、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1、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2学时)[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到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名词解释:1.心理训练:指在训练中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主动把握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2.体育教学评价:是一般教学评价在体育学科的具体运用他是依据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及其相关标准。
3.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应。
4.体育课堂常规:是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师生共同遵守的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系列的基本要求。
5.演示法: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运动认识的教学方法。
6.学校体育目标: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7.体育课程类型:指体育课的组织方式或设计体育课程的种类。
8.课时: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指一次体育课。
9.生理负荷:体育课生理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和强度对有机体的刺激程度。
10.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行程。
11.讲解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的传授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机能的方法。
12.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指体育教师在背课过程中根据某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教学实际情况针对体育课堂内容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13.体育课密度:也较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它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
14.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
15.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质量标准去测评和判定体育教学质量状况及优劣程度。
填空:1.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2. 体育教学系统过程性要素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反馈3. 每次课中的的教学活动有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练习观察与休息学生互相帮助与保护等项内容。
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学是指以学校为背景和基础,系统研究体育教育与体育训练的理论、方法、内容和实施过程等方面的学科。
在教育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健康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下,学校体育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下面,我将介绍学校体育学的重点内容。
首先,学校体育学研究的重点是体育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学校体育学研究了如何通过体育教育来达到这些目标,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等。
其次,学校体育学探讨的重点是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
学校体育学研究了什么样的体育项目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特点,如何组织体育课程,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同时,学校体育学也研究了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和学生参与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学校体育学关注的重点是教育心理学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学校体育学研究了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等。
此外,学校体育学也研究了体育教学中的班级管理和学生行为问题等。
此外,学校体育学还关注体育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质起着关键作用。
学校体育学研究了体育训练的基本理论和训练方法,如何制定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训练效果等。
最后,学校体育学还关注学校体育教育的管理与评价。
学校体育教育的管理与评价是保障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学校体育学研究了学校体育教育的管理制度与流程,如何进行教师培训与评价,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等。
总之,学校体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了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的各个方面。
它通过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和健康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和改进学校体育教育与体育训练的实践工作。
第四章《学校体育学》考点一、名词考点1.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3.体育课程规划:体育课程规划就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和编写体育教材的过程。
4.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5.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事务的总称。
6..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7.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
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8.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9.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
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10.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11.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
其一是教材重点。
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
学校体育学(名词解释)
校园体育学(School Sport Science)是一门广泛的科学,包括人体的动作学、运动的
心理学、体育、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等科学。
它强调在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中让人们
掌握和应用体育方法。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在体育和运动方面的认知、理解和活动能力,还要关注体育教育的历史、文化、趣味、社会性和卫生等具体方面。
校园体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
它被应用于体育教育、体育医学、健康教育、体
育社会科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产业管理等领域。
运用校园体育学的理论和技术来推进体
育教育的行政工作、社会建设、健身等事业的发展及培养全民体育锻炼习惯,是构建全民
健康体育用具,营建健康环境的基础。
校园体育学包括人体的动作学、运动的心理学、体育生理学、材料学、体育设施设计、运动伤害防治和体育心理学等。
它的目的,是应用科学知识设计出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和
方式,并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起到它的作用,而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
是解析体育行为的本质,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体育教师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校园体育学有一些基础理论,主要是生物动力学、外围设备动力学、体育训练学、服
装与运输动力学学、接触力学、瞬态力学和空间问题、营养学、运动生理学、相关心理学、田径、体操、护具等方面。
除此之外,还要对体育运动规则、竞赛计分、体育裁判、锻炼
规律、体育应用及体育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有所掌握。
《学校体育学》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校体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学校体育教学B. 学校体育管理C. 学校体育活动D. 所有与学校相关的体育活动2.下列哪项不属于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A. 教育功能B. 健身功能C. 娱乐功能D. 政治功能3.“终身体育”理念的核心是:A. 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体育活动B. 学生毕业后的体育活动C. 贯穿一生的体育活动D. 青少年时期的体育活动4.下列哪项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A. 科学性原则B. 趣味性原则C. 全面性原则D. 所有选项都是5.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设置的主要依据是:A. 学生的兴趣爱好B. 学校的教学资源C.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D. 社会的发展需求6.下列哪项不是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A. 科学性原则B. 实用性原则C. 趣味性原则D. 政治性原则7.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B.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C. 改进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D. 所有选项都是8.下列哪项不是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A. 体育教学管理B. 体育设施管理C. 体育经费管理D. 体育赛事管理9.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作用是:A. 提高智力水平B. 培养意志品质C. 增强社交能力D. 所有选项都是10.下列哪项不是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A. 多元化B. 科学化C. 娱乐化D. 政治化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一门学科。
2.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包括教育功能、_________和娱乐功能。
3.“终身体育”理念强调体育活动的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
4.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应遵循_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和可测性原则。
5.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科学性原则、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原则。
1学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2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现象,揭示学校体育发展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地,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4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目标的途径之一,他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5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6完整法: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的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7分解法: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
8体育课密度:指一节课中有效利用的各项教学活动、辅助活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9学年体育教学计划:是将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材和时数,以及考核项目和标准,合理的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的教学工作文件。
10学期体育教学进度:是根据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制定的,它是把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规定的该学期的教材内容,按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时数、周次、课次合理的安排到每次课中去的文件,是教师编写教案的主要依据。
11动作示范法:是教师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12课时计划:是教师根据学期进度和单项教学计划,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一堂体育课设计的教学方案。
13理想运动负荷生理曲线:不规则的从低到高逐渐上升,在基本部分的后半期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趋势向恢复接近课前的安静水平。
14分组教学法:在体育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学生人数、场地器材等需要,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进行练习,实现教学目标的组织形式。
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学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体质、塑造学生人格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开设的一门学科。
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体育学作为体育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认知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校体育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学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魄,提高学生的免疫力,降低患病几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打下基础。
2. 塑造学生的人格学校体育学也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品行和品德的重要途径。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坚强意志,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素养。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体育学可以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校体育学的内容学校体育学包括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教育评价等内容。
体育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生年龄、身体素质和兴趣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既注重学生身体锻炼,又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体育活动组织是学校体育学的具体实践环节,包括学校体育比赛、体育锻炼、运动会等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体育教育评价是对学生体育素质、运动技能、体育态度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和量化分析,从而为学生的体育成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三、学校体育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体育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未来,学校体育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灵活设置体育课程,增加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供个性化的体育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长。
此外,学校体育学还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体育学还应该加强与社会体育资源的对接,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机会。
学校体育学一、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3.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
4.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
5.自主学习法: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目标、选择内容、规划学习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
特点: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步骤:自定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活动与学习方法、自主评价、自我调控。
6探究式学习法: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或体育活动过程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
特点: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
步骤:提出问题、分组讨论、验证方案、评价与提高。
7.同质分组:是指打破班级界限将若干个班级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照学生的体能或运动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由不同的老师分别进行教学。
8.异质分组:是有意识地扩大组内的差异,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同一小组,小组间基本同质,实现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学的组织形态。
9.教案:亦称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
它是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
10.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学校体育学的产生背景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体育理论包括: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群众体育学二.填空或者选择1.中国参加第一次奥运会的时间是:1952年2.学校体育学就是以学生为对象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3.体育学校包括:课内体育(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课余体育)课外体育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课外体育竞赛4.1983年10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学校体育学》教学参考书。
5.1986年4月,在杭州师大举行的高师体育专业《体育理论》研讨会上,提出了将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等课程的建议。
6. 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了《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本课》三.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1. 产生的社会条件包括:学校的出现和社会的需要。
学校的需要包括:军事、教育、宗教。
2.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的推动力量?外部力量:外国传教士在国内开办学校,将西方现代体育引入到学校之中。
内部力量:进步人士的提倡和进步运动的推动。
二.近代学校体育的几个重要文献?1.《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由清政府颁布,将“体操”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并规定大、中、小学堂每周分别设置2—3学|时|体|操|课|。
2.《新学制课程标准》,1923年,由当时的北洋政府颁布,将学校“体操课”改为“体育课”。
3.《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1940年,由当时的国民党国民政府颁布。
4.《体育之研究》1917年,由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撰写并发表在当时的《新青年》上。
5.两个有代表性的国家:斯巴达学校体育和雅典的学校体育。
斯巴达学校体育的特点:极端军事化目的:培养健壮的武士主要内容: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抢、骑马、游泳、作战游戏、击剑雅典学校的类型:文法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团特点:相对注重体育的教育价值目的:发展身体、培养专门的人士、为军事服务主要内容:五项竞技、游泳、舞蹈等。
6. 1.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两个重要事件:一是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普通盛行,二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一个重要的人物: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带来的结果:体育得到提倡,学校体育开始复苏。
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两个重要人物:一是德国爱派教育家实践家巴泽多(1723—1790),创造了著名“德紹五项”;二是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的古茨穆茨(1759—1839),他把体操视为“披上快乐外衣的劳动”并创造了自己的体操体系。
三个标志事件:一是19世纪初丹麦、瑞典、德国等先后把体操规定中、小学必修课,二是从19世纪后期开始,欧美部分国家颁布了学校体育法案,三是前苏联在1923年规定中学开设体育必修课,并在1931年颁布了《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一个重要学说:一是“新体育”学说,或者称为自然体育学说,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反对用机械的体操作为教学内容,提倡自然运动。
这一时期学校体育的特点:一是教学内容丰富,特别是竞技性和游戏性内容得到重视,二是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男女分班,体质分组,能力分组等教学形式开始出现,三是推行体育测试制度,四是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一.1.确定我国体育目标的依据:(1)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2)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3)社会发展的需要(4)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2.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学校体育的功能)(1)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2)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3)提高少数有体育才能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4)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3.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与要求?途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要求:协同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课内外相结合创建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4.体育教学目标: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社会适应含义: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与标准。
功能:激烈功能、定向功能、评价功能5. 设计体育教学目标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发展性原则6.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1)达成什么样的课题(2)在什么条件下达成课题(3)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7.要有明确的制定体育课目标的注意事项:(1)要有准确的时间观念(2)要有明确的条件观念(3)要有适宜的兼顾观念(4)要有清晰的标准观念第四节体育教学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含义: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引导下,体育教师和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运行的动态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过程。
基本要素:三要素说----学生、体育教师、体育教材四要素说----学生、体育教师、体育教材、传播媒介五要素说----学生、体育教师、体育教材、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物质条件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教学环境的开放性(2)技能学习的重复性(3)承受负荷的双重性(4)人际关系的多边性(5)教学效果的综合性互动组织的双重性:体育课堂的互动是一种组织化和非组织化并存的互动。
互动类型的多样性:表现在互动媒介的多样性和互动形式的多样性。
互动效果的多样性:在学校的常规课堂中,体育课堂是唯一可能使学生“身”“心”“适”同时得到发展的课堂。
信息反馈的即使性:师生之间能很快了解到对方的情况。
教师的领导方式:一般来说,“民主型”的课堂比“专断型”和“放任型”的课堂更利于学生参与互动。
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吸引力:群体性活动比个体性活动更利于学生参与互动;吸引力大的活动比吸引力小的活动更利于学生参与互动。
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与角色:体育教师与体育优生的互动明显多于体育差生的互动,而在于互动方式上与体育优生互动时更倾向与采取积极的行为,与体育差生互动时则相反。
三.1. 体育教学原则的含义:是实施体育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2. 体育教学原则的作用:(1)规定教学性质(2)规定教学行为(3)提供教学思路(4)提供评价视角3.体育教学原则的具体内容:(1)合理教学原则的具体内容(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3)促进体育技能提高原则(4)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原则(5)针对个体因材施教原则(6)保证教学安全进行原则4. 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含义: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选择出来的,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供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体育知识。
5.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来源多、变化快、任务繁、无逻辑6.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的基本要求:(1)与教学目标相统一(2)符合健身与安全需要(3)现实可行(4)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兴趣(5)注意与地方体育传统相结合7.选择的程序:目标性、科学性、可行性、趣味性、社会性8.体育教学方法的含义:体育教学的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1、以言语传递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示范法、演示法、辅助法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4、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游戏法、比赛法最后一次课老师讲的内容一.1.讲解法含义:讲解法是老师按照一定的逻辑形式向学生口头呈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方法。
要求:口齿清晰、逻辑严密、内容干练、语言生动2.问答法含义: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
提问类型:回顾性提问、归纳性提问、演绎性提问、价值性提问3.讨论法含义: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4.示范法含义:是指教师或学生以动作展示为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类型及运用类型运用正面示范球类运动中持球动作的教学背面示范武术套路动作的教学侧面示范跑步中摆臂动作和腿后蹬动作的教学镜面示范徒手操动作的教学5.演示法含义: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运动认识的教学方法。
6.辅助法含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限制物”“保护与帮助”等手段来促进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关键环节的教学方法。
常用在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
类型:限制法、诱导法、助力法辅助法产生错误动作的常见原因:1.学生态度上不重视,敷衍了事2.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的概念不清3.学生受其它技能的干扰4.学生身体上的疲劳辅助法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时的注意事项:一.纠正错误的同时,要适当肯定学生的进步,切忌讽刺和挖苦二.错误动作有“连续效应”,要善于发现根源上的错误。
7.比赛法含义:是指通过组织学生比赛进行技能学习和练习的一种方法。
尝试性比赛目的意义:满足欲望、体验特征、激发兴趣形式要求:运用正式规则、不干预比赛过程、注意发现问题出现时机:教学单元的开始部分限制性比赛目的意义:掌握技术细节、提高学习质量形式要求:进行规则限制、不强调比赛结果、重复比赛环节出现时机:具体技战术的学习阶段总结性比赛目的意义:总结进步、发现不足、加深理解形式要求:运用正式规则、关注比赛、结果、增强胜负的不确定性出现时机:教学单元的结束部分8.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含义:是指对体育教学系统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准备过程。
体育教学计划编制的总体要求:(1)应体现体育课标准的精神(2)应有利于对体育文化的传承(3)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4)应考虑学生体育兴趣的需要(5)应符合学校体育设施的条件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编制编制要求:(1)要注意时间的衔接(2)要注意目标的全面(3)要注意内容的多样(4)要考虑季节的更替大单元以发展技术能力为主中单元以发展心理能力为主小单元以发展身体能力为主教案的特点:(1)内容的具体性(2)要素的全面性(3)实践的操作性(4)格式的清晰性备注:学校体育学笔记资料,各位同学,如果不全面,请结合自己的笔记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