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原区招教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0
2011中原区内招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1.德育过程的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2.我国古代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 ”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3.平时考查包括口头提问、和单元测验等。
4.在情境教学中,教学与环境是与相类似的问题情境。
5. 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6.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7.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的内容的组织技术或者教学策略叫。
8.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二、单选题
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2.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形成
3.关于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人心理的原因
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
4.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5.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 )
A.教育机会均等
B.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C.教育活动民主化
D.教育内容民主化
6.按照朱熹对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 )
A.愤
B.悱
C.启
D.发
7.参观法属于( )的教学方法。
A.以引导探究为主
B.以直接感知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
D.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
8.把课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这是根据( )来划分。
A.教学方法
B.教学任务
C.教学效果
D.教学过程
9.通过所谓的摸底考试,从而查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优缺点,从而更好的组织教学,这实际上是( )
A.客观性评价
B.整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0.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1.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2.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B.非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C.感知活动过程
D.思维活动过程
13.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的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它有三种成分构成,下列四项中哪一项不属于这三种成分()
A.认知
B.情感
C.价值观
D.行为
14.下列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
A.罗夏克墨迹测验
B.句子完成测验
C.主体统觉测验
D.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15.能力在量方面的差异表现在()
A.不同的特殊能力上
B.能力的类型差异上
C.完成活动的速度上
D.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上
16.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A.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B.班风纪律学生
C.教师教学设备学生
D.教师学生纪律
17.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求知动机
18.有条件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是()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19.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抽象概括水平可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20.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
A.规则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的学习
21.品德的核心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2.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23.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24.“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的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
25.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树和分数等属于()
A.思维的抽象过程
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
C.思维的分类过程
D.思维的概括过程
26.压力与生理的应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下列哪一个不属于这三个阶段()
A.警觉反应阶段
B.接受阶段
C.衰竭阶段
D.抗拒阶段
27.认为主要获得知识的理解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的是我国古代的()
A.孔子
B.孟子
C.墨家
D.荀子
28.最早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的教育学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康德
C.杜威
D.夸美纽斯
29.学校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
A.集体主义教育
B.理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