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382.27 KB
- 文档页数:74
中国及部分省市建筑保温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汇总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
建筑保温材料是通过对建筑外围护结构采取措施,减少建筑物室内热量向室外散发,从而保持建筑室内温度。
建筑保温材料在建筑保温上就起着创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和节约能源有重要作用。
国家层面建筑保温材料行业相关政策
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建筑保温材料行业发展,中国颁布了多项关于支持、鼓励、规范建筑保温材料行业的相关政策,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能效水平的要求,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提高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等级,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发展。
国家层面建筑保温材料行业相关政策
部分省市建筑保温材料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建筑保温材料行业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建筑保温材料产业发展,如关于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组织管理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等。
部分省市建筑保温材料行业相关政策。
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改善人居条件、治理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
《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编制,作为“十三五”时期推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建材工业由大变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二五”期间建材工业持续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10%以上。
2015年,水泥产量23.6亿吨,平板玻璃产量7.4亿重量箱,建筑陶瓷产量101.8亿平方米,较2010年分别增长25.5%、12.1%、30.5%;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达7.3%,比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十二五”期间累计淘汰落后水泥和平板玻璃产能6.57亿吨、1.69亿重量箱。
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
混凝土及水泥制品业发展迅速,产值居建材工业各子行业之首。
玻璃深加工、石材加工、复合材料及制品等行业年均增速超过20%。
2015年前十家水泥、平板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均达53%。
以玻璃、陶瓷、石材等为特色的产业园区日益成为支撑行业创新、延伸产业链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
(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取得了一批支撑行业发展的技术成果。
水泥窑协同处置、脱硫脱硝除尘综合治理技术装备广泛应用。
6世代及以下平板显示器件用基板玻璃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超白玻璃基板有力支撑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发展,全氧燃烧技术在平板玻璃行业实现工业化应用。
大尺寸石英坩埚、陶瓷薄砖制备、喷墨打印等技术逐步推广,陶瓷原料干法制粉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无碱高强玻纤、高强碳纤维、碳化硅纤维、玄武岩纤维实现工业化生产。
低品位矿选矿提纯、均化及再利用等非金属矿加工技术稳步推广,矿物功能材料在精细化工等领域应用水平明显提升。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工业领域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逐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工业能效和水效大幅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实现节能量6.9亿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5%,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工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大范围示范推广,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进机制初步建立。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五年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约70亿吨、再生资源12亿吨。
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约4万亿元。
未来五年,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也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推进绿色发展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我国工业总体上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
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节能降耗、实现降本增效,有利于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补齐绿色发展短板。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紧紧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工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提高绿色国际竞争力,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国“十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十二五”规划概要】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
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个,所以我们也就叫他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就叫“十一五”。
“十二五”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它的时间段就是: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
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
目前,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李守信介绍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的有关考虑。
第一,开展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即。
目前,我们需要充分和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
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对“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进行公开选聘研究单位。
1.建材有关知识1.1 盘螺钢盘螺钢的钢材大体分为板,型,线,盘螺算是线材,盘螺钢顾名思义就是像线材一样盘在一起的螺纹钢了,它和普通线材的打捆方式是一样的,不过使用的时候需要调直。
一般市面上的就是6.5-8.0-10-12-14的居多,都是建筑用钢材。
盘螺钢的优点:螺纹钢只有9、12m的,盘螺则可以按需求随意截取。
钢材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材料。
建筑用钢材可以分为钢结构用钢材,及混凝土结构用钢材。
型钢品种很多,是一种具有一定截面形状和尺寸的实心长条钢材。
按其断面形状不同又分简单和复杂断面两种。
前者包括圆钢、方钢、扁钢、六角钢和角钢;后者包括钢轨、工字钢、H型钢、槽钢、窗框钢和异型钢等。
直径在6.5-9.0mm的小圆钢称线材。
钢筋:可分为热轧钢筋(热轧光圆钢筋HPB和热轧带肋钢筋HRB)、冷轧扭钢筋(CTB)、冷轧带肋钢筋(CRB)。
钢材是个统称,范围较大,包括钢筋和型钢。
钢筋主要指螺纹,高线普线,盘螺,圆钢之类。
型钢主要指工角槽,即工字钢角钢槽钢还有H型钢之类。
1.2 盘螺盘螺型号大致有6、8、10 三种,比螺纹和线材的价格都高。
1.3 螺纹钢螺纹钢是热轧带肋钢筋的俗称。
普通热轧钢筋其牌号由HRB和牌号的屈服点最小值构成。
H、R、B分别为热轧(Hotrolled)、带肋(Ribbed)、钢筋(Bars)三个词的英文首位字母。
热轧带肋钢筋分二级HRB335(老牌号为20MnSi)、三级HRB400(老牌号为20MnSiV、20MnSiNb、20Mnti)、四级HRB500三个牌号。
1.4 圆钢圆钢是指截面为圆形的实心长条钢材。
其规格以直径表示,单位毫米(mm),如“ 50mm”即表示直径为50毫米的圆钢。
1.5 特钢钢铁分为普钢和特钢(Special steel),其中特钢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成为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
中国制造业的增长为国内特殊钢发展提供了空间,制造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机械、汽车、机电、造船等行业,对优特钢的需求强劲,成为支撑优特钢市场的直接动力。
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改善人居条件、治理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
《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编制,作为“十三五”时期推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建材工业由大变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二五”期间建材工业持续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10%以上。
2015年,水泥产量23.6亿吨,平板玻璃产量7.4亿重量箱,建筑陶瓷产量101.8亿平方米,较2010年分别增长25.5%、12.1%、30.5%;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达7.3%,比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十二五”期间累计淘汰落后水泥和平板玻璃产能6.57亿吨、1.69亿重量箱。
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
混凝土及水泥制品业发展迅速,产值居建材工业各子行业之首。
玻璃深加工、石材加工、复合材料及制品等行业年均增速超过20%。
2015年前十家水泥、平板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均达53%。
以玻璃、陶瓷、石材等为特色的产业园区日益成为支撑行业创新、延伸产业链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
(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取得了一批支撑行业发展的技术成果。
水泥窑协同处置、脱硫脱硝除尘综合治理技术装备广泛应用。
6世代及以下平板显示器件用基板玻璃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超白玻璃基板有力支撑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发展,全氧燃烧技术在平板玻璃行业实现工业化应用。
大尺寸石英坩埚、陶瓷薄砖制备、喷墨打印等技术逐步推广,陶瓷原料干法制粉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无碱高强玻纤、高强碳纤维、碳化硅纤维、玄武岩纤维实现工业化生产。
低品位矿选矿提纯、均化及再利用等非金属矿加工技术稳步推广,矿物功能材料在精细化工等领域应用水平明显提升。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为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推动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组织制定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2012年1月4日目录前言1一、发展现状和趋势2(一)产业现状2(二)发展趋势3二、总体思路5(一)指导思想5(二)基本原则5(三)发展目标6三、发展重点7(一)特种金属功能材料7(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9(三)先进高分子材料11(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13(五)高性能复合材料14(六)前沿新材料16四、区域布局17五、重大工程19(一)稀土及稀有金属功能材料专项工程19(二)碳纤维低成本化与高端创新示范工程20(三)高强轻型合金材料专项工程21(四)高性能钢铁材料专项工程21(五)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工程22(六)先进电池材料专项工程23(七)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示范应用专项工程23(八)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专项工程24(九)生物医用材料专项工程25(十)新材料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程25六、保障措施25(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管理25(二)制定财政税收扶持政策26(三)建立健全投融资保障机制26(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27(五)培育优势核心企业27(六)完善新材料技术标准规范28(七)大力推进军民结合28(八)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28(九)深化国际合作交流29前言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材料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总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四川省“十二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采用新技术、工艺和装备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
新材料产业是新兴的战略性产业,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先导。
新材料产业是我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我省新材料产业,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培育新的增长点,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基本态势进入21世纪,新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步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新阶段,特别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借助于其雄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制定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占据了新材料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无论在产业规模、装备水平、技术集成能力等方面,还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资源利用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问题近年来,我省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2010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16亿元,比上年增长44%;工业增加值146亿元,同比增长15%。
初步形成了钒钛材料、硅锂材料、化学材料、稀土材料、超硬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六大领域的新材料产业。
攀钢集团、得阳科技、永祥多晶硅、新光硅业、东汽峨半、自贡硬质合金、天齐锂业、黄铭锂业、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新材料企业正在做大做强。
自贡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乐山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攀枝花国家钒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绵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德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成都国家高性能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言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加工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相关产业。
为加快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单位编制了《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水泥工业“十二五”展规划》、《平板玻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非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5个子规划。
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的具体部署,是推进未来五年我国建材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建材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的五年。
全行业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式转变、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一)主要产品产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建材工业保持高速增长。
2010年,水泥产量18.8亿吨,平板玻璃产量6.6亿重量箱,建筑陶瓷产量78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1.7亿件,年均分别增长11.9%、10.5%、13.2%和15.7%。
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7万亿元,实现利润20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9.5%和42%。
(二)部分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掌握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大型浮法玻璃、大型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等先进生产技术,并具备了成套装备的制造能力。
12万吨超大型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及全氧燃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水泥的大型原料均化、预分解窑节能煅烧、节能粉磨、自动控制以及工程设计和装备制造等方面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五年间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7.7亿吨,2010年新型干法产能达到12.6亿吨,占总产能比重81%。
浮法玻璃比重达到87%,其中优质浮法玻璃比重35%。
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55%。
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4亿吨、落后平板玻璃产能6000万重量箱。
2010年前10家水泥企业产量4.7亿吨,约占全国的25%,前两家产能已超过1亿吨。
前10家浮法玻璃生产集中度达到57%。
东、中、西部水泥熟料生产能力占比由2005年的54%、25%、21%调整为2010年的41%、29%、30%,一批浮法玻璃和建筑陶瓷生产线在西部地区相继建成。
(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10年建材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5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烟气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减少46%和12%。
建材工业利用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超过6亿吨,其中利用煤矸石量占全国50%以上,综合利用粉煤灰量占全国30%以上。
700多条水泥生产线配套建成余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4800兆瓦。
玻璃熔窑余热发电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利用水泥窑无害化最终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有毒有害废弃物及工业废弃物(以下简称协同处置)关键技术已经全面掌握,一批示范工程陆续实施并推广应用。
(五)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2010年建材工业出口总额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7.3%。
同时,依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套技术,带动水泥工业大型成套装备批量出口,国内企业广泛参与国际工程服务领域竞争,占有国际水泥工程总承包建设市场40%以上份额。
专栏1 建材工业“十一五”发展情况指标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26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52]年利用工业废渣量(亿吨) 4.6 6.8 8烟气粉尘排放量减少(%)[46]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2]水泥产量(亿吨)10.7 18.8 11.9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40 81 [41]*前10家水泥企业生产集中度(%)15 25 [10]*平板玻璃产量(亿重量箱) 4.0 6.6 10.5浮法玻璃比重(%)81 87 [6]*前10家浮法玻璃生产集中度(%)50 57 [7]*新型墙体材料比重(%)42 55 [13]*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亿吨)[3.4]淘汰落后玻璃产能(万重量箱)[6000]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比例(%)55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为2010年比2005年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点。
总体看,建材工业快速发展仍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发展方式较为粗放。
具体看,行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总体能耗高、排放多,落后产能规模大,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加工制品业发展缓慢。
三是技术创新不足,安全环保节能的绿色建材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发展滞后。
四是企业平均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
二、发展环境(一)环境分析“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建材工业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大挑战。
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既有投资和消费结构调整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建材工业发展将由“增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由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发展。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为建材工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增长空间。
未来五年,国内投资比重将有所下降,增速也将放缓,但经济总量仍将保持适度增长,大规模基础建设仍将持续。
城镇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设施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水利、高铁、公路、港口、机场等重大项目实施,为建材工业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对建材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品种、质量、性能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推广绿色建筑也促使材料向安全、环保、节能等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抗震减灾、防火保温、舒适环保等新的功能,同时在生产和使用全生命周期内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迫使建材工业加快转型升级。
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型的建材工业面临着进一步降低单位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削减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等多重约束,迫切要求建材工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
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建材工业核心竞争力。
建材工业主要产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总体过剩,未来市场竞争势必日趋激烈。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技术、管理、品牌、资本等要素将决定建材企业能否有效应对国际化带来的严竣挑战。
(二)需求预测随着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建材工业主要产品需求将呈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发展速度渐趋平缓的态势。
专栏2 2015年主要建材产品需求预测产品2010年“十一五”年均增长(%)2015年“十二五”年均增长(%)水泥(亿吨)18.8 11.9 22 3.3平板玻璃(亿重量箱) 6.6 10.5 7.5 2.6建筑陶瓷(亿平方米)78 13.2 95 4.0卫生陶瓷(亿件) 1.7 15.7 2.0 3.3注:2010年数据为实际产量数;2015年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需求预测数据包括国内市场需求及兼顾国际产业分工可能出口量。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建材工业发展方式,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联合重组、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两化融合力度,走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建材工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结构调整。
从严控制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盲目扩张,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技术进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坚持绿色发展。
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着力开发集安全、环保、节能于一体的绿色建筑材料,促进建材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
坚持技术进步。
加强自主创新,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开发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加快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品研发与应用,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
坚持优化布局。
统筹资源、能源、环境容量和物流成本等因素,立足区域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大宗产品产能。
充分发挥水运优势,促进形成沿江沿河产业带。
在循环经济园区和城市周边,配套发展协同处置和消纳固体废弃物项目。
(三)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建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大力淘汰落后的水泥、平板玻璃产能。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协同处置推广应用,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总量提高20%。
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得到有效防范。
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水泥、玻璃行业重点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1~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专栏3 “十二五”时期建材工业主要发展目标指标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经济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结构调整水泥基材料及制品比重①(%)24 50 [26] *平板玻璃深加工率(%)35 45 [10]*新型墙体材料比重②(%)55 65 [10]*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亿吨)[2.5]淘汰落后平板玻璃产能(万重量箱)[5000]前10家水泥企业生产集中度(%)25 35 [10]*前10家浮法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57 75 [18]*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70节能减排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8~20]单位工业增加值CO2排放量降低(%)[18]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8]综合利用废弃物总量增加(%)[20]技术进步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5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注:①水泥基材料及制品比重指用于工厂化生产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的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比例;②新型墙体材料是指墙体材料中粘土实心砖以外的部分;[ ]内为五年累计数;*为2015年比2010年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点。
四、发展重点(一)优化产业结构1. 优化组织结构支持水泥、平板玻璃等规模效益明显的行业优势骨干企业,以技术、管理、资源、资本、品牌为纽带,加快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上大压小”和技术改造。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实施横向产业联合和纵向产业重组,通过资源整合、研发设计、精深加工、物流营销和工程服务等,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延伸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综合竞争力。
充分发挥新型墙体材料、加工玻璃、陶瓷、非金属矿等行业中小企业多、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等优势,积极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引导产业链各类企业加强分工协作,形成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