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校对规的测量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410.81 KB
- 文档页数:2
10.16638/ki.1671-7988.2018.13.053关于跨球距检具校对规M值的测量方法刘万利,吕敬杰,韩江(陕西法士特汽车齿轮传动有限公司,陕西宝鸡722409)摘要:在齿轮的设计过程中,会给出跨棒/球距的长度与偏差以控制齿厚,加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检测跨棒/球距的问题,跨球距检具作为快速检测其值合格与否的一种检测方法,在齿轮生产行业运用广泛。
而校对规M值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此检具的精度,文章运用三种测量方法探讨分析M值的测量,从而推出减少人为误差,快速准确求得测量结果的方法。
关键词:蔡司三坐标;Werth复合式光学三坐标;测长机;M值(圆柱齿轮跨棒/球距)中图分类号:U4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7988(2018)13-157-02A measurement method for calibrating gauge’s M of cross-ball distance submitLiu Wanli, Lv Jingjie, Han Jiang(Shaanxi fast gear transmission co. LTD. Shaanxi Baoji 722409)Abstract: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gear, it’s will gives the length of the cross bar/ball to control the tooth thickness deviation, so the problem of cross bar/ball detection is often encountered during machining, cross-ball distance submit is a test method for fast detection, and it’s widely used in gea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t the accuracy of calibrating gauge’s M directly affects the submit,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ree methods of measuring the M, get a quickly and accurately method of measurement with a little bit of the human error.Keywords: three coordinates of Zeiss; Compound optical three coordinates of Werth; Length measuring machine; M(cross bar/ball distance of cylindrical gear)CLC NO.: U466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8)13-157-02引言如图1所示(仅针对偶数齿校对规讨论),在校对规相对的两个齿间内,与齿面紧密结合的半径为r的两球的最远点的实际距离即为M值。
常用量具自校规程1范围本办法规定了计量自校规程的使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一切在用和新购买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自校。
2职责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计量自校规程拟制和实施。
3计量自校规程的贯彻3.1自编校准方法附录A 通用卡尺自校规程附录B 千分尺自校规程附录C 指示表(指针式、数显式)、大量程百分表自校规程附录D 直角尺、刀口形直尺、塞尺、半径样板自校规程附录E 螺纹塞规自校规程附录F 高度卡尺自校规程3.2计量器具维护按《检测工具日校对记录》等相关要求执行。
3.3计量器具管理按《计量器具管理文件》执行。
附录A 通用卡尺自校规程A.1目的:对通用卡尺进行自校,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A.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通用卡尺的自校。
A.3自校基准:外校合格的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刀口角尺、外径千分尺。
A.4环境条件:室温。
A.5外观A.5.1目视:表面应镀层均匀、标记应清晰,表蒙透明清洁。
不应有锈蚀、碰伤、毛刺、镀层脱落及明显划痕,无目力可见的断线或粗细不匀等,以及影响外观质量的其他缺陷。
A.5.2新卡尺上必须有制造厂名或商标、分度值和出厂编号。
A.5.3使用中和后续检定的卡尺,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允许限制使用合格部分。
A.6各部分相互作用A.6.1用手来回拉动尺框应手感平稳、不应有阻滞或松动现象。
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无黑斑和闪跳现象。
各按钮功能稳定、工作可靠。
A.6.2各紧固螺钉和微动装置的作用应可靠。
A.7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目力观察或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比对,应符合《表1》规定,允许表面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磨、划痕。
表1 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A.8测量面的平面度将刀口角尺的测量边正放(±15°内)在测量面上,目视不允许有光隙。
A.9圆弧内量爪的基本尺寸和平行度合并两量爪,用1级0~25mm外径千分尺检定,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圆弧内量爪的基本尺寸偏差和平行度A.10刀口内量爪的平行度将游标定格在正10mm处并固紧,用0~25mm的外径千分尺沿刀口内量爪在平行于尺身方向测量,平行度应≤0.01。
螺纹塞规校准方法、检测方法2011-4-2 16:44|发布者: 小编H|查看: 1884|评论: 0|来自: 仪器信息网摘要: 可采用三针法进行检测,具体方法也就是根据螺纹量规的P(螺距)、螺纹角(牙型角α)来确定量佳针径,其计算公式是:do= P/=0.57735P(α=60°时)=0.5637P(α=55°时)1.螺纹中径的检测:可采用三针法进行检测,具体方法也就是根据螺纹量规的P(螺距)、螺纹角(牙型角α)来确定量佳针径,其计算公式是:do= P/[2COS(α/2)]=0.57735P(α=60°时)=0.5637P(α=55°时);利用相应之量具仪器,如测长机、光学计、外径千分尺等(视螺纹的精密要求而定),同三针一同组合起来对螺纹的中径进行测量,其计算简化公式为:螺纹角(牙型角α)为60°的:d2=M-3d0+0.866P=M-A,其中A=3do-0.866P;螺纹角(牙型角α)为55°的:d2=M-3.1657d0+0.9605P = M-A,其中A=3.1657d0-0.9605P。
在上式中M表示经量具/仪器及三针组合后测出的数值结果。
2.螺纹半角(α/2)的检测:可将螺纹量具置于万能/大型工具显微镜之两顶尖间,以影象法或干涉法(推荐用干涉法)进行测量。
3.螺距的测量:同2步,将螺纹量具置于万能/大型工具显微镜的两顶尖之间来进行测量。
4.螺纹大径的测量可通过测长机、光学计、外径千分尺、杠杆外径千分尺等仪器、量具来进行测量。
5.螺纹小径的测量可以以万能或大型工具显微镜来进行测量。
螺纹环规的检定、校准:1.螺纹环规的检定校准方法有两种,一种主要是以测长仪、测长机及其配件(如内测钩、测球、校对环等)来进行测量,其测量过程较、计算复杂,效率低,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很高等。
为提高螺纹环规的检定、校准效率以及降低其检定、校准的复杂性,故计量检定部门(如省市、国防计量等)往往以螺纹校对塞规对工作用螺纹环规进行检定、校准,大家都知道外螺纹的检测比内螺纹的检测要简单得多,这也是采用校对螺纹塞规的主要原因。
检测仪器校准规程文件审批表日志检测仪器校准规范1、目的:为了确定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测量系统所测试的量值,是否偏离正常状态、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测量设备自校准使用,并开展自行校准的专用检验、测量设备周期校准、日常校准和不定期的校对,具体有:光时域反射仪、CD300、光纤几何尺寸测试仪、光纤综合参数测试仪、游标卡尺等检测设备。
3、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3.1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等。
3.2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质检部指派专人进行操作。
3.3校准后将校准记录记录在校准表上,该纪录由质检部保管,保管期为1年。
3.4当校准结果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向质检部长汇报,并把该校准设备进行隔离并标识其检验状态。
4、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周期校准校准规程4.1 OTDR校准规程4.1.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购、使用中和修理后的OTDR的校准。
4.1.2校准项目和技术要求。
见下表:4.1.3各检测设备修正值。
见下表:4.1.4校准方法4.1.4.1打开OTDR主机,预热30分钟后进行;4.1.4..2根据《光时域反射仪操作指导书》规定进行操作,测量标准光纤的1310nm、1550nm衰减值,并确认标准光纤需设定量程、脉冲等测量参数;4.1.4.3将实测值与标准光纤的标准值及该设备的修正值进行比较其测试误差是否在其精度范围内。
4.1.5校准时间4.1.5.1连续上班,OTDR连续开机时,由每白班检验员于早10:30前进行OTDR校准测试并及时填写OTDR日校准表;4.1.5.2 OTDR不连续开机时,由开机检验员在开机后半小时进行OTDR的校准测试并及时填写OTDR日校准表。
4.1.5.3 OTDR除每天校准外,应在每年3月份进行一次全面比对校准测试外,还应定期进行运行检查,以判断测量设备能否用于规定的测量活动,并保存自校记录。
三点测径规测量方法谢海滨 / 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0 引言三点测径规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专门用于测量圆形物件外尺寸的计量器具,利用数学边、角函数理论及游标示值原理对圆缺体零部件、油田钻井钻头、输油管外径、扶正器等进行直接测量。
三点测径规常用的有80~130 mm、130~230 mm、230~350 mm、350~480 mm、480~750 mm五种规格。
分度值一般分为0.02 mm或0.05 mm两种。
其主要应用于机床、石油、铁路等特种行业中专用设备的测量,是一种通用型量具无法替代的测量工具。
但对于这样一个专用量具,目前却没有专用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而如果参照JJG 30-2012《通用卡尺》[1]检定规程,用量块进行检定,还要利用数学边、角函数理论进行计算,相对比较繁琐,对准确度影响也比较大。
本文根据三点测径规的计量特性和工作原理,对三点测径规的测量方法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1 测量方法三点测径规是一种根据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原理,专门测量圆形物件外径的计量器具,基于以上特性,考虑用标准圆柱作为标准器对三点测径规进行测量比较合适。
标准圆柱的选择,既要保证量值相对稳定,又要符合JJF 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2]中,评定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U(k = 2)与被评定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MPEV之比,应小于或等于1∶3,即U≤U TMPEV式中:U T同时还要考虑到标准圆柱作为标准器时的溯源问题。
如果选用圆柱直角尺作为标准圆柱,在其进行量值溯源时,由于在JJG 7-2004《直角尺》检定规程中并没有把它的直径尺寸作为检定项目,这样就增加了量值溯源的难度;而使用光滑塞规作为标准圆柱进行量值溯源时,由于在JJG 343-2012《光滑极限量规》检定规程[3]中对工作塞规、校对塞规的直径尺寸误差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就能够很好地避免量值难以溯源的弊端。
在保证符合测量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公差等级IT8的光滑校对塞规作为标准圆柱。
一、外径千分尺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至300mm外径千分尺的校准2、引用文献本规范引用下列文献: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 1216-2004《外径千分尺》JJG 34-2008 指示表(指针式,数显式)检定规程JJG 21-2008 《千分尺检定规程》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概述外径千分尺是应用螺旋副传动原理,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的一种通用长度计量器具,主要用于测量各种外尺寸。
4、计量特性4.1测微螺旋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测微螺旋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均不大于0.01mm。
4.2测钻工作面与测微螺旋杆工作面的相对偏移量,该偏移量见表1表1测钻工作面与测微螺旋杆工作面的相对偏移量mm4.3测力外径千分尺工作面与球面接触时所作用的力为(5〜10)N 4.4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固定套管上的纵刻线和微分筒上的刻线宽度为(0.08〜0.20)mm,刻线宽度差应不大于0.03mm。
4.5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应不大于0.4mm。
4.6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上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当微分筒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对准时,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
若不相切时,允许压线应不大于0.05mm,离线应不大于0.1mm。
4.7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外径千分尺和校对用量杆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0.05卩m。
4.8工作面的平面度工作面的平面度应不大于0.6卩m。
4.9两工作面的平行度两工作面的平行度应在表2规定范围内。
表2外径千分尺两工作面的平行度4.10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应在表3的规定范围内表3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4.11校对用的量杆校对用的量杆尺寸偏差和变动量在表4规定的范围内表4校对用的量杆尺寸偏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5、校准条件5.1环境条件校准外径千分尺的室内温度在表5的规定范围内,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不少于表5 的要求,室内湿度不大于70%RH表5校准外径千分尺的室内温度和室内平衡温度时间5.2校准用标准器及相应的设备校准用标准器及相应设备的计量性能见表6表6校准用标准器及相应设备的计量性能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名称杠杆千分表平板扌旨示表测力仪读数显微镜或工具显微镜塞尺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平面平晶刀口尺平行平晶量块测长机计量特性分度值为0.002mm (1级)3级分度值0.01mm (1级)分度值为0.1N (2.5级)准确度w 10卩m2级误差+12%〜-17%2级1级5等首先检查外观,确定没有影响计量特性因素后再进行校准。
文件制修订记录1.概述专用量具是根据产品特性及工艺要求,由工艺技术部设计用于生产过程测量的各种测量具。
目前,生产中专用量具主要可分为五大类:规类、芯棒类、组合类、尺类和铁类。
1.1规类:主要有内径规(又称环规,以下简称环规)、光滑塞规(以下简称塞规)、外径规、高度规、卡规等。
1.1.1 环规:是一种定值量具,结构简单,其优点是校对方便。
1.1.2 塞规:是一种定值量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控制工件的极限尺寸。
1.1.3 外径规:是一种定值量具,结构简单,校对方便,测量时先用外径规校零,比较与零位的偏差量来判断工件是否合格。
1.1.4 高度规:是一种定值量具,结构简单,使用简便、在成批生产,特别是大批量生产时被广泛应用。
1.1.5 卡规:主要用于线圈终端检测,卡规有两种:一种带有引出线检测棒,标记引出线高度;一种没有引出线检测棒。
1.2 芯棒类:为测量工件跳动用的高精度量具。
1.3 组合类:主要有孔位置测定具、角度测定具、各类测台底座等。
1.3.1 孔位置测定具:使用方便,将工件的实际外形与孔位置测定具相配合进行比较,被广泛应用于检验孔加工后的工件。
1.3.2 角度测定具:通常用角度测定具作为角度基准,采取相对测量法,用目测估计来检验零部件的角度。
1.3.3 各类测台底座:测台上有表架,利用测台、表具配合各类标准规测量,容易找准测量点,使用调整方便,测力由表具保证,具有较高精度。
1.4 尺类:目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是各种单一尺寸的塞片,是一种薄片式量具,主要用于测量工件两表面间的间隙。
1.5 铁类:主要有T型铁和V型铁,上面镶有耐磨损的硬质合金。
主要用来搁置受检工件。
2.技术要求2.1专用量具图纸(以下简称图纸)要求2.1.1 图纸的设计与编号由工艺技术部相关担当人员负责设计图纸,并在图纸上清楚标注各种需测量的参数(包括磨损极限)等,经科长审批、部长批准,必要时请相关部门会签。
图纸必须具有唯一性编号,编号方式如下:SCT-分页号系列号顺序号类别号类别号:1环规 2塞规 3外径规 4高度规 5芯棒 6组合测具 7其他顺序号:按先后顺序,从0001开始依次编号系列号:1至3位代码,G表示SG系列(可省略),H表示SH系列,INV表示变频系列,TH表示双转子系列分页号:为零件图序号,装配图省略2.1.2 图纸的审批和分发图纸必须符合《文件及记录控制程序》规定审批的程序才能正式发布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