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46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采集松果教学活动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开端,学生们刚入学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十分陌生,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体现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介绍一年级数学课堂中的一种教学活动——采集松果,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可以边玩边学,让学生们通过野外采集松果的方式,不仅能够强化他们对于数学的基本认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观察、辨认松果的各个部分。
2.学生能够发现松果的形状、大小、数量以及其他特征,并学会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3.学生能够将发现到的松果进行分类整理,并用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
4.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发现数学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准备:1.松果:校园或野外收集到的各种松果。
2.放大镜、计时器、测量尺、秤等观察和测量工具。
3.黑板、白板等图示工具。
4.大木板或白纸、色彩软笔等展示工具。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在开始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们观察校园或野外中的各种松树和松果,借助黑板、图片等工具,向学生讲解松树的特点和松果的种类,激发学生对于松果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采集环节带领学生们到校园或野外采集各种松果,老师可以分为小组进行,让每个小组都能够参与其中,并进行观察、探究和收集。
在采集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松果的分类、比较、测量等工作,让他们学会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3.观察环节将采集到的松果展示在黑板或木板上,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松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探究它们的大小、形状、数量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在观察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的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兴趣。
4.实验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式,发现松果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变化规律。
例如:让学生测量单个松果的大小和重量,并比较不同松果之间的差异。
让学生放松松果,测试松果的反弹力和弹性等。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小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和简单的问题解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认识数字0-10,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但是,对于减法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水果、玩具等,用于教学演示。
3.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松鼠等教具,用于学生的操作和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小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讲解减法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
如,小松鼠摘了10个松果,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10以内的减法练习,如计算图片中物品的数量,解决实际问题等。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小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识数能力,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运算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会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与加减法运算相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松果图片、小松鼠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松果图片、小松鼠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讲述小松鼠采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提问:小松鼠一共采到了几个松果?还差几个松果才能凑成10个?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松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松果的数量。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松果分成两份,使每份的数量相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加减法算式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加减法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采松果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采松果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个课时,主题是“采松果”。
我们将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入这个主题。
在这个故事中,小松鼠们正在森林里采松果,但是它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帮助它们解决这些问题。
教材中的相关章节是《小松鼠采松果》。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2.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松果图片、加减法算式卡片等。
学具包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松果图片,并告诉学生小松鼠们正在森林里采松果,但是它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帮助它们解决这些问题。
2. 讲解:我会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小松鼠们遇到的问题。
然后,我会向学生解释并演示如何使用20以内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3. 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他们根据课堂上的讲解,自己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数学问题。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采松果2. 20以内的加减法公式3. 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示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松鼠采松果题目1:小松鼠有5个松果,它又摘了3个松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答案:5 + 3 = 8题目2:小松鼠有8个松果,它吃掉了2个松果,还剩下多少个松果?答案:8 2 = 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但是,有些学生在解决更复杂问题时还是有些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辅导。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一、教材简介本教案针对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采松果》。
《采松果》共分为十二个单元,涵盖了加减法、数数、长度、时间、图形等数学内容。
本教案将以单元一《认识数字0~5》为例,为教师提供详细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能正确写出数字0~5的数字符号;•能够用语言描述数字0~5的数量;•能够将数字0~5的数字符号与数量相对应。
三、教学准备•课件:数字0~5的图片、数字牌;•学具:计数器、数线、水果玩具。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数字0~5的图片,并请学生一一数数,并与数字牌相匹配。
4.2 讲解新知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数字0~5的数字符号及数量。
教师先出示一个数字牌,问学生这是什么数字,然后出示相应数量的生活物品,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数量,并将数量与数字符号相对应。
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字牌与生活物品的数量,来逐步理解数字的数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对应关系。
例如,出示数字牌“0”,让学生发现这是一个“空白”的数字,与生活物品“不放任何东西”的状态相对应。
4.3 学生操作•学生用数字牌和生活物品相互匹配,并互相询问。
•学生用计数器数数,确认数字0~5的数值概念。
•学生用数线比较数字的大小顺序,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学生手持数字牌,互相依次叫出数字,比赛哪个同学说得最快、说得最正确。
4.4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数学练习册上的相关页数,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4.5 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数字0~5的数字符号、数量,通过比较数字大小和生活中实物的数量来巩固学习内容。
同时,学生还完成了数学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将数字0~5的数字符号与实物数量相对应,增强了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让学生与教师互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步,教师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的概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精选8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篇1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一、课前准备考考你。
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9(个)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2.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1(个)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采松果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9(个) 25-4=21(个)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篇2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
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
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1授课班级:一(X)班授课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采松果》教学用具:小棒、计数器、卡片、图片、ppt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2、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出示松鼠卡片)小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呢?师: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特别的开心,因为松鼠妈妈带小松鼠去采它最爱吃的松果,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采了多少吧!(出示ppt课文情境图)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讲解一下25和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谁能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问题一: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踩了多少个松果?问题二: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问题三: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了松果?(出示问题卡片)3、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踩了多少个松果?请学生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9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问学生4根小棒是摆在5那里还是20那里。
拨计数器解决问题,4个珠子是拨在十位上还是拨在个位个位上,为什么?(总结应该先算个位上的5+4=9,再算20+9=29)4、出示数学卡片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采松果》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开火车游戏(大屏幕显示整十数相加减算式),学生口算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屏幕展示主题图,讲故事导入:冬天到了,松鼠妈妈为了教会自己的孩子生活,首先带领自己的孩子小松鼠去采松果准备过冬,大家看看小松鼠和妈妈分别采到了多少松果?听了这个故事,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
生1: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生2: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它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2.预习反馈,探索计算方法:(1)根据提出的问题列算式。
生:我列的.算式是25 – 4。
师:第二个问题怎样用算式表示?生:我列的算式是25+4。
(2)怎样计算25+4和25 – 4,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交流反馈:请小组长汇报自己小组内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算法演示和讲解。
生1:我用5+4=9 20+9=29生2:我是用小棒一根一根数的。
生3:我是用计数器先拨25,再在个位上拨4就得29。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可以用小棒一个一个数,也可以用计数器拨,还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几,然后进行两个一位数的加法,再加上这个数。
)三、深入练习,巩固新知1.用所学的知识解决52页第1题和第2题。
教师激发引导: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数学问题,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的知识解决吗?(独立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
)2.反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和理由。
3.试一试:(课本52页第3题),独立解答,同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