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1章
PSE:分组交换设备 PAD:分组装配、拆卸装备
NCC:网络控制中心
FEP:前端处理机
IMP:接口信息处理机
PSTN:电话交换网
ADSL:非对称用户环路
DDN:数字数据网
FR:帧中继
ATM:异步转移模式
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
VOD:电视点播
WAN:广域网
LAN:局域网
MAN:城域网
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模型
ITU:国际电信联盟
IETF:英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2章
1.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三要素的含义与关系。
答: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协议。协议三要素:
(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3.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理由是什么?有何好处?
答: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手段。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分层结构的好处在于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每一层的功能相对简单而且易于实现和维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分层结构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6.请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答:面向连接服务和电话系统的工作模式相类似。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的节点的地址。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手法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需通信开始前的连接开销,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无连接服务与邮政系统的信件投递过程相类似。每个分组都是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目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可靠性不是很好,通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9.试比较OSI/RM与TCP/IP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并且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而且两个模型中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个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不同点:(1)OSI模型有七层,TCP/IP是四层,它们都有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但其它的层并不相同。
(2)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范围有所不同。
第3章
3.请说明和比较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3种常用介质的特点。
答:双绞线:由螺线状扭在一起的两根、四根或八根绝缘导线组成,线对扭在一起可以减少相互间的辐射电磁干扰。双绞线是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可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
同轴电缆:也像双绞线一样由一对导体组成,但它们是按“同轴”形式构成线对。最里层是内芯,向外依次为绝缘层、屏蔽层,最外是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套,内芯和屏蔽层构成一对导体。适用于点到点和多点连接。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它由能传导光波的超细石英玻璃纤维外加保护层构成。多条光纤组成一束,就构成了一条光缆。相对于金属导线来说具有重量轻、线径细的特点。普遍用于点到点的链路。光纤通信具有损耗低、频带宽、数据传输率高、抗电磁干扰强等特点,对高速率、距离较远的局域网也是很适用的。
4(略)
5.对于脉冲编码调制PCM来说,如果要对频率为600Hz的某种语音信号进行采样,传送PCM信号的信道带宽为3KHz,那么采样频率f取什么值,采样的样本就可以包含足够重构原语音信号的所有信息。
答:f=2fmax=2*600hz=1200hz
7.多路复用技术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多路复用技术分为三种: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波分多路复用TDM。
频分多路复用FDM:在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超过单个原始信号所需带宽情况下,可将该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或略宽)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TDM: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
波分多路复用TDM:是频分多路复用在极高频率上的应用,每条信道有它自己的频率范围,并且所有的频率范围都是分开的。
第4章
1.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如何将数据组合成块,在数据链路层中将这种数据块称为帧,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如何调节发送速率以使之与接收方相匹配;在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通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管理。
3.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是哪些?差错类型有哪两种?都有什么特点?
答:传输中差错都是由噪声引起的。噪声有两大类:一类是信道固有的、持续存在的随机热噪声;另外一类是由外界特定的短暂原因所造成的冲击噪声。
热噪声引起的差错称为随即错,所引起的某位码元的差错是孤立的,与前后码元没有关系。
冲击噪声呈突发状,由其引起的差错称为突发错。
8.若HDLC帧数据段中出现下列比特串:
“010000011111110101111110”
问比特填充后的输出是什么?
答:01000001111101101011111010
12.试比较BSC和HDLC协议的特点。
答:BSC协议用ASCII或EBCDIC字符集定义的传输控制字符来实现相应的功能。BSC协议将在链路上传输的信息分为数据报文和监控报文两类。由于BSC协议与特定的字符编码关系过于密切,故兼容性较差。为满足数据透明性而采用的字符填充法,实现起来也比较麻烦,而也依赖于所采用的字符编码集。另外,由于BSC是一个半双工协议,它的链路传输效率很低。在面向终端的网络系统中被广泛使用。
HDLC协议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字符码集;数据报文可透明传输,用于实现透明传输的“0比特插入法”易于硬件实现;全双工通信,不必等待确认便可连续发送数据,有较高的数据链路传输效率;所有帧均采用CRC校验,对信息帧进行顺序编号,可防止漏收或重份,传输可靠性高;传输控制功能与处理功能分离,具有较大灵活性。第5章
1.网络层实现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答: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网际互联。
9.什么叫拥塞?造成拥塞的原因是什么?
答:拥塞现象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即出现死锁现象。
原因:
(1)多条流入线路有分组到达,并需要同一输出线路,此时,如果路由器没有足够的内存存放所有这些分组,那么有的分组就会丢失。
(2)路由器的慢速处理器的缘故,以致于难以完成必要的处理工作。那么,即使有多余的线路容量,分组也需要进入到队列之中。
11.网络互联设备按其工作的层次可分为几类?它们分别是什么?网际互联的意义是什么?请列出各种网络互联设备及它们工作的OSI协议层。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