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受力分析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3
3.4 分析物体的受力编号:12】1认识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理解物体受力图.2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加深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认识。
【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2、难点、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自主学习:1.重力:重力的大小:G=__________。
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
2.弹力:方向:物体______________方向或和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______。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_____接触面指向被______或被______的物体;绳子拉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指向绳的收缩方向。
3.摩擦力①滑动摩擦力:大小:f滑=______;μ跟两物体的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有关。
②静摩擦力:大小:由二力平衡确定;d、范围:0~f max。
f max是___________(未指明的情况下可近似认为f max=f滑)自主探究:试分析下面物体的受力1、该问题中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把研究对象隔离按一定顺序分析受力,该研究对象受到的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P78分析运动员的受力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_隔离对象按顺序分析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与讨论1:拔河比赛时,取得胜利的因素?3、皮带上物体的运动思考与讨论1:物体受到哪个力的作用:思考与讨论2:放在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由于有向下滑的趋势,是不是除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外还有一个下滑力的作用?思考与讨论3: 如图3-49所示,行李箱是怎样随传动带一起运动?合作探究:物体受力分析的步骤应为:实例分析1、试画出A 的受力示意图2、试画出A 的受力示意图A(A 静止)F(A 匀速下滑)F(光滑小球)3、试画出A 的受力示意图课堂练习1、画出下列木棒所受力的示意图,木棒均处于静止状态,竖直墙面光滑。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第三章相互作用—力4力的合成和分解一、单项选择题1.某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作用,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下,该物体所受的合力最大的是( )2.一个体操运动员在水平地面上做倒立动作,下列哪个图中沿每支手臂向下的力最大( )3.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 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测力计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9 N.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9.8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B.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 N,方向沿斜面向上C.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 3 N,方向竖直向上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4.如图所示,欲借助汽车的力量,将光滑凹槽中的铁球缓慢拉出,随着汽车对铁球的作用力越来越大,凹槽对球的弹力( )A.始终水平向左,越来越大B.始终竖直向上,越来越大C.斜向左上方,越来越大D.斜向左上方,大小不变5.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G和G B.22G和22GC.12G和32G D.12G和12G6.某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作用,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坐标纸中每格边长表示1 N的大小的力),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正确的是( )A.甲图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4 NB.乙图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2 NC.丙图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0D .丁图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0 7.关于共点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是共点力B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是共点力C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点在同一点上,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D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8.明朝谢肇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庙倾斜,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4弹簧测力计练习卷一、选择题1.在测力计下挂一个小铁桶,桶内装入半桶水,这时将手指插入水中不动(水不溢出),手指也不与桶底和桶壁接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
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确定2.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弹簧测力计的一小格都表示1牛顿B.挂钩上的物体重量减少时,弹簧就会变长C.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可以指示力的大小3.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如果发现了指针在“0”刻度以上,则用这个弹簧测力计测得的物体重力会()。
A.偏大B.偏小C.正常4.在科学中测量力的大小,我们通常会选择的测量工具是()。
A.B.C.5.小科在科学课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笔袋,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测量前,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B.视线与测力计平视C.笔袋的重力超出测力计的最大数字6.在科学中,力的单位是()。
A.克B.千克C.牛顿7.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伸长的长度()。
A.不变B.越长C.越短8.在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实验时,拉力越大,小车的速度()。
A.越大B.不受影响C.越小9.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比如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利用了内部弹簧。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使用前,需要“调零”才能进行测量。
B.使用时,要用食指钩住提环。
C.读数时,视线可以俯视指针。
二、填空题10.弹簧测力计是测量________的一种工具。
11.蹦床,海绵垫,跳板等都是生活中运用_______________的实例。
12.下图是测量力大小的弹簧测力计,此时该弹簧测力计显示读数为___________。
1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 ),用符号( )表示。
14.妈妈买来几个苹果,小明想知道它们的重量,家里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他不会用,请你教小明使用。
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位置。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力分析习题解答习题3.1 是非判断题(1) 在使用力图特征绘制某受弯杆段的弯矩图时,必须先求出该杆段两端的端弯矩。
( )(2) 区段叠加法仅适用于弯矩图的绘制,不适用于剪力图的绘制。
( ) (3) 多跨静定梁在附属部分受竖向荷载作用时,必会引起基本部分的力。
( ) (4) 习题3.1(4)图所示多跨静定梁中,CDE 和EF 部分均为附属部分。
( )习题3.1(4)图(5) 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不仅与三个铰的位置有关,还与拱轴线的形状有关。
( ) (6) 所谓合理拱轴线,是指在任意荷载作用下都能使拱处于无弯矩状态的轴线。
( ) (7) 改变荷载值的大小,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形状也将发生改变。
( ) (8) 利用结点法求解桁架结构时,可从任意结点开始。
( )【解】(1)正确;(2)错误; (3)正确;(4)正确;EF 为第二层次附属部分,CDE 为第一层次附属部分;(5)错误。
从公式0H /C F M f 可知,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与拱轴线的形状无关;(6)错误。
荷载发生改变时,合理拱轴线将发生变化; (7)错误。
合理拱轴线与荷载大小无关;(8)错误。
一般从仅包含两个未知轴力的结点开始。
习题3.2 填空(1)习题3.2(1)图所示受荷的多跨静定梁,其定向联系C 所传递的弯矩M C 的大小为______;截面B 的弯矩大小为______,____侧受拉。
P习题3.2(1)图(2) 习题3.2(2)图所示风载作用下的悬臂刚架,其梁端弯矩M AB =______kN·m ,____侧受拉;左柱B 截面弯矩M B =______kN·m ,____侧受拉。
习题3.2(2)图 (3) 习题3.2(3)图所示三铰拱的水平推力F H 等于 。
习题3.2(3)图 (4) 习题3.2(4)图所示桁架中有 根零杆。
习题3.2(4)图【解】(1)M C = 0;M C = F P l,上侧受拉。
3.4.1杠杆的作图以及分类1.下列实例中,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A.马拉车,车未动,马的拉力对车做功B.人提着一袋面粉上楼,人的拉力对面粉做功C.冰壶在水平冰面上减速滑动,重力对冰壶做功D.起重机吊着重物在空中静止不动,钢丝绳的拉力对重物做功2.下列实例中,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A.运动员挺举杠铃的过程B.起重机提升大石块C.小宇推木箱推而未动D.运动员将弓拉弯的过程3.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进入周年倒计时。
如图所示,关于下列运动项目说法正确的是()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空中滑翔的过程中,受力平衡B.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弯道滑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冰壶运动员掷出去的冰壶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D.冰球运动员用球杆推着冰球在水平面上匀速滑动的过程中,杆对球不做功4.小铁球从倾斜光滑斜面A点由静止滚下,经过斜面底端B点后,在侧旁放置的条形磁体的作用下,经C点滚动到D点,停止运动。
小铁球运动的运动路径如图中虚线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铁球在A点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对它做了功B.小铁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对它不做功C.小铁球从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受到条形磁体的吸引力作用D.小铁球静止在D点后,不受到条形磁体的吸引力作用5.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6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对物体做了6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A.物体一定运动了6m B.重力做的功一定为360JC.物体一定受到10N的摩擦力D.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做了360J的功6.如图所示,质量为80g的金属小球从导轨的a处由静止开始滑下,依次经过b处、c处,到达d处时恰好停下。
在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J,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知识点一:杠杆及杠杆平衡条件1.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①形状: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3.4弹簧测力计》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课《弹簧测力计》位于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的前3课主要研究了小车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也着重了解了重力、反冲力、弹力等类型的力。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第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先估测、后测量实际的物体,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研讨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得更为深刻,进一步认识弹力概念的内涵和实例。
【学情分析】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
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小,本课安排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他们对力的认识规律的,将为后续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3.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2.树立细致、有步骤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1套、班级记录表、弹簧测力计刻度板的纸板模型、教学课件。
小组: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
【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拉力器、弹簧测力计]1.出示拉力器,并简单介绍拉力器后,请两位学生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2.请学生说说怎么判断出谁的力气大,引导学生关注力气大的同学会将拉力器的弹簧拉得更长。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同步练习(含解析)一、单选题1.物体受共点力F1、F2、F3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F2、F3三个力不共线,则这三个力可能选取的数值为()A.15N、5N、6NB.3N、6N、4NC.1N、2N、10ND.1N、6N、7N2.如图为汽车的机械式手刹(驻车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结构对称。
当向上拉动手刹拉杆时,手刹拉索(不可伸缩)就会拉紧,拉索OD、OC分别作用于两边轮子的制动器,从而实现驻车的目的。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OD,OC两拉索夹角为60°时,三根拉索的拉力大小相等B.拉动手刹拉杆时,拉索AO上拉力总比拉索OD和OC中任何一个拉力大C.若在AO上施加一恒力,OD,OC两拉索夹角越小,拉索OD,OC拉力越大D.若保持OD,OC两拉索拉力不变,OD,OC两拉索越短,拉动拉索AO越省力3.如图所示,小方块代表一些相同质量的钩码,图甲中O为轻绳之间连接的结点,图乙中光滑的轻质小滑轮跨在轻绳上悬挂钩码,两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图甲中B滑轮的端点B稍稍右移一些,图乙中的端点B稍稍向上移动一些(图乙中的绳长不变),则关于θ角和OB绳的张力F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乙中的θ角均增大,F均不变B.图甲、乙中的θ角均不变,F均不变C.图甲中θ角增大、图乙中θ角不变,张力F均不变D.图甲中θ角减小、F不变,图乙中θ角增大、F减小4.如图,小明在倾斜的路面上使用一台没有故障的体重秤,那么测出来的体重示数比他实际体重()A.偏大B.偏小C.准确D.不准确,但无法判断偏大偏小5.如图,物体在力F作用下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F与水平面夹角为37°。
撤去F瞬间,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可能是()A.0B.0.3FC.0.8FD.F6.关于力F1、F2及它们的合力F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F一定与F1、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B.两力F1、F2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两力F1、F2可能是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也可能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D.两力F1、F2与F是物体同时受到的三个力7.如图所示,有两个共点力,一个是F1=40N,一个是F2,它们的合力是F=100N,则F2的大小可能是()A.20 NB.40 NC.80 ND.160 N8.关于大小不变的两个共点力F1、F2的合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F的大小一定大于任一分力的大小B.合力F的大小一定小于任一分力的大小C.合力F的大小可能等于F1或F2的大小D.合力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增大而增大二、多选题9.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5N和8N, 其合力的大小可能等于()A.2NB.5NC.8ND.13N10.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11.如图,将力F=40N(大小、方向已知)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已知F2和F的夹角θ= .则关于分力F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sin =0.6,cos =0.8)A.当F1=30N时,有两个解B.当F1=50N时,有唯一解C.当F1=20N时,有唯一解D.当F1=24N时,有两个解12.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1=15 N,F2=8 N,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等于()A.6NB.10NC.20ND.25N13.下列四组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是0的有()A. B. C. D.14.作用于一个质点上的三个力,F1=4N,F2=28N,F3=11N,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为()A.24NB.25NC.3ND.11N三、解答题15.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木块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在大小F=8N、方向与水平面成θ=60°夹角斜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木块所受的合力大小;16.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力F垂直于斜面作用在木块上,如图所示,则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大小是多少?17.已知力F的一个分力F1跟F成30°角,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为F,方向未知,则F1的大小可能是多少?18.重为G的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人欲用最小的作用力F使木块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问此最小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应如何?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解答】三力中某两个力的合力|F1﹣F2|≤F1、2合≤F1+F2,若另一个力F3的大小在F1、2合的取值范围内,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A.10N≤F1、2合≤20N,F3=6N不在这范围内,A不符合题意;B.3N≤F1、2合≤9N,F3=4N在这范围内,B符合题意;C.1N≤F1、2合≤3N,F3=10N不在这范围内,C不符合题意;D.5N≤F1、2合≤7N,F3=7N在这范围内,但此时三力共线,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1.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相同B.支持力和重力的受力物体相同C.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D.如果考虑空气浮力作用,重力将变小解析:选BC.重力和支持力的施力物体不同,是不同的两个力,但都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受力物体相同,选项A错误,B正确;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大小与受不受其他力无关,选项C正确,D错误.2.如图所示,木块在斜向上的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墙上,木块受力的个数可能是()A.3个B.4个C.5个D.6个解析:选AB.木块可能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可能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也可能没有运动的趋势,故木块可能受3个力,也可能受4个力.3.物体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将物体a挤在竖直s墙壁上,如图所示,a、b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b两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B.a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C.b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D.a受到墙壁摩擦力的大小不随F的增大而增大解析:选A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重力、水平推力F、墙对物体水平向右的弹力N1、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f1.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摩擦力f1=G ab不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D正确;隔离b为研究对象,如图乙所示,b受到重力G b、水平推力F、a对b水平向右的弹力N2、a对b向上的摩擦力f2,共四个力的作用,C错误;再隔离a,如图丙所示,a受重力G a、水平方向上的两个弹力N1和N2′,b对a向下的摩擦力f2′,墙壁对a向上的摩擦力f1,共五个力的作用,故A正确,B错误.4.画出图甲中物体A、乙中汽车、丙中结点A的受力图.甲乙丙答案:如图所示一、选择题1.(2012·郑州高一质检)下列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B.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C.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D.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解析:选D.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是无关的,但又不能将重力与物体所受的地球引力相混淆,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的一个分力而已;重心是从重力作用效果来定义的,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不能理解为是最重的点.故选项D正确.2.如图所示,一个球形物体O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B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B.物体受两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C.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D.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解析:选B.若没有墙壁,物体仍将静止,所以墙壁对物体没有弹力作用.3.如图所示,给物体m一个初速度后,物体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在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物体m受到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B.受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C.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D.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解析:选C.有质量的物体必定受到重力的作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要压紧斜面,故斜面和物体之间必定产生弹力作用,斜面不光滑,所以物体还受到斜面对它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时不受向上的冲力作用,因为找不到冲力的施力物体,同理,也找不到下滑力的施力物体,故下滑力不存在.4.在斜面上放一物体静止不动,该物体受重力G、弹力N和静摩擦力f的作用,该物体的受力正确的是()解析:选D.分清研究对象和物体所受各力特点是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选取斜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所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弹力方向垂直接触面——斜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斜面上的物体;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相对斜面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相切,沿斜面向上.5.(2012·厦门一中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随传送带一起(即相对传送带静止)向右运动,则()A.传送带匀速运动时,物体受水平向右摩擦力作用B.传送带加速运动时,物体受水平向左摩擦力作用C.传送带减速运动时,物体受水平向右摩擦力作用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解析:选D.传送带匀速运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无相对滑动趋势,物体所受摩擦力为零,传送带加速向右运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有向左的运动趋势,受向右的摩擦力作用,传送带减速向右运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有向右的运动趋势,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因此,A、B、C均错误,D项正确.6.(2012·浙江温州月考)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水平力F1=12 N、F2=4 N的作用下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该物体所受力的个数为()A.2 B.3C.4 D.5解析:选D.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水平力F1、F2和向左的静摩擦力5个力的作用.7.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而处于静止状态,则()A.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有一对平衡力B.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有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其中有两对平衡力D.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其中有两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解析:选C.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有两对平衡力,C选项正确.8.如图所示,A、B两物体紧靠着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间接触面光滑.在水平力F作用下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物体A恰好不离开地面,则物体A的受力个数为()A.3 B.4C.5 D.6解析:选A.物体A恰好不离开地面,则物体A对地面没有压力,因此物体A和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物体A受到重力、推力、B对A的弹力共三个力作用.9.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有质量均为m的4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都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四块砖都悬在空中静止不动,则第二块砖对第三块砖的摩擦力大小为()A.0B.mgC.2mg D.mg/2解析:选A.将四块砖作为一个整体,由于均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结合对称性得f1=f4=2mg,方向竖直向上.再用隔离法将3和4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可见3和4所受重力的合力与f4已经平衡,所以竖直方向不再受其他外力,即2和3之间没有摩擦力,选项A正确.二、非选择题10.如图所示,三个木块A、B、C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则木块A受到________个力作用;木块B受到________个力作用;木块C受到________个力作用.解析:此题应采用隔离法,只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分析物体施给其他物体的力,注意不要漏了力.答案:42 611.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长木板AB,A端靠在光滑墙壁上,长木板AB上又放置一木块m,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长木板AB的受力示意图.解析:(1)明确研究的对象是长木板AB,把长木板AB从图中隔离出来,受力分析如图所示.(2)画出长木板AB的重力示意图G.(3)环绕AB一周,找出其他物体与AB的接触处:长木板与墙在A处相接触、与地面在B处相接触、与物体m在C处相接触,一共有三处与外界接触.(4)在A处,由于墙面是光滑的,那么长木板AB在A处只受水平向右的(支持力)弹力N1;在B处,受地面竖直向上的弹力N2(支持力);长木板AB有向右滑动的趋势,所以地面给长木板B端一个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f1;在C处,m对长木板有一个垂直木板表面向下的弹力N3(压力),又因为m静止在长木板AB上,木块m要受到长木板AB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所以木板受到m施加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f2.答案:见解析12.画出图中物体A受力示意图,并写出力的名称及施力物体.解析:(a)A受重力G、推力F、支持力N,墙壁对A向左的弹力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推A的物体、水平接触面、竖直接触面.(b)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斜面、斜面.(c)A受重力G、支持力N、滑动摩擦力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水平面、水平面.(d)A受重力G、拉力T、弹力N、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绳子、竖直接触面.答案:见解析。
3.4中国的海洋资源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海洋是我国的蓝色国土.下列对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措施中,错误的是()A. 加大海洋渔业资源捕捞力度 B. 加快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C. 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 D. 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排人海洋2.对近海养殖业最具毁灭性灾害的是()A. 台风B. 寒潮 C. 沙尘暴 D. 赤潮3.中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海洋灾害频繁②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③近海渔业资源衰竭④海平面上升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临海陆域,半岛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海岸线长迭3000多公里,有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
根据材料,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有利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河湖众多,淡水资源丰富 B. 海陆空交通发达,运输方便C. 海域广阔,开发空间大 D. 临近日、韩、朝、俄四国,贸易便利5.以下关于我国海洋国土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台湾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B. 我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C. 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D. 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省鸭绿江口6.保护海洋资源的正确途径是()A. 大力发展近海捕捞业 B.控制滨海增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的发展C. 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D. 烧掉海洋石油污染物形成的油膜,以防止污染7.(2016•张家界)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其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钓鱼岛是南海中的岛屿 B. 钓鱼岛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C. 距离钓鱼岛最近的省区是浙江省D. 日本一直想侵占我国的钓鱼岛8.下列措施中,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不利的是()A. 鱼汛来临,增加捕捞船队,最大限度地增加捕捞产量B. 每次鱼汛都要严格控制捕获物的大小和数量,保证鱼有休养生息的机会C. 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D. 防止海洋污染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 在相对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C. 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D. 赤潮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二、填空题(共4题;共9分)10.我国的近海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 ,其中最大的渔场是________ .11.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________千米,沿海分布着众多的岛屿,其中直接濒临太平洋的岛是________岛。
【受力分析步骤】
①
②
③
④
【受力分析注意事项】
(1)不能总认为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即在画力时
要明确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哪一个。
(2)受力分析是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能把研究对象对外界物体施
加的力也画在受力图上。
(3)判断弹力的有无可假设把外界物体移走,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
是否变化来判断接触面处有没有弹力。
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可
假设接触面光滑,通过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方向来判
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
1、在水平面上物体受力情况
试根据物体A 的运动状态画出物体A 的受力示意图
A B
(A 静止) α A B C (A 、B 一起匀速向右运)动)
针对训练1、物体A放在水平传送带上,且A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若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试分析A的受力。
2.试分析斜面上物体A的受力情况
(A分别在光滑,不光滑斜面上滑)针对训练2在倾角θ=300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20N的光滑圆球,画出光滑球的受力分析图.
3、悬点受力分析
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10N,
AO绳与顶板间夹角为450,BO绳
水平,对O点受力分析。
4.对光滑碗上的筷子进行受力分析。
5.对两个球体分别进行
受力分析。
(墙壁光滑)
二、整体法和隔离法:
(一)隔离法
例1:隔离法是指将单个物体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如图所示,A、B、C三木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对B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恒力F,三木块共同向右匀速运动,三木块的重力都是G,试用隔离法分别画出三木块受力示意图。
(二)整体法
例2:整体法:指将几个物体(通常为运动状态相同的物体)同时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如图所示,一个重400N的小孩坐在一块重100N的木块上,用跟轻绳绕过定滑轮拉住木块,使人与木块处于相对静止一起匀速前行。
已知人的拉力为70N,求木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