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海中海洋真菌的报道I_
- 格式:pdf
- 大小:937.33 KB
- 文档页数:4
研究内容摘要及意义细菌是长期以来困扰人类健康的杀手,如何从海洋中, 特别是从可持续利用的海洋微生物资源中寻找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抗菌药物已成为近年来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一株来源于南海深海沉积物的真菌(N00053)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因此,我们拟将该活性真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大规模发酵培养;运用现代色谱学的分离手段和波谱学的结构鉴定技术,结合抗菌活性筛选实验,快速分离鉴定并筛选出该真菌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为南海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抗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深度开发南海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
1、课题国内外现状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Fleming和Waksman等人从微生物相互拮抗规律中发现了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灰黄霉素等一系列抗细菌和真菌抗生素,挽救了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不合理用药以及细菌变异速度的加快,细菌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此外,环境污染的加剧,使人类的免疫力不断下降,新的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和超级耐药菌不断出现,这些已经严重的威胁着人类健康。
因此,迫切需要快速和持续开发新类型的抗菌药物。
寻找新颖结构和独特抗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成为近年来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自1967 年美国海洋技术协会主办了“向海洋要药”的专题讨论会以来,海洋微生物一直是抗菌药物和其他药物的重要来源[1,2]。
由于海洋特别是深海环境条件特殊, 如低温或高温、高盐、高压和寡营养等, 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 海洋微生物产生了独特的代谢系统和机体防御体系。
海洋微生物在物种、遗传基因、代谢途径以及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方面均具有高度的多样性, 具有资源可持续利用、生长周期短、代谢易于调控和可通过大规模发酵实现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海洋微生物特别是海洋真菌、海洋放线菌和海洋细菌己是目前和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新的生理活性物质重要来源之一[3]。
关于海洋真菌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由来已久。
1945年7月Brotzu在地中海撒丁岛海域分到的一株海洋真菌即顶头孢霉菌(Cephalospoium acremonium)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多种抗菌素,如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 C,Cephalosporin Pl,P2,P3,P4,P5以及青霉素penieillin N。
海洋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摘要: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产生活性物质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筛选方法Research progress on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marine microorganism(1. Shao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haoyang422000,China 2. Faculty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China;) ABSTRACT:It has powerful potential to produce bioactive substances from marine microbe owing to the special ocean condition.This artice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 on marine microbe bioactive substances.KEY WORDS:marine microorganism; bioactive substances; secondary metabolites; method of screening一、前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环境,具有丰富的环境资源,占有约80%的地球生物。
相比陆地微生物,海洋微生物是地球上尚未充分开发的自然环境。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现在要从陆地微生物找到新的活性物质的几率正逐渐下降,并且开发的重复率几近95%,转向从海洋微生物环境中寻找新的活性物质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还有众多类似的现象迫切需要大力开发海洋微生物[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引智基地申报材料一、基地介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遗传育种中心位于青岛市即墨市鳌山卫镇海滨区。
地处黄海之滨的鳌山湾湾畔,位于青岛市东北43公里,即墨市东部20公里处。
鳌山湾西起鳌山卫镇,东至田横镇、田横岛旅游度假区,开口于女岛及鳌山头之间,宽11公里,湾口初水深10米,海岸线长达183公里,水源充足,污染源少,拥有理想的亲虾培育、育苗、养成等天然条件,适宜对虾养殖的水面1300公顷,海滩面积约8333公顷,24处岛屿、17处礁岩均适宜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的生长。
“中心”的筹建始于2002年,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心”占地50亩,另有实验水面50亩,主要设施包括:品种选育室、苗种扩繁室、家系保种平台、性状测试池、饵料室、锅炉房、变配电室、泵房、高位水池、沙滤池、传达室等,建有配套的水、电、气、保障系统、生物标记、选育种研究等专业实验室。
“中心”的建设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青岛市人民政府无偿划拨了建设用地并提供了前期建设费用,农业部批准建设了“海水养殖遗传育种中心”项目。
近几年来,“中心”在水产生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已经培育中国对虾“黄海1号”和“黄海2号”新品种并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在沿海地区的示范推广养殖,得到了主管部门和养殖企业的高度认同。
经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并推广到海、淡水多个养殖品种的育种研究中。
作为我国第一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水产遗传育种中心,“中心”已接待了多批省、部领导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挪威、马来西亚、韩国、新西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国内许多大学和研究院所的专家来中心进行学术交流。
二、基地承担课题情况基地建成以来,承担了国家“863”项目“中国对虾的遗传改良技术”(项目编号:2003AA603021),为保持和加强中国对虾优良性状,建立并完善80个以上家系或个体的分子标志技术等研究内容,在育种技术方面,除采用了群体选育技术外,开始规模化培育家系,开展家系内和家系间的顺序选育。
南黄海首次暴发“巨囊”生态型球形棕囊藻藻华张清春;向玲;王锦秀;刘扬;宋敏杰;王云峰;孔凡洲;耿慧霞;颜天;于仁成【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22(53)5【摘要】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常在热带至温带近海海域形成有害藻华,该种具有种内遗传多态性,且有囊体大小、特征色素组成等性状分化。
在我国南海形成有害藻华的球形棕囊藻可形成“巨型囊体”,以19′-丁酰氧基岩藻黄素(But-fuco)为特征色素,是一种独特的“巨囊”生态型。
2021年11月底至12月初,南黄海青岛沿岸暴发大规模球形棕囊藻藻华。
藻华发生期间,对青岛沿岸3个站位的水文和化学要素进行了观测,分析了球形棕囊藻囊体的数量、直径和色素组成,并应用一种高分辨率种下分子标记——叶绿体rbcS-rpl27基因间隔区分析了其遗传特征。
结果表明,藻华发生期间青岛沿岸表层海水温度较低(12~14℃),海域营养盐组成具有高溶解有机氮、低溶解无机氮的特征;球形棕囊藻囊体丰度超过20个/L,最大囊体直径为18mm,以But-fuco为特征色素,rbcS-rpl27序列分析表明其与南海“巨囊”生态型球形棕囊藻具有相同的遗传特征。
南黄海首次暴发的球形棕囊藻藻华是由“巨囊”生态型形成,该藻华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水产养殖业发展和核电设施运行等构成威胁,亟待开展藻华成因与监测预警对策研究。
【总页数】10页(P1098-1107)【作者】张清春;向玲;王锦秀;刘扬;宋敏杰;王云峰;孔凡洲;耿慧霞;颜天;于仁成【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试点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青岛科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相关文献】1.18 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棕囊藻香港株P2为球形棕囊藻2.小角毛藻对球形棕囊藻囊体形成的影响3.中国沿海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的分类、分布及其藻华4.深圳大鹏湾一次球形棕囊藻藻华的发生过程及成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和北黄海海域沉积物中可培养产蛋白酶、脂肪酶细菌的多样性研究渤海和北黄海是中国重要的海域之一,其海洋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细菌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群体,它们在海洋污染治理和生物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潜力。
本文通过对渤海和北黄海海域沉积物中可培养产蛋白酶、脂肪酶细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为了获取渤海和北黄海海域沉积物样品,我们在不同的站位采集了一系列样品。
通过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稀释均匀后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上,我们成功地分离获得了多个细菌菌株。
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我们确定了每个细菌菌株的菌种。
在菌株的分类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多种产蛋白酶、脂肪酶的细菌,包括柠檬酸细菌、副溶血弧菌、嗜盐菌等。
其中,柠檬酸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的细菌,它们具有较高的产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
副溶血弧菌则是一类产生多种外源蛋白酶和脂肪酶的细菌,在海洋环境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通过对菌株的酶活性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细菌在产蛋白酶、脂肪酶方面具有较高的活性。
这些酶活性对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也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有机质降解提供了重要的能源。
此外,我们发现不同菌种之间的酶活性存在差异,这表明不同的细菌在海洋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渤海和北黄海海域沉积物中的可培养产蛋白酶、脂肪酶细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这些细菌在海洋环境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潜力,在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由于海洋微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我们对海洋细菌的了解还不够全面。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以充分发掘海洋微生物资源的潜力,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我们确定了渤海和北黄海海域沉积物中的可培养细菌菌种,并发现了多种产蛋白酶和脂肪酶的细菌,包括柠檬酸细菌、副溶血弧菌和嗜盐菌。
1株高蛋白海洋酵母菌的鉴定及营养成分分析作者:李娟刘丹梅孙书伟宋洁李莉许燕博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01期摘要:对黄海近海海水和海泥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筛选,获得1株蛋白含量较高的海洋酵母菌Yd-15,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营养成分分析。
通过形态学和生化试验,鉴定其为红酵母属的海洋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经测定,该菌株的粗蛋白含量为49.7%,碳水化合物为32.5%,脂肪含量为5.6%,灰分为7.2%。
该菌具有较高的蛋白含量和优良的脂肪酸、氨基酸组成,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水产动物饲料蛋白源。
关键词:海洋酵母菌;蛋白质;营养成分中图分类号: Q917.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1-0269-02收稿日期:2013-05-03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L2012472);辽宁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编号:201211779009);辽东学院科研基金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1016)。
作者简介:李娟(1980—),女,辽宁朝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E-mail:smilejuanzili@。
海洋酵母菌是海水中常见的一类真菌,其具有蛋白含量高、营养成分丰富的特点,可作为水产动物的饲料蛋白源。
作为生物饵料,海洋酵母菌具有适口性好、生长快,易培养、易贮存、利用率高等特点因而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试验对筛选获得的1株高蛋白海洋酵母菌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生化成分和营养价值,为其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菌种和培养基海洋酵母菌Yd-15由黄海近海海域海水样中分离获得。
菌株培养采用YPD培养基,配方(质量体积比)为:葡萄糖2%,蛋白胨1%,酵母膏1%,琼脂2%,陈海水100 mL,自然pH值。
菌种接种于YPD液体培养基中,28 ℃,转速 190 r/min 条件下培养至对数期,离心收集菌体,干燥备用。
中国科考员南海修复珊瑚礁绝美画面震撼人心
五到八月,中国南海的休渔期,也是海洋鱼类繁育和幼鱼生长的重要时间。
三沙航迹珊瑚礁保护研究所傅亮,带领珊瑚礁研究团队,第26次向南海岛礁进发。
南海是世界第三大陆缘海,有着极为珍贵完整的珊瑚礁生态。
珊瑚礁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标志。
由于海水升温、海水酸化、过度捕捞,全球的珊瑚礁目前都在急速退化。
美丽的珊瑚礁,还是生命孕育的温床,超过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必须靠珊瑚礁栖息繁衍。
最近五年中国修复海洋生态总投入超过1100亿元。
渤海,陆海统筹、河海兼顾,这里重新建起了海洋生态链。
黄海,划定生态红线区,2020年红线区内排放将100%达标。
东海,伏季休渔,五年前“东海无鱼”的困境已经不再。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五年来从62.8%回升到73.4%。
中国的海洋开发方式正在向循环利用型转变。
十九大代表热议:新思想引领中国阔步前行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方略为标志。
一个新时代的前行,必须有新思想、新方略指引。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连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十九大代表热议的主题。
代表们一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6
7。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邻近中国大陆的海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总面积为473万km2。
黄海和渤海生物区系处在北温带海的边缘,东海和南海属亚热带性质,各自呈现了大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
在中国近海,黑潮流域、河口水域和上升流区也呈现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 渤海渤海是深入中国大陆的一个内海,面积约8万km2,最大深度70m,平均深度18m。
渤海浮游植物已记录120多种,以硅藻为主,多系广温低盐种类。
优势种有圆筛藻(Coscinodiscacus)、角毛藻(Chaetoceros)、根管藻(Rhigosoleni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等。
浮游动物约有100多种,多属温带低盐种,也有一些外海种类。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等为优势种。
底栖植物记录100多种,多系暖温性种类,潮间带以绿藻为主,潮下带则以褐藻和红藻为主。
底栖动物记录140多种,以广温性低盐种为主,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文蛤(Meretrix meretrix)、褶壮蛎(Ostrea plicatula)、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等种类生物量较大,可形成渔业。
游泳动物120余种,以鱼类为主,尚有少数虾、蟹类、头足类及海兽。
主要鱼类有黄鲫(Setipinna taty)、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黄姑鱼(Nibea albilora)、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20多种。
2019.3行业资讯农业农村部全面安排部署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当前,即将进入“三夏”大忙时节,也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
5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全面安排部署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对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坚决遏制其暴发成灾,事关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事关稳定经济社会大局。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底线思维,主动担当作为,迅速果断行动,不折不扣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坚决打赢“虫口夺粮”攻坚战,赢得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主动权。
会议指出,迁飞性草地贪夜蛾已入侵我国。
目前,已迅速蔓延到14个省(区),防控形势严峻,任务紧迫艰巨。
防控草地贪夜蛾关键是准确研判发展态势,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分区治理”策略,科学制定防控对策措施。
西南、华南地区是周年繁殖区,是北迁虫源根据地,要主攻冬春季、兼顾夏秋季,阻杀境外迁入虫源、控制迁出虫源;江南、长江中下游及江淮等地区是迁飞过渡区,是北迁南回的桥梁地带,要抓住春夏季害虫迁入期,重点采取诱杀成虫、防治幼虫,减少外迁虫源虫量。
北方玉米主产区是重点防范区,抓好低龄幼虫防控,发生区域防控处置率要达到90%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确保不大面积连片成灾。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防控草地贪夜蛾作为当前粮食生产的大事要事来抓,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立足防大灾、控大害,迅速行动,加大力度,狠抓防控措施落实落地。
要扎实做好防范应对准备,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防控,严防南方虫源北迁,严控重点区域危害。
要分区治理科学防控,已入侵省份要应防尽防,可能入侵省份特别是玉米主产区要严密布控。
要抓紧研究新的科学方法,摸清发生规律,注重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机结合。
要加强科普宣传,让农民群众掌握科学防控方法,让公众正确认知草地贪夜蛾。
海洋真菌种类海洋真菌种类概述: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存活和繁殖。
其中海洋真菌是指生长在海洋环境中的真菌,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特殊适应性和生物活性物质合成能力,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海洋真菌的种类及其特点。
一、潮间带真菌潮间带是指海岸线上最靠近海水的区域,由于受到潮汐影响,水位时高时低,使得这个区域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
潮间带真菌就是生长在这个区域中的一类真菌,其数量较多且种类繁多。
1. 海岸黄盘菌海岸黄盘菌是一种常见的潮间带真菌,它们通常形成黄色或棕色圆形结构体,并且能够分泌出多种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物质。
2. 沙滩担子菌沙滩担子菌是一种生长在海滩上的真菌,它们通常形成白色或灰色的菌盖,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物质合成能力。
二、浮游真菌浮游真菌是指那些能够在海水中自由漂浮并进行繁殖的真菌。
这类真菌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物活性物质合成能力。
1. 海洋酵母海洋酵母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的单细胞真菌,它们通常具有多种代谢途径和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
2. 海洋霉素海洋霉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的多细胞真菌,它们通常形成多个分支和孢子,并且能够产生多种具有抗肿瘤、抗微生物等作用的化合物。
三、深海真菌深海是指远离陆地,水深超过200米以上的区域。
由于深海环境中压力高、温度低、光线不足等因素,使得这个区域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
深海真菌就是生长在这个区域中的一类真菌,其数量相对较少但种类繁多。
1. 深海青霉深海青霉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深海环境中的多细胞真菌,它们通常形成多个分支和孢子,并且能够产生多种具有抗肿瘤、抗微生物等作用的化合物。
2. 深海担子菌深海担子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深海环境中的单细胞真菌,它们通常具有多种代谢途径和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
结语:总体来说,海洋真菌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泛,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大连黄海沿岸海域针胞藻类有毒有害赤潮生物
杜佳垠
【期刊名称】《河北渔业》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近数十年来,有毒有害浮游生物赤潮成为世界性海洋生态与经济问题。
依据日本本城凡夫(1999)报道,1971-1995年在日本,赤潮所造成的全国被害总额高达416亿日元,年平均高达17亿日元。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杜佳垠
【作者单位】大连水产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31
【相关文献】
1.大连湾海域赤潮生物特征研制 [J], 王惠卿
2.福建沿岸海域浒苔藻类的营养成分含量与食用安全 [J], 林建云;陈维芬;贺青;林力斌;汤荣坤;暨卫东
3.福建沿岸海域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 [J], 许翠娅;黄美珍;杜琦
4.鳍藻类有毒赤潮生物生态特点与渔业危害 [J], 杜佳垠
5.大连黄海沿岸海域涡鞭毛藻类有毒有害赤潮生物 [J], 杜佳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海鱼类寄生角形虫属粘孢子虫一新种及四新纪录(粘体门,粘
孢子纲,双壳目)
赵元莙;宋微波
【期刊名称】《动物分类学报》
【年(卷),期】2003(028)001
【摘要】报道了角形虫属Ceratomyxa Thélohan,1892 1新种和中国4新纪录:
黄海角形虫C.huanghaiensis sp. nov.,狭窄角形虫C.angusta Meglitsch,1960,倾斜角形虫C. declivis Meglistch,1960,川鲽角形虫
C.platichthytis(Fujita,1923)Schulman,1966及镰状角形虫C. drepanopsettae Awerinzew,1908,并对各角形虫的生境、感染率等作了描述.
【总页数】7页(P13-19)
【作者】赵元莙;宋微波
【作者单位】国家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大学青岛 266003;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师范学院重庆 400047;国家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大学青岛 26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115
【相关文献】
1.青岛近岸海洋鱼类4种寄生薄壳虫属粘孢子虫,包括1新种的研究(粘体门,双壳目) [J], 赵元莙;宋微波
2.四川省西部鱼类寄生粘孢子虫:Ⅱ.碘泡虫属六新种(粘孢子纲:双壳目) [J], 马成伦;赵元莙
3.四川省鱼类寄生粘孢子虫两新种(粘孢子纲:双壳目) [J], 马成伦
4.异育银鲫寄生粘体虫属一新种(粘孢子纲:双壳目:粘体科) [J], 李文宽
5.寄生鲤的粘孢子虫一新种(粘孢子纲:双壳目) [J], 罗芬;张其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海山东沿岸潮间带藻生与沉积物真菌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海洋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其特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于全球环境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潮间带区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具特色和生命力的区域之一,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沿海生态系统及全球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全球化与人类活动的侵扰导致了潮间带区的生态系统威胁和物种多样性减少。
因此,了解潮间带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维持全球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
真菌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生物,其多样性与功能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真菌的研究比陆生真菌少,尤其是与潮间带生态系统相关的研究更缺乏。
因此,研究黄海山东沿岸潮间带区藻生与沉积物真菌多样性,将有助于了解黄海山东沿岸潮间带生态系统多样性,为探索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黄海山东沿岸潮间带区藻生与沉积物真菌多样性,包括真菌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物种分布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包括样品收集、样品处理、真菌分离、真菌物种鉴定、环境因素分析等。
三、研究内容和步骤1、样品收集本研究将选择黄海山东沿岸的潮间带区进行样品采集,并在样品采集期间记录相关环境因素数据,如温度、盐度、pH值、COD、DO等。
2、样品处理将所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杂质和枯叶等,使其符合研究需要,包括植物、沉积物和底泥等。
3、真菌分离将样品分离到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取出的真菌样品,制备纯菌株,用于后续的物种鉴定和多样性分析。
4、真菌物种鉴定利用多种手段,如形态学、生理生化等方法,进行真菌物种的鉴定,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
5、多样性指数计算计算所采集样品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等,描绘出样品物种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其多样性的影响。
6、环境因素分析将样品收集期间记录到的环境因素与所采集样品的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确定潮间带环境下真菌多样性分布的影响性因素。
菌物学报24(3):336~339, 2005Mycosystema中国黄海中海洋真菌的报道I.金静1 李桂舫1张天宇2李宝笃1∗(1莱阳农学院植保系莱阳 265200; 2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泰安 271018)摘要:本文首次报道了来自中国黄海海域的两种海洋真菌,其中树球壳属Dryosphaera为中国的新记录属,海浮树球壳菌D.navigans为中国的新记录种;另一种放射鱼雷孢菌Torpedosporaradiata仅在我国南海海域(香港)报道,在黄海海域为首次报道。
文中提供了两种海洋真菌的形态描述和附图,研究的标本保存于莱阳农学院真菌标本室(MHLYAC)。
关键词:海浮树球壳菌,放射鱼雷孢菌,潮间带木,中国新记录属,中国新记录种中图分类号:Q9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472(2005)03-0336-0339海洋真菌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Kohlmeyer & Kohlmeyer, 1979),但在我国只有近二十多年来自南海海域香港的报道(Vrijmoed et al., 1982a, b, 1986a, b, 1994)。
黄宗国(1994)在《中国海洋生物》一书中首次记录了我国的海洋真菌,他将我国海洋真菌的报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报道自厦门以南海域,约有110种海洋真菌;另一部分报道自厦门以北海域,约有17种海洋真菌。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黄海海域的2种海洋真菌。
树球壳属中国新记录属Dryosphaera J. Koch & E.B.G. Jones, Can. J. Bot. 67: 1184, 1989子囊果球形,略带白色,突出寄主表皮,无孔口,果壁被短的附枝,每一附枝由顶端重复分叉的厚壁的柄组成,像树的形状;包被膜质,一层;子囊多数,存在于子囊果基部的产囊体中,厚壁,棍棒状,有柄;侧丝缺;子囊孢子双胞,无色,具附属丝;附属丝线状,在孢子两侧呈螺旋形伸展。
海浮树球壳菌中国新记录种图F-HDryosphaera navigans J. Koch & E. B. G. Jones, Can. J. Bot. 67: 1185, 1989子囊果直径168~273µm,高189~210µm,球形,稍扁,白色至浅黄色或肉色,群生,突出寄主表皮,无孔口,表面被数根短的附枝;附枝由顶端重复分叉的厚壁的柄(高12~14µm,宽5~6µm)组成。
包被膜质,8µm厚,一层。
子囊多数,不同时期成熟,36~48×13~20µm,幼子囊厚壁,尤其顶部较厚,约4~8µm,成熟时壁变薄,阔棍棒形,有柄(短或长),永存。
侧丝缺。
子囊孢子8~12×3~4µm(平均8.8×3.9µm),双胞,无色,隔膜处缢缩,具附属丝。
附属丝在孢子两侧螺旋形伸展,丝状,较细,7.2µm长。
标本号: YTM008,2003年1月王远路采自山东烟台海岸潮间带木,室内沙中诱培, 10个月后检查到。
∗通讯作者收原稿日期:2004-10-15,收修改稿日期:2005-01-173期金静等:中国黄海中海洋真菌的报道 337讨论:此种于1969年最初被Schmidt描述为Crinigera maritima, 分离自波罗的海(Koch& Jones, 1989)。
Koch & Jones于1989年重新检查了模式材料,证实Schmidt的原描述是基于两种不同真菌,他们增补了C. maritima的鉴别特征,并以第二种真菌为模式种建立了一个新属——树球壳属Dryosphaera和一新种——海浮树球壳菌D. navigans, 比较了与C.maritima和D. navigans子囊果形态相似的几个属的区别特征。
Koch & Jones 描述的D. navigans的子囊果直径为150~220µm,附属丝长为16µm,而在1982年Koch(1982)从潮间带木条上报道的一未定种(后证明为D. navigans)的孢子附属丝长为13~15µm。
此次从烟台海岸分离到的D. navigans的附属丝仅为7.2µm长,子囊果直径为168~273µm,与原描述稍有不同。
Dryosphaera属中目前仅2种,均报道来自海洋环境,另一种为热带树球壳菌D. tropicalis J. Kohlmeyer & B. Volkmann-Kohlmeyer,存在于热带海域,而海浮树球壳菌D. navigans仅限在温带水域中存在(Kohlmeyer & Volkmann-Kohlmeyer, 1993)。
放射鱼雷孢菌图A-ETorpedospora radiata S. P.Meyers, Mycologia 49: 475-528, 1957子囊果表生至埋生,单生,近无色至暗色,偶尔下部近无色而上部暗褐色,膜质,球形至近球形,231~315×254~358µm(平均304.5×331.5µm)。
子囊短棍棒状或袋状,48~52.8×19.2~31.2µm。
子囊孢子圆柱形至棒形,顶部圆,16.8~36.0×4.8~6.7µm(平均28.3×5.3µm),无色,3~4个隔膜,隔膜处稍缢缩,每个细胞内均有一个大油球及数个小油球,在孢子一端有放射状附属丝。
附属丝3~5根,无色,最初卷曲成簇,在水中很快分散开,僵直,末端尖,14~29µm长,基部2.5~3µm宽;附属丝彼此之间的角度非常有规律,若为三根,则呈“T”型;若为四根,则呈十字交叉型;若为五根,则呈星形放射状。
标本号:HYM026,李宝笃2002年8月采集自山东海阳海岸潮间带木,室内诱培12个月后检查到;YTM005,王远路2003年1月采自山东烟台海岸潮间带木,室内诱培10个月后检查到。
讨论:该菌是一种分布范围较广的真菌,存在于温带、亚热带、热带海域中。
Johnson(1958)报道该菌子囊果为长形或扁球形,颈居中或稍偏,子囊孢子4个隔膜,与Meyers(1957)的原描述3个隔膜不一致,但孢子大小和附属丝直径无差别。
Kohlmeyer(1968)从海水泡沫检查到该菌的孢子,并指出该菌放射形的附属丝使得它比那些无附属丝的孢子更易被气泡捕捉。
Booth(1983)在圣保罗海域观察到该菌孢子和附属丝均较原描述的小,并报道该菌在淡水至100%盐度的水中均可存在,因而是一种广盐性的真菌,孢子可在15℃, 20℃和25℃萌发,15℃萌发的芽管长度为25℃萌发的2倍。
作者用采自山东海岸的沙诱培木条,10~12个月后检查到该菌。
该菌的子囊果埋生于木质部内,果壁肉质,挤破后露出淡褐色的粘团(子囊及子囊孢子)。
镜检时,若用海水做浮载剂则可见子囊孢子内的油球,但隔膜不易看清;若用乳油做浮载剂则子囊孢子内的油球消失,但隔膜清晰可见。
所以建议在观察海洋真菌的形态时,采用多种浮载剂进行制片。
我国香港学者Vrijmoed等曾在南海海域红树腐木上多次报道放射鱼雷孢菌T. radiata(Vrijmoed et al., 1982a, b; Lu et al., 2000)。
此次为该菌在黄海海域的首次报道。
338 菌物学报 24卷图A-E Torpedospora radiataA. 子囊;B. 子囊孢子(乳油中);C. 子囊孢子(海水中);D. 示子囊孢子顶端具四根附属丝(俯视);E. 示子囊孢子顶端具五根附属丝(俯视); F~H Dryosphaera navigans F~G. 子囊孢子; H. 产囊体(图A~C, F~H bar = 10µm; D~E bar = 20µm)Figs. A-E Torpedospora radiataA. Ascus;B. Ascospores (in lactic acid);C. Ascospores(in sea water);D. Four apical appendages;E. Five apical appendages; Figs. F~H Dryosphaera navigans F~G. Ascospores; H. Ascogenous tissue (Fig. A~C, F~H bar = 10µm; D~E bar = 20µm)3期金静等:中国黄海中海洋真菌的报道 339[REFERENCES]Booth T, 1983. Lignicolous marine fungi from São Paulo, Brazil. Can J Bot, 61: 488-506Huang ZG, 1994.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s of marine organisms from China Sea. Beijing: Marine Publishing House. 195~199 (in Chinese)Johnson T W, 1958. Some lignicolous marine fungi from the North Carolina coast. J Elisha Mitchel Sci Soc74: 42-48Koch J, 1982. Some lignicolous mairine fungi from Sri Lanka. Nord J Bot, 2: 163-169Koch J, Jones E B G, 1989. The identity of Crinigera maritima and three new genera of marine cleistothecial ascomycetes. Can J Bot, 67: 1183-1197Kohlmeyers J, 1968. Marine fungi from the tropics. Mycologia, 60: 252-270Kohlmeyer J, Kohlmeyer E, 1979. Marine mycology- the higher fungi.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San Francisco, London. 1-690.Kohlmeyers J, V olkmann-Kohlmeyer B, 1993. A new marine Dryosphaera (Ascomycotina) from the tropics. Can J Bot, 71: 992-995Lu B S, Hyde K D, Ho W H, Tsui K M, Taylor J E, Wong K M, Yanna, Zhou D Q. 2000. Checklist of Hong Kong Fungi. Fungal D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1~207Meyers S P, 1957. Taxonomy of Marine Pyrenomycetes. Mycologia, 49: 475-528Vrijmoed L L P, Hodgkiss I J, Thrower L B, 1982a. Factor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lignicolous marine fungi in Hong Kong.Hydrobiologia, 87: 143~160Vrijmoed L L P, Hodgkiss I J, Thrower L B, 1982b. Seasonal patterns of primary colonization by lignicolous marine fungi in Hong Kong. Hydrobiologia, 87: 253~262Vrijmoed L L P, Hodgkiss I J, Thrower L B, 1986a. Effects of surface fouling organisms on the occurrence of fungi on submerged pine blocks in Hong Kong coastal waters. Hydrobiologia, 135: 123~130Vrijmoed L L P, Hodgkiss I J, Thrower L B, 1986b. Occurrence of fungi on submerged pine and teak blocks in Hong Kong coastal waters. Hydrobiologia, 135: 109~122Vrijmoed L L P, Hyde K D, Jones E B G, 1994. Observations on mangrove fungi from Macau and Hong Kong,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two new ascomycetes: Diaporthe salsuginosa and Aniptodera haispora. Mycol Res, 98 (6): 699~704[附中文参考文献]黄宗国, 1994. 中国海洋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5~199NEW REPORT OF MARINE HIGHER FUNGIFROM THE YELLOW SEA, CHINA I.JIN Jing1LI Gui-Fang1 ZHANG Tian-Yu2LI Bao-Du1∗(1 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Lai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Laiyang 265200; 2 Department of Plant Pathology, Shandong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ABSTRACT:Two obligate marine higher fungi are reported from the Yellow Sea, China. The genus Dryosphaera and D.navigans is newly recorded to China. Torpedospora radiata was recorded from Hong Kong, South China Sea and is reported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Yellow Sea. Chinese diagnoses and illustrations of the species are given.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the Mycological Herbarium of Lai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MHLYAC).KEY WORDS: Dryosphaera navigans, Torpedospora radiata, new record genus, new record species∗Corresponding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