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之子
- 格式:ppt
- 大小:946.00 KB
- 文档页数:18
王老师是某高校三年级微电子班的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每次支部活动时,学生党员的积极性都不高。
尤其是理论学习,学生感到很枯燥,上交的思想汇报也大都是从网上抄袭来的。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王老师将班级党员划分为三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在组织生活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理论学习,学习效果还不错。
而且王老师还联系了一些参观场所,不时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将支部活动多样化。
但学生认为自己今后要从事同专业相关的工作,只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就可以了,学校也有相关的政治理论课程,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系统学习党章、时事,对一些教育类的参观也不感兴趣。
何况时值大三,同学们或者在相关单位实习,或者跟导师在实验室工作,或者准备出国考试,不定期的支部活动扰乱了学生正常的计划,经常同公司或导师请假也造成不良印象……党支部副书记找到王老师,反映了同学们的意见。
王老师认为教育的效果同受教育对象的心理接受状况密切相关,而且教育不仅具有指导性,也要从受教育者的需求出发。
于是,王老师选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力图将支部工作开展得更具有实效性。
她减少了支部中纯理论性的学习,增加与学生考研、就业等相关的政策学习;成立支部互助小组,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
1、你如何评价“王老师”的折中做法?如果是你来处理此事,你会怎样做?2、当教育对象无法接受教育者的“合理”安排时,我们应当更多地去想办法落实教育思想,还是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要求?北京某高校2006届毕业生教育工作坚持以“服务成就未来”为本,围绕“三个服务”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开展以服务社会、自强不息为主题的主旋律教育。
从3月份开始,该校启动以“振兴民族,服务社会,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主旋律教育活动。
举办“毕业生党员培训班——母校的嘱托”活动,邀请校领导、职业规划专家和杰出校友代表讲党课,组织“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毕业生党员观看京剧《方志敏》、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事迹展,以及“在党旗下重新宣誓”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党性教育和爱国、爱校、诚信、创业教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切实帮助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
《红星照耀中国》第六、七章一、了解内容1.分别概括这两个章节的内容?第六章:本篇记述刘志丹的早期经历、如何建立了陕北红军以及如何被冤枉的,从中可以看出刘志丹嫉恶如仇的性格和较为激进的革命路线。
接下来斯诺记述了中国西北老百姓的苦难,这包括缺乏饥荒的有效赈济手段导致人民大量饿死和以及人民的历代反抗经历,这解释了西北苏维埃运动兴起的原因。
接下来,斯诺记述了西北苏维埃运动的若干举措,这包括取消租税、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穷人、给穷人提供贷款、合作化运动、妇女婚姻自主权、普及教育、货币改革等等。
最后,文章记述了徐特立以很大年纪参加革命工作、如何致力于党的教育事业(包括军事教育、社会教育站、推广拉丁化拼音等)。
第七章:本篇记述了斯诺去甘肃边境和前线时的所见所闻。
一开始文章记述了他陪年轻的共产党员胡金魁与农民谈话的经历:一开始大家对红军有些抱怨,比如粮食征收太多等,但一旦跟白军相比,农民们又纷纷记起了红军的好来,包括红军是免税的,买东西也给钱,这些都是白军做不到的。
接下来,斯诺记述了很多关于苏区工业的内容,包括苏区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工业,包括手工业、油井等等。
最后,文章描写了普通工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包括篮球赛、免费医疗、社会保险、读书写字、唱歌等等,并将其与中国其他地方的工人生活做了对比。
最后总结一句话: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2.请你仿照曾经火极一时的“凡客体”,结合这一章节为刘志丹创作一段简介。
“凡客体”示例:(韩寒)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59元的帆布鞋。
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
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
刘志丹:是农民之子,是黄埔学生,是青年军官,是现代侠盗罗宾汉,也是西北红军、西北革命根据地主创建人员。
对有钱人怀有一贯仇恨,惩奸除恶的天鞭。
周恩来点赞: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3.《列夫·托尔斯泰》作者用了3152个字来描写一张脸,请你根据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和繁笔铺陈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结合第六章节的内容,参考下面林伯渠的照片,围绕某一个主题,描写林伯渠的肖像。
农民之子社团春晖行动交流会(方案)
一,会议主题:
回报桑梓寸草心反哺故土扬春晖
二,会议时间:
2011年5月28日
三.会议地点:
文科楼102
四.参会人员:
1.社团主席团成员:刘军陈江红龙凯胡玮付江林张淑丽吴家智
2.春晖使者:龙凯吴家智吕琦吕庆称浦仕伟刘霄李溶芳杨桂平付江林
3.2011年寒假春晖行动小组成员以及社团各中心的骨干和社员
五.会议内容及流程:
1、介绍到场的社团骨干以及春晖使者
2、简短介绍春晖行动,再介绍社团的春晖行动,(介绍过程中播放历届春晖行动的图片).
3、由吴家智作2010年寒假至2011年寒假社团开展的春晖行动发言.
4、由2010至2011年寒假各县春晖行动小组代表简短介绍各自开展春晖行动及感受.
(1).威宁县返乡小组代表发言.
(2).由浦仕伟作锦屏县返乡小组代表发言
5、由副社长龙凯作2011年暑假春晖行动动员发言
6、参会人员与春晖使者或春晖行动成员交流,讨论及提出疑问时间(包含了解春晖行动的经历细节及对即将开展的春晖行动的相关设想).
7、由社长刘军做会议总结
六.备注:
1.会议总策划及总负责人:周佳钰
2.会议具体负责人:吴家智高良远邓依然周婷婷张娇
3.会议相关负责部门;
(1)、责任部门:宣传中心春晖部
(2)、协助部门:实践中心支教部
4.经费预算;
(1).2011年暑假春晖行动报名表 50份 10元
(2).春晖行动及春晖家园计划相关资料 100份 20元
(3).其他 50元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农民之子社团
宣传中心春晖部
2011年5月23日。
江祺祥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级育种专家。
江苏武进人,优秀的农民育种专家,“武育粳”之父。
“泽糖米”创始人,该品种大米因具有较低升糖指数并富含有益于激活胰岛素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亚麻酸和硒而受到广泛关注,开创了功能性农作物领域的新时代。
(一)农民之子,痴迷育种研究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之子,江祺祥教授从小就痴迷于种子研究,致力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育种家。
从1974年初进入武进稻麦育种场从事专业水稻育种到1980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为国家干部。
一直以来,他不怕苦,不怕累,孜孜不倦奋斗在水稻育种领域。
并获得显著成就,其南繁北育,先后育成“武育粳”系列品种十余个,累计推广面积1.5亿多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
并屡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本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也多次被评为国家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省、市、县各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并获常州及武进市政府重奖。
(二)感恩之心,保增收,促发展民以食为天,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帮助农民群众更好的解决温饱问题,江教授通过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育成的“紫金糯”,改变了当时糯稻低产的局面;其主持研究成功的“武育粳”系列是江苏省第一个单产超过杂交籼稻的常规中粳稻品种。
其中“武育粳二号”促使江苏省长江两岸广大地区连续9年水稻单产超千斤。
“武育粳三号”更是集高产、稳产、米质优于一体,不仅被日本评为世界十大粳稻品种之一,而且成为全国粳稻单品种累计推广面积数最大的品种之一。
“武育粳”系的育成,促进了江苏省水稻生产“南粳北移,扩粳压籼”战略决策的实施,有效保持农业增效,有力的提升了农民收入。
因此,江祺祥教授,也被尊称为“武育粳”之父。
(三)安定之日,关民生,忧健康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活条件的提高也为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健康隐患。
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急剧上升,其中尤以糖尿病为甚。
王老师是某高校三年级微电子班的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每次支部活动时,学生党员的积极性都不高。
尤其是理论学习,学生感到很枯燥,上交的思想汇报也大都是从网上抄袭来的。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王老师将班级党员划分为三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在组织生活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理论学习,学习效果还不错。
而且王老师还联系了一些参观场所,不时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将支部活动多样化。
但学生认为自己今后要从事同专业相关的工作,只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就可以了,学校也有相关的政治理论课程,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系统学习党章、时事,对一些教育类的参观也不感兴趣。
何况时值大三,同学们或者在相关单位实习,或者跟导师在实验室工作,或者准备出国考试,不定期的支部活动扰乱了学生正常的计划,经常同公司或导师请假也造成不良印象……党支部副书记找到王老师,反映了同学们的意见。
王老师认为教育的效果同受教育对象的心理接受状况密切相关,而且教育不仅具有指导性,也要从受教育者的需求出发。
于是,王老师选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力图将支部工作开展得更具有实效性。
她减少了支部中纯理论性的学习,增加与学生考研、就业等相关的政策学习;成立支部互助小组,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
1、你如何评价“王老师”的折中做法?如果是你来处理此事,你会怎样做?2、当教育对象无法接受教育者的“合理”安排时,我们应当更多地去想办法落实教育思想,还是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要求?北京某高校2006届毕业生教育工作坚持以“服务成就未来”为本,围绕“三个服务”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开展以服务社会、自强不息为主题的主旋律教育。
从3月份开始,该校启动以“振兴民族,服务社会,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主旋律教育活动。
举办“毕业生党员培训班——母校的嘱托”活动,邀请校领导、职业规划专家和杰出校友代表讲党课,组织“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毕业生党员观看京剧《方志敏》、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事迹展,以及“在党旗下重新宣誓”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党性教育和爱国、爱校、诚信、创业教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切实帮助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
农民之子读后感100字
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
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了呼救的声音,原来是一名少年不幸落水了。
这位农民不假思索,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
孩子得救了。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获救的孩子是一个贵族公子。
几天后,贵族家亲自带着礼物登门感谢,农民却拒绝了这份厚礼。
在他看来,当时救人只是出于自己的良心,自己并不能因为对方出身高贵就贪恋别人的财物。
故事到这儿并没有结束。
老贵族因为敬佩农民的善良与高尚,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
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来的梦想。
农民很快乐,因为他的儿子终于有了走进外面世界、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老贵族也很快乐,因为他终于为自己的恩人完成了梦想。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从伦敦圣玛丽医学院毕业了。
他品学兼优,后来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青霉素的发明者。
那名贵族公子也长大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患上了严重的肺炎。
但幸运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就痊愈了。
这名贵族公子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农民与贵族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却为他们自己的后代甚至国家播下了善种。
人的一生往往会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帮助别人或感恩别人,收获的却是自己。
原来冥冥之中自有因果。
人类和农牧的开始的读后感或者感想《人类和农牧的开始》,作者是法国作家塞尚,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欧洲农业文明与畜牧业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塞尚在16世纪晚期,来到了一个与现在不一样的世界:北非的塞西尔岛。
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当地古老的农人弗朗索瓦·马利奥与他们建立了联系,并教会了他们如何与大自然进行搏斗。
本书通过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弗朗索瓦·马利奥,一个是“农民之子”弗朗索瓦·马利奥尼雅。
他们为农人所建立;为牧民提供食物、居住、安全之地;帮助牧民在欧洲南部获得成功。
从农场到农舍,从牧场到营地,它们展示出人类文明的一面。
一、他们是农民的儿子,为农人所建立。
这一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部分里面有非常多的文字描述:“在我们最需要帮助时,弗朗索瓦·马利奥尼雅会出现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
他会向我们介绍许多不同国家的人以及如何从外国运送粮食等物资来帮助我们。
他还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农业环境以便我们可以生产更多而又足够量的食物给其他人使用。
”这就是弗朗索瓦·马利奥尼雅所说的“他们是农民的儿子”。
这是非常让人感动的一句话了。
二、他们教会了草原牧民怎样将自然和土地利用起来,如何实现牧场的经济目的,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
首先,从书中可以看出草原牧民对草原的理解和对土地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他们总是将自己保护起来,因为他们不希望把自己保护起来,所以总是把草原占为己有,这不仅浪费资源,也会破坏其生态平衡。
其次也证明了牧民并没有像他们想象得那样把土地变成牧场。
他们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的。
例如,在早期草原上有很多有毒气体,但是当这些东西完全被利用起来以后就会产生对人有害的物质——黄腐酸。
这类生物一旦污染牧场就会破坏草原环境以及整个生态系统。
三、给草原牧民带来极大的鼓舞,使他们学会了如何为自己而活。
在这些小故事中,马利奥在不断的指导和鼓励下学会了为自己而活,而弗朗索瓦·马利奥给了农民很多帮助:教他们如何进行生产效率上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成为可能;教他们如何用最少而有效的人力提高产量;教他们如何用最少的机械和材料生产更多。
袁隆平:绿色革命的领航者Yuan Longping, a Chinese agronomist and 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 has dedicated his life to improving food production and ending hunger in China and beyond. His remarkable journey from a humble farmer's son to a globally recognized scientist is an inspiration to millions.Yuan Longping was born in 1930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into a poor family. Despite the challenges of poverty, he had a keen interest in agriculture and dreamed ofdeveloping a new type of rice that could yield higher harvests. In 1953, he graduated from Southwest Agricultural College with a degree in agronomy and began his research on rice breeding.Yuan's breakthrough came in 1964 when h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he first hybrid rice variety, which yielded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raditional varieties. This markeda turning point in global food production as hybrid rice quickly spread to other countries, helping to alleviate hunger and improve food security.Yuan's hybrid rice technology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global agriculture. It has not only increased riceyields but has also been adapted to other crops, leading to increased food production and better living standards for millions of people.Yuan Longping's dedication to science and his commitment to improving the lives of the poor and hungry have earned him numerous accolades, including the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and the Wolf Prize in Agriculture. Despite his fame and achievements, he remained humble and dedicated to his work, always强调 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 and collaboration in science.Yuan Longping's legacy is not just in the fields ofrice paddies but in the hearts of people who have benefited from his work. His vision of a world without hunger and his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achieving it have inspired generations of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to follow in his footsteps.Yuan Longping passed away in 2021, but his spirit and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and humanity continue to inspire us. His legacy is a reminder that one person's dedicationand hard work can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lives of millions. Yuan Longping's story is a testament to the power of science and the impact it can have on addressing global challenges like hunger and poverty.**袁隆平:绿色革命的领航者**袁隆平,这位中国农学家和杂交水稻之父,将他的一生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终结中国和世界各地的饥饿。
农民之子田俊华
范成刚;韩国栋
【期刊名称】《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 1960年,田俊华出生在呼市土左旗沙尔沁乡伍把什村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担任过村民办小学教师,曾在呼市园林处一苗圃当过临时工.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铸就了他百折不回的性格和自强不息的人生信念.改革开放为田俊华提供了一种机遇,艰苦的打工生活开拓了他的视野,他从正面汲取了养分,从而在以后的商海大潮中成了一名风口浪尖上的能人.
【总页数】1页(P37)
【作者】范成刚;韩国栋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运用独特的艺术视角深切关注公众的生存体验--读缪华俊弟兄圣经题材农民画系列作品 [J], 禾艺
2.大山之子——孙俊福 [J], 张志鹏
3.永远的深情厚谊——袁超俊之子袁明访谈录 [J], 袁明;刘志平;
4.从“地之子”到“党之子”——论解放区文学中革命农民形象的生成 [J], 杨利娟
5.清俊秀逸九华情——论“九华四俊”诗歌风貌 [J], 李加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民的诗歌《农民之子》
我是农民之子,
丰收是我的希望,
播种只为收获,
金秋是我梦想。
我是农民之子,
日头为我升起,
月亮伴我入睡,
星星照亮一天的回忆。
我是农民之子,
高楼大厦里融着我们的血汗,
城市的建设都是靠我们的双手建成。
我是农民之子,
鸡鸭鹅羊伴我日出而耕,
我是大地之子,
麦梁禾稻陪我日落而息。
我是农民之子,
从前的梦想都已实现,
风吹过的时声风声便是我欢乐的口号。
我是农民之子,
玉宇琼楼不再是城市专用,
在宽阔大路上有着我们成双的足迹。
我是农民之子,
柴米油盐不再是生活全部,
高效的生活更美好科技使生活更精彩。
我是农民之子,
收割机进入我们的生活,
科技部在神秘拖拉机代替了勤恳的老牛。
我是农民之子,
小康生活不在满足我们要用双手撑起一片自信的天空。
我是农民之子,
我爱这脚下的大地大地哺育我们千千万万代但是我相信人定胜天。
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中国农村发展促进会成立于1999年12月,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大学生三农社团之一。
关于社团的成立,有两点值得一讲,一是时代大背景,二是一次具体的调研。
农民之子诞生于20世纪前后“三农问题”风起云涌的时代大环境中。
2000年前后,“三农问题”作为中国社会最为突出的问题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打工者进城务工”、“村民自治”、“土地流转”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我们国家和民族面前,它们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
而作为时代先声的大学生群体,该在这变革的时代大潮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引发了广泛的思索。
农民之子起源于一次具体的调研活动。
1999年国务院发展中心的赵树凯老师带领北师大的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到北京站、北京西站调研打工者群体。
调研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做下去,而做下去需要一个组织,故萌发了成立一个社团的想法,农民之子便成立了。
农民之子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在这十五个年头里,农民之子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始终秉持底层立场,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例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农民之子是全国最早关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大学生社团,早在成立之初,农民之子就组织了一系列的支教活动,关爱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此外,农民之子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障了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多年前由于各种原因,北京市教委取缔了打工子弟学校,大批流动儿童面临失学的状况,农民之子联合北京市其他高校社团给北京市教委写联名信,呼吁保留资质较好的打工子弟学校,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并最终成功地保留了一批打工子弟学校。
例如下乡调研,农民之子自成立起,便将下乡调研作为社团最为重要的活动,每年都会组织下乡调研,了解农村现状,写出了大量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调研报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举个具体例子吧,农民之子曾写过一份调研报告,以至于当地县的副县长亲自跑到北师大,找社团希望不要发表这份报告,可见这份报告的作用。
农民之子——王茂纪事
张学阶;陈纯海
【期刊名称】《廉政瞭望》
【年(卷),期】1996(000)010
【摘要】大巴山中的宕渠之北,有一块川陕革命根据地,它就是渠县贵福区。
认识贵福区委书记王茂,是在去年寒冬的第一个数九天里。
他内穿毛衣,外套一件打敞的深
蓝色风衣,走起路来,踩得冻土咔嚓响,浑身军人气息。
说起老区改革开放的变化,他脸上的络腮胡抖动着心中的喜悦,谈到老区人民生活的疾苦,络腮胡饱含着难言的乡情。
王茂出生在贵福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父亲解放初当农会主席,母亲是一位善良的
农家妇女。
他从小就受着父母革命思想的熏陶。
老区的粗茶淡饭把他喂养长大,老
区的优良传统把他哺育成人。
王茂1975年从军营复员回乡,从一位农村棉花技术
员锻炼成为党的农村基层干部。
他告诫自己:"区委书记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张学阶;陈纯海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8
【相关文献】
1.学习王恩茂同志关于新疆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斗争的重要论述--读<王恩茂文集> [J], 齐清顺
2.从“地之子”到“党之子”——论解放区文学中革命农民形象的生成 [J], 杨利娟
3.拓路创业富众人——农民王学余培植“禽羽”产业纪事 [J], 郭开国
4.绿色之子王茂春 [J], 刘红; 莫妍
5.农民之子王淑平 [J], 马铭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袁隆平作文200字Yuan Longping, an agricultural scientist known for his pioneering work in developing hybrid rice varieties,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food security in China and globally.袁隆平,一位以在开发杂交水稻品种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的农业科学家,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His humble beginnings as a farmer's son in rural Hunan province shaped his passion for agriculture and his determination to improve crop yields to feed a growing population.他作为湖南农村农民之子的不起眼的起点塑造了他对农业的热情以及改善粮食产量以满足日益增长人口的决心。
Despite facing numerous challenges and setbacks throughout his career, Yuan Longping remained steadfast in his commitment to research and innovation.尽管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面临无数挑战和挫折,袁隆平仍然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研究和创新。
His development of hybrid rice variet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rop yields and helped alleviate food shortages in China, earning him the title of "Father of Hybrid Rice."他开发的杂交水稻品种显著增加了粮食产量,有助于缓解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因此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阿郎的故事电影阿郎的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不平凡故事。
影片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真挚的情感,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他叫阿郎。
从小,阿郎就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电影导演。
然而,由于家境贫困,阿郎的梦想一直无法实现。
为了生活,他只能选择到城市打工,过着朝九晚五的平凡生活。
在城市的打工生活中,阿郎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电影的热爱和梦想。
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影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同时,他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电影创作的技巧和经验。
经过多年的努力,阿郎终于有了自己的电影作品。
他用自己的故事拍摄了一部名为《农民之子》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农村青年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自己梦想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上映后引起了轰动,观众们纷纷为之动容,被故事中的情感所打动。
《农民之子》的成功让阿郎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电影导演。
他用自己的故事鼓舞了无数和他有着相似遭遇的人,让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影片中的情感也感染了观众,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
阿郎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不平凡的电影。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要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因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通过这部电影,观众们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和希望。
它让人们看到,即使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也依然有着无限的可能。
正是这种温暖和希望,让《阿郎的故事》成为了一部鼓舞人心的电影,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份鼓舞和激励。
《阿郎的故事》就是这样一部能够给人以力量和勇气的电影,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迎接生活的挑战,实现自己的梦想。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感人至深的电影,感受生活中的温暖和希望,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 舒尔茨(T·w·Sohultz,1902-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公认的西⽅教育经济学的⼈⼒资本理论的奠基⼈和主要代表。
舒尔茨为农民之⼦,⽣于南达科他州。
早年以撰写有关农业经济⽅⾯的论著⽽闻名,对农业经济深有研究。
舒尔茨曾在美国芝加哥⼤学等⾼等学校任教多年,是经济学教授,担任过依阿华州⽴⼤学和芝加哥⼤学经济系的主任。
还曾担任过美国经济学会的会长,美国国际农业发展服务中⼼理事,多次担任过美国政府的经济顾问,在联合国⼀些机构⾥也担任过职务。
他以农业经济学家⽴⾜,对⼈⼒资本、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开发等⽅⾯进⾏了研究,取得了多⽅⾯的成就。
⾃本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舒尔茨主要致⼒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和著述。
1959年,发表了他⼈⼒资本理论的第⼗篇论⽂,题为《⼈⼒投资——⼀个经济学家的观点》,登在美国《社会服务评论》杂志上,这篇论⽂成为舒尔茨⼈⼒资本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
1960年舒尔茨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作了⼀次以⼈⼒投资为核⼼内容的演讲,颇有影响,致使不少学者把这篇演说词作为⼈⼒资本理论体系奠定基础的重要标志。
实际上,它与上述1959年的那篇论⽂的内容是⼀致的。
这篇论⽂,以《⼈⼒资本的投资》为题,于1961年刊登在《美国经济评论》杂志上。
他在该论⽂中分析了传统的经济理论不能满意地解释许多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他指出⼈⼒投资是这种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认为⼈的素质的改善(经由正规教育、成⼈教育、在职训练、健康及营养的增进)是促进这⼀国际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1960年,舒尔茨写了⼀篇《⽤教育来形成资本》,登在政治学杂志第68卷上。
1961年,他应美国全国教育研究协会之约写了《教育和经济增长》,登在美国全国教育研究协会的年鉴⾥。
1962年,他⼜写了⼀篇《回顾⼈⼒投资的概念》。
1964年,他写成了《教育的经济价值》⼀书,上述这些著述构成了⼈⼒资本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