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结构分析题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17
初中语文赏析题解答题技巧和模板
要解答初中语文赏析题,可以按照以下技巧和模板进行:
1. 抓住主题:首先要理解文本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2. 分析修辞手法:注意挖掘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分析其用意和效果。
3. 解读形象描写:注意文中对人物、事件、景物的生动描写,分析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形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4. 探究句式结构:注意文中重要句子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方式,分析句子结构对情感和意义的影响。
5. 综合分析: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进行综合梳理,理清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深入理解作者意图。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模板,可根据具体题目的要求进行调整:
文章赏析题解答模板:
【引言】
(可省略)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背景等。
【主题概括】
简单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修辞手法分析】
分析文章中使用的重要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解读其用意和效果。
【形象描写解读】
解读文中生动的形象描写,分析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形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句式结构探究】
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方式,解读句式对情感和意义的影响。
【综合分析】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进行综合梳理,理清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深入理解作者意图。
【结尾】
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表达方式,提炼出文章的精髓,或者给出自己的观点等。
以上是解答初中语文赏析题的技巧和模板,希望对你有帮助。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高层、超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这些建筑物通常具有较大的荷载和复杂的结构体系,因此其设计难度也相对较高。
为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性,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通过梳理建筑结构设计问答相关规范标准,提出一套完整且易于操作的建筑结构设计流程,以期能够为广大工程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分析;策略前言: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
但是,现有文献大多侧重于理论推导或案例分析,缺乏系统化的方法总结和技术指导。
此外,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例如:如何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不同类型的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受力特点是否相同等。
一、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分析(一)问题的提出现阶段,关于建筑结构设计部分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1)请问楼板开洞对结构产生哪些影响?应采取何种加强措施?该问题涉及到楼板刚度、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楼板开洞与受力之间的关系,其次才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措施。
具体来说,当楼板存在较大洞口时,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导致结构出现裂缝或其他严重损坏;同时,由于楼板刚度降低,会使得上部结构的荷载不能得到有效传递,进而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为了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能,必须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一般而言,可采用增加楼板厚度、设置加劲肋等方式来提高楼板的抗弯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此外,还需注意避免过大的洞口尺寸和过多的洞口数量,以及合理控制钢筋布置位置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
(2)如何确定柱截面的剪跨比?该问题属于基础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实际工程中,经常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柱子进行剪力计算并选择合适的剪跨比较大的构件作为主要受力构件。
但是,剪跨比的确定却并不简单,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等。
结构化面试“综合分析类”答题思路及试题解析(一)结构化面试“综合分析类"样题综合分析类题目包含两大类题型:第一类是社会现象类,具体指社会现象中的教育热点问题;第二类是名言警句类,具体来说,就是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名言警句。
样题如下:1。
社会现象:你如何看待“择校热”现象?2。
名言警句: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二)结构化面试“综合分析类”试题答题思路综合分析类题型不论是针对社会现象的还是针对名言警句的,答题思路都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盖帽子,即表明态度。
综合分析类题目往往提问考生对某一个社会现象是如何看待的,或针对某一句话认为是对还是错,所以考生需要先盖一个帽子表明态度。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教师,考生的观点不能过于偏颇和激烈,对待事物的态度要辩证,所表达的观点应当是“存在即是既有合理的一方面,又有它的局限性"。
其次,阐明观点.针对社会现象类的题目阐明观点既可以采用辩证的方式,说明好的和坏的方面、好处和弊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也可以采用现象一原因一对策这一思路来答题,在分析原因的时候既可以按照不同角度来谈,如从各个主体包括家长、学生和学校不同的角度来说,也可以按照宏观、微观不同层次来谈。
针对名言警句类的题目阐明观点可以采用辩证的方式,从合理和不合理这两个方面来谈,也可以将名言警句对应教育教学理论来阐释它的教育哲理性.最后,做总结.在阐明观点后,为保证答题的完满,考生可以在最后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总结既可以照应开头的帽子,也可以联系自身,谈谈自己如果有幸走上讲台会如何来鞭策自己、鼓励自己、约束自己。
(三)结构化面试“综合分析类"试题详解1、你如何看待“择校热”现象?【参考答案】目前,许多大中城市出现“择校热”的现象,家长为了给孩子选择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不惜找关系、送礼等,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社会大环境来讲,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根本原因。
教师结构化面试题-—综合分析类1、为什么学生会偏科?【参考大难】学生偏科有很多原因,我想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第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果比较喜欢哪门学科,就会比较专注那门学科,就会投入比较多的精力和实践,因此兴趣往往使学生偏科;第二,老师.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到老师的个人魅力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讲课,那么学生可能会比较喜欢学习这门学科;第三,环境。
学生之间经常一起探讨的学科,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偏好。
针对学生的偏科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对各门学科都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老师应该加强教育教学技能,增强课堂教学中的个人魅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最后,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全面发展,多科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2、做好一个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参考答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社会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这就要求了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教师除了必须具备的敬业、爱生、和专业知识等,我认为教师还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质:①良好的师德、人品和个人修养;②良好的表达能力及为人处事能力;③要有爱心和责任心;④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3、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赞同。
教学方法因人而宜,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但要适合个人,这就是贵在得法.教师备课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校条件等,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恰当地借鉴和选用国内外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善于探讨、实践,教学其实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过程。
4、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参考答案】这句话源于陈鹤鸣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其衍生的众多“伟辞"中最为著名的一句,我认为陈老先生当初写这句话时,断然不会想到多年以后的今天会引起如此多的讨论吧!我不完全赞同这句话.这句话说的不太绝对,造成不合格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每位学生自身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出现不合格的学生老师不能完全负责。
结构化思考之问题分析与解决课程背景:为什么你看了很多的沟通书籍,听了很多的沟通培训,你的沟通能力还是极其有限?为什么你掌握了很多沟通技巧,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却无法有效应用?你体会过和他人把聊天聊死的感觉吗?你的产品很好,你的解说貌似也很好,但是客户为什么没有成交?你以为你很懂沟通,但你会发现工作、生活中沟通冲突不断,为什么?让我们从思维、技能和应用三方面,全方位提升你的的结构性思维与影响力表达。
应用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让你在日常工作无论是日常沟通表达、汇报演示还是梳理分析问题都能都得心应手,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让表达更高效、沟通更轻松、做事更清爽,进而提高工作能力和提升工作成效!课程收益:1.意识:让高管及核心管理层从思维的层面意识到如何理清思路,思考更清晰2.知识:让高管及核心管理层掌握金字塔原理与结构性思维的四大原则及相关知识3.技能:全面提升高管及核心管理层在表达、呈现、内训、路演等方面的技能4.落地:531落地实施计划、三分法笔记法,助力落地实施课程目标:1.快速理清思路,有说服力地表达:通过具有逻辑性的金字塔思维,将大脑中的信息进行梳理,让表达更加系统、清晰、有逻辑,可以直接应用在客户沟通、工作汇报、提案沟通等方方面面。
2.建立职场专业、严谨的语言表达风格:使表达具有良好的引导性和说服力,避免千篇一律的表达呈现,使得表达更形象、更有力,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塑造绝佳的影响力。
3.通过金字塔结构快速产生想法、解决问题:金字塔结构不仅可以用在表达当中,还可以直接应用在职场问题分析与解决上,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明确问题、查明原因和找到解决方案。
4.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效率:企业员工每天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沟通上,如果企业构建了金字塔沟通表达模式,毫无疑问能够帮助大大节约沟通时间,提高沟通效率,从而促进企业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
课程中提供的工具和技巧:1.金字塔模型——逐层细化,系统思考2.结构化思考——结构清晰,逻辑严谨3.思维导图——发散性思考,突破思维限制4.MECE法则——不重复、无遗漏5.逻辑树图——结构化分解的强力工具6.复盘——优化思维逻辑,提升思考力课程模型: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授课对象:各级经理人;想要提高效率的职场精英;授课方式:互动式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程大纲导入:你的灯亮着吗?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总是圆的?第一讲:界定问题一、问题是什么?二、问题该由谁解决?三、问题来自哪里?四、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吗?案例:雷龙塔的电梯(需提前预习)第二讲:分析问题模型介绍:内部私董会一、提案二、表决三、阐述四、提问五、澄清六、分享和建议总结演练:现场私董会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讲:表达问题:金字塔原理一、金字塔基本原理介绍1.逻辑思维始于图形语言2.图形的优势练习:哪些是图形语言(判断)3.金字塔四个基本特点4.接受信息的三个基本步骤5.MECE法则演练:任职资格/业绩汇报的编写二、金字塔内部结构1.纵向结构分层次什么是垂直思维:概念、图形、比喻案例演练:产销环节;低工资引起的问题链;说服过程拓展演绎:5WHY分析法、"SOWHAT"的妙用互动环节:产假增加到五年,会怎样?/请用垂直思维图形,解析如果你完成了……,你的生活未来会怎样/如果你的团队完成了……,你所在的企业未来会怎样?2.横向结构选顺序什么是平行思维:概念、图形、比喻演练:半杯水拓展演绎:头脑风暴,你用对了吗?归类是一种能力3.基于目标定主题什么是逆向思维:概念、图形、比喻互动环节:沟通的效果取决于谁?拓展演绎:怎样沟通更有说服力?总结:三种思维方式的功能特点--解析"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总是圆的"(思维不同,体现出能力、价值和潜力不同)本培训使用的是哪种方式?三种方式各有所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阶段练习:如何表达你希望加薪20%?第四讲:金字塔原理的日常应用一、面对问题有思路导入:单身的结婚狂该怎么做?1.单一思路2.系统思路解决问题的模型一:起点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常见陷阱解决问题的模型二:终点型目标→方向→选择→执行综合练习:假设你刚被晋升了一级,请梳理出这个角色转变而带来的工作思路的不同。
静定结构内力分析习题集锦(一)徐丰武汉工程大学第3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习题解答习题3.1 是非判断题(1) 在使用内力图特征绘制某受弯杆段的弯矩图时,必须先求出该杆段两端的端弯矩。
( )(2) 区段叠加法仅适用于弯矩图的绘制,不适用于剪力图的绘制。
( ) (3) 多跨静定梁在附属部分受竖向荷载作用时,必会引起基本部分的内力。
( ) (4) 习题3.1(4)图所示多跨静定梁中,CDE 和EF 部分均为附属部分。
( )ABCDEF习题3.1(4)图(5) 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不仅与三个铰的位置有关,还与拱轴线的形状有关。
( ) (6) 所谓合理拱轴线,是指在任意荷载作用下都能使拱处于无弯矩状态的轴线。
( ) (7) 改变荷载值的大小,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形状也将发生改变。
( ) (8) 利用结点法求解桁架结构时,可从任意结点开始。
( )【解】(1)正确;(2)错误; (3)正确;(4)正确;EF 为第二层次附属部分,CDE 为第一层次附属部分;(5)错误。
从公式0H /C F M f 可知,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与拱轴线的形状无关;(6)错误。
荷载发生改变时,合理拱轴线将发生变化; (7)错误。
合理拱轴线与荷载大小无关;(8)错误。
一般从仅包含两个未知轴力的结点开始。
习题3.2 填空(1)习题3.2(1)图所示受荷的多跨静定梁,其定向联系C 所传递的弯矩M C 的大小为______;截面B 的弯矩大小为______,____侧受拉。
ABCDElllllP F PF PF PF习题3.2(1)图(2) 习题3.2(2)图所示风载作用下的悬臂刚架,其梁端弯矩M AB =______kN·m ,____侧受拉;左柱B 截面弯矩M B =______kN·m ,____侧受拉。
6k N /m4k N /m6m AB C D4m 4m习题3.2(2)图(3) 习题3.2(3)图所示三铰拱的水平推力F H 等于 。
散文阅读解题技巧之结构思路作者:梁昱伶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1年第06期解题技巧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
结构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设置结构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梳理结构思路不仅仅是一个重要考点,更重要的是只有把握住它,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文本,为进一步赏析文本做好铺垫。
一、设问方式1.间接式提问,例如: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2015年·湖南高考)“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013年·广东高考)文章前一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
(2012年·安徽高考)2.直接式提问,例如: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2012年·重庆高考)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2012年·大纲卷)3.其他设问方式,例如:(1)本文主要写了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2)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
二、解题思路1.明确文体,把握全貌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
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
不同的文章类型,结构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2.圈点勾画,抓关键句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示段意,显露脉络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每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4.理清思路,把握结构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命题透视一、什么是文章的结构、思路结构是文章的内部组织形式,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结构要服从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
一般认为,文章结构的内容包括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标题、款识、补记等。
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么样的结构。
思路是指作者谋篇布局的思维轨迹。
理清作者的思维轨迹,是把握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思路理清了,文章的“文脉”就抓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了然于胸,这是对任何文章整体认识和理解的关键一环。
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的方法⒈整体阅读感知文章,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结构,提取文意要点。
⒉辨明文章体裁,熟识文章结构的常见类型,理清文章顺序,找准文章线索,把握思路脉络。
三、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应注意的问题⒈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时要考虑好过渡段的层次归属,看清过渡段与上下文的联系,注意开头、结尾与主体的衔接。
⒉要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有的文章采用的是双线结构,要分清主次与明暗,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短语、句子(它往往是线索的聚焦点)。
类题讲练【命题角度01】解析过渡和照应【知识解说】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段落层次保持连贯、文章脉络上下畅达的一种手段。
文章的过渡段、照应段都是结构段,主要作用就是连接层次和段落。
过渡有明、暗,暗的过渡不用过渡段等语言标志,行文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连贯。
但大多数文章的过渡,由过渡段或过渡性的语句来衔接,这是明的过渡。
文章的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呢?一般是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合;文意的转折、交接处;叙述与议论的转接处;记叙类文章中倒叙、插叙与顺叙相接处;由写景而抒情、或由抒情议论而写景的衔接转换处等等。
文章在前面写到的有关内容,后面应作适当的回应,这就是照应。
与照应相关的另一概念“伏笔”,是指作品中对以后要写到的内容作某些“埋伏”、“暗示”。
照应是对前文说的,伏笔是对后文说的。
照应能体现思路的严谨、缜密,结构的紧凑、精巧。
如何快速分析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把握住了文章的结构,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题型上看,本考点主要以主观题形式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命题人可就文章的一段或几段出题考查,也可以对全篇进行考查。
就对全篇结构的考查而言,其命题设问方式往往表现为:①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②分析本文谋篇布局的技巧;③文章是如何表现主旨的。
理解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划分出段落层次。
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
一、辨明文体,选准角度。
1.文体不同,行文的思路会有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有各自的特点。
记叙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组织全篇的结构;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只是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才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才在结尾加上“尾声";散文的结构尽管多种多样,但还是存在着某些大体相似的形态,有的是对比式,有的是逐层深入式、层层铺垫式,还有的是一线穿珠式或片断组合式。
辨明不同的文体,抓住这些结构特征,再选准适当角度展开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全文.以散文阅读而言,从线索、文眼、意境、手法(如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等角度入手,可快速把握文章思路.2.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对文章进行内容上的归类整合。
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性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化来划分;议论性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划分,也可以按论证结构(并列、总分、层进)来划分;说明性文体,应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顺序,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部分,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例1.( 2008年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析】试题考查的作品《时间怎样地行走》(作者:迟子建)是一篇散文.分析此文结构,应首先弄清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然后弄清这根线索是按什么顺序来叙事抒情的。
4-1画出图 4-32 所示机构的机构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解:(a)(b)(c) (d)(e) (f)(g)(h)(i)(j)(k) (l)(m) (n)(o) (p)计算各构件自由度:(q)(r)(a)(b) n = 9, P L = 13, P Hn = 5, P L = 7, P H = 0, F = 3n - 2P L - P H= 1= 0, F = 3n - 2P L - P H = 1(c)(d)(e)(f)n = 3, P L = 4, P H n = 5, P L = 7, P H n = 5, P L = 7, P H n = 3, P L= 4, P H= 0, F = 3n - 2P L - P H= 1 = 0, F = 3n - 2P L - P H= 1 = 0, F = 3n - 2P L - P H = 1= 0, F = 3n - 2P L- P H= 1(g) n = 4, P L= 5, P H= 1, F = 3n - 2P L- P H= 1(h) 间歇时, n = 4, P L= 5, P H= 1, F = 3n - 2P L- P H= 1;销进入槽轮时, n = 5, P L= 7, P H= 0, F = 3n - 2P L- P H= 1(i) (j) (k)(l) n = 4, P L= 5, P H= 1, F = 3n - 2P L- P H= 1n = 3, P L = 3, P H = 2, F = 3n - 2P L - P H = 1 n = 4, P L = 5, P H = 0, F = 3n - 2P L - P H = 2 n = 4, P L = 5, P H = 1, F = 3n - 2P L - P H = 1 (m) (n)(o) n = 5, P L= 6, P Hn = 5, P L = 6, P H n = 5, P L= 6, P H= 1, F = 3n - 2P L- P H= 2= 2, F = 3n - 2P L - P H = 1= 2, F = 3n - 2P L- P H= 1(p) n = 12, P L= 17, P H= 0, F = 3n - 2P L- P H= 25321 3421534214 5321(q)(r) n = 5, P L = 7, P Hn = 3, P L = 3, P H = 0, F = 3n - 2P L - P H= 1= 2, F = 3n - 2P L - P H = 14-2 图 4-33 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
结构推理做题方法
结构推理做题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理解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其结构和要求。
2. 识别推理类型:确定题目属于哪种推理类型,例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或类比推理。
3. 分解结构:将题目的结构分解为最小的单位,例如前提、假设和结论等。
4. 分析逻辑关系:根据分解的结构,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
5. 验证假设:如果题目中有假设,需要验证其是否成立。
6. 得出结论:根据分析的逻辑关系和验证的假设,得出结论。
7. 检查答案:最后,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和推理的逻辑。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客观:在分析推理时,要保持客观,不受个人偏见或主观因素的影响。
2. 识别关键词:在题目中识别出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与推理的类型和结构有关。
3. 重视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是推理的基础,需要仔细理解和分析。
4. 注意逻辑关系的一致性:在分析逻辑关系时,要注意保持关系的一致性,避免出现矛盾或混乱。
5. 练习和总结: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和解题技巧。
希望这些做题方法对你有所帮助。
题型一结构作用分析题——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构建解答结构作用分析题的知识体系一、整体分析结构思路作品的结构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行文线索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抓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不明的文本,往往直接考查思路。
理清思路,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西游记的故事结构解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冒险和考验,展现了人性的善恶、修行的道理以及佛教教义的智慧。
本文将从故事结构的角度分析西游记的魅力所在。
首先,西游记的故事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环状结构。
故事一开始,唐僧师徒四人在长安城出发,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最终到达西天取经的目的地。
而在取得经书后,他们又重新踏上回程之路,经历了一番更加艰险的历程,最终回到了长安城。
整个故事就像一条环形轨道,将读者带入一个完整的循环之中。
这种环状结构的安排不仅使故事更加紧凑,也体现了佛教中轮回转世的思想。
其次,西游记的故事结构还具有明显的层次感。
整个故事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部分,即师徒四人的结缘、师徒四人的历险、师徒四人的修行以及师徒四人的归来。
每个部分又可以细分为多个小的故事情节,如孙悟空的大闹天宫、猪八戒的拜师、沙僧的得道等等。
这种层次感的安排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使读者能够逐步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和成长。
此外,西游记的故事结构还展现了一种明显的对比和反转。
故事中,唐僧师徒四人在前期历经千辛万苦,但在后期却能够借助所学的佛法和智慧,化解一系列的危机。
例如,孙悟空在前期因为妖精的诱惑而犯了错,但在后期通过佛祖的教导和自身的修行,最终成为了保护唐僧的得力助手。
这种对比和反转的安排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人们只有通过修行和自我提升,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最后,西游记的故事结构还体现了一种明显的循环主题。
在整个故事中,师徒四人不断地遭遇各种妖精和困难,但他们也始终坚守着信仰和使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种循环的主题不仅体现了佛教中因果报应的观念,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心怀信念和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综上所述,西游记的故事结构展现出环状、层次感、对比和反转以及循环主题等特点,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样、紧凑有序。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答题模板标题:理解题目的答题模板引言概述: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理解题目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答题模板作为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提供清晰的思路和结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理解题目的答题模板。
正文内容:1. 深入理解题目:1.1 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背景信息。
1.2 确定关键词:识别题目中的关键词,包括主题、关系、动作等,以便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
2. 解析题目结构:2.1 分析题目类型:确定题目是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便选择合适的答题模板。
2.2 确定题目结构:将题目分解为不同的部分,理清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3. 使用答题模板:3.1 选择适当的模板:根据题目类型和结构,选择合适的答题模板。
3.2 填写答题模板:根据题目要求,将关键信息填写到答题模板的相应位置。
3.3 补充细节信息:在答题模板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补充相关的细节信息。
4. 思考解题方法:4.1 创造性思维:通过理解题目和使用答题模板,培养创造性思维,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4.2 灵活运用模板:在使用答题模板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题目要求,灵活调整和运用模板。
4.3 思考解题思路:在使用答题模板的同时,思考解题思路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5. 检查答案和总结:5.1 检查答案准确性:在完成答题后,仔细检查答案,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5.2 总结解题过程:总结使用答题模板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考试中更好地应用。
5.3 寻求反馈和改进:如有必要,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反馈,以便改进解题方法和答题模板的使用。
总结:理解题目的答题模板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通过深入理解题目、解析题目结构、使用答题模板、思考解题方法和检查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提供清晰的思路和结构。
在学习和考试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改进答题模板的使用,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材料结构分析习题解析材料结构分析习题解析⼀、名词解释:球差:由于电⼦透镜中⼼区域和边缘区域对电⼦会聚能⼒不同⽽使得与光轴夹⾓不同的光线交于光轴不同位置,在像平⾯上形成⼀个圆形的弥散斑。
⾊差:是电⼦能量不同,从⽽波长不⼀造成的景深:在保持像清晰的前提下,试样在物平⾯上下沿镜轴可移动的距离或者说试样超过物平⾯所允许的厚度焦深:在保持像清晰的前提下,象平⾯沿镜轴可移动的距离或者说观察屏或照相底板沿镜轴所允许的移动距离分辨率:指所能分辨开来的物⾯上两点间的最⼩距离明场成像:只让中⼼透射束穿过物镜光栏形成的衍衬像称为明场镜。
暗场成像:只让某⼀衍射束通过物镜光栏形成的衍衬像称为暗场像。
中⼼暗场像:⼊射电⼦束相对衍射晶⾯倾斜⾓,此时衍射斑将移到透镜的中⼼位置,该衍射束通过物镜光栏形成的衍衬像称为中⼼暗场成像。
衬度:试样不同部位由于对⼊射电⼦作⽤不同,经成像放⼤系统后,在显⽰装置上显⽰的强度差异。
消光距离:电⼦束强度由极⼤到极⼩再到极⼤完成⼀个周期变化沿⼊射束⽅向所经历的距离菊池花样:平⾏⼊射束经单晶⾮弹性散射失去很少的能量随后⼜与⼀组反射⾯满⾜布拉格定律发⽣弹性散射产⽣的由亮暗平⾏线对组成的⼀种花样。
衍射衬度:由于晶体薄膜的不同部位满⾜布拉格衍射条件的程度有差异以及结构振幅不同⽽形成电⼦图像反差。
双光束条件:电⼦束穿过样品后,除透射束外,只有⼀族晶⾯严格符合布拉格条件,其他⼤⼤偏离布拉格条件,结果衍射花样除了透射斑外,只有⼀个衍射斑强度较⼤,其他衍射斑强度基本忽略,这种情况为双光束条件电⼦背散射衍射:在扫描电⼦显微镜中,利⽤⾮弹性散射的背散射电⼦与晶体衍射后,在样品的背⾯得到的菊池衍射结果⼆次电⼦:⼊射电⼦轰击试样,试样表层5~50A深度内原⼦的外层电⼦受激发⽽发射出来的电⼦背散射电⼦:⼊射电⼦在试样内经过⼀次或⼏次⼤⾓度弹性散射或⾮弹性散射后离开试样表⾯的电⼦,具有较⾼的能量,可从试样较深部位射出。
⼆、简答1.透射电镜主要由⼏⼤系统构成? 各系统之间关系如何?答:四⼤系统:电⼦光学系统,真空系统,供电控制系统,附加仪器系统。
怎样解结构分析题未2014-10-27 16:25:怎样解结构分析题[解题总述]在具体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总体把握,观其大略,明白文章的主旨(主题或中心思想);然后,再以主旨映照全文,看一看为表现主旨都使用了哪些材料(选材),又是怎样组织这些材料的(结构),为表现文章主旨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方法(表达技巧),这些艺术方法又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服务于主旨的,对揭示文章主旨又有什么好处,等等。
本篇着重从结构分析的角度来介绍一些解题方法。
[结构分析题的重要性]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所列八条,第一条就是“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可见结构分析题的重要。
从07年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四省高考新课标卷来看,现代文阅读题都是先从分析作品结构入手的。
如广东卷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分);山东卷第19: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宁夏卷: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高考命题形式]1.分析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⑴如07年广东卷第16: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分)答: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写到热爱泥泞)⑵08年全国1卷第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第一问:表现了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的观点。
[分析]:第一问考的是“引用”的目的。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 (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
引用王维的诗句,反其意而用之,王维的诗句强调了阳关的荒凉,的用意就是赞美阳关的美丽富饶了。
这样一种感情当然属于豪情。
第二问是从作品结构方面来提问的。
郭小川的诗句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来说其作用不外是前后照应,强化主题。
2.直接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⑶如08年江西卷第17题: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答: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①②段总写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③—⑩段分写:③④⑤段写为鲁迅守灵时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是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⑾⑿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3.重要语句或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⑷江苏卷第16题:“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
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
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
”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分)答: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⑸07年江西卷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⑹07年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答: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分)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
(2分)⑺07年山东卷第19题: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⑻07宁夏卷: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答: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可见结构分析题的重要。
⑼07年四川卷第16题: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6分)答:从空间上,夜空与湖泊两相映衬;从时间上,现在与过去交织与碰撞。
[怎样做结构分析题]如果题目是第一、三种形式,那么下面的阅读材料你必须仔细读:1、首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如2001年高考卷选文《门》的首段:“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如徐志摩的散文名篇《藏根草》的首段:“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如《峭壁上的树》的首段:“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悬崖?是为了避免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如《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2、末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如2004年北京卷选文《普希金之画》的末段:“我忽然想起俄罗斯作家协会主席尼古拉耶维奇说过的一句话:‘上帝给你一种才能,一定还会给你所有的才能。
’这是俄罗斯谚语,很耐人寻味。
我想,才能应包括人的灵性与悟性。
人对各种艺术是有通感的,从通感到‘通才’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
”这一段正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题旨的点化。
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
那么,“看不懂”正是写这一句的作用。
当然,我们不能直截了当的回答“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
例如,“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
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
除了上述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如2004年浙江卷第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根据上述概括,其答案“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的感情”。
3、中间段的作用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2001年上海试卷第㈢题的甲段,描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江流日夜”的气势及意味,而在描述之前,先在第3段中赞美大海的宽广与汹涌,那么,面对第13题“从写作角度看,甲段写海的作用是什么”的提问,其作用就是烘托“大江流日夜”的气势及意味。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如2004年全国卷Ⅳ选文《痛哭和珍》第19题:“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
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其作用肯定就是反衬。
再联系选文中“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等描写自己的语句,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如2003年全国卷的选文《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根据题目,先找到第四段,发现它是选文中最长的一段,当属较长的中间段,而且叙写的正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乡土情结,所以,它的作用和好处应当是在“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的基础上再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发挥。
那么答案就是: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再提供“结构上处于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在解题时亦可供参考: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如果题目是第二种形式,那就要分段分层了。
具体做法有:1.分清层次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语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或段落,后者通常称为划分段落层次。
因为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说段内层次分析。
段内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辨类型、归意群、找标志。
(1)分辨段的类型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
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
一般说来,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
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
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例如: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则寓言可分几层?若按类型来分,可分两层:第一层:(叙事)叙述耕田的农夫捡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然后放下农具守在树旁希望再捡一只兔子的故事。
第二层:(议论)指出农夫行为的荒谬可笑。
(2)归纳意群层次分析是着眼于内容的分析。
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
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例如上引⑶江西卷第二部分的分层就是按这种方法做的。
(3)寻找标志一般说来,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如标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