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 第5课《三大改造》.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介绍了我国在1950年代进行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三大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三大改造的意义和过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过程,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三大改造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和过程,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内容和过程,三大改造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理解三大改造是如何改变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大改造的过程。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造案例,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教材、案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我国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三大改造的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大改造的过程。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然后呈现三大改造的内容和过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造案例,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单元第二单元课时 1 备课人课题第5课三大改造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策略自学阶段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以下问题教师:指导点拨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找出本课重要时间并指出这是什么时间?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___________年底占全国农民总数96.3%约1.18亿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4.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___________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________年6.三大改造中存在哪些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化阶段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下问题教师:指导点拨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反馈阶段一、基础过关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2.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是()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C.三大改造完成D. “大跃进”运动开始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进行的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课程标准】1.了解三大改造。
2.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习重难点】重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难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自主学习】一、农业合作化1.背景: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
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
贫苦农民缺乏和,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了,农产品满足不了的需要。
农民也有的要求。
2.改造形式: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走道路。
3.原则、阶段:原则;经历了、、三个阶段。
4.高潮: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年,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手工业合作化1.改造形式:引导手工业者参加。
2.完成:年,全国绝大多数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公私合营1.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经济。
2.改造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
3.完成: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的高潮。
4.创新:在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政策。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1.时间:年--- 年2.对象:、、。
3.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的转变,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我国从此进入。
5.实质:变为。
6.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也存在着、、等缺点。
【合作探究】1.三大改造课题解读。
“三”是三个改造的对象,即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改造,即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改造方式相同,都是参加生产合作社。
农业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是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则是实行公私合营。
3.三大改造的实质: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导学案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怎样的改造方式?。
第5课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理解三大改造的性质一、自主学习(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1.土改后,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力水平低。
2.农业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主要原因)。
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________合作社,3.目的: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4.原则方式:实行____________的原则,经历了______ ____ 三个阶段5.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_______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____________(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改造方式:建立生产合作社。
3.结果: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__。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改造方式:_____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______________ 。
2.政策:国家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
意义: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__________,是中国_______________的创举。
过程:_____年起,至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的高潮。
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四)三大改造的意义1.时间:到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 、______ 和_________ 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⑴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的任务。
(即三大改造的实质)⑵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基本制度。
⑶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缺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也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缺点。
第5课 三大改造导学目标:1、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3、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友情提示】:学习本课,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知识线索,明确本课主要内容是三大改造,而三大改造是针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学海导航:一、农业的改造1、原因:____________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____________建设的需要。
2、方法: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果:____________年,全国大多数农户参加了________二、手工业的改造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下,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时间:____________2、方法:逐步发展企业____________。
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_政策。
四、三大改造的评价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_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____________阶段.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基础知识检测(一) 选择题1、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在:A 1949年B 1956年C 1951年D 1953年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 A 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领导权 B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C 党和政府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 D 土地改革的完成3、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标志是: ( ) A 农民的手工业者参加了生产合作社B 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4、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 、建立生产合作社B 、实行公私合营C 、完全没收D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5、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 、 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 、由资本家自已决定 C 、组织生产合作社 D 、实行公私合营6、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 )A 、自愿互利B 、全部没收C 、赎买D 、劳资两利 (二)材料解析题(1)右图片反映的是农业实现____后,农民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的场面。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导学案课题: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 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改造的背景和内容;2. 了解这三大改造对于改变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3. 能够分析这三大改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学习重点: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改造的内容和作用。
学习难点:分析这三大改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学习工具:电子课本、笔记本、纸和笔。
学习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于“三大改造”这个词组的先见感。
2. 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有何联系和影响。
3. 引导学生回想饮食文化、服装变迁等方面的变化与“三大改造”的关系。
二、讲授(35分钟)1. 农业改造:a. 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
b. 介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出现,如刀耕火种、水利灌溉等。
c. 解释新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增加产量,提高效率等。
2. 手工业改造:a. 介绍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和发展。
b. 介绍工商业分工的出现和作用,如带动集市、贸易等。
c. 解释新手工业的发展和对于产品质量和数量等方面的影响。
3. 商业改造:a. 介绍中国古代商业的情况和特点。
b. 介绍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对于商业发展的影响。
c. 解释商品经济的推动作用,如货币、价格等方面的变化。
4. 分析三大改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a.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历史进程中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推动作用。
b. 引导学生分析这三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c. 引导学生讨论这三大改造对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作用。
三、巩固(10分钟)1. 让学生归纳和总结这三大改造的内容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 为什么说这三大改造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b. 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和相互影响?四、拓展(10分钟)1. 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并写出自己的观点。
2. 提议讨论农业、手工业、商业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第5课三大改造主备人:郝梅香审查人:郝梅香学习目标: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标题及两个大标题,明确以下知识点。
1、对农业的改造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
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对手工业的改造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
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4、大改造的意义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1、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原因、方式及结果。
2、找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政策意义。
3、老师的问题: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在改造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三、课堂练习(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的方式是()A、租赁B、借用C、赎买D、没收(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B、建立国营经济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D、恢复国民经济(5)、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A、互助组B、供销合作社C、生产合作社D、公私合营四、拓展延伸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认识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知道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及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学习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思维导图】【自主学习】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时间:1953年~1956年。
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起止时间:1954年~1956年。
2.形式:公私合营。
3.政策:赎买政策。
(与形式要区分开)4.赎买政策作用: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起止时间:1953-1956)五、三大改造积极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实质);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自我检测】1.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A.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B.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2.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①农业②交通运输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手工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B.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C.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D.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这段时间内如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三大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准备案例和讨论题目。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大改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大改造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三大改造的意义和作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5课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知道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过程中,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重点难点】1、三大改造的形式。
2、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法指导】联系生活,合作探究,阅读课外资料,理解历史大事,学习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
【知识链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部分新情况:1.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没有能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2.少数农民卷入租佃关系。
租出土地的以富农为最多。
3.高利贷重新出现。
债主全部是中农。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把他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还合理调整工商业,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
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
5%,国家所得税占34。
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了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1966年,国家停止发放定息。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①农业合作化的原因:我国农业然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人民群众在改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伟大创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2.难点:对三大改造的理解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三大改造实例,让学生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资料:收集与三大改造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4.课前预习:布置学生预习本课内容,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大改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让学生对三大改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探讨三大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 5 课三大改造(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能说出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政策。
2.记住三大改造的结果和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我国农业一家一户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制向社会主义制的转变。
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我国历史上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初级阶段。
7. 三大改造中存在哪些缺点:、、8、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制转变为制●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进行改造?2、公私合营的含义是什么?我国哪些城市首批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成果: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果:1956 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从1954 年起,逐步发展企业的创举:,实现了和平过渡。
成果: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三大改造起止时间:年~年6.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3.阅读材料:“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 年1 月25 日)思考: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达标检测】(我达标我快乐)1、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B.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建立生产合作社B.实行公私合营C.完全没收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 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由资本家自已决定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4、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A.自愿互利B.全部没收C.赎买D.劳资两利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 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6、“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能力训练目标:阅读资料联系理解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归纳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思想感情目标: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课程导入】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生产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当时,个体农民平均每户只有十多亩耕地,贫雇农平均每户不足半头耕畜、半部犁,资金也很缺乏,根本无力抵御自然灾害。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又取得了什么效果?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这一方式有什么好处?在当时能够得以实现的条件是什么?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农民积极加入生产合作社上海市民庆祝信大祥绸布店公私合营【知识网络】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原因:土地改革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时间:1953——1956年3、形式:组织分散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5、性质:社会主义改造6、阶段:1953年开始1955年高潮1956年结束二、公私合营1、含义:先共同经营,后通过赎买过渡为完全公有制2、对象:资本主义工商业3、时间:1954——19564、特点: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三大改造的结果1、实质: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意义: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不足:后期过急、过粗、过快【学习探索】1.一位老人在去世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断。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课题: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与技能:掌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了解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难点预测: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3.政策:________。
4.赎买政策意义:实现了_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________。
(二)三大改造的意义:1、到________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现了生产资料________向社会主义________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
【展示交流】(学生面向全体同学展示自学的成果)【合作探究】(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思考讨论,各抒己见)1、我国农业为什么走合作化的道路?2、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有什么联系?3、什么是“公私合营”?为什么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展示提升】(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合作探究的成果)【快乐元素】(让落后组的同学为全班同学表演一个节目)【真题演练】(2019·江苏宿迁)1.右图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一五”计划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2019·甘肃天水)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2019·四川达州)3.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
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课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4.讲授法:教师讲解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6.总结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背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改造: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2.手工业改造:手工业者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导学案第5 课三大改造01知识管理知识点 1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结果: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 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知识点2 公私合营工商业改造方式:从 1954 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结果:1956 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大改造结果:到 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1.1950 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2.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才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2.“到 1956 年底,在全国共建立 75.6 万个合作社。
第五课三大改造(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是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主要形式是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是国家资本主义,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难点:是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导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引出本课内容——三大改造。
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1、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原因:2、时间:年——年。
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主要是把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目的:走和的道路。
性质:。
阶段:年开始,年高潮,年结束。
4、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基本结束。
5、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年起,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双方共同,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到1956年,出现了的高潮。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给定息(国家规定年息为)。
第 5课《三大改造》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 , 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首先阅读课文标题及两个大标题,明确对哪三大产业进行改造?
2、阅读第二段找出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原因、方式及结果。
3、阅读第三、四段找出对资本主义工商改造形式政策及实行这种政策意义。
4、阅读理解三大改造意义,找出完成时间及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二、互动提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 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 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
影响了生产的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 _________合作社,走 _________和 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 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
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 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 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 认真想一想, 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
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
①你认为三大改造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在改造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
③理解什么是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四、拓展延伸
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认识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五、巩固归纳:
学生根据自己本节课学习内容用框架形式总结本节问题
原因:
形式:
结果:
资本主义工商业形式:
意义政策:
结果:
六、能力训练:
1、选择:
(1关于 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 、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 、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 、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 、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 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 、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 、租赁
B 、借用
C 、赎买
D 、没收
(4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
A 、东南沿海地区
B 、东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5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实行农业合作化
B 、建立国营经济
C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 、恢复国民经济
(6 、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
A 、互助组
B 、供销合作社
C 、生产合作社
D 、公私合营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