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8
8.《神奇的克隆》课堂实录师(微笑着):课前让大家一收集很多有关克隆的资料,相信大家收集了很多,谁愿意来说说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
(学生激动地争先恐后地举手)生:我知道具有克隆能力的动植物有:土豆、蚯蚓、桑树,丝瓜藤。
生:水母,水母在遭到伤害后,伤口会自动补好。
生:吊兰。
生:章鱼的触手可以再生。
生:龙虾的大钳子掉了,还会再长出来。
生:还有秋海棠、富贵竹,它们插枝即活。
生:壁虎。
它遇到危险时,就将自己的尾巴断掉,然后再长出来。
生:还有海参、仙人掌。
(还有学生想要说)师:(微笑)我知道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说了。
你们能不能找出这些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生:(齐声)不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生:(齐读)“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教学策略--交流资料,引导学生养成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的学习习惯,实现了师生学习资源的共享,丰富了学生对克隆技术的感性知识。
)师:课文里有关克隆的知识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全文,把你在书上获得的有关克隆的知识划出来,等一会儿,试着用简洁的话告诉大家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克隆的知识。
(学生默读,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师:(自读完毕)相信大家通过自读,已有了自己的心得,能不能介绍给大家你所知道的有关克隆的知识呢?生1:我知道了最早的克隆,那就是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提到的,孙悟空把猴毛变成猴就是克隆。
(众笑)生2:我了解到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生3:我知道了克隆起源于希腊文,它的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生4:我知道了克隆动物不是通过雄、雌细胞结合所产生的,而是通过换核卵一步一步培养而诞生的。
克隆爪蟾、克隆绵羊“多利”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
生5:我知道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能使不具备繁殖能力的动物诸如骡扩大繁殖,还能挽救濒危动物。
龙源期刊网
《神奇的克隆》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作者:陈亚红陈慧君
来源:《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年第08期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教师播放视频)。
师:这一段精彩的视频介绍了什么?
生1:孙悟空克隆了许多小猴子。
生2:孙悟空靠这些小猴子打败了妖精。
师:孙悟空靠什么战胜妖精?
生1:孙悟空拔毫毛变成好多小猴子帮忙。
师:同学们,孙悟空的这种本领在过去是神话,但在今天它已经成为现实,用现在的科学名词来讲就是克隆。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强调:这是什么样的克隆?学生再读课题,突出“神奇”。
师: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同学们,学贵有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1:克隆是什么?
生2:克隆神奇在哪儿?
生3:克隆有什么作用?
师:同学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师在课题“克隆”和“神奇”下打问号)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第一个问题。
【评析】本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打败妖精的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执教者具有精确的目标意识,开篇即点明本课为说明文,使得学生更加了解本课的文体。
接着,让学生对课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为接下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神奇的克隆我是一名为人师表的幼儿园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我的教案——《神奇的克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导入、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旨在让幼儿了解克隆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对克隆技术有基本的认识,并能够运用克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克隆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克隆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难点:让幼儿理解克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克隆实验材料、克隆实验指导书。
学具:克隆实验材料、画纸、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个有趣的克隆动画短片,引发幼儿对克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课件,简要介绍克隆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讲解克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克隆植物、克隆动物等。
3. 实践操作(10分钟)发放克隆实验材料,指导幼儿进行克隆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克隆植物、克隆动物等。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小组合作(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克隆实验项目,运用克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克隆植物改善环境、克隆动物保护濒危物种等。
5. 成果展示(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克隆实验成果,分享克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克隆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难点:让幼儿理解克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克隆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但也有部分幼儿对克隆技术的理解较浅,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克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搜集相关的实例,下一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神奇的克隆》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消息,1996年世界上出现了两只一模一样的羊,你们相信这是真的吗?生:不相信,因为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何况是羊呢!生:恐怕是造出来的玩具羊吧!生:说不定是孪生羊。
生:我知道,我看过课外书,知道一种技术叫克隆,它可以变出一模一样的东西。
师:你的知识面真广。
是的,这两只一模一样的羊就是克隆的结果。
那只与原来一模一样的羊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多利,它是英国科学家克隆出来的。
(出示图片,学生观看并发出惊奇声)师:提到克隆,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查找有关的资料,现在请大家交流交流。
(相机板书:克隆)【从这一神奇的话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生:克隆是无性繁殖的结果。
生:克隆相当于复制。
生:许多植物可以克隆。
生:低等生物也可以克隆。
生:克隆可以造福人类。
【新课标指出:高年级学生应具有查找资料的能力。
在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应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习惯,并安排学生交流资料。
】师:大家了解得真多,听到这里你想用什么词形容克隆?生:克隆你真奇妙。
生:克隆真神奇。
生:克隆作用真大。
【课堂上新颖别致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的思维由静止的潜能状态转向活跃的显现状态,从而积极思考问题。
】师:补全课题,齐读《神奇的克隆》。
注意隆字生上有一横。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克隆。
再读课题,突出神奇读。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师:打开课本,自由读全文。
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阅读提示让学生读书有所依据,并能让学生习得一定的读书方法。
】师:下面老师来检查同学们生字词的朗读。
小黑板出示:例如雌性马铃薯嫁接细菌饲料效率诱人繁衍卓有成效濒危物种谁来读?(指名读)生:读生字词。
师:有不理解的词吗?生1:“濒危物种”我不理解。
(有一生抢着说:要死的)(其他学生笑)师:(笑着补充)濒危物种是指的快要绝迹的生物。
8 神奇的克隆【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教学难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学素材】1.揭示植物克隆的相关图片。
2.多利羊的相关报道。
3.克隆技术的发展史资料。
4.克隆的发展的利与弊。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由《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用毫毛变出许多孙悟空的故事引出“克隆”。
(课件出示)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课件出示)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课件出示)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5.朗读全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课件出示)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
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植物和细菌是怎么克隆的?(课件出示)你们知道克隆是这样科学定义,但理解它的含义吗?知道它是用什么方式完成的吗?没关系,我们先到植物园找找克隆现象吧。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神奇的克隆-1 本教案适用于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神奇的克隆》。
教学目标1.能听懂解读故事中的意思,理解故事表达的主旨和情感;2.掌握相关词汇,如克隆、复制、基因等;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好奇心,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相关词汇及故事的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对“克隆”这个概念进行思考和探讨。
通过视频、图片、采访等多种形式引发学生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导入故事,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一只小狗被克隆的故事,并对“基因”等专业词汇加深理解。
3.进行阅读,建立课堂合作学习小组。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合作讨论等多种形式,掌握故事主旨和情感内涵。
4.重点梳理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情感。
通过讨论、小组汇报、个人解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5.总结故事中重要的名称、概念和特点。
通过概念图表、互动课堂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克隆”和“基因”等专业词汇的意义和特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认识。
6.组织课堂合作学习,开展小组活动。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克隆技术的看法和听听自己小组成员对故事的看法等,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情境创设、故事阅读、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好奇心。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增加故事的多元表达方式和视听教具等,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表达的意义和思想。
同时,在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也需要在教学中多给予引导和帮助。
8 神奇的克隆【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教学难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学素材】1.揭示植物克隆的相关图片。
2.多利羊的相关报道。
3.克隆技术的发展史资料。
4.克隆的发展的利与弊。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由《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用毫毛变出许多孙悟空的故事引出“克隆”。
(课件出示)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课件出示)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课件出示)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5.朗读全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课件出示)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
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植物和细菌是怎么克隆的?(课件出示)你们知道克隆是这样科学定义,但理解它的含义吗?知道它是用什么方式完成的吗?没关系,我们先到植物园找找克隆现象吧。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实录(一)课文知识师:《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知识性文章,里面有不少关于克隆的知识。
知识要记。
记住了,别人才说你有知识。
给大家五分钟,边读边记,看谁记得快,记得多。
(五分钟后)生:我知道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师:请写在黑板上: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生:一般的高等动物,都是有性繁殖的,都有爸爸妈妈。
师:请你写:高等动物是有性繁殖。
生:有一些植物先天会克隆。
师:请你写“植物的先天克隆”。
哪些植物会克隆?生:马铃薯、柳树、仙人掌等。
师:请写到黑板上。
生:植物的克隆还有压条和嫁接。
师:对,你的记性真好,这些细节都记住了。
生:1996年,世界上克隆出了第一只克隆羊,它是高等动物的克隆。
师:对,1996年,我不会忘记,1996年我结婚。
请你写上去。
生:一些细菌也会克隆,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这是低等动物的克隆。
生:不对,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师:“生物”和“动物”,不是一个意思。
请你板书:低等生物的克隆。
(师请学生看黑板,朗读黑板上的内容。
)师:这些都是关于克隆的知识,有关于克隆用处的知识吗?生:我知道克隆可以培育优良的家禽,提高饲养效率。
师:请你板书。
生:克隆可以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
师:“濒临”这个词会不会写?——不会?看一下书,再写到黑板上。
生: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制造”人的耳朵、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师:可以概括为“挽救人的生命”。
(好些同学在板书)师:关于克隆,可以写一本书、两本书。
我们的课本只有一点点。
读的时候,你肯定会觉得不满足,想发问。
我的问题:为什么那只羊用乡村歌手的名字“多利”呢?你有什么问题吗?生:我想知道“多利羊”出生后,是一下子长大的,还是和小羊一样,慢慢长大的?生:我想知道,多利羊后来怎么样了?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第一个克隆的动物是羊,而不是猪、牛?生:我想知道克隆一只羊,需要多长时间。
师:这些知识,都很有意思。
很多知识,我们可以网上查阅,去弄明白。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神奇的克隆-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神奇的克隆-1》。
该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并且该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新词汇的含义及使用方法;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3.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2.增进学生对神奇科技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新词汇;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3.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准备1.教案和课件;2.电子屏幕或投影仪;3.学生参考书。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相关内容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猜测本节课的主题。
2.导入新词汇:投影或贴在黑板上,到课堂上学会发音和记住它们的意思。
第二步:阅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3.老师提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三步: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讨论得出各自的结果,并交流结果。
2.老师跑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步:情感体验1.学生表达对神奇科技的想法和感受。
2.采用互动问答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
第五步: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2.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并描绘自己认为未来的发展。
教学方式本节课主要采用课文朗读、分组讨论和互动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具参与性。
课后反思本次课教学以生活贴近为出发点,在教材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动手参与课堂讨论,以一种体验式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它不仅在学习成绩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也对学生情感体验和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如:神奇、克隆、科技、发展等。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克隆技术的例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观看科技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科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2)让学生猜测克隆的意思,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的应用。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
3. 深入理解(1)让学生回答“什么是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有哪些应用?”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科技发展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以“我眼中的科技”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眼中的科技以及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科技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神奇的克隆》教学实录(通用13篇)2022-12-12《神奇的克隆》教学实录(通用13篇)《神奇的克隆》教学实录篇1这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及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我采用抓关键语句学习课文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师:什么是克隆呢?生:克隆就是复制(我把一本书放在复印机上复印一本,我们为什么把这叫复制,而不叫克隆呢?)生:克隆是指复制出来的个体要有生命。
师:你见过克隆出来的生命体吗?生:孙悟空在危急关头拔下毫毛,吹一口气,就变出了许多孙悟空(这是神话传说,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做得到了,够神奇的吧!那还有什么也叫克隆呢?)生:无性繁殖也叫克隆(那什么叫无性繁殖呢?)生: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叫无性繁殖。
(跟无性繁殖相对的叫有性繁殖,那什么叫有性繁殖呢?)生: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繁衍出来后代,就叫有性繁殖。
生:就是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师:有哪些植物,从自己的身上切下一部分,插到泥土里,能长出跟自己一模一样的植物来呢?生:海棠生:柳树生:马铃薯生:仙人掌生:兰花生:银杏生:黄瓜......师:这些是植物的克隆,他们天生的就有克隆的本领。
还有一些单细胞的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过渡:既然植物,低等生物都能够克隆,那么,高级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生:可以,英国科学家在1996年就成功地克隆出了一只羊,叫多利。
生:中国在2002年也成功地克隆出了一头牛叫科科。
师:那么,像人这样高等的动物能不能克隆呢?生:可以生:没听说过师:世界上是不可以克隆人的,因为克隆的人多了,就造成混乱了。
师:克隆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呢?生: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生:可以培育出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生: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海豚生:东北虎、华南虎生:扬子鳄、中华鲟(克隆出这些动物,能够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呢?)生:可以调节生态平衡生:可以克隆出皮肤、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器官,这些器官坏了,可以更换,让人长寿。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师对克隆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一场神奇的克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教师们深入了解克隆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克隆技术的认识,拓宽教师视野。
2. 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 将克隆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活动内容1. 邀请专家进行克隆技术讲座活动伊始,我校邀请了一位克隆技术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
专家详细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讲座过程中,专家结合实际案例,让教师们对克隆技术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2. 观摩克隆实验为了使教师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克隆技术,活动安排了观摩克隆实验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们亲自动手操作,了解了克隆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实验结束后,专家对实验过程进行了点评,并解答了教师们提出的问题。
3. 交流研讨观摩实验后,教师们分组进行交流研讨。
各组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了克隆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4. 课堂教学设计为了将克隆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们围绕“神奇的克隆”这一主题,进行了课堂教学设计。
在设计中,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力求将克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活动总结活动最后,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肯定了教师们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取得的成果,并强调要继续关注克隆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四、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克隆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拓宽了视野。
2. 教师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3. 教师们将克隆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提高了教学质量。
4. 学生们对克隆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
五、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方面:本次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神奇的克隆课程背景本次教学是以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3课《神奇的克隆》为基础,通过深入剖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会文章的内在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神奇的克隆》的词汇和语文知识;2.通过阅读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生命的意义,激发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老师提醒学生,在上一堂课中,我们讲述了关于生命的故事,这时我们来看看这一篇课文,询问学生们这篇文章与生命有哪些关系。
2. 导入新知1.学生自读文章,仔细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注重收集学生们对于文章理解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对于生命的描写。
3.让学生交流每段内容的主旨,统一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
3. 阅读讲解老师让学生核对笔记和课本重点及难点内容,阅读文章的关键内容,将此部分内容演练黑板诠释。
同时,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析论文,深入掌握作者所表达的信息和指示。
4. 听课笔记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听课笔记,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讨论笔记中值得思考的内容。
5. 大讨论教师提供几个活跃课堂气氛的典型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穿插以对列举反例进行交流和掌握。
每个问题之间以老师的点评和总结联系起来。
6. 课堂测验根据讨论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测验或者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测试题目涵盖了生字词汇、生词词汇辨认、课文理解、如何在文章中找到关键信息等方面。
老师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7. 完成相关练习在课堂时间未完全用完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此时间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补充和知识巩固,比如进行阅读理解辅导等。
教学总结本次教学以阅读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课文中有关生命的描写和深入的讨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词汇和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思考生命的意义,激发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恩之情,达到双重的教育目的。
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思考和判断,以及提出更多的异质见解,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发挥。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8神奇的克隆苏教版一、复习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大家一起读课题——生:神奇的克隆。
师:课前,大家已经通过了自学,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我们先来汇报一下每个同学自学的情况。
第一项,生字词自学。
(出示幻灯)这些词语你都读正确了吗?生:例如雌雄饲养效率师:读得非常正确。
声音还可以再响亮一些。
生:诱人细菌卓有成效师:非常好。
生:嫁接马铃薯濒临灭绝生:师:前鼻音读的也很准,去掉拼音还会读吗?生:例如雌雄饲养效率生:诱人细菌卓有成效师:声音真响亮生:嫁接马铃薯濒临灭绝师:谁来挑战一下,一个人读所有的词。
生:(读所有的词)师: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他。
字音读得不错,字形呢?哪些字你想提醒大家它的记法。
生:我想提醒大家这个“薯”字,上面一个横过来的“目”不能丢掉。
师:正确地说,应该是一个——大家仔细看,也可以说它是一个——生:是四师:对,扁扁的,叫扁四。
同学们看清楚了,这个字,你在哪些词里见过呢?生:薯片生:红薯生:紫薯师:好,还有哪个字你想提醒大家?生:我还想提醒大家“菌”字,因为它那个“禾”中间那个最后一点是点而不是捺,我们可以这样记它,由于菌是一种植物,所以我们可以先记住它的草字头,一个禾苗在一个筐子里,经过一段时间,也会变成细菌。
生: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想了一段话。
不过,他想提醒大家的是,可能更多的是筐子里生:是禾,最后一笔是点师:还有哪个字,继续。
生:我想提醒大家率领的率,我想提醒大家效率的效字,师:别紧张,在课文里面是——生:我想提醒大家效率的率字,中间最后一点是点不是捺,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率字,(出示幻灯)上半部分比较复杂,仔细看一看,是怎么组成的呢?生:是一个玄字,然后左边和右边各加了两点。
师:是四个笔画,我们一起说一说,是——生:点提撇点师:对,这样子,我们这个字,咱们就记住了。
师:字音,字形,大家自学得不错,那课文读得怎么样呢?继续汇报生:朗读课文,我读得很流利。
《神奇的克隆》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在上课前,先请大家跟随音乐放松一下,如果大家熟悉的,还可以轻轻哼唱。
【出示《西游记》的相关课件】生跟唱。
师:你最佩服孙悟空什么本领?生1(自由回答):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生2:还有分身术,太神奇了。
呵呵,一个变两个!师:拔出一根毫毛,可以变成一群孙悟空,还有分身术,这当然都是神话。
可这种本领,用一个科学名词来讲,就是“克隆”。
【出示:“克隆”二字】【本课是学生较为陌生的话题,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学生熟知并较感兴趣的孙悟空引入,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师:在你的印象中,克隆给你什么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克隆。
生1:神奇生2:神秘生3:高深莫测生4:遥不可及师:是呀,对我们来讲,,克隆确实是神奇的,神秘的,甚至是深不可测、遥不可及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神奇的克隆”。
【出示“神奇的克隆”】(生齐读课题)二、精读课文揣摩文段1.精读第1、2自然段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知道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神奇的克隆的?请大家按顺序介绍。
生1:介绍了什么是克隆。
(板书:什么是克隆)生2:讲到克隆多利。
(板书:高等动物的克隆)生3:还讲了克隆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板书:克隆造福人类)【所谓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为新授做好铺垫。
】师:说得很好,整篇文章从介绍什么是克隆,讲到高等动物的实验,再讲克隆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克隆。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1小节,读不懂的地方可以打上问号,感兴趣的地方也可以画一个笑脸,请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自读、讨论,师巡视)【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边读边思,处处留下了思考的痕迹。
】(交流)师:什么是克隆,通过你的朗读,找到答案了吗?(学生回答)师:能用书上很形象的语言解释给我们听吗,让我们一听就明白。
(学生介绍孙悟空的例子)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一提出“克隆”二字,你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谁的形象。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7奇妙的克隆_苏教版师:请全班同学齐读生:(齐读)(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思考与讨论:1、文章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四个小标题分别说明了什么内容?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在说明克隆含义时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克隆实验部分实验对象有哪些?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说明?4、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利弊?师: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带着投影上的几个问题迅速阅读、思考并交流。
给大家5分钟。
(学生阅读、思考并交流)师:好!大家看第一个问题,有哪位同学想好啦?请举手。
甲生:四个小标题能使我们一看就知道文章主要写的什么内容,并且文章看上去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乙生:文章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克隆的含义、克隆的实验、克隆的发展、克隆的利与弊。
师:这两位同学的回答都很正确。
四个小标题从形式上看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条不紊;从内容上看:所统领的内容一目了然,使读者更容易把握文章的内容。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板书:含义——实验——发展——利弊)师:请同学们再思考第二个问题,我们逐一解决。
甲生:实验对象是克隆。
先说植物再说动物,由低级到高级师板书(植物→动物低级高级)乙生:这部分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引用等(学生举例)师:请同学回答第三题。
生:实验部分实验对象有鱼类、两栖类、哺乳类。
师板书鱼类两栖类哺乳类(多利)师:对,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生:这样安排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师:作者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来介绍“实验”,而是用了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这两条线索是什么?生: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另一条是以实验对象为线索。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甲生:第一条线索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乙生:第二条线索有利于我们把握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
师:根据第四个小标题的内容说说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利与弊?甲生:好处有三点:可以有效地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可挽救珍惜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神奇的克隆》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10篇)《神奇的克隆》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课时目标:1、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克隆技术。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与教材配套的生字卡片。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3、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呀?(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引出《西游记》),你们喜欢《西游记》中哪些人物?(自由发言),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他有哪些本事?孙悟空可真神了,一根毫毛就变出了许多小孙悟空来。
这是多么神奇有趣啊!这个神话引发了人类复制自身的幻想,孙悟空能复制自身的本领,就是现代科技领域研究的“克隆”(板书“克隆”)。
2、克隆技术到底是怎样的技术?真的像神话中描绘的那么“神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克隆)3、从课题看,“神奇”是什么意思呀?(非常奇妙)那么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认真阅读课文之后,我们应该能够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通文解词1、教师提出自觉要求:自由轻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教师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例如:马铃薯嫁接细菌饲养效率诱人A、指读正音B、理解部分词语C、用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名话。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以奇妙的情节——孙大圣“拨毛变猴子”,由此引出了克隆技术的概念。
(第1-2自然段)2、哪些动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呀?(第3-4自然段)3、大自然中许多植物和单细胞微生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而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克隆技术诞生的高等动物-多利(第5自然段)4、课文哪些地方向我们介绍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呢?(第6-9自然段)5、朗读课文。
四、教师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不但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还能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克隆技术。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神奇的克隆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课《神奇的克隆》教材简析:《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
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
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
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
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
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
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能力)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知识与能力)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一;;一;反复阅读;一;;一;感知内容;一;;一;理解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
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
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奇妙的克隆》优秀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四个小标题的内容。
2、速读课文,筛选信息,思考问题。
(2)、速读Secord、三节,填写“克隆技术的进程”表格,并理清作者说明的顺序及原因。
3、搜索阅读课文,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并加以点评。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猴毛变猴”,每当他与妖魔们作战一旦手头吃紧,就立刻从身上拔下一撮儿猴毛,吹一口气变成一大群小猴参加战斗。
这当然是神话,但今天的科学却可以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
(屏显:课题)什么是克隆?它何以如此奇妙?今天我们将跟随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的笔,一同走入奇妙的克隆世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生物学术语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生物体,由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发展而成。
囊胚(náng pēi ):胚胎的初期。
两栖(qī):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
脊椎(jǐzhuī):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脊骨。
哺乳动物(bǔrǔ):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婴儿。
乳腺细胞(rǔxìan):人和哺乳动物乳房内分泌乳汁的细胞。
促性腺素:用于诱发排卵的激素类物质。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本文约3000字,5分钟读完。
这篇科普文章涉及一些生物学相关术语,请结合老师提供的补充注释默读全文。
(屏显)( 生边结合补充注释边默读课文,5分钟)师:以上是这篇科普文章涉及到的生物学术语,大家注意:专业语与通用语并陈是科普文章语言的显著特征之一。
(屏显)通用语专业语一分为二胚胎相安无事囊胚永无止境两栖切实可行脊椎濒临绝种促性腺素悲喜交集胰蛋白酶师:读过课文之后,同学们有哪些问题或疑点?生:为什么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生:课文最后一节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课文最后一节最后一段引用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为什么要严肃地考虑?含义指什么?师:好,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三、四节,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疑点学习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实录
(一)课文知识
师:《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知识性文章,里面有不少关于克隆的知识。
知识要记。
记住了,别人才说你有知识。
给大家五分钟,边读边记,看谁记得快,记得多。
(五分钟后)
生:我知道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师:请写在黑板上: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生:一般的高等动物,都是有性繁殖的,都有爸爸妈妈。
师:请你写:高等动物是有性繁殖。
生:有一些植物先天会克隆。
师:请你写“植物的先天克隆”。
哪些植物会克隆?
生:马铃薯、柳树、仙人掌等。
师:请写到黑板上。
生:植物的克隆还有压条和嫁接。
师:对,你的记性真好,这些细节都记住了。
生:1996年,世界上克隆出了第一只克隆羊,它是高等动物的克隆。
师:对,1996年,我不会忘记,1996年我结婚。
请你写上去。
生:一些细菌也会克隆,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这是低等动物的克隆。
生:不对,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师:“生物”和“动物”,不是一个意思。
请你板书:低等生物的克隆。
(师请学生看黑板,朗读黑板上的内容。
)
师:这些都是关于克隆的知识,有关于克隆用处的知识吗?
生:我知道克隆可以培育优良的家禽,提高饲养效率。
师:请你板书。
生:克隆可以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
师:“濒临”这个词会不会写?——不会?看一下书,再写到黑板上。
生: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制造”人的耳朵、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
师:可以概括为“挽救人的生命”。
(好些同学在板书)
师:关于克隆,可以写一本书、两本书。
我们的课本只有一点点。
读的时候,你肯定会觉得不满足,想发问。
我的问题:为什么那只羊用乡村歌手的名字“多利”呢?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知道“多利羊”出生后,是一下子长大的,还是和小羊一样,慢慢长大的?
生:我想知道,多利羊后来怎么样了?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第一个克隆的动物是羊,而不是猪、牛?
生:我想知道克隆一只羊,需要多长时间。
师:这些知识,都很有意思。
很多知识,我们可以网上查阅,去弄明白。
我上网查了,才知道,研究克隆的首席科学家,他最喜欢听女歌
手多利·帕顿的歌,因此,取名多利。
我顺便还听了多利·帕顿的歌,蛮好听的。
——要是你将来克隆出一个小猪,你又很喜欢张杰,你可以叫那只小猪为“张杰”。
(生朗读黑板上的内容)
(二)内在的“线”
师:黑板上的内容,很乱,东一句西一句的。
这篇课文,叫说明文。
我们看到的课文,是一个成品。
说明文,成品之前,有好几个步骤。
第一步,将你要说明的那个东西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不管乱不乱。
就像黑板上的。
第二步,给这些凌乱的、没条理的知识点,整理、归类。
请你默读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思考:黑板上的内容该怎么归类?
生:先有性繁殖、再无性繁殖也就是克隆,接着写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高等动物的克隆。
(师随生整理,在黑板上标注序号。
生齐读。
)
师:这个顺序里有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了,你发现“线”了吗?生:从我们熟悉的到不熟悉的,从简单的到复杂的。
师:有了这样一条隐藏的线,作者就把凌乱的材料,变得井然有序了。
“线”,很重要。
写作文,你一定要想一想,“我的线”呢?
师:剩下的内容,写克隆的好处的。
四个内容,能不能随便排列?生:不能,第一是农产品,第二是家禽,第三是挽救动物,第四是挽救人的生命。
师:这么排,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低级的好处到高级的好处。
师:对,也是一根“线”。
写作文,要像作者那样,有一根看不见的“线”,把内容串起来。
——这四个内容,写了几自然段?
生:两个自然段。
师:(指黑板)为什么这两个可以合并?
生:这两个都是写“挽救生命”的,还有两个都是写“提高产量”的。
师:对,怎样合并在一个段落里写,也有讲究。
——咱们一起来读这两个自然段,感受感受。
(生读)
师:我们看到的课文,是有序的作品。
黑板上,“凌乱的材料”到“有序的材料”的过程,我们往往看不到。
然而,说明文、很多其他的作文,就是这么一步步来的。
写之前,把写的东西罗列下来,乱七八糟地写在纸上;再把纸上的东西,想出个条理,分出个类别。
这是非常好的写作习惯,也是一项实用的写作技能。
(三)写作目的
师: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孙大圣”就是“孙悟空”,为什么一会儿“孙大圣”,一会儿“孙悟空”的?
生:避免用词的重复。
(师出示: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他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
师:这段话写得不详细,“孙大圣”后面,可以添不少内容,比如:《西游记》里的孙大圣,不满玉帝老儿只给他个弼马温,一气之下,大闹天宫,回了花果山。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也很生气,派了天兵天将前往花果山,捉拿孙悟空。
孙悟空带领猴子猴孙,前来应战。
只见云头的天兵天将密密麻麻,根本无法抵挡,紧急关头,他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生读)
师:改后的开头,详细多了,也生动多了。
你认为,课文的开头用我的好,还是书上的好?
生:书上的。
师:我写得比书上的多、生动,为什么不好?
生:这段话的目的,是要引出“克隆”,不是介绍孙悟空有多么厉害。
师:哦,课文的目的不在孙悟空。
——详写或略写,要看你的作文的目的。
有的同学,写了两三年作文,没什么进步,他们写作文的目的错了,只想着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这个“作业”。
这段话的目的不是写孙悟空的厉害,而是——
生:要引出“克隆”。
师:你为什么写这篇作文,为什么写这段话,把“目的”放在心头,才能知道什么地方要详写,什么地方要略写。
(四)标点符号
●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
(学生朗读,教师依次出示句子。
)
师:这个标点符号,叫什么?(课件出示分号)——知道什么时候用分号吗?
生:几个意思差不多的时候,用分号。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师:“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也是“内容并列”,为什么用的是逗号?“内容并列”,还不能用分号,使用分号前,必须用过了逗号。
这里用过了(师在课件上圈出逗号)。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师:这一句也是。
内容并列,分号前又用过了逗号(师在课件上圈出逗号、分号)。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师:画线的句子,这里没有用过逗号,为什么直接用分号了呢?
(生沉思)
生:后面的句子里,用过了逗号。
师:对。
几个句子,内容并列,只要其中的一个,用过了逗号,整个句子就要用分号。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
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
师:细节最能见你的真功夫。
标点就是个细节,可以看出你的语文基本功。
注意,上面的话,我删去了“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该怎么填标点?
(生练习,师巡视)
师:我发现了两种做法: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
生:第二个对。
前后两个分句里,都没有用过逗号,这里只要用逗号,而不用分号。
师:同学们,每一篇课文,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看你会不会读,会不会学,从什么角度去学。
这一课,从知识的角度,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关于克隆的知识。
师:从作文的角度,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作文前,要把想到的罗列下来,再整理,分类。
生:我学到了什么地方详写、略写,心里要有一个写作的目的。
生:分号的用法,我有点懂了。
师:每一篇课文,你都要这么学,既学到知识,又学到作文的本领。
那多好。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