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是什么意思

哲学是什么意思

哲学是什么意思

哲学是什么意思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

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中国哲学史二程到陆九渊

二程的天理论 程颢,程颐两个亲兄弟被称作“二程”,二程的著作和言论,后人编为《二程全书》,其中包括《二程遗书》、《明道文集》、《伊川文集》、《伊川易传》、《程式经说》、《二程粹言》二程提出了以“理”为中心概念的体系,为道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程颢哲学的主要倾向是主观唯心主义,程颐则是客观唯心主义。 二程认为世界的根源是“理”,也叫做“道”,“天理”。他们提出“理”来把封建的伦理道德普遍化永恒化,为巩固封建制度和官僚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制造理论依据。 一、“理”一元论 1、程颢的“天即时理” 程颢提出“天者理也”的命题。所谓“天”,指最高实体,认为“天即是理”,就是认为“理”是最高实体,他认为“理”是永恒的,是客观存在的,个人行为的好坏不影响天理的变化,理,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这理的一个是重要含义是指伦理纲常。“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这里“理”的内容就是社会关系、人伦关系的伦理准则。程颢的“天即是理”的学说的意义之一是把封建伦理关系神圣化,把维护封建君权和父权统治的道德法则看成恒的绝对的真理,看成是世界的唯一来源。 2、程颐“理一分殊” “理”是万物所根据的法则,是物质世界的“所以然”,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但根本上,万物之理就是一个“理”,“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提出“理一分殊”,认为万物之理是一个,而没一物又彼此不同,互有分别,特别强调万物一理。这个统一的理就是物质世界的所以然。认为阴阳之气也有其所以然,这就是最高的“理”,就是世界的最高根源。认为世界是以“理”为依据,“理”是宇宙的最高实体。 3、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 1)释义 形而下即是物质世界,他们认为这不是根本的;形而上的是“道”和“理”,他们认为这才是最根本的,反对张载的气一元论说,程颢认为,“太虚”是物质性的事物,不足为根本。 2)上是形而下的根本 认为理是气的根本,理士第一性的,气从属于理 4、反对气一元论 1)程颢的理一元论 程颢认为气有生有灭,而理则是永恒的,气被产生出来时出于理的作用,理是自然界最高原则,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他把封建的伦理观念绝对化永恒化了,认为万物的普遍的理士世界的最高实体。 2)程颐认为理和心是一贯的,存在于人身上的理就表现为心。 二、二程的辩证法 1、对立的普遍性 程颢认为,万物都是成对的,有一物就有与之对立的另一物。对立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2、事物是变化的 程颐特别重视变中的不变。变中之“常”就是“道”,就是“理”,虽承认变化与对立,但却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措施,断言“圣人奉天理之道”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强调理士永恒不变的。 3、认识论

1什么是哲学

2、通俗的说法,哲学就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世界观就是用怎样的观点来看待世界,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方法论就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对于初学哲学的人来说,很容易从辞典或大百科全书中找到答案,但是如果把这个问题当作真正的问题来研究的话,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哲学到底揭示了什么?不同的哲学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进而思考人生。 3、原词意:“哲学”出现在西方古希腊时代,它的原始定义,philosophy,它源自希腊文,叫做“爱好智慧”“爱智”。 三个层次 (1)感觉。感受或接受到信息,感知,比较感性,这是感觉。 (2)知识。把掌握的信息整合起来变成知识,比如现在的学生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古人无法了解的。但是这种知识是分而不合,每种学科都有不同的知识。 (3)叫做智慧,融会贯通且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从信息、感觉到知识、智慧是三个层次,到智慧的时候代表完整而根本。 所以,谈及哲学就不得不谈人生经验的全面反省,因为牵扯到反省和根本。它会落实到自身的生命里,所以用哲学的眼光看任何事情,不只能看现在,他一定要看过去和未来、既看现象又洞察本质。 4、两种观点: (1)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这种态度称为“爱智”。 “爱智”的原则,“拥有智慧不等于爱好智慧”。爱智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所强调的“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 (举例:孩子问人是怎么来的?女娲造人。。。。。。时间是什么?) 保持童真,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既然“爱智”是一种追求过程,那么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去追求它呢? 人长大了为什么就不爱思考问题了呢? 1)“最先要指出的就是人的身体(惰性、软弱)。因为人体是物质的,有惰性同时也是软弱

1儒家篇之3二程理本论

第三讲二程理本论 本讲概述 一、二程的学术地位与特征 二、二程的理本论 三、二程的性理论 四、二程的功夫论 五、二程的理欲观 六、洛学南渡 第一节二程的学术地位与特征 程颢(1032—1085) 伯淳(明道先生) 二程十五六岁时,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认为自己的学说真正把孟子以后中断了1400年的儒学承接了起来。 他们以“理”为最高范畴,强调道德原则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注重内心生活和精神修养。他们所走的“泛滥出入”,而后“归本六经”的道路,代表了当时理学家思想发展的常规道路。 早年受学于周敦颐(濂学) 张载(关学)是其表叔 与邵雍多有交往 二程长期在洛阳讲学,被称为“洛学”。后人编为《二程全书》,包括《遗书》、《外书》、《明道文集》、《伊川文集》、《伊川易传》、《程氏经说》、《二程粹言》等。 一庄一谐 二程道学 第二节理本:理生气 天理说是二程思想的核心 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胡瑗)时期,针对流行的辞章之学,儒学复兴绕着“文”与“道”的关系展开,提出“文所以载道” ; 二程时期针对经学的文章、训诂学风和佛老之学,更多围绕“经”与“道”的关系,提出“经所以载道” ,将自己“体贴”出来的“天理”标为“实理”: 理分四种 天道:自然法则 “生生之谓易,是天之所以为道也,天知识以生为道。”(《二程遗书》二上) 物理:事物的具体规律和性质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 (《二程遗书》十一)义理:社会的道德原则 “为夫妇、为长幼、为朋友,无所为而非道。” (《二程遗书》卷四) 性理:人的道德本质 人禀受的天地之理 天理说提出的方法论依据 程颢认为《周易·系辞》区分形上与形下是哲学的重要方法,他由此区分普遍与特殊、理和物、道和器。 天理说提出的初衷 “今之为学者歧而为三,能文者谓之文士,谈经者泥为讲师,惟知道者乃儒学也。”(《二程遗书》卷6 )

探究什么是哲学-哲学何为-

探究什么是哲学?哲学何为? 文德尔班是新康德主义的大家,他的《哲学史教程》很早就翻译出版了,可以说是我们研究西方哲学史的必备教材。这一本《哲学导论》也是文德尔班的重要著作,体现了文德尔班晚年的主要思想,对于我们了解文德尔班和新康德主义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新康德主义是欧洲19 世纪下半叶到20 世纪20 年代的重要思潮,在德国曾经盛极一时,另外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潮就是现象学。新康德主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重新解释康德,反对黑格尔哲学。他们把康德哲学看作是现代哲学的奠基者,认为只有回归康德哲学才能抵制黑格尔的国家主义。他们提出的口号就是回到康德去。这种呼声在当代我们也仍然能够听到。文德尔班是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的创始人。和新康德主义的另一支马堡学派不同,弗赖堡学派强调先验主体和价值问题的重要性。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康德关于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区分,区分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另一方面,他们又深化了康德关于道德问题的思考,由于受到了当时国民经济学的影响,他们进一步引入了价值的概念。我们知道,尼采也喜欢使用价值一词,他最后的著作就是《重估一切价值》。而海德格尔则认为价值概念过于现代,从而抵制这个概念。 文德尔班的这本《哲学导论》类似于一本哲学问题的百科全书。我们看到,在这本书中,几乎涉及了所有的主要哲学概念和哲学思想。全书一共分为了理论部分和价值论部分,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这种划分和康德、亚里士多德的划分是一致的。在理论哲学部分,他划分了本体论问题、发生论问题和知识论问题,主要讨论了认识的对象、对象的产生和知识的来源等问题。在本体论问题中,他主要讨论了实体和表象、存在的量和实在的质的问题。在发生论问题中,他主要讨论了事件概念、因果性、机械论和目的论、心物事件的问题,涉及了内在性和超越性、机械论和目的论,心物平行论等问题。在知识论问题中,他主要讨论了真理问题、知识来源、知识的有效性、知识的对象问题,涉及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先天主义和后天主义、心理主义、实用主义、不可知论、怀疑主义、现象主义等问题。在第二部分价值论问题,也就是实践哲学中,他主要划分了伦理学问题、美学问题、宗教问题三个部分,主要讨论道德、政治、艺术、宗教等实践问题。在伦理学中,他主要分析了道德原则、公共意志、历史三个问题,涉及到了幸福论、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享乐主义、至善论、绝对命令、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等问题。

国学经典解读 二程哲学的异同变化及其对陆王心学的影响(6)

国学经典解读二程哲学的异同变化及其对陆王心学的影响(6)陆王对程颢思想的发展创新具体表现在,陆王心学把程颢心理合一的以天理为最高原则发展为陆九渊“心即理”的以心为最高原则,又发展为王守仁“心之本体即良知”的以良知为最高原则。程颢的心学倾向经陆王的两次发展,大大丰富了宋明理学的心学理论,使之成为能够与程颐、朱熹的“天理论”相抗衡的思想流派。程颢虽然提出“心是理,理是心”和“道在己”(《程氏遗书》卷一)等命题,具有明显的心学倾向,但其哲学仍强调天理至上,以理而不是以心为最高原则。这是因为,二程创立理学之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把儒家伦理提高到本体的高度,以抗衡佛教精致的思辨哲学。而天理论是统一儒家伦理学与哲学本体论的最直接、最好的理论形态。由此,程颢通过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自家体贴出天理来,以天理作为其哲学的最高范畴,完成了时代所赋予的创建天理论的历史任务。所以尽管程颢哲学有心理合一的倾向,但尚未把心作为其哲学的最高原则。 陆王则不同,由时代发展所决定,他们创立心学思想体系是为了纠正天理论

哲学高度成熟和流行后出现的弊端。而能够与天理相抗衡的只是包容了天理的内心和良知。于是陆九渊在南宋朱学盛行之时提出了“心即理”的思想,从“先立乎其大”和“尊德性”入手,强调一个心字,把天理纳入心中,以心统一整个世界,从而以心为最高原则,建立起与程朱的天理论相抗衡的心学思想体系,把程颢的心学倾向加以创新发展,变天理至上为吾心至上。 尽管陆九渊创心学思想体系,以图纠正朱学的流弊,但随着程朱道学被定为官学,成为学术界的定论。王守仁为了纠正靠记诵程朱词章来猎取功名利禄和朱学繁琐空疏的弊端,在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说,以良知为心之本体,把心、良知、天理等同,而突出心之良知的能动作用。认为良知是天地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是先验的认识主体和道德原则,是知善知恶的是非之心,运用之妙,存乎良知,只要致其良知,不论愚夫愚妇,个个做得圣人。从而树立起良知的最高权威,把陆九渊以心为最高原则发展为以良知为最高原则。经过陆王对程颢心学倾向的两次发展,丰富了心学的理论,扩大了心学影响,使之成为左右明代思想界逾百年的学术思想。溯其源,是对程颢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如上所述,二程哲学的同异变化及其思想中的心学因素对陆王心学的形成和

哲学能干什么

哲学能干什么 在北京某大学哲学系建系一百周年座谈会上,有一位现场发问:“哲学能干什么?”片刻沉默,哲学系一位教授站起来回答:“哲学什么都能干!”顿时会场一片笑声。 哲学能干什么?这个问题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时期就提出过。当时,人们就觉得哲学家们关注的都是一些远离现实而又无用的东西。泰勒士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也时常受到嘲弄。有一次泰勒士来回走动着观测天体运行,不留神掉进了脚下的一个坑中,侍女扶起他嘲弄地说:“你只知道天上,却忘记了脚下。” 泰勒士为了扭转这种看法,有一年通过观测天象,预测到这将是风调雨顺、橄榄油丰收的一年,因此他尽自己所有财力提前收购了一些油房,控制了一批榨油机。果然,橄榄油丰收使得油坊榨油十分紧俏,他也因此大赚了一笔。据记载,泰勒士为之自得,他得意的不是赚到了多少钱,而是以此来表示哲学不是无用之学,哲学家也不是什么也干不了,只是不屑于赚钱。 这个经典故事让两千年来的哲学家们津津乐道。但是,必须诚实地说,无论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士,还是北京某大学哲学教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经不起逻辑和事实的推敲。从逻辑上看,哲学什么都能干,那要科学技术和其他科学干什么?从事实上看,哲学替代不了任何具像的事情。但令人惊讶的是,两千多年前人们对待哲学的态度,竟然和两千多年后差不多。现在,仍有相当多的人把哲学归入无用之学。 令人更为惊讶的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农耕文明,到工业社会,直至今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发生了做梦都难以想象的飞跃,人类“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新的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彻底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虽然,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在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上仍在蜗行。 两千多年前,刻在古希腊小镇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的著名箴言是“认识你自己”。 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认识不清楚自己,认识不清楚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幸福。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在经济上创造了世界的奇迹,然而在文化和精神上却有很大的欠缺和令人遗憾之处。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有相当一些人不了解幸福美好生活的含义。幸福是什么?很多人在理解上有偏差。我们是唯物论者,不能抽象地讲幸福,不能脱离了一定的物质条件讲幸福,但更不能以物质财富的积聚来构筑“幸福美好生活”。中国人的幸福观,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较为系统的阐述,《尚书·洪范》提出“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富足、健康平安、爱好美德、善终正寝,这五方面构成幸福。西方人的幸福观更简单:身体健康、无疾病和痛苦,心灵安宁,不多外来诸事纷扰,做到这一点,却不很容易。有人问泰勒士,“何事最难为?”泰勒士回答的就是这句箴言:“认识你自己。”他认为:“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因为我们认识不清楚自己,认识不清楚自身需要什么,幸福生活需要什么。因此追求了很多自身以外的东西。也有一些人走偏了,盲目追求物质的东西,占有欲很强,有的人视权力为快乐,以升迁为实现人生价值和标准。还有人为追求物欲,不惜触犯党纪国法,不仅过不上美

国学经典 二程哲学的异同变化及其对陆王心学的影响(5)

国学经典二程哲学的异同变化及其对陆王心学的影响(5)程颐既讲心与天的联系,又讲心与天的区别。指出:“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程氏经说》卷一,《易说》)认为天地无心,圣人之心也是自然无为,与天地变化无关。并指出:“圣人本天,释氏本心。”(《程氏遗书》卷二十一下)从而表明心与天存在着区别。王守仁则从心一元论哲学出发,强调心即天,扬弃了程颐心天有别的观点。他说:“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王文成公全书》卷六,《答季明德》)认为心即是天,心把宇宙万物囊括在内。此天实际上是指天理,心即天,天理便具有了主体的意义。从而本体与主体融合为一。这是对程颐以及朱熹思想的扬弃。 陆王心学对程颐思想的扬弃还表现在,陆九渊从批评程颐天理人欲之分入手,提出了心学的存心去欲的思想。他说:“天理人欲之言,亦自不是至论。若天是理,人是欲,则是天人不同矣。此其原盖出于老氏。”(《陆九渊集》卷三十四,《语录上》)认为天人同一,本之于心,反对天理人欲相分的观点。指出:“天理人欲之分论极有病。”(同上卷三十五,《语录下》)陆九渊之所以批评程颐天理人

欲之分的观点,是因为天理人欲之分有导致天人相离的倾向。这是他心一元论哲学的逻辑所不允许的。由此,陆九渊把天理人欲之分改造为存心去欲。他说:“夫所以害吾心者,何也?欲也。欲之多,则心之存者必寡;欲之寡,则心之存者必多。故君子不患夫心之不存,而患夫欲之不寡,欲去,则心自存矣。”(同上卷三十二,《养心莫善于寡欲》)由心本论哲学导出存心去欲的理论,以修正程颐存理去欲的思想。 (二)对程颢思想的丰富和创新陆王心学的思想源头出自于二程思想中的心学因素,尤其出自于程颢的心学倾向。但陆王,尤其是王守仁又大大发展了程颢的心学思想。这主要表现在:把程颢以及程颐思想中的心学成分发展为完整的心学体系。如果说,在二程的思想体系里,程颢的心理合一、守约内求、不讲体用之分,程颐的心性一元等思想只是一些心学因素、成分和倾向的话,那么,经陆王的丰富和创新,这些心学因素、成分和倾向则发展成为完整的心学思想体系,并风靡于明中叶时的学术界,打破了朱熹道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宋明理学思潮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个不同的学术流派。从学派性质上分,主要有程(颐)朱道学、陆王心学,以及以张载、王廷相为代表的气学等三

哲学知识框架(完整版)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知识) 知识 点 补充 哲学是什么哲学源 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 考。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的任务就 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 世界观 和方法 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哲学与 具体科 学 区别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 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 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 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思维和存 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 么?(依 据) ①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一切哲学都不能回 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是什 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各自观点) 唯物 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方向;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 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片面、孤立、静止,否认内因的根本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现时代的思想智 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 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神创论、宿命论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 与时 代的 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升华)。 哲学对时代有反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属于意识范畴,不能夸大它的作 用。时代决定哲学,哲学影响时代。哲学不一定都正确(科学),只有马克思主 义哲学才是唯一科学、正确的哲学。 产生的 历史条 件(基 础) 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 别是三大科学发现;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 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 特征 三统一(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 了三 大理 论成 果 毛泽东思 想 实事求是是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基本立场、观点 和方法,是活的灵魂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 表"重要 思想 是最新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 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本质是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何为哲学与哲学何为

何为哲学与哲学何为 向青山 一提到哲学,其实大家并不陌生.高中生从二年级开始就接触哲学,就已经知道社会存在站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大学后,非哲学专业的同学也还要学一个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专业的同学就更不用说了。但几年学习下来,并没有使我们产生对哲学的兴趣,反而使我们更觉得哲学枯燥、哲学无味,甚至一“谈哲”就“色变”。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老师在教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常将它作为一种僵死化、程式化、固定化的知识来看待,而且其中包含了政治意识形态灌输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同学们并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哲学,不懂得哲学的真正精神。 何为哲学呢?这本是一个很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像回答其它学科一样简单,它所牵涉到的是人的本性,要解答何为哲学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解答“何为人”的问题。其实,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哲学原本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哲学不可能给人直接提供面包和牛奶,丝毫不懂哲学的人同样可以活得很潇洒,正像我们许多同学所想的一样。然而,人类毕竟不是作为动物式的生命而存在,它从来不以吃饱穿好作为自身存在的唯一需求;人之区别于动物,不在于人能比动物吃得好、穿得好、有语言、有复杂的社会组织、能统治动物等等;而是在于,与动物适应自然界的本能不同,人有一种超越自然界的限制的意志,即自由意志。正是自由意志,使人类不满足于自己身体上的有限性(没有锋利的爪牙,不善奔跑,有生老病死等),力图通过某种方式达到一种无限,因而才有了如此之多的发明创造,弥补人类的有限和不足。这些发明创造,有些是物质性的,如弓箭、枪炮、汽车以及我们绝大部分同学手里握着的手机等等;有些则是精神性的,如宗教、文化、风俗等。哲学正是来源于人类的这一超越的需求,并且是属于精神的超越的需求。 哲学的这一来源直接决定了哲学的本质。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人学,它不仅是人的自我超越的本质的产物,同时又以人的本质作为自己全部思考的对象。由于人在本质上是一种不断超越自我,达到自由境界的动物,因而从最根本上来说,哲学就是一门探讨人的自由的学问:探讨人类获得自由的可能性有多大,探讨人

二程的诗经学

二程的诗经学 二程的《詩經》學 臺灣大學中文所 邱培超 一、前言 北宋程顥:一,三二—一,八五:、程頤:一,三三—一一,七: 1兩兄弟,當代學者相當肯定其於宋明理學中的價值與地位。當代學者 2對於二者的研究成果,亦可謂汗牛充棟。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學者都將心力置於探討二者的心性之學、形上思想等。然而,身為中國傳統儒生的二程,對於經書的理解、研究,亦應值得我們探討。終究二程 3在研究經書背後的意義,所透顯的目的,更是有重新釐清的必要。 然而,由於二程在經學上的研究,並不如一般的經學家,有著豐富的注疏成果。如今流傳下的資料,除了《周易程氏傳》是程頤對《易經》作完整的經解外,對於其他經書就沒有如此完整的注疏。二程對於其他經書的研究成果,於《二程集?河南程氏經說》的卷三至卷八可見。其中,內容包括二程對於《尚書》、《詩經》、《春秋》、《論語》,以及二程 4改動〈大學〉等。實際上,在二程的語錄中,也散見有二程在經學上 1 例如大陸學者便指出:「程顥和程頤開創的洛學奠定了理學的基礎。從一個歷史時代的主要思潮的特徵來看,洛學才是理學的典型型態。」言下之意,以程顥、程頤所代表的洛學系統,才足以真正代表理學的開端。二者的開創之功,便已奠定其地位與價值。見侯外廬等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月二版二刷:,頁127。 2 例如蔡方鹿先生曾整理自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九二年為止,兩岸學者研究二程的論著便多達近兩百條。:見氏著:《程顥程頤與中國文化》,貴州:

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一月一版一刷,頁376—389:近年來,仍有許多學者針對二程的學術加以研究。 3 例如鄭宗義先生就批評李紀祥先生的觀點,認為李氏在《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一書中,「為了凸顯明末清初思想與宋明儒學的不同所作的主張,一方面對宋明儒學極不兯平,容易誤導以為宋明儒者只談心性不關心世道。另一方面也過份忽略明末清初思想與宋明儒學的傳承發展關係。」參見鄭宗義:《明清儒學轉型探析》: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二,,,年:,頁39。經學的第一要義,無非是經世致用。宋明儒者在研究經書時,是否真是只談心性,而不關心世道,確實有重新認識的必要。 4 本文所引用二程之語,皆以《二程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兯司,一九八三年九月十六日出版:為主。下文僅標頁數,不另加註說明。又,《二程集?河南程氏經說?孟子解》:卷七:以及〈中庸解〉:卷八:等兩卷,據編者的案語,〈孟子解〉乃「皆後人纂集遺書、外書之有解者也。故今亦不複載」,所以僅有其目而無文。但〈中庸解〉則是「明道不及為書,伊川雖言已成中庸之書,自以不滿其意,已火之矣。反復此解,其即朱子所辨藍田呂氏:呂大臨:講堂之初本、改本無疑矣。用仍其舊,以備參考。」:頁1151、1165:所以蔡方鹿先生認為:「明人刊〈經說〉,雖然增加了〈孟子解〉、〈中庸解〉兩卷,但其可信程度已不如宋刻本。 56 的見解。因此,本文主要以語錄中論及《詩經》,以及《河南程氏經說?詩解》的部分為主要資料,探討二程對於《詩經》學上一些基本問題的觀點與解詩的特點,以及二程在其《詩經》學中所展現的經世致用思想。二、二程解《詩》之方法及特點 目前可見《詩經》中所流傳三百零五篇的詩歌,其形成的過程,二程提出個人的看法,認為: 詩者,言之述也。言之不足而長言之,詠歌之,所由興也。其發 於誠感之深,至於不知手之舞,足之蹈,故其入於人也亦深,至

哲学的定义及意义是什么

哲学的定义及意义是什么?  哲学的定义:哲学即智慧之学。它是从理论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构建,从而构成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态度和根本主张,它是人类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就是用简单的说话来体现出隐含深层意义的道理,让人们去思考和体会。哲学本身就是用来完善自己的精神修养和帮助他人完善思想的。 哲学的特征在于追问本质,不断反思。内容上,哲学的反思对象无所不包;深度上,哲学的反思是无穷无尽的。现实中,我们可以借用哲学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能照搬哲学的思维方式。也即是说我们能够直接关注的现实是具体而有限的,思维的不可封闭性使得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进行无穷追问。 把哲学低估于现代科学是不负责任的,哲学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如果将哲学简单的与现代科学相提并论,则成为了一种狭隘的唯科学主义。 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关系。 凡是承认物质为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称唯物主义者;凡称意识第一性,物质依赖与意识存在的,称唯心主义者。 哲学的定义 2、哲学是能够从混沌自然中发现、彰显和产生一般本体事物

的本体事物。 什么是事物?事物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产生的结果,是人类通过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的具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象,同人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来的关于认识对象的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语言是事物之家,人类创造的每个语词都具有表述和界定事物的性能。专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实体是多个处在不同时间段中的事物实体组成的集合体。通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实体是多个处在不同空间体中的事物实体组成的集合体。每个事物实体都具有一系列抽象程度不同的普遍性或属性的名称或观念作为自己的内容,每个事物名称或观念都具有众多的事物实体作为自己的表现形式。 例如“苏格拉底”这个专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实体,就是多个处在不同成长阶段中的苏格拉底实体组成的集合体。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作为一个事物实体,他不仅具有苏格拉底这个专用名称,而且他还具有军人、哲学家、男人、人、事物这些含有普遍性、共性或属性意义的通用名称或普遍性观念。苏格拉底作为一个专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个人或对象事物,它是由一个专用名称加上众多处在不同时间段中的、相对独立的苏格拉底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例如“猫”这个通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对象事物,就是一个由唯一名称或观念同许多存在于不同地域空间的大猫、小猫、黑猫、白猫、花猫、好猫、坏猫、懒猫等猫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我用双手抱着的小黑猫不仅具有黑猫这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名称或观念,而且它还具有猫、动物、生物、事物等一系列普遍性、共性或属性不同的名称或观念。 事物是存在于人脑外部的认识对象和存在于人脑内部的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一个事物既是一个存在于人脑内部的知识或观念同众多存在于人脑外部的认识对象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也是一个存在于人脑外部的认识对象同一系列或众多存在于人脑内部的普遍性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人类从认识个别事物出发对事物进行了长期艰难的思想认识,最终发现了事物和事物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同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具有因果关系,发现了处在天地万物后面的本体事物,发现了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具有从混沌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天地万物能力,发现了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事物的具体存在和表

哲学——无用之大用

哲学——无用之大用 以前,我偶尔也会听到或看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但那是的我压根就对哲学没兴趣甚至有点厌恶,也许是因为那时的我觉得哲学就是把显浅易懂的道理,说的深奥难懂;把常识性的知识表达成富有哲理性的东西。 在一次没有选择余地的选课中,我“幸运”的抢到了中国哲学的智慧这一门选修课。我没有退,毕竟抢课不容易,我抱着接触一下哲学的态度,认真的上了一节课。在这节课里,我被“打败”了,我被哲学的智慧和思想“打败”了,瞬间颠覆了我以前哲学无用论的观点。我开始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师以“哲学有何用?”为切入点,引领着我逐步了解哲学。哲学看似无用却很有用。 学习哲学对分析问题很有帮助,对于人生中很多重要择决的正确选择也有很大帮助。在人一生之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选择,有教育选择,有就业选择,还有婚姻选择……选择好的,正确的道路,那么这就相当于成功的一半,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如果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徒然。既然这样,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学习哲学呢? 在这几节学习哲学的课里,有很多很深刻的感悟。爱情三境界最为深刻。爱情三境界:一是希望被爱:二是一厢情愿的爱别人:三是自爱。第三重境界为最高境界。老师说的很对,处于第一境界的男生应该都是单身。我想这大概就是我至今还是单身的一部分原因吧。幸好我得到了一点启蒙,不然的话,大学这四年应该没什么“收获”。要知道,自己喜欢的应该努力去追去。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圆梦的。这个觉悟对我这类人来说是多么重要,摆在那里。这使我深深爱上了我曾经瞧不起的哲学。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我觉得这应该就是每个人一生会经历的几个阶段吧。还很小的时候,睁眼看世界,感觉一切都是真的,眼里看的,耳朵听的都是新的并且都以为对的,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慢慢的,我们长大了,随着自己的阅历,知识增长,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看到外界的事物,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透过事情的现象看本质,即见水不是水,见山不是山。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看淡了很多东西,也对很多东西不感兴趣了,看到什么是什么,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在这短短的几节课里,我还学会了简单的算卦。我也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以及哲学的智慧,知道了哲学为无用之大用。在将来,我一定会尽可能的去学习哲学,做一位有思想的智者。

哲学的无用与有用

哲学的“无用”与“有用” 一个人要和别人谈心,必须先和自己谈心,这正是基本的哲学活动。哲学没有标准答案,但它的“无用之用”,就是让你有一个好心态,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 1、哲学就是谈心 公元前5世纪是哲学的世纪,东西方各有圣人出——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奠定了中西两千多年的精神传统。这两位大哲,一生致力于做一件事,就是和年轻人谈心。他们都不设课堂,不留文字,谈心是他们从事哲学的主要方式,只是到了身后,弟子才把老师的言论整理成书。于是中国有《论语》,西方有柏拉图对话录,成为中西哲学之元典。 一个人要和别人谈心,必须先和自己谈心。孔子和苏格拉底想必亦如此,是把和自己谈心的所得告诉了学生。和自己谈心正是基本的哲学活动,而它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的。 你也许会说:谈心还不容易?且慢,请回想一下,你有多少时间是在和自己谈心?我们平时忙于事务,和自己谈的——也就是脑中想的——多半也是事,怎么做某件事、怎么与人打交道之类。陷在事之中,这个状态是最不哲学的。不过,只要愿意,你也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自己谈心,养成了这个习惯,就是进入了一种哲学的生活状态。

2、哲学开始于惊疑 谈心谈什么?谈宇宙,谈人生,总之是谈大问题。从事中跳出来,看宇宙和人生的全景,想大问题,你的心就会变得开阔。 柏拉图有言:哲学开始于惊疑——惊奇和疑惑。惊奇,面对的是宇宙;疑惑,面对的是人生。无论人类,还是个人,一旦对宇宙感到惊奇,对人生感到困惑,哲学就开始了。 在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开始于仰望星空,早期的哲学家多半是天文学家。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总是专注于抬头看天,有一回不慎掉入井中,因此遭到身边女仆的嘲笑,笑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地上的事物。我替泰勒斯回答她:宇宙无限,人类的活动范围如此狭小,忙于地上的事情而不去探究天上的道理,岂不是更可笑的无知? 到了苏格拉底,希腊哲学发生了一个转折。按照西塞罗的说法,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召唤到地上来的人。他的哲学聚焦于人生,见人们生活得看似明白而实际麻木,他就用追根究底的提问使之产生疑惑,激励其开始思考人生。这种做法得罪了许多人,因此他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宣判之时,他在法庭上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康德说:世上最使人敬畏的两样东西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哲学无非是做两件事:一是思考头上的星空,宇宙的奥秘;二是

第1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

第一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 讲授科目:哲学与人生讲授对象:12Q会计 讲授人:杨龙东讲授时间:1课时 一、条件分析 1.学情分析:12秋会计专业共有60多人,人数比较多,知识结构差异大,而且对哲学知识知之甚少,觉得哲学非常高深,难以学懂,由于哲学作用不像实作课那么直接,所以大部分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所以让学生认识到哲学的作用是学好哲学的前提条件。 2.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学习哲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结构化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哲学,知道哲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和哲学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讲授哲学一词的来源,通过案例分析哲学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哲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和哲学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哲学的方法,明确学习哲学重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立场和角度,而不能教条地照搬。 课前准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哲学的作用 难点:哲学学什么 四、教学方法 教授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阶段/时间 学习情况 教学方法和材料运用

导入 2min 大家好,我叫杨龙东,大家以后叫我杨老师就可以了,我们这门课程名字是《哲学与人生》,本门课程行课16周,然后就是期末复习考试。 很多同学心中都有疑惑,什么是哲学,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学习哲学难吗…… 到底哲学是什么,学什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 4min (一)哲学的起源 在我国古籍中,“哲”是聪明、贤明、智慧的意思,如孔门十哲、先哲、明哲保身等;“学”是学问的意思,“哲学”一词外来词,是近代从日本流传过来的。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第一个用“哲学”这个名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哲学的英文是Philosophy(菲罗索菲) Philo(菲罗)+sophia(索菲亚)=Philosophy 爱+智慧=爱智慧 这个希腊名词由两个字组成——“爱”(音译为菲罗)和“智”(音译为索菲亚),合起来即是“爱智”。这就是“哲学”的原始意义。“哲学”即使人聪慧之学。 我们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源于西方哲学,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哲学家是把水当作万物起源的泰勒斯。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产生了为万物寻找本源的科学思维。“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而哲学正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规律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5min (二)哲学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在《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包含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具体的内容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具体学习。 我们学习哲学,不仅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还要知道我们学习哲学到底学什么?我们学习哲学,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认识发展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重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立场和角度,辩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们如何来学习这门课程呢? 首先,上课听讲,把我们所学的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二程

二程 即指中国北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两位理学家。程颢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两人并称“二程”。二程祖籍洛阳(今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有《二程集》。他们早年一同求学于周敦颐。 学说 此兄弟二人的学说有“二程学派”,“二程儒学”之称。二程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颐的性理之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理学体系。二程在学术上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1]。认为阳阴二气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从二程开始,“理”或“天理”被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体。二程而且提出人类社会的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都是“理”在人间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二程的“人性论”祖述思孟学派的性善论。但二程的人性论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了,回答了性为什么至善,为什么会产生恶的因素等一系列问题。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 著作 二程儒学后来由朱熹发扬光大,在明朝成为官学,称为程朱理学。明代徐必达刊行有《二程全书》。清代涂宗瀛校有《二程全书》。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王孝鱼《二程集》校本,包括《遗书》、《外书》、《文集》、《易传》、《经说》、《粹言》,共计87.5万字。《遗书》即《河南程氏遗书》﹐由朱熹编定。朱熹又编定《外书》12卷,是《遗书》的补编。张栻编《文集》。《易传》即《程氏易传》,是程颐注解《周易》的心得。《经说》是程颐注解儒家经典四书四经(不含《礼经》)的著作。杨时编有《粹言》2卷。 影响 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 评价 姜宸英曾概括说:“河南二程子以持敬之学教学者。其旨以严恭俨恪为要,其功始于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之间,而推之至于尽性达天知命,盖作圣之基,学者无时而可离者也。”[2]

(完整版)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5、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6、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唯物论第二单元第四、五课 1、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辨证唯物论)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