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熄风药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中药学——第二十单元平肝息风药一、概述【性能特点】皆入肝经。
多为介类、虫类等动物药及矿石类药。
【功效】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主要功效。
部分药物兼有镇惊安神、清肝明目、降逆、凉血、祛风通络之功。
【适应证】主要用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证。
部分药物又可用治心神不宁、目赤肿痛、呕吐、呃逆、喘息、血热出血以及风中经络之口眼斜、痹痛等证。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有性偏寒凉或性偏温燥之不同,若脾虚慢惊者,不宜用寒凉之品;阴虚血亏者,当忌温燥之品。
二、平抑肝阳药【性能特点】多为质重之介类或矿石类药物。
【功效】具有平抑肝阳或平肝潜阳之功效。
【适应证】肝阳上亢证。
亦用治肝阳化风痉挛抽搐及肝阳上扰烦躁不眠者,当分别配伍息风止痉药与安神药。
石决明【药性】咸,寒。
归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用】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3.胃酸过多之胃脘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3~15g;应打碎先煎。
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珍珠母【药性】咸,寒。
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燥湿收敛。
【应用】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惊悸失眠,心神不宁。
3.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4.湿疮瘙痒,溃疡久不收口,口疮。
【用法用量】煎服,10~25g;宜打碎先煎。
或入丸、散剂。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
牡蛎【药性】咸,微寒。
归肝、胆、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应用】1.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3.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
4.滑脱诸证。
5.胃痛泛酸。
【用法用量】煎服,9~30g;宜打碎先煎。
外用适量。
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鉴别用药龙骨和牡蛎共同功效: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同可用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证。
然龙骨长于镇惊安神,且收敛固涩力优于牡蛎。
不同功效:龙骨外用又可收湿、敛疮、生肌,常用治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平肝熄风药此类药物多为咸寒之品,主入厥阴肝经,有平肝潜阳、缓和或制止肝阳上亢,及熄风止痉、制止或缓解痉挛抽搐的作用。
部分药兼有清泄肝火和明目退翳的作用。
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平肝熄风药主要分为平肝潜阳药和熄风止痉药两类。
1、平肝潜阳药。
主要用于肝阴不足,阴不维阳、肝阳亢逆于上所致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烦躁不安,以及惊悸癫狂等症。
常用药有: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山羊角、紫贝齿、刺蒺藜、罗布麻、决明子、穭豆衣等。
2、熄风止痉药。
主治温热病的高热神昏、惊风抽搐、热极生风,或肝血不足、筋失濡养、虚风内动,或风阳夹痰、风痰上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的癫痫惊狂,或口眼歪斜的面瘫中风,或风毒内袭、外风引动内风的角弓反张、挛急抽搐的破伤风症,以及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等证。
常用药有:羚羊角、钩藤、天麻、珍珠、玳瑁、全蝎、蜈蚣、白僵蚕、地龙、马宝、蛇蜕、壁虎等。
此外,部分药物兼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翳膜障睛、视物不清等症。
配伍用药:平肝熄风药须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情配伍用药。
因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当配滋补肝阴药;因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当配滋补肾阴之品,以滋水涵木。
惊风抽搐之证,属热极生风,当配清热泄火药;因肝血不足、血不濡筋的虚风内动,当配养血柔筋之品;如系脾虚慢惊,当配健脾药;风痰上扰而致惊痫者,当配化痰开窍药;面部中风而口眼歪斜者,当配化痰通络药;对破伤风角弓反张者,除重用熄风止痉药外,还当配疏散外风、化痰镇静之品;对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应视其病因的不同和病程的长短以及正气的虚实,配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之品。
注意事项:此类药中的动物甲壳、金石矿物药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在煎药时应打碎先煎。
有些虫类药物有毒,用量不宜过大,以免中毒。
孕妇也应忌用或慎用。
药性寒凉的熄风药,不宜于脾虚慢惊者使用;药性温燥的熄风药,阴亏血虚者当慎用。
现代研究:平肝熄风药中的平肝潜阳药,大多数有镇静、降压、利尿作用。
第十九单元平肝息风药一、概念: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二、药性特点:入肝经,多虫药、贝壳药、矿物药。
三、主治:肝阳上亢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耳聋耳鸣等),肝风内动证(眩晕欲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肌肉痉挛,四肢抽搐等)。
1.平抑肝阳药药性多偏寒凉。
因多为介类贝壳或矿石入药,而有质重沉降之特征,介类平肝潜阳药多具咸味,植物类、矿石类平肝潜阳药多具苦味,归经均以入肝经为主。
平肝潜阳药主要适用于(1)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2)肝火上攻之目赤翳障,头昏头痛;(3)虚阳上扰烦躁不眠等证。
2.息风止痉药药性多偏寒凉,作用较强的息风止痉药多具辛味和咸味;作用较和缓的息风止痉药多具甘味,各药均以入肝经为主。
息风止痉药适应于:(1)热极生风或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等肝风内动病证;(2)破伤风、癫痫及惊风抽搐病证。
某些息风止痉药兼具平抑肝阳作用,可用治肝阳眩晕,肝火上攻之目赤、头痛,风中经络之口眼歪斜、麻木不遂、痉挛抽搐等证。
12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石决明咸,寒。
平肝潜阳——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等。
清肝明目——长于治肝火目赤疼痛翳障,肝虚视物昏花等。
牡蛎咸,微寒。
平肝潜阳: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阴虚动风。
镇惊安神: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软坚散结:痰核、瘰疬、癥瘕积聚。
煅用收敛固涩:滑脱诸证。
1、遗精、遗尿;2、自汗、盗汗。
崩漏煅用制酸止痛:胃痛泛酸。
3代赭石(赭石)苦,寒。
平肝潜阳——特点:平肝兼清肝。
用于肝阳上亢证,肝火亢盛惊狂证。
重镇降逆——嗳气,呃逆,呕吐,喘息。
煅用凉血止血——血热气逆之吐血、衄血、崩漏。
珍珠母平肝潜阳:1.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耳鸣证;2.肝阳上亢,肝热烦躁易怒。
清肝明目:1.肝热目赤翳障;2.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收湿敛疮:湿疹,湿疮。
4蒺藜苦、辛,平。
平肝潜阳:肝阳上亢眩晕证。
疏肝解郁:肝郁胁痛、乳汁不下等。
祛风明目: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翳障等。
平肝熄风药1.羚羊角:性咸寒,归肝心经,功效熄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用量1-3g。
研末0.3-0.5g。
2.石决明:性咸寒,归肝经,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用量:15-30g。
3.牡蛎:性咸微寒,归肝肾经,功效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用量15-30g。
打碎先煎。
4.珍珠母:性咸寒,归肝心经,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用量15-30g。
打碎先煎。
5.赭石:性苦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用量10-30g。
打碎先煎。
6.钩藤:性甘味寒,归肝心包经,功效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用量10-15g。
后下7.天麻:性甘平,归肝经。
功效熄风止痉,平肝潜阳。
用量3-10g。
8.刺蒺藜:性苦辛平,归肝经,功效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祛风明目,祛风止痒。
用量6-10g。
9.决明子:性甘苦微寒。
归肝大肠经,功效清肝明目,平肝潜阳,润肠通便。
用量10-15g。
10.全蝎:性辛平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用量2-5g。
研末0.6-1g。
11.蜈蚣:性辛温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用量1-3g。
研末0.6-1g。
12.僵蚕:性咸辛平,归肝肺经,功效熄风止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用量3-10g13.地龙:性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功效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
用量5-15g。
《中药学》之平肝熄风药①平抑肝阳药石决明(清肝明目)代赭石(Fe2O3,重镇降逆,凉血止血)珍珠,珍珠母(明目,敛疮)罗布麻叶,善治肝阳上亢之高血压②息风止痉药羚羊角(清肝明目,清热解毒)钩藤(善平肝息风、清肝热 )天麻(平肝息风,祛风湿,止痹痛 )全蝎(攻毒散结,祛风止头痛)僵蚕(祛风,散结)注意以上药物的用量用法。
钩藤、天麻功效应用对比相同点:均能息风止痉、平肝潜阳。
用于肝风内动之惊痫抽搐及肝阳上亢所致之眩晕、头痛等证。
不同点:钩藤,性寒,有清肝火之功,用于肝火上炎证。
天麻,有祛风湿通络之功,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四肢拘挛等。
注意:钩藤入汤剂后下,煎煮时间不超过20min。
钩藤的化学成分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去氢异钩藤碱、柯南因碱。
天麻主含天麻苷(天麻素),尚含赤箭苷、天麻苷元等。
《中药学》之补气药人参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
按加工分为按生境分为按产地生晒参园参进口人参红参野山参朝鲜参糖参日本参参须西洋参国产人参功效与应用:1.大补元气。
“补气固脱第一要药”用于气虚欲脱证。
单用人参浓煎频服(独参汤),配附子以补气回阳(参附汤)2.补脾益肺。
脾气虚证(人参健脾丸)肺气虚证。
(人参、山药)3.生津止渴。
气津两伤、消渴。
(生脉口服液)4.安神益智。
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人参归脾丸,天王补心丸)Ø 注意:党参功同人参而力量较弱,代替人参应加大用量,但党参无大补元气之功,气虚欲脱时,必用人参。
黄芪功效与应用:1.补气升阳。
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证2.补气固表。
用于气虚自汗证。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用于气虚自汗,体弱易于感冒者)3.托毒生肌。
用于阳气不足之痈疽不溃或久溃不敛。
4.利水消肿。
“补气利水要药”,用于气虚脾弱水肿。
石决明:【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除热,明日。
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纲目》:"通五淋。
"《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珍珠母:【功能主治】平肝,潜阳,定惊,止血。
治头眩,耳鸣,心悸,失眠,癫狂,惊痫,吐血,衄血,妇女血崩。
《中国医学大辞典》:"滋肝阴,清肝火。
治癫狂惊痫,头眩,耳鸣,心跳,胸腹腆胀,妇女血热,血崩,小儿惊搐发痉。
"《饮片新参》:"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
"《吉林中草药》:"止血。
治吐血,衄血,崩漏。
"牡蛎:【功能主治】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
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疠痰核,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
煅牡蛎收敛固涩。
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1)益阴潜阳:生用治阴虚阳亢之潮热盗汗、头痛眩晕、烦躁失眠等症。
(2)软坚散结:生用治瘰疬、肿块。
(3)固涩:煅用治多汗、遗精、带下、崩漏、泄泻等,常与龙骨配伍。
(4)也可用于胃酸过多,常配乌贼骨。
《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
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药性论》:"主治女子崩中。
止盗汗,除风热,止痛。
治温疟。
又和杜仲服止盗汗。
病人虚而多热,加用地黄、小草。
"《本草拾遗》:"捣为粉,粉身,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
《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
"《珍珠囊》:"软痞积。
又治带下,温疟,疮肿,为软坚收涩之剂。
"《纲目》:"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
代赭石:【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降逆,止血。
用于眩晕耳鸣,呕吐,噫气,呃逆,喘息,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别录》:主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
《药性论》:治女子崩中淋沥不止,疗生子不落。
刺蒺藜:散风,明目,下气,行血。
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
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疮疽;瘰疬《本经》:"主恶血,破癥结积聚,喉痹,乳难。
"《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癀,可作摩粉。
"《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燥热。
"《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
"《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
"羚羊角:【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清热镇惊,解毒。
治热病神昏痉默,谵语发狂;头痛眩晕,惊痫搐搦,目赤翳膜。
《药性论》:"能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卒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主小儿惊痫,治山瘴,能散恶血。
"《食疗本草》:"伤寒热毒下血,末服之。
又疗疝气。
"《本草拾遗》:"主溪毒及惊悸,烦闷,卧不安,心胸间恶气毒,瘰疬。
"《纲目》:"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治子痫痉疾。
"《本草再新》:"定心神,止盗汗,消水肿,去瘀血,生新血,降火下气,止渴除烦。
牛黄:【功能主治】清心,化痰,利胆,镇惊。
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
《本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庢。
"《别录》:"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
又堕胎。
"《药性论》:"小儿夜啼,主卒中恶。
"孙思邀:"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
"《日华子本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日用本草》:"治惊病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
"《纲目》:"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
"《会药医镜》:"疗小儿急惊,热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肿,一切实证垂危者。
珍珠:【功能主治】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
治惊悸,怔忡,癫痫,惊风搐搦,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疮疡久不收口。
《药性论》:"治眼中翳障白膜。
亦能坠痰。
"《海药本草》:"主明目,除面皯,止泄。
合知母疗烦热消渴,以左缠根治小儿麸豆疮入眼。
《纲目》:"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疔毒。
"《本草汇言》:"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
"《本经逢原》:"煅灰入长肉药及汤火伤敷之。
"钩藤:【功能主治】清热平肝,熄风定惊。
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
《别录》:"主小儿寒热,惊痫。
"《药性论》:"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
"《日华子本草》:"治客忤胎风。
"《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
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天麻:【功能主治】息风,定惊。
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
《药性论》:"治冷气顽痹,瘫缓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
"张元素:"治风虚眩晕头痛。
"《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地龙:【功能主治】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
主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本草拾遗》:"疗温病大热,狂言,主天行诸热,小儿热病癫痫。
"《本草纲目》:"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
","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
"全蝎:【功能主治】祛风,止痉,通络,解毒。
治惊风抽摘,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风疹疮肿。
《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掣。
"《本草图经》:"治小儿惊搐。
"《纲目》:"治大人痃疟,耳聋,疝气,诸风疮,女人带下,阴脱。
"《本草正》:"开风痰。
"《玉楸药解》:"穿筋透骨,逐湿除风。
"《山东中草药手册》:"息风通络,镇痉。
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流行性腮腺炎。
"蜈蚣:【功能主治】祛风,定惊,攻毒,散结。
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症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
《抱朴子》:"末,以治蛇疮。
"《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玉楸药解》:"拨脓消肿。
"僵蚕:【功能主治】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神农本草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
”《本草纲目》:“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一切金疮,疔肿风痔。
”。